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雄看了看地图。下达了命令。

“我命令。一营一连现状赶到…,执行抢险任务,直到指挥部给你们新的命令为止,用最大的努力,争气救出每一个人。”

“一营二连现状赶到…”…

“大家都清楚了没有?”陈伟雄大声问道?

“都清楚了!”几个连长大声的回答。

“好!我会很快给你们送工具去,在工具没有到之前,你们就是用手刨、用牙咬,也要争取给我多救些人出口来,救出来的人要动员他们跟你们一起救人,如果有伤员,马上送到这里来,记住,先救容易救的,动作一定要快!明白了么?”

“明白了!”有了明确的指示,各连长都清楚了应该怎么样救人,他们的信心更足了。

“明白了就马上出发,不认识路的找人问,立刻给我赶到现场!”陈伟雄的命令被很快执行了下去。没一会,就听见各连整理人员的声音,很快,广场上剩下的军人不多了。

“首长,我们干什么?”几个营长和教导员问道。看到这么多受灾的群众,他们也非常着急。

“你们?你们现在马上熟悉一下你们各连的位置,等一下工具到了,就算是用肩扛,也要用最快的速度给我发到下面战士的手里。”陈伟雄没再管这些营长和教导员,因为这帮人现在都已经趴在了地图前面,留心记着自己部队的位置。现在陈伟雄后悔了,为什么没有多拿几份地图出来,不过他没有时间去想这些了,因为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他来安排。

“以我为中心,团部司令部和后勤部的同志在右边整理出一片空地,准备接收伤员,政治部的同志现在给我到附近去拆门板,有多少要多少,动员群众去帮你们拆。就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来!”陈伟雄不知道,他最后的这句话,经过政治部的人一番宣传,很快就成了唐山市的一个口号并迅速通过媒体传遍了全国。陈伟雄一下出名了。

“通信连立刻架设电台,直接跟军委联系,询问情况。团卫生所的所有外科医生和护士,马上原地休息。内科医生现在开始救助伤员!”陈伟雄知道,现在能到这里的伤员,一般情况都不会太严重,可一旦救灾行动开始,就会陆陆续续的有越来越多的伤员赶到七一广场,那个时候,医生们就没有时间休息了。

“陈处长,我们不累,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救助伤员了!”一个年级不大的军医说话了,看到到处都是伤员,小伙子的眼里都是泪水。

“我让你们马上休息就马上休息,你们现在是最重要的,难到你们指望你们可以休息多久么?等一会你们就是想休息也没有时间了。你们现在休息好了,就说为了能救活更多的人!”陈伟雄几乎是吼出来的。他很敬佩这些医生的热情,但是,理智告诉他,这样安排是最有效的。

一个年级大一些的军医什么话也没说,直接找了一个干净一点的地方,脱下自己的鞋子,就那么席地躺了下来,枕着解放鞋,闭上眼睛假寐了起来。

有了统一的指挥,效率变的大大提高了起来。当团部司令部和后勤部的干部战士整理出救护区的时候,政治部的人也运来了大量的门板和床板。没一会,负责运药品和工具的车也到了,看着战士们满身的尘土和满脸的汗水,陈伟雄不知道他们是客服了多少困难才来到这里的,但是他知道,刚才过来的这一路,跑步都要小心。

可是现在陈伟雄已经没有时间去管这些了。他必须马上安排后面的工作。

当第一批伤员被抬过来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一营抢救的两个医院的医生和药品也陆陆续续的到了七一广场。见到这些地方上的医生,陈伟雄放心了许多。虽然他们不少人身上都有伤,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救灾的热情。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第一批被有组织的抢救出来的人。

“各位同志们,我知道你们不少人身上还有伤,但是你们也看到了,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我们很需要你们帮我们救助唐山市的人民群众,就辛苦大家了!”陈伟雄非常认真的给这些医生们敬了一个礼

“首长,你不要说了,我们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也知道你为什么最先想到的就是救我们。没说的,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知道该干什么!”一个显然是医院领导模样的人很是激动的说出了这番话,接着,没等陈伟雄再说什么,就转身对他的同事们说到。

“同志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解放军最先选择救我们吗?就是因为我们是医生,我们可以救更多的人!我们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救了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大家都不要聚在这了,马上分科分组,找好自己的地方,我们开始干活!”在那个年代,要想当领导,政治水平是第一位的,显然,现在说话的这位,政治水平就不一般,说出来的话是有点水平。

陈伟雄好王团长默默听着医院领导说的话,抬起来的手臂一直都没有放下去。看着这些可以说是衣衫褴褛的刚被出断壁残垣下救出来的人,迅速转变成了救助他人的医生,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演一场话剧,不过这场话剧是演出在现实生活中的。

陈伟雄的眼睛有点模糊了,利用转身的一瞬间,他偷偷的搽了一下,接着下达命令。

“各营营长和教导员马上分配工具,全团所有医护人员带上急救包和必须的药品,分组跟上各营营长和教导员,把工具给分发到各个抢救点上,同时就近紧急处理伤员。现在马上行动。”

