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东华宫中一片缟素,李谕为皇帝守了一夜的灵。这场凶事来得太突然,宫中气氛叫人不安。皇帝继位和新婚仿佛还在昨日,一眨眼间一切都消逝了。无常的命运,也不知道是在嘲弄谁。

李谕盘腿坐在灵堂前,守到深夜也不困倦,十九岁的身体,还正是能熬夜的时候。赵十五陪着他,但他老了,精神萎靡。李谕叫他:“赵十五,你去歇一会儿。”

赵十五不肯,他低声说:“殿…陛下,小人还能守得住。”

李谕知道,赵十五既是守灵,也是想守在他身边。宫殿若太大,一到夜里就会透出诡谲,层层树影里像是藏了太多冤魂。赵十五告诉李谕,他离开宫中不到十年,东华宫的内侍已经没一个熟脸了。

宫殿外的哭声像有人在指挥一样,时强时弱,但不曾有片刻中断。

殿内安静许多,李谕得以定神整理思绪。

第二天一早,人都齐全了。东华宫外的广场上分成几块,灵棚已经搭好。早春料峭,文武百官都在此哭灵。宗室皇亲亦不例外。

一大早李谕就见了萧从简。

萧从简一身素色,腰间配的是银带。见面先问李谕在宫中住得惯不惯,可要调动人手。李谕告诉他:“我已经命赵十五管事了,他知道我的习惯。”

萧从简点点头,并没有反对。然后就是如何治丧的事情,李谕对这种种繁琐的帝王葬礼细节不甚明了,幸而有祖制可循。礼官都已经安排妥当。李谕只要点个头。

之后话又绕到了李谕身上。

皇帝的棺木会在东华宫停灵二十七日,之后移去寝陵附近的庙中。东华宫要办登基仪式。李谕不禁感慨:“这么快!”

萧从简回道:“并不快,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越早登基越好。”

他语气冷冰冰的。

李谕觉得,丞相这口不对心的有点明显。估计萧从简要不是实在没办法了,压根不会要汝阳王做皇帝。

“…之后几个宫室都会腾空整理,等陛下家眷入宫。”萧从简说。

李谕想起了原本住在坤仪宫的萧皇后。他昨天听宫人说萧皇后哭晕过去一回,之后一直躺在床上。

李谕猜皇后应该与皇帝感情很好。对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来说,年纪轻轻就失去所爱,确实是个大打击。

“萧皇后从坤仪宫搬走之后住哪里?”李谕关切问。

萧从简并不太关心的样子,只说:“已故皇帝后妃多居慈心宫,也有住云瑞宫一带的。两处都可供颐养。”

李谕惋惜:“萧皇后还如此年少…”就说颐养,实在太可怜了。

萧从简只觉得一股邪火一下子窜上来,他从昨夜到今早只喝了一口茶,胃里正空荡荡的,那把邪火一上来,就像烧着了一样。

他只觉得太阳穴突突地跳。

“陛下,”他轻描淡写说,“我作为萧氏的父亲,难得就为她向皇帝开一次口,请皇帝允许她搬出坤仪宫之后,住去清隐宫。”

“嗯?”李谕没反应过来,“丞相不是说,慈心宫或者云瑞宫吗?”

萧从简淡淡说:“清隐宫也是有的。”

李谕真诚地问:“清隐宫环境好吗?我希望萧皇后住得舒适,千万不要被人怠慢。”

萧从简盯着新皇帝的脸看了一会儿,说:“清隐宫很好。”

李谕听他声音就觉得这话很可疑。等萧从简一走,他立刻就问赵十五:“清隐宫到底好不好?和慈心宫比怎么样?”

赵十五回答:“慈心宫地方好,云瑞宫地方大。清隐宫是…离东华宫最远,最偏僻的一座宫殿,从前就是冷宫,后来又改做道观。”

李谕听到离东华宫最远就明白了。敢情萧从简是在防他这个色狼,害怕他对萧皇后下手。谁叫原汝阳王原有劣迹,曾言语调戏过萧皇后。

但这会儿他如果坚持萧皇后一定得住慈心宫,恐怕萧从简更要怀疑他。

“萧皇后要住去清隐宫就清隐宫吧,只是得重新翻修,尽量收拾得舒适些。”李谕吩咐下去。

李谕在京中忙着治丧和准备登基的事情时,淡州汝阳王府已经炸翻天了。

毕竟事情太突然,谁都没想到。

众人虽然明面上为国丧悲戚了一会儿,但不少人在茫然之后是十二分狂喜。比如吕夫人,她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做个侧妃就是顶天了,只要王妃的儿子在,她的儿子很难继承王位。

但如今她眼看就是皇帝妃子,她的儿子将来肯定会封王,若是再撞上和汝阳王一样的好运气…说不定就能御宇天下!

