昨夜朱德音陷害玉娘不成,玉娘反跌了下去,高贵妃就等着李皇后同玉娘咬住朱德音,再攀扯到自己身上,好在乾元帝跟前辩白委屈的,到时虽不能拿李皇后玉娘如何,倒是好为自己挣些分数。不想玉娘竟是轻轻放过,她是苦主都放了过去,李皇后也不好如何了。

高贵妃安排下的后手,竟是用不上,因向陈女官道:“你说她是聪明呢还是不聪明呢?”

陈女官脸上笑道:“便是谢才人聪明,她一商户女出身,能有什么见识?哪里比得过娘娘,算无遗策。这会子只怕她已将殿下恼上了,娘娘端地好计策。”高贵妃听着这话,心中自然欢喜:“你也休说这样的话,无非我年纪比她大些,经得多些。她倒也是个明白人,到我这年纪,比我强些也未可知。”陈女官喏喏。

又说玉娘送走了高贵妃,瞟了眼高贵妃才坐过的椅子。若是高贵妃今日不来走这一场,玉娘倒还不能肯定,朱德音背后指使的人是哪个,偏高贵妃今儿过来了回,又高深莫测地将由头引向了李皇后,玉娘便有了七八分把握。

李皇后不喜自己,玉娘心知肚明。可李皇后要真能使出这样嫁祸江东的计策,又怎么会被高贵妃逼得几乎连皇后之位也坐不上。而高贵妃得宠这些年,哪能是真是个蠢得会巴巴的叫了身边人来害人的人。是以她用的是“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人人都以为她不蠢,不能把自己抬举的人拿来做伐子,偏反其道而行之,是招奇兵。

当时玉娘不肯说是朱德音推的她,怕是就是这事有后手,如今看来果然不出意料。不然以李皇后之愚,只要玉娘说是朱德音害她,李皇后势必要扯上高贵妃,到时必会被反将一军。高贵妃与乾元帝有十数年的情分,李皇后又素为乾元帝所厌,到时乾元帝偏向哪个,不问可知,到时连着玉娘都会失了分数。玉娘猜着了高贵妃的盘算,是以在高贵妃问她信不信是她指使的朱庶人时,才将计就计.

玉娘走到妆台前,擦去了唇上的口脂,这会子,宣室殿的赐宴也该散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小白花守则四:不说实话。这四个字的重点是不说/实话。要说实话,但是实话是不能说全的,尤其是和对方利益相关,迫切想知道的实话。

第55章 陷阱

乾元帝过椒房殿,先去正殿瞧了瞧李皇后,略说了几句,无非是说她一年辛苦,是个贤后云云,又吃了半盏茶,也就起身去了玉娘的偏殿。

乾元帝来时,玉娘正靠在美人榻上看书,连着乾元帝进来也没察觉,还是乾元帝抽去了她手上的书,玉娘才惊觉过来,堆了笑道:“圣上来,也怎么不叫人说声,妾好接驾的。”就要起身迎驾,乾元帝按着她依旧坐下,自己也在她身边坐了,笑道:“朕就是要悄悄地来,瞧你做什么呢。”又去看手上的书,却是本《子夜歌》,正翻到“欢愁侬亦惨,郎笑我便喜。不见连理树,异根同条起”一页,就笑道:“好一个欢愁侬亦惨,郎笑我便喜。”说话时,双眼就往玉娘脸上一瞅,见她脸色如玉,只是双唇略见苍白,瞧着就越发楚楚了,就把手在她唇上一抹,“瞧瞧你这脸色,不老实在牀上躺着,起来做什么。”

玉娘闻着乾元帝身上有酒气,因道:“圣上喝酒了?”就要叫珊瑚取解酒茶来,乾元帝又捏着玉娘的下颌将她的脸转向自己,注目在她脸上,又将手指挡在玉娘唇上道:“你陪我坐一会。”乾元帝说的是我,而不是朕,玉娘心上一跳,几乎以为听错了。乾元帝注目看了会玉娘,又叹了口气,将她抱进了怀里,嘟哝了声。

玉娘听得清清楚楚,那句话是,“要是她也是你这个性子。”这话没头没尾的,换个人只怕是一头雾水,独有玉娘,她便是那个她,哪有不明白的理,一时间也不知是恨是怒,气恨乾元帝一头灭了她沈家满门,一头又要装个深情款款的模样,真真叫人齿冷,定了定神,才道:“方才贵妃娘娘来了。”只提高贵妃,却故意略去了护国公夫人唐氏。

高贵妃什么性子乾元帝还能不清楚,甚有妒性,只以为她是来寻玉娘不是的,便道:“可是她说你什么了?她便是那个性子,你不用理她,有委屈,只管告诉朕。”玉娘就道:“圣上可别冤屈了贵妃娘娘。娘娘甚是平和,是来和妾赔了不是的,说是没想着朱庶人会忽然如此发狂。妾想着,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贵妃娘娘又怎么能知道朱庶人心里所想呢?她这样慎重,妾倒是惶恐。”

乾元帝听着仿佛玉娘同高贵妃想谈甚欢的意思,倒是诧异,转而想着玉娘为人温婉顺从,便是大声说话也不会,但凡两个人相处,一个肯退让了,另一个也就没什么好计较的,自以为了然,松了怀抱,转而握着玉娘的手笑道:“这都是你性子好。你们还说什么了?”

玉娘抿了嘴一笑:“圣上谬赞了,妾的性子也不好呢。譬如朱庶人如今冷清清在永巷里,便是瞧着一同进宫的情分,妾也该问问她少什么不少。可妾才进宫哪里知道什么忌讳,所以去请教了殿下,殿下想是忙,没回复,妾便丢开了手。想来,妾心里到底还是有些怪她的。”

这话原是玉娘故意补的钉脚,一来是圆了自己曾遣人去请教黄女官的事,二来,乾元帝早晚会知道护国公夫人唐氏来过的事,唐氏气势为人乾元帝哪能不知道,前头有她才说过高贵妃和气为证,她的隐瞒在乾元帝眼中只怕会看成是唐氏挟护国公,皇后之威风欺压她一个小小才人,唬得她连提也不敢提了,倒是比她亲口说出来,更为可信。

乾元帝把玩着玉娘雪白粉嫩的素手,漫不经心地道:“昨儿你到底受了这样一场惊吓,你若是一些儿不怪她倒是奇了,这也是人之常情,哪里是你性子不好。”听着乾元帝的话,玉娘微微而笑,她一笑之下,杏脸晕潮,秋波含情,更兼身上不知熏得什么香,中人欲醉。乾元帝原是在席上喝了酒来的,看着玉娘容貌肖似,闻着她身上的香气,自是情难自禁,就将《子夜歌》翻到前两页,塞在玉娘手上,在她耳边念道:“这段你看过没有?绿揽迮题锦,双裙今复开。已许腰中带,谁共解罗衣。”

