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他不像是那种充满了激情的导演,更喜欢安静而有质感的谈话,如果把步调交给他主导,自己只是从旁辅导、把控,他会更放松,更能展现自己。

“你可以叫我珍妮弗,图齐先生,”她客气地握了握萨尔维的手,没有热情地夸奖他的作品,只是微笑地说,“当然,如果你容许我叫你萨尔维的话,我也会很开心的。”

萨尔维露出矜持的微笑,他的双眼仿佛也因为这抹笑意被点亮了,“这是我的荣幸,珍妮弗。”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和丹尼尔的声线有些相似,可能因为他们是珍妮在短时间内接触到的两个英国人,萨尔维的气质也让她想起丹尼尔——倒不是忧郁的那部分,而是他们都一样超凡脱俗,富有艺术气息。让人很容易就在他们跟前自惭形秽,感觉自己满身铜臭。

“克里斯托弗。”萨尔维又和克里斯握了握手,切萨雷则和蔼可亲地对他自我介绍了几句——《梦露》完全是大梦注资,制作人是被珍妮包去了,但他也肯定要过目导演人选。

晚上还有派对,第二天要走红毯,不论珍妮还是克里斯都不能多吃,萨尔维食量似乎也不大,只有切萨雷为自己点了一份海鲜,再加上其余客人投射来的好奇眼神,对于大家多少都是种干扰,一开始餐桌周围的气氛有些尴尬,珍妮也不禁暗暗怪责阿瑟:他应该亲自来的,不然谈话的确不好展开。不过,也许是因为他并不是那么的看好萨尔维,想要力推的是另一个导演……

虽然克里斯平时随心所欲、千变万化,任性起来可以让所有人头疼,但他吸引珍妮的一直是被他藏在骨子里的精明和务实,现在,当气氛需要他出来调节的时候,他的那些艺术家的臭脾气就完全不见了踪影,而是相当自来熟、哥俩好地推了推萨尔维,“萨尔,看到珍本人以后,你的感觉怎么样,她通过了你的试镜吗?”

这顿饭本来是珍妮对萨尔维的面试,被他倒过来说,不论是珍妮还是萨尔维、切萨雷,脸上都露出了会意的笑容,萨尔维深邃的蓝眼落到了珍妮身上,像是琢磨着她的个性,珍妮则故意扭着身子做出试镜时常有的动作,“那么,我通过试镜了吗,导演?”

“你在现实中更加美丽,”萨尔维的语气还有些客套,不过,从他松弛下来的肩部可以看出,他已经渐渐地进入了状态,“请原谅我的自高自大,不过,老实说,如果女演员配不上玛丽莲的话,我不可能接下这份工作,我们也就没必要浪费彼此的时间了。”

一个刚入行的纪录片导演对她这么说话——珍妮笑着和克里斯、切萨雷对望了几眼,她心里对萨尔维好感更浓厚了:不是说她喜欢被人不当一回事,不过,一个导演如果对自己没自信,对于项目没有想法,只看到这个项目的卡司有多豪华,投资有多大的话,他是不可能拍出好电影的。萨尔维对她的要求越高,就越说明他对于这个项目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解在。

“这么看来,萨尔,你对女演员的外表有很高的要求,这是一贯如此吗,还是因为我们要拍的是《梦露》?”一旦开了头,往下搭桥就不难了,珍妮也从克里斯那里接过了话口,引导萨尔维往下阐述。

“当然,我爱美,我想世上没什么人不爱。”萨尔维似乎也完成了他对珍妮的捉摸、试探和熟悉,他俊美的脸庞上露出了一丝温和的微笑,眉宇温和了下来,连口音也由标准的rp音松弛了下来,在吐字中露出了北部口音的蛛丝马迹,“但我不会要求我的演员一定要漂亮,或者直接地说,拥有世俗意义上的美丽,有些美丽和外貌无关,而挖掘这些美正是导演的职责。然而,当我们谈到《梦露》时,我认为美丽的外表必不可少,这是构成故事基本冲突的一个元素,我想,《我与梦露的一周》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剧本和原著要探索的都是《梦露》超凡脱俗的外在美和她的内心世界所发生的矛盾与冲突。”

谈到这个项目,他的羞怯和保守顿时减弱了不少,谈吐中自然流露出熠熠生辉的自信态度,萨尔维对前来送餐的侍者微微一笑,用意大利语说了一声“grazie”,他一边灵巧地摆弄着刀叉切割着色拉,一边继续解释,“毫无疑问,玛丽莲的外在美在经过适当的包装后大放异彩,使她掉落进了她从没想到过的天堂之境中,而她的内心则让她盛年早逝,她深知人们对她的款待只源于她的外表,而她对于年华老去的担忧加重了她的不安,这种不安又反过来促使她更加绝望地盛放,这种闭合式的催动结构最终让她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悲剧色彩,也使得外在美成为这部电影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旦缺少这一点,观众将无法理解——甚至我也无法理解她为什么会得到种种特权,整个故事将如同无源之水,所以,是的,演出梦露,必须要有能配得上梦露的美貌。”

“而您需要亲眼看到我来印证这一点。”珍妮用愉快的语气问着这有些小小挑衅意味的问题,并不是为了激怒萨尔维,而是想要激发出更多的反应,更了解他一些。

“我看过你的电影,珍妮弗。”萨尔维露出了会意的笑脸,仿佛对珍妮的用意了如指掌,他温和地看了珍妮一眼,“你相当美,但我需要用我的双眼来确认一遍——你的美是否具有梦露式的灵气,你的美能否和我产生共鸣,我想,后一点对于导演和演员来说至关重要——除非你认为并非如此。”

“不不,我当然赞同你。”珍妮有些讨饶地说,她叉了一块色拉,“这一点对于导演和演员来说至关重要……”

她打量了萨尔维一会儿,确定这个问题——她和萨尔维之间到底有没有摩擦出艺术的火花——已经无需回答。“说说电影吧,萨尔,你想把《梦露》拍成什么样的电影呢?”

“暖色调,”萨尔维毫不考虑地回答,随后,他自失地一笑,“对于你们好莱坞来说,通常说到50年代的英国,甚至通常说到英国,似乎都意味着冷色调,永远带了潮湿泥泞的运镜,当然,我对于好莱坞没有太多的了解,这只是我个人的印象……”

他的羞怯劲儿又来了,但在三名听众鼓励的微笑中,他很快地克服了自己的害羞,继续说道,“当然这不能说不对,甚至是我,想到英国也通常会想到那些漫长的冬天,永远寒冷而湿漉漉的荒原青草,冬日的薄雾……”

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抛出了这么几个意象,让人仿佛窥见了他内心世界的一角,“但玛丽莲代表50年代的好莱坞,在2007年的现在回头去看,她代表的是那个时代最为浮华喧嚣的那层泡沫,在我的想法里应该是暖色调,和她的头发一样,朦胧的金色、浓艳的红色——这样的感觉。”

“听起来简直如梦似幻。”珍妮的嘴角忍不住翘了起来,但她依然维持着自己的矜持。

“事实上也是如此。”萨尔维忽然有些顽皮地笑了起来,他的蓝色双眼闪闪发亮,“又有谁知道科林说的是真还是假呢?”

“我看了你的《二战后的伊丽莎白》,说的也是50年代的事,你的纪录片里没有提及女王接见玛丽莲的一幕,对我来说这有些遗憾。”珍妮转开了话题,“不过那的确是一部很有趣的纪录片,你在白金汉宫采用的镜头色调我就非常喜欢……”

“事实上,女王在那段时间内更经常居住在克莱伦斯宫里,她始终不太喜欢白金汉宫,”萨尔维回答道,“我也很想把那一幕放进去,但最终没能实行,说来也巧,我对玛丽莲.梦露发生兴趣,也是因为这件事,我很想知道当时的觐见中,女王和菲利普公爵是做何反应,玛丽莲又是什么心态,因此我在私人时间开始对玛丽莲进行研究……”

这顿晚饭开始得有些尴尬,但结束得颇为愉快,珍妮邀请萨尔维回她的酒店套房参加派对,但为萨尔维婉拒,他不出意料地不太喜欢这样嘈杂的场合,倒是切萨雷送的礼物很得他的欢心:威尼斯电影节的套票,可以让他在一周内享用世界级的电影大餐。

“你觉得怎么样?”在回酒店的贡多拉上,珍妮问着切萨雷:刚才的晚餐中,克里斯和切萨雷大部分时间都保持沉默,把沟通的空间让给了她这个制作人和导演。

“有些棘手。”切萨雷给出了自己的回答,珍妮皱了皱眉,但好在他没有卖关子的意思。“我同意克里斯,萨尔维很有才华,他周身灵气四溢——当然,我相信你也看出了这一点,任何一个见过萨尔维的人,都不会怀疑他是《二战后的伊丽莎白》的创作者,他和那部纪录片的气质高度统一。”

珍妮和克里斯都是轻轻地点了点头:切萨雷能成为出色的经纪人,也不是光凭着他的交际手腕,这种精准的判断力和洞察力才是他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他几句话就消融了珍妮可能的顾虑:《二战后的伊丽莎白》的确是一部很出色的纪录片,如果这真的是萨尔维自己的作品,不存在别人帮助的话,那么他的才华和潜力是相当惊人的,大梦也不会掉进虚假宣传、货不对板的坑里。——这种占据别人劳动成果,自己骗吃骗喝的事在跨洋合作中时有发生,主要是因为本地圈子里的人不太可能被坑着,所以保持适当的警惕,和维系发达的跨海人脉对制作公司来说也很重要。

“但,一次见面对于千万等级的制作来说有些过于草率,尤其他又是个新人,我认为如果他跟着你去新西兰,你们再多谈几次比较好,但萨尔维的性格恐怕不能接受这样的安排。”切萨雷继续说道,“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这么做有些冒险,但你才是制作人。”

他耸了耸肩,“而电影制作有时候就是一场赌博。”

珍妮也在是和否之间徘徊不定,“我确实能感觉到我们之间的火花——但你说得对,他是个很冒险的选择,我想我们最好是再和几个导演谈谈,最终才下决定。”

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克里斯,“亲爱的,你的看法呢?如果你是我的话,你会怎么做?”

