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林小竹没有问为什么不方便。或者是老爷子正有事要忙,或者是为了避嫌,不让人对她在决赛中取得的成绩有诟病的地方。袁天野这样安排,总是有原因的。

宅子只有两进,房屋不过十来间,但环境清幽,布置干净雅致,让林小竹十分满意。袁天野住在东院,林小竹住了西院。大家安顿好,第二天,她便拉着袁天野上了街。街上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倒跟其他的京城一般无二。

“咦,那里出了什么事了?”林小竹看到前面的店铺围了一大群人,扯了扯袁天野。

要是在平时只她一个人,她是不喜欢去看热闹的,免得惹上什么麻烦。可跟袁天野在一起,这家伙武力值比较高,让她极有安全感。此时正闲得无聊,自然要去看看热阄。

“走,看看去。”袁天野见林小竹兴致勃勃,也来了兴趣,拉着林小竹就钻进了人群里去。

第四部 美食连锁 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少钱,最美味

刚进到里面,还没看清楚里面的情形,林小竹就听到一阵唧唧咕咕的声音。她不由得微微一怔,定睛向里面看去。由不得她不吃惊,实在是她听到了这唧唧咕咕的声音,正是她前世学过一点的倭语。虽然发音有些不同,很多的词语她也听不懂,但百分百的可以肯定,这语言应该是古代版的倭语。

待得打量了说话的那人几眼,林小竹就更加肯定了。其实岛国人无论是文字还是服饰、风俗,就极受中国的影响,所以眼前这人从衣服上看并不能一眼看出来他是岛国人。但服饰终究还是有些不同的,比如衣襟的长度和宽度,比如他头上那带着明显岛国风韵的帽子。

这里竟然有岛国,那么岂不意味着这个大陆,就是她原先生活的地方,只是历史传承不同,所以没有了唐宋元明清?

林小竹立在那里,兀自愣神。

“小竹。”声畔传来袁天野的声音。

林小竹转过头去,看到袁天野疑惑而担忧的目光。

“啊,我是觉得这人穿着有些怪异。而且他说的话,听不懂呢。”林小竹一笑,轻声道。

袁天野恍然。轩辕朝虽然分为四国,但大家都说一样的话,口音并没有差异。这男人说的话听不懂,在林小竹看来自然奇怪。

他解释道:“离南海国东岸不远的地方,还有几个岛屿,其中一个最大的,就是一个小国。岛上的人说的就是这种话。”

林小竹点点头,看向那个男人。有些民族,生性猥琐,数典望祖,她向来不喜;更何况,在她穿越到古代前,那个国家还无耻地想要侵占她那国家的岛屿呢。此时见这矮小的男人手里挥舞着刀。一面片着鱼片,嘴里一面嘀嘀咕咕地说着这生鱼脍是他们国家最擅长的烹饪技艺,是别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上的,她就从心底里感到厌恶。

看来,那民族夜郎自大的秉性,是自古有之的啊!

鱼脍在我国古代是很普遍的食品,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收录了各地的风俗习惯和奇人奇事,其中一条是:“祝阿(今山东齐河县祝阿镇)不食生鱼”。代表了应劭认为不食生鱼是奇风异俗,可见喜食鱼脍有多普遍。此风俗由此还衍生出一个“鲙”字,专指生鱼片。南北朝时,出现金齑玉脍,是中国古代生鱼片菜色中最著名的。唐是食用生鱼片的高峰期,这道菜不但是宫廷中常见的食品。也是平民的日常菜肴,甚至出游时也会就地取材。生鱼片亦是于唐代传至倭国。

现在,虽然历史朝代已面目全非,便文化的传承还是一样存在的。这位矮小的倭国人,竟然拿着学自中国大陆的菜肴,到它的发源地来炫耀,不是无知,就是挑衅。

很显然,人群里有人听懂了这倭国人的话。气愤地叫起来:“什么叫你的手艺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比不上?这鱼脍有的是人会做,你这点手艺算什么?也敢跑来这里自吹自擂!”