玉娘呀地一声,脸上顿时飞红,就要站起身来,到底叫乾元帝拉着手,哪里走得脱,复又叫他拉到了怀里坐着。玉娘脸皮薄,且心中实在是不大情愿与乾元帝歪缠的,脸上不免就带了些出来,在乾元帝看来反倒似嗔似羞,别有一段风流*之态,不由更是情动,叫人退出寝宫,半强着玉娘在美人榻上温存痴缠了回,事毕起身,看玉娘微颦柳眉,低垂妙目,似羞含愧,只不肯说话,不由心软,又将玉娘抱入罗帷,搁在牀上,把软语来安慰。

偏殿里忽然就打发人出来的消息如何瞒得过椒房殿正殿,李皇后听着乾元帝同谢才人白日就腻腻歪歪地缠在一起,心头就似打翻了黄连罐子一般,苦涩难言。到底想着母亲唐氏的话:待得她生下个皇子,她一才人,自然是不能自己养孩子的,便是皇帝抬举,也不能立时为妃为嫔,她又住在你的宫里,你要抱了来养,岂不是名正言顺,顶好记在你的名下,中宫嫡出的身份,对孩子也好。

唐氏更知女儿看着方正严厉,却不是个心狠手辣的,所以有一句话唐氏还没说,那就是,若是谢才人生下个皇子,就做些手脚,叫她大去了。乾元帝正宠谢才人,看着她因生子而亡,自然移情在孩子身上,到时那孩子既有中宫养子的身份,又有乾元帝爱惜,高氏所出的那两个孽种,凭什么争。

李皇后听了唐氏的话,只想玉娘生个一男半女下来,到时记在她的名下,倒是能忍耐些,又问黄女官:“你去过永巷了,朱庶人这会子怎么样了?”黄女官回道:“御医原没用心治,朱庶人下shen一直流血,脸上白得跟纸一样。亏得殿下慈悲,另遣了御医去,又换了方子。奴婢看着朱庶人吃下去的,朱庶人还要给殿下磕头呢,说是谢谢殿下救命之恩。又说,她有下情要回禀殿下。”

李皇后又问:“什么下情?”黄女官凑上一步道:“她说,她这胎原本就保不住了,是高贵妃替她出的主意,叫她去拉扯谢才人,伺机摔倒,好将小产的罪名扣在谢才人头上。又说,谢才人是在殿下这里住着的,到时殿下也说不清。”

李皇后听了,柳眉倒竖,凤眼圆睁,一拍扶手道:“高氏,好个贱人!我不同她计较,她竟要这样害我!我若放了她过去,再不能够。”说了就命人去宣高贵妃,又要着人去请乾元帝。黄女官忙劝道:“殿下,可使不得。”这会子乾元帝同谢才人正是情re之际,贸然去请他,哪里有个好。

李皇后冷笑道:“你去告诉圣上,他的高贵妃设计要害他的谢才人,问问他要保哪一个!”先使了个宫女去传高贵妃,又强令黄女官去请乾元帝。

乾元帝正同玉娘靠着说话,暖玉在怀,正是心满意足之际,听着李皇后相请,心上颇不情愿,偏玉娘劝他:“殿下素来省事,这回相请,定是有要事,圣上若是不去,妾心上不安。”脸上就露了些惶然的神色,乾元帝知道李皇后为人严厉,看玉娘脸色象是有些怕,只得答应,起身穿了外头的衣裳,就往正殿去了。

高贵妃是叫个小太监宣来的,来时的路上,高贵妃身边的璎珞就套着了话,虽李皇后同黄女官的话小太监身份低微听不着,可黄女官从哪来的,小太监还是知道的。听着小太监的话,高贵妃哪有不明白的,无非是永巷里的朱庶人将她咬了出来,李皇后自以为得计,要拿捏她。高贵妃不怒反喜,含笑微微地到了正殿,见李皇后高坐殿上,便蹲下身请安:“妾昭阳殿高氏请殿下安,殿下长安。”

李皇后看着高贵妃蹲下行礼,脸上一片秋霜,只是不叫起,把双眼冷冷地看着高贵妃,直至高贵妃站立不稳,这才道:“起罢。”看着高贵妃盈盈站起身,又道:“那朱庶人在贵妃身边可安分?”李皇后本以为高贵妃串通了朱德音要害她同玉娘,听着这句,自然要怕,不想高贵妃只笑道:“回殿下的话,朱庶人一贯倒还安分。”

李皇后脸上也是一笑:“朱庶人昨儿那样癫狂,倒成了安分的人了,这样稀奇的话,不晓得圣上知道不知道。”高贵妃就道:“回殿下,朱庶人在妾的昭阳殿时,循规蹈矩,殿下若是不信,不管拘了哪个来问都是一样的。”李皇后哼了声:“这么说来,昨儿朱庶人是忽然失心疯了。”高贵妃施施然道:“殿下说得是。”顿时将李皇后气个仰倒,喝道:“高氏!你同我跪了!”

高贵妃情知李皇后即叫了自己来问朱德音的事,必然也会将乾元帝叫来,好将自己问罪,所以不急不忙地在殿中跪了,偏还要惹李皇后发怒,只说是:“殿下令妾跪,妾不敢不跪。只不知妾有什么过失,竟令得殿下这样大怒。”

李皇后脸上发青,正好怒骂,就听得殿门外乾元帝的声音传了来:“贵妃有何过犯,元日里你就要她跪着?”

第56章 委屈

乾元帝虽身在椒房殿,因在玉娘这里磨蹭了好一回,到正殿反比高贵妃更迟些,恰恰看着高贵妃叫皇后逼着跪在殿中。从来在高贵妃与李皇后之间起了纷争,十次中有七八次乾元帝是会偏着高贵妃的,更何况今日李皇后巴巴地将把他从玉娘身边请了出来,乾元帝心中本就不耐烦,所以还没问缘由,就先偏向了高贵妃。

玉娘催着乾元帝走时说的话,乾元帝当时虽没在心上,可一进椒房殿正殿就见高贵妃跪在殿中,李皇后脸上横眉怒目,一片冰霜,就把那番话勾了起来。又想起玉娘催他走时脸上带些急切畏惧,如今看来分明是李皇后背后给玉娘吃了些苦头,以至于玉娘听着李皇后都有些害怕。

高贵妃同玉娘,一个旧爱一个新宠,在乾元帝心中,恰是一个春花一个秋月,各擅胜场,哪个都舍不得,两个同时在李皇后这里受了委屈,乾元帝如何能忍,一些脸面也肯不给李皇后留,顿时出声维护高贵妃。

李皇后正站起来走到殿中迎驾,万没想着乾元帝如此不给脸面,脸上就是带着脂粉也盖不住眼圈红了,乾元帝看也不看她,走过来一手将高贵妃扶起来,冷笑道:“你将朕请过来,就是叫朕瞧这个的?”

