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仓曹佐道:“下官职分低微,无缘结识李司空爱将,不识尊容。”

菡玉道:“既然不认得我,怎么不要求我也出示凭信?”

假仓曹佐道:“将军位在下官之上,下官怎好冒昧要求。难道不是应该将军自己主动出示吗?”

“好一张利嘴,史思明让你来劫夺粮草真是屈才了!”菡玉冷笑一声,亮出令牌,“实话告诉你罢了,我就是卫州司仓参军事吉镇安。”另一手骤然拔剑,反手一剑就将那名假仓曹佐刺倒在地。周围士兵也一拥而上,与假官兵乒乒乓乓战成一团,刀兵相击之声不绝于耳。

假官兵人数不敌,又被包围,菡玉这边渐占上风。忽听有人大叫:“不好了!起火啦!”聚成一堆的运粮牛车中突然腾起火光,顷刻便熊熊蔓延开来。牲畜都怕明火,着火的几头牛嘶声悲鸣,撒蹄狂奔,惊得其他牛也乱窜一气。假官兵趁机撤逃,官军分散追击,脚夫们也四下逃跑,顿时乱作一团。

菡玉大喊道:“穷寇莫追,快来救火!”自己脱下外袍去扑着火的粮车,谁知粮包上都被淋了火油,麻袋浸透,根本无法扑灭。群牛互相冲撞,火势越来越大。

那名善放牛的新兵一直跟在菡玉身侧,建议道:“少卿,这些江淮送来的牛都是水牛,把它们赶到河里去吧。”

嘲笑他的伙伴道:“他说得对。这里往东南三四里就是汤水,一会儿就到了。把牛赶进水里灭火,总比粮草都烧了强!”

菡玉看火势严重,而附近一片旷阔,连个水井小溪都没有,只好听从二人建议,命众士兵策马扬鞭,将骚乱的牛群赶往东南面汤水。那名新兵放牛果然了得,骑着马追前赶后,士兵们学着他,竟真的把上万头牛赶上了路。

也是天公不作美,故意要和官军作对。眼看汤水在望,刚才还好好的天气,平地忽地刮起风来。风助火势,火焰立涨,甫成队伍的牛群又骚动不安,横冲直撞,风沙迷漫之下竟晕头转向改朝北面下风向跑去了。

北边是官军与史思明决战的战场,胜负未知,突然这么一万来头火牛冲过去,谁知会有什么后果。菡玉急忙令士兵追赶阻拦,但那风越刮越大,直吹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马上之人都直不起身来,哪还有余力去管发了狂的牛群。一直狂奔到安阳水畔,火牛们扑通扑通一齐跃入水中,火势方灭。

这厢牛群安稳了,河对岸的战场却不平静。起初李光弼、王思礼等率前军十万与史思明五万精兵对战,双方杀伤各半。从伤亡人数上看,还是史思明占上风。郭子仪率中军又十多万紧随其后,还未来得及布阵,突然刮起这阵无名怪风,一时沙尘漫天日月无光,旗倒旌摧,两军都阵脚大乱,立即鸣金收兵。

史思明那边人少,撤退迅速;而官军前后共有三十万人,无人统帅,背后又是安阳水,一乱起来收都收不住,兵败如堤决,各路人马胡乱向四方溃散。此时南面又起了浓烟,史思明以为自己烧粮计策得逞,不顾天气想要率兵追击。好在牛群突然闯入河中,万余头水牛挡住了叛军的去路,史思明才下令收兵回营。

狂风呼啸不止,菡玉勉强抓住一丛灌木站住,眼看一匹战马驮着一名背后中箭的将领涉水上岸,迎面却冲来一头低头亮角的狂牛,而那名将领已半昏半醒歪在马上,毫不知觉。她急忙顶着风冲过去拉转马辔头,同时河里也追上来另一名武将,奋力一刀砍在牛脚踝上。那牛身子一歪栽进水中,险险擦过战马,把马上伤员撞倒下来。水中武将就地一滚接住伤员,还是碰到了伤口,血流如注。

风沙太急,菡玉只好对那名武将打手势,两人合力将伤员抬到树丛背风处。她看箭伤在肩胛,箭头深没入背,鲜血喷涌,怕伤到了心脉,不敢妄拔,只斩去箭尾,撕下衣襟绕着肩周将伤口用力扎住,暂时止住血涌。伤员终因失血疼痛晕厥过去,不省人事。

“吉少卿?”武将先认出了她,“你怎么也在这里?”