为这想象,吕夫人几乎要飘起来。

只有一件事,叫她不满。

就是奉命护送整个王进京的将军说,新帝特别有命——要妙智寺的无寂和尚随王府众人一起进京。

吕夫人对这个无寂和尚并不放心。

她特意去和王妃提了个醒。

“姐姐,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带上妙智寺的和尚?他一个和尚与我们同行,多不方便啊。要我说,京中的高僧那么多,淡州这里的小和尚算得了什么。”她微笑着,抱怨也带点撒娇的语气。

王妃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只说:“既然陛下说要带上无寂,那我们就得带上。再说车马都是分开的,并没有什么不便。”

吕夫人凑近了王妃,压低了声音:“姐姐不觉得他蹊跷吗?说件我一直耻于提起的事情,告诉姐姐吧…自从来到淡州之后,不,自从去年王爷从京中回来之后,就没有再碰过我…”

王妃大惊失色。因为她也是一样的。

第16章

王妃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虽然她感觉王爷来淡州后是对吕夫人疏远许多,但她以为王爷是改封淡州心中不快,所以对吕夫人淡了。

这么一想,王爷这一年来没纳过新人,除了和无寂和尚走得很近,确实蹊跷。

王妃十四岁嫁给汝阳王,是宫中和长辈的安排。汝阳王对她一直可有可无。刚嫁给汝阳王的时候,汝阳王正迷恋一个胡姬,后来有了吕夫人,汝阳王对吕夫人的宠爱远远超过对她,若不是她娘家势大,她又有了孩子,她真怕汝阳王会逼她把王妃的位置让给吕夫人。

但自从到了淡州之后,汝阳王像真的幡然悔悟了一样,不再迷恋歌姬家伎,也不再宠爱吕夫人,对她和煦许多,经常和她一起吃饭,提醒她学习打理王府。这本该是件高兴的事情。

然而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王爷这一年没有再和她同床,一次都没有。过去王爷虽然不喜欢她,但时不时会睡在她那里,那叫她安心,感觉两人依然是夫妻。到了淡州之后的汝阳王,叫她既感动,又不安。她很不解,不明白为什么王爷对她变好了,却不愿意和她同房了。

除了不解,更多是担忧,她担忧王爷和吕夫人在一起再生出孩子。

她没想到王爷连吕夫人都不睡了。

猛然间的惊讶过去之后,王妃心中竟有一丝莫名的轻松。

“陛下要无寂和尚进京,我就得把人交给他。”王妃下定了主意。

吕夫人撇撇嘴,说:“姐姐已经是皇后了,就该当起国母的职责。如今陛下才登基,就召个和尚入宫,不免会招致非议…姐姐应当规劝陛下。”

尽管已经有几天时间了,王妃听到“皇后”这个称呼还是涌上一阵激动,但她不可能和吕夫人结盟。她向来不喜欢吕夫人,嫌弃她仗有几分小伶俐邀宠。

“够了,不用说了。陛下想做什么事自然有陛下的道理。你若对陛下有什么不满,可以直接去劝谏陛下。在路上你整理好自己的事情,其他事情轮不到你插手。无寂和尚和我们一起进京,若他有什么意外,我就找你查问。”

吕夫人脸上还是笑着,只是掉了一份红润,讪讪道:“我都是为姐姐着想,姐姐何必如此提防我?既然姐姐这么说了,我当然全听姐姐的。”

除了吕夫人,王府中确实对带上无寂和尚有些小小非议,不过也就是议论两句而已,并不是那种义愤填膺式的议论,只是“你知道吗?那个无寂和尚…一个和尚,要和我们一起进宫”的窃窃议论。

皇帝有些小癖好是无所谓的。大家都能装作视而不见。

然而当王府的人去妙智寺去请无寂和尚时,却被拒绝了。

早春时候,寺中只有几株梅花,稀稀落落地开着花。早课的钟声响起时候,无寂和尚和往常一样端坐在佛堂上诵经。香烛抵不过早春的寒气,每日这个时候是最难熬的,但今日更不同的是还多了其他人的打量,都是些沉不住气的小和尚。

早课结束后,主持叫过无寂单独说话。他问无寂为何不和王府的人一起进京。显然王府的人很着急,他们已经迫不及待要进京了。不可能在这里慢慢等无寂,当然也不能直接把无寂绑走。

主持缓缓道:“去吧,无寂,你应该去京中。即便没有这次的事情,我也会要你离开淡州,去云州,去洛州,去京中。你生来聪慧,不该拘于淡州一地。”

无寂说:“师父,我若去了京中…”

主持举起手,阻止他的话:“在哪里不是修行?去吧。”