李皇后见乾元帝如此回护高贵妃,即羞且恨,眼中含泪,忍耻道:“妾忝居中宫,闻得宫内有人违了规矩,此乃妾份内事,不敢不问。”乾元帝走到上位坐了,先对高贵妃道:“你坐。”这才问李皇后,“哪个犯了规矩,又犯了什么规矩,你说给朕知道知道。”

乾元帝进来时,李皇后就站了起来的,这会子乾元帝叫高贵妃坐,却没理她,李皇后看乾元帝脸色不善,只得站着,心内将高贵妃恨得咬牙,忍气道:“永巷里的朱庶人举发,昨儿她去纠缠谢才人一事,出自贵妃的授意。妾即知道了,不能不问。”

高贵妃听了忙站起来,就地跪下,拿了帕子将脸掩着哭道:“圣上,妾冤枉。且别说妾同谢才人无冤无仇,没有由头去害她。就只说朱庶人是妾一力抬举的,又住在妾的昭阳殿中,妾指使她去害谢才人,又不是得了失心疯,怕人不知道是妾所为。请圣上明鉴。”说了伏地而哭。

李皇后叫高贵妃这几句话说得脸红:“莫不是朱庶人冤屈你?你也会说,她住在你的宫中,又是你抬举的她,她做什么要害你!昨日人人都听得,她可喊了娘娘的。”

高贵妃抬起头,粉面上带些泪痕:“殿下不喜妾,妾也尽知,殿下要罚妾,妾也甘领。只是这嫉妒主使的罪名,妾不敢领。只凭朱庶人几句话,一声娘娘,殿下如何就断妾的罪名?满宫中,陈淑妃是娘娘,王婕妤也是娘娘呢,这个娘娘何以见得就是妾。妾敢问殿下,除着朱庶人口供,可有旁的人证物证没有?殿下若是举得出,妾甘领死罪。”说到最后,又是泪流满面。

乾元帝听着,脸上也发起青来,倒是问李皇后:“除了朱庶人的话,你还有凭证没有?”李皇后听了这话,知道是乾元帝心中到底偏向高贵妃,便发狠道:“圣上,说这样的阴私事,哪个身边能留人,不过是出我的口入你的耳罢了。朱庶人如何不说别人,非要指着高贵妃说话。”

高贵妃看着李皇后这样,心中自是恼恨,若不是当年西南一战役,你父兄立下功劳,你这个蠢货如何坐得上皇后之位!脸上依旧是哀切之容,磕头道:“圣上,妾愿与朱庶人当场对质。”李皇后巴不得这句,只乾元帝在这里,他不吐口,她也不好就说话,只得把眼去看乾元帝。

乾元帝半靠在椅背上,拿着手撑着额角,乾元帝生得好相貌,萧萧肃肃,如芝兰玉树一般,便是这等闲散模样也不减风度,口中说出的话,却是叫李皇后恼羞成怒:“今日是元日,你闹腾这些做什么?高氏若是要害玉娘,就真没别的法子了?要这样将把柄送在你手上?连着玉娘都肯信她,如何你就信不过她?”

李皇后叫乾元帝这几句话气得眼中含泪:“圣上如何不召朱庶人来问一问,是非曲直便可分晓。”乾元帝坐直了身子,把头点了点:“来人。”昌盛一直在一边垂目屏息地站着,忽然听着乾元帝唤他,碎步出来:“圣上。”

乾元帝注目看着李皇后:“传朕口谕,庶人朱氏素性狂悖,屡有过犯,朕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忍加诛,即日迁入暴室,令暴室丞好生看管,无朕口谕,不许人见她。”若不是元日,不好杀生,乾元帝就能立时要了朱德音的命。便是没立时要了朱德音的命,进了暴室的,大殷朝立朝以来可还没有活着出来的,这话的意思就是明护着高贵妃了。

李皇后见乾元帝这样毫不给自己留颜面,心中气苦,当着高贵妃的面儿还得强撑,只说:“但凭圣上做主。”高贵妃心中欢喜,脸上却依旧做个戚容,先谢乾元帝,后谢李皇后,这才委委屈屈站起来,立在乾元帝身侧,直将李皇后气得眼泪险些落下来。

乾元帝哪里看得见李皇后委屈,只道:“贵妃没事就回去罢,朕明儿来看你。”起身便走。高贵知道乾元帝的那句“连玉娘都肯信她”,必然是玉娘在乾元帝跟前说了些好话了,如今玉娘是乾元帝新宠,她即在乾元帝跟前将自己夸了,自是占了先手,自家倒要投桃报李,才好显得宽和,所以匆匆告退,就在椒房殿外将乾元帝追上了,因笑道:“圣上这是去谢才人那里吗?谢才人性子弱,今儿叫李夫人说得小脸儿煞白,坐都不敢坐,可怜她昨儿才受过那样大的惊吓,今日又唬得这样,妾瞧着也心疼,忍不住替谢才人分辩了一两句,只怕是将李夫人冲撞了,圣上日后见着护国公夫人,千万替妾分辩一两句。”

高贵妃也是十分机敏的人,从乾元帝的口风中辩出玉娘不知何故没在他跟前提起护国公夫人唐氏,是以笑吟吟地提了一句,果然看着乾元帝眼中有些诧异,只做不知道,从从容容地告退,领着陈女官并两个宫女就回昭阳殿去了。

乾元帝心中疑问,随时点了个小太监来问,果然听说护国公夫人唐氏独个儿往玉娘住的偏殿去了,呆了好一会子,到了高贵妃进去才出来,出来时脸上带些怒容,又同皇后说了回子话才出宫去的。乾元帝听着将信将疑,回到偏殿看着玉娘正对镜理妆,洗去了脸上脂粉,除了头上簪环,只梳了个懒梳妆,簪着一支一尺长的通体赤红的珊瑚簪子,正换耳坠子,见着乾元帝进来,横波一顾:“圣上回来了?”