菡玉看他面熟,一时却想不起来。那人又道:“末将是鲁大夫副将。”

一说鲁炅,菡玉倒想起来了,指着伤员大惊道:“莫非他就是鲁大夫?竟重伤至此!其他几位节度使呢?”

副将道:“当时狂风吹得人辨不清东南西北,站也站不稳,大夫就是被自己的弓箭手误伤……其他人我也不清楚。”

两人正说着,一名扛旗的小兵从他们面前经过,逆风而行举步维艰,头几乎低到膝上,歪七扭八地向河里走去,身后还拖着一面大旗,上书斗大的“鲁”字。副将跳起来拦住他:“方小乙,注意看路,前面是河!”

名唤方小乙的士兵抬头一看:“这么快就走到汤水了?孙将军,你也跟上来了?”

孙副将道:“什么汤水,你被风刮晕了吧?这里还是安阳水。”

方小乙骇道:“我一直朝南边上风向走的呀,怎么走回来了?难、难道遇到了鬼打墙?”

“什么鬼打墙,当兵的还信这些怪力乱神之事!这风是转着圈的。”孙副将眯眼看了看四周,“不过好好的天突然刮这么大的旋风,确实古怪。要不是这场怪风,我军此时定已经大败史思明、攻破邺城了!”

话刚说完,就觉得风好像小了些,能站得住脚了。就听身后传来一阵悠扬笛音,孙副将回头一看,不由气结:“吉少卿,这个时候你还有闲情坐在这里吹笛子!”

菡玉却不理睬,自顾自一遍又一遍地吹同一支小曲。孙副将气得想去拉她起来,说也奇怪,刚走到她身边,满肚子的怒气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加之她周围风似乎真的要小一些,自己也忍不住在一旁坐了下来。

一直吹了有半个时辰,风势渐渐弱了,乌云退散,天色重又亮堂起来。各部人马也撤得七七八八,安阳水岸边只剩零星几个落队的散兵游勇。

孙副将听得入了迷,笛声停了许久才回神:“吉少卿,早就听说你原是方外得道高人,我还不信,今日一见才知名不虚传。这支玉笛是什么宝物,竟能息风散云,好生厉害!就是有一点不好——听得人都不想打仗了。”

菡玉收起笛子道:“我倒宁愿它没用。”孙副将没明白,菡玉又说:“大夫伤势严重,得赶紧让军医诊治。”三人一起把鲁炅扶上马,由方小乙骑马抱扶,往南追大军足迹而去。

一九o月瘕

夜里突然下起了大雨,雨点打在帐篷上噼啪作响。菡玉醒了之后便辗转难眠,怕影响同帐伙伴休息,索性起来走出帐外。

营中篝火都被雨淋熄,只有营门附近的一盏,借着一座破屋仅剩的半爿屋顶避过雨打,半明半灭。菡玉走到屋檐下,发现那里已有一个人,正往火堆上加柴,旁边还站着一名士兵。

“鲁大夫?这么晚了你怎么在这儿?”

鲁炅右肩箭伤未愈,只能用左手添柴薪。“我反正睡不着,便来替卫兵守会儿夜。”

菡玉问:“大夫是箭伤又发作了么?”

鲁炅笑道:“没有没有,少卿医术了得,我的伤已差不多好了。”说着举起右臂慢慢抡了一圈。

菡玉道:“下官只懂些皮毛,又是就地采的草药,治治皮外伤尚可。大夫箭伤深及骨,还需早日到城镇寻个医馆诊疗。”

鲁炅苦笑道:“这一路上哪里还找得到医馆,等回了邓州再说吧。”

那日安阳水畔一战,官军四溃,鲁炅部下仓皇撤往邓州。鲁炅身受重伤,混乱中掉了队,身边仅有孙副将和方小乙护卫。后来收罗残部,也只得七八百人。菡玉当时也和李光弼失散,鲁炅又没有军医治疗,只好暂充医官,随鲁炅同往邓州。一路上追着大部的足迹,每逢村镇,无一例外都被劫掠一空。常有满镇百姓弃镇避难,只余一座空镇。鲁炅为此痛心疾首茶饭不思,今晚失眠大约又是为此缘故。

沉默了片刻,鲁炅问:“少卿,咱们还有多少粮草?”

