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嗤一笑,绿柳道:“可得赶紧着呢,李侯爷等不及了!”

东阳俏脸一红,面朝铜镜深深看了一眼镜子里的武氏,然后点点头,算是默认了武氏为她打扮。

武氏自打进了道观内院寝殿后便一直如履薄冰,生怕行差踏错,连头都是深垂着的,有人问话她才敢稍稍抬头,恭敬地回一句。

毕竟是太极宫里出来的人,论礼仪,道观自然是万万比不得宫里的,武氏表现出来的良好仪态很快令周围数人对她刮目相看,唯有东阳,仍盯着镜子里武氏那张小心翼翼的脸,不知是何含义。

听到绿柳提起“李侯爷”三字,武氏忽然抬起了头,眼中露出似喜悦又似诧异之色,随即马上恢复如常,上前将东阳的长发轻盘起来,一边盘卷一边用小簪固定,在她的巧手侍弄下,东阳的头发很快被盘成了当下大唐妇人甚为流行的高云髻。

绿柳不时跑出去看看天色,着急地直跺脚催促:“快点快点,月上柳梢,正是良辰美景,莫误了殿下的好时光…”

东阳羞怒道:“绿柳你口没遮拦的,讨打吗?”

绿柳嘻嘻一笑,也不当真,只是不停催促。

武氏在催促声中却一直不慌不忙,但巧手确实了得,很快东阳便被她打扮成了一副绝美脱俗的样子,武氏一边为东阳整理腰间的配饰,一边不经意似的一眼扫过妆台,却发现妆台的漆木首饰盒里,一支有些陈旧班驳的金簪静静地躺在盒中,仿佛一颗蒙尘的明珠,与周围那几支玉簪金簪格格不入。

武氏眼睛连眨几下,接着素手拂过首饰盒,取过一枚美玉佩带在东阳的腰间,接着又取了一支金簪准备插在东阳的高云髻上,却被眼尖的东阳叫停了。

“慢着,几年前他…他送我的那支簪子呢?我要戴那支簪子。”

武氏轻声道:“不知殿下所指的是哪一支?”

东阳的目光这时才回到首饰盒上,接着有些疑惑地道:“咦?我记得它一直在盒子里的呀,怎会不见了…”

武氏嘴角一勾,道:“可能殿下记错了地方呢,要不要…”

绿柳这时忽然从殿外冲进来,见东阳打扮大致不差了,于是拽起东阳的手便往外跑。

“哎呀,别打扮了,再打扮就真晚了,殿下速去,奴婢给您带路,叫府里禁卫支起火把清道,快快!”

不等东阳反应,绿柳拖着东阳便消失在殿内了。

第六百一十九章 制造时机

金风玉露一相逢。

被绿柳风风火火拉出道观,东阳有点淡淡的羞涩,她觉得自己好像在做一件很羞于启齿的事情,幽会情郎没什么,可是…旁边还有个贴身侍女陪着,还有一大群禁卫点着火把开道清场,能把幽会搞出如此浩浩荡荡的场面,心中荡漾着的丝丝旖旎,全被眼前的大场面破坏了。

一行人走出道观,马不停蹄如同行军般赶往河滩,上了乡道便听到村里处处喧嚣狗吠,仿佛全村的狗都在为她这次幽会情郎以壮声色似的,东阳脚底忽然有些发软,脸上火辣辣的烧得慌。

快走到河滩边的小树林时,东阳停下了脚步,死活不肯再往前走一步了,绿柳不解地看着她:“殿下怎么了?李侯爷就在前面等您呢…”

“绿柳…”夜色里的东阳看不清脸上的表情,可声音却带着几许颤抖:“你们…嗯,你和禁卫们先回道观,我…我和他说说话就回来。”

“那怎么行!大晚上的一片漆黑,出了意外怎么办?殿下忘记当年你被恶徒劫持的事了?就是因为落了单呀!”绿柳强烈反对道。

“有他在,我不怕!”东阳态度渐渐有些强硬了:“他当年能保护我,如今也能保护我,他还要保护我一辈子的,回去吧,我和他‘单独’说说话儿。”

“单独”二字咬得很重,绿柳如今也是二九年华了,早已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虽然夜色下看不清东阳的脸色,但绿柳忽然明白了她的意思,然后…她的脸上也有点烧了。

噗嗤一笑,绿柳促狭地挤了挤眼睛,道:“那婢子和禁卫们离河滩远一点如何?”