“他是这个意思吗?”

“竟然敢这么说!”

旁边的人都义愤填膺。

那倭国人显然没想到竟然有人能听懂他的话。不过他也没抬起头来,丝毫不见惊慌,用怪异的腔调道:“今天跟我比赛的这位,可是南海国的大厨夏山,他做的鱼脍听说在南海是最有名的。如果我今天能战胜他,那就说明我的鱼脍手艺比南海国的厨子都厉害。”

夏山?

林小竹这才抬起头,望向了隔着长长的桌子、也正忙着片鱼片的一个身影。这个身影太熟悉,不用看那张低着头的脸。林小竹就知道这一定是夏山。

莫非夏山也来参加轩辕朝的大赛了?看到他。林小竹一阵惊喜。她跟夏山、吴平强都是山庄那一批学员里厨艺最好的。现在她跟吴平强都进入决赛了,夏山在南海苦练那么多年。绝对也能代表南海国来参加比赛。

她转过头,在夏山那边的人群里寻找,希望能看到另一个熟悉的身影。果然,就在离夏山不远的地方,苏小舒正站在那里,眼睛紧紧地盯在夏山身上,满脸的柔情和信任。

林小竹扯了扯袁天野,将夏山和苏小舒指给他看。袁天野朝她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表示看见了。他可不像林小竹,一进来眼睛就盯在了那个倭国人身上,满腔的民族仇恨。他早就看到夏山和苏小舒了。让夏山来参加比赛,也是他的意思。毕竟夏山的厨艺是极高的,有才华,就应该施展开来。他从不埋没人才。所以在这里看到夏山,最正常不过的了。

“就是。如果我们这位渡边先生能赢了你们这里的夏山先生,你们就得承认,你们的鱼脍手艺不如我们。”那矮小的倭国人的话声刚落,旁边就有人附和起来。

林小竹将眼睛一眯,发现站在这边的,还有三个人。看那样子,应该也是倭国人。

这两句话一出,大家更是气愤起来,说什么话的都有。而站在桌子旁边、穿着石青色长衫的一个中年男子站了起来,举起手来大声道:“现在渡边大厨跟夏山大厨正在比赛,大家安静,有什么话等他们比完再说。”

“对,一切以结果为准。现在可是在贵国地界,强辩我们是辩不过你们的。但如果我们的渡边先生赢了,你们再说也没用,技艺这东西,还得凭本事说话。”一个倭国人又叫了起来。

轩辕朝的人都用目光愤愤地看向倭国人,不过却不再说话。这倭国人可恶,但有一句话说得对,一切凭本事说话。想到此处,大家都把殷切的目光投到了夏山身上。

“你的手艺,跟夏山相比,如何?”袁天野轻声问林小竹。他是有些担心的。那倭国人敢这么自吹自擂,自然是有几分本事的。万一夏山比不过他,难道还真像倭国人说的,轩辕朝还不如那小小的岛国不成?

林小竹盯着夏山,只见他站成弓步,左手指尖轻轻压住鱼肉。右手刀口前倾,用力均匀,运刀如飞,鱼片落在面前的盘子里,片片均匀,薄如蝉翼,轻可吹起。而他面前已调好了调料。林小竹的眼力极好,虽然站在这里有些远。也能看出他面前的那些调料,有炸米粉丝、炸芋丝、炸麻花、京葱白、姜丝、萝卜丝、尖椒丝、朝天椒、榄角碎、酸藠头、生蒜片、花生、芝麻、白砂糖、白醋、花生油、盐、胡椒粉,足有十八种。这些调料,一样都不可少,少了鱼脸就缺少鲜美的感觉。而在调料旁边,还放有一个小碟。上面放着柠檬叶丝,是等会儿要放在鱼脍的表面,跟着蘸调料一起入嘴的。这样吃,鱼脍便会有一股清香。

而倭国人这边,敢于自吹自擂,倒也有几分真本事。那矮小的倭国人刀功并不比夏山差,一片片鱼片摆放在盘子里,如孔雀开屏。而桌上的调料跟夏山相比,简单得多。只有绿色芥末和酱油。