“我不知道,”克里斯也有些迟疑了,他一边想一边说,“我是很注重化学反应的,当然,理性的分析也一样重要,但这毕竟是电影,那种火花和共鸣——能激起你的心跳和血压的东西,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是靠着这个来做最终的决定,别的因素在本能跟前无关紧要——就像是《第五个莎莉》,在我接下它时,没有人认为罗杰对我来说会是个重要的角色。”

他摊开手,无言地为自己的论点做了补完:当时那也一样是个冒险的决定,克里斯一不留神就可能被人讥笑为珍妮的陪衬,但现在,他不但凭借罗杰拿到了影帝,而且还为自己挣得了一个格调不低的女朋友。

“好吧,真是富有说服力的观点。”珍妮扮了个鬼脸,“不过还是等我们见完了所有人再下决定吧。”

算算时间和行程,她不再谈论公事,而是和切萨雷打了个招呼,拉着克里斯走向船头,“我们现在行驶在哪条河上,快给我介绍一下,这也许是我们未来几天内唯一一次一起坐船……”

#

正当珍妮周旋于电影大腕之间,在派对上和希斯.莱杰谈论着调节表演情绪这个问题时,在威尼斯的另一座离岛上,来自中国的导演大师张艺谋也结束了和国内的通话,一边晃悠着手臂,活动着肢体,一边在主竞赛单元的影碟里挑挑捡捡,寻找着想要观赏的参赛影片。

“李安的《色.戒》,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他把这些送展前已经看过的影片放到了一边,“《决战以拉谷》、《我不在那儿》……的确都是好片。”

来自韦斯.安德森的《穿越大吉岭》出现在他眼前,张艺谋的眉头挑了挑,“啊,有阿德里安.布罗迪啊,得了影帝以后,这几年好像没听到他的声音……”

但他没有停下翻找的动作,终于在十数张影碟中抽出了自己潜意识中寻找的目标,“《迈克尔.克莱顿》,珍妮弗.杰弗森……”

作为一个优秀的导演,张艺谋对于世界影坛的动向肯定也是颇为关注,只是碍于事务繁忙,他的阅片量肯定是赶不上专业影评人,他知道也看过丹尼尔.戴-刘易斯的电影,但对于珍妮弗.杰弗森的得奖作《第五个莎莉》,由于题材负面,中国大陆迟迟没有引进,这也就导致国内无法通过正版渠道欣赏这部影片,而张导这几年在拍片之余,又一直在酝酿着明年的奥运会开幕式,连来威尼斯都是抽空来的,更没心思去弄下载版来看了——他也确实不精通电脑,所以,他还真没有看过这部传奇的作品,对于珍妮弗.杰弗森的印象也就停留在《加勒比海盗》里打女花瓶的形象,以及她在大陆人气很高,每部片几乎都会被引进的这么几个事实上。

“听说这部片都被吹成神片了,美国那边好评如潮……”老谋子挠了挠耳朵,“不至于吧,这姑娘才多大,真那么有天分,第一部电影就能看出来了啊.”

他把影碟塞进了机器里,按下了播放键,“感觉那个法国妞好像有提她做最佳女主的意思,得看一看,不然在她和凯特.布兰切特之间,还真不知道该咋选……”

作者有话要说:注:1本次威尼斯影展除了人员有一定扭曲以外其余都是根据现实来的,现实的迈克尔克莱顿也真的有参展

2萨尔维是虚构人物,那个纪录片也是,所以大家不需要百度了哈

第227章中国这条线

“是的,那的确是个不幸的意外,你说得没错,梦露的两次流产对于她的伤害是很大的……”珍妮在沙发里换了个姿势,应和着对面的中年女性安吉——这是阿瑟更为看好的导演人选,以拍摄女性题材知名的女导演,和萨尔维比起来,安吉的资历更好看一些,从摄影师转行做的导演,转行到现在十年间也拍了三部艺术电影,都以女性的自我发掘和重新认识为题材,和《梦露》的主题有契合的地方,珍妮看了她的作品,安吉的几部影片里也可以明确看出她的思考和成熟,包括对玛丽莲这个题材,她也的确是有想法的。这也一样是个很有潜力和才华的导演,不过和所有的艺术片导演一样,都是怀才不遇,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个机会。

其实,这也可以看出英国的电影圈盘子有多小了,转行十年,也的确有才华,但安吉就只有三部作品——虽然在世界各地,艺术片都不是那么赚钱,艺术片导演和同行比也经常混得惨兮兮,但在好莱坞,他们可以尝试着接一些商业性强一点的电影,来维持自己的前沿探索,而在英国,每年的商业片就那么几部,来自好莱坞商业片的冲击实在是太猛烈,这就直接导致了安吉和萨尔维只能从美国人手里找机会来尝试转型,如果没有机会送上门的运气,又没有门路和勇气去好莱坞,那么他们的才华也许会就此埋没。而这种机制也导致了整个英语世界最优秀的影视人才都向好莱坞流动,甚至就连法语、西语这些语系相近的文化圈,也都以打入好莱坞为自己的目标,毕竟去了好莱坞还有拍片的希望,留在本国的话,创作力和创作欲望最旺盛的那几年都在等待中度过了,几年才拍一部片,在进步速度上都和同行无法比较,只能落得被埋没的结果。

安吉的性格要比萨尔维更活泼外放一些,也不是那种敏感孤僻类的,又有阿瑟敲边鼓,谈话肯定进展得很顺利,听得出来,安吉对梦露的心路历程更感兴趣,她想把《我与梦露的一周》做成对话场景居多的模式,让涉世未深,但聪慧而富有教养的科林通过一次又一次和玛丽莲的对话,回溯她惨淡的前半生,探讨梦露在星路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在这样的对话中穿插着梦露拍摄《游龙戏凤》的过程,这样两条线螺旋前进,并引入梦露和阿瑟.米勒的关系,甚至把科林和的感情同梦露、米勒分手的导火索——那场婚外情,结合起来,用一个艺术的角度来展望、暗示梦露的将来,以此作结。

这也是一条很有价值的思路,如果不是时间限制,珍妮也希望能和安吉多谈一会儿,但很可惜的是,她稍后还要参加版权推介会,所以谈话只进行了两个小时便被遗憾叫停,安吉和她的经纪人先出了酒店房间,而阿瑟则留下来和珍妮多寒暄了几句。

“我听萨尔维说,你们谈得很愉快。”阿瑟和珍妮又握了握手,便笑着问起了萨尔维和珍妮见面的情况,“如果不是实在没法分身,我会陪他一起来见你的,我一直担心他的害羞会成为见面的阻碍。”

虽然他是在关心萨尔维,但珍妮的感觉里,阿瑟应该是认为萨尔维是安吉最大的对手,还是在为安吉‘探听敌情’,她好笑地看了看阿瑟,“放心吧,我和安吉也谈得一样愉快。不过,阿瑟,如果你这么看好安吉的话,为什么还要推荐萨尔维呢?”

阿瑟也知道自己的真实用意被看破了,他搔了搔脑袋,有些尴尬地坦然说,“萨尔维的确也非常有天分,但他年纪还轻,过早成名对他来说也许不是什么好事,私人感情来说,我更倾向于安吉,她等待的时间已经足够久了。”

珍妮也能感觉到阿瑟真诚的情感——他对于安吉的同情和惜才很富有感染力,珍妮在那么一瞬间也能感受到安吉怀才不遇的苦恼,等待时机的痛苦,被激发了帮助她的冲动,但,这种感情的潮涌只是一瞬间而已,她很快又恢复了冷静:她毕竟是制作人,而不是慈善家。

“我会好好考虑的。”她告诉阿瑟,“一有结果,我就给你打电话,但我现在得走了,阿瑟,保持联系……”

在前往版权推介会的路上,珍妮一直都相当沉默寡言,她心不在焉地浏览着水道两岸川流熙攘的人群,直到切萨雷结束了他的电话,走到她身边坐下,才打破了舱内的平静。

“你在想什么?”切萨雷问,“顺便一提,克里斯和我今晚很可能要和李安吃饭,他对于安的作品很有兴趣,所以我猜,我们今晚得兵分两路了。”

珍妮今晚预定面试几个科林的演员,所以肯定没有时间参加这种社交性的晚餐会。她吐了口气,点了点头,但没有接切萨雷的话,后者对她疑惑地挑起了眉毛,“what?”

