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陋版的大唐手榴弹搞定收功。

李素定定看着掌心里的黑色小陶罐,心情很复杂,自己亲手打开了潘多拉盒子,放出了一只可怕的魔鬼,这个世界…终究与前世的世界不同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惊天动静

能一拳解决的事,没必要用两拳,能用热兵器解决的事,也没必要用冷兵器。

既然来到这个年代,就得好好融入这个年代,价值观不妨扭曲一点,努力迎合大家的口味,比如大唐百姓把外国人当成猢狲,自己也不妨把他们当成猢狲,用手榴弹炸几个猢狲…应该没什么太大的愧疚感。

“这是个啥么…”牛进达盯着小陶罐,一脸迷惑地问道,曲起棒槌似的手指,不轻不重地弹了一下,陶罐发出很沉闷的声响。

“敲敲就知道,这家伙肚里有货。”牛进达肯定地道,这大概是他唯一知道的知识了。

“对,肚里真有货。”李素赶紧将小陶罐挪开一点,天色挺黑的,万一牛大将军看不清楚,决定举着火把凑近看一看…

“这玩意怎么个章程?”牛进达索性不乱猜了,直接问道。

“大总管,怎么个章程我说不清楚,要不咱们现在试试?”

“行,去试试,说说怎么试。”

“扎几个草人吧,扎实一点的,按方阵摆好。”

草人很快扎好,结结实实摆在中军的空地上,为了逼真,草人身上还披了衣裳。

四周站满了将士,大家都举着火把,将方寸之地照得透亮,牛进达对部将的效率很满意,指着草人道:“接下来怎么做?”

李素看了看手里的小陶罐,又看了看四周围得这么近的作死的人,为难地道:“还请大总管下令,请袍泽兄弟们离远一点…”

牛进达点头,挥手大喝:“都滚远!”

人群迅速往后退了几步。

“再…再远一点。”李素也吃不住劲,不知道自己造出来的妖孽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牛进达皱了皱眉:“有必要么?”

李素认真点头:“有必要。”

牛进达再挥手:“你们这帮子杀才全部退出十丈以外!”

人群听话地退开了。

行了,接下来该试威力了。

李素是个很惜命的人,自然不会亲自干这么危险的事,况且牵出来的引线貌似不太长的样子…

扭头四顾,从围观人群里揪出一个命短福薄之相的家伙,把陶罐和火把都递给他。

“去,罐罐放在那几个草人的中间空地上,然后,看见这根线没有?对,这根是引线,用火把点燃它,然后赶紧跑,有多快跑多快,跑慢一步就死,记住了吗?”

命短福薄之相的杀才显然很不怕死,大大咧咧将陶罐和火把接过手里,然后…火把朝引线方向凑近,不太确定般问道:“点这根线么?”

嗤——

在李素惊愕的目光下,引线…果然被这杀才点着了!

周围所有人都一副看好戏的模样,谁都没把这个小罐罐当回事,唯独李素的脸绿了。

引线刚点着,李素劈手夺过罐子,使劲朝草人中间一扔,大喊了一声:“卧槽!卧倒!”然后率先双手抱头扑倒在地。

众人愕然,没弄清到底是卧槽还是卧倒时,忽然一声震天巨响,脚下的大地微微摇晃,草人中间升起了一团小蘑菇云。

“额滴娘啊——”

巨响过后,众人才反应过来,所有人惊慌失措狼奔豕突,有人以为是天降神雷,甚至跪在地上喃喃朝老天忏悔,全军营盘点燃了火把,隐隐可见四处人吼马嘶,诸营皆有兵马调动的迹象,而且马不停蹄朝中军帅帐赶来…

不仅如此,巨大的响声连松州城头的吐蕃兵都惊动了,城头很快扔出一排火把,如同照明弹似的扔向城墙下,借着短暂的光亮瞬间,试图发现敌人一切可疑的动向,无数支利箭从城墙箭垛的缝隙探出来,如临大敌地指着黑漆漆的城墙下。