东阳只觉得脸烧得厉害,没理绿柳,默不出声快步朝河滩边走去。

身后的绿柳传来一声轻笑,众人留在原地没跟上去了。

东阳的脚步很轻快,几乎像在小跑,一身华丽的盛装在夜色下反射着萤萤的光芒,像一只在黑夜里蹁跹起舞的飞蛾,义无反顾地扑向熊熊的火堆。

跑了没多久,依稀可听见泾河水流淌的哗哗声,东阳的脚步更急了,穿过小树林,波光粼粼的河水旁,一道瘦削的人影静静坐在河边的石头上,垂着头似在打瞌睡,懒散的样子如同烙进了骨子里一般刻骨铭心。

东阳站定,痴痴地看着那道令她日思夜想的人影,看着他懒洋洋似乎什么都不感兴趣的模样,静静坐在河边,与周围的风景融为一体,仿佛他本就是这道风景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最令人无法忘怀的亮色。

然后,东阳笑了,素手悄然拎起了衽裙的一角,犹豫了一下,又脱下水绿色的绣鞋,一如当年的初遇,赤着一双雪白晶莹的莲足,踩在柔软如毯般的草地上,朝他飞快跑去。

东阳道观内。

武氏坐在前院里发呆,螓首半垂,露出颈后一段洁白如玉的肌肤,安静的模样像一尊玉美人雕像,她的嘴角微微勾起,牙齿白净且整齐,嘴唇红艳,黛眉如柳,仿佛刚刚精心打扮过,妆容非常得体,既不显得张扬,也充分突显了她这个年纪的女人的风情。

自刚才东阳匆忙被绿柳拉出去后,武氏便一直坐在前院内,不知等待着什么,拢在长袖里的右手微微凸起,似乎正用力攥着什么东西,这样的姿态一动不动,一坐便是小半个时辰。

一位名叫慧清的中年道姑跨进前院,神情有些疲惫。

慧清是最早跟着东阳的道姑,从东阳的道观建成后,慧清便被李淳风指派来到道观,奉东阳为观主,平日里跟着东阳做早晚课,闲暇时则负责道观前院所有道姑的饮食起居,差不多算是前院总管家的角色。

武氏见慧清进院,两眼不由一亮,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表情,很快露出焦急的模样,起身迎向慧清。

“慧清师姐,刚才公主殿下令贫道为她打扮,把她打扮得好看些,然后去见…嗯,见那位…”

慧清露出了然的神色,这座道观里,从东阳身边的宫女到前院的所有道姑,包括外面巡弋的禁卫,对李素的存在已然非常熟悉且明了了,大家甚至不必说到李素的名字,只要说到“那位”,所有都能露出一脸“我懂你”的表情,慧清现在露出的,正是这种表情。

略见稀疏的眉毛挑了挑,慧清示意武氏继续说下去。

武氏接着道:“殿下说要打扮得好看些,贫道全力而为,只是殿下欲用…那位当年送她的金簪,可当时却不见那支簪子,殿下好生失望,心有不甘地去河滩边赴约了,殿下走后,贫道在她首饰盒里翻了一下,却意外发现那支簪子就在盒子里,只是当时没发现罢了…”

说着武氏的右手终于从长袖中伸了出来,手里紧紧攥着的,正是东阳苦寻而不见的那支簪子。

武氏神情似焦急又似惋惜,叹道:“贫道进观晚,但也听说过殿下与…那位之间的事,听绿柳姑娘说过,殿下平日对这支簪子最是在意,它是…那位当年送她的定情之物,今日久别重逢,却没有戴上它,殿下此刻的心情想必…颇为煎熬吧?至于那位…若见殿下未戴那支定情之物,倒不知是何想法了…”

慧清本是出家人,对男女情爱之事似懂而又不懂,只是此时民间风气颇为开放,礼教尚未被后世的腐儒们扭曲,男女情爱之事往往十分大方坦荡,慧清纵然没吃过猪肉,却也见过猪跑的,听武氏这么一说,慧清顿时有些急了,道:“那可如何是好?殿下既然看重此物,赴约却未戴它,那位…怕是心中不喜吧?误会了殿下的一番心意就糟了!”