菡玉回道:“还有米一百三十余石。咱们现在快出郑州境,走了一半路程了,余粮应足以支撑到邓州。”

江淮运来的五万石粮草烧了大半,还被牛拖入安阳水中,所剩无几。孙副将招罗残部时,将牛奔跑掉下的粮袋收集,也有数百石,是以这路人马才粮食充足。先前撤退的大部就没有这样的运气,只好沿路掳掠百姓。

鲁炅连声道:“那就好,那就好。”

菡玉想了想,还是劝道:“大夫伤未痊愈,应多休息,前方还有许多路要走。值夜巡岗之事交给守卫们就行了。”

鲁炅道:“叫我怎么睡得着哇!与其辗转反侧徒增烦躁,不如出来做点有用的事。”他扔了拨火棍站起身来,背着手面对潺潺雨帘,叹道:“陛下让我去讨逆平乱,我不但战败而逃有负陛下所托,部下还为非作歹劫掠百姓,还不如龟缩在淮西不出来的好!”

菡玉道:“当日情形大夫也都看到了,狂风忽起乱了战阵,非人力所能当。说起来安阳之败,下官罪责更大。一来未能收束粮车,令牛入战场扰乱战局;二来失职让史思明烧了粮草,不然将士们也不至于劫夺父老米粮。”

鲁炅道:“少卿只是协助储粮,怎么能把这些过责全算到少卿头上。史思明奸猾诡诈,劫烧我军粮草也不是一回两回。那次烧粮是他早有预谋,妄图以此乱我军心。少卿阻断了他的诡计,已是为我军挽回了损失。至于那些钻入安阳水的牛,我这条命还多亏了它们拦住史思明才捡回来的。”

菡玉气馁道:“下官愚鲁无能,好心也办成了坏事。此番大败,失落粮草五万石,我也没脸见司空了,还是躲回山中思过修道不问世事罢了。”

鲁炅道:“如此危难之刻,国家正需我等报效出力,少卿怎么说这种丧气话?这次打了这么个大败仗,谁都脱不了责任,少卿切莫过于自责。有心悔过,不如振作精神,以求早日破虏平叛。”

菡玉道:“既然如此,大夫为何还夜难成寐、屈尊来此巡更守夜呢?”

鲁炅被她说得愧然而笑:“少卿说得对,是我心气狭隘了。”叹口气又道:“好在我那些部下还只是劫掠粮食财物,没有伤及无辜,战后还可再行安抚。否则,我这个节度使还有何面目见陛下、见父老乡亲啊!”

菡玉道:“大夫有此爱民之心,是百姓之福。”

鲁炅笑着摆摆手,又抬头看了看东方天色:“天都快亮啦,少卿也赶紧回去歇息吧。下了这么大的雨,明天的路一定不好走,希望天明之后雨就停了。”说着以袖遮额准备冒雨跑回营帐,被菡玉伸手拦住。鲁炅以为她怕自己淋雨,笑道:“雨已小了不少,我快走两步就跑到了,淋几个雨点也无妨的。”

菡玉却拦着他不放,戒备地四下觑望:“大夫可有听到什么不寻常的动静?”

鲁炅道:“没有啊。这样的雨天,野兽都蛰伏不出,会有什么不寻常?”

菡玉侧耳细听:“好像有人声。”

鲁炅也仔细听了一会儿,除了细密的雨声什么都没听见,遂笑道:“这里荒郊野外的,怎么会有人声。史思明还在百里之外呢,少卿,你多虑了。”

菡玉坚持己见,说:“大夫请回帐。”拔剑在手,又对一旁的守卫说:“你跟我来。”两人各举一支松明火把,冒着细雨出营门外查看。

鲁炅站在檐下,看他俩一左一右分头出营,刚想喊他们回来,左边的守卫突然一声惨叫,火把陨地。鲁炅这下听出来了,那守卫倒地后一阵金戈钝击之声,显是遭伏击围攻,凶多吉少。同时右边菡玉也和伏兵战在了一处,一面高喊道:“有人偷袭!”

