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胡亥说到以假赵高的头颅骗他之事。

当时胡亥是这么说的,“我最讨厌被人威胁。做皇帝是不能受威胁的。如果当初你好声好气要求我惩罚赵高,我说不定就答应你了。可是你挟军功,威胁我,那我就很不舒服,总想跟你对着干…”

看似与眼前之事没什么联系的话,却让蒙盐咽下了几乎破口而出的话。

也让他避免了一个重大的错误。

认识到他向项羽请封关中王的想法是个错误,是蒙盐在飞驰回城的路上想通的。

首先,时间点不对。皇帝第三个锦囊中,要求请封的时间节点,是在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他在封地上提建议只是顺势而为。可是现在项羽自己都还没入关,他就冒冒然提出分封之事,实在是太不合时宜了。若是惹得项羽起了疑心,更是得不偿失。

其次,若请封了关中王,此后再请封汉中、巴、蜀三郡,便是难上加难了。恐怕毁坏了陛下的大计。

可见他不该私自提前开启锦囊,险些误了大事。

陛下既然能洞见天下形势,自然也能料到他过早看了锦囊内容会有什么举动。

而事实上,胡亥只是受了戏文的影响,说起来都是“三只锦囊”,少有来个“两只锦囊”或“五只锦囊”的。

想到此处,蒙盐有点泄气。可是转瞬,他又想,可是陛下还是漏算了一样——如果他此时再背叛大秦呢?陛下再也没有节制他的办法了。所以,陛下的计划看似周全,最后还是要靠他的选择来决定胜负。

蒙盐才满意了些,可是转念一想——难道他还能背叛大秦吗?在见过了大嫂的泪水,看过了冯伯父的忧愁,担心着迫在眉睫的故土之祸之后——他难道还能再背叛自己的祖国吗?

当初想要在淮水溺亡胡亥的他,一心只想复仇,根本想都想不到会有这样惨烈的后果。也许会有后果,可是那些跟复仇比起来,都太渺远了。只有遮在他眼前的复仇,是真切的。

但是现在不同,他切实感受到了,如果他反叛,那么会有怎样的恶果。

蒙盐长叹一声,终于死心——陛下是算准了,已经套牢了他。

蒙盐连夜赶回咸阳,将情况告知冯去疾,当即开始疏散咸阳城中黔首。

好在此事早在半月前已经在操练,城中黔首都行动迅速,背上家中时刻准备着的行囊,里面装着简单的衣物干粮,连夜结队往城郊乡间散去。

大军过去,城中是被洗劫的重点,而乡间村落,如果不是正好在行军路线上,反倒可以逃过一劫。

至次日午时,咸阳城中黔首十之八|九都躲避到了乡间。还留在城中的,要么是老人伤者病人,要么就是舍不得家业,要么就是族中留一二人守着。

项羽大军准时入城,将偌大的咸阳城洗劫一空。

项羽亲自点燃了秦宫廊柱——熊熊大火冲天而起,秦国六世以来铸就的基业,毁于一炬。

大火直烧了三个月,诸侯士卒的腰间都鼓胀起来,咸阳城中几乎看不到黔首出没。

史书上写,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有人因此嘲讽楚人是“沐猴而冠”,惹得项羽大怒,把他给烹杀了。

其实这很可以当笑话听听。

项羽的士卒基本都是东边来的,在咸阳城中劫掠倒是欢快,可是时日久了,总是思乡的。更何况劫掠来的物资珠宝,不也惦记着给家人吗?

刘邦想要王关中,是他兵力不足,知道自己没法控制中原。

可是项羽兵多将广,士卒起于江东,又不打算再征战天下,当然就准备在东边给自己划下好大的封地,去做霸王了。

封王的消息一出,项羽手下十八路诸侯都蠢蠢欲动起来。

蒙盐只盯着胡亥交待的三郡——他已经把锦囊销毁,可是却能背过绢布上的话了。

胡亥锦囊中叮嘱,如果他自己请封不行,哪怕与别人共王之,也要拿下这三郡。

这个“别人”会是谁呢?

