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强顿时萎顿下来,看着沈邵数学书上工工整整的笔记,再看看自己一个字都没有的书页,突然觉得,人家是班里第一名,也不是没道理的,至少人家在学习上十分用心。

本来每天的学习生活都是如此平静无波,但是不知道是谁传出来一个消息,说沈邵是个没爹没妈的孤儿,家里穷得叮当响之类。

鉴于沈邵是全年级众所周知的优等生,所以关于他的八卦很快便传得很多同学都知道了,到了后来各种添油加醋的版本都传了出来。

一班的同学听说这些传闻后,有不相信的,也有在背后偷偷摸摸议论的。班上家里条件好的同学很多,他们平时完全看不出沈邵家里条件有多差,甚至在平时接触中,反而觉得沈邵是个家教十分好的同学。

所以当期中考试结束后,很多同学在沈邵面前有些吞吞吐吐,平时喜欢找他提问的同学也少了一些。关于这些传言,沈邵也有所耳闻,不过他对这些并不在意,反正这种话又影响不了他什么。

周五下午快要放假的前,憋了好几天的杨宏强见同桌悠闲的模样,终于忍不住问道:“沈邵,外班同学说你的那些是真的吗?”

他这话一出,前后座的同桌都把注意力放到了沈邵身上,看样子都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你是说我妈自杀,我爸爸跟着其他女人跑了的传言?”因为要放假了,沈邵收拾了一些教科书准备回家去看,听到杨宏强问这个问题,动作顿住,然后低着头声音低落道:“他们说的都是真的,现在依靠着我妈留下来的钱读书和租房子住,你们如果瞧不起我,不想跟我做朋友,我不会怪你们。”

“怎、怎么可能瞧不起你,”杨宏强手忙脚乱结结巴巴的解释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就是关心你,真的!”

“对啊,你别难过,我们大家都没有其他想法,”前座的女生杨小霞家里是做生意的,成绩虽然不算好,但是家里帮着跑门路后,还是进了实验班学习,“我们只是有些不相信而已,没有别的意思。”

沈邵知道自己有些利用这些孩子同情心的意思,但是这种情况下,这样的处理方法比较温和,比郑重其事去解释,或者见人就说自己有多可怜好多了:“那就好,我就是担心大家知道这些后,就不愿意跟我做朋友了。”

几个同学看着沈邵脸上灿烂的笑容,年纪尚小的他们不知道心中那种软软麻麻的感觉是什么,但是下意识里,对沈邵的好感又多了一层,更加不愿意沈邵为外面那些传言难过,反而开始用稚嫩的语言劝解起沈邵来。

沈邵看着这些同学,忍不住笑了,这种属于孩子的善良与天真,弥足珍贵。

因为初三的学生这周不用补课,连带着初一初二的学生周五晚上也不用上晚自习了,所以初一、初二的学生最喜欢初三生放月假,这样他们也可以上少两节课。

下午一放学,实验中学里面就涌出无数骑着单车回家的学生,沈邵抱着几本书,看着这些颇有活力的学生,笑眯眯的向自己出租屋里走去。

刚到楼下,他就听到一个消息,楼下有一家人要卖自家的旧房子,总共一百一十平米的房子,只卖两万五千多块钱,其中还包括家里的所有家具家电。不过因为现在很多农村人还处在赚钱修两层楼房的思想阶段,认为住在城里连水都要交钱,又不能种地保障生活,所以很少有人愿意花上几万块买房,毕竟两三万块钱对于很多人家来说,几乎是所有的积蓄。

沈邵却有些意动,因为他记得两年后这里会被规划征用,拆迁户会得到很大一笔赔偿,甚至就连那些角落里的破旧瓦房都能得到很大一笔赔偿。

现在这个时候,就连京城商品房每平米的平均价格也只有两三千块钱,更别说他们这种很落后的小县城,所以两万五的二手房价格按照现在的行情,确实有所偏高。

沈邵找到房主谈买房的事情后,对方完全不相信半大的孩子有能力买房,可是见沈邵态度认真,又跟他讨论起价格来,对方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随便说上几句。