“就只是……我已经在怀念惠灵顿了。”珍妮叹了口气,老实地说,“别笑话我——不要说我忽然间变得很软弱,但确实,就只是——我不知道,切萨雷,在短时间内连续地装出笑脸,强迫自己显得和对话的另一方显得很投缘,我也许已经习惯了,但我还是不能习惯从这群嗷嗷待哺,对成功如饥似渴——也的确每一个人都值得成功的人里选出一个,然后把其余人拒之门外。”

她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心里的感觉,“这就像是你在雪天只选了一个流浪儿进门,残忍地让其余人饿死——如果你明白我的意思的话,这让我感到我很残忍。”

“任何人在第一次裁掉自己的员工时都不会好受的,你需要的只是习惯这一点,你不是上帝,你们也不是家人,这一切是最简单的工作关系,没必要太多愁善感。”切萨雷嗤之以鼻地说,他扫了珍妮一眼,“别让阿瑟的温情牌动摇了你的判断力,杰弗森,这只是一个你应该早学会看破的简单陷阱。”

不知为什么,被他这一说,珍妮的心情反而放松了一些,她笑着说,“哦,很抱歉又一次让你失望了,切萨,不过这就是女人,我们有时候是很情绪化的。”

切萨雷送给她一记挑眉,他们都安静了一会,而后切萨雷说,“这么说,在安吉和萨尔维之间,你还是比较倾向于萨尔维喽?”

他们已经见过了几乎全部的导演候选人,但还没谈过最终选谁这个问题,而现在,切萨雷直接就排除了两人以外的其他人选,珍妮也没有否认的意思,“从资历上来看,安吉似乎更加合适……你的看法呢。”

“两人都很有才华。”切萨雷说,他沉吟了一会儿,“但我建议你选萨尔维——这部电影的主角是梦露,而女演员总是在男导演的镜头里比较美,对于梦露来说,这一点更是至关重要。”

“你这是性别歧视吗?”珍妮忍着笑问,但很快举起手,恢复了正经,“是的,我明白你的意思,当然女演员在女导演的镜头里也能很美,但那种美往往少了几分性紧张感,而那种性.感对于梦露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

事实上,她一直在安吉和萨尔维之间无法选择,也是因为她无法感觉到和安吉之间的火花,并不是说她和萨尔维就有那种性张力,或者安吉不是个好导演,她的想法没有价值,只是她和萨尔维的思路更相似,而且她隐隐有所感觉,萨尔维应该能更擅长捕捉梦露肉.欲的一面,而这恰恰是安吉所缺乏的地方。

但反过来说,安吉是有能力把自己的思路变成现实的,这一点从她拍过的电影就可以证实,而选择根本没有一部故事片的萨尔维,无疑是相当冒险的,如果萨尔维最终失控,把影片的故事性搞得很糟,那么即使画面很美,也拯救不了这个项目了。

“我得再想想,”珍妮说,“还好我还有时间再想想,啊,我们到了吗?再给我说一遍,我们是要做什么来着?”

她忍不住又叹了口气,忽然间感受到了一股深深的疲惫:她已经受够了这样高密度的社交活动,她想念惠灵顿,想念片场,珍妮从来没有发现自己是这么的热爱表演——在这一刻,她完全明白了丹尼尔.戴-刘易斯的感觉,她正在参加一个全球性的电影盛会,但她想做的只是远远地逃开这一切,回到电影的世界里去,她不知道自己在这里做什么,这些事又有什么意义,人们因为她的表演而喜欢她,但他们所做的事却是尽力地让她远离表演。

#

“这是来自日本东宝株式会社的高井功先生,珍妮弗,《第五个莎莉》在日本的发行就是由东宝负责,东宝对《迈克尔.克莱顿》的海外版权也非常有兴趣。”

“哈伊,杰弗森小姐,终于有机会在威尼斯见到你了,两年前我就非常盼着能见您一面……”

“啊,杰弗森小姐,我一直是你的粉丝……”

“珍妮弗,没想到我们能在威尼斯见面,你真的该来我们昨晚的酒会的——”

在欧洲三大电影节里,威尼斯电影节一直是被公认为艺术性最高、商业性最低的电影节,也是因此,在上个世纪90年代,威尼斯电影节就明显地露出颓势,和柏林、戛纳电影节渐渐都拉开了距离,也许是因此,这一任主席马克.穆勒对于增强威尼斯电影节的商业性一直是不遗余力,除了看好新兴中国的广大市场,对于中国大陆的第五代、第六代导演青眼有加以外,他还很注重威尼斯电影节的版权交易会,以及和好莱坞的关联程度。曾经是欧洲、亚洲天地的威尼斯电影节,逐渐对好莱坞张开了双臂,而这一届是他任期内的最后一届电影节,老穆勒索性豁出去了,选入了大量好莱坞影片。

而这么做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随着好莱坞影星的到来,记者、片商也都蜂拥而至,这就给版权交易会的繁荣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他还‘一不做二不休’地邀请了如珍妮弗和凯特.布兰切特等当红影星,吴宇森、杜琪峰等商业性很浓的导演出面给交易会站台,甚至包括评委会主席张艺谋、成员佛森.欧兹帕特等亲临现场,这也让交易会热闹如火,除了展会里各个电影的宣传摊位前围满了片商以外,许多从业人士也是急着赶往展会中央的酒会场地里,和他们平时就非常喜欢、崇拜的影星和导演略作交谈,在这方面,其实他们的心情和普通的影迷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当然,为了售出版权,这些多数都带了自己的影片来展会的大腕也都是笑脸迎人,为帮助片商回本、盈利尽着自己的力量。

而这种国际化的展会也很有特色,大部分参展人士身边都带着翻译,很多时候,双方的交流实际上是通过翻译完成的,或者是双方干脆就抛弃母语,通过结结巴巴的英语费劲地寒暄、交流——大量翻译的存在也使得展会比圣丹斯电影节等国内电影节的展会要拥挤得多了,几乎可以说是摩肩接踵,嘈杂得甚至让人头疼。

这种拥挤有时候也会成为问题,一开始,珍妮身边还有切萨雷、玛丽和翻译护卫着,可到后来,切萨雷和翻译都不知道被冲散到哪里去了,最后一个走失的是玛丽,而她则被堵在角落里,被日本人、韩国人甚至是凯特.布兰切特轮番轰炸,或是寒暄或是叙旧,根本无法脱身去找人。结果马克.穆勒——威尼斯电影节主席过来和她招呼的时候,两个人就只能通过穆勒身边的翻译交流,那位翻译的英语还带有强烈的意大利口音,珍妮几乎都听不懂,只好使劲地露出笑脸,一边努力地挽救着对话的气氛,一边在心底祈祷这样低效的通话不会影响《迈克尔.克莱顿》的威尼斯征程。

“啊,是杰弗森小姐——”正当珍妮想要找到玛丽提前退场时,又有人惊喜地叫了起来,随后便是她非常熟悉的中文,“张老师,人在这呢!来来来您这儿来——”

在西方世界待久了,忽然听到这还略带了乡音的中文,要说珍妮心里没点感慨那也是假的,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深深的荒谬感:因为不好解释,她从未透露过自己会说中文的事,当然更不提对于大陆的了解了。在以往一些和华裔的交流里,她也没有说过中文,所以现在即使是面对上辈子的同胞,她也还得和他们说英文……

“张先生。”看到一名三十岁上下的青年男性从人群里把面容清瘦,外表并不起眼的一位中年男性拉了过来,本来想要转身离开的珍妮也停住了脚步,她有些惊喜地上前几步,握住了张艺谋的手,半是不自觉,半是直觉地说回了中文,“没想到您也来了。”

这一下,不论是张艺谋还是那位年轻人都明显地呆住了,珍妮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但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将错就错地继续往下说,“我很少练习这门语言,希望我的发音足够标准——”

“您的发音非常标准。”张导演很快地回过神来,也是字正腔圆地回了一句普通话,语调还刻意地放慢了,照顾到了珍妮的‘听力问题’,他显示出了国际大导的风采,和珍妮握了握手,“不过我们都非常吃惊,因为之前并不知道您会说中文。”

珍妮现在已经不着急走了,她拉着张导演和青年人,一边走一边解释,“因为水平不是太好,所以在开幕式酒会上没有‘显摆’——”

“不不不,您说得非常好,”青年人连忙说,他看着珍妮的眼神简直如梦似幻,好像看到了一个全能超人。“啊,还没自我介绍,我是中影进出口公司的小韩——我一直都是您的影迷!”