鲁炅急忙到营地中央鸣锣,那厢的伏兵已突破栅栏冲进营地。士兵们正在熟睡,突闻紧急锣鼓,外围的不及起身拿起兵器,就有人冲进帐来刀斧齐下。好在伏兵人数不多,不足以包围营地,官军很快顶上。屋檐下仅有的篝火也被伏兵打翻,四周一片昏暗,敌我难辨,混战一气。

鲁炅被数十名士兵护在中央,借着微弱天光隐约可见人影憧憧。从营中混战的人数判断,敌方最多也就两三百人。他正疑惑这是哪路人马,忽听右侧有人喊:“住手!住手!”无奈一人之声淹没于铿锵兵戈声中,无人理会。那人看见了他,大喊:“鲁大夫!”挥剑格开周围乱兵冲到他面前来。

鲁炅大喜过望:“吉少卿!还好你安然无恙!”

菡玉急道:“大夫,快命众军停战,莫伤乡民!”

鲁炅诧道:“什么?这些伏兵是普通百姓?那他们为何要埋伏偷袭我军?”

菡玉道:“下官也不清楚。但这些人身穿布衣,手持锄斧农具,确是乡民无疑。”

鲁炅忙道:“快快鸣锣收兵,以免误伤百姓!”但四下里一片混乱,乡民们又不听他的号令停手,将士们也只好继续应战。鲁炅急得连连跺脚,也无可奈何。

一直打了一刻多钟,乡民武器人数皆不敌官军,伤亡惨重,渐渐败下阵来。这时雨也停了,鲁炅命人燃起火把,果然见营中遍布乡民的尸首,且以老者少年为主,甚至有妇人夹杂其间,手中只持锄头钉耙等农具。官军一见如此阵势也都懵了,不敢再伤人命,只将行凶的乡民活捉绑缚。这一场混战,官军死伤三百余人,而乡民仅剩二十多人,其余一百多都当场罹难。

鲁炅涕泪俱下,难以成言,还是孙副将代他号令清理战场。余众领头的居然是个四十多岁的高壮妇人,性子还很泼辣,被士兵扭送到鲁炅面前时,二话不说一口啐在鲁炅脸上,怒斥道:“要杀便杀,少废话!姑奶奶没什么好说的!”

孙副将怒而拔剑,被鲁炅制止。鲁炅拭去面上唾沫,和声道:“各位乡亲,下官淮西、襄阳节度使兼邓州刺史鲁炅,乃陛下敕制任命,并非胡虏贼寇。乡亲们夜袭我军,是否有所误会?”

妇人恨声道:“没误会,杀的就是你姓鲁的!你们这群禽兽,比胡虏贼寇更可恨!做出那等猪狗不如的事,还敢自称王命之师!陛下真是瞎了眼了,让你这恶贼做节度使,还不如直接把州县送给安禄山,我们都不至于沦落到如此境地!”

鲁炅问:“敢问下官犯了何罪,乡亲们要诛杀我?”

妇人道:“你战败而逃、屠戮百姓、杀良冒功,还不该死?”

鲁炅道:“战败确是下官之责,部下沿途对乡亲们有所骚扰,也怪下官治军不严。这些下官都承认,回治地后就将上表请罪,听任陛下发落。但屠戮百姓、杀良冒功这两条,下官不能认罪。”

妇人道:“你当然不认了,姑奶奶这就替天行道,取了你的狗命,替我夫君孩儿报仇!”霍然而起往鲁炅座前冲去,四五个士兵齐上才把她按住。

鲁炅道:“下官若真有残杀百姓之举,不必娘子动手,下官当自绝抵罪!”

妇人冷笑道:“说得好听!你杀了我们村两百多口人,我丈夫和三个儿子都是死在你的刀下,你怎么还好好的站在这儿,怎么还不去死?”

