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月娘任性暴躁听着这话也知道必是父兄不肯管这事,齐家方敢如此出尔反尔,又气又恨,却是拿齐家无可奈何,便是英娘听说,也唯有一声叹息。这是旁话表过不提。

又说谢显荣哄得齐瑱动心要自请外放,心满意足地回在承恩公府,彼时吴王景和早已回去了。谢怀德见着他,便将他与景和说的那些话都告诉了谢显荣知道。

谢显荣想了想,因问谢怀德道:“吴王可曾见过旁人了?她出来走动过没有?她身边的婆子的嘴可要管好了。”谢怀德便道:“我去问过,莫说是她了,便是她跟前的婆子,也没出门一步。”

这话说得正是孟姨娘。孟姨娘自在乾元帝面前露了一面,叫乾元帝知道玉娘实则是她的孩子之后,便在承恩公府后院的新设的小佛堂里闭门不出,身边只要了一个不识字的婆子服侍,若不是月月要银米香烛供奉,承恩公府里便象没这个人一般。马氏起先看着孟姨娘还有些刺眼,到如今看孟姨娘犹如活死人一般,丝毫不为从她肚子里出来的玉娘做了皇后而她没有丝毫奉赠不快活,马氏倒也平心静气起来,还与冯氏梁氏道:“她也服侍了你们公公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凡她要什么,给看她就是。我们家还缺这些吗?”

马氏以为孟姨娘识相,谢逢春到底对孟姨娘有些真心,自是觉着她可怜可爱,只看马氏如今肯照拂孟姨娘,这才罢了。

可在谢显荣与谢怀德兄弟两个眼中,孟姨娘着实是个狠人。她将玉娘寄在马氏名下,甚风光都是马氏的,自家半分儿也捞不着,从前那样妖夭嚣张的孟姨娘竟能一声不出,不独一声不出,更是吃斋念佛去了,对自家真可谓十分狠心。对自家都能狠得下心的,那对旁人呢?是以谢氏兄弟便使人悄悄地看住了孟姨娘清修的小佛堂,只怕谢逢春知道了不喜欢,瞒着他罢了。

今日景和一来,谢氏兄弟两个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孟姨娘。听着孟姨娘不曾出来,谢显荣点了点头,到底不放心,又道:“吴王这样亲和我等,必有图谋,殿下那里还是要告诉她知道,好叫她有个预防的好。”

第264章 明白

谢逢春听着儿子们的话,犹道:“我只不明白,吴王还想着甚呢?若是圣上有意立吴王为储,便是心爱皇后,不肯委屈她,可也不会降淑妃为婕妤,叫吴王母子们没脸。”谢逢春虽是无甚知识,母亲是孩儿的脸面倒还是知道的。他为着这俩个儿子,纵然与马氏险些儿反目成仇,在外头也肯给马氏做脸。以己度人,自然知道乾元帝根本没将吴王这个儿子看在眼中。

谢怀德便笑道:“父亲,您这就不知道了,身为皇子,离着大位只有几步之遥,心自然就大了,这倒也不好说吴王甚。只是即有心与储位,还整日价弄这些小巧手段,不晓得展露才能风范,好叫圣上喜欢,大谬。说句大不敬的,便是叫他做得皇帝,也未必是个明君哩。”

那位吴王只晓得将眼光盯在后宫,一心想将人踩下去,好显出他聪明能干来。却不晓得讨得乾元帝才是关键所在,他肯护着你,自然会替你周全,他若是无意与你,凭你作甚,不过是白费力气罢了。想吴王也是久受名师熏陶,竟连这些也不明白,倒也可叹。

谢显荣脸上微微一笑:“你莫非忘了延平年间的事么?便是先帝朝,也不太平哩。咱们圣上,生性仔细,不肯叫皇子们蹈前事覆辙也是有的。”谢怀德因而笑道:“倒是慈父了。”

他们弟兄两个说话,瞧着是在夸乾元帝慈心,实则却是说着乾元帝秉性多疑,连着儿子们也信不过,不肯叫他们历练,以至于好好的孩子,长与深宫妇人之手,养出了一身妇人气来。以吴王景和的聪明来说,若是早些儿接触政事,也未必不是个厉害角色。

谢逢春并不是很听得懂儿子们说话,心上到底记挂着玉娘虽做了皇后,可无有亲生儿子,便算不上稳当,便是她如今椒房独宠,可谁又知道日后如何呢?椒房殿从前的主人的例子活生生地摆在眼前,谢逢春便是没念过甚书,也心生警惕。是以打断了谢氏兄弟们的说话,只与谢显荣道:“你叫你媳妇儿与殿下说,旁的都是虚的,如今先生个太子才要紧,有了太子,咱们家才有日后哩。不然,叫旁人的儿子做了皇帝,她以为她那个太后坐得稳吗?”

谢显荣脸上堆笑道:“儿子知道了。”又与谢怀德两个换过个眼神,双双告辞出去。出得福厚堂,谢怀德先与谢显荣道:“哥哥,万不可使嫂子与殿下说那些话,倒叫殿下心寒。”谢显荣道:“这是自然。”

一时兄弟俩分别,各自回房。冯氏早已卸了严装,换了家常装束,她本生得容色平常,如今年华渐逝,人比之从前丰满了些,倒是雍容了。看着谢显荣回房,便挥退了丫鬟们,亲自上前服侍谢显荣更衣净面,待得谢显荣坐下,冯氏先奉上茶来,轻声与谢显荣道:“妾听着今儿吴王殿下来了,你和二叔都不在,我与夫人急得,亏得国公爷灵醒,知道叫二叔回来。”

这话儿说得颇有点子意思,粗粗听着不过是说些闲事,若是细辩,谢显荣才是承恩公世子,谢逢春不叫他,反将谢怀德喊了回来,再联想起谢怀德从来得父母偏爱,焉知谢逢春不是更看重次子的意思。

谢显荣将冯氏的手拍了拍:“父亲也叫了我的,叫事耽搁了。”冯氏听说,脸上微微一红:“妾知道了。”谢显荣将冯氏的手一拉,扯她坐在身边:“我知道你的心,可你也不是无知愚妇,该知道朝廷名器可由不得父亲母亲做主。”