三个人很快地找到了一块相对僻静的角落,珍妮也对在开幕式酒会上稍微露了一脸就避嫌先走的张导演套起了近乎,“这一次来到威尼斯,非常想见到的就是张先生,从《大红灯笼高高挂》开始,我一直都是您的影迷,《英雄》、《十面埋伏》我都没有落下过。”

没有人不喜欢被赞美,更没有人不喜欢被奥斯卡影后用中文这么体贴地赞美,张导演的两颊也涌起了淡淡的红晕,他摆了摆手,投桃报李地说,“我也是您的影迷——”

“您这就太客气了。”珍妮笑了起来,张导演同时说,“我这绝不是客气,小韩你来证明,就昨晚我才看了您的表演。”

“对对,我能证明,张老师半夜打电话把我给叫起来,拿了您《第五个莎莉》——就是《thefifthsally》的盘片来看。”小韩早已经兴奋得两颊通红,他有些止不住劲儿地倾诉着,“说来也真是愧对您,我们买了这部影片的版权,但一直就是没法上映,广电那通不过,不过现在张老师看过那就没问题了——”

张导演碰了小韩一下,止住了他的‘胡言乱语’,珍妮也忍不住莞尔:这有什么愧对的,《第五个莎莉》是买断给中影的,他们又不是没有给钱。

不过,小韩的话其实也是揭穿了她为什么要继续把中文说下去的理由——2007年的现在,大陆电影市场对于好莱坞来说根本就是一块不毛之地,只有她知道这个市场在日后能迎来多么可怕的爆发式增量,除了美国本土以外,在海外能给电影提供一亿甚至是两亿以上票房的国家根本是屈指可数,好莱坞海外传统最大票仓英国,进口片票房也很少有过亿的,但到了2014年,《变形金刚4》直接在大陆掳走了3亿美金的票房,都已经比本土更多了……而决定哪个公司能在这块沃土市场里大捞特捞的,除了影片本身的质量以外,还有一点更为重要——那就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词儿:关系。

是的,在中国,进口片能否过审、是否删节、怎么排期,这些事情都是非常有弹性的,最典型的事件就是《泰坦尼克号》,这部大片之所以能引进国内,并且无删节放映,让全国人民都见到了露丝的裸.体和那段委婉的床.戏,其实就是因为当时的领导人夸奖过这部电影有艺术性,所以,在1998年这个民风还十分保守的年代,观众就能看到2014年在电影院都看不到的镜头。而从中国电影市场开始复苏时起,进口片的排期对于国外厂商来说就是一场永恒的撕撕撕之战,比拼的就是你这个公司的关系是不是能扛得过同期上映的国片。而关系这个词,对于外国人来说那就是非常玄妙,偶然因素极多的了,譬如说,尼古拉斯.凯奇在中国上映的影片就非常多,据说这是因为总局有人是他的影迷。而珍妮之前所疑惑的,《海盗2》在中国居然可以同步上映的事情,看来也是有了解答:《第五个莎莉》也许因为题材敏感真的没法上,但小韩肯定是在《海盗2》上发挥了非常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推动它避免了和谐,成功地上映了,不然,说不定还真的只能等迪斯尼开始在上海买地以后,才能铺出关系来,把《海盗3》给争取上映。

是的,其实说起来,好莱坞六大里,迪斯尼的关系还是很硬实的,要比绍尼和华纳好很多,大片能独占好档期,不会被同期上映的国片给排挤得延期上映,不过对珍妮来说,如果她能发挥自己会说中文的优势,手握一条硬实的中国人脉,那么这对大梦的发展当然是极为有利。而在她能接触到的人脉里,还有哪条人脉能比得上张导演呢?没听小韩说吗,《第五个莎莉》既然张老师看过了(并且说好,或者按珍妮脑补,表态认为可以上映),那么加上一些人的配合,这上映肯定就没问题了。

这倒也不是说张导就是娱乐圈大鳄、黑恶势力什么的,他的地位只看一点就能明白了——这么多年来,只要他有新作,都能拿到当年大陆的最佳外语片名额,这就可见,其在领导层中的确被认为是当代导演的门面。而他也确实是凭着才华先拿到了最佳外语片的提名,然后靠着一部部作品的累积才走到今天的门面位置上。

在这个位置上,他能接触到的人物,层次就都是迪斯尼等外来公司所无法企望的了,他的团队在‘体.制’内的能量,肯定也是外来公司无法想象的,很多用钱铺不平的关系,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电话的事,如果能获取他的好感,搭上这条关系,那么对大梦来说,当然是受益无穷,别的不说,起码《暮光之城》也许就不会只能以批片形式进门,而是可以占用分账名额,同步引进了。当然,珍妮也不指望就光靠好感来赢取张导演的支持,但在这一点上,她也不是没有可以交换的利益——总之,先交上朋友,之后怎么操作都是好说的。

虽然两人几乎没有合作的可能,但张导演的确欣赏珍妮的表演,而珍妮对他也不能说是不了解,双方也是相谈甚欢,珍妮更是主动提起了自己对于中国大陆的好感和看好,“下一个十年绝对是中国的十年,我对于明年的奥运会非常盼望,尤其是您执导的开幕式——”

“那我就代表我们东道主——这个,代表我们好客的主人,对您提出邀请,”张导演也呵呵地笑了起来,更是注意避免使用太文的词语,免得珍妮听不懂,“请您来观看我们的开幕式。”

“那太好了,张老师,您这不是开玩笑吧。”珍妮立刻把这件事定了下来,“您有电话或者电子邮件吗?”

张老师手机经常关机,也不太会用电子邮件,但小韩有,他也是很有眼色地顺势抱上了张老师的大腿,“要是打电话不方便的话,您就通过我联系就成了,这是我的名片,我给您写个私人的信箱……”

定下了这个约会以后,珍妮也没有办法,实在是必须走了,她现在已经迟到了。“非常抱歉,我应该多呆一会的,但我们还有事——太可惜了,不能多聊一会,我明天就得回新西兰了,可能只能等明年才能见面,如果您真的给我留了票的话——”

“啊,这就走了?”张导演明显一怔,他也有些遗憾,“可,这——”

珍妮眨了眨眼,有点不明白张导的意思,而张导演明显地犹豫了一下,又左右看了看,这才上前了一步,比之前两人亲密交谈时靠得更近,低声地说道,“能来,您尽量还是来吧!”

就说了这么一句,张导演就退后了,招呼了似乎听到了什么,满脸都是文章的小韩一声,和珍妮打了个招呼,转身又消失在了拥挤的人群里。珍妮站在当地,目送他的身影被人潮淹没,心里也是杂念丛生:虽然法国派对她很欣赏,但她从没想过自己能拿到威尼斯影后这个殊荣,这个奖在她心里几乎都不属于美国人,可——

难道……

作者有话要说:注:1纠正一下关于张艺谋执着冲奥的误解,其实这个最佳外语片是各地区选报一部,所以不要以为全中国只有他一个人想冲奥斯卡,别的导演都不在乎,只能说是他的地位最高,知名度也相应高,所以他有新作都会报他。而很多导演连被选报冲奥的资格都没有,因为江湖地位够不上,而且这件事政治意味非常浓,真合适的广电不选,广电选的入选可能很低,反正就是官僚呗。实际上张导并没有按照最佳外语片的标准来拍过电影的,因为首先一个,最佳外语片不喜欢商业片,也不喜欢大场面……张导入选的菊豆就是很符合外语片标准的片子,去年的归来也比较像吧

2关于广电那些基本都是真的,国内现在是暑假保护月、寒假保护月优先度最高,这两个月所有进口片不可能同步,平时就是有国内背景的片、关系好的片同步希望大,如果关系不是那么硬实,非常容易被同档国片哭得调档延期。反正这里面道道太多了,就我所知这几年政策松紧好像是和国产片票房占全年50%这个红线有关,还是已经退化到40%了?记得12年吧,头半年国产片票房实在是太差了,就有了有史以来最长的7-8月这奇葩的国产保护月,那个暑假黄金档根本无片可看……然后8.31蝙蝠侠、蜘蛛侠被排在同一天上档,索尼和华纳都哭死了,反正猫腻很大啦。看一个公司在华实力强硬不强硬就看他们家大片能不能同步,这个最准了。

3威尼斯不喜欢好莱坞,尤其美国女演员拿影后可能性低这个也确实如此,因为这个奖以前就是不鸟好莱坞的,如果不是因为07年在历史上就是很倾向于好莱坞的一届,也不可能有那么多好莱坞的片子进竞赛单元或者得奖。

4另外安吉也是我虚构的……

-------------------------

好久没见这长长的注咯~~~~~~~~~~

嘿嘿,更新了,其实我也觉得提到国内的大导很出戏,不过事业线是有这方面的规划,所以……哈哈,比起感情线,我的事业线大纲实在是太明确了,所以就用导演什么的来指代下吧~另外之前关于美国电影院票价的事,又是写太快出bug了,不好意思,美国是一部片随院线和地段的区别,票价各不相同,但院线里票价相对统一,一般是这样的。

第228章未来蓝

“丹尼尔,真的非常感谢你能拨出时间过来参加试镜。”珍妮又一次握住了另一个丹尼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的手,诚恳地说,“非常抱歉,我的日程实在是非常紧张,否则我们真的应该多聊一些时候的,说实在的,我绝对是你的粉丝……”

因为演出《哈利.波特》,现在才刚刚成年,就已经拥有全球性知名度与亿万身家的丹尼尔浅浅地笑了笑,在珍妮跟前,他显得有些羞涩,“别这么说,珍妮弗,我能理解——而且我也是你的忠实粉丝,说实话——我能和你合个影吗?”

珍妮笑了起来,“当然!那是我的荣幸!克里斯,你也来——”

“我给你们掌镜,”克里斯和丹尼尔是非常熟络的,他这几年在伦敦拍了太多影片,再加上又和艾玛.沃特森合作过,去过《哈利.波特》片场探班,理所当然,丹尼尔来参加这一次试镜也是他牵线搭桥的结果,他拿起相机,“做点准备,别那么正经,3、2、1——”

送走了丹尼尔,珍妮在试镜列表上再次确认了一遍,她放松地叹了口气,往沙发上一倒,几乎是呻.吟地抱怨了起来,“终于,所有任务都完成了,这感觉就像是连续熬了一周通宵。”

“而你明早也要飞回惠灵顿了。”克里斯走到她背后,为她捏起了肩膀,珍妮软软地被他摆布着,“怎么样,你看中了哪块年轻的身体?”