鲁炅大惊失色:“竟有这样的事!——下官昨日行军六十里,夜间刚到此地,屠村者恐怕另有其人。”

妇人道:“两天前打这里过、打着淮西节度使旗号、竖‘鲁’字大旗往南去邓州的,难道不是你的部下?就是他们把我们村的壮丁全都杀了!”

鲁炅一听,几乎昏晕过去,孙副将及时扶住他才免于厥倒。他浑身发抖,哽咽道:“我的部下,杀了你们村两百多口人?”

妇人道:“不是你部下还有谁?他们强征我们的口粮,村民不肯,竟大开杀戒屠戮全村,五十岁以下的男丁全都被杀光了!还说东都周围的百姓都做过安禄山的臣民,是胡贼一伙的,杀了正好立功!现在村里就剩我们这些老弱妇孺,粮食也没了,还有什么活头?”妇人到底心性柔弱,一边说着一边就忍不住落下泪来。

鲁炅痛哭流涕,抢过孙副将的佩剑就要自刎,被孙副将和几个士兵死死拦住。孙副将道:“人又不是大夫杀的,事已至此,大夫即使自尽也于事无补了!”

菡玉也劝道:“此去邓州尚有七百里,难保不会再出这样的惨事。大夫一死,众军无首,只会更加动乱。不如快马加鞭赶上大部,整肃军纪,以绝后尘。”

鲁炅这才止了自戕的念头,向西一拜,又对乡民们跪地叩首道:“下官定会给诸位乡亲一个交代!”命士兵们给被捕的乡民松绑,又问那名妇人:“现在村中还有多少人?”

妇人狐疑道:“本来还有三百五十来口,今夜又被你们一杀,只剩不到两百了!”

鲁炅对菡玉道:“请少卿分军中存粮一百石,送到乡亲们府上。”

孙副将抢道:“大夫,把米粮给了他们,那弟兄们怎么办?”

鲁炅沉下脸道:“你去问问那些走在前面的‘弟兄’,欠他们的可止一百石?更不用说还有两百多条人命血债!”

孙副将默然不语。菡玉道:“孙将军不用担心,咱们还有三十多石米,接下来缩食快行,还是来得及赶回邓州的。”

鲁炅对那名妇人道:“娘子,下官力薄,只能给诸位这点粮食,希望能助乡亲们支撑到八月秋收。”说完又对众乡民一拜。那妇人还愤恨不平,但几个老者一旁劝说,又为全村人考虑,只能按捺住意气,收下粮食。

此时天色已亮,雨霁天晴。鲁炅命将士兵尸首就地掩埋,乡民尸身抬送回村,又到前日死难的村民坟前一一叩首祭拜,午后方开拔行军。

当日鲁炅便快马速行,一下午急行军百余里,入夜时在郑州边境的新郑县追上先前撤退的淮西军。鲁炅赴相州时率淮西、襄阳两镇军二万余,此时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不到五千人,不可不说是惨败而回。鲁炅与淮西军失散近月,众将以为他已遇难,正商量要不要上讣告,忽闻节度使安然归来,无不大喜过望,尽出营门迎接。

鲁炅与部下久别重逢,平日亲善的部将大多无恙,自然也是欢喜的。但一想起午前所见,村外满地新坟,再多喜悦也提不起来。众将探问他也一言不发,沉着脸步入中军帐,坐下便问:“三日前大军经过管城县太平村,劫夺村民米粮,杀二百余人,是谁干的好事?”

众将见他一回来不叙别情,上来就兴师问罪,都面面相觑沉默不答。鲁炅冷笑道:“没人认?那就是都有份了!自郎将以上各杖一百,削官停职,待我上表奏明陛下再行发落!”

众将一听,在座者十之八九都要受罚,立即炸开了锅。副将魏孟驯出列道:“太平村乱民袭军,回护逆贼,分明是胡贼的忠狗。末将等已算心怀宽仁,只杀了伤人的乱民以儆效尤。”

鲁炅道:“好一个心怀宽仁!郑州隶属都畿道,洛阳与长安并称两京,治下百姓怎么会是逆胡之属?”