武氏心中一喜,顺势焦急地道:“贫道也是这么想的,殿下为了他而自愿出家,这几年受过多少寂寞苦楚?若是再被那位误会,贫道未免为殿下不值了…”

慧清虽然中年,但出家人对男女情爱之事到底比较陌生和单纯,听武氏说得严重,慧清愈发着急了,闻言毫不犹豫脱口道:“你现在赶紧去河滩,把簪子给殿下送去,当着那位的面莫说簪子不见了之类的话,就说…就说…”

吭哧半晌,慧清仍未编出一句谎话,急得面红耳赤,武氏都为她着急,于是很自然地接口道:“就说贫道依殿下的吩咐特意将簪子带来,请那位亲手为殿下戴上…”

慧清两眼一亮,点头道:“对,这个说法倒是颇为雅趣,就这么说了,你速速去河滩边寻殿下去吧。”

武氏笑了:“是,听慧清师姐的,贫道这便去了。”

慧清点点头,转身进了中庭的三清大殿中清理香炉去了。

武氏面无表情站在庭院内,眼中的笑意却越来越明显,她不慌不忙地整了整略见凌乱的发鬓,犹豫了一下,又伸出一只手指,将嘴上的唇色擦得淡了些,再刻意将道袍的腰带收得更紧,露出自己盈盈不堪一握的纤腰,如此一来,一位清新脱俗不着脂粉的绝色道姑形象顿时脱颖而出。

准备好了这些后,武氏攥紧了手中的簪子,迈着碎步出了道观,朝河滩边走去。

她脸上的笑容一直在不停的变换,唇角时而高高上扬,笑得非常夸张,时而抿唇浅笑,仿若怀春少女般娇羞,时而露出几颗小牙,矜持又不失风情,一路走,一路练习,似乎在选择面对那位时,该用怎样的笑容才最合适,最令他着迷沉醉。

离河滩越近,武氏的心跳也莫名地加快了许多,当初被选为随侍帝侧的才人时都不曾如此紧张过。

从被救出掖庭,到奉旨出家为道,再到如今这段平静安逸的日子,武氏心中积下了许多的疑惑,还有许多的不安和不甘,她告诉自己必须见到李素,必须知道他为何要救她,如果付出的代价不是太大的话,她必须马上脱离这座道观,不顾一切地死死抱住李素往上爬,她还年轻,可是马上就快不年轻了,但她绝不甘心在这座道观里孤独终老,她应该有更光明更美好的未来,这个未来可以在侯府,可以在太极宫,可以在一切富贵荣华的地方,但绝不能在道观里!

她知道东阳一直对她有戒意,从见到她的第一眼起,这种戒意她便很直观地察觉到了。

她也知道东阳绝不会主动让她见到李素,因为他是东阳的情郎,一个正常的女人是绝不会让情郎见到另一个美丽的女人的。

不过没关系,武氏不仅美丽,而且聪明,别人不给她机会,她懂得自己创造机会,比如今晚,那支莫名其妙消失,又莫名其妙出现的簪子,便是她给自己创造的机会。

离河滩更近了,武氏的心跳得越发快,抬眼一看,远远的,绿柳和一众禁卫举着火把,站在小树林外静静等待着。

武氏停下脚步,美眸四下流转,然后悄无声息的绕过绿柳和禁卫们,从另一条小径拐过去,直奔河滩边。

第六百二十章 心计稚嫩

泾河的河滩边流水潺潺,漆黑的夜色里,一对人影紧紧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

分别并不算太久,可他和她都感觉仿佛隔了一辈子似的漫长,心爱的人活生生站在眼前都如同做梦一般不真实。

“下次不要跑那么远,那么久了…”东阳语气里带着怨意:“父皇朝堂里的臣官那么多,能文能武者不知凡几,为何每次这种危险的差事都要你去干?随便拎一个出来不比你强多了吗?”