冯氏听这话就知道谢显荣这是说她多想了,脸上红得更深了,嗫嚅道:“世子说的,妾自然明白。只是父亲母亲从来偏爱二叔,若是生出什么糊涂念头,使得你们兄弟离心,可是亲者痛仇者快了。”

说来也难怪冯氏忧心,她当时正陪在马氏身边,来传话的丫头又将话传不清不楚地,只说是吴王造访,国公爷请了二少爷回来陪客。马氏还笑道:“你们父亲是个没见过世面的,缩手缩脚地没的叫人笑话,好在二郎是个聪明的,有他在,我也放心了。”

冯氏心上当时就是一沉,自她嫁到谢家,早看明白,谢显荣虽是长子,在马氏心上却是远远比不过谢怀德的,虽如今谢显荣做得了世子,可谢怀德娶的却是兵部尚书之女,又与宗室联络有亲,再有父母偏心,日后如何,谁又能料得到呢。

因此谢显荣回来,冯氏便含蓄地提了一笔,不想叫谢显荣点破了心思,脸上顿时红透了,十分尴尬。谢显荣倒也不恼,只淡淡与她道:“便是父母们糊涂了,二弟可不糊涂。咱们家这个爵位本就是幸进,若是殿下日后还能再进一步,少不了二弟的好处,二弟何用争?若是殿下不能成事,这个爵位也不牢靠,争来作甚?咱们家如今看着烈火烹油一般,可根基不牢,正是要自家兄弟同心协力的时候,你那些话,日后休得再说。”

冯氏与谢显荣成婚以来,也算得上举案齐眉,几时叫他这样不留情面地教训过,且听着谢显荣的话,也知自己是多心了,又羞又愧,禁不住掉下泪来:“妾糊涂了,亏得世子教训。妾日后定与弟妹好生相处。”

谢显荣脸上这才显出笑容来,将冯氏的手拍了拍,“你明儿递帖子求见殿下,将吴王来造反的事与殿下提一笔。”又将景和与谢怀德的话说了与冯氏知道。

冯氏细细听了,又与谢显荣复述了回,看着谢显荣点了头,思忖了回又问:“弟妹那里要不要说一声呢?”谢显荣道:“你明儿晨省时问一问。”冯氏点头答应。

次日早晨,冯氏送得谢显荣上朝,再转到马氏房前,彼时梁氏也已到了,看着冯氏过来,先笑道:“嫂子。”冯氏到底不惯背后说人闲话的,且还没说成,猛然见着梁氏,就有些尴尬,脸上微微一红:“你来的早,我倒是迟了。”

梁氏为人细心,察觉冯氏容色与往常有异。梁氏曾听谢怀德言说过,谢显荣与冯氏两个举案齐眉,且谢显荣身边一无小妾,二不蓄婢,是以看着冯氏脸带羞色,正在疑惑,里头马氏已起身,丫鬟们出来请她们,这才丢开手去。

马氏做得了几年贵妇,也晓得了些贵妇的做派。京中的贵妇人们自然不能个个瞧自家儿媳妇顺眼,可再不顺眼也没在琐事上拿捏儿媳妇的。譬如晨昏定省,数日一回也够了,日日来往的,固然孩子们不得闲了,可做婆婆的也不自由,何苦来哉。

再有婆婆梳洗,哪个夫人太太身边不是丫鬟如云,也很用不上儿媳妇。儿媳妇们自家愿意服侍着婆婆梳洗,那是儿媳妇们孝顺,把儿媳妇当丫头使的,那是乡野村妇。

马氏本就自愧出身,听着这样的话,怕叫人说她到底是商户出身,没教养,愈发警惕起来,梁氏她本就不太敢招惹,如今连着冯氏也放了过去。每日只在用膳时,叫冯氏与梁氏两个安箸布个菜,自后便可各自回房了。

今日马氏因知道冯氏要进宫,见着她倒还笑问:“你不是要去见殿下,怎么还在这里呢?”冯氏就笑道:“母亲慈心,已宽纵了我们,我们更该乖觉孝顺些才不辜负母亲。再者,媳妇想着弟妹也好些日子没见过殿下了,可要不要一块儿去呢?”

说来谢怀德也将景和来过的事与梁氏提过。与冯氏不同,梁氏少年时随着舅婆临安候夫人进过几回宫,略知几位殿下性情,听着景和名字,就冷笑了声道:“像他娘哩,瞧着文雅谦和,一肚子心眼儿。也是他时运不济,遇着了咱们殿下,不然倒是真不好说。”

谢怀德听着梁氏这话自然要问详细,不想梁氏脸上似笑非笑地道:“我听着你声口,你颇瞧不上吴王,此大谬。大儒博士们可是赞过他有见地的,难不成大儒博士们还不如你们兄弟有见识吗?他至今尚未领实差,你叫他往哪里去展现长才去?此其一。再有,从前圣上偏爱高氏母子,若是他露出峥嵘来,且不说圣上喜欢不喜欢,高贵妃头一个不能放他过去,为着自保,也只有韬光养晦的。如今高氏母子式微,如今宫中一共三个皇子,若没了咱们殿下挡在面前,自然显出他们母子来。是以他的手段虽不甚光明,却也不好就说错哩。”

谢怀德不意从梁氏口中听到这番说辞,细想竟也成理,不由对梁氏刮目相看:“好娘子,不意你有此见识,为夫佩服,佩服。”梁氏笑笑道:“你与世子所说也是道理,我不过是怕你们看轻了他,着了他的道,才将些许浅见说与老爷知道。难得老爷不嫌弃我见识鄙陋。”

谢怀德便笑道:“我哪里是那样小气的人。明儿大嫂正要进宫,你随着她一块去,大嫂说漏了甚,你也好描补描补。”

梁氏如今也知道了冯氏为人,外头看着宽厚温柔,内里是个有盘算的,自家这样贸贸然上去,只怕就要多想了,便与谢怀德道:“不与大嫂说了一声,怕是不太好。”谢怀德道:“我回头与哥哥说一声就是了,大嫂那里无碍的。”梁氏想了想,这才答应。

到了今日不意冯氏竟是自家提了出来,自然顺势答应,与冯氏笑道:“嫂子有好事就想着我,真是好嫂子。”冯氏佯怒道:“若是不想着你便不是好嫂子了?”梁氏笑说:“世子与我们老爷是对亲亲热热的好兄弟,我与嫂子要不作对亲亲热热的好妯娌,可也太对不住他们了。”