她轻轻摇了摇头,道:“即使做到最好,也不比夏山强多少。”

她的刀功在山庄时就比夏山强,因武功大进的关系,现在比以前强上不少。但夏山常年呆在南海国,凭着他对厨艺的追究程度,相信他对于鱼这食材,绝对了解得非同一般。每一种鱼有多少刺,纹理如何。应该在哪里下刀。鱼片片出来之后,应该在什么时候吃口感最佳。他应该最是清楚。

袁天野听了,有些失望。只得像大家一样,将目光投到夏山身上,希望他能把那小倭国人踩在脚下。

“放心吧,夏山一定能赢。”林小竹看着夏山,脸上慢慢绽放出笑容来。

自他们进来到现在,夏山脸上都没有什么表情,便是连眼睛都不眨一下,似乎根本不知道有这么多人看他,也丝毫没有为倭国人的话语所动。他一直凝神贯注,他的眼中只有那条鱼。

而相比之下,那倭国人的情绪就激动得多。他一直嘴里念念有词,大概心心念念想要为他的倭国争光。

两边这么一比,高下立见。

虽然两人刀功差不多,一会儿调料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烹饪其实是一种艺术创造的过程。厨子的心情好与坏,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情感,都能通过食物表达出来。这就像妈妈用爱心做出来的菜,要比大饭店里的厨子做出来的菜更有温暖的味道一样。此时的夏山心里眼里只有那条鱼,只有那道菜,他专心致志地做着这道菜,心手合一,有如天人合一,这样做出来的菜必然能达到极致的美。这又怎是那心情浮躁的倭国人能比得上的呢?

不一会儿,两人都已把鱼片完了,跟调料一起,都放到了大盘子里。那石青色长衫的中年男子,将两盘鱼脍都端了过来,放在众人面前,笑道:“这是倭国的渡边先生和南海国的夏山先生做的鱼脍,大家都来尝尝。至于哪个更鲜美,我想大家都会凭良心说话的。请!”

林小竹一见这样行事,便有心着急起来。夏山做的调料繁复,吃起来是有一定讲究的。不会吃的人,一定吃不出那个味道来。

她正要开口提醒,夏山便已走上前来了,微笑道:“我来为大家蘸调料。”说完,便左右各拿了一双筷子,先把油、盐、胡椒粉拌一下,然后把葱、芝麻等配料倒下去拌几拌,再放油、盐、胡椒粉拌几下,再下炸米粉丝、炸芋丝、炸麻花等脆口配料拌几下。然后告诉大家,进食时要把拌匀的鱼肉和配料一同挟进口中。

林小竹松了一口气,跟袁天野走上前去,先取了倭国人的鱼脍进嘴,尝过之后,又走到夏山面前,道:“有劳,给我一份。”

夏山倏地抬起头来,望着林小竹,再看到袁天野,一脸的惊喜:“公子,小竹,你们怎么来了?”话声刚落,他便醒悟过来,不好意思地一笑,“看我,尽说傻话,小竹当然是来参加比赛的。”说完赶紧夹了两片鱼脍,用柠檬叶裹了,跟调料一起递了过来。

“你先忙,一会儿再聊。”林小竹接过鱼脍。退到了一旁,将位置让给他人。又遥遥对着站在后面的苏小舒微笑着点了点头。

细细地品尝着夏山与倭国人渡边的鱼脍,林小竹抬起头,问袁天野:“怎么样?感觉如何?”

“夏山所片的鱼脍,更细嫩鲜美,这大概跟他片鱼片时的手法和时间的把握有关。但调料太多,我不大喜欢。而倭国人大概是心境的问题,鱼片片得不大好。但他的调料,更能让人品尝出鱼脍最原始的鲜美。”袁天野道。

林小竹点了点头。袁天野这说法,极为中肯。

袁天野说这话,大概是故意让人听到,说得还挺大声。正在品尝的人中,有些点点头。表示同意;有些则反对道:“我觉得这调料就很好,比起倭国的强很多。而且倭国人跟夏山大厨比的是片鱼片的功夫,而不是调料。”他转向渡边,“怎么样?我们南海的大厨比你强吧?”