刚才还在席地休息的团里的医生们一下爬了起来,从团里的中吉普上翻找自己需要的急救包和工具。在这两个小时里面,这些医生开始懂得了什么叫轻重缓急,他们明白,现在他们最大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多的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救助更多的受灾群众。

这个时候,团里通讯股已经接通了军委的电话。

“首长,军委的电话接通了,是二号首长,首长让你接电话。”通讯出名来报告说。

陈伟雄连忙跑到电台边上,接过了电话。

“你是305团的团长?”电话里,一个熟悉的声音传了出来,陈伟雄听出,这是华国锋同志的声音,

“报告首长,我是x军直工处长陈伟雄。”

“汇报一下唐山的情况!”首长也急了。

“现在整个唐山可以说已经被夷为平地,我带着305团是凌晨4点15分进入唐山市的,我已将305团分成了几个不凡。现在我们正在积极抢救群众。报告完毕。”陈伟雄站得很直,表情也很激动。那个时候,能够听见党中央的声音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好!干得好!现在我告诉你,唐山是这次地震的中心,你能够带着305团这么快就赶到唐山,我代表党中央对你们表示感谢!现在我授权给你,所有到唐山参加抢险救灾的部队、民兵都由你先负责统一指挥,你的这部电台必须始终保存和中央的联系,到时候有什么变化,我再通知你!”

“是!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陈伟雄站得更直了。

“你们现在还需要什么?我马上让人给你调配!”

“报告首长,我们现在需要医疗设备和药品,主要是外科药品,另外我们还需要大型机械。在这些东西没有来之前,我们需要大量的千斤顶和钢锯。”陈伟雄说的这些,都是他计划书里的内容。现在不过是照搬就是了。

“好的,我会很快给你准备好的,记住,要让战士们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为抢救唐山市的人民群众多做贡献!”华国锋同志交待着。

“是,我一定交待所有参战的指战员,按中央的要求做!”陈伟雄大声说到。

“好,就这样!”电话挂上了。

陈伟雄整了整衣服,转身一看,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看着他。

“同志们,党中央刚才打来电话,唐山是这次地震的中心,首长要求我们所有指战员,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为帮助唐山市人民尽自己的力量!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救活更多的人!”

掌声顿时响了起来,不少人开始高呼口号。当年的人就是那么纯洁,只要给他们一点动力,他们就会发挥出最大的热情。

正文第十五章英雄

陈兆军最近一次知道爸爸陈伟雄的消息还是在报纸上。自从《人民日报》在头版上引用陈伟雄的《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来》的话为标题的文章刊登了以后,陈伟雄一下成了全国知名的救灾英雄。再加上他的那份《抗震救灾组织实施计划》在第一时间被305团的干部战士们传出来以后,顿时,许多媒体的眼睛就盯住了这个已经被中央任命为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现场总指挥的小处长身上。

陈兆军非常担心,万一爸爸陈伟雄一个不小心,把自己的名字给说出来了,恐怕自己真的就得到研究所当小白鼠了。好在陈伟雄也知道这个厉害关系,根本就没提这事。对于记着的追问,陈伟雄只用一句话就概括了,居安思危。

按照当时的条件,陈伟雄不过是一个处长,家里是没有条件装电话的,可是军首长的动作很快,不过是一句话的事:装。于是,陈兆军和陈伟雄就有了一个可以直接对话的机会。这其中,陈兆军很小心的给当抗震救灾现场总指挥的陈伟雄提了不少的建议,最让陈伟雄受益的就是设立一个定时发布受灾情况数据的发布中心,另一个就是灾后防疫问题的处理意见。其实这也不全是陈兆军的功劳。陈伟雄根据陈兆军写的东西,在7月29日就向军委提出,要注意灾后的防疫问题。军委对陈伟雄的这个意见当然非常重视,当天就派出了防疫专家到唐山进行防疫工作。陈兆军的贡献在于,是他最先提出,建立一个大型纪念碑,将在大地震中所有死难者的遗体全部安葬在纪念碑的后面,这样,就让唐山人哀悼亲人的时候有了一个专门的地方。陈伟雄很赞成陈兆军的这个想法,他当时就向党中央和军委做了汇报,当然,这个时候,这个想法也就成了陈伟雄的想法了。不到两个小时,党中央和军委就联合下达命令,在唐山市的七一广场上,建一座唐山地震死难者纪念碑。于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在废墟上、在抢险救灾的同时进行大规模建设的事情出现了,整个七一广场的右边被大型施工机械挖出了一个很深的大坑,一块临时的横幅挂了出来,《唐山死难者纪念碑》的字样开始出现在了各大报刊的头条…

陈兆军看着各大报刊上的陈伟雄的名字,他知道,自己的爸爸肯定能当上将军了。现在他更担心的是爸爸的身体,他知道,陈伟雄最近几天,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这不知道爸爸是不是扛得住。

