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看着不远处那个仍然抱着头默默挨打的年轻男子,冷冷道:“救人不如自救,也是七尺昂藏汉子,对方人再多,也没有挨打不还手的道理,这样的怂货,救他一次谁还能救他第二次?这个人已经没救了。”

方老五迷茫眨了眨眼,随即若有所悟,默默退了回去。

李素不是坏人,但也不算好人,他有同情心,也不介意做点善良的事,但是,他行善的对象必须值得他行善。人性里面善良的部分其实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多,用一点,少一点,年岁渐长,历经太多的丑恶后,人也变得麻木冷漠,却不曾发觉原来自己的影子,也融入了这丑恶之中。

李素冷冷地看着那个挨打的年轻人。

他想帮他,前提是,那个年轻人值得自己帮,所谓“锄强扶弱”,有能力的话,“锄强”并无不可,但是“扶弱”却不是必须,弱者自己不变强,谁也扶不起他。

于是一群人就这样静静地看着,看着那个正在挨打的年轻人,方老五退了回去,与李家一众部曲面无表情地站在李素身后,他们都是上过战场杀过人,从尸山血海里蹚过来的,心性早已变得坚硬冷漠,李素不发话,他们也没有任何为那个年轻人出头的想法。

在众人的注视下,挨打的年轻人终于爆发了。

许是痛得实在受不了,而且那帮吐蕃壮汉似乎还没有停手的意思,抱头蹲在地上的年轻男子终于站起身,双拳毫无章法地胡乱抡了一阵,一边抡拳一边怒极痛骂,开口居然是一口流利的关中话。

“你们欺人太甚!这里是大唐国都,我也是一国王子,岂能被你们如此凌辱!”

众吐蕃壮汉似乎没想到他敢还击,一愣之下居然被那年轻人揍实了几拳,众人惊疑之时不由自主往后退了两步,就连不远处站着的禄东赞也吃了一惊,情不自禁回过了头,惊讶地看着那个年轻人。

李素却笑了,欣慰的笑。

是的,仍然是寡不敌众的情势,仍然是软弱无力的还击,抡拳毫无章法,揍实了也是不痛不痒,从里到外透着一股子强弩之末的虚弱气势,可是,至少他不堪凌辱,至少他还击了,不论还击的结果如何,从他抡拳奋起反抗的那一刻,他已不再是弱者,而是值得人尊敬的壮士,李素已有了值得帮他的理由。

吐蕃壮汉们徒然被还击,惊疑之后不由勃然大怒,显然他们没想到眼前这位弱不禁风的家伙居然真敢还手,呆愣过后,众人目露凶光,一声不吭地围了上来,这一次显然不是教训他这么简单了。

年轻人满脸通红,目光愤怒,梗着脖子一脸无惧地瞪着众人,仿佛一位身陷敌阵的孤胆将军,为此生的最后一战做好了拼命的准备。

就在众吐蕃壮汉准备群殴时,李素忽然冷冷道:“方五叔,动手!”

方老五一愣,接着恍然。

自家侯爷终于找到了值得帮他的理由。

于是方老五嘿嘿憨笑两声,一挥手,众部曲马上分散开来,十余人以半圆阵势朝众吐蕃壮汉们缓缓压过去。

动静大了,吐蕃壮汉们顿觉不对劲,回头赫然发觉自己已被人包围,而且包围他们的人居然很面熟,貌似不久前大家也较量过一次。

吐蕃壮汉们大惊,也顾不得教训那个年轻人了,急忙转身相峙,人人脸上露出悲愤之色。

上次被揍得鼻青脸肿,这次你们又来!真当我们好欺负不成?

方老五显然比较强势,无视众吐蕃壮汉的悲愤,一众部曲兄弟合围之后,方老五满脸堆着和蔼可亲的憨笑,出手却毫不留情,一巴掌便首先挥了出去,接着李家部曲蜂拥而上,一场混战须臾间拉开了序幕。

这次的战况不如上次激烈,甚至只是一触即止,因为有人急了。

急的人是禄东赞,本来离得远远的,笑看手下教训弱国小王子,欺负也就欺负了,可谁知道情势突变,在程咬金家门口不远的地方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禄东赞顿时急了。

欺负欺负小国对强大的吐蕃来说,自然算不得什么,对吐蕃这种蛮夷之国来说,恃强凌弱再正常不过了,只不过禄东赞没想到有人会中途杀出,反过来把他的手下教训了,实在是打脸啪啪响,回过神来定睛一看,发现出手的居然又是李素,就连教训自己手下的那帮杀才,也是上次把自己随从们揍得满地找牙的老熟人。

仍是熟悉的配方,仍是熟悉的挨揍味道…

看着吐蕃随从再一次很没面子的被揍得哀哀惨嚎,禄东赞气得不行,三两步冲了过来。

“住手,都住手!子正贤弟误会了,误会了啊!”禄东赞气急败坏道。

李素扭过头,见禄东赞一脸焦急地跑来,顿时露出吃惊的表情:“禄兄?你还在没回吐蕃?”

