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说——可是她已有了意中人?”胡亥笑起来,道:“她自己不好意思来跟朕说,托你来做说客么?”

吕嬃笑道:“阿萤自然不会同臣说起这些。不过是臣在旁看着,瞎揣摩的。阿萤她那长相,男的见了没有不喜欢的。可是她这么多年来,一个相与的都没有,必然是心中早有意中人了。”

“哦?”胡亥把自己身边人想了一圈——是尉阿撩、蒙盐还是韩信、李甲?总不会是叔孙通那家伙?

吕雉听到此处,已知不对,可是她却并未阻拦。

吕嬃已揭晓了谜底,道:“普天下,除了陛下,还有谁能入广陵侯的眼呢?”

原来这吕嬃虽然谈吐处事不及姐姐,可是却也有几分小聪明。如今鲁元虽为太子妃,可是皇帝后宫却还空虚。天下一统,皇帝是必然要再娶的,就算不立时定了皇后,总要迎几个妃嫔。与其让旁人压到鲁元头上,倒不如送与自家交好的刘萤上去。

再说了,刘萤已身为侯爵,普天下,嫁给什么男子才能甘心?

皇帝年轻俊美,又不好色,待刘萤也好。

便是抛去身份,这二位也算得上匹配了。

吕嬃自觉这提议并不亏心。

吕雉与刘萤交往更密,也隐约猜到刘萤这点女儿心事,只从未谈及——刘萤自己也有意避忌。

然而女大当嫁,这是为了阿萤好;再来鲁元新嫁,也是吕雉爱女之心。

是以她料到了妹妹的下文,却并未开口制止。

以吕雉想来,天下男子大多类似,这提议一说,皇帝多半就笑纳了。

可是姐妹俩万万没想到,上首尊贵的皇帝愕然过后,骇笑道:“这可真是闻所未闻。”

吕雉与吕嬃:…

胡亥笑道:“广陵侯胸怀大志,与凡俗女子不同。她与墨侯都是巾帼不让须眉。你们大约还不知道,当初老丞相有意撮合朕与墨侯,却是给墨侯拒绝了。”

他想起当初李婧满脸的拒绝,笑道:“广陵侯与之同理。这天下呐,不只是男子才志在四方。”

吕嬃还要说什么,却是被吕雉拦下了。

吕雉颇有分寸,垂眸谢罪道:“臣妹唐突。今日奏对,若传出去,恐见怪于广陵侯。还望陛下过耳便忘。”

胡亥宽大道:“这是自然。”

此后数日,刘萤与吕雉来往时,总觉得对方看自己的眼神里,夹杂着几分莫名的…怜悯?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这篇文亥亥(不幸的)激发了注孤生属性,但是相信我(尔康式摇肩膀)!我是个甜文写手(呐喊脸)!

强推我接下来(可能)会写的小甜文!

现言:《狙击病娇大佬》温柔歌姬少女X真病娇电竞少年

奇幻:《妖王在隔壁》傲娇妖王日常骗吻

快去专栏收藏!超好看!(以亥亥的注孤生属性起誓)

PS:和缓剧情结束,下面又要开始搞事情了!坐稳坐稳!

PPS:周六日加更!

非常感谢横塘渡、 小狗拉粑粑两位小天使的地雷 !么么哒!

明天见!

第 161 章

为了抚定战后的秩序, 给黔首以生存的环境, 胡亥在与众臣连议三日后, 颁布了新的政令。

第一条, 却是针对众诸侯的。

“诸侯如果把子孙留在关中,那么就可以免除总计十二年的赋税与兵役。”

但是这一条只是为了鼓励, 即使并不把子弟留在关中, 此时也不能强令其遵从, 甚至也要施以仁政。

于是就有了第二条, “诸侯与子弟都归还原籍的,免除六年赋税与兵役。”

这样一来, 就相当于六年之内,众诸侯各自完全据有封地,不必向中央缴纳赋税、履行兵役。此时大战方歇, 中央若勉力强压诸侯, 风险很大。而如果此时要诸侯向中央输送白花花的金银粮食,众诸侯必然会因为不舍而生出不臣之心。

是以,这一则免除赋税兵役, 既是仁政, 也是不得已。

稳定了天下大势,接下来就要增加黔首户口。

因为连年征战,赋税沉重,兵役严苛,许多民众都跑到荒山野林中,做了世外之民。

登记在册的户口, 实际勘察的话,十户里面还剩两三户的已经算是多的了。

胡亥一面踱步思索着,一面对叔孙通下口谕,道: “此前战乱,黔首们结伴逃到山林湖泊之地,不在户籍之中,这些都是过去的情况了。现在天下已经平定,大秦光复,黔首们可以各自回到家乡了。”

听他讲述着,叔孙通援笔疾书。

而李斯、萧何等重臣都在旁静听,看自己参与讨论的政令,最终是何等模样。

胡亥徐徐道:“只要愿意回到家乡的黔首,朕下旨,都恢复原本的爵位——当然土地、房屋等物也一并归还。当地的官吏要按章办事,若有欺凌侮辱黔首之吏员,朕绝不姑息。”说道最后一句,他罕见地疾言厉色起来,可是转瞬,他面色又悲悯起来,继续道:“前年和去年都有大饥馑,若有黔首因此不得不自卖的,都免除其奴婢身份,仍为平民。”

他歪头想了想,问左右道:“还有什么?”