都说好的不灵、丑的灵,陈兆军正想着这事的时候,陈伟雄终于顶不住了。抗美援朝时受伤的后遗症纠缠了陈伟雄一辈子,这时候,显现出了它的威力。其实,陈伟雄这两天就觉得很累了,可是那么多的工作还在等着他。就在出席受灾数据发布的前夕,应为强烈的眩晕,陈伟雄还想过是不是该换一个人来发布数据。可是他不能,因为他知道,他代表的是整个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只有从他嘴里出来的数据才是最令人信服的。

“各位同志们,让我们为在这场大地震中死难的人民群众默哀。”陈伟雄说着每天都会重复的话。这还是陈兆军告诉他的,但是陈伟雄觉得,这是又必要的。所有的人都没有发现,说完这话的陈伟雄身体晃了一下。

默哀的时间一过,就该陈伟雄上台发布数据了。陪着陈伟雄一起过来的王团长发现,陈伟雄似乎显得有点不对劲。

“陈处长,你怎么了?”一边用手扶着陈伟雄,一边问道。其实几天下来,谁都差不多,王团长也几天没休息了。他知道陈伟雄有点顶不住了,毕竟他更累一些。

“我没事。”陈伟雄强撑着说。他知道,这个时候,他是不应该倒下的。可是,他实在有点坚持不住了。

“扶着我一点,别让下面的人看出。”陈伟雄用命令的口气跟王团长说的这番话。

王团长什么都没说,扶着陈伟雄往主席台上走去。谁也不知道,王团长的心在流泪了。

陈伟雄尽量保持着正常的神态,站在主席台上(其实就是一张方桌的后面),开始了今天的数据报告。

“同志们,唐山大地震到今天已经是第五天了,根据今天上午的统计,已经有…”不是陈伟雄不想说下去,一震强烈的眩晕,陈伟雄终于撑不下去了,所有的记者都看着,正说着话的时候,陈伟雄的身子一下软了下去,整个人瘫在了地上。已经没有了意识。

“陈处长!”王团长焦急的叫着,看了看显然已经没有了意识的陈伟雄,王团长心一横,拦腰抱起了他,直奔救护点而去。

当时的记者还没有狗仔的精神,但是谁都知道,这可是一条新闻。王团长正是顶着闪光灯耀眼的闪光来到的医疗队。

见到进来的病人居然是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现场总指挥,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发挥了最大的热情。通过这几天的接触,谁都知道,陈伟雄是整个救援队里面睡得最少的人。

“快,把陈处长放到这!”第一军医大的一个老医生发话了。他是一个内科专家,本来,这次救灾他是不用来的,可是老爷子还是来了…

经过初步的诊断,陈伟雄的病情确定了。就是因为休息得太少的缘故,

“没有什么问题,陈处长是休息得太少了。让他休息一下吧!”

老军医用直接将所有挤在帐篷里的人推了出去。没有人说什么,可是很明显,许多记者的眼眶都红了。

“请同志们到前面来,我们继续通报到现在为止的人员伤亡情况。”王团长的眼睛也红了,但是他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

记者们都很有秩序,很快就回到了指挥部的发布现场。

拿起桌上已经统计出来的数据,王团长面无表情的读了起来:“截至到8月2日下午3点,整个唐山大地震中死亡人数为XX万X千X百xx人。受伤人数为XXXXXX人,但是我现在想说,我们应该在受伤的人数上加上一个,那就是我们的陈伟雄同志!我不知道他这几天是怎么休息的,但是我知道一点,无论什么时候我找他,都可以看见他在忙碌着。我知道,这两天,我们团跟着陈伟雄处长的通信兵已经换了三个了。现在换下来的两个通信兵已经进了我们军部的医院!他们都是累了!我以前不知道陈伟雄同志会不会累,今天,我知道了,他也会累,他也是人!”说完这话,整个帐篷里除了王团长沉重的呼吸声,就听不到其它的声音了。良久,一阵凌乱的掌声响了起来。

王团长没再说话,听见了掌声,他只是抬起了自己的右手,默默地行了一个军礼。这一切,都足够了!

正文第十六章陈伟雄的喜事

这天晚上,唐山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的总指挥换成了x军副军长,王团长还是担任副总指挥。一直处于昏睡状态的陈伟雄被一架直升飞机送到了北京303医院,根据中央的指示,303医院将对陈伟雄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

张桂梅是晚上晚些时候接到的电话。电话是军长亲自打来的,毕竟陈伟雄现在已经是闻名全国的英雄了。

“小张啊,我是xxx,你休息了么?”军长说话的口气很亲切。

“是军长啊,您好,我还没休息呢,有什么事么?”都晚上2点了,问这话的人和回答的人都是按标准公式来说的,其实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那就好。是中央,陈处长因为劳累过度,在唐山的时候昏迷了,军委已经把他送到了北京303医院,考虑到你本人就是护士,军里面决定,派你到北京照顾陈处长。”军长一口气说完这些,因为他知道,要是他不马上讲完,难免张桂梅会担心的。

“军长,老陈他没事吧?”张桂梅说话的声音都在颤抖着。

“没问题,就是给累的。唉!谁让我们是军人呐!”军长是有感而发的。谁说不是呢,每一次国家遇上灾难的时候,都是解放军冲在最前面,最苦最累的永远是军人。面对这一切,没有人说过什么,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