禄东赞闻言差点一趔趄,心中怒气愈盛。

这些日子把吐蕃使团扔在四方馆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原以为李素见了面至少该说几句赔礼道歉的客气话,谁知这混账开口第一句居然问他为何还不走…

大唐泱泱礼仪之邦,何时多出这么一号不讲规矩不说人话的东西?

“误会了,子正兄误会了…”禄东赞擦着额头的汗,苦笑道:“你我兄弟和睦,为何又打起来了?”

李素眨眨眼,指着地上栽了一半的吐蕃壮汉,愕然道:“他们…是你的手下?”

“…是。”

李素大惊:“哎呀!大水冲了龙王庙啊!禄兄恕罪,小弟实在不知,以为这群人是长安城专门欺凌弱小的恶霸,没想到竟是吐蕃使团…”

禄东赞脸色一滞,神情顿时有些不善了,这么明显的指桑骂槐,他若听不出来未免太傻了些,而且他也看出来了,李素这是摆明了要为那个年轻人出头了。

一张脸拧成了苦瓜,禄东赞叹道:“以强凌弱,确是为兄不该,只是子正贤弟不知,这厮罪有应得,我若不教训教训他,被欺负的便不止是为兄我了,而是整个吐蕃!”

李素眨眼,指着那个不远处的年轻人,好奇道:“他到底是什么人?刚才我模模糊糊听他喊了一句,说他是什么国的王子…”

禄东赞斜瞥了那人一眼,重重一哼,道:“确实是王子,真腊国的王子,哼!未开化的蛮夷小国!”

第六百六十五章 所思所谋

李素很无语,呆呆看着禄东赞,半晌没吱声。

真腊国或许是未开化的蛮夷小国,但是…这话应该由我们大唐人来说比较合适吧?你一个位处高原人烟稀少的国家,文化杂乱且缺少底蕴,至今只有本地的雍仲本教,不管婚丧嫁娶还是祭祀治病,都只会用跳大神来解决,就算是一锅大杂烩吧,这锅大杂烩的分量也少得可怜…

就这样一个文化和经济都无比贫瘠寒碜的国家,李素实在不知道禄东赞哪里来的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和傲气,居然骂别人是未开化的蛮夷小国…你们两个国家半斤八两好不好。

李素情不自禁扭头朝禄东赞望去,见禄东赞仍是一脸高傲的鄙夷之色,确定没有自惭形秽的任何预兆后,李素点了点头。

好吧,你开化了,你素质高,你不是蛮夷…

不过听禄东赞说那人是真腊国王子,李素不由挠了挠头。

貌似前不久听过“真腊国”,具体却忘了来由,到底听谁说的?

这头李素和禄东赞聊着,不远处的年轻男子见中途有人出来救他,也愣住了,呆呆地看着李素,神情颇为讶异,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丝毫看不出是个王子。

李素指了指他,朝禄东赞笑道:“看得出禄兄与此人有仇怨,愚弟与他素不相识,当然愿意站在禄兄这边,只不过这里是大唐都城,那人又是一国王子,公然在大街上打人,终归有点失仪,若引来巡街的武侯干预,传出去不大不小也是桩麻烦,引我大唐皇帝陛下不悦,所以愚弟冒昧插手管了这桩闲事,还望禄兄海涵。”

话说得客气,却隐含锋芒,禄东赞听懂了,神情有些难看。

李素话里的意思很清楚,这里是大唐,不是你称王称霸的吐蕃,大街上打人这种事很没素质,更何况打的还是一国王子,你吐蕃再霸道,人在大唐必须得按大唐的规矩来。

禄东赞显然听懂了。于是急忙解释道:“贤弟有所不知,这真腊国王子委实过分,原本大唐天可汗陛下已将文成公主允与我松赞干布和亲,和亲册封圣旨都下了,这个真腊国王子却半途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拦住我的路,说要与我理论,说什么他与文成公主两情相悦,只等国中来使向天可汗陛下求亲,不能嫁予我吐蕃赞普…”

叹了口气,禄东赞面露苦笑,道:“贤弟你听听,这还讲道理吗?我吐蕃使团来大唐长安求娶公主,那可是依足了国礼和大唐的规矩来的,大唐的君臣也是乐见其成的,这个番邦小国的王子却半途冒出来,试图搅和此事,这简直是对我吐蕃国的严重挑衅,试问愚兄怎能忍下这口气?刚才街上忍不住与此人争执起来,愚兄一怒之下,难免有些失态了,只是事出有因,贤弟莫要见怪才是。”

李素皮笑肉不笑地瞥了那位王子一眼。

王子气坏了,忍不住上前两步怒道:“胡说八道!我一直与你好言相求,何来争执?是你二话不说命人上来打我,吐蕃国恃强凌弱,难道在大唐便没个说理的地方了么?”