乾元帝闲闲问道:“今儿护国公夫人也来过了?”玉娘手上一顿,从镜子里瞧了乾元帝一眼,脸上适时地现出分迟疑来,反问道:“是哪个同圣上说的?妾一时忘了。李夫人略坐了会,看着贵妃娘娘来也就走了,并没说什么。”

这时晚膳也摆了上来,玉娘要了水洗手,亲自服侍乾元帝用膳。乾元帝要拉她同坐,玉娘只是推脱,说是:“妾不敢乱了规矩。”便是前日,玉娘才同乾元帝一块儿用的膳,偏这会子讲起规矩来了,连着唐氏才来过的事,玉娘虽没说过唐氏说了什么,可这番做派一出来连着方才高贵妃的话,唐氏如何威压玉娘。玉娘如何委曲求全便清清楚楚地叫乾元帝明白了。

到此为止,整桩事演变成了:护国公夫人唐氏不忿玉娘得宠,走过去教训她,将玉娘唬得告状也不敢。还是高氏性子直,看不过眼,出言维护,将唐氏得罪了。皇后要为唐氏出气,故意歪派高贵妃,强加罪名给她。

而玉娘前头说高贵妃和善那话也有了由头,高氏肯回护玉娘,可不是和善吗?且玉娘也是个知恩的,又懂事不肯告状,玉娘同高贵妃虽未合谋,倒算是配合默契,各自都有得益。

又说李皇后见事情竟演变到如今这个地步,在椒房殿中气恨不已,拿着帕子不住地拭泪,又向黄女官道:“我说的他一个字也不信,只信那个高氏!谢氏也是个无用的,这样大一个把柄放在手上不晓得用,倒还替她说话,白白长了一副聪明面孔。”黄女官听了,只得劝道:“殿下何出此言?若是圣上不信殿下,如何不将朱庶人带了来与贵妃对质,倒要将她发落进暴室?可见圣上心上是信的。”

这话不说还罢了,说了更叫李皇后气苦,乾元帝信她还要回护高氏,可见在乾元帝心中何等看重高氏。李皇后因此哭得更厉害了些,还是菀香过来相劝,道是:“所谓当局者迷,殿下身在局中未必能看清,以奴婢看来,倒不如将今日的事说给老夫人知道,瞧老夫人是个什么章程,殿下再做道理。

李皇后听了,止住眼泪,略沉吟了回,点头道:“也罢了。只是又要劳烦母亲操心。”当即修书一封,第二日开了宫门之后,令人送去了护国公府。

第57章 空饷

宫门一开,椒房殿的内侍就将李皇后的信送到了护国公府。门房见是宫里的公公出来,连忙开了门将内侍接了进去,送至二门。唐氏的陪房丁贵家的领了内侍又到唐氏房前。唐氏才将将起身,正由小唐氏服侍着用早膳,听得李皇后来信,婆媳两个心中都是咯噔一下。小唐氏亲自出来从内侍手上取了信,回身交在唐氏手上,唐氏将信看过,脸上由白转红,而后又转成青色,一拍桌子道:“国公爷在哪里!”

护国公李源昨夜歇在新纳的小妾胭脂房中,叫唐氏使人从被窝里拉了出来,匆匆赶了来,见唐氏脸色铁青,他倒是略有些惧内的,不由偷眼去看小唐氏。小唐氏只冲着他摇头。唐氏将李皇后写来的信掷在李源面前,哭道:“当年是你心心念念地要用女儿去搏前程,如今你瞧瞧!可怜我的大郎折在了里头不算,如今我的阿媛叫高氏那个贱人欺负得站不住脚!你若不能替阿媛出了这口气,我就同你把这条老命拼了,左右大郎死了,我活着也没什么意思。”

李源叫唐氏当着满屋子的丫头们夹七夹八这一顿骂,老脸上就有些挂不住,花白的胡须也有些颤抖,把剩下的独眼一扫屋内,他是久历战阵的,身上自然带着杀气,这一眼扫过,将唐氏屋内的丫鬟们唬得头也不敢抬。李源这才捡起信一瞧,脸上也顿时铁青,将信拍在桌上道:“高氏这个贱人!真当我李家没人了吗。”

唐氏就朝他脸上啐去:“呸!你还有脸说,我当时就跟你说高氏留不得,是你说的高氏家里几个微末小官,不值得什么,就是生下儿子也是庶出。如今呢?!如今高氏两个哥哥靠着她当年裙带都当着实差,一个是赫赫扬扬的吏部侍郎!一个做着威风凛凛的将军!高氏又有两个儿子撑腰,可不猖狂起来了!要是叫她儿子当了太子,我们殿下还不知道有没有地方站。”说了又哭。

李源冷笑道:“不过几个狗屁官,值得什么,当年,”话到嘴边想起屋里还有人,也就咽下了,只道,“你只管给女儿说,叫她好好笼络住那个谢氏,若是谢氏不上道,她殿中不还有个姓凌的吗,将她也抬举上去,我只不信这两个都不能生。总得阿媛膝下有个一男半女,我们才好说话。”唐氏冷笑道:“我还用你说,昨日见女儿,我都与她交代了。那个谢氏还罢了,左右等她生了孩子就没用了,倒是高氏,就这么放她过去,我只咽不下这口气。“李源就把小唐氏看了眼,问他:“二郎呢?”小唐氏见问着自己,忙过来答话:“世子在房里看书呢。”

护国公世子李彰武在西南一战役中战死,其妻阮氏当时怀有身孕,李彰武战死的消息传来,阮氏惊痛过度,小产而亡,只遗下一女,今年也有十二三岁了,虽也有两个儿子却都是庶出。世子即亡,又无有嫡子,护国公的爵位总要传下去,李源同唐氏只得两子一女,这世子的头衔就落在了次子李敦武头上。李敦武为人甚为平和,其父其兄都是战将,独有李敦武,名字里虽有个武字,却是走的文路,如今在兵部当差,也是个闲职,平日里也不大上衙门的。

李源心爱长子幼女,对这个次子不大上心,不过是死了寄予厚望的长子,又没旁的儿子,才为李敦武请封世子,心上总是遗憾,这时听着儿媳妇说在房里看书,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冷笑道:“看书,看书,我李家一世英名都要折在他手上。你回去叫他滚倒外书房来见我。”

小唐氏同唐氏是嫡亲姑侄,就是没嫁给李敦武前也常在护国公府进出的,无如护国公此人杀气甚重,小唐氏打小见着这个公公兼姑丈就怕,见他生气,更是头也不敢抬,低声答应了,飞快地出了门。

唐氏见小唐氏避猫鼠一般地跑开,倒是怪着李源,因道:“阿娇是个好孩子,你没事吓她作甚。”李源却道:“她都嫁进来几年了,可有生下一儿半女?还拦着二郎不许纳妾,这样不贤惠嫉妒的妇人,若不是看在是你内侄女的面上,我一日也容不得她。”唐氏叫李源说得脸上微红,勉强笑道:“孩子们还小,国公爷急什么呢?阿娇嫁来前,我们也答应她父母,十年无子才好纳妾。”李源冷哼了声:“你家哥哥若是懂点事,就该知道此一时彼一时,当时说的话,如今做不得数。”

当年唐氏答应自家哥哥嫂子这个条件时,李敦武还不是护国公世子,几时有儿子倒也不急,如今李敦武已是世子,自然是着紧要儿子,唐氏心知李源说得没错,又不愿违了自己的诺言,只得拿旁的话来说,只道:“国公爷你先去书房商量,我这里再给阿媛写封信,叫内侍捎回去,也好宽宽阿媛的心。”

李源如何不知这是老妻不愿再谈的意思,到底他年轻时在战阵拼杀,全靠唐氏家里家外的操持,李源也知恩,不肯和老妻破脸,又想二郎素来怕自己这个父亲,只需压着儿子答应了,便是老妻也不好说什么,也就罢了,在唐氏这里用了些早膳就出来了。

李敦武听着父亲找他,早早地到了外书房,看着李源进来,赶忙过来请安:“父亲早安。”又伸手要扶李源,叫李源一手挥开了,只问他:“你告诉我,你在兵部可学着什么了?”李敦武脸上微微一红,道:“父亲也知道,儿子这是个荫职,不用坐班的。”李源就冷笑:“我竟不知兵部右司兵部司员外郎是个荫职。”李敦武垂手立在李源身边,低头道:“是。儿子无用。”

外头喊的一路大军多少人马不过是哄着门外汉的,懂门道的,只看粮草军备战马来推测人数。而粮草军马调度,正是兵部司的事。但凡他要伸一伸手,职方司里的人总有许多借口拦着他,不叫他插着手,他又能如何?

