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忙俯身问道:“陛下,您要什么?”

胡亥骂道:“都离远点…朕要给你们憋死了。”

他强撑着坐起身来,左肩如火烧般剧痛,定定心神,问道:“行刺之人抓到了吗?”

李斯道:“小儿与咸阳令阎乐已经合并追踪,彻查咸阳城上下,务必将贼人抓到。”

“不必了。”胡亥沉声道:“既然当时没有抓到,搜捕起来也难,反倒闹得人心惶惶。”

当此开战之际,最忌人心动摇。

“回宫。”胡亥简明扼要下了令,“令人对外宣扬,便道朕毫发无伤,实乃先帝庇佑。”

秦朝皇帝被刺杀,那是从秦始皇就流传下来的老传统了。

单只秦始皇一生,比较有名的刺杀就有四次。

最出名的当然是“荆轲刺秦王”,不过当时六国尚未被灭,大家各为其主,也还算在秦始皇心理预期中。

可是此后,荆轲好友高渐离,因为击筑这个特长,得以侍奉秦始皇身边。他却在筑中暗藏铅块,有一次趁着为秦始皇奏乐时,举筑猛击嬴政,奈何双目已瞎,反被嬴政拔剑反杀。但是这会儿秦已经统一天下,秦始皇是高渐离名义上的君主了。自此以后,秦始皇终身不近六国之人。

接下来,还有韩国相国公子张良策划的博浪沙椎击事件。

第四次有史记载的刺杀,则发生在咸阳附近的蓝池,当时秦始皇正率领众郎官游乐。结果刺客皆被擒杀,而幕后主使也成为千古之谜。

以此看来,胡亥这次遇刺,简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如果是游戏中,应该会显示,“已解锁成就:帝王之遇刺”。

胡亥刚回宫,就有谒者来报,说是夏临渊求见。

夏坑坑?

胡亥差点忘了这号人——不是把他丢到太常所去数星星了吗?

“让他进来。”

夏临渊进门就“噗通”跪下了,含泪急切道:“陛下!小臣昨日夜观天象,见有客星冲撞帝星,帝星黯淡,周星沉浮…陛下,您千万要保重龙体啊!谨防小人呐!”

要不是这会儿伤口剧痛,胡亥真要给他气乐了。

胡亥毫不给夏坑坑面子,凉凉道:“你可拉倒。别人不清楚你怎么去的太常所,朕还不清楚吗?”

夏临渊眨巴着天真无邪的大眼睛,诚恳道:“陛下难道不是看出了小臣有窥探天机之能?”

胡亥随手抄起一卷竹简,敲得夏临渊满头包,“就你还窥探天机?你说得出几个星宿名字啊?知道哪颗是帝星吗?知道月亮为什么跟着人走吗?知道吗?知道吗?啊!”

胡亥遇刺的痛与被系统攻击的郁闷,此刻发泄得淋漓尽致。

夏临渊膝行躲避,抱头求饶。

胡亥敲爽了,把竹简一丢,道:“谨防小人是不是?朕看你就是朕要防的小人!”

夏临渊委屈巴巴道:“陛下…”

“听说朕遇刺了,就跑过来‘未卜先知’是不是?”

夏临渊生气了,“陛下,您怎么能如此质疑小臣的忠心与能力?小臣…”

“行行行。”胡亥做了个“打住”的手势,“你是嘴炮王,朕说不过你。你就直说来找朕有什么事儿。”

夏临渊起身,一拂衣袖,正义凛然道:“小臣只为示警君王而来,绝无它意。若陛下无事,小臣这便退下了。”

胡亥看着夏临渊委委屈屈远去的身影——哟呵,这医术平平的家伙倒还生气了?

夏临渊到底怎么想的,胡亥这会儿也没工夫去细思。

他打算把尉氏阿撩召回来了。

身为一个很可能会经常遇刺的皇帝,身边有个武艺高强的保镖可太重要了。

杂事都处理完了,胡亥静坐殿中,想起系统中众绿意小姑娘怼他的话来。

史书所写,就果然是真实的历史了吗?

如果不是,那什么才是历史本来的模样?

20.秦二世这

新晋博士叔孙通又被陛下召见啦!

众儒生原本以为叔孙通被陛下揍了一顿,一定是已经失了上意,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

现在看来,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叔孙通可没这么乐观的想法,一颗心七上八下,拖着还没好全的屁股,一瘸一拐进了咸阳宫。

还没进殿,先在路上遇到了左丞相李斯与中郎将李甲这对父子。

“等下进去见陛下的时候,我说什么,你都答应着,知道吗?”李斯正对幼子谆谆教导。

李甲满脸不情愿,“我本就打算自己一个人去的。父亲您还是回家歇息。请罪哪里还有带着爹的?”

