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秦朝法律中,有剃头发的髡刑,剃胡须的耐刑。

胡亥作为一个现代人,一开始接受不了美须髯这回事儿,照着自己的习惯都给剃了。

他是皇帝,又是个杀光了所有兄弟姐妹的“暴虐”君主,剃了自己的胡子,大臣近侍也没有敢问的。

所以胡亥一直也没觉得哪里有问题。

这还亏得时间短,时间再久一点,只怕会成为风潮,从宫中往民间传播。

这一点,古今中外都一样的,特权阶级行事与通行法律往往不那么吻合。

而特权阶级的不同之处,往往会为民间效仿。效仿不到位,民间百姓还会为自己感到羞愧。

作为特权阶级的胡亥剃了胡子没事儿,可是作为黔首的胡亥没了胡子,就是告诉大家,他是个犯罪刚被处罚了的人。

那狱吏做梦也想不到这个受了耐刑的游荡儿会是皇帝。

狱吏板着脸,叫了里监门来。

里监门来一看,“不认识这四个人呐。”

狱吏眼睛一瞪,“无故游荡,犯‘将阳’之罪——把他四个人给我绑了,带回官府问清楚!”

这一下变故陡生,胡亥身在其中,倒不担忧,只是觉得新奇有趣。

赵高却是快疯了——绑皇帝?你莫不是失了智?

然而看一眼束手就擒的皇帝,赵高只能继续瞒着身份,上前笑道:“大人,您通融一二。您看,您今儿办了通|奸这样的大案子…”赵高摸出随身携带的一块美玉,背着人递过去。

谁知道那狱吏却很是清廉耿直,高声道:“再加贿赂罪、阿谀罪!”

是的,在秦朝,歌功颂德也是触犯法律的。

只不过在宫中,人人阿谀,大家都习惯了。

赵高在宫廷间混得顺风顺水,谁知道一来民间,差点被法律给治死。

他灰头土脸,扭头去看皇帝,哀声道:“公子…”

——公子,咱别玩了!

胡亥难得见赵高在讨好人上栽跟头,正瞧得有趣,配合着隶臣,被捆起双手,笑道:“还没见过大牢什么样呢。”

因为剃胡子这件小事儿,引出入了监狱这样的大事儿,还真是有趣。

于是,狱吏在前,后面通|奸的表兄妹捆做一串,胡亥等四人又捆做一串,隶臣殿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往官府而去。

在他们身后,两队郎官紧紧跟随。

郎官中又要派人去知会王离——将军,陛下坐牢啦!

作者有话要说:抱歉,白天出门办事超出了预计时间。

今日第一更~还有二更

知道大家都在等赵高头颅的下文,我今天把这块剧情更完哈~

第 69 章

到了官府衙门, 胡亥一脸新奇,左看右看, 问啥不答啥。

他不回答, 赵高、尉阿撩、阿圆便也都不敢开口。

于是胡亥顺利地被暂时押入咸阳狱。

咸阳狱是中央监狱, 真实历史上关过李斯等重臣。

就胡亥此刻黔首的身份,只能就近在这里关一会儿,等罪名定了还没资格在这久留呢。

监牢里光线阴暗,气味也不甚美妙,木栅栏隔开的小间像一个个鸽子笼,里面关着被剪了翅膀的“鸟儿”。

胡亥边走边挨个“鸟儿”看过去,只觉一幅世情百态的画卷在自己眼前展开。

忽然, 他的目光凝住了…

就在他走过的这间牢门内, 细泥涂抹的墙壁上, 以尖锐物刻着错落有序的几何图形:圆、直角三角形、多边形…

如果不是旁边隶书写就的题目, 胡亥真怀疑自己回到了中学数学课堂上。

牢房里的高大男子, 背对牢门,叫人看不清面容。

捡、捡到了秦朝的阿基米德?

在胡亥激动于发现人才的同时,赵高却是快急疯了。

狱卒已经将阿圆随手推到一间牢房里,又来推赵高入另一间牢房——看来是要将四人分开收押。

把皇帝单独跟那些真正的罪犯们关到一个牢房里!

赵高一想就觉得头皮发炸, 不行, 不能再继续了!就算皇帝还想玩也不能在继续了!

万一皇帝出了闪失,前有李斯狡诈如狐,后有蒙盐虎视眈眈,他这条小命也别想要了。

赵高摸着袖中官印, 抵住那狱卒推来的手,高声道:“大胆!你可知我等是何身份?”