李源瞧着李敦武这个模样,气就不打一处来,顺手操起搁在桌上的一柄剑连着剑鞘,劈头盖脸就往李敦武身上抽去,打得十数下才罢手。李源素来是个暴烈的,故此书房中的师爷,小厮们都不敢来劝,看着李源自己罢手了,这才上来劝李源的劝李源:“国公爷,新年里呢,动不得手。”哄李敦武的哄李敦武:“国公爷是将军脾性,他老人家问着话,世子爷答了就是,如何招惹国公爷生气,世子爷过去陪个不是也就罢了,父子俩哪有仇怨。”

李敦武叫人推了两下,这才过来给李源赔罪,李源见他不情不愿地模样,冷笑道:“劳动不起世子爷赔罪!七日后开衙,你将高鸿麾下人马查一查,就算你有孝心了。出去,我不耐烦见到你。”

高鸿,昭阳殿高贵妃的次兄。李敦武默默地行了礼,就退了出来,回在房中,小唐氏过来接着,看李敦武头脸上几道青紫,眼圈儿先红了,走到门前叫丫鬟去打水,自己又回来,看着李敦武落泪:“国公爷如何下得了这个手。”

李敦武冷笑:“父亲叫我去查高鸿。高鸿虽是靠着贵妃上去的,手上若是没有几分能耐,也不能在几年内升到归德将军这个位置。我贸然去查他,能不能查出来还是两说。哼哼。父亲这是尝着了一次甜头,昏了头。也不想想,若是这次将我折了进去,他可还有没有嫡子。”

小唐氏拿着帕子轻手轻脚地替李敦武擦伤,听着他那些话说得不明不白,就住了手。他二人是表兄妹成亲,打小儿青梅竹马的,自然亲厚,小唐氏因问:“世子爷说的什么甜头?”

李敦武是叫李源当着师爷和小厮的面打了,自觉颜面扫地,一时激愤,倒是说漏了嘴,便道:“你听岔了。”小唐氏分明听得清楚,可见李敦武不肯认,她性子温婉,不爱与人相争,也就道:“是,妾听岔了。”又替李敦武擦脸上药,好在尚在新年里,护国公府的伤药又是上好的,到得初八日开衙办差,李敦武脸上的伤也好得七七八八了。

李敦武虽有怨言,倒也明白,李源查高鸿是为着自家姐姐,虽有些风险,好在查军籍是他兵部司份内的事,倒是没人为难他,一通查下来,高鸿麾下的军户约有三千余人,其中便是有吃空饷的,只怕也多不到哪去。到底畏惧李源,还是悄悄将名单抄录了份,袖回了家,交在了李源手上。

依着李源的盘算,倒也没想着这么一查就能查出高鸿多少不法事来,不过是想籍机敲打敲打高贵妃罢了,偏高鸿这人倒是乖觉,知道自己这个将军不过是虚衔,三千多军户还是上司瞧着自家妹子的面拨下来的,倒也安分,不敢动作。李源按着名单悄悄查下来,才不过四五十个空饷,哪里说得响嘴,只得罢手,另想法子。

只是李源从来只把精力放在培养长子李彰武身上,倒是养得这个儿子允文允武,无人不夸,偏折了。反是李敦武因不用袭爵,打小李源没把心思搁在他身上,只照着一般勋贵子弟养大,虽不是个纨绔,临时做到世子位上,不免在见识和处事上就差了些。他身份引人注目,一举一动都有人看他,这回他私查高鸿的事就有人留意了,悄悄去回了兵部尚书梁丑奴知道。

第58章 怀恨

梁丑奴这个名字颇类民间无赖儿童小名,可梁丑奴样貌却生得长身玉立,丰神秀逸,人又十分聪敏,五岁开蒙,十六岁考得案首,十九岁那年中得解元,延平二十二年会试,梁丑奴中在十三名,殿试时,延平帝见他不止文章华彩,人又美貌,就点了他的探花。三鼎甲游街时又叫平安长公主瞧中,进宫求了延平帝,延平帝亲自做媒,叫梁丑奴娶了平安长公主的外孙女,光禄寺大夫秦樛之女秦氏素娥为妻。

探花依例是进翰林的,梁丑奴先做得侍读,而后为侍诏,又进御史中丞,也算得一路清贵。又因梁丑奴为人谨慎小心,所以没有卷入延平年间那一场夺嫡乱局中去,是以到永兴帝即位后,梁丑奴有平安大长公主照应,先后迁为户部尚书中司侍郎,吏部尚书右丞,而后又升兵部尚书直至今日。论年龄不过四十出头,倒也好算历经三朝不倒,算是朝中老人了。

这回梁丑奴听着人来报李敦武去查归德将军高鸿手下空饷,倒是笑了下,因道:“护国公英雄了一世,只可惜折了长子,只怕老景堪虞。”又同来报信的人道,“怀化大将军是为国捐躯的,只看他的面儿,这事儿就别张扬了。”怀化大将军是李彰武死后追封,乾元帝虽未亲为祭,却也允了李皇后出宫一祭,也算是死后哀荣。

梁丑奴同人虽这样讲,到底知道虽皇后出自护国公府,却是膝下无子,又不得乾元帝青眼。而皇长子,皇三子都是高贵妃所出,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若是不出意外,太子之位十有□□就是皇长子赵景淳的。高贵妃为太子生母,日后太后也做得,要是叫她知道了今日护国公来查高鸿,自己知而不言时,只怕仕途也就到头了,所以过得几日,在高鸿常走的路上同他装了个偶遇。

既是偶遇,又是同殿为臣,且梁丑奴人物俊逸,谈吐优雅风趣,高鸿自然不会反感他。所谓相请不如偶遇,两人就往街边的酒楼上吃了回酒,待得酒足饭饱两个出来,梁丑奴脸上自然是一派从容,高鸿脸上虽在笑,仔细看去,却是咬着牙关。