李素很无语,这一刻他忽然想到了一个很著名的故事,烽火戏诸侯…

众人哭嚎惊恐之时,唯独李素和牛进达的神情还算镇定。

牛进达满脸铁青,可能也受到了不小的惊吓,却强自稳住心神,不至于太难堪。

“都给本帅停下!一群没用的废物!”牛进达舌绽春雷般大吼,人群终于安静下来,惊恐的目光不由自主投向空地上那几个早已不成人形的草人。

“去几个人,告诉诸营人马,说中军帅帐没事,叫他们各自回营,约束部将不得生事。”

数人抱拳领命,匆匆离去。没过多久,诸营兵马终于消停下来,火把也渐渐熄灭了不少。

牛进达扭头看了李素一眼,目光很复杂。

“走,看看那草人的下场,好个霸道东西,哈哈!”牛进达放声大笑,这笑声到底是真心还是掩饰刚才的惊吓,不可考。

反正李素眼尖地看到牛进达脸上的冷汗一滴一滴往下巴滑落…

草人的下场很凄凉,只剩了一小段木头棍子插在地上,衣裳和草全都被炸飞了,地上还炸出一个大坑。

牛进达和众部将吃惊地看着小陶罐的战果,脸色分外难看。

“快看这个!”一名亲卫眼尖,指着地上大声叫道。

众人顺目望去,发现平地上坑坑洼洼长了麻子似的,亲卫蹲下用手挖了片刻,一枚小小的碎铁片被挖了出来。

包括牛进达在内,所有人倒吸了口凉气,眼睛瞪得溜圆。

“这…这要是炸进人的身子里…他娘的!”牛进达语气有些颤抖,半天没说出一句整话,不知想表达什么。

李素蹲下,仔细看着爆炸后的威力,脸上也带了几分余悸,摇头道:“药装多了,威力太大,很不安全,对敌我双方都不安全,可能要改进一下…”

“改什么?不改了,这东西够劲道,够霸道,不改了,就它了!”牛进达断然摇头。

李素为难地道:“可是…这东西太霸道,短距离的话容易炸到自己人…”

“怕什么!扔远点便是了…”牛进达心情忽然开朗了,重重一拍李素的肩,兴奋地道:“好娃子!真是个好娃子!有了这东西,本帅何愁松州不破?哇哈哈哈哈…”

笑声忽然一顿,牛进达仿佛想起什么,神情略带紧张地将周围的将士们连喝带骂赶远,偌大的空地上只剩他和李素二人,牛进达严肃地道:“这东西你怎么造出来的?秘方可有别人知晓?”

“没有,就下官一人胡搞瞎搞…”

“胡…胡搞瞎搞?这样都能搞出来,我们这些吃兵粮拼老命的家伙岂不是都该一头撞死算了?”牛进达对李素的谦虚很不满,瞪了他一眼后,压低声音道:“此物太霸道,民间用之不祥,你赶紧把秘方写下来,我连夜派人送进长安,呈献给陛下,从此以后这秘方你要烂在肚里,绝不可让他人知道,否则…”

牛进达没继续说否则如何,但李素很清楚,如此大杀器若被大唐以外的番邦异国知道,他的下场不会太美妙。

“下官明白。”

牛进达注视着他,忽然展颜一笑:“只要你不泄露秘方,小子,你飞黄腾达的日子马上来咧。”

第一百一十八章 收复松州(上)

飞黄腾达没兴趣,但秘方肯定没胆子泄露,李素这次违背本性连钱都没敢要,就是知道火药这东西有多么敏感,既然弄出来被朝廷看到,他相信从此这东西便与自己无缘了,提钱会让朝廷有种牵扯不清的忌讳,万一惹得李世民火起,索性把自己灭了口,那多冤枉。

牛进达对小陶罐赞不绝口,显然很合他的口味。

“好娃子,咋那么灵醒呢?”牛进达一高兴就拍他的肩,李素早有防备,飞快一闪身,没拍着。

干笑几声,李素解释道:“大总管,这东西若在战场上达到最大的杀伤,必须找几个不怕死的家伙,点着火以后停顿一个呼吸的时间,待引线快烧尽时再扔出去,扔高一点,最好在敌人扎堆的上空爆炸,里面的碎铁片比火药更霸道,一死一大片。”