“我明白了,我马上就整理东西,去北京照顾老陈!”听了军长的话,张桂梅的心里安定了许多,最起码她知道,陈伟雄是没有生命危险了。

“还有一个问题,你的几个孩子怎么办?我跟政委商量了一下,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专门派一个参谋负责照顾你的几个孩子。或者你也可以全部带去北京,到时候就住在我们军的招待所里面,你看怎么样?”军长还是考虑得很周全的。

“这个…”张桂梅刚才光顾着着急了,一下连三个孩子的问题都没想到。军长这么一说,她就需要考虑一下了。还好是军人出身,张桂梅很快就有了答案。

“就不用麻烦军里面了,老大、老二都不小了,我到时候让老大看着点老二就行,平时就让他们上食堂吃饭,至于老三,我带着一起去北京,到时候跟我挤一下就行。”张桂梅回答的很爽快。的确,这样的安排是最好的。

一听张桂梅的安排,军长也不说什么了,他也知道,这样是最合理的安排。

“行,你就赶快安排一下家里面,等一会我让小车班的车去接你,你们连夜上北京。”…

陈兆军他们几兄弟被叫了起来,张桂梅一边帮陈兆军收拾衣服,一边交待陈兆平,让他带好弟弟陈兆广。这样的事情在家里发生了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平时赶上陈伟雄下连队,张桂梅又要值班的时候,都是陈兆平带着两个弟弟的。这次陈兆军有跟着妈妈,陈兆平当然轻松了许多。

“妈,你就放心吧,我一定会带好弟弟的,没事。”最近这一段数据,由于受到哥哥和弟弟的影响,陈兆广也勤奋了起来,学习上根本就不用谁监督,甚至已经开始自学起了中学的课本来。不过在这个家里他有了优势,有不懂的地方,不管是问哥哥还是问弟弟,都可以得到最详细的解释。

“那就好,你们要乖一点,到时候我和爸爸回来了,要说知道你们俩淘气,可别怪爸爸打你们的时候我不拦着。”张桂梅直接威胁着。她知道,自己的几个孩子都不怕自己打(也舍不得打),都是要是说他们的爸爸要打他们,一个两个就都老实了。

“你放心吧,我们肯定会老老实实的。”陈兆平连忙表态着。

“这就好。我在家里的五斗柜里面放了点钱和粮票,省着点用。有什么事就找处里面的谢叔叔。妈妈会经常打电话回来的,你们两要乖一些。”张桂梅还是有点不放心,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陈兆军这会显得很镇定,其实谁也不知道,他的内心有多激动。陈伟雄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头部负伤,一直到最后还有几块弹片没有取出来。上一辈子,陈伟雄经常被这几块弹片折磨得死去活来,可是年青的时候因为没有条件进303医院,到老了又没有医院敢冒着风险帮他把弹片取出来,所以这几块黄豆大小的弹片就陪了他一辈子。这一次,陈伟雄终于住进了303医院了,陈兆军知道,这是一次机会,一定要想办法让医生帮爸爸把弹片给取出来,他不愿意再看到爸爸受这几块弹片折磨的样子了…

没过多久,小车班的车就到了门口,张桂梅拎上收拾好的东西,带着陈兆军就上了车。张桂梅也急,她很想马上就赶到丈夫的身边,看一看他到底是怎么了。

为了连夜赶路,小车班专门派了两个司机,准备一路不停,直接开到303去。

张桂梅有晕车的毛病,上车后就昏昏沉沉的睡着了。谁也没有注意,7岁的陈兆军这会正在车的后座上,转着两个眼睛想事情…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等陈兆军被司机叫起来的时候,车已经到了303医院了。

张桂梅顾不得拿东西,拉着陈兆军就往陈伟雄的病里走。陈兆军的心情跟妈妈差不多,也很想马上见到爸爸。

由于疲劳过度,等张桂梅和陈兆军来到病房的时候,陈伟雄还没有醒过来。303医院的领导早就知道陈伟雄的爱人张桂梅是X军医院的护士长,这次让张桂梅来医院护理陈伟雄,就是303医院领导的意思,谁都知道,有一个有专业知识的亲人在一边护理着,肯定会比其他人护理得更好。陈伟雄现在可是炙手可热的英雄人物,当然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

为了方便张桂梅照顾陈伟雄,医院专门给陈伟雄准备了一间带陪护间的高干病房,这就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张桂梅和陈兆军住的问题。不然张桂梅就得招待所医院两头跑了。

等张桂梅安顿好了行李,医院的领导和主治医生就拉着张桂梅谈起了陈伟雄的情况。显然,陈伟雄一进医院,医院就对他进行了全身检查。张桂梅嫌陈兆军碍事,就把他轰出了办公室。

陈兆军知道,爸爸头上的这几块弹片的事,如果自己不推动一把,肯定又会像上一世一样,采用保守疗法。陈兆军很记得爸爸痛苦起来的样子。他知道,凭借303的技术,做这样的手术是没有问题的(当然,风险还是有的)。关键是不推他们一把,没有人愿意冒这样的风险。