李素滞了一下,然后叹息道:“虽然知道你想表达的是不舍得我离开你的意思,可…我怎么听着如此不是滋味呢?你确定没有存着顺便踩我一脚的心思?”

东阳噗嗤一笑,又捶了他一下,道:“什么叫顺便踩你,主要就是踩你,谁叫你这么狠心,一走就是小半年…”

娇俏地横了他一眼,东阳笑道:“晋阳的乱局平了,家里怕是又乱了吧?回家后你的夫人怎么没把你给平了?”

李素嗤笑:“我专业平乱二十年,谁平谁还不好说,不过看你这架势,莫非今晚你想把我平了不成?”

东阳皱了皱鼻子,道:“我一个出家人,可平不了你,你莫来祸害我便谢天谢地了。”

李素舔了舔嘴唇道:“你父皇近年对你我之事已睁只眼闭只眼了,这次晋阳之乱我不大不小也算立了功,要不…我再试一次?”

“试什么?”

李素盯着她,一字一字道:“求你父皇让你还俗,然后堂堂正正嫁给我!”

东阳一惊,接着露出幸福的表情,不过仍果然摇头道:“李素,就这个样子已经很好了,你有妻子,我有寄托,每日可相见,每夜可想念,这样挺好的,若你跟父皇再提要求,眼下这美好的日子只怕就过不成了,就算父皇答应了你的要求,让你娶我,你觉得父皇会把他的女儿嫁进你家做妾室吗?那时若父皇逼你休妻娶我,教我情何以堪?教你夫人以后如何做人?你的一生岂不是背定了‘负心’的名声?若为了区区一个名分而掀起漫天风雨,我实不愿为…”

“李素,你,我,你夫人,一辈子就这样了,好不好?”东阳垂头,笑着叹道:“无名无分我也认了,这世上只有一个你,值得我无名无分跟你厮混纠缠一辈子。”

李素露出了苦笑。

刚才确实是有些冲动了,男人不管年龄多成熟,心智到老都有一些孩子气,比如刚才。

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其实根本没想过后果,东阳随意一点醒,李素才顿悟这背后隐藏着多大的麻烦,是啊,东阳是公主,若把迎娶她的事情搬上台面,李世民怎么可能答应他的女儿给人做妾?若是娶做正室,许明珠怎么办?两个对他情深意重的女人,手心和手背,怎么能取舍?

握紧了她的手,李素神情愧疚地叹了一声。

这一生终归负了一个人。

见气氛低沉,东阳主动岔开了话题。

“快说说,你在晋阳如何平乱的,我每日都派禁卫去兵部打听消息,兵部尚书李伯伯说晋阳凶险得紧,这些天我一直悬着心,后来听说晋阳之乱被你平了,而且你还出手收拾了两家门阀…你到底怎么做的?”

李素斜了她一眼,道:“花前月下,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里,我一本正经跟你讨论国事,你觉得有意思吗?”

东阳捶了他一记,嗔道:“对我来说,国事也是家事,怎么不能说了?”

“那还不如谈谈你的发型…”李素抬眼朝她高耸的高云髻看了一眼,道:“今晚打扮得如此…别致,不是你自己打扮的吧?”

东阳拂了拂发鬓,笑道:“好看吗?”

“好看,非常好看!”李素随手抚着她的发髻,满脸爱意地夸道:“…村口王师傅烫的?”

东阳气道:“什么王师傅,肯定不是什么好话!人家辛苦弄了小半个时辰呢。”

“自然点就好,你本是天生丽质,没必要学那些妇人所谓的流行,以前长发飘飘的样子我就很喜欢,真的,就像马上羽化升天似的,看见你就想抱紧你大腿,让你带我一起飞…”

东阳笑弯了腰,又气又笑呸了好几声。

浓情蜜意时,身后传来窸窸窣窣轻碎的脚步声,李素和东阳同时皱起了眉。

相聚的时光多珍贵啊,这个时候被打扰,二人都有点不高兴。

扭头望去,却见一名穿着道袍的女子站在两丈开外的草地上,像只小鹿般怯怯地看着他们。

李素皱眉还没说话,东阳的语气已有些冷了。

“谁让你来这里的?”