禄东赞神情顿时阴沉下来,两眼寒光直射,冷冷地道:“是你欲横刀夺我吐蕃赞普所爱,事关国体,本相岂能甘休?王子殿下,请你慎言,不要给你的真腊国招惹麻烦,我吐蕃勇士兵指真腊,借道六诏即可,也费不了多少事!”

真腊国王子一滞,咬紧了腮帮不再说话,瞪着禄东赞,却敢怒不敢言。

李素没出声,不过全看明白了。

原来这位王子竟是东阳所说那个与文成公主私订终身的人,而眼前这一切,无论禄东赞说得再冠冕,总结起来还真就是那三个字,“欺负人”。

这就是强国与弱国的区别,面对强国,哪怕是强国里面像李素这种权贵圈里并不起眼的小小县侯,禄东赞都放下身架折节相交,李素有意无意让他受点气,受点刺激,一次两次打他的随从,禄东赞都能一笑而过,从不计较。然而面对弱国,如真腊国这样的,哪怕对方是个王子,说揍也就揍了,而且敢在大街上指使随从公然殴打,可见他根本没把这个小国放在眼里,一点也不担心由此带来的后果,因为他笃定了不会有任何后果,小小的真腊国在他眼里说灭也就灭了,不费吹灰之力。

很残酷,但很符合现实。

李素不想多事,他与这位王子并不熟,根本不了解他的为人品性,刚才帮他出了一次头已然是仁至义尽了,没道理一次又一次的帮他,毕竟,李素只是个打酱油的路人,不是王子他爹。

不痛不痒劝了几句后,禄东赞与真腊王子两厢罢斗,就此揭过,然后各自朝李素告辞。

那位真腊国王子临走时还朝李素长长一揖,大唐的礼仪做得十足,看来这些年在大唐读的书并没有读到狗肚子里,走时深深看了李素一眼,李素含笑点头,算是回应。

拜访程府对李素来说,其性质大抵跟进威虎山差不多,是一个斗智斗勇斗脸皮的过程,从程家大门开始,李素便陷入高度的紧张提防中。

“哇哈哈哈哈哈哈!好个小后生,多少时日不见你,当老夫死了么?太失礼了!”程咬金那张毛茸茸的虬髯大脸出现在李素眼前,多日不见,依旧丑得鲜明闪亮。

李素急忙躬身行礼:“小侄拜见…”

“拜个屁!等老夫死了你再拜…”程咬金略过了李素,直奔李素身后的两大车礼品而去,一看满载的牛车,程咬金高兴坏了。

“虽然不常来看老夫失了礼,但礼品还算勉强入眼,罢了,老夫原谅你了,来人,都收下,娃子,且陪老夫进去饮酒,昨日府上又买了两个胡姬,绿眼珠子盯得老夫心里发毛,你去试试合不合口味,喜欢就送你了。”

程咬金不由分说拉着李素往家里拽,李素急了,结结巴巴道:“慢着!程伯伯,那两车礼品不是只给您一家的,还有牛家,李家…”

程咬金哈哈大笑:“小娃子又说玩笑话,不管啥好东西,但凡路过俺程家的大门,断没有让它漏网的道理,东西都姓程了,拉车的两头牛不错,嗯,也姓程了,来,不要在意这些小节,快进门饮酒…”

李素目瞪口呆:“拉车的牛…它,它们是…”

“对,也姓程了,娃子越来越不爽利,明你再来,吃牛肉,煮的炒的随你。”程咬金笑得很灿烂,甚至扭过头看了一眼被牵进程家侧院的两头牛,目光非常的垂涎欲滴。

李素呆滞无神地任由老流氓把自己拽进了门。

决定了,以后叫人挑两担粪路过程家门口,试试看里面会不会冲出个活土匪尝尝味道。

熟悉的大碗酒,大碗肉,进了程家前厅就像进了水泊梁山的聚义厅,太斯文的人会被厅内众好汉鄙视得体无完肤。

程咬金依旧咋咋呼呼,开席便唤了歌舞伎,一排排美女如乱花迷眼,鱼贯而入,在厅内摇曳着婀娜的身姿开始翩翩起舞,程咬金眯着眼,笑得很猥琐…程家任何东西都是以数量作为压倒一切的筹码,就连酒宴助兴的歌舞伎,人数也比别的权贵家多两三倍,宴席一开,程家前厅顿时成了拥挤的菜市场,被各国各色的美女塞得满满当当,一个个分班次的轮流上前起舞,生动形象地复制了一千年后东莞夜总会里熙熙攘攘的盛况。

李素高度紧张地陪笑陪酒,顺便还分心提防着不时凑上来欲他便宜的各种美女,窘迫尴尬的模样引得一群舞伎咯咯直笑,对他的骚扰也愈发频繁了。

就在李素被撩拨得疲于抵挡,心力交瘁之时,程咬金终于尽兴了,一碗酒灌进肚,打了个冗长的酒嗝儿后,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把歌舞伎全赶了出去,程家前厅内只剩了他和李素二人。