高鸿回到家里,徐氏来接,一脸的笑:“好叫老爷欢喜,欢郎媳妇儿有喜了,御医才来诊过脉,将将两个月。”一面领着丫鬟们服侍着高鸿脱了外头的衣裳,换上家常衣裳,又捧了热手巾来给高鸿擦脸。

高鸿接着手巾,对了屋内的丫鬟们看了眼:“叫她们都都出去。”徐氏见丈夫脸上一丝喜色也没有,便知道出了事,忙道:“你们都出去。”又令自家的陪房兰香站在屋子近前,只不许人靠近。

看着人都走了,高鸿方将脸埋了进了热手巾吐出了一口气:“李家在查我们。”徐氏想问哪个李家,话到了口边又吞下了,还能有哪个,又问:“可查出什么了?”高鸿从手巾里抬起头来,勾了嘴角一笑道:“他们是行伍里出身的,自然从军队里下手,说来护国公父子数代手上都握着兵权,如今他们家世子又在兵部里当差,我哪里敢动什么手脚,只是水至清则无鱼,总要给些收获他们,才不至于疑心到别处去。你只管放心,三千挂零的军户,只查出四十余空饷,便是告在圣上跟前,也不过叫圣上口头申饬几句罢了。倒是你趁着欢郎媳妇有孕,进宫去给娘娘报喜的当口,将这事同娘娘说一声,也好叫娘娘有个预备。”

徐氏听说,满口答应,当即写了帖子,递进宫去求见高贵妃。

李皇后自在高贵妃手上吃了个亏,自是怀恨,见着高贵妃娘家嫂子唐氏求见的帖子,本待不批的,转念想着要是叫乾元帝知道了,又成了自家不贤了,只得含恨准了。

外命妇进宫依例是要先来椒房殿参拜皇后,领了皇后训示再往妃子殿中去的。徐氏按品大状,到得椒房殿,规规矩矩地跪下磕头,堆了一脸的笑道:“臣妇高徐氏请殿下安。”李皇后坐在上首,将徐氏打量了回,也不叫起,只慢慢问:“你今儿来见贵妃,可是家中有事?”徐氏笑吟吟答道:“殿下真是明见万里。臣妇的长子高凌云的媳妇儿日前诊出了喜脉,臣妇是来给贵妃娘娘报信的。”

李皇后听了,脸上一笑道:“果然是喜事。你瞧瞧我,竟忘了叫你起来了,平身罢。”徐氏出身微寒,看惯了别人脸色,毫不为意,依旧笑吟吟地谢过李皇后,站起身来端着一副恭敬的模样要听李皇后训示。李皇后只是拿着些闲话来问徐氏,无非是儿媳妇是哪家闺秀,平日为人如何,念过书没有,女工如何等等。徐氏倒也不急,一一作答。李皇后看着实在没什么好问的了,这才道:“我倒是啰嗦,耽误你们姑嫂见面了,去吧。”徐氏这才拜别。

才出了椒房殿正殿,徐氏就见三四个宫女簇拥着个丽人走了过来,十五六岁年纪,梳着倭堕髻,玉簪金钗,耳垂明珰,身上一件墨绿里外出毛的素绸大氅,料子倒不出奇,只在大氅的衣襟和下部,绣着一朵朵或含苞或半绽或怒放的玉兰花儿,正同她髻上那支金镶白玉玉兰迎春簪相映,愈发显得这个丽人玉骨冰肌,犹如明月梨花一般。

因见徐氏身上是三品诰命的装扮,那丽人便让在一边,屈膝一礼。徐氏见她知礼安静,不免多看了眼,就有宫人在她耳边道:“这是谢才人。”

徐氏也在高贵妃处几次听着这个乾元帝新宠名字,如今见着真人,倒也客气,忙道:“谢才人这样多礼,我怎么敢当。”又笑道,“我在贵妃娘娘处几次听着娘娘提起才人,说才人又是美丽又是温婉和顺,今日见着才人,倒真有些见面不如闻名了。”

玉娘微微笑道:“那是贵妃娘娘谬赞,妾素来愚笨,人说的话,妾总要想想才明白,又不敢开口,所以看着也就安静些。”徐氏听了笑道:“才人太谦了,安静这个词,多少人一辈子都不明白呢。”玉娘笑着应承,徐氏这才走了出去。玉娘看着徐氏出了椒房殿,略站了站,也就回偏殿去了。

跟着玉娘出去的秀云一面服侍玉娘脱下外头的大氅,一面道:“才人不去殿下那里分辩几句吗?”

徐氏在椒房殿说皇后的死对头高贵妃私下夸住在椒房殿里的谢才人,皇后知道了如何能喜欢?自然要把玉娘看做首鼠两端之人。玉娘这里自谦着愚笨是其次,那句“安静”才是说给椒房殿中李皇后的人听的。安静就是不肯惹事,别的人说的话不明白,也是不肯惹事,所以才有徐氏那话。短短几句话,竟是刀光剑影一般地交过了手。

玉娘就道:“椒房殿里说的话,殿下如何不知道?”若是连椒房殿也镇不住,李媛这个后位也趁早别坐了。

又说,徐氏离了椒房殿一路往昭阳殿去,路上遇着的宫娥太监们知道她是高贵妃的嫂子,对她倒也客气,更有肯奉承的口口声声叫着高夫人,倒是叫徐氏心生欢喜。

到得昭阳殿徐氏先见过高贵妃,因笑道:“臣妇这回来是告诉娘娘一个信儿,好叫娘娘也喜欢喜欢,欢郎媳妇儿有了身孕,已有两个月了。”高凌云生下时,高贵妃还没进宫,也帮着带过几年,姑侄感情倒好,所以听着这消息果然欢喜,因笑道:“若是生个儿子,我们家就有后了。”又叫:“将那支点翠如意拿来,给高夫人带回去。”陈女官忙去高贵妃库房里取了如意来,先给高贵妃瞧过了,这才奉给了徐氏,徐氏就笑道:“欢郎他们成亲时娘娘才添的妆,这回又要偏娘娘好东西了。”笑吟吟地收了。

姑嫂两个又说了回话,徐氏趁机就将李敦武查高鸿的事同高贵妃说了。高贵妃听着,脸上的笑就淡了些,只道:“也不知我哪里得罪她了,就这样咬着我不放。亏得哥哥警醒,你回去同大哥哥二哥哥说,做完手上这几支就停一停,首尾都收拾干净了,别叫人抓着把柄,不然不独你倒霉,便是我也讨不了好去。”

原来高鸿之所以瞧不上空饷,都是在做盐引的缘故。其弟高鹏在吏部当侍郎前,曾在户部当差,去年才调任的吏部。户部掌户籍财经,吏部又是专职选官,一来二去的就同盐政搭上了线,这两年倒卖盐引赚了十好几万两银子,哪里还把空饷看在眼中。只是倒卖盐引是大罪,远非吃空饷可比。