武氏一惊,吓得后退了两步,然后垂下头惶然道:“禀公主殿下,贫道…为殿下拿来了簪子,呃,就是李侯爷送您的那支,殿下不是说…希望李侯爷亲手为你戴上吗?”

李素奇怪地扭头看了东阳一眼,然后回过头,沉声道:“你是道观的道姑?”

武氏不敢抬头,眼睛只盯着自己的脚尖,轻声道:“回李侯爷,贫道悟慧,四月前进的道观,道号还是殿下取的。”

李素忍不住回头又看了东阳一眼,发现她眉宇间带着几许罕有的冷意,不由愈发好奇。

“你来这里…就是为了送一支簪子?”

武氏垂头道:“是。”

东阳冷冷道:“是你自己的主意,还是别人叫你来的?”

武氏急忙道:“是慧清师姐叫贫道来的。”

东阳性子柔弱,心地善良,闻言终于脸色稍缓,道:“既非你擅自做主,那便罢了,簪子留下,你且回去吧。以后…要懂些规矩,明白么?”

武氏连连点头称是。

一旁的李素听出了不寻常的味道,不由道:“这人…”

东阳狠狠白了他一眼,道:“此女你应该不陌生呀,哼,千辛万苦从掖庭里…”

话没说完,李素大惊,情不自禁便站起了身,震惊地看着面前的武氏。

“你是并州武氏?武才人?”李素惊道。

武氏神情比李素更惶恐,吓得又退了两步,道:“正是贫道,不过贫道不再是‘武才人’,而是悟慧。”

李素脑子嗡嗡作响,眼睛睁得很大,夜色里看去像两颗坠入凡尘的星星。

见李素久久不出声,武氏有些尴尬,想告退,又觉得不能失去这个好不容易创造的见面机会,犹豫了一下,忽然福至心灵,于是面朝李素盈盈下拜,凄然道:“听闻是李侯爷将贫道救离掖庭宫,贫道一直未曾拜谢,苦命女子福薄,不曾有福面见侯爷,今日老君保佑,还请侯爷受贫道一拜。”

女皇啊!一统天下的巾帼啊,历史上唯一一个公然称帝的女皇帝啊!如果历史的车轮不偏离方向的话,未来若干年后,或许自己还要在太极殿内向她叩拜的,然而现在,这位显然还是刚出新手村状态的女皇却在向他跪拜,这爽点…啧!

李素不自在地咳了两声,漆黑的夜色里,没人看出他此刻的震惊脸色,须臾的恍神之后,此刻已恢复了正常。

“武才人免礼,救你也算是积个福报,莫惦记此事了,往后你跟着公主殿下潜心向道,便算是报答了吧。”

武氏垂着头,嘴角不易察觉地一勾,轻声道:“侯爷的话贫道记住了,回去后贫道定为侯爷每日焚香祈福,请老君保佑侯爷平安康健,世代尊荣。”

李素胡乱点头,然后便见武氏双手捧着一支簪子上前,李素一愣,下意识便伸手接过。

二人的手相触,李素只觉一片柔滑娇嫩,接过簪子后,忽觉手心一痒,原来竟是武氏在他手心挠了一下,动作很轻也很快,抬头诧异地看向武氏,却见她仍垂着头,一副如履薄冰惶恐不安的样子,有那么一刹那,李素竟有些怀疑刚才自己的手心是不是产生了幻觉…

“扰了两位贵人的清静,贫道失礼,这便告退。”

说完武氏退开几步,行礼后转身离去。

李素呆呆地看着武氏的背影,目光复杂,久久无语。

“哼!”

一声薄怒娇哼终于将李素唤回了神。

“她的背影可是长了钩子,把你眼珠子都快勾出来了,人都走老远了还看什么呢?”东阳酸溜溜地道。

李素苦笑,垂头把玩着手里的簪子,摇摇头,道:“那个武氏…平日在你道观表现如何?”