“eww,你说得好恶心。”珍妮瞪了他一眼,又瞥了瞥屋里的时钟:已经晚上11点多了,她明早10点还要赶飞机,现在无论如何也是应该去休息的时间——但,他们到了威尼斯以后,她和克里斯托弗说的话几乎只有寥寥几句,大部分都还是没什么意义的日常对话。“你猜?”

克里斯大笑一声,把自己抛到了珍妮身边,靠着扶手饶有兴致地看着她,“我猜?猜中了有奖品吗?”

“再猜?”珍妮忍着笑意,冲他眨巴了几下眼睛,“你觉得呢?我能给你什么奖品?”

克里斯笑着拿脚踩了踩珍妮的大腿,他闭上眼睛煞有介事地想了一会,“嗯,我猜……none,一个也没有,这一次前来试镜的小家伙们没有一个能让人满意。”

“……是的,确实如此。”珍妮叹了口气,克里斯会看出这点不稀奇,如果刚才她选到了合适的演员,那么现在就不会这么烦躁疲累,而是会兴奋地觉得一切辛苦都是有价值的,“丹尼尔的演技当然非常不错,可惜他身高不够,而且我没有感觉到和他的火花。”

“那就有些难办了,”克里斯做了个胜利的手势,但很快又恢复了正经,“你已经把英国有些名气的年轻男演员都吸引到了威尼斯,如果这还挑不中的话,我就不知道你该去哪里选角啦。”

“有那么夸张吗?”珍妮失笑了起来,心情也不再那么低沉,“原来英国的年轻男演员储备这么稀少——而且你说得好像这部电影是桩大事。”

“在伦敦?这就是,”克里斯耸了耸肩,“尤其他们要演的是科林,你简直没法想象阿瑟放出风声以后,有多少男演员在争取这个机会,我们常说,《哈利.波特》选角也不过如此,你简直难以估量你在这群年轻男演员心中的地位。”

也许他的话半真半假,不过珍妮还是被逗得很开心,她反过来在克里斯腿上踩几脚,“stop。”

“停止什么?”克里斯握住她的脚,开始给她脚心挠痒,珍妮大笑起来,“停止这个!”

打闹了一会儿,两人都默契地停了手,珍妮询问地冲克里斯抛了个眼神,“要去床上吗?”

“过一会好吗?”克里斯梳理着她的金发,绿眼凝视着珍妮,“我想和你多聊一会儿。”

他们虽然没有什么整块的时间相处,但可以做的事并没有因此耽搁,珍妮昨晚刚饱餐一顿,所以也不那么饥饿,她笑着用脚背摩擦着克里斯的小腿,享受着两人亲昵的感觉,“我以为我们已经用了足够多的时间通电话了。”

“但那和现在是不一样的。”克里斯说,他的手指在珍妮背上滑动游走,“你觉得呢?”

“嗯……”珍妮舒服得眼皮直往下掉,她赶快振作起来,“但我们最好谈些提神的话题,否则我就要睡着了——而我才不要这么浪费时间呢,我们下次见面肯定是几个月以后了……”

“好吧。”克里斯也温存而甜蜜地低声笑了起来,他在珍妮手臂上拧了一下,用疼痛帮助她保持清醒,“说些提神的事,你打算怎么处理科林的选角呢?”

“让萨尔维去办好了,”珍妮其实心里也有了打算,“实际上他才是导演,这应该是他的活计。”

实际上,这件事的确是有些棘手的,因为科林的演员只能是局限于英国籍,最好家境也不能太差,这样才能本色出演,用角色和自己的契合补上本人和珍妮的演技差距,如果在国外寻找的话,好莱坞的男演员很难具有英国贵族的气质,而且也说不好标准的rp音。但,之前在她的会客室里出现的年轻男演员,不论是还没成名的埃迪.雷德梅尼,还是成名许久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在和珍妮试镜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存在被压戏的现象。最可惜的就是埃迪了,他现在还在各处电影、电视剧里打酱油,同时在伦敦西区剧团中磨练自己的阶段,表现派痕迹极重,和珍妮的表演有格格不入的感觉,也许在几年后,他会是个合适米歇尔的科林,但目前来说,珍妮只能把他放弃。

至于丹尼尔,他其实也还处在磨练演技的阶段,最重要的是他出奇地不擅长爱情戏码,表演时有种不正常的狂热感,也不适合科林。而在之后几年内会声名鹊起的那些年轻演员,几乎也都被珍妮选中了来参加试镜,他们的问题都是相当一致的:除非是天纵英才,否则对于英国演艺圈这种大学毕业-磨练几年后开始绽放出成绩的制度来说,25、26岁的男演员一般都是相当青涩,要想和她对戏而不落下风,他们实在都嫩了点。

找不到演技派,那么另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找人本色出演了,很多经典电影的演员都没有演出经验,完全就是演出自己,而萨尔维在这方面的选角是很有优势的,因为他本人就是贵族出身,在交际圈内寻找一个有天分,又想入行的贵族青年应该不是难事,起码,这条思路值得尝试,不是吗?

“这么说,你已经下定决心要选萨尔维了?”克里斯挑了挑眉毛。

“嗯,我在他和安吉之间犹豫了很久,”珍妮说,“但……我决定听你的话——感觉最重要,不是吗?”

她有些玩笑意味地说,但克里斯却并未应和着笑起来,珍妮看了他一眼,“what?我的决定反而让你不高兴了吗?”

“理论上说,我应该为他高兴。”克里斯坦然地说,他的语气有些怪怪的,“但我也不能不承认,这个决定——你和萨尔维即将连着几个月朝夕相处的事实——的确让我的心情有些复杂。”

“为什么?”珍妮不解地问,她忽然明白了过来,“等等,你是在说——可萨尔维不是gay吗?”

“你为什么会这么觉得?”现在轮到克里斯吃惊了,“萨尔维是gay?”

“我不知道啊?”珍妮现在彻底清醒了过来,“他是模特,又是英国人——我好像就很自然地觉得——他不是吗?”

如果说有什么圈子的同性恋比例比音乐剧圈子更高的话,那无疑就是时尚圈了,再加上英国风气开放得多,是gay的话,出柜也无压力,而萨尔维又属于着装打扮一丝不苟的类型,见惯了美国糙汉子的珍妮还真的没多想,本能地就把模特出身的萨尔维往gay方面去归类了,现在克里斯这么说,她确实是吃了一惊。

“他不是吧……”克里斯被她也说得有些不肯定了,“不过我确实没问过他的感情生活……”

珍妮忍不住笑了起来,“好吧,告诉我,你现在还妒忌他吗?”

“我本来也不是在妒忌他,”克里斯为自己辩解,“只是——当然,如果他长得稍微平凡一点的话,也许我不会这么想……但这并不是妒忌——”

他的语气有些烦躁,珍妮也有些吃惊:其实说实话,萨尔维虽然英俊,但也不是就比克里斯更醒目。而且在娱乐圈,俊男美女根本并不少见,真的要介意这个的话,两个人都有吃不完的醋。她还以为克里斯刚才只是拿萨尔维和她开玩笑,顺便撒撒娇呢。

“嘿,嘿——”她连忙奉上轻吻安抚,“怎么了,别着急,没什么不可以谈的——你想说什么,克里斯?慢慢讲。”

克里斯吐了一口气,他安静了下来,“没什么——”

但话说到一半,他又改了主意,伸手爬了爬头发,“不是没什么,只是——”

珍妮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克里斯,等着他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她能感觉到克里斯的欲言又止,他不断地查看着她的表情,像是要确定她现在的情绪,而她知道这时候最好的应对就是保持镇定和平和,不要给他退缩的理由。

“好吧……”克里斯像是最终下了决心,他吐了一口气,变化姿势,坐直了身子,“我不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时机,不过考虑到我们又得有几个月没法见面……”

他耸了耸肩,“还记得夏天的那次乌龙事件吗?你以为你怀孕了,我们都慌得不行,都没觉得自己做好了为人父母的准备。”

“记得呀,”珍妮迟疑地说,“而你的意思是——”

“可能是那件事打开了一个开关吧,”克里斯望着自己的手指说,“扣下了扳机之类的,当时我告诉你我根本没想过当父亲,当然更别说那种美国派式的家庭生活——但你猜怎么着?也许是因为我过了30岁,我不知道,也许是因为我以前没遇到让我想要成家的人,j.j——”

他试探性地看了她一眼,“我发现我开始向往成家、孩子,我不是说现在马上,现在也许我还没做好准备,但我开始渴望,珍妮,我已经开始想把这件事排上日程表了。”

“我——”珍妮说,她的大脑一片空白,“我——”

“我本来不想开口,因为我也不是很确定,”克里斯耸了耸肩,“如果连我自己都没有拿定主意,我不该拿它来烦你,但问题是,我不知道,关于未来我们谈得越多,我越发现我们的区别,我们已经是固定的男女朋友了,j.j,但你的未来里完全没给我留出位置。”

他举手止住了珍妮的回答,“我知道,我不是在责怪你,因为在这之前我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我的行程里也没有给你留出位置,而我并不知道长时间的两地分居会对我们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在伦敦时我很想念你,电话只能稍微缓解这种情绪,我想你也一样,是吗?”

