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明十八年的春天,注定有些热闹。本已胶着的郑地在双方厮杀之下,似乎因染上了各国子民的鲜血,早已变成了国与国的不共戴天。诸侯们僵持着,昏昏沉沉间,却没有忘了这场战争的初衷。

天下,百国,大昭。

美哉!壮哉!

王子有幸哉?

远处的天子谁也没太当回事儿。嫡支走得太久了,历史永远等待着绝世英雄打开一扇窗。

郑王想当,穆王也想。

附庸的诸侯各个屈居于大诸侯之下,静待时机。

可是,战场被两个人打乱了。

其一是郑王嫡长子成芸,史书后来写得精彩绝伦的逆子,人称小郑王。其二是个白衫蓝袖的少年公子,旗色为玄,上并无字。后人为了提起方便,便替他取了个称呼—“更始”。

这二人对准了郑王一方,却又留下十万兵马与穆王对峙。这一遭来回,把大家都弄蒙了。

这是个什么路数?

农民起义?世家造反?天外来客?

百国说书的可热闹了,撩起膀子唾沫乱飞。

“话说带头的可是个好汉。瞧他手提一把丈二长枪,身高八尺,肤色黝黑,额上竟还长着一只眼,长年闭着,可一动怒,那眼便撑大如杏子,瞪谁谁死啊!这等小英雄,对着郑王先锋怒啐一声:‘呔!竖子可知你祖爷爷系何许人?’先锋一愣,尚不及言语,只见那汉子快马提枪,如一阵闪电,还未让人瞧清楚面容,那瑟瑟发抖的先锋头顶已然劈过一道白雷。众人一惊,再细看,这先锋已被来人生生用眼瞪成两半了啊!啊呀呀,众人如丧考妣,连滚带爬地往回赶,却听那少年英雄冷冷地说了一句:‘吾便是那逆贼郑王六年前赶尽杀绝的季裔!你等且告诉郑王,从此,战场无父子!’”

“竟是父子,对抗郑贼的竟是消失已久的四公子!好极,他位极人臣,却去造反,到头来,又有这儿子反老子,试看苍天,又饶过谁!”

“说书的,他又不是杨戬,生的什么三只眼?胡说也有个限度!”

“得了您嘞,爱听不听!又话说,四月的一日,郑王世子在穆王驻扎的广梁城外叫嚣半晌,城中仍静悄悄的,无一人应战。许久,烽火高台上,竟缓缓传来了不知名的乐曲。这曲子众将士竟从未听过,却都觉得心中甘美,妙不可言,心中一时宁静得似入了天地自然,一时又欢喜激动得险些滚出泪来,纵有仙人来奏,也不过如此了吧。曲子弹了一盏茶的工夫,不知谁先说了一句:‘休!休!休!万事休矣!吾等争的何物,你瞧我形容可憎,我瞧你不过黄土。’将士们竟纷纷丢了盔甲,失魂落魄,掉了头,好大原野,真真瞧着天也苍茫,地也苍茫。郑王世子气急败坏,命众人以棉塞耳,那曲仍源源不绝。众将无了斗志,此一战王军赢得漂亮。郑国众将士远走了,你待如何?”

“如何?”

“那烽火台上,竟缓缓踱步而出一个手中抱琴的浊世佳公子啊,白衣广袖,周身素色,只袖边绣了蓝纹,却偏偏眉目灿烂,堪比日月。他身后另有两名容貌气度绝佳的少年,一着月色,一着黑,这三人安静地望着城楼下的我大昭国土,不言不语,又翩然离去,消失在那处。后来,听军中我那远方的亲戚提起,小老儿才知晓,这便是手握重兵,护卫我大昭的更始王啊。且说另一旁,郑王世子军部狼狈回到营帐,却发现军令印章尽数不翼而飞,偶得见翠色衣角,竟不知神耶鬼耶。我听闻更始王妻族正喜穿翠衣,约百余人,为王亲卫,皆有异能,美貌非常。不知是否便是他们。”

“呸,什么更始王,我倒听说是那位同旧相好生的私生子。太子死了,三皇子为人残暴,不堪大任,那位又动了心思,否则怎能容忍横空出世这么个小子手握重兵,还与季裔勾作一团?说轻一些,是报国报民,说难听一点,这是枕戈待旦,要造反啊!”