“说来也是二十出头的大人了,这点小阵仗还被搞得手忙脚乱,女人凑上来不管不顾先摸两把,觉得喜欢就抱去房里睡了,不喜欢就一脚踹远,至于躲来躲去么?装正经!”程咬金不屑地鄙视道。

李素苦着脸道:“伯伯府上待客实在太热情,小子无福领受。”

程咬金嘿嘿笑道:“你小子是个怪人,说你是正人君子吧,你并非不近女色,而且勾搭女人更是一把好手,连公主都被你…呵呵,说你是个登徒子吧,偏偏对寻常女子不假辞色,送到你面前都不要,所以啊,男人就是贱,白送的弃如敝履,反倒是那些不容易到手的,便要死要活把她抢过来,搭上命都不在乎。”

李素眨眨眼,不太习惯老流氓跟他聊这么深奥的话题。

他总觉得程咬金的话不是随便说的,活到这把年纪了,说什么话总有个铺垫,看似是不相干的闲话,说着说着,总会拐到他想说的正题上去。

果然,程咬金话锋一转,说到了正题。

“说男人贱嘛,世人皆如是,不仅是对女色,对权势钱财也一样,到了手的东西,便觉得理所应当该是他的,得不到的便争得头破血流,豁命以赴,居之则安乐,不居者苦心谋之,从天下大势到一官一职,大抵如是,鲜少例外,小娃子,老夫看你就是个例外。认识你大概有七八年了吧?老夫今日见你与七八年前见你,从里到外并无改变,那一年你还只是个农家小娃子,无意救了东阳公主,老夫奉旨查勘,第一眼见到你时便觉得你非池中凡物…”

李素急忙行礼道:“伯伯谬赞,小子…”

程咬金哼了一声:“话没说完,你怎知老夫在赞你?…七八年前老夫见你便觉得你是个不争的人,非不能争,实不愿争,你天生是个随性的人,做人随性,做事也随性,旁人见你只图眼前享乐,永远一副懒散倦怠的样子,仿佛任何事情都不上你的心,不入你的眼,从寻常一个农户子弟,短短数年爵封县侯,开大唐立国之先河,而你仍是当年的懒散模样,一点也没变过,姑且不说你这懒散的性子到底是装的还是本性,老夫不得不说,你的性子实在很适合在朝堂里生存…”

李素陪着笑,眉梢却不自觉地跳了跳。

程咬金盯着他,笑眯眯地道:“朝堂是个凶险的地方,看似无风无浪,但一不小心就翻了船,从高祖打下江山开始,当臣子的不但要会办事,还要会站队,只会办事没用,站错了队,该死还得死,而你这个懒散性子,却正合了君臣的胃口,不争不抢,封你个官爵都像要了你半条命一般,恨不得一辈子只当个平民百姓才好,无论是不是你心中真实的想法,至少路子走对了,就要这副不争不抢,避而远之的样子,才会令朝中君臣对你放心,对你不加提防,如果你还有一身鬼神莫测的本事的话,那就更是绝世珍宝,待之以国士了。”

“所以陛下这些年对你的荣宠一加再加,国有疑难时,想到你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这些老杀才老臣子才会待你如亲子侄,东家长家短的,什么事都会想到知会你一声,连长孙无忌那个阴损老货提到你时,对你也是赞不绝口,娃子,不说不觉得,你看你这些年在长安城里编了多大的一张网…”

程咬金摇摇头,赞叹道:“厉害啊!别的且不说,老夫在你这般年纪时绝做不出你如今这般成就,跟你一比,老夫和长安城这些老货们的一把年纪全活到狗肚子里去了,只不过,娃子你再厉害,有一件事却办差了…”

李素听了半天夸赞,越听越有点飘,他发现自己果然很厉害,再捧几句的话,或许他已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了,只是当程咬金话锋一转以后,李素猛地醒过神来,情不自禁地坐直了身子。

他很清醒,前面的夸赞再多也只是铺垫,今日程咬金说了那么多,直到现在才转到了正题上。

“小子年幼无知,做过的错事实在太多,伯伯谬赞了,不知小子哪件事办差了,还请伯伯提点训斥。”李素垂头恭敬地道。

程咬金对李素的态度很满意,端杯灌了口酒,悠悠地道:“老夫从来不敢把你当不懂事的孩子看,更不敢认为你真的是‘年幼无知’,你的为人处世跟朝中那些老狐狸不相上下,再加上人又年轻,恬着一张没毛的嫩脸到处叔叔伯伯的一通乱叫,朝中讨厌你的人委实极少,所以老夫实在想不通,以你圆滑老练的性子,为何偏偏与太子殿下闹得如今水火不容?”