没有想到到了最后,沈邵这个半大孩子真的以两万三千八百块的价格把房子买了下来,等办好房屋过户手续后。房主也不管沈邵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只是高兴的对沈邵说自己女儿有多孝顺,京城有多发达,他们很快就要去京城居住云云。

沈邵一直安静的听着,等到要分别时,他状似不在意的问,附近还有谁卖房子,他们家里有亲戚也有意买两套。

这位房东闻言一喜,若是他从中牵线,还能拿一些介绍费,当下便拍着胸脯保证保证,几天之内就能帮沈邵联系几套要买的房子,只是有些房子没有他们家的好。

沈邵买这些房子,本来就是为了以后拆迁问题,所以也不在意房子好不。所以一天后,在房主的牵线下,她在看了房子后,就开始与这些房主谈价格,最后又买入了三套房子,顺便还以五千块的价格买了一座稍显破旧的瓦房。

拿到这些房子过户手续后,沈邵比较庆幸的就是现在没有房屋限购政策,只要有钱,想买几套房子都行。而国家也没有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否房或者登基房屋产权,不然他就算知道有这么一个机遇,也只能干看着。

回到家里后,他取下自己脸上没有度数的黑框眼镜,又脱下身上的蝙蝠衫,看着手里的几份房产证,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在外面贴了几张房屋出租告示,现在这些房子没有人住,空着就是浪费,不如把房子租出去,也可以填补他每个月的生活费。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更何况他现在也不算多有钱。

周末过后,对于实验中学的学生来说,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期中考试成绩马上要出来了,要是考太差,家长会后,他们的下场一定会很凄惨。

第6章 春节(修)

期中考试的成绩下来,一班的同学在看到第一名是沈邵后,没有谁感到意外。反正他们平时听老师点名夸奖沈邵,已经听得有些麻木了。

下午第一节课是语文,发卷子后,按照以往的习惯,是要念两篇班上写得比较好的作文给大家听的。这次作文的名字是《我的父母亲》,在一堆写自己父母有多辛劳,有多关爱自己的作文中,沈邵的作文显得格外显眼,甚至引得语文组的老师为了打分还讨论了不少时间。

一班的语文老师是个退休再聘的老头,每次上课前全班同学起身行礼说“老师好”时,这位老头都会认认真真回一个礼,然后再让同学坐下,进行上课。

“这次大家的成绩都有所进步,有几个知识点错误率比较高,同学们还要多注意,”古老师讲了一些大家出错比较多的地方,然后拿起两份没有发下去的卷子,“这次有两篇语文组老师都觉得很不错的作文,我给大家念一遍,同学们多跟着学习,争取下次把作文写得更好。”

第一篇作文念的是语文课代表的作文,沈邵在下面听着,觉得这个小姑娘写作水平确实很不错,作文写得很感人,可以看出家里的父母对她十分疼爱,而她也很懂事。

“第二篇作文是沈邵同学的,”古老师拿起卷子又放了下来,看了一眼讲台下的诸位同学,“最近一段时间我听到一些传言,大家都是初中生了,不是那些二三年级的小孩子,要知道分辨是与非。”

全班同学知道古老师说的是沈邵,所以都朝他看去。

古老师就当没有看到大家的反应,开始念起沈邵的作文来。

“妈妈躺在冷冰冰的棺材中,我想流泪,可是想起大人们说,如果这个时候眼泪落下,会让妈妈走不了轮回路,所以眼泪又忍了回去。”

“爸爸走的那天,天气很晴朗,晴朗得我站在屋子里,都能看清他西装外套下的毛衣,毛衣是妈妈几个月前连夜给他织的,但是现在他却穿着这件毛衣,跟着别人去寻找幸福了。”

十二岁的孩子还是懵懂的,但也是十分善良的,作文还没有念完,班上很多女生都红了眼眶,连那些平时比较调皮的男孩子心情都有些沉重,他们无法体会沈邵过的是什么生活,但是却知道,现在的他们,是完全不能离开父母生活的。