渡边尝了一口自己的鱼脍,又尝了一口夏山的,一声不吭地退了下去。而另外几个倭国人,唧唧咕咕地把他埋怨了一通。

穿石青色长衫的中年男子似乎并不在意,笑道:“南海国的夏山大厨鱼脍手艺出色。但渡边大厨的手艺,虽然比不上夏山大厨。也没逊色多少,是吧?来来,大家尝尝。觉得尝一片不过瘾,有请那边坐,自有小二招呼大家,让大家吃上美味的鱼脍。”

林小竹这才打量了一下这个店铺,发现这竟然是一家卖鱼脸的店。很显然那穿石青色长衫的中年男子,正是这里的老板。而他发起的渡边与夏山的比赛,则是招揽客人的手段之一。她顿时哭笑不得。拉了袁天野到外面。等着夏山出来。

不过是一条鱼。很快就分完了。不一会儿,夏山便跟苏小舒从店里出来。恭恭敬敬地对袁天野行了个礼。

袁天野见他们并没有像上次一样,看到林小竹激动得把他这个主子都忘了,温和地道:“行了,不必多礼。”

“啊,小舒你…”林小竹忽然发现苏小舒梳了妇人的发髻,不由指着她的头,睁大了眼睛,“你们成亲了?”

苏小舒羞涩地看了夏山一眼,点了点头。

“真是太好了。”林小竹高兴得合不拢嘴。那么多年,苏小舒终于求得正果,打动了夏山的心。

她又问:“夏山是参加比赛的,小舒你呢?”

“我就是陪他来的。”苏小舒笑道,满脸的幸福。

“噢!”林小竹促狭地拉长声音。

“走吧,咱们找个地方坐下来说话。”袁天野道。

旁边便有一家茶楼,四人进去,找了一个雅间,这才坐了下来。

大家不过是分别了七、八个月,这七、八个月对于林小竹和袁天野来说,很是漫长,出了很多的事,也做了很多的事。但对于生活平静的夏山和苏小舒来说,除了感情得到了突破,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可说道的。而无论是林小竹的经历,还是夏山、苏小舒的感情,都是不能拿出来明说的。更何况还有袁天野坐在那里,让夏山和苏小舒感觉压力很大。大家也就闲聊了几句,便分别告辞了。夏山他们住在南海国的驿馆里,倒也无需林小竹牵挂。

时间很快就到了比赛的日子。

袁天野一早就被请走了。他虽然没有担任评委,但作为一国的王爷,理应受到隆重的接待。而有他安排,林小竹并不要操心。只管坐着他安排的马车,到参赛现场进行抽签。她的运气也无所谓好坏,抽到了第二十七号,被工作人员带到了用木板隔成的一间小隔间里。

虽然是决赛,却也分成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淘汰最后三十人。

在隔间里呆了一会儿,林小竹便收到了大赛的题目——圣上思及百姓多艰,希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也能吃到美味的食物,所以希望厨子们能用最少的钱,做出最美味的食物来。

最少的钱,做出最美味的食物?

林小竹想起自己在深山时候的生活,想起当初从北燕国一路向南时,在路上见到的那些贫苦的人们。他们吃着最粗砺的食物,干着最辛苦的农活,她能深深体会得到老爷子出这道题的苦心。

那么,什么样的食物,最美味,也花钱最少呢?

其实要说花钱最少,这个问题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不可衡量的。比如各种野味,比如山间蘑菇和竹笋,比如房前屋后的水果…那都是自给自足的,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他们所居住的环境里有,那便是大自然的赐予,不存在花钱的问题。但是,她能做这些食材来做菜吗?