现在的关键是怎么推303医院一把。

陈兆军被妈妈给赶了出来,没事干了,就在爸爸的病房附近瞎转悠。他还真想不通,自己不就是比一般的孩子聪明一点么,妈妈就这么放心自己一个7岁的孩子一个人呆着。

转了几圈以后,陈兆军发现几个背着相机的人正往这边来。陈兆军一拍脑袋,自己这么就没有想起来,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不过话讲回来,谁在这样一个连平时说话都要小心翼翼的年代,会想到要利用媒体的力量来达到什么目的呢?不过这回,陈兆军是利用定他们了。

“那么是谁,为什么要进我爸爸的房间?”陈兆军守在陈伟雄病房的门口,拦住了几个记者的路。

一听说这个守门的孩子是陈伟雄的,所有的人都客气了起来。

“小朋友,叔叔们是报社的记者,想来采访一下你爸爸,不知道可以么?”其中一个记者拿出了狼外婆的本事来,哄着陈兆军。

“不行,爸爸的头疼病又犯了,正在休息,谁也不能去打扰他,不然妈妈会打的。”陈兆军非常巧妙的设了一个套,他就不信,这些一贯嗅觉灵敏的记者会不上套。

“你说爸爸的头疼病又犯了?你爸爸原来也老犯头疼病么?”另一个上了年级的老记者非常敏锐,一下就听出了陈兆军话里的东西。

“是的,妈妈说是给美国鬼子的飞机给炸的。好了,你们快走吧,不然把爸爸给吵醒了,妈妈就该不高兴了。”陈兆军继续把坑给挖得深了些,可是他可不敢在病房的门口说,要是等一会张桂梅出来,看见他在这下套给这帮记者,真的就该揍他了。

老记者使了一个眼色,其他的几个记者都陆续离开了病房门口。反正现在陈伟雄还没有醒,根本不可能接受采访,还不如先才这个小家伙身上挖出点什么。他们知道,老记者一定有办法把小家伙给带出来的。

“小朋友,你看,你爸爸还在休息,要不然跟伯伯先到外面去,伯伯给你讲打美国鬼子的故事好么?”老记者使出了平时屡屡奏效的手法,在他看来,对付像陈兆军这样在部队长大的孩子,这简直就是杀手锏。

“好啊、好啊,那我们到外面去说吧。”陈兆军很激动的样子。

等老记者把陈兆军带到医院的小花园的时候,几个记者已经摆好了架势。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录音笔之类的东西,只有靠速记,所以很多重要的时候,需要几个记者同时进行记录,免得到时候有所遗漏的。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老记者现在的角色就是一个骗子。

“妈妈说了,名字不能随便告诉别人。”陈兆军非常坚决。其实他知道,要是他们想知道自己的名字,途径太多了,都是为了给他们一个可靠的信息,还是保守一点的好。

“那要不这样,伯伯在给你讲打美国鬼子的故事以前,你要告诉伯伯,你爸爸为什么老是头疼。”老记者的想法跟陈兆军差不多,想要搞清楚他的名字太简单了,犯不着现在让他产生敌意。

“告诉你可以,但是你不能告诉妈妈听。而且等一下你要给我讲两个打美国鬼子的故事。”陈兆军和一般的孩子一样,开始提出条件来。

“为什么不能告诉妈妈?”老记者很细心,其实他是最会从字里行间找问题的人。

“爸爸说过,过去的功劳都是过去的,没必要老是挂在嘴边上说。妈妈听爸爸的,我也得听爸爸的。”无论是谁看到现在陈兆军的样子,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

什么是闪光点?这就是闪光点!老记者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后面的记者。

“好的,等一些我给你讲两个打美国鬼子的故事,那你现在可以跟伯伯说一下,你爸爸是怎么受伤的么?”

不用老记者提醒,其他的记者都拉开了架势,做好了记录的准备。

“妈妈说,爸爸是参加抗美援朝的时候,被美国鬼子的飞机给炸伤的,现在头里面还有几块弹片呢!”

“是么?”这可是重大新闻,一帮记者的笔开始刷、刷、刷的记了起来。

“当然是真的,要不然爸爸就不会经常头疼的睡不着了。你不知道,爸爸头疼的时候可吓人了。连被子都给他撕坏了好几次了。”陈兆军知道,那个时候的记者跟后来的记者不一样,讲究的就是严谨,所有这些,在见报之前,他们都会调查的。

“那你爸爸都是是么时候才会头疼的?”