徐氏听了高贵妃的话自是满口答应,又道:“娘娘您在宫里自己总要多加小心些,我看着那位谢才人,倒像是个厉害角色。”说了就将她同玉娘见面说的话都学给了高贵妃知道。

高贵妃听了,反笑道:“一个才人罢了,便是厉害些又能如何?如今且议不到她那里,哪里就轮得着她出头。”一个商户女,便是得宠些又能去到哪里?便是这会子乾元帝就将李皇后废了,皇后之位轮着陈淑妃也轮不着谢才人,何必废这些心思。徐氏想着玉娘的容貌做派,又见高贵妃不放在心上,有心相劝几句,又不知道从何劝起,只得罢了。

外命妇进宫探视的时间有限定,徐氏在李皇后处耽搁了好一会,同高贵妃略说了回就得出去,高贵妃又赏了些参芩鹿茸等于徐氏,又说:“欢郎媳妇怀的是我们高家头一个孙子,你们总要仔细些,御医院那里有我呢。”徐氏满口答应,这才请安告退。

徐氏回到家中,见着高鸿,就将高贵妃所说告诉了他知道,高鸿叹息道:“等手上几张盐引出脱了就罢手,总不好留着把柄连累娘娘。”到底心疼飞走了的数万两银子,不免将护国公李源父子埋怨了场,这才出去同人商议如何收尾不提。

第59章 阿花

又说高鸿从家里出来,七转八弯地绕到了东城一条僻静的街道,铺着青石路,地面洁净,一尘不染,可容一辆马车通过。两侧白墙黑瓦,零碎开着几扇门,高鸿的随从走到一处门前,举手拍门,片刻就见门开了,里头露出半张脸,先瞧了眼随从,而后又看了眼高鸿,这才将门打开了,原是个十三四岁的丫头,梳着双鬟,只系了红绳,脸圆而眼大,一笑起来,嘴角一个笑涡,倒也有几分可人:“老爷来了。”说了闪身让出了道,高鸿回头瞧了瞧身后,这才走了进去。

里头是个小院,铺着鹅卵石的地面,红漆黑瓦的小小回廊,有一株碗口粗的腊梅开满了花,冬雪未尽,愈发显得幽香动人。

高鸿显见得是来惯的,熟门熟路地进了屋子,屋里拢着炭盆,倒也暖和。墙上有些对联字画,倒是时下各文人的手笔。高鸿在官帽椅上坐了,丫头已奉上茶点来,高鸿还没喝上一口,就见挡着内室的门帘子一动,走出来个二十来岁的女郎来,脸皮微黄,却甚是光洁,两道眉毛斜斜飞扬,一双媚眼似开似阖,嘴角挂些笑容,摇摇摆摆走了过来,在高鸿手边一站,侧了妙目朝高鸿手上瞟了眼,:“高老爷过来了,怎么上这个茶?曲儿,将我新得的雀舌泡壶来。”

高鸿将茶盏搁在了几上向曲儿道:“你下去,我同你家姐姐有话说。”曲儿十分乖觉,看着女郎微一点头,立时退了下去,临出门前又将门带上了。高鸿这才问女郎看俩眼:“卿卿,这些日子宋老爷可来过没有?”

卿卿一手撑着茶几,一手掂了块梅花糕往高鸿嘴边送,含笑道:“宋老爷新得了个女儿,好几日没来了。”高鸿张口吃了梅花糕,又捻了卿卿手一把道:“你给宋老爷递封信,只说我明儿这个时候在你这里等他,切切。”

卿卿听高鸿说得慎重,也收脸上笑容,站直了身子,因问:“要紧不要紧?”高鸿站起来在卿卿脸上摸了把,叹息道:“怕到是不怕的。”又从袖中摸了锭银子出来,搁在桌上也就出去了,这回是卿卿亲自送到门前。

看着高鸿去了,卿卿这才回身,提笔写了封信,封了口,使曲儿出去,到外头的茶馆找了个十来岁的男童,花了二十个铜钱,叫他往城西宋琅宋侍郎府上走一遭,将信交给宋侍郎的长随。男童得了铜钱,走得飞快,不过一个时辰就走了个来回,见着曲儿就道:“姐姐教我送的信已送到了,那个哥哥说知道了,又赏了我这个。”说了从怀里迟迟疑疑地掏了把铜钱来,欲交给曲儿,又舍不得,不免瑟瑟缩缩。曲儿哪里把这几个铜钱放在眼里,笑道:“赏了你,就是你的。”依旧回去告诉卿卿知道。

那宋侍郎次日果然依约到了卿卿这里,高鸿还未至。卿卿接着宋侍郎,一样殷勤奉茶,又笑道:“令宠给宋老爷添了位千金,奴这里恭喜宋老爷了。奴备了薄礼,老爷给姑娘玩也好,赏人也罢,只给奴一个薄面,万勿推却。”就奉上一个填漆匣,开着盖子,里头放了个足金的长命锁,上头錾着如意两个字。宋侍郎笑道:“你周到。”顺手就收了,又说,“你可知高老爷寻我何事?”卿卿掩唇笑道:“这个奴怎么能知道。老爷们说事,可总是将奴打发走的。”

原来卿卿这里是个妓家,平日只接待些文人墨客,也算薄有些名气。后来认识了高鸿。高鸿同宋侍郎要做盐引,这样的买卖即不好在家,更不能在外头,便看上了卿卿这里。将卿卿收买了,外头卿卿依旧做着生意做个幌子,暗里却是高鸿同宋侍郎来往联络的下处,这两年来,倒也不引人注目。

片刻之后,高鸿便来了,卿卿十分乖觉,知道他们有事,奉上了茶点,就避到了外头。又看外头日头明晃晃的,又没风,就坐在回廊上绣帕子,才戳了没几针,就听得外头有喧嚷声,其中一个男人喊道:“老子的媳妇,老子怎么打不得。”就有人劝说的声音,其中夹杂着女孩子的哭叫声,只说是:“我不是,我不是。”

卿卿虽是个妓家倒也有几分侠义之心,掷下了手上绣了一半的帕子,从装着绣线的箩筐里操了把小花剪在手上,就命曲儿开门。曲儿倒是个爱热闹的,忙答应了,走过去将门开了,卿卿就到了门外,果然看见小巷口那间小茶馆的门前围了些人,那个男声又说:“老子把她带回来是当媳妇的,她不肯就算了,还抓了老子一脸血,老子打不死她。”就传来几声女孩子的哭叫。

卿卿听得怒火中烧,带着曲儿就到了巷口,曲儿就道:“让开,让开。”将围着看热闹的人群分开,回头叫卿卿:“姐姐,是个女孩子呢。叫打了一脸血。”