答案很显然,不能!因为它们虽然来自大自然,却是可以卖钱的。每个贫困的农户家中,粮食、鸡蛋、各种水平土产,那都是用来换钱的。靠着这些,换取一点油盐等日常用品。

第四部 美食连锁 第三百一十六章 方便携带

这一次比赛在时间上不像原来那样限定时间,相反,它限定时间,你想用多久来做这道菜都行。但时间的长短却计入分数。用时越短,时间方面的分数越高。

考虑了一会儿,林小竹将自己今生和前世所知道的食物在脑子里快速地过了一遍,便决定做一样食物蜂窝土豆。

土豆在前世的历史中,是由明朝传入我国,然后在国内气候比较冷的地方大量栽种。而在轩辕朝,土豆跟红薯、玉米都已出现。不过跟红薯和玉米不同,它早已经在北燕国和西陵国进行了大量的栽种,便是东越国也有不少的地方种植。也就是说,除了稻米、小麦这些粮食,土豆的栽种面积已占了轩辕朝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算是极为常见的、既可作粮食又可做菜肴的食材。

当然,土豆虽然种植普遍,却也跟白米、面粉一样,是可以换钱的食材,跟地边的野菜和她曾在深山里吃的菜糠团子这种基本上不用花钱或花钱极少的食材,还是不同的。但林小竹觉得,万事不可走极端。四海升平,大部分的农民还是能吃饱肚子的。而在吃饱的基础上,让他们利用手中的食材,做出美味的食物来,便是轩辕老爷子的期待。

而蜂窝土豆,她认为便是农民能吃得起却又极美味的食物。

做出了决定,她便出去领食材——这一次的比赛,跟前两次规定食材的规矩不同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打算,向比赛主办方提出食材要求。当然,要食材也是有一定的限制的,那便是:如果你要的食材是主办方没有的,那便说明这食材太过稀少而珍贵,不符合题目的要求,可以重新提出换另一种食材。

林小竹要的食材太过平常,所以很快便把土豆、鸡蛋、面粉和生粉,盐、白糖、油领了回来开始动手制作蜂窝土豆。

土豆去皮,切成豌豆大小的粒,先用清水漂起;鸡蛋磕入大碗内,调散后加入面粉、生粉和精盐揉成团,接着再加入清水调成较稀的面浆,最后在面浆里加入土豆粒。

将油烧至六成热,左手端盛放面浆的碗,右手将面浆中的土豆粒捞出,先慢慢将其撒入油锅中成一个圆圈,然后边炸边用手淋入少量面浆直至锅中堆积的酥层形成一个“蜂窝”。再用右手蘸上碗中的面浆,张开五指将面浆洒在锅中“蜂窝”上,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将面浆洒完。待锅中“蜂窝”炸至成形酥脆时,捞出沥净油,稍后再将“蜂窝”移入圆盘内,撒上白糖即成。

本来蜂窝土豆,酥香爽口,甜而不腻,极为可口。如果将主料换成嫩玉米粒即可制成“蜂窝玉米”。而且咸甜随意,既可撒上白糖成甜味,也可撒上椒盐成咸味还可撒上辣椒面、花椒面等做成麻辣味。

本来为了省钱,是可以作成椒盐味的,但林小竹还是觉得做得甜味最为正宗,便没有省这点钱。

做完这道菜,也不过是花了一盏茶的功夫。林小竹在引导员的指引下,将自己这道菜放到了评委面前。而看那摆放成菜的台子上,已摆放了四、五道菜了。

“会写字吗?把你为什么要做这道菜的想法写出来。如果不会,你口述我们可以帮你写。”一中年男子见她送菜上来将手中的笔墨纸砚举了举。

“会写字。”林小竹接过他手上的东西,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像前面交上来的菜肴一样,将纸条压在盛放着蜂窝土豆的盘子下便退了出去,在主办方准备的场地上坐了下来,等候其他选手比赛结束和评委们的评判结果。