李斯抚着白须,道:“陛下,逃兵之事…”

“是了。”胡亥长叹一声,战争浩劫,青史留名的是将军王者,真正流血的小兵又有谁能不怕死呢?他沉吟道:“逃兵一律免罪,包括项羽旗下的士卒,也都一视同仁。”

这部分新政,其实主要就是为了安抚士卒,还有在战乱期间趁隙作乱的游荡者。战乱的时候,这些人往往最容易无家可归,而又有武力,能打架,又都跟刘邦似的不爱下地干活,所以绝对是社会不稳定的一大因素。放到后世,就是些街头混混,村里头头,专做欺男霸女之事。

叔孙通虽然为人一般,但是文采斐然,一边听着,立时就写出一篇大气尊贵的诏书来。

胡亥看过,点点头,传给李斯等人参阅。

“这是民生。”解决了一桩大事,胡亥眉头稍稍舒展开些,长出一口气,却是道:“再有,便是列王封爵之事——这却比民生更难。”

怎么分封天下,经过李斯等人三个多月的讨论,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各诸侯通过像叔孙通这样的人物传达自己的诉求,基本的分封情况已经定下了。

首先,从前项羽分封的诸侯中,但凡活下来的,只要没有像临江王共尉一样公然反叛,那么都要保留他们的王位。至于封地,则会根据朝廷的实际需求,加以变动。

比如说第一批归顺大秦的衡山王吴芮。

这吴芮虽然一开始被封为衡山王,可是后来被项羽侵夺封地,给降成了番君。

否则,吴芮也不能在第一批就归顺大秦——实在是被项羽欺负坏了。

对于吴芮这样的诸侯,当然要好好封赏,立为榜样。

胡亥走到殿东墙上悬挂的巨大舆图前,指着东南角道:“吴芮原是百粤之地起兵,后来被降为番君,又是第一批归顺我大秦的,要加以厚封。如老丞相等人所奏,朕将长沙、 豫章、 象林、 桂郡、 南海五郡作为他的封地,立番君吴芮为长沙王。 ”

他的目光落在五岭之南的南越,闪了一下。

不知此刻赵佗是否已经自立为南越武王了。

然而中原尚未抚定,若要此刻征召赵佗来觐见,中央既无此实力也无此精力。

胡亥收回目光,按照与李斯、冯去疾等议定的,分别封黥布为淮南王,臧荼为燕王,韩信(不是兵仙韩信,与之同名,乃是韩襄王庶孙)为韩王…与此前的赵王张耳、楚王韩信、汉王刘邦等人,一同正式加封。

胡亥念到韩王信的名字,微微一笑,道:“倒也有趣,与朕的兵仙同名。据说这韩王信身高八尺五寸,英武过人,又正在盛年,想来亦能用兵。”

于是把韩王信封在太原郡及周边,令他迁都晋阳。

这是为了防范匈奴,万一匈奴北下,至少韩王信能抵达一阵。

胡亥环顾朝臣,恳切道:“如今天下初定,众诸侯最需抚定。然而朕并没有忘记你们的功劳。假以时日,凡是忠心待朕的,朕绝不会亏待你们。”

众臣都谢恩。

可是其中,却唯有李斯听懂了其中深意。

一时散会,众人退下。

叔孙通走到李斯身旁,笑问道:“老丞相莫怪,小臣还以为,您这回怎么也能封个侯爵——甚至封王的。您一家子从上到下,可个个都是大功臣呐。”

李斯眯着眼睛,笑呵呵道:“活到我这个岁数,你就知道,功名利禄都如天上浮云。我只盼着子孙出息,人丁兴盛喽。”他白须飘飘去了。

叔孙通隔日汇报给胡亥。

胡亥听完,点头道:“老丞相从不叫朕失望。”便示意叔孙通退下。

叔孙通从章台殿出来,就撞上赵高刀子般的眼神。

赵高一路盯着叔孙通走远,有点幽怨地叹了口气——叔孙通这小|贱|人,仗着文笔好点,这是公然要把他从陛下身边挤走啊!

这可不行!

赵高绞尽脑汁,陛下如今最需要什么呢?

没等赵高想出来,韩王信(不是兵仙韩信,注意区分)却善解人意地上奏了。

韩王信主动上书道:“封地靠近国境边界,如今匈奴屡次入侵我大秦,原定的都城晋阳距离边塞遥远,请陛下准许,把韩国的都城定在马邑。”

这可是正瞌睡有人递枕头!