“爸爸不能太累,要是没睡好就容易头疼,所以爸爸休息的时候,妈妈就不准我们去吵他,不然妈妈就会打我们的。”

“小朋友,你真听话。你妈妈呢?”老记者知道,现在再问下去也没什么好问的了,现在的关键是找到陈伟雄的爱人张桂梅,希望可以从她身上得到一些资料。

“妈妈在跟医生伯伯谈事情,让我看着爸爸。哎呀,我得回去看爸爸了。”陈兆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可不想跟记者聊太久。

看着陈兆军跑进了病房,老记者开始安排任务了。

“小赵,你马上跟x军医院联系,调一下陈伟雄的病例档案。小孙马上整理一下刚才的记录,上报社里,听一听社领导的意见。小王跟着我,采访一下303医院的医生,看看他们的意思。”

由于陈兆军的推动,媒体开始运转了起来。

一天后,一篇名为《昔日保家卫国勇士,今日抗震救灾英雄》的专题报道就出现在了报纸的头条并迅速被多家报纸转载。顿时,全国呼声一片,大家都认为,不该让陈伟雄再受病痛的折磨。

303医院迅速反应,为陈伟雄做出了手术的安排。

此时此刻,张桂梅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可陈兆军的想法就不同了,他觉得,与其让爸爸后来那么多年一直受到病痛的折磨,不如现在冒一点风险,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他知道,只要小心,这个手术的风险并不大。他相信,在这么多压力面前,303医院无论如何都会做好这个手术的。陈兆军相信,这对陈伟雄来说,应该算是一件喜事了。

正文第十七章一个将军的诞生

陈伟雄的手术受到了媒体的普遍关注。当然了,地震已经过去已经近10天了,每天翻来覆去的说救灾的情况,未免让人有疲劳的感觉。在这个时候,陈伟雄这个原抗震救灾指挥部现场总指挥的手术情况正好填补了这段新闻空档。再说,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自关怀,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就算陈伟雄想低调也不可能了。其实很关键的就是,陈伟雄怕别人说他个人英雄主义。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身份和当时所处的位置,另一个就是那篇被陈兆军忽悠着写的文章造成的影响。这一切,都让所有的人感到,陈伟雄受到什么样好的待遇都是理所当然的。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303医院安排了最强的手术阵容,器械和药物使用更是不计成本。就算是这样,进行头部手术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在陈伟雄进手术室前的一刻,一直担心丈夫的张桂梅突然发现陈兆军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这让张桂梅很意外,她本来还想让老儿子跟他爸爸说几句鼓励的话的。不过很快张桂梅的所有注意力又都回到了陈兆军身上,看着正躺在手术车上,被记者们长枪短炮对着的丈夫,张桂梅的心“碰、碰”的跳着。虽然从进303医院那天开始张桂梅就穿上了白大褂,可她还是没有机会进手术室,她也不敢进去。

此时此刻,陈兆军正偷偷的躲在医院小花园的假山后面。看见爸爸被刮了光头搬上手术车的那一刻,陈兆军突然觉得怕了起来。虽然明明知道这次手术的风险是很小的,可是风险毕竟是存在的。陈兆军不知道,如果自己继续呆在那里,会不会突然阻止手术的进行。他只好一个人悄悄的跑出来,躲到假山的后面默默的为爸爸祈祷。

陈兆军以为没有人注意他的行动,可是他错了。上次采访陈伟雄不成、后来从陈兆军这里得到第一手资料的老记者早就盯上了他。这都怪陈兆军没有听他讲故事。老记者回去后一直觉得这里面有些什么不对的地方。后来他反复考虑,越来越觉得有意思。别看陈兆军当时没有说几句话,可是逻辑严谨、条理分明。用一个想听故事的理由做幌子,其实不过是想借这个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思。老记者在x军也有不少朋友。在调查核实陈伟雄受伤的详细情况的时候,偶尔提到了陈兆军,他没有想到,反馈回来关于陈兆军的信息会有那么多、而且那么的惊人。他这才知道,几乎在整个x军,就没有不知道陈伟雄这个老儿子的。有了这些信息,老记者感到,也许自己真的是被小家伙利用了一把了,虽然这是他心甘情愿的。

今天一到医院,老记者就盯上了陈兆军。他考虑,也许自己可以从陈兆军这里再得到一篇有价值的东西。

“陈兆军,你不去病房等着,怎么一个人跑到这里来了?”老记者笑眯眯的问道。

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了,陈兆军也不想隐瞒什么。他红着双眼回答:“我是在为爸爸担心,我担心爸爸出了什么意外。”

老记者又一次感到意外。他不明白,陈兆军怎么不像上次一样隐藏自己了。但是,这些话他没有说出来。他感到陈兆军还是信任自己的。

“别担心,医院为你爸爸安排了最好的医生,这个手术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你就放心好了。”

陈兆军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你能不能告诉我,在你的眼里,你爸爸是一个什么样地人?”其实老记者也不知道该跟陈兆军说些什么好,这话不过是随口一问。