程咬金眼中露出不解的目光,盯着李素那张平静的脸,叹道:“娃子你是聪明人,聪明人不会做蠢事的,老夫一生只知打打杀杀,对聪明人向来都是敬佩的,别人眼里的聪明人如果做了一件蠢事,或许会暗笑此人不过尔尔,但老夫觉得,一个聪明人就算做出蠢事,那也是有意为之,必有更远大的图谋,这种图谋,寻常人是看不懂的,老夫不够聪明,所以想问问你,你究竟为何要与太子结下如此深的仇怨?”

李素露出迷茫的表情:“恕小子愚钝,程伯伯今日这番话的意思…小子实在不解,伯伯能否说得清楚点?”

程咬金哈哈笑道:“脸上不清楚,心里可清楚得紧…数年前东市打了太子属官,老夫原以为你会服个软,毕竟人家是东宫,差一步就是皇帝了,人家是君,你是臣,你去赔个罪道个歉,并不折你面子,可你偏偏梗着脖子死活不去,老夫当时就觉得奇怪,以你聪明的性子,没道理不知利害呀,当朝太子被你得罪死死的,也不说寻个由头化解,甚至日后太子主动与你交好,你都不冷不热的婉拒,再后来,你与太子之间发生一桩桩事,仇怨也结得越来越深,就这样莫名其妙的,你们二人势同水火了,老夫这些年看在眼里,越看越觉得奇怪,难道你真不给自己留后路了?难道你不怕他有朝一日继承了皇位,第一个拿你动刀?你自己轻生死不要紧,你把全家老小的性命置于何地?”

李素腰一挺,还未等他开口,程咬金又接着道:“世上敢把下一任国君得罪得死死的,而且不愿化敌为友的人,除了你一个,老夫委实没见过别人了,这些年老夫闲暇之时,也不停的揣摩你心里的意图,想了好些年,直到最近,老夫渐渐想通了…”

直视着李素的眼睛,程咬金的笑容慢慢收敛起来,缓缓道:“不在乎得罪太子,无非有两种可能,一是你对朝局走势把握精准,多年前便能预测到这个太子迟早会被陛下废黜,所以你不怕得罪他,因为一个被废黜的太子,就什么都不是了,不但他拿你无可奈何,你还给新任的太子留下一个不攀附不阿从的好印象…不过老夫死活不信,你一个小娃子能看清数年以后的朝局,这一点,怕是连陛下和长孙无忌那老货也做不到吧?那么,就只剩下第二种可能了…”

李素眼皮跳了跳,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勉强。

程咬金语气越来越轻,越来越慢,缓缓道:“第二种可能…陛下若不废这个太子,便由你来谋划废了他,最近东宫也不知得罪了哪路神仙,倒霉事接二连三,小子,不要告诉老夫,这些倒霉事与你毫无干系,老夫虽然不够聪明,可也不蠢。”

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归长安

李素从来不敢小看这个年代的人。

他们并不是千年后影视剧里那种迂腐呆板保守以及愚昧的形象,事实上他们比千年后的大多数人更聪明,尤其是从尸山血海里蹚出来的那批老杀才,一个比一个老奸巨猾,脑子稍微笨一点的都活不到大街上抢晚辈礼品的岁数。

当然,论起不要脸的程度,这批老杀才也大大超越了想象中的下限,不论身居何等高位,他们崇尚的仍是丛林自然法则,适者生存,强者为尊,以绝对的武力值来决定谁是资源的分配者和得益者,所以程咬金抢李素的礼品抢得毫无压力,连拉车的牛都被牵进了后院,眼看明天就会端出一锅香喷喷的牛肉,而程咬金却能一脸的理所当然,你弱,所以活该被我抢。

程咬金有的不仅仅是武力值,他还有一颗比武力更可怕的清醒睿智头脑,只是许多时候他的睿智被隐藏在粗鲁的表象下,让所有人都以为他只不过是个只懂打打杀杀的莽夫。

李素很早以前便知道程咬金绝不是莽夫,哪怕明天是世界末日,程咬金也必然是靠头脑活到最后并且笑得最开心的一批人。这一点,从李素刚认识这个老流氓时便清醒地意识到了。

然而,饶是李素从不敢轻视他,今日此时,却仍被程咬金一番话惊得差点跳起来。

那个粗鲁甚至有些疯癫的老杀才,在这一刹那竟像个饱经沧桑的智者,他的眼睛仿佛能洞穿世间的迷雾,亲口说出隐藏在迷雾中的一切细节。

看着李素惊愕的表情,程咬金笑了。

“就知道你个小娃子藏了一肚子坏水,呵呵,从东市姓黄的那家商户被害一案开始,老夫便察觉幕后有人推动着案子往另一个方向走,直至此案闹上了朝堂,陛下下旨三司会审,接着汉王府被推上风口浪尖,案子的走向便急转直下,莫名其妙便偃旗息鼓了,老夫知道,肯定背后有人使了力,再后来,案子又被挖了出来,老夫更看明白了,这是反击开始了,最后太子殿下出了昏招,莫名其妙说了那句混账话,恰到时机的被张玄素听到,然后朝堂彻底炸了锅,太子陷入四面楚歌之境,由攻势转为被动守势,并且处境日渐危殆,直到近日,陛下终于召集长孙老儿等人商议易储…”