当天无寂就整理好自己的行李。他的行李极少,只不过一些洗换衣服,一只木钵,还有就是身份凭信。他婉拒了王府同行的邀请,独自启程上京去了。

李谕正在学做一个皇帝。

他现在已经比较镇定了。根据他目前学习的知识,他知道自己是大盛的第五个皇帝。前四个皇帝分别是他的曾爷爷,爷爷,爸爸,弟弟。

曾祖父原来就是一方霸主,后来成了开国皇帝。爷爷治国有方,是名声最好的一个,可惜没养出一个好儿子。爸爸和前两代一比就很糟糕了,沉迷美色,废过两任皇后,宠一个人的能宠上天,一旦不宠了就翻脸无情。云淑妃在失宠之前就死去了,有人说她运气很好。

李谕掐指一算,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一般能持续两百年左右,他现在的位置还比较靠前,只要他不搞得民怨沸腾,老天帮帮忙不要搞出灾难片里那种毁天灭地的天灾,他这个皇帝应该不会轻易狗带。

亡国之君李谕是坚决拒绝的,但要突然变成爷爷那样的名君,也是相当困难。李谕给自己制定的阶段性目标是——

只要…望之似人君就行了。就是,看上去像个皇帝。

反正萧从简这么能干。李谕观察过了,这几个月来,从他的皇帝弟弟临终,驾崩,他这个草包皇帝顶上,皇帝根本没干过正事,也没法干正事。朝廷依然井井有条,大家压根没乱套。

朝中一班老臣,该干什么干什么,比两个十几岁的皇帝要清楚多了。

萧从简每天上午都会来见一次李谕。若是事情多,有时候午后他还会来一次东华宫。

这天萧从简过来,带了一个消息——汝阳王府的人还有两日就进京了。

李谕早几天已经知道府上的人快到了。听到这消息还是很高兴的,毕竟这一年多相处出了些感情。

萧从简是来问立后的事情。李谕毫不犹豫:“自然是立王妃为后。”王妃是汝阳王原配,身份也合适,他想不出不立王妃为皇后的理由。

没想到萧从简听皇帝说得这么爽快,居然像是很欣慰地松了口气的样子:“陛下能下决心立王妃为后,如此甚好。”

李谕一囧,他在萧从简心中的打分是有多低?送分题都做不对?

“难道丞相还有更好的皇后人选?”李谕问,“立王妃为后,本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嘛。”

萧从简竟然微笑了:“是臣多虑了。”

他一笑,李谕就很不争气地动摇了,竟然觉得萧从简这笑容十分真挚。他明明已经下决心和这人保持距离了。

不争气啊不争气。李谕暗暗唾弃自己。

两日后,王妃一行进宫。宫中都改口称王妃为皇后。

新皇后忐忑多过喜悦,一见到李谕,先禀了从淡州过来的安排。然后又说了无寂和尚的事情。

“陛下,是我办事不力,没能劝说无寂与王府一同进京。无寂和尚只肯独自化缘进京。”

皇后告诉李谕。

李谕虽然有一丝惆怅,但并不很担心,从淡州到京中,就是路远了点,并不会有什么危险。他对皇后和蔼说:“我会派人寻找他。你辛苦了。”

第17章

二十七天除服之后,宫中的哀愁之气顿时淡了许多,上上下下都在准备着新皇帝的登基仪式。

宫中各局各司为新主人们忙得马不停蹄。光是添置新衣就有十几班绣女飞针走线地赶工。换了新人入住,室内改变布置摆设也是一阵忙乱。后宫天天都是事。

新君登基,之后就会册封皇后,大封后宫。从此意味着家国天下正式换了新主人。

皇后,已经确定是王妃冯氏了。吕夫人虽然眼馋皇后位置,但她娘家对上冯家实在不够看,如今她又失宠,能保住一个妃子位置就很不错了。

吕夫人和李谕要封贵妃。李谕不答应。贵妃太旖旎,而且靠皇后太近,他不想给吕夫人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吕夫人又想要淑妃。李谕还是不行,因为汝阳王生母就是云氏淑妃,这个封号对于汝阳王必然有特殊意义。

最后李谕决定给吕夫人封德妃。给汝阳王生了小女儿的陈氏准备封为贤妃。原来汝阳王的侍妾都封了婕妤,美人和才人。连在淡州时候买的那些难民小姑娘都入宫成了采女,分配到各宫中伺候。宫中都说这批小姑娘真是因祸得福,又称颂皇帝皇后实在仁慈和蔼。过去汝阳王的斑斑劣迹再没人提起。