“我爸爸是最好的爸爸,他看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时刻关心我们的每一个成长过程,我们家的三个门上,分别有我们兄弟三个人的身高记录,一般来说,爸爸会每隔一个月给我们量一回,有时候他太忙,补上记录的时候一定会在边上做下记录,说明这次身高记录不是在正常的习惯时间里量的。他同时也是最严厉的爸爸,每次我们犯了错,他都会一边打我们,一边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打我们,根据错误的大小,他会有一个很明确的尺度,小错少打两下,大错多打几下,习惯了以后,我们基本上在被打以前就知道这次要被打几下了。时间长了,我们就会尽量少犯错误或者将错误降低到最低限度。因为这样可以少挨些打。爸爸同时是一个最好的丈夫。妈妈经常跟我们说,我们每一个孩子出生以后,只要爸爸有时间,他可以不顾自己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帮妈妈做饭洗菜。只要爸爸在家,妈妈就可以不用帮我们洗尿布了。每到妈妈生日的时候,爸爸都会尽量搞些好吃的给妈妈吃,可是他从来都没有为自己过过生日。我们问过爸爸,他的生日是那一天,可他总说忘记了。可是我不明白,一个人怎么会把自己的生日给忘记了?爸爸还是一个好军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军装穿在身上,他都会穿得一丝不苟的,部队搞训练的时候,他从来都跟战士们一样,战士训练什么,爸爸就训练什么,战士们休息了,爸爸还要处理文件,每天,爸爸的灯都是最后一个熄灭的。爸爸还是一个非常…”陈兆军林林总总的说了很多,虽然有些东西并不完全像他说的那样,可是这都是上一世陈伟雄去世以后陈兆军的回忆,在他的眼里,自己的爸爸是最好的爸爸。其实,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这么想的。

老记者的眼眶红了,他没有想到自己随口一问,陈兆军竟然讲了那么多的话。这让老记者不由的想到自己已经去世的父亲。他突然觉得,陈兆军说的爸爸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同样的和蔼可亲,同样的令人尊敬。老记者觉得,自己每白费那么多心思来盯着陈兆军。他相信,陈兆军口中的陈伟雄会更容易让人接受的。

老记者回去的时候,陈伟雄的手术还没有结束,他甚至顾不上跟同事们打招呼。他要马上回去把陈兆军说的东西整理出来,因为他担心时间长了,会忘记一些什么。因为陈兆军说的陈伟雄太普通了,普通到几乎跟每一个人的父亲都差不多。可是他又太不普通了,他用一个不是普通人的身份在做一个普通人做的事,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共和国的军人。

老记者的这篇由陈兆军口述整理出来的报道是跟陈伟雄手术成功的消息一起发出来的。也许是老记者写在文章结尾的那句“这就是我们共和国的军人”的话起了作用,经中央首长亲笔批示,一个向“共和国的优秀军人陈伟雄”学习的浪潮开始在在全国全军范围内掀起,这是陈兆军始料不及的,也不上他想的。这让还在病床上的陈伟雄看到这篇文章后,差一点又要打陈兆军一顿(当然,就算真的要打,陈伟雄也动不了)。

不过对陈伟雄来说,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连续两份报导,不但给陈伟雄换回来了一个全国英模称号,还让他在病床上就接到了调任x军参谋长的命令。这下,陈伟雄终于跨进了将军的门槛了。

正文第十八章军部大院里的民兵连

由于303医院高超的手术水平和张桂梅尽心尽力的服侍照顾,陈伟雄恢复得很快。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了。陈伟雄就是一个劳碌命,感觉到自己好得差不多了,就急着想出院了。张桂梅也惦记着家里面的陈兆平和陈兆广,于是两人一商量,就跟医院提出出院的要求。303医院正好顺水推舟。反正不过是术后护理的问题了,有张桂梅在,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一家三口上了x军派来的上海牌轿车,回到了离开了一个多月的家。

由于陈伟雄已经被越级提升成了x军的参谋长,当然就要应该搬到军首长的大院里去住。房子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可是陈伟雄还需要到医院去观察一段时间,张桂梅当然也得陪着,这事就耽误了下来。可是陈兆军知道,过不了几天,就到9月9日了。如果不在这以前搬家,恐怕短时间内就没有办法搬了。陈兆军可不想继续向原来一样,兄弟三个挤在一间房子里了。他打定主意,实在不行,就自己搬家好了。

陈伟雄和张桂梅在家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就赶到了张桂梅所在的x军医院,家里就剩下三兄弟了。好在还没有开学,否则这还是个事。

陈兆军跟两个哥哥一商量,他们也都同意陈兆军的想法。于是,剩下的事就简单了,陈兆军到通信连找到陆连长,请他给派几个战士和一辆大卡车。

陆连长当然没有二话,不但给派了车,连他自己都亲自带队帮着搬家。

这事本来不大,可是放在那个时候,就这么几个孩子就办成了这样的事。可是让军部的所有人都对陈家的几个孩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等陈伟雄和张桂梅听说这事的时候,他们也都感到惊讶不已…