“唉,兄弟有所不知,我家中有旧人在皇都当差,皇都一直讹传,太子婴并未真正薨了,定陵中只有皇后之墓穴,守灵的心里都门清,说是打南方来了一只白色的大鸟,救走了公子婴。”

“那更始王…莫不是…莫不是…”

“嘘,禁言。只管听些热闹罢了。不过话说过来,说书的,你见谁弹琴能把人糊弄走的?下回想好段子再编。”

十八年年底的时候,战局基本稳定。郑王败走,后在鹿山被穆王世子射杀。郑王世子并诸公子被囚,等待天子处决。

众人都有些煎熬地在等天子旨意,可是,并非等着这场战争的奖赏。大家各怀鬼胎。

天子不负众望,月余,他老人家连连下旨,封赏穆王、平王及诸位王子,另又追谥江南侯为“冠勇伯”,世袭罔替。

待到一切风平浪静,更始王同小郑王已然整肃好军队,有条不紊地向北方进发时,大家最想看到的圣旨却还未到,急坏了一群人,也暗喜坏了一群人,尤其是被成芸用十万大军压制住的成觉。

成觉当时也挺纳闷,“我能问问为什么吗?怎么就针对我,没平王什么事儿?”

成芸也挺无辜的,摸摸鼻子道:“主公说你蔫坏,防着点没坏处。”

成觉…

更始王部众终于拔营,平王世子抱着那人大腿,一头冷汗一泡泪,“哥,亲哥,再等等啊,哥,你再走一步,臣弟不明,真的就是造反了啊!哥。”

那人低头看了平王世子一眼,拖着腿上绑着的金贵公子,继续目不斜视地往前挪。

正挪着,天使来了。

最后一道圣旨到了。

“天寒矣,父今添寒衣,吾儿可曾?父努力加餐,阿婴可曾?父夙兴夜寐,思念吾儿,太子可曾?”

众人一看,得,该玩儿什么玩儿什么去吧。

戏散了,太子验明正身了,天子了。

那人眼若山涧一点清水,淡淡荡开一丝嘲讽的微笑,对着身后的千万人道:“众将士听命。”

“敢不从主公。”

“依孤敕令,重返大昭。”

更始王回皇都的途中,曾经历化外之地。

化外有画卷平原,冬日不枯朽,原上一平民人家,炊烟正盛大。

他口渴难耐,也曾敲门扉暂借茶水一碗。窗纸外开了一树无名的红花,十分灿烂。他来时,它便随着风向他摇摆。

他着白狐裘,门内人着黄单衣。

黄衣人打碎了瓷碗,却惊哭了手中襁褓内的婴孩。黄衣人身旁立着翠色小猴儿,不言不语,接过婴孩,哄了起来。

匆匆跑来的,还有个脸似花猫、手握着蒲扇生火的双髻吊眉红衣童儿,冰雪可爱。

黄衣人愕然看着那青年,青年却淡淡一笑,“故人莫惊,孤不过借茶水一盏,吃完便走。”

黄衣人欠身让他,童子扇尖垂地,婴孩却似乎嗅到什么气息,渐渐止住了日夜不休的抽噎。

屋内简陋,青年大略一观,也便垂下睫毛吃茶。他十分沉默,许久,雪白指尖才在那盏茶水上轻轻用力,粗茶一晃荡,沉浮不止。

黄衣女子面容枯槁,似普通农妇,肃立一旁,抱着婴孩,也不开口。煮茶的小桌是一块年头久了的粗木,外皮粗砺,表面光滑,茶具倒是好的,煮茶人是那童儿阿箸。扶苏见他乖巧沉默,拍了拍他的小脑袋,温和问道:“今日为何话不多了?素来贫嘴饶舌,不肯甘休的。”

阿箸黯然地垂着眉毛,说:“我打从今天起,为你煮了这回茶,同你说了这回话,这辈子便再也不与人煮茶,同人说话啦。”

“为何?”