这也就是李甲身为幼子,被宠爱惯了,才敢这么跟做着丞相的爹这么说话。

要是换了他大哥李由来,打死都不敢这么跟李斯说话。

叔孙通走近了,避无可避,咳嗽一声,向李斯拱手问安,“见过丞相大人。您是有事儿要面见陛下么?”

李斯道:“你也是来见陛下的?”

“陛下有召…”叔孙通倒是很希望李斯能半路截胡。如果李斯先去见陛下,说不定陛下就把他给忘了。

可惜李斯还是分得出轻重的,“既然是陛下有召,你便快去。”

叔孙通能说什么?只能带着完美的微笑,拱手作别。

胡亥伤了左肩,太医把他左胳膊也给吊起来了。

他这会儿正翻着本朝纪事,吊起的左胳膊荡悠在胸前,看起来有几分滑稽。

叔孙通一眼看到,不禁想起自己被裹成蚕蛹荡来荡去的那天,心中一乐:皇帝你也有今天!

不过他脸上却是沉痛的关切,抢上前两步,急切道:“陛下!惊闻您遇刺,小臣不胜惶恐担忧——您龙体可好?”

胡亥抬头看了他两眼,凉凉道:“屁股好全了?”

叔孙通吓得汗毛倒立。

胡亥挑眉,又道:“你自己还没好,就这么关心朕了?”

叔孙通战战兢兢道:“陛下身系天下,小臣担心您,即是担心小臣自身。”

胡亥似信似不信,倒也无意追究,径直道:“给朕讲讲,当初我朝灭楚之战。”

原来是找他来讲史的——这个他拿手!

叔孙通一颗心落回了肚子里。

叔孙通定定神,清清嗓子,有条不紊地开始了讲课。

“我朝灭楚之战,要从先帝二十一年说起。这一年,将军王贲率军攻打楚国北部,拿下了十座城池。次年,先帝派李信和蒙恬率领二十万大军,分兵两路进攻楚国。”

蒙恬这都知道。

胡亥问道:“为何用李信?”

叔孙通笑道:“李信将军少年英才,此前曾经率领三千人马追击燕国太子丹十万兵马,并最终使得太子丹被斩首。先帝曾经说过,李信‘少年壮勇’。灭楚之战,先帝任用李信与蒙恬这些青壮派将领,也是对他们的培养呐。”

胡亥边听边思考。

叔孙通继续道:“李信连破数城,引兵东去,却不查身后有楚军尾随。原来楚国大将项燕,率兵二十万,趁着我朝将士没有防备,突然袭击。我军仓促应战,丢了两座营垒,死了七名都尉。李信带残兵逃回,向先帝请罪。”

“先帝震怒,亲请老将军王翦出马。王翦带兵六十万,以蒙恬为副手。而楚国此刻也是集结全国之力,项燕率四十万大军,在平舆严阵以待。而先帝亲至郢陈督战。”

“老将军王翦坚守不出,楚军求战不得,日久斗志松懈。项燕于是率军东撤。老将军王翦这次出马,大败楚军,攻取多座城邑。又二年,老将军王翦带兵南下淮河,直插楚国国都寿春,生俘楚王负刍,由是楚亡。”

胡亥等了半天,不见下文,“完了?”

…这是没听够?

叔孙通想了想,也对,又忙添上了后文,道:“老将军王翦凯旋而归,先帝赐予良田美宅无数。再后来王老将军荣归故里,现在王老将军的孙子,王离大将军正为我朝戍边呢。这也算是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了。”

如果是以前,胡亥会觉得叔孙通讲得很好。

可是现在,他听着,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叔孙通讲得太正了。

胡亥瞅着他,问道:“就没点什么野史?小道消息之类的?”

叔孙通屁股还疼着呢,哪敢扯什么野史小故事,一个不慎弄成诋毁先帝就等死。

他一脸呆滞回瞅过去,“啊?”

胡亥看着他装蠢的模样,牙疼似地抽了口气,挥手道:“滚滚滚,你不用装就够蠢了!”

叔孙通立刻就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

虽然没有赏赐,但是没挨揍,也没被罚款,这就是进步!

叔孙通离开之后,李斯便携幼子李甲请见。

“他们父子俩一起来的?”胡亥愣了一愣,“叫他们进来。”

李斯在先,李甲在后。

父子俩进得殿来,李甲便“噗通”跪下了,低着头道:“小臣前来请罪。”

李甲请罪,是真心实意的。

陛下亲自提拔他做的中郎将,却是刚上任,就让陛下在他守护下出了这样的祸事。

李甲觉得丢人,真丢人。

早上出门,他不看镜子里自己精神的影子了。

巡逻在宫中,他也不好意思看自己前胸甲上披着的花边了。

十六岁的中郎将?以为是个人物呢。

结果呢?