冯氏听着梁氏这句,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脸上笑了开来,待得看着马氏动了筷子,便与梁氏一块儿告退出来,各自回房按品大妆,预备着进宫。

第265章 其妙

说来,谢氏兄弟都算得上为人谨慎,自玉娘得宠之后便与谢逢春道:“盛宠之下必有积怨,多少人盯着玉娘看,巴不得她犯错,咱们家没甚帮得上手的,就更不该给她惹事。”使谢逢春出面,约束着自家亲眷故旧们,不许他们行事猖狂,连着冯氏与梁氏妯娌两个也是无事不进宫。

说来玉娘是深得帝心的皇后,若是能在她跟前说上话儿,与自家前程便是不能有裨益也不会有甚坏处,因而每日投贴求见的外命妇颇多,倒是少有承恩公府的,是以今日金盛在一沓子请求觐见的帖子中看着有承恩公世子夫人冯氏的名帖,便知有事,将冯氏的帖子搁在了最上头。

说来也巧,今日递帖子的外命妇中没甚要紧人,玉娘便将她们都放在了一边,宣了冯氏梁氏觐见。

如今冯氏与梁氏进宫来,声势便不同往日,行走间遇着的宫人太监们个个含笑,一路行到椒房殿,早有小内侍脚不点地地往内传报,片刻,就听着一声宣,冯氏与梁氏两个互看了眼,整顿了衣裳敛息肃容而入。

见着玉娘,妯娌两个恭恭敬敬拜了四拜,便听着玉娘说了声赐坐,这才起身,在一边的锦凳上挨边坐了。因是冯氏的帖子,冯氏又是长嫂,便由着她先开口,只笑问:“殿下这一向可好?母亲日日挂念殿下,只是年纪老大,行动不便,不能亲来,使妾代问殿下安。”玉娘道:“劳母亲记挂,你回去与父亲母亲说,只消家中阖家人人均安,我也就喜欢了。”

冯氏听着这话,自是明白玉娘这是要他们好生照顾着孟姨娘呢,忙起身道:“说,妾谨领旨,不敢有负殿下关爱。”玉娘摆手道:“一家子说话,很不必这样拘束,倒弄得君前奏对一般。”冯氏与梁氏两个均起身道:“是。”这回坐下,就有宫人们奉上茶来。

梁氏想了想,笑道:“妾许久不见宝康公主了,公主可长高了许多罢,母亲在家也常念着,只恨不能相见。”玉娘眼光先在梁氏身上转了转,点了点头,笑说:“这孩子闹腾的利害,拉着阿宁寻她爹爹去了,不然也叫你们见见。”

梁氏是在曾外祖母平安大长公主身边长大的,听惯了平安大长公主讲说宫中轶事。平安大长公主曾道是:“皇子皇女们加起来有多少,父皇又只有一个,便是皇子们,他也未必个个都上心,何况是公主,更是不容易叫父皇记着了。只一声父皇就将父子们的情分拉得远了。”平大长公主说这些话时,将眼光放得远远地,许久不曾出声。

梁氏只以为曾外祖母累了,不想平安大长公主又轻声道,“也有唤爹爹的,父皇爱她什么似的,哥哥弟弟们都比她不过。”那时的梁氏不过七八岁,听着这句也不甚在意,直至今日听见玉娘闲闲一句“她爹爹”,方知当年平安大公主话中未尽之意,更知玉娘母女两个怕是比传说中更得圣心,顿时安心许多:只消有乾元帝回护玉娘,莫说吴王羽翼未丰,便是吴王有些气候,又怎么同乾元帝抗衡。

虽梁氏心上略略放心,可到底不敢瞒着玉娘,便笑道:“原来公主同五殿下在一处。”冯氏听着梁氏将景琰比出来,先以为梁氏是抢着奉承玉娘,心上略有不喜,正要说话,就看着梁氏瞟过来一眼,忽然福至心灵,便接口笑道:“殿下素来慈爱,把五殿下视如己出,妾说句胆大的,便是同母出的兄妹也就这样了。”

梁氏立时接口笑道:“说来妾今日随着嫂子进宫,正是求殿下瞧着一母同胞的份上替您二哥哥周旋一二。”说了,做出副含羞带愧地模样将谢怀德与景和说的话在椒房殿中转述了回,又道是,“妾竟不知他是这个轻狂的人,非拉着殿下说笋怎么煮好,蕈怎么辨别,这不是班门弄斧么?亏得吴王殿下气量宽厚不独没与他计较,还亲自请了国公爷与世子到殿下纳妃之日往吴王府吃酒去。妾心上更愧了。”

说来自乾元帝将景和放出来,就有人暗中将景和缀上了,一举一动都落在了人眼中,且他往承恩公府去又不曾瞒人,是以景和还没从承恩公府出来,玉娘这头就收到了消息,只不知景和做的甚事而已。这时听着梁氏这番话,玉娘便明白了,必是景和不肯死心,在宫中不能下手就往她家去探听消息。

冯氏听梁氏说完,又接口与玉娘笑道:“妾说了她太小心了,这又不是甚大事,吴王殿下又不是量小之人,哪能计较这些呢。可她非得亲自来与殿下解说一回,说不然不能安心。妾拿她没法子。”玉娘因笑道:“我道是甚事,原来这样,我知道了,你们只管放心,无事的。”冯氏与梁氏对瞧了眼,起身称是。

虽玉娘如今今非昔比,手上可用的人脉颇丰,可以乾元帝的多疑,她也不好轻易去对付个皇子,万一引动乾元帝疑心,到时前功尽弃,可是得不偿失。只有叫乾元帝自家动手,到时查出甚来,都与人无涉。

因此玉娘含笑将冯氏与梁氏妯娌两个看过一眼,这对妯娌可谓配合默契,一个说,一个补钉脚。梁氏这样光明正大地在椒房殿将吴王比了出来,言辞之间句句自责,可她越是自谦自责,叫听的人越发觉得她这是心中害怕。而冯氏那一段说话“吴王殿下又不是量小之人”更是点睛之笔。冯氏与梁氏这番话更是在椒房殿说的,早晚传入乾元帝耳中,由不得乾元帝不多想:玉娘如今是皇后,承恩公府便是他刘景和名正言顺的外家,到底他刘景和做了甚事?以至于承恩公府对上他尚且如此小心谨慎,唯恐将他得罪了。

果然就如玉娘所料,冯氏与梁氏妯娌两个还不曾出未央宫,乾元帝那里已收着消息,起先一笑道:“倒真是一家人了,事事小心。”待得说完这话,心上便觉着有些不妥,拿着手指将桌面敲了敲。

景和与陈婕妤母子前些日子还意欲陷害玉娘,这会子景和居然就轻车简从地亲自上门去,他到底打得什么主意?是知道了圣心所向,绝难挽回,所以痛改前非,宁可亲自上门赔罪?还是另有图谋,以退为进?若是前者也就罢了,可若是后者,可见其心性坚韧,图谋深远,能屈能伸,日后还不惹出祸来!