这个时候,林小竹才有空打量这比赛场地。

因比赛的人多,主办方仍选择了在一个空旷的地方进行。只是在东边搭了一个大台子,台子上坐了十来个人。虽然离林小竹座的地方有些远,但眼尖的她仍可看出,坐在最中间的,便是轩辕老爷子。而在老爷子旁边,穿湛蓝色锦服的,正是袁天野。此时正跟袁天野说话的,竟然是东越国的颖王妃萧潇。

萧潇,她怎么也来了?林小竹挑了挑眉。

在台上找了一阵,没找到陆健宁的身影,倒是在台下的评委群里找到了他。看来,陆健宁被邀请为评委了;评委群里不但有陆健宁,萧文卓也在里面。

离台下不远的地方,便是用木板隔成的一个一个临时厨房。这跟林小竹所想象的在台上热火朝天地比赛场面完全不同。不过想想她便理解了。因为轩辕老爷子出的题材是属于创意题,厨子们比的就是一个创意。如果谁用什么食材、做什么菜都让别人看到了,一目了然,别人也跟着模仿,这t赛就没意义了。

此次比赛的时间是半个时辰。林小竹坐了一会儿,便有人陆续将菜端了上来。

林小竹从座位上可以看到那台上摆放的食物,有做南瓜饼的,有做红薯球的,有做芋头糕的,也有用竹笋、蘑菇等山间地头的食材做出菜肴来的。

她看见吴平强和夏山几乎同时从隔间里出来,两人视线交汇处,俱都愣了一愣,然后笑了笑,没有说话,便赶紧将自己手上的食物送了上去。之后才一边说话,一边朝这边走来。

看见林小竹坐在最前排的座位上,吴平强微微一怔之后,便满脸笑容:“林姑娘,您这么快就把菜做好了?不过您走的地方多,见识广,做出来的菜一定比我们的要强。”

听得吴平强这态度和称呼,夏山微微有些诧异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跟林小竹打了声招呼:“你这么快?”

“还行吧,想到就做了。”林小竹对吴平强点点头,笑道。她还是喜欢夏山对她的态度。招呼着两人坐了,又问他们做了什么菜。

“在山庄时,你曾经做过一道拔丝芋头给唐公子吃。我今天做的便是这道菜。”夏山道。

“我做的是野菜羹。”吴平强却含糊道,并没有说是什么野菜。

林小竹也简略地说了一下自己做的菜。

“蜂窝土豆?没听说过。这又是你自创的新菜式?”夏山一听便问。

“胡乱想的。”林小竹笑笑。这道菜,确实还没在轩辕朝出现。这也是她采用这道菜的重要原因。不过看了那些选手们做出来的五花八门的食物,她现在心里没有底。毕竟她的那道菜,用料方面还是不够省钱的,尤其是白糖,在农民家中,也算得是奢侈品。

见其他的选手来得越来越多,而且大家都挺安静,三人便不再说话了,静静地看着前面的评委品尝菜肴。

过了大概半个时辰,便有人拿着一张单子到选手们的座位区来了,大声道:“这一次的比赛结果出来了,我给大家念念。念到名字的,便可以参加下一场比赛。”接着便把手上的名单念了一遍。

八十人要淘汰三十人,也就是说,还有五十个能参加下一轮的比赛。林小竹在前面一直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心便提了起来。终于在第十一名上,听到了名字,这才放下心来。而吴平强这一次排名在第十七名上,夏山排名十五名。三人俱进入了下一轮比赛,但这一次的成绩,却都不是很理想,没有进入前十。

不过,这一次的比赛成绩,是不带入下一轮比赛的。只要能进入决赛,便是最好的结局了。所以三人仍然很高兴。

因很多菜肴都属于选手独创,所以主办方并没有将排在前面的选手的菜肴公布出来,让林小竹很是遗憾,决定比赛结束之后,问问陆健宁。

第二场比赛是第二天进行,地点还在老地方。而这一次的题目,则是为出门远行的人做一道方便携带、美味而营养全面的食品。规矩仍跟第一次比赛一样,不过这次所给的时间,是一天。