办差出了这么大的祸事!

陛下把命交给他,他却没给守护好,没脸见人,有罪!

李斯在旁边斥道:“逆子!还不退出去!陛下日理万机,哪里有空理会你这小事儿?就算要请罪,也该等陛下伤好了再说!”又对胡亥欠身,叹息道:“老臣教子无方,叫陛下看笑话了。”

李甲不解地瞅了一眼父亲。刚刚父亲明明是支持他来请罪的啊?怎么转了态度。

不过他倒还记得父亲叮嘱的“不管父亲说什么,他只管答应就是”,于是老老实实跪着,没反驳。

胡亥看向阶下笔挺跪着的少年。

只见他虽然神色桀骜,却有一分世家公子的贵气,与江湖草莽之气不同。年纪虽轻,然而身躯已经发展到年龄前面去了,肩宽腿长,一看就是习武的好苗子。

胡亥挥手止住李斯的斥责,笑道:“李卿何必苛责幼子?莫要吓坏了朕的好儿郎。李甲,朕看你不是来请罪的,是来请功的?”

李甲见皇帝维护自己,只一句话就让父亲不敢再说,不禁又是感激又是崇拜,此刻见问,急道:“小臣真是来请罪的。”

胡亥笑道:“当时若不是你那一剑挥来,打偏了飞来羽箭,朕这会儿只怕已成了孤魂野鬼,哪里还能治你的罪呢?该请罪的另有其人。”

事发于咸阳城中,咸阳令阎乐难辞其咎,他却不曾来请罪;连赵高也未曾露面。

这念头在胡亥脑中一闪而过。

他岔开了话题,“你说,朕该怎么赏赐你才好呢?”

李甲有点发晕地仰脸望着皇帝。陛下是那样年轻亲切,甚至比他家中兄长还要亲切——可是陛下又是那样尊贵。他跪在地上,手指扣紧了砖缝,也许是紧张,也许是激动,有点说不出话来。

胡亥笑道:“你小小年纪,已经做了中郎将,朕可不知道该再封你做什么了。”

李甲脑中一热,冲口而出道:“小臣愿随章邯将军出兵,为陛下讨平叛逆!”

李斯只觉眼前一黑,一个长子在前线还不够,小的也跟着添乱。他颤颤巍巍道:“陛下,犬子无知…”

胡亥不理会李斯,对李甲笑道:“看来你父亲尚不同意啊。”

李甲看向父亲,还要再请出战。

胡亥挥手止住了他,笑道:“什么时候,你过了你父亲这一关,再来跟朕说。至于赏你什么——这样,朕准你进朕的兵器库,任你挑选一样入眼的兵器,如何?”

禁中兵器库,尽收天下利器,是习武之人的梦想之地。

李甲大喜,伏地谢恩,倒是把自己来请罪的事儿给抛到脑后了。

李斯见幼子退下,终于松了口气,也要随着离开。

“左相留步。”胡亥唤住了他。

李斯回过身来,“陛下还有吩咐?”

胡亥轻抚眉骨思索着,淡声道:“劳烦左相大人,为朕讲一讲灭楚之战。”

21.秦二世这完

李斯老成持重,不似叔孙通当即便开讲,而是先道:“不知陛下想听的,是关于灭楚之战的哪一方面呢?是用兵,筹粮,国政还是彼时天下大事?”

胡亥道:“朕从前说过,朕不是生来就会做皇帝。虽然欲向先帝求问,却到底阴阳两隔。左相为先帝肱骨之臣,随侍左右,该是最了解当时情状之人。便譬如朕是当日的先帝,要打灭楚之战,你会如何为朕分析谋划?”

李斯听明白了,新君这是要学帝王之道,不是坏事儿。

而新君愿意向他发问,总是对李氏有利的倾向。

于公于私,李斯都会竭尽所能、倾囊相授。

李斯一欠身,抚着白胡须,陷入了回忆。

“当时六国之中,赵、燕、魏、韩都已被灭,只余楚、齐二强。当时摆在先帝面前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先灭楚,还是先灭齐。”

胡亥道:“先帝选择了先灭楚。”

李斯道:“是,先帝选择了先灭楚。”

胡亥又道:“楚国实力并不弱。”

“的确不弱。非但不弱,还很强。楚国兼并了鲁国,地处东南,实力强劲。”

“但先帝还是选择了先灭楚?”

“是的,先帝还是选择了先灭楚国。”

胡亥笑道:“我知道为什么。”

“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