牛进达毕竟是武将,对杀人的玩意一点就通,略想了想,立时明白,神情愈发震惊。

“这东西一日能做多少?”牛进达兴奋地问道。

“材料是关键,材料管够的话,要多少有多少,其中工艺很简单,多叫些人来帮忙,两三日所造足够让松州破城了。”

李素没说大话,手榴弹这东西若是如今这种点火式的原始工艺的话,确实要多少有多少,其原理就跟做炮仗似的,前世乡下到处都是炮仗手工黑作坊,一天的产量全部点了火,足够让松州升起好几朵蘑菇云了。

至于后世手榴弹的击发以及引线延迟装置…李素完全不会,他就只会做炮仗。

“好!本帅这就找几十个灵醒人帮忙,你这头教会他们,我马上奏请陛下给他们升官。”牛进达重重点头。

李素明白升官背后的含义,不出意外的话,这几十个人以后怕很难见天日了,说得好听是高度机密单位核心工种,说得不好听,嗯,算是有官职的劳改犯吧,而且是无期徒刑的那种,不过朝廷给其家眷子女的封赏却一定很丰厚,三代以内或许堪堪能挨上权贵的外围小圈子。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不清是好是坏,换了王桩或许会乐呵呵的答应,用自己的自由换家里两个兄弟的前程在他看来是笔很划算的买卖。

换了是李素自己的话,他会造一个限量珍藏版手榴弹把黑作坊炸了。

不过李素不打算推荐王桩,他不清楚李世民会将火药秘方重视到什么程度,若是非常重视,王桩接触了它,这辈子真有可能不见天日了。

“你要的那些东西有几样不大容易找,不过没关系,本帅麾下人多,这几日索性停战,骑营分一半出去搜集这些物事,三两天定能收获不少…”牛进达眯着眼望向远处高耸的松州城墙,连日阴霾的脸色变得轻松之极。

“先做一批,过几日再攻城,试试这东西究竟多厉害,松州若能收复,小娃子,你当居首功。”

李素觉得自己不知不觉走到了升官晋爵的道路上,而且越走越快,嗨得根本停不下来。

心中终究是不情愿的,但并不后悔。跟以前治天花一样,这次也是为了王家兄弟,说伟大未免有点虚伪,只是他把他们当朋友,而自己正好有能力解决这两个朋友所处的困境,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有时候真忍不住羡慕王家兄弟,上辈子敲破了多少木鱼才让他们认识自己这么完美的朋友,相反,自己上辈子肯定干了不少缺德事,今生才这么操劳。

牛进达办事效率很快,没多久便搜集齐了需要的材料,而且从军中找来了几十位将士,里面甚至还有一位随军小吏。

每个人神情悲壮且荣幸,看着李素的表情仿佛在对一座烈士丰碑行注目礼,这种眼神令李素很不爽。

牛进达厚道,挑人时大抵是跟他们说过以后的待遇,而他们显然做出了慎重的选择后,才能站在李素面前。

中军帅帐十丈之外盖起了一座非常简陋的黑作坊,牛进达调集亲卫将作坊团团围起来,敢上前围观的杀才不仅要被驱赶,而且还得吃军棍。

李素详细向众人解说了一下黑火药的做法,用不着告诉他们原理,因为有些原理李素自己也不知道,无非依葫芦画瓢而已。

不是什么太复杂的东西,一解释就懂,在李素的指导下,众人亲手做出了第一件成品,后面的事情李素懒得管了,假模假样喊了几句口号,诸如为大唐帝国主义奉献终生等等,然后赶紧退出黑作坊,跑得远远的。

里面一群恐怖分子造炸药,等于是一个随时能爆炸的火药桶,万一出了什么意外,比如哪个智商明显要充值的家伙嫌光线太暗,点着火把造罐罐什么的…

几十个人同时动手,效率非常快,两天的功夫造出了两千多个小罐罐,黑溜溜的看着很吓人,牛进达高兴极了,盛情邀请李素一同观看成果,被李素断然拒绝,打死也不凑近。

被牛进达盛情邀请的不止他一个,大早上便听到帅帐闹哄哄的,原来竟是侯君集和刘兰两位大总管来了。

李素装聋作哑不理会,躲在营帐里睡觉,没过多久,帐外一声晴天霹雳般的炸响,把毫无防备的李素吓得诈尸似的弹了几下,李素翻身坐起,重重叹气。

睡不成了,出门共襄盛举吧。

帅帐外,刚刚试过效果的牛进达陪着两位披甲将军笑得很开心,而且笑起来连姿势都是一样,都是仰天大笑,仿佛笑的时候脸不朝天就显得不豪迈似的,其实这样笑很容易岔气…

“你就是李素?”侯君集笑容收敛,认真地打量着他。

“回大总管,下官正是。”