东阳再温柔,终究也还是个女人,世上或许有不吃饭的女人,但绝没有不吃醋的女人,此刻仍旧醋意未消,没好气道:“还能如何?每日早晚课,日常的诵经清修,别人怎么做她也跟着怎么做,我平日都住在内院里,哪里有心思每天盯着她呀。”

李素嘴角露出一抹笑意,喃喃道:“是个聪明女子,而且颇有心计,看来人尖子就是人尖子,只要有心,哪里都能冒头,我若逆天而为,怕是不大容易…”

东阳满头雾水道:“你嘀咕什么呢?什么‘颇有心计’,你看出她耍弄什么心计了?”

李素朝她扬了扬手里的簪子,道:“送这支簪子,怕不是那么简单,具体是个怎样的内情,我也不大清楚,只不过结合她后面说的拜谢救命之恩,呵呵…”

“拜谢救命之恩怎么了?”东阳仍一副懵懂茫然的样子。

“我问你,你的公主府出面把她救出的掖庭,你有没有告诉过她,其实救她的人是我?”

东阳摇头。

李素笑道:“那么…她是怎么知道救命恩人是我呢?还特意跑过来拜谢?还弄了个送簪子的借口,可见啊,这女人心里早已有数,今日送簪子只是借了个由头,她主要是想来见我…”

东阳一呆,接着怒容满面:“你是说,她今晚从头到尾在使计?”

李素大笑,摸了摸她的头,道:“你气什么?她又没害你,只不过耍了点小聪明而已…”

抬眼看着武氏消失的方向,李素面带深意地笑道:“此女心思,不可以常理揣之,现在耍弄心计或许有些稚嫩青涩,假以时日,会越来越不简单,你放心,没你想的那么复杂,她见我不是图谋我这个人,而是因为我代表着机会,一个可以让她一飞冲天的机会。”

第六百二十一章 入宫述职

李素和武氏的初见,算不上惊天动地,天空不见晴天霹雳,地上不见遍地灵芝,没有任何异象来衬托这次见面的伟大性,震撼性,以及历史在这一刻定格的永恒画面等等…

客观的说,李素与武氏的见面很平凡,而且武氏略显狼狈,当然,她走的时候心情很不错,因为她觉得自己已达到了目的,她的目的本来就是要让李素认识自己,对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武氏自信做得不差,清丽脱俗的外貌,小心翼翼的神情,还有那仿佛受惊小鹿般一吓一退的走位等等,任何一个表情任何一个动作,无一不是为了迎合男人心底最深处的女性审美观,激发男人对一个柔弱不堪且又命苦的女子的保护欲。

所以武氏走的时候很开心,她觉得今晚不虚此行,没有枉费她花了半天时间又是布局又是说谎,尤其是递簪子的那一刹在他手心里的轻轻一挠,简直是神来之笔,不可复制,想必从今晚起,那位年轻英俊且又极得圣宠的李侯爷心里从此对她有了深刻的印象,至于日后,只要李侯爷心里有了她这个人,大家又同住在一个村里,日后自然有大把的机会等着她慢慢占领这个男人的心。

可惜的是,武氏的道行终究浅薄了一些。

她不知道的是,李侯爷心里住着一只千年的老鬼,这点小伎俩在他面前耍弄,说是关公面前舞大刀都有些高抬她了。

李素心里只有满满的无奈。

只听了武氏几句话,他便把她看穿了,他知道武氏想要什么,“机会”这个东西,他不吝于给她,把她从掖庭救出来原本就是李素为自己布下的一步暗棋,这步棋对他的将来或许有用,或许没用,但选择这个时候救她,总归给自己种下了善因,如同买了一支软不拉叽的潜力股,成本小,但回报率超高,就算这支股废了,停牌了,对他来说也不会伤元气,毕竟便宜嘛。

可是…武氏想要一个机会一飞冲天,方法却用错了,尤其是在他手心里轻挠的那一下,啧!你挠李治去啊,李治才是你该挠的人好不好?挠我有什么用?你和李家父子不清不白的关系搞得那么乱,我这么有洁癖的人会搅进这摊浑水里吗?简直不知所谓。

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李素转头看着东阳,笑道:“这位武氏…你日后莫要对她太冷落,适当的提拔她一下,有事没事多关心关心她,让她记你一点恩情,将来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东阳蹙眉,没好气道:“你还偏着她,还说没有看上她!”