至于冯氏梁氏妯娌两个赶着进宫诉说此事,因在乾元帝眼中,谢家出身低微,乍然富贵,自觉是皇子的外家。看着皇子亲自上门来,因此得意,言行失了些分寸,事后害怕,赶着来玉娘这里描补也是有的,乾元帝倒是没往心上去。

到得晚间,乾元帝驾临椒房殿,玉娘接了驾,只闲闲在他面前道:“今儿冯氏梁氏两个过来请安,想见一见阿琰,说是我母亲想她。偏这孩子到那儿去了,竟是没见着。”乾元帝笑道:“你还说呢,这孩子可是该打了。瞧我看折子,她倒是殷勤,说要替我磨朱砂,却将朱砂甩得到处都是,莫说我身上了,便是脸上也溅了好些点。我是换了衣裳过来的,你竟没发觉,同阿琰一样,都是没良心的孩子。”

玉娘就道:“我哪里知道您为甚换的衣裳,若是为着解语花,我问着,岂不是自讨没趣。”乾元帝不意从玉娘口中听着这句,只觉莫名其妙,皱眉道:“我待你怎么样,莫非你自家不知道?平白地说这些来伤人,好没道理。”

玉娘听说不独不退让,反道:“圣上还说无事,您从前不拿这样声气与我说话。‘朝为行云,旦为暮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您瞒得我好苦。”说着双眸之中便满是泪水,偏又强扭过头去,不肯叫乾元帝看见她落泪的模样。

乾元帝叫玉娘这一番话说得莫名其妙,正要问话,昌盛一边蹑手蹑脚地过来,在乾元帝耳边道:“圣上,您忘了,承明殿那边曾使个宫人来过几回,有一回您是见了的,那宫人的名字便唤作朝云。”

乾元帝听见这句,这才恍然,忙于玉娘道:“你这孩子乱吃飞醋。不过是陈氏遣她来将示给吴家的添妆给我看,免得冲撞了你,我这才与她说了几句话,连着她生得个高个矮,面长面短我也不知道,哪里就同她有甚了!”说了就去拉玉娘的手,玉娘假意挣了挣就叫乾元帝抱住,叹了口气,与乾元帝道:“圣上,您说了,我就信。”

这话便是说乾元帝哄她,她也信了,依旧还是在疑乾元帝与那朝云有甚,乾元帝如何听不出来。换个人说这样的话,乾元帝多半就拂袖而去了,爱疑疑去,指不定日后再也不过来。可对着玉娘,乾元帝虽是恼火,到底舍不得发作她,只得道:“你这孩子实在会伤人心,莫非你还要我立誓,你才肯信我不成?”

第266章 称心

玉娘听说,脸上又要笑又带羞又含些愧地扯着乾元帝的袖子道:“圣上,我错了。都是我的不是,我听着几句闲话就胡乱吃醋,圣上,您宽宏大量,不要与我计较了。”乾元帝哼了声,道:“我要与你计较,还能站这里和你说话?”虽是做出一副恼怒的模样,可一想着玉娘是吃醋了才与他闹的,倒又喜欢起来,在玉娘鼻子上轻轻点了点,“下回再这样,我可真恼了。”他虽说着这样的话,可口角边还是带出了笑,分明是心中喜欢的模样。玉娘侧了螓首,似笑非笑地瞧了眼乾元帝:“您恼了,我就与您赔不是呗。”乾元帝一愣,哈哈笑道:“这可真是学坏了。”

从合欢殿跟过来的宫人太监们还罢了,他们是常见帝后两个耍花枪的,只恍若无事一般。新从掖庭选上来的那些,看着谢皇后竟是正大光明地吃起醋来,圣上又有恼怒的意思,都有些惊惶,不想转眼就云消雨散,雨过天晴,愣愣地看着帝后两个携手进后殿去了。

乾元帝不与玉娘计较,可着旁人却是没甚耐心,次日上朝,往前殿去的路上,乾元帝便将昌盛叫了过来,要使他去探查到底玉娘听着了什么传言,竟就吃起醋来。昌盛听着乾元帝旨意,脸上就有些迟疑,乾元帝看他这样,便问:“你这老货,可是有甚事瞒着朕?”

昌盛往边儿上走了两步,轻声道:“奴婢倒是听着了一句半句,只是这话儿大不敬,奴婢不敢说。”乾元帝叱道:“你这老东西,几时也学会这样吞吞吐吐了,还不快说!”昌盛瞥了眼左右,脸上带出些谄媚的笑来:“奴婢听着有宫人说,您怕殿下呢。”乾元帝听着这句就有了兴,正要再问,偏是前殿到了,便将仪容端肃起来。

到得晚间,乾元帝才从昌盛口中听到了在宫人们口中流传的话来,都说明殿过去的朝云,圣上留她留了好一会,才放出来,可是怕谢皇后不喜欢,这才没收用。

乾元帝听着这话,倒也不恼,还笑道:“狗东西,你们都知道了,只瞒着我,倒叫你们殿下受委屈。”昌盛赔笑道:“奴婢这不是不敢说么。”乾元帝听着这话,倒也不恼,只道是:“也难怪你们殿下发怒,这样的话,她倒也不太好禁,倒显得心虚。”这话才说出口,乾元帝脸上的笑就淡了,片刻才道:“朕今日才知道,朕竟是小看了他们母子。”