“确如陛下所言,果然是我大唐少年英杰,此物霸道不凡,有它相助,松州必克!”侯君集大笑,神采很飞扬,他是当弥道行军大总管,这次虽是兵分三路,但他对三军有节制权,没错,若是敌军里面有位神勇之人能够百万军中斩上将首级,斩的就是侯君集。

当然,收复松州后,侯君集的功劳也是最大的,所以现在他笑得这么浮夸。

“东西我们都试过了,确如老牛所言,端的非常霸道,刚才我们还在说,来日收复松州,我三人联名为你奏请首功!哇哈哈哈哈…”又是仰天大笑。

刘兰性格比较寡言,温和笑道:“幸好陛下这次遣你随军,否则松州之战我们怕是要吃大亏。”

牛进达笑得很大声,伸手一勾便将李素勾到他身边去了:“小孩子家家,莫宠坏了他,首功自是要奏请,我一人上奏便是。”

侯君集指着他笑骂道:“老货倒会收买人心,这么快就把他划拉到你那头了,你别高兴太早,老程的招子比你我毒辣,早把这小娃子当宝贝了。”

牛进达咧嘴笑:“陛下把这小娃子安插到牛某帐下,自然是我的人,小娃子立了功,自有牛某为他奏功,要你们多甚事。”

李素在一旁静静看着三人吵来吵去,牛进达的态度很坚决,奏功只能由他一人奏,侯君集和刘兰插不进手。

饶有兴致地看了半晌,李素渐渐品出味道了,嘴角不由勾起一抹轻笑。

很有意思的画面,几个武夫斗起心眼来,似乎不比文官差…

最后牛进达吵得不耐烦了,瞋目喝道:“奏章我已写好,来人!快马拿我奏章入长安呈给陛下,还有那些个小罐罐,带几个一同送去。”

无赖招数耍出来,侯君集和刘兰气得两眼圆瞪,却拿他无可奈何,似真似假笑骂几句,遂悻悻作罢。

送走了侯君集和刘兰,牛进达再次擂鼓聚将下了军令,明日辰时造饭,辰时三刻攻城。

众将散后,李素仍留在帅帐内,牛进达眯眼看着他:“小娃子还有事?”

李素整了整衣冠,忽然朝牛进达长长一揖:“小子谢牛伯伯爱护之恩。”

牛进达愣了一下,神情变得古怪:“刚才…你懂了?”

李素笑道:“小子懂了。”

“到底是被陛下夸过的少年英杰,果然不凡。”牛进达有些惊讶,随即懒懒地挥挥手:“懂了就好,你年纪小,莫掺合这种事。”

“是,小子本来什么都不懂的。”

问得没头没脑,李素的回答也没头没脑,大家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

翌日辰时三刻,唐军第三次攻城。

前军阵列里多了一支奇怪的兵种,一百人手握横刀,腰间挂着两个软皮囊,皮囊鼓鼓的,这一百人位置站在弩箭营之后,每人相隔二十步混杂在攻城序列之中。

战鼓隆隆擂响,仍是弩箭和抛石车先登场,漫天箭雨和巨石掀开了大战的序幕,随即低沉的牛角号吹响,震天的喊杀声中,唐军将士抬着云梯朝城墙冲去。

攻城的战术跟前两次一样,似乎没什么新意。城头上的吐蕃将领最初紧张了一阵,后来渐渐放了心,仍是以前守城的老套路,攻守双方好整以暇地拼命。

一切都在重演,谁都没有注意到,今日的攻城队伍里隐藏着一个扭转战局的变数。

第一百一十九章 收复松州(下)