在古代,没有真空包装,没有保鲜剂、防腐剂,那些没有武功打不了野味的人们出门远行,就只能带干粮——自己烙的饼,带一点咸菜,而且这些饼和咸菜在夏天放不了两天就得变坏。所以老爷子这个考题,又是造福于民众的。

林小竹一拿到这个题目,便想起了现代最方便的食品——方便面。这是现代人既恨又爱的东西。说是恨,那是因为有太多的单身汉和加班人员,因为种种问题,不得不选择这个食物。而它又确确实实方便了大家,没有让大家去啃那些难以下咽的饼,而且味道也还不错。

只是,在这古代,用一天的时间,真能做出这样的食品吗?光是蔬菜脱水,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吧?林小竹皱起了眉头。

不过,她这一年来几乎都在各地跑,对于旅行食品,她是深有感触的。所以即便是方便面的制作有些困难,她也决定把这个食物做出来。

面的处理还是很容易的,把面拉成细面,然后盘成一团用油慢慢地炸熟,这样的面便能保存较长时间。紧接着,便是调料包。没有塑料,肉的保存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制作味道鲜美的酱,密封在小瓷罐里,这样便是长时间保存,都不成问题。

第四部 美食连锁 第三百一十七章 玉牌事件

而蔬菜脱水,林小竹想了两个方法,一个是把葱、青菜、胡萝卜等切成丁,放到锅里,运用炉子原理进行烘烤;第二个便是用太阳曝晒。不过比赛的时间太紧,想要自然晒干是不可能。她只得采取了第一种方法。想不到烤出来蔬菜由翠绿变成了深绿,样子倒是好看。再用开水一冲,虽然没有像前世的方便面里的蔬菜味道那么好,却也还不错,终归聊胜于无,用包糕点的油纸包成小包,再跟放凉的方便面、酱料包成一包,她的方便面便算是做好了。

这一次作方便面用时比较长,当她将方便面送上去时,案台上已经放满了食物。她细细地把自己的设想和方便面的用法写下来,便在下面找了一个空位坐下来,等待评委们宣面结果。

“好了,我宣布一下这次比赛的结果。”没等多久,上面便有人说话了,“在宣布结果之前,我要解释一下,本来打算这次比赛淘汰三十人,剩下的二十人进入决赛的。但鉴于大部分人所做出来的食物都没有新意,因此,能通过比赛的只有十二名。我把名单念一念。”他停了停,念道,“林小竹、赵强、李大柱…夏山…”

名单刚念完,那些没有听到自己名字的厨子都开始嗡嗡地议论开了:“明明有名额,为什么不把二十名选齐?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什么叫做没有新意,怎样才叫有新意?那进入前十二名的,做出了什么有新意的食物来?”

“会不会是为了照顾这十二名里的哪个厨子,故意减少下一轮的竞争力?”一个压得极低的声音传进了林小竹的耳朵。

这是吴平强的声音!林小竹眉头一皱,猛然转头向隔她左后方三四个位置的地方看去,正对上吴平强向她看过来的目光。

吴平强见自己的话声刚落,林小竹就转头向他看来,那样子似乎听到了他的话似的,身上一下子冒出冷汗来。脸上挤出一个僵硬的笑容,嘴里结结巴巴地道:“恭、恭喜你,林姑娘。”

林小竹满含深意地看他一眼,面无表情地将头转了过来。这吴平强,仍是那么好强到偏执的程度。失败了,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看来,得让袁天野防犯他一下才行。这样的人,必然是妒贤嫉能。想必在广福楼呆久了对酒楼的发展很不利。

不过以他的胆子,说坏话被她逮了个正着,想必接下来他是不敢再乱说话了。

看来,袁天野不作评委,是极正确的。否则她真要拿到了名次,没准就有吴平强之流四处传播流言。怀疑这次比赛的公正性。

而此时,人群里已站了一个看上去已五十来岁的厨子,对上面的评委道:“小人们想知道,那十二名厨子做出了什么有新意的菜,也让我们开开眼界。”

“对,让我们知道知道,也好心服口服。”人群里顿时有人附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