程咬金眯着眼嘿嘿怪笑:“娃子啊,老夫把整件事梳络了一遍,不知可有说错?发生的这几件事看似没有任何关联,可是仔细一咂摸,里面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把眼光放得更远一点,从全局来看,里面几个关键的事件竟发生得巧之又巧,比如汉王府被抖落出来,比如太子莫名其妙说的那句混账话,又恰好被张玄素听见…啧啧,转守为攻,不着痕迹,太子殿下大好的形势就这样一步步化为了被动,可谓丢城失土,败得一塌糊涂,娃子,不要告诉老夫这些事与你毫无干系啊…”

李素目瞪口呆,然后眼睛飞快眨了起来。

妖孽啊,老妖孽,你咋不上天呢?

迎着程咬金似笑非笑的目光,李素艰难地吞了口口水,强笑道:“程伯伯,这些事真与小子无关,小子听说,都是魏王殿下干的…”

果断把魏王胖子卖了,死道友不死贫道。

程咬金嘿嘿笑:“原来是魏王干的,嗯,倒也说得通,天下皆知魏王欲图东宫之位,只不过…既然是魏王干的,你流哪门子汗?啧啧,小脸都白了…”

李素面不改色:“小子喝酒脸白,越喝越白。”

程咬金哼了一声,道:“你爹是个农户,估摸不大懂其中凶险,你小子这些年翅膀硬了,你爹也没法管你了,老夫承情被你喊一声‘伯伯’,也就恬着脸领受了。既是长辈,代你爹教训教训你亦是应有之义,来人,取我程家家法来!”

“程伯伯留情,小子错了。”李素急忙服软。

他并不觉得程咬金在吓唬他,老杀才说要教训他,就肯定会教训他,当初亲眼见过这老杀才是怎么揍自己亲儿子的,程家的长房嫡长子,将来要继承卢国公爵位的,被他吊起来抽得哇哇惨叫啊,想想那个画面,李素估计了一下,若换了自己,可能撑不过一炷香便挂了。

见李素服了软,程咬金似笑非笑的表情猛地一变,变得凶神恶煞。

“你小子吃错药了?竟敢谋算东宫太子!李素,你以为天下人都是傻子么?”

李素眼皮一跳,垂头道:“程伯伯息怒,小子…”

“息怒个屁!幸好是老夫看出来了,因为你与老夫来往最密切,老夫对你的禀性多少有几分了解,若教陛下看出来,你以为你还留得命在么?”

李素忽然笑了:“程伯伯,您以为小子是什么人?”

程咬金一呆,怔怔看着他没说话。

李素叹道:“小子只是盛世中的一个小人物,哪怕封侯入省,也只是一个一时得志的小人物,在真正权势人物的眼里,我这样的所谓县侯,也就是动动脑子便能轻松抹去的角色而已,如同顺手掸去一粒尘埃般容易,程伯伯,小人物小角色并不意味着天生该死,伯伯设身处地想想,从当初得罪太子到如今,您若是我,您该如何做?当年隋末时,您也是瓦岗寨出身的一条好汉,想必也不会老老实实引颈就戮,面临钢刀加颈的处境时,终归还是要反抗一下的吧?”

程咬金怒色稍霁,嘴唇嚅动几下,还是没吱声。

“程伯伯当知,当年小子入朝为官本非我所愿,是陛下一道圣旨强行封了我官爵,既已入了朝,身份便不一样了,为人处世的方式也该不一样了,历朝历代的朝堂永远都不干净,我若想活下去,活得更好一点,只能在勾心斗角中杀出一条血路,小子天生温吞懒散,用不了太激烈的方式来求生,只能暗地里谋划点阴谋诡计…太子殿下这几年针对我和家人挑起的事端已不止一次,想必伯伯也清楚,后来算计我事败,便派人刺杀我爹,又设奸计陷害我丈人,矛头一次又一次对准了我的至亲和外戚,程伯伯,事已至此,试问小子还有选择吗?还能退让吗?”

程咬金冷冷道:“所以你便敢赌上全家老小的性命,行此险着?若然事败,你知不知道是什么后果?”

李素笑道:“若我什么都不做,等太子殿下将来继承皇位,程伯伯,那时的我,又是怎样的下场?”