魏孟驯道:“安禄山父子在洛阳称帝两年有余,洛阳民众怎么不算胡属?何况那太平村的乱民还说我们不如胡虏、宁愿还受安禄山统辖云云……”

鲁炅怒而打断:“安禄山占据洛阳两年,民众就算他的臣属了?你怎不说我大唐皇帝保有东都已逾百年?你们劫掠百姓,断人生路,滥杀无辜,残暴比安禄山有过之而无不及,怎不叫乡民置喙?”

魏孟驯还想再辩,鲁炅一挥手道:“不必狡辩了,你且说手上欠了太平村多少条人命罢。”

魏孟驯昂首道:“死于末将之手的胡虏成百上千,末将不记得了。”

鲁炅大怒,拍案而起:“你犯下如此罪行,还大言不惭不知悔改!来人,把魏孟驯推出营门斩首示众,传首至太平村!”

大将当众斩首已是非常严厉的刑罚,何况还要将首级传递示众。此言一出,众将纷纷跪倒为魏孟驯求情。

魏孟驯当然不服,指着鲁炅骂道:“你自己打了败仗留下一堆烂摊子,凭什么债都算给我们?你把数千将士撒手一扔,我们什么都没有,不征百姓的粮食难道等着饿死?那些暴民集众袭军,杀了也有一百多人,难道要我们束手待毙?”

鲁炅气得全身发抖。孙副将劝道:“今日大夫一时意气,他朝淮西襄阳将无复安宁!望大夫三思而后行!”鲁炅任淮西、襄阳节度使,而魏孟驯之弟魏仲犀为襄阳太守,鲁炅若不留情面斩了魏孟驯示众,魏仲犀定会心怀怨恨,两镇离心。

魏孟驯嗤笑道:“孙将军,你不用劝他管我二弟的面子,反正他这个淮西节度使也当不下去了!”

此言一出,众将不约而同停下劝解,刚才还嘈杂混乱的中军帐忽然陷入一片尴尬的沉寂。鲁炅颤声问:“你说什么?谁当不下去了?”

魏孟驯幸灾乐祸地对众将道:“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中使还等着回复呢。反正他现在好好的,还有力气砍我的头,贬个官总不至于气死。”

鲁炅听出是皇帝降旨将他贬职,一时怔忡无言。部将忙解释道:“朝廷新置郑、陈、亳节度使,以大夫为之。另以颍川太守来公节度淮西,魏公节度襄阳。”

鲁炅原任淮西、襄阳两镇节度使,兼邓州刺史,下辖十余州,现在改任郑陈亳节度使,只领三州,也可算是一种变相贬黜了。加上鲁炅刚刚战败,军纪散乱,自己也心中有愧,更觉得是皇帝以此惩戒。

魏孟驯又道:“正好大夫还没出郑州,赶紧回头去郑州城上任吧。此去邓州还有百里之遥,免得再弄几出‘残害百姓’的事,大夫依样推托责任,把部下将领都杀光了!你看人家郭司徒、李司空,一样战败,怎么没‘残害百姓’、斩杀将士?现已全军而还,分屯河阳、太原。还有泽潞节度使王大夫,撤兵之余还在潞城击败了史思明部将杨旻呢。”

鲁炅颓然跌坐于地,任凭魏孟驯数落讥讽,痛哭不已。众将连番劝解,鲁炅才稍止悲声,问部将:“陛下敕命何在?”

部将取来皇帝任命敕书及郭子仪、李光弼等屯军塘报呈给他看。鲁炅边看边哭,说:“诸位各回营帐吧,别在这里看我丢丑了。”

魏孟驯看他这副模样,奚落的话也说不出来了。诸将一一退出帐外,菡玉走在最后,鲁炅叫住她道:“吉少卿,我有数言欲呈司空,他日你回太原时,可否帮我捎封书信?”

菡玉点头答应,跟着众人出了中军帐。孙副将安排她临时住在客帐,菡玉刚躺下没多久,心里还在寻思明日要不要就去向鲁炅辞行北上太原,帐外突然嘈乱四起,士卒奔走,更有人失声痛哭,引得军中嚎啕一片。

菡玉复又起身奔出帐外,就见中军帐外跪了一圈士兵,伏地痛哭,而后出来者围在外圈,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菡玉看帐门前跪的正是方小乙,孙副将在一旁劝阻众人维持秩序,便挤过去问:“小乙哥,出了什么事?为何在此哭泣?”