这会子乾元帝倒也想了起来,当时那朝云来时,口口声声说着陈婕妤想给吴王妃添妆。可她到底只是吴王庶母,不敢专擅,薄了怕叫人觉着宫中不喜欢吴王妃,可厚了又怕越过了谢皇后去,是以不敢自专。偏前段日子又冲撞了谢皇后,是以羞愧,不敢打扰,这才来请问乾元帝。而乾元帝当时正看折子,虽将人放了进来,却是搁在一边没搭理,足足有大半个时辰,还是如意过来提醒了,乾元帝才想起还有朝云这人,不过是将添妆的单子拿过来瞧了眼,略减了两件便叫朝云回去了。如今再看,哪里是什么怕惹着玉娘不喜欢。玉娘那个性子,恼了只会对他发作的,几时给人脸色瞧了?分明是借机将朝云往他眼前送。

怪不得只这样一件事,竟就成了他瞧着朝云喜欢,所以留着她说话。说来深宫寂寞,宫人太监们无聊,私下说些话也是有的,不然如何有“白头宫人在,闲坐说玄宗”的话,可那都是前朝帝王的,敢说当今帝后是非的,究竟少有,性命究竟要紧呢。

而玉娘和陈婕妤景和母子之间,陈婕妤才试图污蔑玉娘谋害皇女,景和还要轻车简从地往承恩公府去,即没执着子侄礼,却也不拿着皇子架子,行为古怪,就是谢怀德得罪他,他也亲自请拿父子三个去吃酒。原来他那头是故意拿捏着分寸,哄得谢氏父子真以为他客气谦逊。

他到底是吴王,婚礼当日,朝臣勋贵自然去的多,谢家父子出身寻常,陡然新贵,到时景和只怕会叫人故意捧着谢氏父子,使他们得意忘形,言语里出有疏漏也是有的,到时轻则是满朝文武前丢了人,重则,惹下什么祸也未可知。

而宫中事先流传着玉娘嫉妒,连着皇帝也要怕她的传言一说。只消有儿气性的,只怕都不肯忍受哩,只消玉娘一伸手,就能有跋扈的名声。不管这两件事哪个先发作,只消两件事先后出了,玉娘与谢家的名声便好不了。

如今想来倒是多亏得玉娘小性儿爱吃醋,并未禁着宫中传言,而是当着他面儿发作,谢家又娶了俩懂事的儿媳妇,急急地来解释了回,这才没上了他们母子的当。

乾元帝自以为想得明白,却不料这却是玉娘早先就伏下的一根线。

玉娘即是得势的皇后,未央宫中多的是奉承她的人,便是乾元帝那里的举动,也有人肯告诉她,譬如陈婕妤一回回地将那朝云往乾元帝跟前送,玉娘哪里不知道是为着什么。陈婕妤此人一般地心窄多疑狠毒,看着朝云从她这里安然回去,还带着厚赐,自然不能安心,只怕朝云叫自己收买了。可要白白地将朝云舍去,不是陈婕妤的为人,陈婕妤必然是要借着朝云生事的。

是以在陈婕妤那边传出乾元帝对朝云青眼有加的话时,玉娘索性来了个偷梁换柱,将这流言指向了自家。依着玉娘的打算,原本是要等着宫人们将这段流言传得更厉害些才在乾元帝面前装个吃醋的模样揭破的,不想,景和竟是往承恩公府走了回,偏又撞上了谢怀德。玉娘便趁着这个由头,在乾元帝跟前吃起醋来,果然叫乾元帝愈发怀疑起陈婕妤母子来。

陈婕妤那头这两日过得很不舒心,这将朝云往乾元帝眼前送,她本以为是一箭双雕之计。

说来朝云此人也有几分颜色,也有些聪明志气。这样的人自然不甘心久居人下,一有机会就会抓紧。若是能叫乾元帝看中了她,固然是好。可若是不喜欢,与她陈婕妤也没甚关碍。而若是乾元帝瞧上了,能得幸,哪怕只封个采女御女呢,乾元帝可是才说过此生不采选的,多少人羡慕着谢皇后能得乾元帝真心疼爱,转眼乾元帝就纳了新人,可不是在谢皇后的脸上打了掌。而若是朝云是叫谢皇后收买了去的,那就更称心。

是以朝云一回来,陈婕妤看着她衣着打扮与出去前一模一样,脸头发丝也没乱一根,心上不免失望。到底不肯轻易死心,便使人往外递消息,说是乾元帝对着朝云青眼有加,将她留了好一会。

虽陈婕妤的承明殿的人虽叫乾元帝由上而下换了个干净,陈婕妤在外头的人脉,却还有几个,其中一个恰是那位蓝内侍。这蓝内侍从前做到内给事,如今因过降职,如今只任着闲职,手底下也有几个人,做旁的事不成,可拿来说几句传言倒是不碍的。

不想她这里的话出去了还没半日,就全然变成了另一个模样,又或者这话更来势汹汹,将前头那不温不火的传言都盖了过去。可前头的传言还好说是不关痛痒,后头这个,帝后两个无论哪个当起真来,可都是了不得的事,性命也不知道保得住保不住,只不晓得是哪个恨毒了她,是谢皇后还是高贵妃。

陈婕妤这里真疑心有人害她,高贵妃就欢欢喜喜地来了承明殿。

说来,自陈婕妤叫乾元帝从淑妃一下降到婕妤之后,高贵妃便想来瞧她,只可惜乾元帝不许人探望,只得徒唤奈何,好容易因玉娘册后,乾元帝将陈婕妤放了出来与玉娘朝贺,因着这个,高贵妃在说那句“兹遇皇后殿下膺受册宝,正位中宫,妾等不胜欢庆,谨奉贺。”赞拜时也是欢欢喜喜地。

而后高贵妃便时不时地往承明殿走上一回,一时说着:“晋王与他的王妃倒是和谐,如今啊我也没甚盼望的了,只望他们早些儿开枝散叶,我也就安心了。哎呀,我可是忘了,吴王的王妃,可是名门闺秀哩,与吴王正是天成一对,婕妤也是盼望着他们早些儿成亲的罢。”一时又说着:“我也是没指望的了,婕妤若是没了,瞧在吴王脸上,圣上自然是会追封一回的,总不好儿子是亲王,婕妤还是婕妤罢,指不定就把淑妃位还你了,我呢,加个谥号也就顶了天了。”

这高贵妃出身军户,打小儿身边都是这样尖酸泼辣的媳妇婆子,听惯了这样刻薄的言语,自是信手拈来。如今高贵妃的品秩远远高于陈婕妤,且她如今也不希冀着帝宠,自然是毫无顾忌。无论甚话,回回都能将陈婕妤气得心口疼痛。