李素叹道:“相信我,我对她的心思,没你想的那么复杂,真的,此女前程…不可限量。”

东阳有些惊奇地盯着他,道:“你这人看似随和友善,其实心里傲气得很,从来没听你夸过谁,说话做事都带着一股子俯视的味道,好像谁都不如你,你只是懒得做而已,今可稀奇了,你居然夸赞一个女流之辈…”

李素脸有点黑:“我在你心里的形象这么恶心?”

东阳噗嗤一笑,白了他一眼:“你以为有多高大?父皇与长孙和房相闲聊时,君臣常点评朝堂诸臣,说到你时,无论父皇还是两位宰相,都一脸的怒其不争,都说你有奇才,施之社稷,可经天纬地,只可惜太懒了,懒得令人发指,明明有十分的本事,偏偏只肯用三分,不是对大唐不忠,而是你真心懒得把十分的本事使出来,把你点评完了父皇和两位宰相一齐摇头叹息,然后同声大骂老天瞎了眼,好好的一身本事给了一个奇懒无比的混账,简直是天灾人祸…”

李素越听脸越黑,一张俊脸黑得完全融进了漆黑的夜色里。

“有完没完?多久没见了,一见面把我损成这样,大家还能愉快的聊下去吗?”

东阳忍住了笑,推了他一下,道:“你怪我作甚?都是父皇和宰相们说的,我只是复述而已,不识好心的家伙!”

见李素脸色仍有些不好看,东阳笑道:“好了好了,难得见你夸一个人,就算你对她有别的心思我也认了,如你所愿,从明日起,武氏调进内院,和绿柳一同随侍我,满意了吧?”

“关我什么事?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把她扔井里我也不反对。”

大清早天没亮李素便起床了。

许明珠手忙脚乱给他穿戴朝服,外院薛管家则指挥下人备马,方老五选齐了十来名部曲,一身戎装准备随行。

一家上下因为李素而变得活力十足,鸡飞狗跳。

穿戴完毕,李素骑上马,部曲们紧跟随行,一行人踏着黎明的曙光,匆匆朝长安城赶去。

按理说,昨晚李素就应该随李治一起进长安城面君的,只是李素归家的心情太急迫,尤其是已到了家门口,不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实在有违他做人的原则,所谓“家国”,当然是先家而后国,这个顺序不能乱。

至于这么做有可能带来被御史参奏的后果,李素倒不是很在意,做人当然力求达到尽善尽美,尽量把自己往完美无缺的方向努力发展,但做臣子就不同了,做臣子的多少还得留点小把柄,小缺点,让皇帝和朝臣们清清楚楚看在眼里,让他们明确知道这个人的缺点和弱点,才会给他们带来放心,一个完美无瑕的臣子绝不会让皇帝感到安心的,落在皇帝眼里,这种完美的人往往被划入大奸大恶一类,因为完美,意味着不可掌控,不可掌控则不可信任,有机会的话,一刀把他砍了才最合心意。

李素不用刻意表现出小把柄小缺点,因为他本来就有一身的小把柄小缺点,又懒又刁还贪财,把柄缺点多得像筛子似的,所以…就不必在乎筛子多一个或少一个小洞了。

一行人不急不徐进了长安城,一路从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穿行而过,走过木栅栏相隔的各个坊门,径自到了太极宫前。

递上腰牌,李素静静站在宫外等候,没过多久,有宦官匆匆小跑过来,称陛下诏令甘露殿觐见。

留下方老五和一众部曲仍在宫外等候,李素随着宦官入宫。

久违的熟悉感觉,李素是太极宫的常客,太极宫内每一座殿宇几乎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就连里面某些宦官内侍他都能说出名字。

随着宦官走了一炷香时辰,李素来到甘露殿外,然后…二人的脚步一顿。

李世民穿着黄袍,捋须站在殿门外,后面跟着一脸木然冰冷的内侍常涂,李世民则笑吟吟地盯着他。

李素吃了一惊,就连领路的宦官都惊呆了。

这分明是御驾亲迎的架势,放眼天下,能让皇帝亲自迎出殿门外的人可不多了,每年各藩属国入长安朝贡,李世民也不曾亲自出迎过,今日李素居然获此殊荣,实在令他…警铃大作?

