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璨安慰母亲,道:“就是瘦了才像咱们村的孩子。”

老妇人想了一想,叹气笑道:“那俩孩子就是再瘦,洗干净了,只看相貌,也不像咱们寻常人家的孩子。”

张璨道:“好在他们送来的时候,就抹得小叫花似的——直到他们回到属于他们的位置之前,都还是这么脏兮兮的好。”

老妇人点头,“我晓得。”

张璨却似着魔了一般,望着窗外古铜色的天际——那是旭日将升的征兆,“——直到他们回到属于他们的位置…直到他们回到属于他们的位置!”

作者有话要说:不知不觉收藏过万了!开心!加更!

感谢“青青翠微”小天使的地雷!

二更见~

第 138 章

蒙盐主动跟刘邦联手, 却连关中粮仓都不让他动。

刘邦觉得这样不行。

“骜王此举,实在叫我心中不安。”刘邦笑道:“您看——照着您的安排,您于项王处可进可退,我却不同, 我在项王眼中已是反了。既然咱们是联盟, 总要彼此有点诚意才好。”

“很快你就会知道,”蒙盐淡声道:“我在项王处可进可退, 便是对你最大的益处。”

刘邦:…

刘邦忍气, 笑道:“英雄, 我怎么这么不信呢?”

蒙盐道:“你收了我和章邯的地盘, 项王是一定要派人来的。”

刘邦嬉笑道:“到时候你就可以两边摇摆了?”

蒙盐道:“到时候, 我就可以作为汉王你的内应了。”

果然。

得知刘邦反出巴蜀,占了关中汉中, 项羽正对付田荣, 分身乏术,于是让从前吴国的官员郑昌做了韩王, 来抵挡东进的刘邦军队。

刘邦此时已是公然反了,想要再像鸿门宴时那样糊弄过去,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他做起了正面刚的准备。

可是蒙盐却在一旁,丝毫没有动兵的迹象。

刘邦笑问道:“骜王,咱们这联盟——不是我负责打, 您负责收?”

“打什么?我给项王去了信,打不起来的。”

“你给项王去了信?”刘邦一愣,道:“怎么说?”

蒙盐简单道:“我跟项王说了诈降于你的事情, 然后告诉他,你出兵只是为了占据关中,得到按照约定你应该得到的地方。一旦占据了关中,遵守了约定,你就会停止征伐。”

刘邦大笑,击掌赞叹道:“骜王好手段!”因为蒙盐用兵精到,刘邦先前倒没料到他于阴谋上也玩得炉火纯青。

刘邦意犹未尽,道:“骜王只写了这一封信吗?”

蒙盐淡声道:“我让信得过的人,送了田荣反书给项王。里面所写,乃是齐与赵要一起灭楚。”

刘邦大笑道:“正是。只一个田荣就够项羽头疼的了!”

却说项羽接了蒙盐的信,倒是没有怀疑蒙盐诈降。一来蒙盐不得秦地民心,若与刘邦正面对战,的确没有必胜把握。二来项羽是不相信刘邦那样流里流气的家伙,能降服得了蒙盐这等桀骜将才。在项羽看来,还真不是他自负,天下也只有他能驾驭得了蒙盐了。

项羽果然没有派大军前来。

细究起来,却也并非蒙盐两封信的功效。

而是此时天下形势如此,刘邦虽然进入了关中,但是并不能立刻就动摇天下大局;但是田荣却不同,他占据齐国,又联合梁地、赵地,这可是秦末颇为富庶、人口众多的地界,聚力而攻,不可小觑。

所以项羽此时放过西边的刘邦,而北击田荣,也是用兵应有之道。

不过项羽却是冲着身边谋士与项伯发了好大脾气。

“当初我要把汉中之地给蒙盐,你们一个个不同意——如今怎么样?分给刘邦,好嘛,刘邦公然反了!如果当初汉中之地全给了蒙盐,刘邦根本冲不出来!现在我们一面要北上平定田荣,一面要防备刘邦背后下口,两面受敌!”

项伯小声道:“…那骜王信中所写,不是说汉王得到关中之地,如约即止的么?”

项羽烦躁得挥手,道:“蒙盐多半是被刘邦给骗了。这刘邦乃是反复小人,当面一套,背地里一套。当初鸿门宴…”就不该放他走!

可是这话说出来,相当于承认逃走了的范增是对的,而他与项伯是错的。

项羽越发烦躁起来,捏得手指骨“咔咔”作响,怒道:“待我宰了田荣这厮,再来计较刘季!”

