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和鹅们像回了老家似的,嘎嘎叫着噗通噗通跳下水撒欢去了。

陆郁梨也没闲着,她特意准备了网兜,小桶,捞些小鱼小虾,特别是小虾,拿回家拌面一炒就是一道肉菜。

陆郁强这些日子一直跟着妹妹转悠,陆郁梨或是用吃的,或是拿话好声哄着他。让他帮着自己割草,捞虾。他脑子不太聪明,可是身体强壮,有无穷的精力。

“你不要往深水里去,就在边上捞,晚上回家让姐姐给咱们炒虾米吃。”之所以让姐姐而不让妈妈炒,是因为姐姐更舍得放油,她妈过日子节俭惯了,干什么都精打细算。

一提到吃的,陆郁强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好,吃虾米。”

陆郁梨正在河里捞虾,就见河中间飘过一条水红色褂子,估计是谁洗衣服时不小心飘走的。她赶紧用网兜用兜,结果没兜住,她趔趄了一下,然后让哥哥抓住自己,身子往前探着,试了几次终于成功将衣服兜住。

她刚站稳身子,就见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正气喘吁吁地朝这边跑来。

陆郁梨一看,这女孩子是白凤,是村东头白奶奶的闺女,也是她奶和大伯的邻居。想起白奶奶,陆郁梨的心头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意。

在她寄居大伯家的那些日子,白奶奶对她很不错,做了什么好吃的,常常悄悄把她叫到家里去吃。因为她知道即使送到大伯家,也没有她的份。那段时间应该是白奶奶既宽裕又幸福的一段日子,女儿尚在,儿子虽说是个光棍,但一直在外打工,不停地给她寄钱。不过后来,白凤得了血崩,耽误了治疗,不幸死去。她儿子入赘到隔壁村一个寡妇女人的家里,渐渐地就不大管老娘了。因为她后来离开了天南村,后面的很多事情都是听说的,她听人说,白奶奶无人养老,年老体衰,行动不便,最后上吊死了。她听说后难过了好几天。

白凤跑到了两人面前,盯着陆郁梨网兜中的衣服,说:“还好被你这个小家伙捞着了,我还以为要飘走了呢。”

陆郁梨把衣服还她,笑着叫了声,凤姑姑。

白凤夸了几句,末了又说:“改天,你到我家来,给你好吃的。”

“嗯,好的。”陆郁梨点头答应。

白凤拿着衣服便折回去了。

白凤没走几步,陆郁梨就听见她跟一个人打招呼:“陆大嫂,你也来洗衣服啊。我的衣裳被水冲走了,幸好被你家小侄女捞到了,不然可得心疼死我,我哥新给我买的褂子。”

陆郁梨不用抬头就知道是谁来了。是她的大伯母李秋云。

陆郁梨低着头。前世的时候,她看够了这个女人的脸色,如今再也不想多看她一眼。而陆郁强只是看着李秋云嘿嘿傻笑。

她不理李秋云,李秋云却先搭理她了。

她老远就嚷道:“小梨,你这孩子咋地了,见着伯母也不打声招呼。”

陆郁梨冷淡地叫了声伯母,李秋云两只眼睛滴溜溜乱转,不停地问东问西:“小梨,你爸又寄钱回来了吗?听说你会写信了,该不是你姐替你写的吧。”

陆郁梨懒得搭理她,她默默收了网兜,准备换个地方捞虾。

李秋云往陆郁梨的小桶里无意间一瞄,“哎呀”一声,“你们两个捞得不少嘛,你东子哥最爱吃这小玩意了,你给他一点好不好?”

陆郁梨一句话顶了回去:“不给他吃,他有好吃的,怎么从来不给我们吃?”

李秋云假笑两声,继续说:“你这孩子咋跟这么抠呢,简直跟你妈一模一样。”

陆郁梨十分不爱听这话,她妈过日子节俭归节俭,但在人情往来可从来不抠。真正抠的人是大伯母。

她不由得想起了村里的人评价,于是故意天真地问道:“我妈妈抠吗?可是别人没说过啊,对了,大伯母,村里的人为啥说你是糖公鸡呀,这种鸡,是集上卖的那种能吃的鸡吗?”