程咬金:“…”

李素叹道:“前面是悬崖,后面是刀阵,程伯伯,我想活下去,终归要走出一步的,不是往前便是退后,不论走哪一步都不得不冒险,更何况…程伯伯扪心自问一句,如果这位太子殿下果真登上皇位,您果真毫无芥蒂,心甘情愿拥戴他么?太子殿下说出的那句混账话虽是因我设计,可那句话却是他亲口说出来的,想必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此人若为国君,您与牛伯伯这些从龙老臣,实不知会被他屠戮几何,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位未来的天子可不是什么仁君圣君…”

程咬金脸色连变,显然李素最后几句话击中了他心底最深处的隐忧。

李承乾说过的那句混账话,基本已成了所有老臣的隐忧,那句话杀伤力太大了,正因为那句话,使得李承乾失尽了人心,尤其是跟随李世民打江山的这群老臣。那种轻佻张狂的“杀五百人岂不定”,不仅失了心,更伤了大家的心,臣子在李承乾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基本等同于牲畜,想杀便杀,毫无顾忌,这种人若当了皇帝,无疑会令天下大乱,说得更实际一点,至少会大大伤害这些新兴权贵们的既得利益。

“既得利益”对每个大门阀来说,是绝不容许侵犯一丝的,因为他们的每一丝利益都是玩命得到的,谁敢动他们的利益,他们继续跟谁玩命。李承乾如今还只是太子,却已表明了将来登基后必然会伤害权贵们的利益,后来站在太子阵营的朝臣们纷纷弃他而去,说到根本上,正是这个原因。

现在李素把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那层窗户纸捅破了,程咬金顿时陷入了沉默。

这与忠诚或背叛无关,现实就是如此,你视我如草芥瓦狗,我为什么还要对你忠诚?陛下有那么多儿子,放弃一个,投奔另一个,做这样的决定很难么?

见程咬金的态度由愤怒渐渐转为沉默,李素笑了,端杯朝他敬道:“程伯伯,咱们仍是忠于陛下的,至于太子是谁,我们臣子就不必操心了,小子谋算东宫也算不得对陛下不忠,就算换个人当太子,终究也是陛下的骨血,若能选出一个德才兼备之人当储君,无论对大唐还是对各家门阀,必然是件好事,至少不会比现在差,程伯伯觉得呢?”

程咬金狠狠瞪了他一眼,然后重重一哼,不过最后还是端杯一饮而尽。

李素笑得愈发灿烂,这杯酒,便算是程咬金的态度了。

今日李素破天荒的清醒着走出了程府。

程咬金的脸色不太好看,只说要关在屋里再寻思寻思,酒宴自然无法继续,挥挥手不耐烦地把李素撵走了。

李素也松了口气。

面对这位老妖孽,李素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绞尽脑汁地说服程咬金,至少不让他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上,武将向来不参政,程咬金和牛进达李绩这些人开朝会时从来都只是一件摆设,甚少参与商议大唐的政事,只不过这些武将也非常执拗,脑子里一根筋,不把他们这根筋转个方向,李素真担心以后会跟那些老将军们交恶。

现在李素已确定了程咬金的态度,心里的大石终于放下,接下来便是与太子的交锋了。

时已入秋,关中秋收已毕,城外的田野里一片苍茫萧瑟,远处农家的炊烟袅袅扶摇,伴随着阵阵狗吠鸡鸣,给萧然的秋天增了几分勃然生气。

晌午时分,长安城金光门外,远远行来十余骑,骑队算不得浩荡,甚至打扮有几分落魄寒酸,为首一人满面虬髯,目光冷森,黝黑的脸庞棱角分明,仿若刀刻般冷硬。

值守城门的是左屯卫将士,一名校尉打着呵欠,懒洋洋地从城门甬道内踱了出来,看着进出如洪流般的行人,不由意兴阑珊地叹了口气。

“再过俩时辰下差了,今冷得邪性,下差后不忙回营,我请你们去西城老刘的酒肆里喝几碗。”

守门的府兵们闻言乐得眉开眼笑,一迭声地道谢,校尉笑了笑,转头望向城门外,接着皱起了眉。

“前面那十来骑,看他们骑马的身手,像是行伍汉子,怕不是寻常路数,上去先拦下来,查过以后再放他们进城。”

众府兵急忙应了,抄执着兵器上前,将十余骑拦了下来。

校尉远远倚着城门,懒洋洋地看着麾下将士围住那十余骑,谁知将士上前没说两句话,为首那汉子忽然扬起马鞭,狠狠一鞭子抽下来,当先一名府兵被抽个正着,众将士一呆,校尉也愣了,接着勃然大怒,三两步抢到众骑马前。

抬起怒眼望去,发现为首那名骑士颇有些眼熟,校尉眯着眼仔细打量了一番,看到他那熟悉的眉眼,冷峻的神情,校尉愣了半晌,浑身猛地一激灵,飞快躬身按刀行礼。

“末将拜见侯大将军!”