这回高贵妃听着传言,她倒是性子直爽,知道陈婕妤母子有大志气,这样有损帝后声誉的话,他们母子还真说得来,是以摇摇摆摆地又来了承明殿,便是陈婕妤托病也挡不住她。

不想也是实在凑巧,高贵妃进得陈婕妤寝殿时,恰好朝云正要退出来。看着高贵妃过来,朝云已屏息退在一旁屈膝行礼,还是叫高贵妃看着了,高贵妃因笑道:“这模样儿不差呢,眼圈儿还有点子红,你莫不是就是那个朝云?“

朝云听高贵妃叫破了自家名字,只得过来见礼,口称着“贵妃娘娘”拜了下去。高贵妃“嗯”了声,认真将朝云看了几眼,笑吟吟地道:“我瞧着你也不是那等轻浮的人呀,怎么圣上见了你一面,你就到处说圣上青眼你呢?”

第267章 失手

这些日子宫中的流言朝云如何不知道,若是乾元帝曾关注她一二,倒也罢了,或能因祸得福,乾元帝进而怜惜她,因此有一番造化也未可知,偏乾元帝连着眼角也不曾夹过她,白白背了这个虚名,倒还叫人嘲笑,朝云心上如何不怨。这时听着高贵妃出言讽刺,就将一股子委屈都勾了起来,长长的眼睫颤了颤,落下两滴泪来,辩道:“奴婢不敢。圣上与殿下都是天神一般,奴婢是土里的人,哪里敢有妄想呢。”

高贵妃听着朝云这话,把袖子掩口笑了几声与一旁白着脸的陈婕妤道:“瞧瞧,这小嘴儿真是会说话哩,定然是婕妤调/教得好。”

陈婕妤只做听不懂高贵妃这是高贵妃在讥讽她,咬着牙过来见礼,高贵妃将手摆一摆道:“罢了,瞧你这脸白的,可宣了御医没有?哎呀,我可忘了,如今你是该宣太医的人了。只是不管是御医还是太医,你总要对自家的身子上心些,吴王眼瞅着可是要成婚的人了,你要真倒下了,可怎么好。”

陈婕妤虽是长年无宠,也在李媛与高贵妃双重威压下坐到了淑妃位上,自觉聪明过人,若不是横空出来个谢玉娘,这会子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只可恨自家一时失察上了谢氏那个妖精的当,才落到今日这个地步,高氏这浅薄跋扈的蠢货倒是依旧占着贵妃位,陈婕妤的心气如何能平?偏高贵妃又一回回跑来嘲讽她,陈婕妤忍得辛苦,今日听着高贵妃又来讥讽,也不知哪来的一股子恶气撞上来,直与高贵妃道:“妾听不懂贵妃娘娘说的甚。”

高贵妃哼了声,自顾在榻上坐了,左右一看,又指着朝云道:“你过来。”朝云才领教过高贵妃厉害,听着她召唤,身上不由一抖,又抬头瞧了眼陈婕妤,却看陈婕妤将脸侧转,只得咬牙走到高贵妃身边:“娘娘。”高贵妃对着朝云勾了勾手指,朝云只得将身子弯了下来,叫高贵妃拿两根手指捏着下颌,托起脸来。

说来朝云倒是真生得有几分颜色,长眉秀目,琼鼻樱唇,因才落过泪,眼圈儿微红,瞧着倒也楚楚可怜。高贵妃似笑非笑地与陈婕妤道:“你听不懂我的意思,我倒是知道你的心。这么个人搁在手边,不用怪可惜的,不管她是个什么下场,终归与你没坏处呢。”说着放开了手,和颜悦色地与朝云道:“倒是可怜了你。”

陈婕妤忽然道:“贵妃娘娘这是替殿下来问罪的吗?”这些日子陈婕妤的忍气吞声叫高贵妃几乎忘了陈婕妤曾是陈淑妃,将她踩落尘埃的却不是她高氏,因而听着陈婕妤这句反问,不由得一顿。陈婕妤不待高贵妃回过神来,将朝云往身后一扯,做出副护卫的姿态来:“朝云不过是领着妾的吩咐,往圣上面前请示了两回罢了,话也不曾说上几句,宫中纵有传言,与她有甚相干?还请娘娘明鉴。”

高贵妃忽然吃了陈婕妤这一堵,顿时把脸红了,将坐下的榻一拍,喝道:“我不过来问他一句,你就把这样一串子话来堵我,陈婕妤,这是什么道理?莫非你身边的人,我问不得吗?”

陈婕妤缓缓地道:“若娘娘是领着殿下的旨意,妾自当据实回禀,便是朝云也由得殿下处置。可娘娘若是自家来的,娘娘是贵妃,妾自然也要听从娘娘教训,可妾殿中的宫人,却是娘娘问不得的了。”

便是高贵妃单纯直爽些,也知道玉娘难惹,不然也只用几年就做成了她将近二十年魂牵梦萦不能做成的事儿,是以到底不敢说是谢皇后唤她来问的,心上也怕陈婕妤拿着此事做文章,将玉娘扯进来,是以霍然站起身来,脸上涨得通红,嘴唇抖了两抖,终于冷哼了声道:“好,好,我问不得!”说了抬脚便走,才行得几步就将脚站下了,对着朝云看了眼又将陈婕妤一瞥,终于拂袖而去。

陈婕妤看着高贵妃叫气走了,长出了口气,跌坐在锦凳上,只觉双手依旧气得发抖,一抬眼,却看着朝云小心翼翼地站在一边,一副含泪带屈的模样,将将息下去的一口恶气就撞了上来,将高贵妃没喝的那盏热茶端了起来,朝着朝云劈面就扔了过去。

朝云哪里料得到素以温柔模样对人的陈婕妤会得陡然发难,且又离得近,叫那茶盏正掷在额头,脸上叫热茶烫得通红不说,额角也叫砸破了个口子,鲜血涔涔而下,身子晃得两晃,就跌在了地上,殿中服侍的众人一时吓得呆了。

陈婕妤出得手时就后悔了,再看朝云这幅模样,更是心凉。宫人们有过,自有宫正司训问惩罚,再不然,也是交由暴室处置,再没有妃嫔自家动手的道理。她已将谢皇后得罪狠了,从前谢皇后为着贤名不好拿她作甚,如今自家把这样一个把柄搁在她面前,她还能不用吗?