皇帝身份不宜张扬,他这个九卿之一的郎中令也能镇住场子了。

谁知道那狱卒见他四人一幅贫寒打扮,嗤笑道:“你就是天王老子来了,该蹲牢房也得蹲。”跟同伴对视一眼,两人同时手上用力,把赵高推得一个趔趄,摔入了牢房中。

赵高顾不上摔疼的屁股,冲到牢门前,抓着木栏杆,哀声叫道:“公子!公子!”

胡亥正看那墙上的几何题入神,听惯了“陛下”,一时间没意识到是在叫他,直到那俩士卒上来推他。

尉阿撩上前一步,挡住那俩士卒。

场面一触即发。

胡亥对那牢房内的高大男子,说出了墙上几何体的答案,“圆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与多边形面积之和。”

那高大男子一愣,转过身来,却见他肤色白皙,颇具富态,一看便是政|治|犯。

胡亥还没认出那人来。

那人却已经认出了胡亥,愕然到了极点,叩拜道:“罪臣张苍见过…见过…”他见皇帝穿着黔首衣裳,一时混乱极了,不知是人有相似,还是另有内情。

那俩狱卒也是愣了——这张疯子每天写写画画,却是正经御史进来的,怎么就给这黔首跪了?

忽然奔进来一位狱卒,对那狱吏报道:“大人,不好了!外面有人领了上万兵马,要、要、要劫狱!”

“何人如何大胆?这可是咸阳狱!”

“大人,您快去看看!黑压压全是兵!”

胡亥有点遗憾地摸了摸脑袋上的黑布,看来今日份的微服私访要结束了。

而牢房里的赵高却是长出一口气,终于腾出手来,拼命揉着摔成八瓣的屁股——这群不长眼的狗东西!

不一刻,那狱吏便见到了自己机构最大的领导——廷尉司马欣。

跟胡亥喝了一回酒,就扶摇直上成了九卿之一的司马欣,听说皇帝被关进了咸阳狱,感觉比上次被皇帝灌酒还晕。

司马欣连滚带爬冲进来,满头满脸都是汗,抓住狱吏就问,“陛下人呢?”

压根没注意到一旁做黔首打扮的皇帝。

狱吏被吓得僵直,出现了假死反应。

胡亥清清嗓子,把包头的黑布揪下来,笑呵呵道:“朕在这儿。”

“陛下!”司马欣差点把手中的狱吏给摇死。

胡亥仍是笑呵呵的,道:“没白来。”他指指张苍,“给你们找了个帮手。”

历史上,张苍原本是秦朝御史,因犯罪逃离咸阳,投奔了刘邦,做到西汉丞相之职。他与李斯、韩非等人是同门师兄弟,也是跟着荀子学习过的。然而准确来说,他应该算是古代的一位科学家,制定过历法,校正过《九章算术》,可以说对世界数学都做出过贡献。

关于张苍,最著名的一件事,应该因为一身白肉被免除死刑了。

张苍到了刘邦手下后,又犯罪要被斩首,行刑的时候,他脱掉衣服,伏在刑具上。

恰好王陵路过,见他“身长大,肥白如瓠”,于是向沛公求情,免除了他的死罪。

当然故事是这么讲,长得美是个引子,有真才实学的底子,才是张苍得到重用的根本原因。

而博学的张苍此刻被关在咸阳狱中,则是受原主秦二世屠戮忠臣时的祸患波及。

胡亥丝毫没有就是他把人下狱的愧疚感,示意狱卒放张苍出来,对司马欣道:“你看他墙上做的题目。这人算术这样好,从前又是御史。你回去和冯劫、萧何商量商量,谁最缺人谁用他——可别为了抢人打起来。”他调侃了一波,笑起来。

于是众人都附和着皇帝笑起来。

你讲的笑话究竟是否好笑,跟笑话本身没有关系,跟你与周边人的地位高低很有关系。

外面王离却是真为了抢人,差点跟咸阳狱守兵打起来。

胡亥被叫破了身份,索性就以皇帝之尊,光明正大绕着咸阳狱参观了一圈,大略问了问看到的人都是犯了什么罪。

看着看着,他心思沉重起来。

这趟微服出行,跟他想象中很不一样,压根不像后世《康熙微服私访记》那种电视剧中的欢乐多彩。

秦朝实行的制度,其实一直是一种全民军备状态。

凡是让人娱乐、消遣的,都是不好的,要抑制的。

只有让人勇战、耕作、桑织、生子纳税的,才是好的,要鼓励的。

人民多艰,不是说说而已。

如果说后世的民间是彩色的,那么秦末汉初的民间就是黑白的。

连音乐都摒弃了让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只允许演奏慷慨激昂的助战曲乐。

然而这是两千多年前的世界,所谓的自由、平等、博爱,没有生存的土壤。

而他作为皇帝,只有鼓励黔首勇战、耕作、桑织、生子纳税,才能让政权稳固,从而抵御外侮、平定内乱,更好地反哺于天下子民。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来说,他治理下的民众,绝大多数还处在拼尽全力解决最底层生理需求的阶段。