作者有话要说:非常感谢小蜗牛、嘉嘉、浮云散雪三位小天使的地雷。

今天得知金庸老爷子去世,百感交集。小时候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偷偷看《鹿鼎记》《倚天屠龙记》的时光仿佛还在昨日。

忽然感觉人生太短,还有好多书没有看,还有好多故事没有写…

金庸先生千古,可是他的作品却在我们记忆中永存。

晚安,明天见。

第 133 章

当初六国后人起兵, 灭了大秦,打着的旗号,是说秦“不义”。秦怎么不义呢?因为他灭了六国自己做了皇帝。从来就没有一个人自己管天下的, 就是从前商周时期, 也都是各诸侯王共奉一帝,分理天下。

那么好了,既然说秦朝这么干是不义的,现在项羽也不能自个儿称帝, 否则岂不是很打脸?况且在此时人看来,称帝多半是不能长久的。

所以就只剩了这天下怎么分的问题。

大家打天下的时候, 看起来都挺听项羽的——当然也只是看起来,私下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不然作壁上观是怎么来的呢?

可是到了封王的时候,每个人都不甘落后, 各有主张。

所以史书上写是“诸侯之相王”, 而不是项羽给他们封王。

给各诸侯怎么分封地, 项羽心里早有个谱。

其他人都好说,但是刘邦却一定得有人看着才行。一来是身边人都谏言过,说这刘邦平时好美色好美酒,可是入了关中, 居然秋毫无犯,这厮所图甚大啊——虽然项羽看着刘邦流里流气,谨小慎微,不像能干出大事儿的人, 但是项羽还要是防着他。

因为项羽自己心里亏得慌。

毕竟“先入关者王之”这话大家都知道,而先入关的人是刘邦。

可是这让项羽很憋屈,如果不是他在北边钳制住秦军主力,就凭刘邦那仨瓜俩枣的兵力,能进了关中?不只是项羽,其余所有的诸侯都不能服气。

然而不让刘邦王关中,却是公然违背了誓言。

项羽知道,这样一来刘邦心里肯定不舒服,所以这刘邦一定得有人看住。

地方他也已经选好了,就是巴蜀两郡。

巴蜀两郡道路险峻,从前秦朝迁徙落户的人多在这两郡,如果非要说这俩地是关中,也能勉强掰扯过去。

这样一来,就把刘邦发配到了最西边。

而刘邦想要出来,除非是冲破关中。

至于关中之地封给谁…

项羽收起楚戟,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与同他比武的蒙盐道:“你来做关中王如何?”

蒙盐微愣,道:“恐诸侯不服。”

蒙盐的功劳,是说大很大,说小也很小的那种。往大里说呢,他把暴秦的皇帝给搞掉了。往小里说呢,他就是传了几次信而已。

项羽微哂道:“你理他们呢。”他擦着楚戟锋刃,道:“你和章邯共王关中,我是这么打算的。那些诸侯肯定还有许多屁话要说,只不理他们便是了…”

蒙盐想起胡亥的交待,问道:“关中于我还是太过了,说起来,巴蜀两郡都是秦人迁居的,如果能在这两郡做王,我就心满意足了。”

项羽道:“晚了。巴蜀两郡我给刘邦了。”

“刘邦?”

“是啊,你去那偏远之处作甚?巴蜀可是在最西边的。关中多好?关中秦人更多。”

蒙盐心念如电转,道:“万一刘邦不服气…”

项羽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那就让他领兵来打呗!”

“我是说,让他一个人做这两郡的王,万一出事儿,不好办…”蒙盐道:“您还有田荣那边要担心…”

提起田荣,项羽眉头一皱,不耐烦道:“田荣这小贼,数次背叛我叔父,又不肯率兵跟我攻打秦军,现在竟然还想要封王——真是做梦!”

最让他厌恶的是,范增等谋士又打着为大局着想的旗号,叫他给田荣个王做。

呸!想都别想!