珍妮说,“当然电话和真人是不同的,但——”

她想到丽贝卡的话,无奈的情绪席卷上来,“但我们能怎么办呢?”

“公平的做法是我和你都削减行程,尽量协调工作,一年内有半年都一起呆在好莱坞。”万幸的是,克里斯没有理所当然地说出什么‘放弃事业吧,珍妮’之类的话,毕竟任何有智商的人都知道珍妮不可能答应,而他一直不笨。而他流畅的回答也告诉珍妮,对这件事,他的确考虑了很久,“很多年以来,人们一直都在好莱坞拍戏,没有理由现在我们就必须到外地开工。”

听起来非常合理,但珍妮还是本能地想要挑刺,她说,“但,《梦露》——还有《九》——”

“我不是说马上,”克里斯握住了她的手,说,“嘘、嘘,我不是说马上,别慌,我只是希望我们能够开始谈这些,我们可以开始计划未来——别这样看着我,我知道这很突然,对我来说算是一反常态……”

他自己都笑了起来,“上帝啊,仅仅是三年前,我做梦也没想到这番话会是从我口中说出来,珍,不过我确实希望能有一个家庭了,妻子,孩子,起码一年有半年呆在一起的家庭生活,它可以不是今天,不是明天……但我想知道我们有把它列入考虑,在将来有一天,这个想法会成为现实。”

在威尼斯的月光下,在幽静洵美的湖色中,一个世界级美男子——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男人之一,在你身边跪坐着,绿眼闪着深情而温柔的光芒,诉说着对未来的期许:一个有你的未来,而在认识你之前,他还是个游戏花丛的浪子。这样的场面即使是放在电视剧里都嫌cliche,谁能想到这一切居然丝毫都没有掺假?而珍妮——她已经真的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考虑了。

“我——”她说,忽然间口干舌燥,吞咽了两下才继续说,“我……我不知道,克里斯,这一切太突然了,你根本没想过这些事。”

“当然,我明白。”克里斯快速地说,“你现在想的完全是《梦露》,而我本来也不想在这时候对你提出来的,一切都太仓促了,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相处——”

他短促地微笑了一下,“不要马上回答,仔细考虑一下,我们可以等到适当的时机再谈这个问题,好吗?”

“当然。”珍妮说,她现在确实很混乱,“当然。”

他们都沉默了下来。

窗外,晚风吹过湖面,湖里的月亮起了轻轻的皱褶。

“你知道这意味着……我们的关系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吧?”珍妮忽然打破了寂静。

“我知道,事实上我也一直在考虑……”克里斯说,他还是第一次这么坦诚地在珍妮跟前展示着自己的不安,这对聚少离多的恋人就像是知心好友一样,用较为超然的态度谈论着他们的决定,“如果我说没有惧怕,那我就是在说谎,老实说,在人生的前30年,我从没觉得自己会结婚。”

“但你现在发生变化了。”

“对,我现在发生变化了。”克里斯说,“以前我总奇怪为什么人们要结婚,为什么浪子会安定下来,一直到我自己过了30岁,我才明白原来也许人的改变在恰当的时候真的会非常地快。曾经我一点也不想要的东西,现在忽然都有了意义,这么说听起来很做作,不过过了30岁以后,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我也和一般人没有那么不同——而这种感觉真的还满让人安心的。”

他小小地欢呼了起来,“yeah,我又回归大众了,这难道不让人高兴吗?”

珍妮也跟着笑了起来,她说,“是啊,这真的很让人高兴……”

#

把威尼斯带来的思绪留在了威尼斯,结束了为期三天被排得满满当当的行程,第二天一大早,珍妮登上了她租赁的私人飞机——从威尼斯到惠灵顿实在是太过麻烦,必须经过数次中转,最节省时间的方案就是租赁能跨洋飞行的私人飞机直飞过去。不过这样的大型私人飞机也不是那么好租到的,在新西兰时团队就没预定到,只能权当省钱了,至于回程,能租那当然是直接租,毕竟如果她真的要回来参加颁奖典礼,那肯定是越早回惠灵顿越好。

“让你尽量回来参与颁奖典礼……”切萨雷有一丝疑惑地确认,“你肯定这是张的意思吗?而不是翻译中丢失了信息?”

珍妮也很难解释自己为什么能和张导演毫无障碍地随意沟通,并理解他的言外之意,她目前并不想告诉切萨雷她会说流利的中文,这种事能瞒就瞒了——所以她只能强调地说,“他的确把意思表达得很隐晦,但我可以肯定我没有弄错——这难道就那么难理解吗?他欣赏我,想给我这个奖,更想让我去领奖,为电影节扩大影响,这是双赢的好事。而我们需要谈论的只是他到底能不能把奖给我这一点而已,毕竟,他只是一个人,而评委会的七个评委里喜欢我的人,算上他可能也只有两个。”

“在此之前,我们的确从未考虑过这方面的事。”切萨雷抿了抿唇,不再质疑珍妮的话到底是真是假了,“不过,既然评委人数有限,又都是艺术片导演,现在展开公关攻势也许只能收到反效果……”

切萨雷显然在考虑着后续的战略,“张和安.李不同,他在北美市场的价值不大……不过从我对他的印象来说,既然张邀请了你,那么他肯定有一定的把握,为此回威尼斯一次也是值得的,这个奖项在某些地区很受关注,对于电影的版权售价也会有一定影响,再说,即使没得奖,贸然爽约也可能会让我们在中国大陆市场多出一些障碍。”

飞快而精密地计算出了结果,他开始安排回威尼斯的前置工作,“必须联系华伦天奴,你需要一套新礼服,当然还有朱利安,他得再来一趟。我建议你干脆再度包机来回吧,也许费用有点贵,但可以抢回一些时间,这些钱可以让华纳报销一部分,我会给华纳的人打电话……”

珍妮把这些琐碎的事务当成了耳旁风,只是时不时地点点头,她很快地沉浸在了自己的思绪里,过了一会,她开口说,“切萨雷——”

切萨雷和玛丽都停下讨论,看了过来,切萨雷一边说还在一边敲击着键盘——他专业而冷静的表情就像是一杯冷水,迎头浇到了珍妮头上。

“——我决定用萨尔维.图齐做《梦露》的导演了。”她吞下了含在口中的话,改口地说道,“导酬50万,让他负责找科林,等我拍完《阿凡达》以后就准备开工,你觉得怎么样?”

50万美元对于新人导演来说,不算是太低的数字,当然,再高一些珍妮也给得起,但作为制作人来说,她觉得这个酬劳已经相当慷慨了。

“没问题。”切萨雷一口答应了下来,他又低头地翻阅起了电脑上的文档,“玛丽,请假的时候注意詹姆斯的心情,我们得安排10月份回洛杉矶的时间……”

“你要度过地狱一样的三个月,”玛丽告诉珍妮,她又看了文档一眼,纠正了自己,“抱歉,就我看来,你即将面对的是地狱一样的半年行程。”

想到即将到来的颁奖季,珍妮闭上眼,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也让自己的心思彻底地回到了工作里,“你们安排你们的,我得开始想想《梦露》到底该去哪里取景了……”

作者有话要说:克里斯其实也是个变化蛮大,成长性挺高的角色呀~

第229章和希斯.莱杰的赌约

“礼服送到,保镖带着造型师进来。”

“我们还有30分钟出发,注意保持定位。”

“首饰箱的密码锁是多少?”

“hell,谁给我一些温水,我的化妆刷简直是一团糟……”

“嘿,希斯。”珍妮调整了一下坐姿,往后靠了靠,和带着黑超墨镜的年轻男子打了个招呼,“米歇尔没来吗?”

“和克里斯一样,她回美国了——有工作。”希斯.莱杰有些心事重重地说,看来并不想谈论这个问题,珍妮很快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看来和她隐约记得的那样,希斯和米歇尔可能已经走到了分手边缘。很可能一直持续到希斯去世为止两人都没有复合,也可能之后又复合过,在希斯去世之前再度分手——希斯和米歇尔的分分合合一直是美国各大娱乐杂志热衷追逐的话题,所以珍妮也知道,他们在此之前感情起码出现了4、5次危机,尤其是希斯喜欢泡夜店,很容易被拍到,比起最近一两年一直在外工作的珍妮和克里斯,他的话题性当然更高了。

“讨厌的一天,不是吗。”她扮了个鬼脸,又对轻呼出声的化妆师道了个歉,“抱歉,抱歉——不过我猜我们会是一对很好的红毯搭档的。”

大家都是没伴的人,又都是切萨雷的客户,结伴走个红毯也算是互利互惠了,事实上,也因为两人都是切萨雷的客户,他们碰面的机会并不少,只是因为希斯沉默内向,没有太多的交流而已。

希斯没什么表情地点了点头,“会是的。”

也许是因为和米歇尔的感情不顺,他今天显得心事重重,格外沉默寡言,过了一会才又说道,“所以,你是特地回威尼斯参加颁奖的吗?”