住在这附近的,都知道卿卿是做什么营生的,看着她来,男人们不免多看几眼,挤挤挨挨地让了条路出来。卿卿恍如未觉一般走到人群中央,果然看见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脸上几道血痕,显然是叫指甲挠的,一手正抓了一把乌发,要拖个女孩子走,那女孩子顶多十四五岁模样,肤色白皙,眉目秀丽,虽是一身的狼狈,也看得出是个美人儿。若是这会子高鸿的妻子徐氏在这里,许要惊诧一回,这个女孩子的眉眼同那位谢才人倒是有几分相像。

卿卿哪里有机缘能见着玉娘,只是自怀身世,看不得这个,脸上一冷,冷笑道:“她是你媳妇儿?哪个为媒,哪个为聘?婚书何在?天子脚下,王法之地,可不是你嘴一张就说了算了。”

那女孩子见有人肯出头帮她,又是个女子,就如同得了救星一般,就要朝卿卿这里扑过来,无如头发叫人揪住了,一扑之下揪得生疼,泪如雨下,哭叫道:“夫人救命,救命,我不跟他去。”

那汉子下死力朝女孩子脸上啐了口,骂道:“老子买了你,你的命就是老子的。还敢强。”说了又是一阵拳打脚踢,直打得女孩子哭叫不已。四周围观的人也有出声指责的,也有帮着女孩子说话的,只没人肯上前一步。

卿卿看得身子都抖了起来,按着曲儿的手道:“她即不肯跟你走,你打死她也无用。你不过要娶媳妇儿,有钱哪里娶不到,你放了她,我给你银子。”

那汉子斜了眼来瞧卿卿,因见她装扮华丽,又站在此处,便猜着卿卿是做什么营生的,朝地上吐了口唾沫道:“臭表子,想从老子手上抢人,好给你赚银子,你做梦!”卿卿脸上通红,咬牙道:“你买她花了多少银子?”那汉子哼了声道:“五十两。”女孩子哭道:“明明只有三十二两,哪里来的五十两。”那汉子听得女孩子揭穿他,举手就打了几拳,拳拳到肉,卿卿急道:“你住手!五十两就五十两。”

汉子冷笑道:“老子将她一路带上京,吃的不要钱?穿的不要钱?八十两!你瞧瞧这小脸蛋,可俊!”说了手上一用力,将女孩子头发一扯,逼着女孩子将脸抬了起来,“老子还没碰过呢,是个黄花闺女,八十两便宜你了。”女孩子只觉得头皮都要叫汉子扯脱了,又听着他口中不三不四的话,羞恨欲死,眼泪止不住地往下落。

卿卿看着这样,只是不忍心,就道:“八十两就八十两,不许你再打她!”又同曲儿道,“你在这看着,我去取银子。”转身就走了,片刻之后折了回来就将几张银票在那汉子眼前一晃:“你先放了她。”汉子见卿卿手上的银票,脸上就笑了,果然将手松了,过来接了银票,数了数,对着卿卿露齿一笑:“表子,人归你了,等她接客时,老子也来光顾几回,哈哈哈哈。”将银票往衣襟里一塞,扬长而去。

卿卿同曲儿两个这才过来将女孩子扶了起来,搀着她回了家,因高鸿同宋侍郎要走,卿卿亲去送了人回来,那女孩子已洗干净脸,梳了头发,脸上青一块紫一片,嘴角也破了,模样儿十分狼狈,看着卿卿也眼红起来,红了眼眶问:“你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如何到了那个无赖手上?”

女孩子红着眼摇头道:“奴也不知道,奴什么也记不得了,奴只晓得,将奴卖了的那人说,奴是他们女儿阿花。”说了又给卿卿跪下,伸手去扯卿卿裙角哭道,“夫人,奴愿意给夫人当牛做马,奴不要回去。回去他们会再卖了奴的。”

卿卿脸上就有些迟疑,她这里是娼门,虽往来的是有些体面的,到底不是正经人家,一个女孩搁在这里,到底不好看相。一旁曲儿看着也红了眼,向卿卿道:“姐姐不留阿花,她又能往哪里去呢?”阿花又哭道:“奴会扫地,奴会烧水,只要夫人留下奴,奴什么都肯做。”卿卿就道:“你可知我这里是个什么地方?”就向自己点了点,脸上现出一丝苦笑来,“你也听见方才那个汉子说了,我是个表子,你留在我这里,少不得许多闲话,何苦来哉。你若是愿意,我倒是还能找个好人家,叫你托身进去,做丫头也罢,过几年还能出来,依旧是个良民,你看如何?

阿花听那汉子满口的表子,只以为那汉子气不过骂人罢了,哪里晓得是真的,倒是收住了泪,脸上现出些迟疑之色来,过了会才道:“奴知道姑娘是好人,奴愿意跟着姑娘。”卿卿叹了口气,将阿花扶了起来,同曲儿道:“你带她下去洗个澡,换身衣裳,将我这里的忌讳告诉她知道。”曲儿答应了,将阿花带了下去,自此卿卿这里多了个丫头,叫做调儿。

第60章 无情

高鸿因与宋侍郎说话,倒是没留意着卿卿的动静,两个人将如何收尾商议定了,各自回府。高鸿到家,见着徐氏,便道:“过几日便是上元,宫里自是要赏花灯下来,你谢赏去的时候同娘娘说,叫她只管放心,事情差不多了了。”徐氏答应。高鸿又是一叹:“你同娘娘说,皇长子如今也好十三了,大皇子妃是哪个也该留意起来,咱们家总是底子薄些。再者皇长子成亲后才好封王。”

高鸿自知,如今虽高贵妃得宠,然乾元帝迟迟不立太子,其中就有变数。若是皇长子得了太子位,日后登基,高家便能一飞冲天,成为大殷朝第一勋贵。可若是叫李皇后生下一子来,护国公一系自是倾力扶持,自家根基薄弱,如何相争,只怕祸在眼前。所以为大皇子寻个得力的岳家,是当务之急。高鸿所知道的,高贵妃又如何不知道,偏是怕什么来什么。

上元节之后没几天,椒房殿就传出消息来,说是凌采女有了一个多月的身孕。消息传在六宫,竟是高兴的多些,无非是乾元帝偏宠玉娘,碍了她们的眼,这会子谢才人没传出喜讯来,倒是不声不响的凌采女得了喜,自是觉得谢才人叫生生打了脸。

高贵妃得了消息,将桌上的事物统统扫在了地上,整个人得发抖,脸上一片雪色。只为她同唐氏倒是一个心肠,想着等凌采女生下孩子,若是皇女也就罢了,若是皇子,等孩子一落地,就寻个机缘,送凌采女一程,好将孩子彻底抱过来,养在膝下,有中宫养子身份,自然好与景淳一争。高贵妃只不明白,凌蕙是几时入的乾元帝的眼,竟是一丝消息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