沈邵却做到了,而且还学习认真,性格又好,待人又热情,他们如果还在背后说他闲话,那就太坏了。

语文课后,班上的氛围比以往休息时间显得凝重,杨宏强红着眼眶搂住沈邵的肩膀道:“小邵,以后我爸妈就是你爸妈,他们可喜欢你了。”

沈邵看着杨宏强这副模样,笑着伸手拍了拍他的背,爽朗道:“行啊,以后我天天到你家蹭饭吃。”

“那没问题,我告诉你啊,我妈的手艺,那简直是这个。”唐宏强翘起大拇指,他见沈邵开朗的模样,心里也没有那么难受了。

或许是沈邵的情绪感染了其他同学,渐渐的气氛又变得轻松起来,但是从这天过后,很少再有人提沈邵父母的事情,反而回家对自己父母孝顺起来,毕竟他们爸妈都在,他们的爸爸也不像沈邵爸爸那样坏。

很快外班同学也知道了这篇作文的内容,渐渐的沈邵在他们心中,已经成了一个身世凄惨但是却什么都做得好的典范,隐隐的已经把沈邵当成了他们的偶像。

于是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氛围下,初一上学期结束了,沈邵拿着全县第一名的期末考试成绩回了乡下。

屋子因为有几个月没有人住,沈邵花了一天的精力把房子收拾了一下,还特意去找了一把熏蚊虫的药草点燃,放在不要的搪瓷盆里熏屋子。

屋子收拾好,天已经黑了,沈邵刚洗完脚,就听到门外有人敲门,大伯家养的狗叫得厉害。

“沈邵,你在家吗?”门外的人似乎见房子里亮着灯,所以特意提高声音喊道,“我是村委书记沈全发,我们找你有些事儿。”

沈邵拉开门栓,打开堂屋的大门,见外面站着三个中年男人,他们手里提着些东西,手里的电筒在沈邵开门后,就关了。他认识这三个人,他们是村里的书记、主任还有会计,所以当下便请进屋坐下,又到厨房给两人倒了三杯茶。

茶叶是一块钱一盒的苦丁茶,不过这三个人也没有嫌弃,喝了几口后,沈全发才放下杯子道:“沈邵啊,听说你在实验中学的尖子班读书,成绩怎么样?”

“还可以,”沈邵看了眼窗外,语带关切道,“沈叔,你们怎么赶夜路?”

“什么还可以,我听我们家的凤娃说,你这次考了全县第一名,可算给我们沈家村争了脸,前几天还有别村的人问我呢,”沈全发的女儿在实验中学读初二,所以知道一些沈邵在学校的事情,“这次我们来,是代表全村给你送些东西,你一个半大孩子啥都没准备,怎么过年?”

每年村里过年时都会给村里困难户送些年货,原本沈邵这种没有成年的孩子,村里是不会算他一个的,只是沈全发在知道沈邵的成绩后,觉得这孩子有出息,没准以后就会成为沈家村的金凤凰,所以跟村委班子的人商量好,拍板决定加沈邵一个名额。

沈邵当然推辞不接受,不过沈全发的态度十分坚决,还是把东西给留了下来。

把三人送出门后,沈邵回到屋内,看了一下村里发的这些东西。两斤猪油、五斤菜油、三斤鲜猪肉,三斤腊肉,还有一只大概两三斤重的鸡,这些东西在以后也许算不得什么,但是当下也算不错了。

把东西收拾好,沈邵决定明天去买些年货,虽然只有他一个人,但是也不要过得太马虎了。

第二天一大早,沈邵就去了城里,买好年货后就往家赶,半路上遇到同村回家的,便跟他们一起走。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觉得自己重生以后,记忆力格外的好,就像是灵魂被重新洗涤了一遍,连手脚都比上辈子快上不少。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心境不同,做起事来就得心应手了。