胡亥正发愁,万一动手瓦解整治诸侯的时候,匈奴人趁虚而入了怎么办。这韩王信就主动请缨了。

胡亥答应了韩王信的请求,还勉励了几句。

于是诸侯各就封地,只刘邦还作为国丈留在关中。

刘邦如今完全是个沉醉富贵权势之中的无赖形象,日常就是带着戚夫人四处招摇游玩。

戚瑶虽然只是姬妾,可是风光大大盖过了太子妃母亲吕雉。

她自己也没有料到这一点。

当初跟随落难的汉王,一路上的辛苦奔波。

后来在小院中独自生产,儿子如意险些活不下来。

而汉王王后,成为了太子妃的母亲。

戚瑶甚至以为,自己一辈子都要被困在那冷清的小院中…

戚瑶迎着游玩之所众女子艳羡的目光,笑着想道:“果然,还是男人的宠爱最重要了…汉王后又如何?太子妃母亲又如何?汉王最欢喜的,还是她…”

而刘邦甚至是故意捧高戚夫人,借此表达自己已经对更高的位置失去了欲|望,也就因此不要再克制自己,万事随心所欲了。

如果不是张良和陈平还留在他身边,胡亥说不定还愿意相信几分。

可是张良和陈平始终没有抛弃刘邦。

陈平倒也罢了。

但张良还留在关中,本身就证明了刘邦反心犹存。

否则以张良对大秦之仇恨,早已抽身离开,抛弃刘邦。

胡亥只静观其变,先全力抚定天下秩序,恢复国力。

然而能看透着一点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比如吕嬃就气得不行,已经屡次跟吕雉说,要去皇帝面前告状,要去太子妃跟前告状。

吕雉当然都按下来了。

可是随着刘邦的放荡,吕雉一遍又一遍想起女儿大婚那日,刘萤角落里跟她说的话。

“早做决断,莫要带累了鲁元…”

这个决断,究竟什么时候做,最能保护一对儿女,又最能出心头恶气呢?

这口憋了近二十年的恶气!

就在大战结束,各地民生渐渐复苏之时,一场在胡亥预期中的战争,却以超出胡亥预期的迅速打响了!

匈奴南下,攻占马邑,韩王信投降!

那韩王信虽然正当盛年,又英武过人,还主动请求定都马邑防备匈奴,可是一旦真打起来,却是万万没想到的脆弱——几乎是连抵抗都没有,直接就投降了匈奴。

有关匈奴的资料迅速摆到了朝廷重臣的案头。

大家忽然间发现,原来北境原本松散的敌人,不知何时已经凝聚成了一头饿狼。

而狼头单于,是一位与大秦皇帝同岁的年轻人,名叫冒顿。

大秦抵御匈奴的战争,就在这年秋天打响了。

此时的大秦国力空虚、众诸侯各有私心、最得力的将领在南面作战未归,而面对的敌人——匈奴,却是养精蓄锐,只等着以中原人的性命一试爪牙。

作者有话要说:放了两篇甜文预收后,我静下心开始构思妖王那篇的大纲…

我想…

我再想…

我还想…

思绪它一路狂奔在沙雕大道上,跟我预想的清新甜美温柔完全不搭边!

几经反抗之后,我顺从了本性(躺平),预收名已改为《沙雕同桌是妖王》。

希望病娇现言能守住言情文的底线(沧桑点烟)。

非常感谢横塘渡、 小思瑶、 32765374、 风轻、 糯米五位小天使的地雷!群抱!

明天见!

第 162 章

以韩王信的实力, 的确不该如此不堪一击。

可是前文说过, 封赏诸侯,能让大部分人大致满意, 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韩王信属于对封赏很不满意, 但是却没有表现出来, 反而伪装成欣然接受的模样。

在联合众诸侯攻打项羽的过程中,胡亥允诺了肥美的颍川作为韩王信的封地。颍川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北面接近巩县和洛阳,南面邻近宛、叶,东边还挨着淮阳重镇, 汇集了天下最精锐的部队,万一韩王信在这里想要反叛,那么会给刚刚光复的大秦带来极大的危险。

所以胡亥在封赏的时候,让韩王信去了太原郡, 以晋阳为王都,一来固然是作为抵御匈奴的一道屏障, 二来也是为了便于控制。

此时中央力量弱,众诸侯有不满都是当面怼的。

不妨韩王信是个粉饰太平的, 非但没有当面怼,还特别“善解人意”地主动要求定都马邑,戍边备胡。

韩王信迅速投降的消息传回咸阳,众臣都在研究这个冒顿是什么来头的时候,胡亥却觉得不对劲,从千头万绪的民生新政中回过神来, 先捋了一遍这韩王信的生平。

正是这一捋,叫胡亥挽救了一次大危机。

原来这韩王信是从前韩襄王的庶孙,在韩国被先帝灭亡之后,他还在韩国故土生活着。后来,刘邦入关,项羽灭秦,这韩王信跟随入关,被封为韩国太尉,带兵攻占了从前韩国的地界。等到胡亥九死一生回来,与刘邦联合抗楚,在荥阳会战之时,他在楚军破城后第一个投降。

但是,随后他又从楚军中找机会逃走,重新回到了秦汉联军的怀抱,并在光复大秦的战争中立下了一定的功劳。

“他从前一直在韩国故土生活,又是韩国王室后裔…”胡亥脑中似有冰雪溅上,对叔孙通道:“那他与张良必然交好——速去查他俩近日可有来往——不,等等,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