陈婕妤也是个机敏的,忙做出副惊惶的模样道:“还不去宣太医!就说是我伤着了。”又使人去扶朝云,“我一时手滑,不提防你在我身边,竟就伤着了,偏还伤在了脸上,可叫我怎么安心呢?”

朝云也不知是脸叫热茶烫得疼还是额角叫砸破的地方疼,耳中听着陈婕妤这番虚情假意的话,连着牙关也都了起来,也亏她竟是能吞下气去,反与陈婕妤道:“奴婢知道不与婕妤相干,婕妤也是气着了。”

陈婕妤自家是个量窄的,听着朝云这话自然不能信,只是这回还得顺着朝云的话道是:“我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你只管放心,御医署自然有药,总不叫你毁了脸就是了。”

不过是说这几句话的功夫,按在朝云额角的帕子已叫鲜血湿得透了,朝云头脑有些昏昏沉沉地,听着陈婕妤的话,迷迷糊糊地点了点头。陈婕妤便使人将朝云扶回她的屋子,自家捏着帕子等着太医过来。

太医起先听说陈婕妤伤着了,到底是宫中贵人,不敢耽误,连忙拎着药箱子赶过来。到得承明殿内殿,却看陈婕妤好端端地坐着,心下诧异便将来传话的小太监瞧了眼,还是陈婕妤道:“并不是我伤着了,只是我一时手滑,将茶盏磕在了个宫人头上,将她额角磕破了。女孩子家家的,脸面要紧,且又是我的过失,交予奚官局我如何安心。是以请了太医过来,还望瞧着我的面上,替她治一治。”

听着这样的话,太医倒也不好说也不字,只能满口答应,陈婕妤便使了个宫人将太医引到朝云房中,自家捏着帕子在殿中一面看着小太监们将染了朝云血渍的地毯换去,一面计算着下一步该如何动作。

太监们才将地毯换好,太医便回来了,先见过陈婕妤。陈婕妤道:“太医,她的伤可要紧不要紧,你万勿尽心,不叫她留疤的好。”不想那太医叹息了声道:“脸上叫烫着的还罢了,看着虽红,连着水泡也没燎起一颗,涂几日药,不要见光,慢慢就好了。只是额角的伤处。”太医说着禁不住抬眼瞧了眼陈婕妤,依着他的医道,自然瞧得出那伤处颇深,绝不是轻轻磕着能造成的,“又深且阔,臣已替朝云宫人止了血,敷了药,留不留疤痕的,臣只好说尽人事,听天命。”

陈婕妤听了,不由自主地将手上的帕子握紧,虽朝云到她身边没多久,也露出了心气来。便是她脸上不留痕迹,也不能保证她不衔恨,真要毁了容貌,那东西必然做反,因此只觉着心上微微一沉。到底陈婕妤也是稳得住的人,强做镇定地赏了太医,自家坐着想了回,起身走在妆台将脸上的妆容都洗了去,却在眼下摸了些胭脂,瞧着仿佛是才哭过的模样,转身将身后宫人太监们一个个瞧了过去,轻声道:“随我去见殿下。”

陈婕妤在椒房殿前求见时,玉娘正看着景琰写字,听着陈婕妤过来,先将景琰保姆叫了来把景琰带了下去,这才将陈婕妤宣了进来。

又说陈婕妤走进椒房殿,恭恭敬敬在宝座前拜了四拜,玉娘也不为难她,看着她参拜毕,便道:“起罢,赐坐。”陈婕妤谢座,走在一旁斜签着身子坐下,酝酿了回只等着玉娘问她过来作甚,便将来前想好的那一番说辞托出,偏就听着玉娘在上头闲闲地道:“如何婕妤一眼圈儿红红的?莫不是哪个叫你受了委屈了?”

陈婕妤叫玉娘问得一愣,捏着帕子飞快地瞧了眼玉娘,却看她半靠着椅背,脸上浅浅低带着笑,一双秋水眼正瞧过来,心上竟是一抖,忙把眼垂了下来,斟酌了一回措辞才道:“妾的委屈不算什么,妾只是替殿下不平。”

玉娘笑一笑道:“这倒是要多谢陈婕妤了。我倒是想知道,我有什么事儿,要婕妤替我不平呢?”

陈婕妤一咬牙道:“殿下可知宫中近日的传言吗?”玉娘侧了侧螓首,将手指慢慢地在宝座的扶手上敲了几敲,陈婕妤的心跟着这几下敲击跳了跳,就听着玉娘慢慢地问:“这事儿与婕妤有甚相干?莫非婕妤知道那传言的始作俑者是谁吗?”

陈婕妤虽知玉娘不是个好相与的,可深心里未免有玉娘是依仗着乾元帝偏爱她才有今日的能为,若是她有乾元帝的宠爱,未必比玉娘差的念头,可今日与玉娘一接上话,便觉着玉娘的话句句都不好接,隐约就觉着自己来错了。

第268章 算计

陈婕妤想了想,方才小心翼翼地答到:“妾并不知道始作俑者是谁,可贵妃娘娘却为着这事去了妾那里,寻着朝云说话。”玉娘黑黢黢的眸子一动,慢条斯理地道:“她寻朝云作甚?”陈婕妤轻轻舒了口气,答道:“回殿下,贵妃娘娘为着宫中传言来的,真是一片儿孝心。”

玉娘素指点着额头,黑黢黢的眸子在陈婕妤脸色一转。原来是为着高贵妃过来的。高氏三番两次去寻陈婕妤晦气,玉娘知而不禁。陈婕妤如今式微,不独奈何不得高贵妃,还得分了神去应付她。以陈婕妤的脾性来说,多半儿不会即时发作,总会忍耐许久,哪日抓着高贵妃的错漏再发作出来,也好显得她清白无辜。想是,高贵妃今日终于有把柄落在她手上了?