为君之路,既阻且长呐。

胡亥从阴暗的咸阳狱中走出来。

大盛日光下,他驻足伸手,握住这光明,又洒回乾坤间。

回到宫中,胡亥梳洗过后,换回帝王装束。

王离、赵高等人都还等着。

胡亥一看王离那难看的面色,未语先笑,道:“今日多亏王将军在,不然朕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王离面色稍缓。

胡亥不等他说话,又自我检讨,“朕以万乘之尊,竟然以身犯险,真是荒唐!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王离没话可说了,告退离殿。

胡亥一面拆着奏章,一面对赵高道:“你今儿也陪着朕受累了,早点歇着。”

赵高笑道:“能陪着陛下,这点累算什么?”

胡亥哼了一声,一面看奏章,一面笑道:“整天拍马屁,没想到今儿拍在铁板上了?那狱吏给你定的什么罪来着?阿谀罪?贿赂罪?这两桩罪,你对朕可是都犯了呐。”

赵高笑道:“小臣对陛下,一片忠心敬慕,纯出于天然…”

却听上首陛下古怪地笑了一声。

赵高莫名心中一寒。

胡亥把蒙盐的奏章递过去,“来,你自己看看。”

赵高一目十行扫过去,看到蒙盐以萧何全族、泗水一郡奉上,求索自己头颅,不禁大惊失色,跪地颤声道:“陛、陛、陛、下…”毫不作假,那眼泪唰的就下来了。

盖因为赵高心中清楚,他不过仗着与陛下从前些许情分,如今那情分也淡了;而陛下如今何等重视少府萧何,又是何等挂心泗水郡局势。如今蒙盐以此二者奉上,陛下若是心狠些,当真便也就换了。

他的性命,此刻只在皇帝一念之间。

“陛下!”赵高泪水汩汩而出,颤声道:“小臣服侍陛下多年,从陛下尚未登基…”

胡亥面对着赵高那张满是泪水的脸,目光焦点却落在远处的虚空。

刹那之间,他脑海中闪过无数个念头。

此前刘邦扣下萧何全族并善待之,萧何已私下写信给过刘邦,虽无泄露机密之事,可是想要保持交情、以保全族人的想法却是一览无余。胡亥不喜欢这种状况,总觉得脑袋上方随时会绿云罩顶。

现在有机会把萧何全族接来咸阳,使萧何彻底归顺,当然不能错过。

蒙盐年纪轻轻,初次作战,就打了这样漂亮一仗,可见他没看错人。

以他立下的功绩,以蒙氏与赵高的旧怨来说,蒙盐的要求不算过份,甚至有点“血债血偿”的游侠味道。

至于赵高本身…

胡亥的目光在赵高脸上聚焦了。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

还有一更,把赵高这段剧情写完。

预计十二点更新。

70.第 70 章

以前胡亥看历史书的时候, 常常会有一个疑惑, 这人明明是个大奸臣、大贪官, 为什么还能被皇帝如此信重任用呢?

譬如严嵩之于明嘉靖, 譬如和珅之于清乾隆。

直到他自己做了皇帝, 才觉出这疑问的天真来。

皇帝任用这等“佞臣”,不是因为他们的奸滑贪婪, 而是因为他们有别的长处。

治国就像炒菜, 皇帝是厨师, 要搭配好百官,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

如果说李斯是肉,冯去疾是菜, 那么赵高就是味精。

有没有赵高,那都是一盘能解饿的食物。

没有赵高这味精, 也许还能更健康。

但是没有赵高这味精,这盘菜就不太好吃。

作为皇帝, 想找一个像赵高这样贴心、会逢迎、能周转、没有其它势力只能依靠皇权的中央官员,也是很靠机缘的。

李斯能解天下律令,冯去疾能理万民政务,但是他们都不能像赵高这样,给他捣腾来黔首的衣裳陪他胡闹,更不用提细致得准备好四人份的“验”。

不过话又说回来,味精难寻, 却也不是只有赵高一个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