本地人形容人抠门,一般说铁公鸡瓷公鸡之类的,最狠的是糖公鸡,形容人不但抠到一毛不拔,还倒沾别人一根毛。

李秋云脸色红涨,把脸盆一摔,气极败坏地问:“这话是谁说的?”

陆郁梨:“我也想不起来,好多人都说了。”

李秋云也不管人们听不听得见,双手叉腰面对村子的方向破口大骂,骂的内容自然不忍卒听。

陆郁梨赶紧收拾了网兜,尽量离这个可怕的人远一些。

李秋云骂了几句,也就做罢了,不过,她心情十分地不爽快。她不爽快,陆郁梨兄妹俩倒挺高兴的。因为他们不但捞了一大碗虾,还意外地在水草丛中捉到一条一斤多重的鱼,晚上一家人好好地改善了一下生活。

第四章 考察

每隔上一段时间,陆郁梨都会给爸爸写信,她的信越来越长,错别字和拼音也越来越少。陆国华每次收到小女儿的信总是看了再看,不只人他看,同宿舍的工友们也都抢着看。

陆国华听着工友们夸自家闺女,想着远在家乡的妻儿,身上的干劲更足了。他得好好挣钱,以后好供两个女儿上大学。

陆郁梨没有一开始就让爸爸回来。她在等一个适合的时机,现在的她就是要不停地在父亲面前刷存在感。

与此同时,陆郁梨还在不停地攒钱。由于她最近表现良好,妈妈时不时地给五分一毛的零花钱。换了别的小孩子立即拿出来买零嘴了。陆郁梨每回都舍不得花,一分一分地攒下来。她成为小财迷,别人倒没什么,她哥哥不干了。因为陆郁强脑子不好使,妈妈很少直接给他钱,怕他不小心丢了还是被人骗。每回都是让陆郁梨拿着。但陆郁梨每次都攒起来,这让他很委屈。

陆郁强不满地扁扁嘴:“我想吃唐僧肉。”唐僧肉是一种小吃,在孩子中间很受欢迎。

陆郁梨也觉得自己有些不地道,于是只好分出一半,给哥哥买零食,自己那份就存了下来。她要存点本钱,等到合适的时机干点什么。陆郁强得零嘴也从不吃独食,每次都要给妹妹吃。

“给你,吃。”

陆郁梨心中感动,摇摇头说:“我不爱吃。”

陆郁强却硬塞到她嘴里,陆郁梨欣然接受了哥哥的好意。她看着自己的哥哥,他虽然傻,但心地却很善良,也很乖巧干净,很少惹事生非。长得虎头虎脑的,特别可爱。

两人分吃完零食,陆郁梨又开始他指使哥哥干活。他们除了捞虾,还捞河蚌,把蚌肉跺碎了喂鸡鸭,有时也捞田螺,把田螺挑干净,用辣椒一炒也是道好菜。

日子一天天过去,陆郁梨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她每天按时放鸭放鹅,捞捞小鱼小虾,打打猪草。她很少跟同龄的小孩子玩,这一世是因为心理年龄相差,实在无法玩到一起。而上一世,是因为她根本没时间玩,每天上学回来都跟打仗似的,打猪草,捡柴禾,稍稍懈怠些,大伯母就在那儿敲敲打打的,不给她好脸色。因为她太勤快了,勤快得让郁春玲有些担心。

“小梨啊,你去玩会吧。”郁春玲一得了空就劝小女儿去玩。

“不用,跟她们玩不到一起去。”陆郁梨说道。

“瞧你这小样儿。”郁春玲忍不住笑着刮刮小女儿的鼻子。

“今天想吃什么?”郁春玲难得大方一次。

“米粉。”这是陆郁梨小时候最爱吃的。米粉是本地产的,加点青菜一起煮,再加上一烧自己炸的辣椒油,吃得人满头大汗,畅快之极。

郁春玲起身去厨房做米饭。陆郁梨乖巧地去帮着烧火。米粉做得很快,等到陆郁桃放学回来,米粉已经出了锅。

陆郁桃也十分喜欢吃米粉,一家四口,一人一大碗,坐在院里的石桌大快朵颐。

“妈做的就是好吃,比学校门口卖得好吃多了。”