蒙盐道:“我和章邯如果分关中之地而称王,刘邦在巴蜀两郡称王——巴蜀道路险峻,外人轻易也不会进去。如果刘邦图谋甚大,在里面养精蓄锐,等杀出来时,就算能挡回去,也必然挫伤我等兵力。”

项羽仍是擦着楚戟,可是心里也在盘算。他性格直爽,却不代表他不会谋略。

为什么要封蒙盐和章邯二分关中而王之,为什么要他俩卡住刘邦,项羽是仔细想过的。

项羽最重用的,始终是自家人。不管他多么赏识蒙盐,他知道最忠心的也是一直跟着他的蒲将军等人。

蒙盐、章邯,对项羽来说,都是比较外层的人员。

而他俩都背叛了秦朝,蒙盐害死了皇帝,章邯害死了十万秦兵,葬送了大秦河山,秦地的黔首恨这二人入骨。让他俩王关中,秦地的黔首是不会服气的。只平民怨,就要蒙盐和章邯消耗很大的精力。

而刘邦对封地不满意,如有异动,杀出来后,正面对决的也是蒙盐、章邯的军队。

敌人的消耗,就是自己的壮大。

项羽把楚戟齿尖擦得锃亮,盯着蒙盐问道:“照你说来,该如何封呢?”言谈间,已是站直了身体,露出了不悦之色。

蒙盐心中一凛,淡声道:“我也只是能提出问题而已。至于如何解决,我就想不出来了。”

项羽倒是笑了,教导道:“只会跳脚说哪里有问题有什么用?要连解决之道一并想出来,才能叫我刮目相看。”他语气加重,道:“否则,只是叫我听了烦心。”

“是…”蒙盐知道此时绝对不能触怒项羽,他得以封王关中的底气,一来是“杀皇帝”有功,二来就是在项羽眼中,至少比起什么魏王、齐王来,他蒙盐还算半个自己人。

看来,项羽要他与章邯分王关中的主意已定,可惜巴蜀两郡都给了刘邦,而汉中项羽没有提及——他要不要主动提起呢?

没能完成陛下锦囊中嘱托之事,不知对陛下大计有何损伤阻碍…

蒙盐目光中流露出焦急之色来,当下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项羽见状,道:“论起来,你杀了暴秦皇帝,功劳不小,与章邯分王关中是委屈了。”他也觉得给蒙盐不能跟章邯一个待遇。

“这样,我把汉中这块地方也给你。”

蒙盐大喜,“多谢…”

“谢什么?”项羽道:“说了从今往后,我把你当自家弟弟。”他摇摇头,“这事儿给那些谋士知道了,又得苍蝇般嗡嗡半个月,真是烦死人…”他一笑,明明是杀戮无数的活阎王,却像是未行冠礼的少年人,明朗灿然,似乎与世间一切黑暗无关。

封王的事儿,各方扯皮了足足三个月,期间屡次谈崩,众诸侯要拔刀相向的也有;撕了契约书,从头再谈的也有——一笔落下去,就是万千富贵荣华,岂能不锱铢必较?

直到来年四月才彻底定好。

关中之地一分为二,章邯王其一,封雍王。

而汉中之地,虽然项羽说要给蒙盐;可是刘邦听从张良的计策,托项伯美言,也要汉中之地。

最后汉中之地也一分为二,刘邦得其一,并巴蜀两郡,封汉王。

蒙盐得关中一半,汉中一半,封骜王。

另外各诸侯多有封王,其中魏王豹(魏无咎的弟弟)封为西魏王。从前张耳的亲信,叫申阳的,是最先攻下河南,迎接楚军北上的,所以给封了河南王。韩王成,定都阳翟。赵国的将领司马卬,平定河内有功,立为殷王。而从前的赵王赵歇,改封为代王。

张耳跟随项羽入关,被封为常山王,占据了从前赵国的地方,定都襄国。

其余值得记上一笔的,一来就是当初项羽过黄河的时候,故齐王的孙子田安领兵跟随了项羽。所以田安被封为济北王。而前文提过的田荣,因为数次背叛项梁,又不肯跟着项羽出力,所以什么都没捞着。