用兵之道,是时无人能敌项羽。

至明年春,项羽击溃田荣大军。田荣败走平原,被当地黔首割了脑袋,齐地都投降了楚人。

老百姓的愿望很简单,那就是田荣都死了,这战乱该结束了。

可是项羽一腔愤怒,半年来腹背受敌的憋屈无处发泄,更要给天下警戒——背叛与他的约定,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

于是不顾身边谋士的劝阻,项羽把在咸阳做的事情,在齐地又如法炮制了一遍。

齐地城郭室屋都被烧为平地,齐人投降的士卒全部被坑杀,老弱妇女、苦不堪言。项羽领兵,直荡平至于北海处。

可是那些被坑杀的降卒,那些被欺凌的老弱妇女,谁人无父母?谁人无子女呢?人皆有情。

在这样严酷惨烈的报复打击下,齐人三三两两聚集起来,又造起了项羽的反。

而在项羽死磕田荣的过程中,刘邦联合蒙盐,已经过了陕县。一路上,河南王申阳投降。

刘邦带兵攻打韩地,蒙盐为他用兵出谋划策。

很快,韩王郑昌不敌。

于是,这位被项羽封为韩王来抵抗刘邦的郑昌也就投降了。

随后,魏王豹领兵下河内,也投降了刘邦与蒙盐联军。

联军来到洛阳,三老中有人拦路申报义帝的冤屈,说楚怀王义帝是被项羽害死的。

其实楚怀王被尊为义帝之后,在前往封地郴县的路上究竟是怎么死的,一直是个谜案。

也许是项羽,也许不是。

项羽已经是西楚霸王了,他当时又不想做皇帝,没道理再对毫无人马的义帝下手,白白坏了自己名声。

可是刘邦可不管究竟真相如何。

所谓名正言顺,大军讨伐之前,总要先历数对方的罪状。

而义帝之死,套在项羽头上,正是再合适不过的大罪了!

做戏要做全套。

刘邦索性为义帝发丧,临江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把让手下文士绞尽脑汁写的项羽十大罪发给各诸侯。

明明当初楚怀王只是故楚的王,可是刘邦给拔高成了“天下共立义帝,北面而事之。”

然后说项羽杀了义帝,大逆不道。所以他刘邦发兵,愿意跟众位诸侯一起,把这个杀了义帝的罪人给诛杀了!

其实究竟是为了什么不重要。

刘邦这文书发出去,实际上是给各位诸侯的邀请:对上一次瓜分结果不满意的同僚们,给你们一次掀桌子重来的机会,你要不要加入一起干?

天下就这么大,咬死项羽,我们都能多分到——毕竟,项羽一个人就占了九座郡城,肥美啊肥美!

项羽得到消息,大怒,痛骂刘邦无耻小人;又发信怒斥蒙盐,问他这间谍是否做昏了头,真跟着刘邦打仗去了!

若不是被齐地反叛绊住了,项羽真恨不能立时赶到洛阳,把刘邦给碎尸万段。

蒙盐看了项羽的信,并不惊慌,但是回信口吻却颇为惶恐,虽然没有表白对项羽的忠诚,可是却保证,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让项王看到他诈降的意义所在。

就在这当口,那死去的田荣有个不得了的弟弟叫田横。

这田横收到了数万人的兵马,立了他哥哥的儿子田广做新的齐王。

项羽虽然得到了刘邦东来的消息,可是他已经在北攻齐地的征途上,索性就把齐地的火苗彻底扑灭再回头整治刘邦。

刘邦因此得到了宝贵的发展机会,给各诸侯发信邀请,其中就包括已经占据了赵地的陈余。

这时候,张耳已经投奔了老朋友刘邦。

陈余收到刘邦的来信,只提了一个要求,“只要汉王杀了张耳,我就跟着你干!干啥都行!”

当初张耳在陈胜处,被章邯大军围困,派人发信回赵地,要求调兵解围,但是直到陈胜死了,都没见陈余派人来。

等张耳回了赵地,质问陈余。

陈余索性解了官印——在他看来,这不过是给彼此个台阶下。

谁知道张耳真就收了他的官印。

这下子,好朋友立时成了死对头。

张耳这个举动,大大侮辱了陈余的人格与尊严!

所以陈余带着十几个亲信逃亡大泽之后,就把复仇张耳一事,作为了人生第一大事。

使者回来一说,刘邦与张耳面面相觑,颇有些尴尬。

所谓的刎颈之交,原来是互相抹脖子的好朋友啊!

张耳知道自己性命只在刘邦一念之间,忙离席,以退为进道:“臣请献头颅。”

刘邦搓着手,道:“张兄快起来——不至于不至于…”

气氛一时有点微妙。

在一旁坐着的蒙盐凉凉道:“这有何难?找个跟张耳长得相似之人,送那人头颅去便是。”

闻言,刘邦与张耳都是心头一松,赞叹笑道:“骜王好快的心思!”

蒙盐:…呵呵,赵高的假头颅你们见过吗?

作者有话要说:万收贺更!

晚安,明天见!