路上遇到的人,只要是他见过的,他就能在记忆力找出他与谁是一家人,与哪些熟人是亲戚。他刚开始还没有察觉到自己记忆力变好,只以为是自己从中年人变成小孩子,脑子变机灵是正常情况。但是重生到现在已经有近半年时间,他觉得自己上辈子这个时候,脑子似乎没有这么好使。那时候他背那些文言文,需要反复诵读好多次才能背诵得流畅,现在背诵起来,比上辈子轻松了很多。

他弄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干脆就不去想了,反正重生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发生过了,脑子变得聪明一点,反而没有那么奇怪了。

“沈邵,你一个人买这么多东西,难道不跟着你大伯一起过年?”同村一名叫沈光辉的人见沈邵带着不少东西,觉得他用手提着吃力,就让他把东西放在自己挑子里,反正他做惯庄稼活,挑子里又空着,挑十多斤的东西,和没挑东西差不多。听说半大孩子用劲儿过度,会影响身高,他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反正也不费事。

“大伯家有叫我一块儿过,不过我也不好老麻烦大伯一家,”沈邵笑眯眯的回答,“以后总要自己过的,早点学着独立也好。”

沈光辉听到这话,颇有些不是滋味,对沈邵的父亲沈建兵的行为更加鄙夷了,为了个外面的野女人,把老婆气得喝药自杀,连自己的儿子也不管了,这是人做的事吗?

幸好沈邵懂事又上进,不然岂不是要白白毁了一个好孩子,他可是听说沈邵在学校里特别招老师喜欢,成绩更是全县排名前几。除了沈邵,他们沈家村还没出过这么能耐的孩子呢。

“看来咱们小邵也长成小男子汉了。”沈光辉笑了笑,没有再说别的,沈邵的大伯沈建军是个老实人,可惜家里条件不太好,对沈邵只怕也是有心无力。

如今家家都不富裕,沈邵又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时候,更别说读书也费钱,沈建军哪里负担得起?

同路人不提这些,沈邵也松了口气,他知道大伯与大伯母是好心人,不过两个堂妹对他不太喜欢,他不想因为自己闹得大伯一家不愉快,更何况他这么多年都是一个人过年,早就习惯了。

大年三十当天,沈邵一大早就起了床,架起柴火把该炖的都炖起来,该切的菜也切了,不一会儿,锅里就传出肉香味。

沈红与沈媛从沈邵家门口经过时,也闻到了肉香味,沈红闻了闻,低声道:“姐姐,沈邵在家炖肉呢。”

沈媛朝冒着烟的烟囱看了眼:“你管他做什么,反正又没有吃我们家的。”

“谁说他没吃我们家的了,”沈红哼了一声,“走,我们也回家吃肉去,妈昨天买了一只卤鸭,我今天早上在碗柜里闻到味道了,可香啦。”她有卤鸭吃,沈邵可没有。以前村里就劝爸妈再生个儿子,免得绝了后。现在沈邵没爹没妈,成绩又好,外面人都传爸妈会收养沈邵。可是她和姐姐才是爸妈的孩子,家里面穷,她们到了过年才能买一件新衣服,凭什么还要花钱养沈邵,难道就因为他是男孩子?

刘淑莲在院坝里听到二女儿说的话,叹了口气,等姐妹两回到家后,就批评了沈红两句,但是见到女儿哭得伤心,就不忍再说下去了,外面那些话她没有当真,可是孩子却当真了。想到这,她叹了口气,原本打算砍只卤鸭腿给沈邵送过去的心思也歇了。

中午刘淑莲一家正吃饭的时候,沈邵端着一个搪瓷碗过来了,里面装着一碗做好的鱼肉:“大伯,大伯母,这是我做的酸菜鱼,你们尝尝味道,过年要年年有余嘛。”

刘淑莲见鱼冒着热气,怕烫着沈邵的手,就忙端过他手里的酸菜鱼,又用空碗挑了些卤鸭与熟腊肉塞到沈邵手里,见他收了才松口气。

等沈邵端着碗走了,刘淑莲与沈建军看着那晚香喷喷的酸菜鱼,两人心里十分不是滋味,有些心虚,有些愧疚,又有些无可奈何。

第7章 平行线上的脑电波

大年夜里,以前显得有些寂静的村子变得格外热闹,鞭炮声,小孩子的笑声,狗叫声,让夜晚有了白日的喧嚣。沈邵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吵闹声入睡。