再一个就是张耳的“刎颈之交”陈余,与张耳闹翻后,扔下将印走人,也没有跟随入关,听说他在南皮,便就近给他封了三县。

至于项羽本人,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定都彭城。

众诸侯中的绝对优势集团对这个瓜分结果满意了。

于是大家在戏下痛饮一场之后,各就封地。

可这暂时的平静,只是更大风暴来临前的假象。

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场分封,登时就惹恼了三个人,分别是田荣、陈余与刘邦。

陈余之怒,在于他自视与张耳等同,可是张耳封了常山王,他却只得了三郡——他与张耳决裂在前,封地落后于张耳在后,嫉妒与仇恨叫陈余咬牙切齿。可是他实力不够,只能哑忍。

刘邦则是原本可以王关中,最后却来了偏远的巴蜀,他的士卒也都是东边收来的兵,都思乡情切。入巴蜀的路上,已经不断有士卒、甚至官吏逃走。可是他实力不够,也只能哑忍。

但是田荣不同。

田荣势大,却没能封王,第一个掀了桌子。

田荣率兵杀了项羽封为济北王的田安,自立为齐王,并王三齐。

有了田荣第一个出头,一时间,对分封结果不满的各势力都纷纷冒了出来。

陈余第一个响应,把三县兵力全部调集出来,伙同齐国大军,直接冲着昔日“刎颈之交”张耳的封地就杀过去,大败张耳,占据常山。

张耳逃跑,逃到了从前老朋友刘邦处。

一时间,中原大地,战火再燃。

而在远离中原硝烟的地方,有两个团队正磨刀霍霍,以备来日大战。

这两个团队,一个自然是刘邦集团,另一个么…却是隐于民间,销声匿迹了的大秦流亡政府。

巴郡江州县内,胡亥盘算着时机,似乎——该他出场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莉莉”小天使的地雷!爱你!

大家晚安,明天见!

第 134 章

得知诸侯相王,罢于戏下, 各就国的消息后, 胡亥与韩信对着地图,推演起天下形势来。

“这次瓜分天下, 虽然项羽心满意足, 恐怕有几个人却心怀怨愤。”胡亥指着地图东北角, 那里是曾经齐国的土地,“田荣未被封王, 如何能够甘心?势必要再起祸端的。”

韩信道:“田荣势大,一旦反叛, 项羽必然要领兵前去平乱。”

“而项羽这一去,只要不能一击扑杀,那么他与田荣纠缠之时,各诸侯中心思浮动之人不免会有所动作。”胡亥接上, 指着他所在的巴郡江州县,“譬如分到巴蜀两郡来的刘邦。”

韩信佩服地看了胡亥一眼,道:“公子英明。我从前曾在刘邦手下做过管粮饷的小官…”

胡亥哂笑道:“那刘邦有眼无珠,错失英才。”

韩信闻言, 腼腆一笑, 显出几分与年龄相符的青涩之态,然而转瞬谈起天下大势, 却又胸有成竹,虽还未带过兵,却已经有了未来大将军的风采。

韩信继续道:“其实那刘邦原本是否有反叛项王之心, 不好说。可是不管他有没有反叛项王之心,一旦他领兵西就封地,他手下的士卒思乡亲切、难免想要东归。如此一来,这刘邦就是不想反也要反的。”

胡亥悄悄观察着韩信,见他一脸认真、只盯着地图揣摩,不由得心中赞叹。他是知道历史走向,所以说出刘邦要反这话不难。可是韩信却完全由当前形势推演,竟然也得出了与历史走向一致的结论,可见此人就算不领兵打仗,也能做一位无双国士。

胡亥道:“刘邦若反,自然要先冲出来,占了关中之地——先取雍王章邯之地,再占骜王蒙盐之所。”

韩信道:“正是。他背靠巴蜀,军粮不愁,又有将士东归之心可用;而章邯与蒙盐,在秦人看来,都是叛国罪人,秦人恨之入骨。如此一来,刘邦之胜可期。”

胡亥摸着下巴,道:“刘邦拿下章邯应该没什么问题,毕竟章邯锐气已挫,既不得项羽欢心,又的确背叛了我大秦。不过蒙盐嘛…”

韩信接道:“蒙小将军是我们自己人,又颇得项羽赏识,况且刘邦还曾是他手下败将…”他话锋一转,“虽然如此,然而蒙小将军失了民意,刘邦却正是士卒东归之情可用之时,胜负难料。”

胡亥踱步,沉吟道:“所以我们要想个法子,怎样既能让蒙盐保存实力,又能让他两边取巧。”

韩信闻言,忍不住望着胡亥,竟至于出神。

胡亥察觉了,笑问道:“有何不妥?”

韩信摇头,呆了一呆,才道:“做将军的,能遇到您这样的陛下,当真是福气。”

胡亥一听,乐了——这是要夸他啊!

他忙正色,敛了敛衣冠,笑问道:“何出此言呢?”翻译过来就是,快,多夸几句听听!夸得具体详细真实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