漫天的箭矢和巨石从天而降,松州城头仍是不绝于耳的惨叫和咆哮,战争里面应该听到的声音,在这里都不缺。

小半个时辰过去,箭矢和巨石渐渐停歇,守城的吐蕃将领不慌不忙地看着城下的唐军,相比前几日守城时的紧张,今日将领们眼中多了几分戏谑和嘲讽。

原来这就是万邦臣服的大唐实力,这样的实力,我们的赞普亦可取而代之。

有个成语叫黔驴技穷,说是老虎第一次看见驴子,以为是很强大的存在,驴也很争气的叫了几声,老虎吓得落荒而逃,然后发现驴没什么动静,接着再靠近,驴又叫,老虎又逃,反复好几次,老虎终于发现驴这种东西除了只会嚷嚷,根本没有别的本事。

现在守城的吐蕃将领们显然把自己当成了老虎,而大唐将士则成了那头只会叫唤的驴,三次毫无亮点的攻城,令吐蕃人心情大定,原来所谓的大唐雄兵亦不过如此。

心情一放松,守城愈发有条不紊,敌人与敌人之间往往都在互相学习,互相成长,相比前几日的两次攻城,吐蕃人这次更镇定了。

战鼓再次擂响,潮水般的大唐将士发出山崩地裂般的喊杀声,密密麻麻朝城墙涌去。

一架架云梯搭在城墙箭垛之间,剽悍的前军将士们嘴里咬着横刀刀刃,赤红着双眼往上攀爬,吐蕃兵仍旧用钩镰长枪将云梯推倒。

一切都如同前几日的画面重演,吐蕃将领们斜倚在城楼柱子边,甚至不慌不忙地指着攻城的唐军将士嘲笑。

然而,这次攻城终究有些不同的,哪怕只有一点点不同,也能令战局的结果完全扭转。

攀爬云梯的唐军将士人群里,忽然有人伸手从腰间的皮囊处掏出一个小陶罐,下面立马有人递上火把,将陶罐的引线点燃,握着陶罐的将士显然不怕死,任那根嗤嗤燃烧的引线烧到只剩三分之一时,才嘿然大吼一声,用力朝城头一扔…

小陶罐恰好在吐蕃兵的上空爆炸。

轰!

地动山摇的爆炸声,守城的吐蕃兵只觉得脚下的城墙都在微微晃动,惊愕放眼望去,整整两丈方圆的吐蕃兵全部倒在地上双手捂头,凄厉惨叫不已,鲜血甚至白花花的脑浆从头顶哗哗流下,场面非常血腥惨烈。

吐蕃兵短暂的呆住了,每个人眼中不由自主浮现极度的恐惧。

这是一种他们从来不曾见过,甚至连听都没听过的武器,一个小小的陶罐,能发出九天神雷般的炸响,然后无数人莫名其妙死去,这…根本就是天神的惩罚啊!

厮杀惨烈的战场破天荒出现了死一般的寂静,一名吐蕃兵呆呆看着满地打滚哀嚎的袍泽,哐当一声扔掉了手里的兵器,跪下来痛哭流涕,五体投地式嚎啕忏悔。

神神怪怪的信仰,在这个年代还是很有市场的。

有了第一个,紧接着就有第二个,第三个,小陶罐爆炸后,吐蕃兵的士气瞬间降到了冰点,因为无知,所以恐惧,他们徒然发现,自己原来在跟天神作战…这哪里是作战,这分明是作死啊。

一部分人跪下了,还有一部分不信邪的却被激起了凶性,扬刀哇呀呀朝已经登上城头的唐军将士劈去。

嗤嗤嗤!

引线冒着青烟的小陶罐同时扔上城头半空,这次扔得有点多,足有上百个。

轰轰轰!