希斯本人是在欧洲待足了一周,这是因为他正在《蝙蝠侠》和《魔法奇幻秀》的档期空档里,又不像珍妮副业那么多,所以参加开幕式以后就在威尼斯游玩了起来,出席了一些宣传活动,现在又代表《我不在那儿》剧组参加颁奖典礼,他也是剧组唯一一个留到最后的演员,除了他以外,只有导演留了下来,制片人和凯特.布兰切特等其余主演,在参加过开幕式,做完宣传后就先后离开了威尼斯。

事实上,这也是好莱坞演员们参加欧洲电影节的常态,因为欧洲三大电影节不论是从血统还是从喜好上来说,都更喜欢非好莱坞的演员,好莱坞系的影片得奖的情况当然有,但演员多数是欧洲国家出身,后期才去好莱坞发展,自带当地人脉。像是希斯和珍妮这样的澳洲、美国本土演员,受到青睐的可能性并不高,所以希斯不会猜她是事前收到消息,回来拿奖的,反而好奇地问起了她的目的。

“不是,只是我的下一个项目导演还在威尼斯,而我正好需要和他聊聊,”珍妮扮了个鬼脸,轻松地掩饰了过去,“可不敢把人带回卡梅隆的巢穴,不是吗?”

希斯笑了起来,看来被珍妮逗得开心了一些,他说,“噢,你能连续请假两次,已经说明你的地位了,安东尼和我说过,你们剧组的氛围简直堪称恐怖,他告诉我,如果是我来演的话,我肯定每天晚上都做噩梦。”

安东尼是澳洲人,和希斯的感情也非常不错,珍妮笑着说,“如果你的精神比较脆弱的话,那么没选择《阿凡达》肯定是正确的,詹姆斯在拍摄时简直就是个火药桶。”

她没有说出口:即使以她和卡梅隆的交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离开两次,后一次还是突发事件,卡梅隆还是因此很不高兴,珍妮只好亲自和他解释并暗示了一番,自己是因为有可能拿奖才一定要回威尼斯,他在有所触动下,这才妥协地放行准假——珍妮猜测自己背景深厚的传闻在卡梅隆这里是又被证实了一次,不然她也的确很难解释自己怎么能连威尼斯电影节都走通关系,在典礼前就知道自己有一定的获奖希望。不过,即使如此,为了尽快赶回剧组,珍妮也只能忍痛又包了私人飞机的两个航程,两次前往威尼斯,她个人交通费都快豪掷百万美元了。如果不是看在和卡梅隆的后续合作,以及未来在中国的布局的话,她脑子进水了都不会如此选择——虽然她现在年收入在女星里已经可以排上号了,但珍妮还是觉得自己相当穷,她还在死命地为入股迪斯尼攒钱呢。

在他这个年纪来说,希斯.莱杰虽然无法和李奥纳多、克里斯这样金字塔顶端的‘变态’相比,但履历也是相当漂亮了,和李安、诺兰等近年崛起的大导都有合作,两个人从《阿凡达》的片场说起,反而是找到话题,聊了聊各大导演的片场,结论是,越是大导越有个性,气氛越小心翼翼,除非是拍商业片,稍微有深度一点的片子片场都很少欢笑连连的。如果还有拍摄日程在屁股后头追着的话,花絮里的笑场片段都是苦中作乐,其实剧组人员的心理压力都是很大的,尤其是和大导初次合作的主要演员,更是压力爆棚,失眠、抑郁,对他们来说都不算是罕见的心理障碍。

“第二次合作会好很多。”谈到即将开拍的《魔法奇幻秀》,希斯的脸色开朗了一些,“我和特瑞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之前我们拍过了《格林兄弟》,当然比起《蝙蝠侠》,这个角色的喜剧色彩更浓一些……”

“听起来你真是偏爱这种复杂的角色,”珍妮忍不住问,“怎么,是一般的商业片无法满足你的表演欲望吗?”

看到希斯含笑地默认了,她半开玩笑地说,“我看过你在《蝙蝠侠》里的表演了,如果有机会的话,绝对应该合作一把,希斯,看看我们谁的演技更好,能把对方打败。”

“听到你这么说,我已经后悔我没有去争取《阿凡达》的试镜了。”希斯也算是正面回应了珍妮的‘挑战’,“虽然我并不觉得我能赢——如果连丹尼尔.戴-刘易斯都不能赢过你的话,那么显然我的胜算并不大。”

“哇,你真是太会夸人了。”珍妮也是轻笑了起来,看来希斯属于那种一旦熟悉了就能说能笑的性格。

“这不是客套话。”希斯双手插袋,潇洒地耸了耸肩,“而是事实——说实话,如果不是威尼斯对于好莱坞一向不那么喜欢,我认为这一届的最佳女演员只会在你和凯特之间产生。”

他的言下之意,等于是否定了珍妮和凯特得奖的可能性,珍妮挑了挑眉毛,“原来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吗?所以凯特才先行回了美国?”

“这基本算是行业常识吧。”希斯说,“毕竟这本来就不是我们的奖——倒是丹尼尔很有希望拿奖,我还以为你来这里是为了帮他领奖。”

丹尼尔.戴-刘易斯几乎是缺席了和《血色将至》、《迈克尔.克莱顿》有关的全部宣传活动,就连威尼斯电影节都没来,据说是因为他的档期安排得太密集,之后又要赶拍《九》,精神状况不适合过多地出现在公开场合。而不论是华纳还是大梦也都没有对此多做要求,毕竟他会答应出演,已经是为剧组解了燃眉之急,再有过多的要求就不合适了。再者,《迈克尔.克莱顿》的冲奖企图心也不是很大,在几大资方意见不能同意,丹尼尔本人又无意出钱公关冲奖的情况下,也没有谁非常迫切地想要他出面宣传。

“你认为会是丹尼尔拿奖吗?”珍妮对于这一届威尼斯的结果当然一无所知,毕竟会到威尼斯参展的电影都不属于商业片。

“如果不是他,就是梁。”希斯对自己能否得奖看来是不抱希望的,他随意地和珍妮聊了起来,“丹尼尔毕竟是英国人——但梁也是蜚声国际的演员,我看了《色.戒》,你也应该看一看,安的故事永远是这么含蓄,带有禅的感觉。”

听到一个外国人说到zen这个单词,珍妮的感觉有点怪怪的,她当然看过《色.戒》,不过那是在穿越前,而且当时她并没有觉得有多好,反而觉得这故事压抑阴郁,简直让人窒息——前段时间再看《色.戒》的时候,就能体会到李安的过人之处了,事实上,她对电影的欣赏眼光也是穿越后一步步培养起来的,在这6年间实在是发生了太多事,她的变化也实在太大,有时候珍妮都怀疑她和原来的自己到底还有多少相同之处。

走进更衣室换上礼服,佩戴上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蓝宝石首饰,珍妮游刃有余地在保镖们的护送中忽略种种杂音,继续和希斯聊着天,“看来你这一周看了不少电影,是在了解敌情吗?我听说《我不在那儿》是有机会拿到金熊的——他们说这完完全全就是欧洲人会喜欢的调调。”

《我不在那儿》讲述的是一带摇滚巨匠鲍勃.迪伦的一生,拍摄手法非常大胆前卫,甚至可以说是意识流,导演动用了六个人来扮演鲍勃.迪伦,讲述他生活中的六个侧面,凯特.布兰切特女扮男装,出演了鲍勃一生中较为困顿,想要转型的那一段时期。珍妮还没看电影,但据说凯特的扮演惟妙惟肖,虽为女性,但扮相和鲍勃极为神似,演技也非常彪悍,是今年奥斯卡的又一匹黑马,一个奥提应该是能稳稳到手的。——而这种抽象的风格,艺术性也非常强,是威尼斯的最爱,如果说参展的诸多好莱坞系影片里有谁会被选出来做分猪肉的代表,那么这部电影应该就是《我不在那儿》了,这也是为什么希斯会留到最后,因为威尼斯电影节显然不可能让诸多好莱坞影片入选主竞赛单元,然后一个奖都不给,但到底是金狮奖还是更像是安慰奖的银狮奖,那就不好说了,毕竟,《我不在那儿》到底是好莱坞影片,而它显然也没好到能够征服评委偏见的地步。

至于《迈克尔.克莱顿》剧组,如希斯所说的,除了丹尼尔以外,几乎没人有得奖希望,而在丹尼尔压根没有露面过的情况下,很难说评委会不会给奖,所以,如果不是张导演的那句话,珍妮是不会回来参加颁奖典礼的。

“我的确看了不少电影,《高度设防地带》就是我挖掘到的一个惊喜。”希斯倒是根本就不在乎自己参与的电影会不会得奖,而是和珍妮谈起了他这一周看到的佳作,“我认为威尼斯电影节的指导精神的确有道理,这世界上并不只有好莱坞能出产好电影,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值得注意的作品……”

他们一路都在谈论着好莱坞以外的佳作,很快地,贡多拉到达了码头,珍妮和希斯吸引来了最为壮观的人潮与最多的闪光灯:不论希斯怎么说,不论威尼斯电影节的参与者们承认不承认,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全球一体化切切实实地影响到了人们的方方面面,如果说10年前,意大利人最为熟悉的还是自己的本土明星,那么现在,走红毯的本土演员已经激不起多少欢呼声了,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的电影世界已经进入了好莱坞年代。

“珍妮弗、希斯!”他们迎面撞上了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他高兴地握了握两人的手,用口音浓厚的英语说道,“很高兴看到你们留到了最后。”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单纯,但对珍妮来说,又似乎蕴含了另一重意思,她用眼角余光扫了站在马克身后不远处的张导演,恰好和他对了一个眼神。而张导演的表情则相当微妙,说不上热情,但也没有歉疚,让珍妮一时竟然无从辨别张导演的真实意思:这个影后的桂冠,张导到底是为她争取到了呢,还是压根就没成功,又或者虽然没争到金狮奖,但张导还是推动她拿到了银狮……

第230章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和投票程序严格的奥斯卡不同,威尼斯电影节的形式比金球奖都还要更随意——金球奖起码还有90多名评委,而威尼斯电影节非但只有7名评委,而且奖项设计也非常灵活,除了主竞赛单元一定要选出,也是含金量最高的三尊金狮奖(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员)以外,还有银狮奖——评审团决定给予,并非每年颁发,特设杂项奖以及小单元奖项,可以说这种奖项带有浓厚的因人成事色彩,在大众的想象中,投票过程也不像是各自写下选票,然后唱票定乾坤,反倒更像是大家坐下来开着茶话会,然后在讨论中把猪肉分一分,如果说座谈会上不止7位评委列席,人们都不会诧异的,因为有些奖项的安慰性质实在是太明显,看上去就像是有人在说,‘啊,她拿不到金狮了,但她毕竟表演得不错,所以我们给她一个特设奖可以吗?’