“我这辈子的话说完啦。”

窗纸上有几片飞花夹在缝隙间,这一日太阳还好,连飞尘都瞧着金灿灿的。他看着立在阳光里的花,转身时,却瞧见那婴孩懵懂眼中似乎已有一些光,瞧得见那片花,也瞧得见他。小手微微蜷起,朝着他的方向,似在抓。

他静静瞧着那孩儿,好一会儿,才没头没尾道:“不像…”

小猴子二五有些局促,“君父夫君,不对,是公子,公子,宝儿可乖了,以后你若娶了旁的夫人,莫要因为恨着君父,不欢喜宝儿。宝儿虽还小,我瞧着倒是与公子极像的。”

这一时,草房中安静十分,许久了,那青年公子才淡道:“他自是像我,可并不像他母亲。”

他又极有耐心地吃了口茶水,好似那是不忍心咽下的琼浆,琢磨玩味了,才从口中吐出些费力的字句来:“你家主人一贯可好?”

那黄衫子的女子正待回答,他却微微一笑,想起什么,又道:“罢了,想必又去了哪处云游,寻了谁的开心。问她做甚。”

女子垂着头道:“正是。”

“奚山为何不在了?翠家诸子安在?”

这一回二五恭谨答道:“沧海桑田,忽有一日,奚山就被大海冲走了,嫂嫂侄子们最近醉心修行,公子扒开草丛,或可寻到他们真身,再等几十年,便又回了人身行走。世上万事皆如此,聚散有时,不必挂怀。”

那公子一听,点了点头,又饮了一口茶水,道:“故友皆好,孤便放心了。奚山移走了,想必也再难寻,此后孤回了都城,亦不大有闲暇探望,但请三位替我捎句话…”

“向谁?”

“向你家主人。”

“什么话儿?”

“此后嫁娶,各不相干。”

黄衣女点了点头,才道:“主人云游前,也是这样嘱咐我的。我手中孩儿是主人临行前托付,告诫我,倘有一日我见到公子,便将这孩子交予你,权当个猫儿狗儿养一养,来年若另有姬妾旁子,断不可对此子委以大任,只您年老故去,若恰巧身旁无人,便留他与您守着陵。她此生亏欠公子过甚,唯用此子报答。二五自小公子生来便一直侍奉他,唯愿公子一同收养。另有一桩,主人命我转告公子,过了此处,约有五里,定遇怪石,天或有异象,公子莫生好奇之心,径直走过便是。”

果如这黄衣女所言,不过五里,正有参天耸立怪石,石上缠有藤蔓。

白衣公子怀中的男婴到了此处,便开始放声哭泣,惨不忍闻。

公子心中颇觉怪异,却也未停,可战马行了不过两三步,便有惊雷径直劈下,拦住去路。

众人皆惊诧。

公子又行,复有乌云暴雨,顷刻泻落。

那婴孩蜷缩着小小的身躯,哭得几乎背过气,雨水砸落在了孩子的眉眼上,公子倾身,将婴孩裹在了白裘中,微微低头,却看他面色苍白,不似一般婴孩粉嫩之相。

他担心他淋病,又往怀中带了带,侍卫慌忙撑伞,那公子轻轻转身,马蹄轻弹,金冠玉容,怔怔地定在了巨石之上。

他道:“把那石挖开,瞧瞧下面是什么。”

上百兵甲忙了约有两三刻钟,待到天放晴的时候,巨石终于放倒。

“嗬,这枯枝根埋得好深。”季裔低头一观,道,“泥土之下还是石头,枯枝覆盖了石头,同气连枝,竟不知是根缠绕了石,还是石生出了根。”

又过了半晌,却在连体的巨石之旁,拾到一块断了的石碑。云简也生了几分好奇,命一二侍卫抬出,他剪下一束马毛,躬身在石碑上扫了扫,这才报与扶苏道:“主公,是一位父亲为夭折的女儿写的悼词,辞令哀婉清丽,颇是伤怀。”

“死去的女子叫什么?”

“并未刻姓氏。女子的父亲似是个名士,自号‘孤一山人’,起初颇为挂怀惦念女儿,后来,却说他已占卜,说这女子三百年…”云简正要照这碑文原文念出,却听到季裔遥遥道:“挖出了,是具石棺,与枯枝相依而生!”

公子纵马上前,眼前正是一具石棺,他垂下明亮的额头,淡道:“开棺。”

一直沉默着的黑衣嬴晏站在扶苏的马匹旁边轻轻握住了微微滑落的马缰。

七八兵甲一声震喝,一同使力,厚重的石板被抬起扔到一旁,泥水溅到了众人身上。

棺中是森森白骨,手骨、脚骨折断,扭曲狰狞。

公子成婴怔怔地望着白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