数百丈长的城头马道上,吐蕃兵们几乎全部被笼罩在小陶罐的打击范围内,山崩地裂般的爆炸声过后,很快便是一片凄厉得如同杀猪般的惨嚎声,数百丈的马道上,大部分吐蕃兵已倒在地上打滚呻吟,只剩一小部分吐蕃兵睁着极度惊恐的眼睛,呆呆地看着唐军登上城头,看着他们向自己扬起了刀剑…

松州南城门下,泅水渡过护城河的另一小支唐军将士悄悄潜到城门边,一个特制的大陶罐稳稳地放在紧闭的城门正中,为首一人举着火把,点燃了引线,然后一群人赶紧跑远。

轰然巨响过后,城门被炸开一个足够一人一马穿行而过的大洞。

中军阵内,牛进达两眼放光,仰天哈哈大笑,三两步跑到巨鼓前,一脚将擂鼓的军士踹远,亲自取过鼓槌,节奏急促地擂起了战鼓,隆隆鼓声中,铺天盖地的唐军将士呼喝着朝城门涌去。

冲在最前的是百余骑兵,手里举着火把,马鞍旁挂着一个软皮囊,当无数吐蕃兵冲出城门防守时,他们惊惧地发现,唐军骑兵们从软皮囊里掏出一个黑不溜秋的小陶罐,百来个陶罐在上空炸响,吐蕃兵倒了一地…

骑兵们策马踩过吐蕃兵的尸首,冲进了城门,后面跟着无数扬刀执戈的步卒,骑兵打头,步卒紧跟,从城门一路冲进城内,然后将小陶罐扔得满城乱飞,松州城内只听得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爆炸声。

城内巷战比想象中结束得更快,从骑兵入城到处乱扔陶罐开始,只过了两炷香时辰,几个吐蕃将领模样的人率领麾下部将聚集一堆,纷纷扔下兵器,用生涩的汉话大叫“我们降了!”

侯君集,刘兰,牛进达三位大总管策马入城,第一眼便看到跪满一地的吐蕃将士,人人恭敬地跪伏于地,神情充满惊惧,望着三位大总管的眼神如同天神临世一般。

侯君集左右环视许久,忽然仰天大笑:“来人!快马入长安禀奏陛下,王师收复松州!”

松州收复了,其过程…实在不能称之为“惊心动魄”,至少在李素眼里,这次攻城轻松得连他自己都没预料到,整个过程如同前世小孩过年放炮仗似的,点一个扔一个,扔了几个后,松州城破了,吐蕃人降了,侯君集神采飞扬策马入城,享受将士们欢呼和吐蕃人膜拜时,再一次仰天长笑,而且没笑岔气。

八百里快马日夜飞驰,五日后,捷报至长安。

此时,长安城太极宫内,李世民神情却如乌云密布般阴沉,殿内几位文臣脸上皆现怒容。

能让大唐君臣生气的事情不多,唯独眼前这件,却激起了李世民久抑的怒火。

说来松赞干布也算是吐蕃的英明君主了,毕竟吐蕃是在他的治下完成了统一。然而英明君主干的事情有时候实在令人忍不住怀疑他的“英明”二字里面到底掺了多少水分。

就在唐军攻打松州城的同时,松赞干布再次遣使者入长安,求见李世民。

大唐君臣很诧异,搞不清松赞干布到底是什么风格的画风,我和你正在打仗好不好?你居然还有脸派使者来?

松州前线尚未传来消息,再加上李世民窝了一肚子火,虽然朝中几位文臣包括魏徵在内,都觉得不应失了大国风范,应该召见吐蕃使者,可李世民还是难得的任性了一次,将使者晾在鸿胪寺四方馆,让他代表松赞干布好好反省几天。

吐蕃使者显然不懂得何谓反省,这次代表松赞干布入长安,却比前两次的气焰嚣张许多。

唐军两次攻城而城不克,吐蕃底气顿时足了,使者的目光再看大唐时,已远远不如当初看天朝上国般那般恭顺敬畏了,国与国之间很现实,国家实力决定君臣所属,而现在看来,纵横睥睨天下的大唐关中精锐亦不过如此。

李世民把吐蕃使者晾在四方馆好几日,无奈朝中文臣们看不下去了,这不是一个圣明君主该干的事啊,不管人家来意如何不善,你好歹也接见一下吧?泱泱礼仪之邦的皇帝陛下,连这点气度都没有,教那些外邦蛮夷如何看咱们?