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恩未报

侯君集回长安了。

因屠高昌都城而引西域诸国愤怒,李世民不得不下旨流放琼南,时隔两年,李素在晋阳平乱后用自己的功绩换来侯君集的开释,李世民特赦的圣旨追出长安,两个月后,侯君集领十余散骑随从回到了长安城。

侯君集回城的消息迅速在群臣中散播开来,许多与其交好的朝臣们纷纷备上厚礼,亲赴侯家拜访,可谁都没想到侯君集进城后并未回家,而是径自去了太极宫,长伏于宫门前请罪并谢恩。

李世民并未召见这位声名远播的大将军,只是派了宦官出宫递了话,嘱咐侯君集回家好生歇息休养,并自省其过,不可再犯,侯君集面朝甘露殿方向连连磕头,虎目含泪表示一定自省己过,不敢再辜负圣恩。

贞观朝的名将很多,李靖是无可争议的排名第一,可谓大唐战神般的存在,只是当初灭了东突厥后,李靖的战功和军中威望到达了巅峰,已有震主之象,李世民颇为忌惮,而李靖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将领,很识趣地表示征突厥一战错杀平民无数,并且也有纵容麾下将士抢掠奸淫之事,于是不邀其功,反而自请其罪,从此闭门谢客,不再参与任何军政之事,这才令李世民放了心,不但给自己争到了生机,还赢得了李世民的敬重,从此将他高高供起,类似于一种国家供奉的存在。

而侯君集,他所经历的事情大致与李靖差不多。同样是灭国之战,同样也是纵容部将屠城抢掠,而灭高昌国震慑西域诸国,从此将丝绸之路以西牢牢掌握在大唐手中,其战略意义丝毫不比李靖当年灭东突厥小,李世民给他的待遇却与李靖天差地别。

只能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李靖挟灭国之威,将当时北方最强大的敌人灭了国,这个举动已为大唐立威扬名,所以一些屠城抢掠之类的事情,邻国无人敢指责,而侯君集灭掉的高昌国本只是个小国,其余的西域诸国害怕侯君集下一个灭国是自己,为了各自国家能够免于兵灾,自然要拿侯君集屠城抢掠作文章,所以侯君集并非败于国法军纪,而是败于政治舆论压力。

离开太极宫,侯君集深深吸了口气,转身望着远处的太极宫门,部将随从牵着马静静站在他身后。

侯君集接过缰绳,脚步忽然一顿,语气低沉地道:“可知李素家住哪里?”

“末将知道。”

侯君集踩镫上马:“走,去李素家。”

部将一呆,讷讷道:“可是…大将军,您不先回家么?老夫人和少郎君他们…”

侯君集重重一挥手,沉声道:“大恩未报,先享天伦,不义也。走!”

精骑卷黄尘,侯君集领着部将随从出了长安城,径自朝太平村疾驰而去。

风吹着侯君集略显凌乱的发鬓,根根须发迎风招展,拂过面颊有种针扎般的疼痛。

侯君集眯着眼,抿紧了唇。

这次被召回长安,他的心情并非如刚才在太极宫表现的那般悔恨或感恩,反而非常复杂。

有怨气,有愤怒,有困惑,还有几许憋屈难受。

国法军纪真真实实摆在面前,侯君集无法辩解,错了就是错了,李世民的处置并无任何不妥。可是,谁叫他前面还有一个李靖的特例摆在那里呢?同样是亡国灭族,同样是战略大胜,同样的盖世奇功,李靖犯了之后给李世民服了软,虽说没了实权,却也被高高供起,臣民敬重,没人提屠杀突厥牧民,也没人在乎他麾下的部将抢了突厥多少财物。

然而到了侯君集身上,同样有功也有过,可他刚回到长安城就被锁拿下狱,接着被李世民下旨流放,同样的功过,不同的人,不同的待遇,侯君集怎能无恨?

人最怕比较,若无前例,侯君集纵被砍头亦无话可说,但前面李靖的待遇活生生摆在面前,再看看自己的下场,心里当然不平衡了,有句古话叫“不患寡,而患不均”差不多便是这个道理。

此刻侯君集的心情,大抵便是怨恚与恨意交加,然而对方是自己效忠多年的皇帝,于是又掺杂了一些委屈难受,一团复杂的心情埋藏在心底深处,慢慢的发酵。

部将的轻唤令侯君集回了神。

“大将军,前方便是太平村李家了…”

侯君集一勒缰绳,十余骑停下,众人下马,在离李家大门尚距数十丈便下马步行。

李素闻讯急忙跑出家门,见侯君集一身风尘,满脸沧桑,站在门口定定注视着自己,李素急忙行礼。

“小侄拜见…”

没等李素躬身,侯君集忽然抢前一步托住了他的胳膊,李素疑惑起身,却见侯君集猛地一躬身,先给他行了一礼。

后面的部将见侯君集弯下腰,众人也纷纷单膝跪地,行礼隆重。

“侯某承贤侄之情,回长安的路上便听说了,是你以自己的功劳为抵,换得侯某被特赦开释,召回长安,免我多年流放之苦…”

李素吓了一跳,急忙道:“侯叔叔万不可折煞晚辈,您被特赦与晚辈并无多大关系,陛下因时因势而赦亦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