方小乙指着中军帐泣道:“大夫……大夫他饮药自尽了!”

菡玉大惊,跨过方小乙就冲进帐去。孙副将等人连声阻拦不及,只得也跟进去。

鲁炅正躺在正中毡毯上,面色安然,宛如沉睡。一旁案上摆着纸笔,是他写给皇帝的请罪表书。除此之外还有一壶一盅,菡玉走过去拿起来查看,孙副将连忙阻止:“少卿小心!有毒!”

酒盅半满,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鸩毒气味。她微感疑惑,问孙副将:“大夫何时要的这壶酒?”

孙副将拭泪道:“诸位将军走后,大夫在帐中起草表书,痛哭不止,连写了好几遍都不能成文,因命方小乙去取水酒。我当时就在帐外,还以为大夫心情烦闷欲借酒消愁,谁想到……真不该给他酒的!那时我刚送少卿安置回来,还不到两刻钟,少卿也知道的。”

菡玉道:“大夫尸身渐凉,应非新亡。鸩毒发作可没有这么快。”

孙副将止住悲泣,问:“少卿此话何意?”

菡玉指着酒盅道:“将军你想,假设是你欲仰药自尽,会喝几杯?怎么喝?”

孙副将疑道:“自然一杯足矣,仰头灌下——啊!”

菡玉道:“案上这杯毒酒,若是第一杯,大夫喝的不免太少;若是第二杯,谁服毒还会倒第二杯?再者,中鸩毒而死者,无不七孔流血、目乌唇紫,大夫却全无这些症状,岂不奇怪?”

孙副将道:“少卿说得有理。但是中军帐内一直只有大夫一人,四周都有守卫巡值,灯火通明,不是自尽还能是什么原因?”

菡玉低头不语。方小乙嗫嚅道:“会不会是太平村的冤魂来索命……”

孙副将怒斥道:“什么冤魂鬼魂,胡说八道!大夫对太平村的人还不够仁至义尽?就算有冤魂,也该去索那姓魏的,凭什么索大夫的命?”

方小乙本是胡乱猜测,被孙副将斥责,便闭口不言。谁知菡玉听了他的话突然面色大变,锵的一声抽出配剑,直冲鲁炅身后篷壁上挂的节度使旌旗刺去。孙副将等人赶上去把她拉住,那面红旗也被她剌成了两半。孙副将连唤数声,她才辨清虚实,心头仍狂跳不已。此时其他诸位将领也都闻讯赶到,得此噩耗无不痛心落泪,自然免不了又是一番忙乱。

二〇o月患

入春后一直雨水连绵,下下停停,难得见到晴天,倒有点像江南的梅雨季节。夜间菡玉睡得很轻,几里外群山中一声野狼的孤嚎,夹在雨声中几不可闻,却把她惊得一竖而起,抓了身边佩剑就冲出帐外。

那头孤狼早就销声匿迹,四周只听到淅沥的雨声。营地门前一座孤零零的破庙,墙垣倾颓只剩半面墙和四根柱子顶着一爿屋顶,充作岗哨供守卫营门的士兵避雨,檐下篝火将灭。

雨中破庙,火光摇曳,如此相似的场景,恍恍然竟让她有一种错觉,以为自己仍在梦中。又或者,刚从一场历经十余年的大梦中醒来,她一直就在这座庙里,面对许娘子和王郎君的尸身,面对强大的敌手,无能为力。

雨丝慢慢打湿了她的发稍衣襟,四月的夜雨还带着微微的料峭寒意,她不由打了个冷颤,神思才有了片刻清明。她抹去脸上的雨水,看一眼夜色中矗立的一座座行军营帐,又摸了摸身上被雨淋湿冰冷的玄铁盔甲,确认自己确实是正随李光弼屯军河阳,留守军营,等候李光弼与史思明、安太清交战的消息,而不是跟鲁炅回撤邓州途中遇乡民偷袭之夜,更不是初遇卓兄的那个夜晚。

上元元年,就是在这一年的初夏,她第一次遇见他。

还有……怨灵。

这两个字,她多么希望永世都不要再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