李世民无奈之下只好召见吐蕃使者,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一脸傲色的吐蕃使者终于道出了来意。

吐蕃使者是奉了松赞干布的谕令来的,他来长安当然不是为了耀武扬威,或者说,不仅仅是耀武扬威,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不屈不挠向大唐皇帝陛下求娶公主。

令人很无语的请求,两国还在交战,这头却春风满面地结亲家,长安松州两地画风截然不同,令大唐君臣无所适从,想笑,还想杀松赞干布全家…

前面求过两次婚皆被拒绝,这次又来?看来大唐的妹纸真的很招人喜欢呐。

大殿之上,李世民呆了好半晌,忽然怒极反笑。

“占我大唐城池,屠我大唐子民,现在松赞干布居然还要求娶大唐公主?”李世民语气带着丝丝寒意,顺便扔过一记冷冷的“你脑子是不是被门夹了”的眼神。

吐蕃使者不卑不亢地道:“赞普久仰大唐中土礼仪诗文,求娶大唐公主是赞普久慕多年的愿望,伏请皇帝陛下恩准。”

第一百二十章 捷报入京

求娶大唐公主这种事,几乎每年都有好几桩,周边邻国诸如薛延陀,吐谷浑,西突厥,甚至连日本都曾经派过使者求婚,李世民一度有种自己是条狗的错觉,下了一窝小狗崽,邻居都惦记上了,今天你抱一只走,明天他抱一只走,娶大唐公主一时谓为时尚…

看看眼前这位吐蕃使者,两国在松州打得头破血流,长安城里却在唱着凤求凰,前面两次求婚,李世民或许可以当成一件琐事,或是一个笑话一笑了之,然而这一次,吐蕃占了松州,屠戮数千大唐子民,而唐军久攻不下,消息传回长安,李世民气得两天没吃饭,这个节骨眼上,吐蕃使者居然又来求婚,这次求婚李世民可就不能当成是笑话了,他分明感觉到这是松赞干布的挑衅,甚至可以说是威胁!

大殿内寂静异常,只听得到李世民呼哧喘着粗气的声音。

“占我城池,屠我子民,尔等竟还向朕求娶公主?”李世民满面阴沉问道。

吐蕃使者不卑不亢地道:“子民,草芥也,英雄席卷天下,何惜寸草末微?待春风又生,草芥自会再绿,陛下若应许赞普所请,我赞普愿归还松州,并送上牛羊万头,良马千匹为礼。”

李世民的怒火顿时升至顶点,重重拍了一下榻前矮案,长身而起,拂袖怒道:“不必归还了!占了朕的城池,朕亲自去取回来!”

面对李世民的怒火,吐蕃使者却不慌不乱,镇定笑道:“恕下臣放肆,唐军攻城已半月,松州仍在我吐蕃手中…”

“大胆!”

“狗奴不知死活!”

不仅是李世民,这下满殿文武大臣都怒了,纷纷跳出来指着吐蕃使者大骂。

李绩,程咬金等一干名将更是羞愧难当,扑通跪在殿中,脖子青筋暴跳,力竭声嘶地请求领兵出征松州。

大殿闹哄哄时,吐蕃使者站在殿内却微微一笑,笑容里傲色毕现,然后闭上眼睛,一副浑然物外的模样。

李世民一口白牙咬得噶蹦响,眼中杀机闪烁,若非那条不斩来使的臭规矩,这个吐蕃使者早被他下令剐成了一万片。

“全都肃静!”李世民甩袖大喝,满殿喧哗顿时静下。

死死盯着吐蕃使者,李世民一字一字地道:“吐蕃使者,你给朕听清楚,大唐松州,朕一定会取回来,尔等屠戮大唐子民,朕必以十倍之数报还之!”

殿内无风,吐蕃使者却分明感到一股凌厉如刀锋的罡风迎面拂来,身上不由自主冒出一层鸡皮疙瘩,看着殿中的大唐皇帝陛下如同困兽般赤红着眼睛,恶狠狠地盯着他,使者浑身一凛,却不敢再多说一句话。

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大殿的沉默。

宦官的身影还没出现,老远便听到他尖细欣喜的大叫:“松州捷报!松州捷报至矣!”

满殿文武哗啦一声全站了起来,吐蕃使者两眼圆睁,不敢置信地扭头望着殿外。

李世民也顾不得仪态了,长身而起跑向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