陈伟雄出院不久,陈兆军和陈兆广也该开学了。陈兆军本来应该是上小学一年级的,可是他实在不想在小学上浪费太多的时间,于是跟学校提出,直接上小学三年级。整个学校的老师有一半都是军属,对陈兆军的事知道不少,所以对他的这个要求到没感到有什么意外的,可是其他的地方上的老师就不同了,这两年,时不时就可以听到一些关于陈兆军的新闻,可他的水平到底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为了检测一下陈兆军的水平、也为了显示公平,学校专门为陈兆军的入学进行了一次考试。整个考试内容涵盖了几乎小学的所以内容。当然,这些老师做得还是比较巧妙的。陈兆军那知道到底小学都有些什么内容,原来是拿过陈兆广的书来看,可不过是为了装样子,根本就没有仔细看过。结果就是,陈兆军用了很短的时间就答完了整张试卷。这下,没有谁再说什么了。按照陈兆军的试卷上的水平,就是直接上初中也是可以的,问题是他的年纪还太小。不过这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只要陈兆军上课不吵事,哪个老师都不管他,随他干什么。问题是陈兆军根本就没有吵事的心,所以也就不存在谁管不管的了。

倒是陈兆平的事很是让陈伟雄他们伤了一段时间的脑筋。按照一般政策,陈兆平高中毕业以后要么当兵,要么就应该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本来按照陈伟雄的设想,陈兆平毕业以后就应该参加上山下乡的,等到来年征兵的时候,直接把他送到部队去。可是由于陈伟雄住院的缘故,已经都耽误了不少时间了。可谁知道这个事一提出来,就遭到了陈兆军的强烈反对。陈兆军的理由很充分。

“大哥为什么非要去上山下乡,反正他明年就要当兵了,就让大哥再在家带我们一段时间吧!”

“这不行,上山下乡是党中央的号召,爸爸是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陈伟雄一贯都是这样,对中央的声音,他是言听计从。这应该就是军人的本色吧。

“爸爸,大哥在学校就没学到什么东西,可这两年大哥学了多少东西?反正再过一年大哥就要去当兵了,就让大哥在家里带我们把!”陈兆军开始耍赖了起来。

听陈兆军这么一说,陈伟雄也犹豫了起来。不知道怎么的,陈伟雄发现,陈兆军说的许多东西都有一定的道理,也许听他的没错?

张桂梅本来就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到农村去,可是由于陈伟雄坚持,她也就不说什么了,这会发现陈伟雄开始有了动摇,赶紧添上一把火。

“就是,老陈,干嘛非让孩子到农村起,再在家里呆一年,到时候当兵一走,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你懂什么,我现在可是军参谋长了。自己的孩子都不下乡,到时候别人会说闲话的!”显然,张桂梅说话的技巧还有待加强。

“其实这个简单,军里面像大哥这么大的孩子不少,可以由军部出面,把这些孩子都给组织起来,一个是进行政治文化学习,另一个可以组织他们进行民兵训练,你想一下,等明年招兵的说话,我们这些部队的孩子,一个个政治文化素质过硬,军事水平更是比其他人强上一头,这可是保证为部队输送合格军人的最有效的办法。”陈兆军的这一席话正是对着陈伟雄的软肋而去的,正好挠在了陈伟雄的痒痒筋上。

一听这话,陈伟雄舒服了。陈兆军的解释让陈伟雄有了很合理的不让陈兆平去农村的理由,毕竟他也是当父亲的,没有哪个父亲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到乡下受苦的。更不要说他们都明白,让陈兆平下乡没有一点实际意义。

“老儿子的这个说法有道理,不过这也不少我一个人说了算的,明天我就把这个想法汇报给军长和政委,看看他们怎么说吧。”陈伟雄妥协了。

陈兆军暗暗偷笑。谁都知道,军长和政委各有一个孩子跟陈兆平是同学,谁也不相信,他们会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上山下乡…

果然,当第二天陈伟雄解释了为什么不让孩子们上山下乡的理由以后,军长和政委几乎同事送了一口气。不难想象,他们都为这事伤透了脑筋。陈伟雄送来的这个理由真是太好了。

军长当即决定,召集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部的所有处长一起来开会,专门讨论以后部队的孩子到底要不要上山下乡的问题。会上,军长首先声明,不少不支持上山下乡的运动,但是,这些部队的孩子更重要的是首先要保证成为合格的兵员,因为他们将来将要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对于这一点,在座的所有军人都没有一点异议。因为这已经是惯例了。有了这个先决条件,所有的事就变的简单起来。不管是家里有没有孩子是要在今年上山下乡的,无一例外的都举手同意了军长的说法,因为他们都知道,就算他们的孩子今年不用上山下乡,可还有明年呢?要不就是后年?有了这个先例,以后当然就可以照此办理了。

于是,x军的大院里出了一件怪事,一帮就差头上的一颗红星和肩上的两面红旗,其它的都跟军人没有一点区别的年青人在司令部的几个参谋的带领下,每天跟军人一样出操锻炼,平时还要学习政治和文化课。连使用的武器都是制式装备。与军人唯一不同的,他们晚上可以回自己的家里睡觉。这些年青人被称为民兵。谁也解释不清楚,有什么必要在军部大院里面,警卫连的驻地设置这样一个民兵连的机构。可不管这么说,这可是报请了军区首长同意了的。而且,就在这个民兵连成立以后,各大军区军、师一级的机关大院里,纷纷出现了一些这样的民兵组织。不过除了陈兆军,恐怕没有人知道,这个怪胎到底是怎么来的了…

就这样,陈兆平成了x军军部民兵连的第一任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