大年初一的早上,他给自己做了一碗汤圆,吃了以后就锁上大门,给自己母亲上了坟后去了县城里。

大年初一的县城非常热闹,因为沈邵之前买的二手房里有旧家电,他把二手房租出去之前,就把家电搬到自己现居的出租屋内。他打开电视,里面正在重播昨天晚上的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们用着标准的普通话说念着哪家企业恭贺全国人民新春快乐,脸上的笑容用放大镜都挑不出半点错处。

虽然已是二十年前的节目,但是一些节目仍旧很精彩,沈邵看了一会儿电视,觉得有些无聊,干脆到书房取了一本书坐到沙发上来看。正看的精彩处,听到楼下传来喧哗声,走到窗户旁一看,原来是舞龙的游行队伍已经走到这边街道来了,街道两边围了不少人在看表演,笑的,闹的,拍手的,节日的气氛十分浓厚。

沈邵趴在窗边看了一会儿,等舞龙舞狮队走过去后,才走回厨房,把自己从老家带来的剩菜热了热,将就吃了一顿。他们这里过年有风俗,大年初一中午是不能吃新做的,要吃去年剩下的饭菜,意味着年年有余。

看着墙上新挂上的日历,沈邵笑叹了一口气,1997年来了。

对经济不关注的人不知道,今年全球将面临重大的经济危机,一些国家的钞票大幅度贬值,很多工厂倒闭,倒是华国在这次危机中找到新的道路,经济得以进步一步的发展与巩固。

沈邵虽有心借着这次机会做些什么,只可惜以他12岁的年龄很多事情不能做,就像是看到玻璃门后面有块金元宝,看得见,摸不着。

想不到的事情就不去想,沈邵重活了一辈子,最好的就是心态,所以在新学期来临后,把自己没法做到的事情就放到了脑后。

现在这个时期,正是国内某些杂志鼓吹小阳国学生有多独立,在华阳两国夏令营中,小阳国小朋友表现得有多好,华国小朋友表现得有多差的时候。很多时候,沈邵翻看一本杂志,就有笔者以忧国忧民的语气在感叹,为什么别人家孩子这么好,为什么我们家孩子这么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又或者说,别人家老师讲故事时,孩子发散思维有多厉害,自家孩子是多么的愚钝,仿佛再过二三十年,华国就将迎来一大波蠢笨懒的中青年似的。

沈邵本人并不太喜欢这种类型的文章,诚然别人家孩子是有优点的,但是他们自家孩子也有很多值得让人夸奖的地方。十几年后一位网络名人说过这样两句话,总不能别人家孩子老实就夸稳重,自家孩子老实就是呆傻;别人家孩子活泼,那就是机灵,自家孩子活泼,那就是瞎捣乱。

而且事实证明,在二十年后,被这些专家教授们批评得一无是处的孩子们长大成人,并不比别人家孩子差在哪。

在学习上,沈邵越来越得心应手,初一还没有读完,已经把初二的书预习了一大半。因为初中学校氛围十分单纯,加上沈邵的身世,他这个年纪第一名得到的嫉妒很少,得到的称赞与羡慕倒是越来越多。

学习方面压力不太大,沈邵就报了两个兴趣学习班,学习书法与钢琴,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就到兴趣班上去上课。

这个时候的兴趣班并不多,但是里面的老师却是有真材实料的,尤其是教书法的老师,虽然已经满头银发,但是写起字来,手腕十分有力,写出的字也极有风骨,沈邵看到他的字,羡慕得不行,脑子里“国粹”两个字在闪闪发光。

教钢琴的女老师是一名音乐学院的退休老师,授课的时候十分严肃,不过也很用心,兴趣班的同学们虽然偷偷摸摸在背后念叨她是灭绝师太,不过对这位老师是十分敬畏的。

对于沈邵来说,这样的学习生活是他上辈子想都不敢想的,后来他也曾经想过,若是自己有钱能好好读书,还能上自己喜欢的兴趣班,该有多好。可是过去了的时光就是过去了,他就算有了钱,也买不回过去。

如今他终于实现了自己对人生的梦想路程,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努力呢?