王府众人来京团聚之后,李谕最开心的就是又能见到三个小孩子。两个儿子和小女儿都在儿童天真烂漫最可爱的时候。原来的汝阳王不爱陪孩子——他还不满二十岁,是玩还忙不过来的年纪。再说这个年代的贵族爸爸妈妈们都不用亲自带孩子的,都是奶妈宫女围着孩子打转。

李谕也不会带孩子,但陪孩子一起玩他乐意。春天到了,是最适合户外活动的时候,他带着孩子去荡秋千,放风筝,玩得不亦乐乎。

四月初二日,这天天气太好,李谕刚带着孩子早上运动完,几名重臣都来到了东华宫。

萧从简,文太傅,带着礼部的几个侍郎。再过三日就是登基仪式,李谕从今晚开始就得沐浴斋戒,全力准备整个仪式。

登基的大殿已经布置起来了,几位大人这天是来给新皇帝最后讲解一次登基流程。

李谕这几天一直在准备这事情,这让他又感受到了做一个皇帝,确实是需要那么一点演员的技能。比如登基这种场合,就像一场大型的真人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仪式和仪式感是不可或缺的。在重大场合表现肃穆得体,是一个国君的职责。

李谕还挺乐于表现他这方面的。他做演员的时候,场景道具再华丽也比不上眼前的一切。因为眼前一切都是真实的。耗费的不仅是真金白银,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它将会历史上的一点,只发生一次,不可复制。历史就是导演,再没有比这严肃的表演了。

李谕在进京的头几天就把朝中重臣见了一遍。萧从简为他一一引见,李谕知道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萧从简的人。个别老臣看起来不像萧从简的附庸,但他们对萧从简的权威保持了沉默和认可。

文太傅就是其中之一。李谕听说文太傅在汝阳王父皇的时候就是帝师了,在资历上妥妥的压过萧从简,若论资排辈,文太傅才该是首席辅臣。

不过萧从简不是正常人,上位之迅猛,绝非那些学究型文臣可比,连文太傅都说过是后生可畏。再加上萧从简现在手中握有兵权,任凭文太傅是孔圣人再生也没用,白搭,只能点头承认萧从简的地位。

相比萧从简,文太傅对李谕和蔼得多。他脸上皱纹虽多,气色却红润,留了一付花白长须,眼睛圆而有神的,想来年轻时候皮相应该不差,年老之后遂成了一个慈眉善目的老爷爷。

但李谕对此持保留态度。他估摸着文太傅很有可能极其老谋深算,能在朝廷上屹立不倒,可不是件简单事。光有慈祥那是卖快餐的,不是帝师。

说完了正事,文太傅又与李谕闲聊几句,说到了李谕现在的字丑,丑得文太傅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委婉提了一句,给李谕推荐了一个书法老师。

“陛下的字比起从前逊色了,应是去了淡州之后,老师不好的缘故。我知道冯佑远的字很好,陛下不妨召他来陪伴写字。”文太傅说。

李谕不太想得起来冯佑远是谁,但听到姓冯,便问:“是皇后族人?”

文太傅点头道:“是皇后族兄,现在国子监任职。”

李谕觉得不坏,随口应了。

他最近已经习惯了,各路人都急着在他面前刷脸。不是这家儿子,就是那家女儿,大家族都想把人塞到新皇帝身边。就连萧从简也将儿子萧桓调回宫中任侍卫。

李谕拒绝了一部分,不过文太傅嘛,他也得给个面子。

萧从简没说什么。等文太傅先走了,只剩下萧从简,李谕才向他解释:“我并不想换练字老师…只是太傅推荐的人,想必应该很好。”

萧从简说:“冯佑远的字确实为世人称道,陛下。”他顿了顿,终于说:“陛下,淡州一年,辛苦了。”

李谕没有想到,他以为萧从简不会提起淡州的事。毕竟他认为萧从简应该不怕皇帝和他算账。

但莫非他错了?难道萧从简还是有那么一点怕皇帝和他算账的?

不过李谕从没有因为这件事真正恨过萧从简。

“我在淡州并不苦…”要说苦也是因为没有了现代生活的苦,和淡州云州的关系不大。

“再说了,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丞相何必提起。”

太阳已经全升起来了。殿中明亮起来,荡涤京城的春风仿佛是从这里出发,意气骄纵而去。萧从简面向李谕,脸色却有些苍白,他的那双眼睛——李谕看不够,但读不出此刻萧从简的悲喜,他看上去有些恍惚,有些伤心。

这是很奇怪的,因为一个帝国的权臣,是不可能显得这样脆弱。

“丞相…”李谕小心翼翼地说,“丞相还好吗?”

萧从简微笑了,说:“臣只是想起了,高宗曾将孝宗托付于臣,眨眼间孝宗又命臣辅佐陛下。”

他半跪下来,与李谕入京那天完全不一样的,那一次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一次,是一君一臣的私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