第 139 章

众诸侯多是机会主义者, 因利益而合,也因利益而散。

如今见项羽陷于齐地,才灭田荣,又要跟田荣弟弟田横缠斗, 无暇西顾。于是有想法的人都纷纷投在了刘邦门下。

像陈余这等,最起码还提了要张耳头颅的条件。

还有那些没提条件, 直接就来了的。

比如说彭越。

这彭越原本在巨野泽附近,是个盗匪。在陈胜吴广造反的时候, 他就跟泽间少年数百人聚集起来,也扯了反旗, 慢慢壮大至于万人, 在魏地一代颇有名气。

田荣反叛项羽之时,就请了彭越来, 授予他将军印, 让他带兵去占据了梁地。等到田荣被项羽击破,为平原黔首所杀之时,彭越带着三万兵马在外, 没了去处。

恰听闻汉王刘邦也反项羽, 且声势浩荡, 于是彭越便带着这三万兵马, 来投奔刘邦了。

真实历史上, 这彭越与英布、韩信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刘邦做了汉高祖之后,彭越陷入谋反案,被抓到了洛阳。好在有张良跟刘邦分析, 说彭越这个人如果真的谋反,那么肯定不容易抓到;如果能轻易抓来,就说明彭越没有涉入谋反之事。

于是刘邦就把彭越给放了,没有杀,只是流放到偏远的蜀郡。

按说这下场也不算太惨,至少保住了性命。当时情形,统治者不可能不防备彭越——如果他真的造反,会很难办。说起来,刘邦让他流放还算是有人情味的。

可惜彭越路上遇到了吕后,傻傻地相信吕后会帮助他回到家乡,跟着吕后又回了洛阳。好嘛,最后被做成了人肉汤。

却说彭越带着这三万人马来投奔刘邦,虽然没有提条件,可是刘邦也不会亏待他。毕竟没有人是傻的,你给的条件不够,人家能来也能走。

刘邦拜彭越做了魏的相国,让他领兵平定梁地。

梁地已平,刘邦背靠五诸侯支持,率领着号称五十万的大军,从前西就封地时跑了的贤人能士又纷纷投奔他门下,包括张良。

刘邦一时间膨胀了,决定趁着项羽在齐地无暇分身,偷袭项羽的大本营——彭城。

项羽自封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城就是彭城。

若是彭城被刘邦给打下来,那项羽可就丢人丢大了。

项羽连发数信,分别给蒙盐和九江王黥布。

黥布是很早就跟随项氏的故楚旧臣,当初胡亥陷落广陵府,看守地牢的头目就是黥布。

当初胡亥等人逃走之时,把看守之人都杀了。

这黥布也没逃过一剑穿胸的下场。因当时混乱,他也不知韩信混在里面。可是着黥布也当真命大,最后竟然活了过来,只是从此身体大不如前。

后来又随着项羽征战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在诸侯分封中,获封九江王。

诸侯各就封地之后,黥布与项羽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转变。在黥布看来,他和项羽同样是诸侯,大家平起平坐,不过你的封地大点,拳头硬点,大家面上让着你。可是在项羽,却还没有意识到这种转变,还是把黥布当成自己的部下。

田荣叛乱,项羽起兵之时,叫黥布跟着一起。

可是黥布借口自己身体不好,只派了几千兵马去支援。

如今刘邦叛军兵临彭城,项羽命令黥布出兵截断刘邦叛军。

黥布不想汤这浑水,他已经得了封地,做了诸侯,虽然还没到只想关起门来过自己小日子的程度,可是现在项羽陷于齐地战争,刘邦又得五诸侯之力,怎么看都是两虎相争的局面——坐山观虎斗是正常人很自然的想法。

于是黥布再次称病,没有发兵。

至于蒙盐,则是回信道,刘邦势大,请项王忍耐,他还需静候时机。

就这么着,项羽被齐地叛军拖住,黥布敷衍,蒙盐欺诈,最后竟然给刘邦入了彭城!

这可是西楚霸王九郡之都!

别说项羽不敢相信这事实,就是刘邦本人都觉得有点飘。

可以说刘邦压根没打什么硬仗,就率军进入了彭城。他比项羽稍好点的是,没有屠城。但是这个时代战胜者的通病是避免不了的,刘邦入城后,第一件事就是收了项羽的众美人,又纵容手下劫掠城中珠宝货物。

项羽的众美人中,最美的自然还是虞美人。

虞姬跌坐在广殿之中,楚楚可怜地望着走上前来的刘邦——他看起来足可以做她的父亲了。

可是她认识他那种目光。

在她的人生中,无初次见过男人这样的目光,像是狼盯住了猎物,透着贪婪与势在必得。

泪落下来。

如果项王前往齐地之前,她没有因为置气留在彭城就好了。

可是人生没有如果…

虞姬绝望地握紧了袖中剑。

这是听闻叛军攻入城中之时,她从项羽房中翻找出来的。她虽然荏弱,可是却不惧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