晋阳之乱虽说是李素亲手平定的,可这桩事其实干得并不漂亮,临走还把挑衅门阀的黑锅扔给了李世民,李世民没把李素拖出去抽一顿已然算得仁德君主了,亲自出迎这种待遇,实在匪夷所思…

李素忍不住犯起了疑心病…

笑得这么亲切,难道要找我借钱?

“臣,泾阳县侯李素,拜见…”李素按规矩行臣礼。

话没说完,李世民已上前两步,握住了他的手,语气有些喜悦又有些急迫:“行了,少来这套虚礼,朕有事问你…”

“臣奉旨平晋阳之乱,今晋阳平靖,臣特向陛下交旨…”

李世民摆摆手:“晋阳之事容后再说,朕且问你…”

“太原王氏已被陛下安抚,唯独范阳卢氏势大,臣惭愧,虽然揪出了祸首,却拿他们无可奈何…”

连着打断两次话头,李世民怒了:“给朕闭嘴!朕让你说话了吗?宫闱之内懂不懂规矩?”

“啊?啊!臣死罪,臣…”

“啊个屁啊!朕且问你,你用了什么法子,让小兕子好转了?”

李素这时才真正吃了一惊:“小兕子好转了?不会吧?”

李世民面色不善地瞪着他。

李素急忙改口:“这个,恭喜陛下,公主殿下福缘深厚,阳寿千岁。”

李世民这时激动的情绪终于有些缓和了,也发觉刚才自己那着急的模样有些失仪,不由掩饰般干咳几声,缓缓道:“自你离开长安后,小兕子常半夜哭闹不休,说要寻你玩耍,子正有所不知,晋王治与小兕子皆是观音婢所出,后来观音婢薨逝,一儿一女年幼且多病,朕遂亲自将他们带在身边抚养,小兕子身患恶疾,哭笑时常伴有剧烈气喘,有时喘得急了,也会休克昏厥,朕遍请天下名医,都说小兕子阳寿堪忧,那时你刚离开长安,小兕子夜里哭闹不休,朕心急如焚,生怕她哭得激动时昏厥过去,要知道,每次她一哭,都如同游走于生死边缘…”

李世民说着说着,脸上渐渐露出古怪的表情:“就在朕焦急不已,太极宫所有太医都被朕召于殿外随时待命时,却发现小兕子哭闹时竟然没有剧烈气喘了,哭声有些气短,也有点喘,可是并不剧烈,而且也没有昏厥,后来趁她睡着后,朕召太医进殿把脉,连太医都觉得奇怪,小兕子的脉象比以往大有不同,虽说恶疾仍在,可生机似比当初强了许多…”

“朕和太医都感到奇怪,后来问了小兕子,她说当初在你家时你总给她喂一些味道怪怪的汤药,随行的太医也证实了此事,他们拿汤药方子辨证过,发现并无害处,没过几天,孙思邈老神仙也进宫觐见,说是你曾将方子留给他,他辨证多日后发觉,此药方对气喘之疾甚有大用,子正啊,你老实告诉朕,那药方是从何处得来?小兕子的病是否可以治愈?”

李素目瞪口呆听完这一切,不由有些惶然。

药方呢,当然害不了人,里面几味药材都是前世模糊听来的,确实是针对哮喘之疾的,至于每味药的药量,当初因为自己心里没数,所以采取保守治疗,尽量取材比较少,没想到居然真把小兕子的病情控制住了。

难怪今日李世民摆出如此高规格的迎接阵仗,原来不是为了晋阳之乱,而是为了小兕子。

挠挠头,李素为难地道:“陛下,那药方并非臣所出,很多年前,村里来了一位…”

“一位游方的老和尚,对吗?”李世民皱眉,语气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