当然了,作为三大电影节之一,威尼斯电影节能维持它的公信力,肯定不是因为他们热衷于分猪肉。反而客观地说,在国际范围内,它的含金量甚至要比金球奖略微高一些,因为金球奖的评委席有90多位,但成员固定,而且对于贿选、公关态度开放,历史上出过数次丑闻,而威尼斯电影节每年邀请的都是各国耆宿大师级的人物,不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已经功成名就,很少有筹码能让他们心动,再者,这毕竟是国际级竞赛,入选竞赛单元的影片虽然都想得奖,但一时半会要能搞定来自异国他乡的七名评委难度还是很高的,而即使有评委为本国的影片投票,那也顶多只能拿到一票,作用并不大。

与此同时,聚集在威尼斯的各国电影记者和影评家也都会对参展电影做出自己的评价和投票,这使得暗箱操作的难度很高,如果质量不过关,哪怕你的关系再硬,评委也不会把好猪肉分给你,毕竟这和奥斯卡不同,奥斯卡是匿名投票,成员身份还保密,投人情票伤害的是奥斯卡的名誉,和自己无关。而威尼斯的评委席可是透明的,选出太差的作品和演员,受到损害的则是评委们自己的声誉,起码鉴赏力就会受到怀疑。

所以说,威尼斯电影节的大奖只会在有足够实力的几个顶尖作品之间进行竞争,决定谁能得奖的元素很多,人脉、口味都可以算在内,还算是相对公平,毕竟这些因素都和本身的质量无关。得奖者或者是运气好,作品合评委口味呢,或者是人脉广,评委都愿意给你这个奖,毕竟对于电影这门难以量化评分的艺术来说,谁更够格得奖是个非常模糊的命题,并没有一定的正确答案。

能够格被邀请来威尼斯做评委的大师,无一不是沉浮数十年之久,在大奖小赛里杀出来的老将,对于奖项的局限性肯定都看得相当清楚,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已经适应了这样公平与不公平间充满矛盾冲突的模式,对于他们来说,确保自己认可的最佳电影拿到大奖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应该是确保所有相对最好的演员和作品都得到鼓励,这也是威尼斯电影节设立杂项奖,并且尽量‘分猪肉’的理由,从一方面说,这些奖项会激发电影所在国继续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的热情,维持其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对于出色作品的鼓励。至于说为了自己看好的作品争得头破血流、大声小声的情况,则很少出现在评委席会议上,大家更多是悠闲地通过翻译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像是一场茶话会,甚至有些人都很少会为自己国家的电影发声说话,就比如说张导演,虽然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也有参选,但他并不打算为其拉票:都是内行人,电影好不好都知道,真的好电影,看到你坐在这里,少不了肯定,不够格的,你为他发声也很跌份,都混到这份上了,也不必求着谁,何必搁下一张老脸去为一个和你没什么利益往来的同行拉票呢,就因为都是中国人吗?再说,你推动了也未必能拿奖啊。

当然,这也和他不是那么认可《太阳照常升起》有关,虽然也有一些人物通过各种渠道来打了招呼,但张导演只是置之一笑:讨论过程肯定是保密的,这种人情就属于白拿,不管你在会上怎么说,会后都可以用一种说法敷衍过去——‘我尽力了,但没成功’,再说这本来也是事实,《太阳》的评价在威尼斯一点不高,根本就不属于得奖热门,6位评审对他也是大摇其头,你推不推都不影响结果,还不如多把精力花在推一把就能得奖的人身上,不论是从自身审美出发,还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这都是对他更有诱惑力的选择。从自身审美来说,他确实喜欢那姑娘在两部影片里的表演和进步,这是一个导演对演员最纯粹和最专业的欣赏,也是他敬业的选择。

来做评委那就要做好评委,选择最有潜力、水平最高的演员理所当然,其次,从自身利益来说,珍妮弗.杰弗森会说流利的中文,脾气非常好,张导也看得出来,她对中国市场非常看好,这意味着将来也许会有合作的机会,不论是请这个双料影后的团队来指点影片冲奥的公关技巧甚至是一些细微的经验谈,还是直接邀请她合作一些新片,尝试往国际化转型,这都是一条可以走宽的路,他没有理由不支持珍妮弗,把这个善缘继续结深。

“凯特.布兰切特是更典雅的选择,”来自意大利本土的艾曼纽尔.克里亚勒斯用不那么标准的英文说着,翻译立刻把他的话传达给张导演,“她更适合威尼斯,而不是珍妮弗.杰弗森,那女孩很优秀,但她崛起的时间太短了,她可以等待。”

“如果我们非要选一个好莱坞女孩的话,我会选珍妮弗.杰弗森。”法国女导演凯瑟琳.布雷亚立刻针锋相对,直接和艾曼纽尔对话了起来,“她和凯特的表演,谁的更好?我不知道,因为凯特的出场时间实在是太短暂了,她没有机会暴露缺点,而珍妮弗的人物则更加完整,她在有限的时间里爆发式地演绎出了一个复杂的人物,如果我们不能就影片论影片,那么也许我们根本就不该坐在这里。”

“你之所以坐在这里正是因为你没有就影片论影片。”艾曼纽尔有些不高兴了,他敲了敲桌子,“否则,我们在讨论的就不是把金狮奖给布拉德.皮特的事了,梁在《色.戒》里的表现才完全应该得奖。”

提到这一点,所有的评委脸上都掠过了一丝不自然——他们固然也想以公正的眼光来看待候选影片,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做到绝对公正。受邀参评威尼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荣誉,而接下这个荣誉的结果就是你必须在评选中还掉威尼斯电影节给你的人情,马克.穆勒这一次招揽了很多好莱坞影片参评,威尼斯的红毯很久都没这么热闹了,而好莱坞的鼎力相助,换回的是马克的明确要求:在评奖中,他希望评委们多考虑这些年来威尼斯对于好莱坞的歧视,但又尽量保留威尼斯多国荟萃的传统。

《色.戒》作为一部质量上乘,由好莱坞大导产出的华语圈影片,在这个思路之下水到渠成地获得了金狮奖,《太阳》在他跟前根本毫无竞争力,而根据威尼斯分猪肉——或者说尽量照顾更多好作品的传统,《太阳》也等于是退出了主竞赛单元奖项的评选了。而最佳影片的银狮奖肯定要分给欧洲各国,包括意大利本土电影界也要稍作安抚,毕竟是地主。接下来最佳男演员,马克强烈暗示了布拉德.皮特,这一次莅临威尼斯最大牌的好莱坞男演员,也是商业气息最浓的选择,这主要是因为他的新电影在威尼斯首映,可谓是给足了面子,因此更有竞争力的丹尼尔.戴-刘易斯只能拿到银熊奖了。

在最佳女演员的选择上,马可没有指定人选,评委们则在布拉德.皮特后出现反弹,不愿选择商业价值一样极高,为威尼斯带来大量曝光的珍妮弗.杰弗森,除了张导演和凯瑟琳之外,大多数人其实是赞成意大利佬的:如果一定要选的话,不如选凯特.布兰切特了,好歹她还是澳洲人,能给最重要的三大金狮多带来一些国际化的色彩。

眼看各大奖项几乎都定下来了,凯特.布兰切特似乎正在全面获得胜利,除了还有些不服气的凯瑟琳以外,几个评委脸上都露出了赞同艾曼纽尔的表情,张导演知道,如果他再不开口,珍妮弗就注定只能颗粒无收了——银熊奖是给派系平衡留着的,如果选了好莱坞系的凯特,那么银熊奖只能是设立给欧洲电影界,不可能再给好莱坞系,又是美国人的珍妮弗。

“如果我们一定要选一个好莱坞大牌的话。”一直都是深思熟虑的张导演第一次在讨论会上开了口,他缓慢地对翻译说着,给对方留出了足够的思考时间,“真的就只能选布拉德.皮特吗?这会被人笑话的,内.幕的感觉太明显了。”

之前在推选最佳影片时,张导演都没有过多地为李安说话,也没有像各位评委一样,为自己国家的影片力争猪肉奖项,等于说因为放弃了《太阳》,他手里还有一张‘极力推荐’的选票没有用掉,这使得他的意见很受大家重视。毕竟没有哪个评委能很霸道地力荐这个又力荐那个,每人撑一个,是不成文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