时间一点点溜走,沈邵很快成了初三的学习,因为这两年好吃好喝的调养,没有在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营养不良,他的个子窜高了一大截,加上成绩好,运动棒,让一些女生就这么偷偷暗恋上了。

有时候到了教室就发现自己课桌抽屉里会突然多出一封印着漫画,散发着香味的信封,没到这个时候,他就有些无奈,默默在心里唾弃自己就是那勾引天真无知小姑娘的怪大叔。

信他收下了,但是从来都不会回应,更不会宣扬出去让写信的人难堪,他这个举动虽然让很多女生都死了心,但是也没有几个人“因爱生恨”。

“沈邵,你这个月收了多少情书了?”杨宏强咂巴着嘴,看向沈邵的眼神带着那么点羡慕嫉妒恨的味道,“听说校花暗恋你,你知道吗?”

“不知道,”沈邵摇了摇手里的化学书,笑眯眯的道,“我只知道你刚刚向我借化学作业。”

伸出右手摸摸在自己嘴上做了一个拉上拉链的动作,杨宏强趴在桌上道,“为什么我觉得你越来越坏了?”

“嗯,大概是因为你越来越不讨我的喜欢了,”沈邵淡然道,“任谁三年对着同一个同桌,也会腻的。”

“皇上,您竟然对臣妾始乱终弃,”杨宏强捂着自己长着青春痘的脸,做出一副怨妇像。

“少看点《武则天》,尤其是你没有学到人家女主智商的时候。”嗯,现在还不流行清宫戏,反而流行各种唐宫剧。

杨宏强:“……”

那些暗恋沈邵的女生知道沈邵嘴有这么毒吗?!知道吗?!

初三的课业越来越重,本来每周两节体育课,结果被数学课占用了一节,剩下的一节课就是难得的望风时间,不过今天沈邵的体育课上得不太顺利,毕竟任谁被自己同年级老乡怒气冲冲的找上,都不算什么好事。

现在的沈正阳还满脸孩子气,并不像上辈子同村人口中的能干人,反而更像是被惹毛的牛,并且发怒的原因还不明。

“沈邵,别以为你成绩好就了不起,你给我离赵小雪远一点!”

沈邵默默叹气,现在的孩子看的都是什么电视剧,这种台词都快老掉牙了,而且赵小雪是谁?

见沈邵一脸的漠然,沈正阳心里的怒火值顿时升级,气得有些口不择言:“你这个没爹没妈的野种,也配得上赵小雪?也不看看你家那破破烂烂的房子,成绩好有什么用,高中的学费你有吗?你们家大伯还在我爸面前讨饭吃呢,他养得起你吗?”

跟沈正阳关系好的几个同班同学顿时起哄,发出哈哈的嘲笑声,仿佛这样沈邵就能面子扫地,在同学面前再也抬不起头似的。他们都是五班的学习,也就是别人眼里的普通版,心里早就对实验班的人不满了,现在把全年级第一名面子放在地上踩,十四五岁的孩子还不知道轻重,只知道这些话说出来解气,至于会不会让别人产生心理阴影,他们从没有想过。

一班的同学听到五班的人这么说沈邵,早就怒了,现在五班的几个男人在旁边嘲笑人,当下就忍不住了。杨宏强冲在最前面指着沈正阳鼻子道,“卧槽你M,你胡说什么,赵小雪是什么东西,我们沈邵人都不认识,你要发疯去狗洞,别在这乱撒野。”

这话一出,哈哈大笑的就是一班学生了,尽管有些人觉得杨宏强的话一点也不好笑,但这也不妨碍他们去借此去嘲笑五班的人。

这两年沈正阳家里承包了村里的打米房,又请了两个村民做帮手,沈邵的大伯就是其中一个,所以沈正阳才拿这种话来堵沈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