是以,玉娘笑微微地道:“哦,她是怎么有孝心了?”陈婕妤明明是正话反说,可到了玉娘这里,偏就当正话听了,陈婕妤便是知道玉娘是故意为之,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回道:“朝云是妾宫中的人,便是她与那流言有涉,也该交予宫正司讯问,妾绝不阻拦。可贵妃娘娘亲来问朝云。妾也知道她是好意为着殿下,可实在鲁莽了些。知道的是贵妃娘娘一片孝心忠心为着殿下您,不知道的,怕是以为贵妃娘娘这一回是领了旨办事的,有损殿下贤名。”

玉娘眉尖微微一挑,口角露出笑容来,陈婕妤果然是个有韧性的,到了这副田地依旧不肯罢休哩,这番话一面说着自家无辜,一面儿将她与高贵妃都扯了进来,饶有兴致地问:“那婕妤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

陈婕妤再没想着玉娘全然不按着常情走,可宫中规矩,皇后问话,妃嫔们不能不答,只得回道:“殿下贤良宽厚,天下尽知。”玉娘笑道:“哪个要听空话,婕妤只告诉我,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陈婕妤只得答道:“妾自是知道,高贵妃去妾那里,与殿下无涉。”玉娘点了点头:“你算是苦主,你都信着了,便是有糊涂的人又能如何。”

陈婕妤听到这里,起先以为玉娘兜了那样一个是为着回护高贵妃,不由得心中暗叹玉娘到底是小家子出身,便是做得了皇后,行事也无有气派。她如今是中宫皇后,圣上又偏心她,她便是拿着身份压人又能如何?正想接话,心上忽然一抖,不由自主地又瞥了眼玉娘,却见玉娘瞧也不瞧她,转了头正与新任的长秋监金盛低声说话,偏那金盛忽然抬眼看了过来

陈婕妤手心就沁出冷汗来,口中却是干涩的厉害,勉强道:“殿下说的是。”

玉娘仿佛没听着一般,自顾与金盛又说了几句,这才转向陈婕妤道:“我并不爱与人计较,婕妤也是知道的,所以婕妤更该谨言慎行才好,你回去吧。吴王可是快成婚了。”陈婕妤听着玉娘这话,只觉得咚咚的心跳声响如擂鼓,强自镇定着行礼告退。待得出了椒房殿,仿佛后头有人追赶一般,连着回头瞧一眼也不敢。

陈婕妤几乎好说是逃回了承明殿,她到底有些心虚,叫玉娘那句“婕妤更该谨言慎行。吴王可是快成婚了”吓着了,险些就以为玉娘知道了她的所为。吃了两盏滚烫的热茶,出了一身的汗,才将心定下来,暗中苦笑:她是皇后,若是真疑心这自家,哪用言语敲打,径直处置了又能如何?圣上还能为她和他心尖子上的皇后为难不成?想来不过是故弄玄虚罢了。

陈婕妤定了神,这才觉得里头的亵衣都湿透了,正要起身更衣,忽然想起,她这回去椒房殿,是为着将朝云受伤的事推在高氏身上,前头高氏如何不过是引子罢了。哪成想,说了那许多话,只在原地打转,一句也没切中关键。若是要再去回椒房殿,玉娘未必肯见她,可若是不去,朝云受伤颇重,那是瞒不住人的,到得那时,玉娘若是以她御下严苛,无故殴伤宫人来罚她,便是外头御史们知道了,也要赞谢皇后一声公正平和的。陈婕妤复又坐立难安起来,想了想,就要手书一封使人去请景和来与他商议一二。

才将笔提起,陈婕妤莫名地又想起了方才金盛那高深莫测的眼神,手上一抖,一滴墨落在书笺上:莫不是她实情是怀疑了,可不肯只发作她一个,是连着景和也不肯放过的意思?是以故意放她回来,待她招了景和来说话时,暗中使人窃听,好抓他们的错处?便是他们母子没说甚话,如今后宫都在她手上,她要做什么还不容易吗?陈婕妤想在这里,哪里还敢写信下去,远远地将笔掷了出去。

因陈婕妤才将朝云的额头砸破,殿中服役的宫人内侍们看着她又要发怒的模样,都远远退在了一旁,不敢近前。陈婕妤瞧着这些人瑟缩的模样,又想起自己用熟用惯的人手不知叫乾元帝调去了哪里,心头的恶气哪里还忍耐得住,正要发怒,就听着脚步声响,她使了去服侍朝云的小宫人杜鹃垂头走了进来,在陈婕妤面前跪了,战战兢兢地道:“婕妤,朝云姐姐,朝云请您过去,说是有下情回禀。”

陈婕妤听见这句,脸上铁青,待要问一句“她是个什么东西,竟敢叫我过去见她!陈奉就是这么教她规矩的吗?”忽然就收住了口,脸上也渐渐地镇定下来,慢慢地道:“你莫怕,起来说话。”

说来陈婕妤生得面目柔婉,言谈举止也一副温柔大度的模样,不然也不能这些年来都叫人以为她是光风霁月的性子,这时放柔了声气,果然温柔动人。想来杜鹃初来乍到,年纪也小,这才轻易地叫陈婕妤哄住了,果然站起了身,到底还是不敢抬头,道是:“回婕妤的话,朝云姐姐吃了药,睡了会子,将将才醒,听着婕妤您回来了,催着奴婢来请您,说是有话与您说。”

陈婕妤叹了口气道:“原是我失手,便是她请我去,我也该去瞧瞧她的,只是我才从皇后殿下那里出来,衣裳还没换,你先回去,我换了衣裳就过去。”杜鹃答应一声,欢欢喜喜地蹲了蹲,转身就出去了。

一时杜鹃回到朝云房中,与靠在大枕头上的朝云笑道:“婕妤说就是姐姐不请她,她也要来的哩,这会子正换衣裳呢,换了衣裳就来。”朝云听说,厚厚敷着青色草药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来,轻声道:“是,她自然是要来的。”她虽是婕妤,亲手无故殴伤宫人,若是皇后殿下要与她过不去,她也要领罪哩,指不定连着婕妤份位也保不住,又怎么敢不来呢。

陈婕妤进得朝云房来,就看着朝云半躺在牀上,脸上厚厚敷着药,将五官都遮盖了去,只露出咕噜噜转的眼睛来,额头层层叠叠地包了白布,蓦然看去,哪里还有半分平日的秀美,倒似鬼魅一般,脚下不由得一顿。

朝云看着陈婕妤孤身进来,转头与杜鹃道:“你出去,婕妤有话与我说哩。”杜鹃虽是年小单纯,可看着陈婕妤与朝云两个的模样都有些异样,迟疑着不肯出去,还是叫朝云推了一把,这才一步一回头地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