陆郁梨不由得心中一动,九十年代的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只要抓准商机,做生意还是挺容易赚钱的。像米粉之类的,本钱不多,倒可以一试。

不过,她知道妈妈是一个很保守的人,想说服她出去做生意怕有点难处。但是陆郁梨还是想试一试。陆郁梨决定去实地考察一番。首先是村小学,陆郁梨去转了一圈便决定放弃这个阵地。村小的学生大多是本村的,也有少部分是隔壁村的,这些孩子一般都回家吃饭。只有一少部分离家稍远的中午会在学校吃,客流量太小。

接着是镇中学,但她一个人去镇上,她妈肯定不放心。陆郁梨只能耐心等到星期天,缠着陆郁桃陪她去镇上。

她要去镇上,郁春玲也不反对,临走时还大方地给了她五毛零花钱。陆郁强也要跟着去,陆郁梨许诺给他买好吃的,才将他劝留下来。

天水镇离村子约有五六里路,村镇之间没有通车,她们就步行过去,反正这点路对农村的孩子来说也算不得什么。

姐妹两人边走边闲聊,其实主要是陆郁梨在问,姐姐在答。

“姐,你要升初中了,学习紧张吗?”

“什么紧不紧张,就那样吧。”

“那姐姐要加油哦,听说初中功课有点难。”

陆郁梨知道这个姐姐学习成绩在班里只是中等。

陆郁桃并没有因为妹妹年纪小就敷衍她,而是认真回答说:“我也努力了,不过没有读书的天分,到时姐姐去跟别人一起打工赚钱,供你读大学好不好?”

陆郁桃的想法跟村里的大多数女孩孩子差不多,她们一般读完小学或初中,就开始外出打工赚钱。攒钱供弟弟妹妹读书,或给哥哥盖房娶媳妇。过个几年,到了年龄就回家结婚生子。生下孩子后,或是扔下孩子跟丈夫外出打工,或是留守在家里。这就是大多数人农村女孩子的人生轨迹,当然也有极少部分拼搏出来的。陆郁梨不想姐姐也跟村里的那些女孩子一样。

她想了一会儿说道:“姐,你不是没有天分,你肯定是没找对学习方法,我看你的课本上说,人无论做什么都要找对方法。”

陆郁桃无奈地笑了笑,这个妹妹板起脸说话时,倒真有点像个小老师。

“姐,你要给我当榜样。”

“好好,当你的榜样。”

两人说着话,已经到了镇上。

今天正赶上逢集,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街道两边有少来蔬菜和鸡蛋的。卖小吃的也有。陆郁梨数了数,目前只有一家卖包子的,一家卖面条的,还有一家卖煎饼的,还真没有卖米粉的。两人逛着逛着就到了镇中学门口。

陆郁梨坚持要等到学生放学,陆郁桃只好陪着她等。

她们并没有等太久,镇中学11点半就放学了。

一放学,街边的小摊顿时热闹拥挤起来。

学校是有食堂,但味道据说不敢让人恭维。不少学生买点馒头包子小面包之类当午饭。

“姐,你说让咱妈来卖米粉怎么样?”陆郁梨说道。

第五章 行动开始

陆郁桃一脸迟疑,“咱妈真能做这个吗?”

“当然能。妈妈的手艺很好的。”陆郁梨十分肯定地说道。

现在的她年龄太小,干什么都受限制。要想改善家里的境况,还是得靠父母。

家里的情况改善了,父亲就能留在家里了,或者到县城做些小买卖之类的。而不是一年到头在外面打工,既辛苦又危险,一家人一年只团聚一个月。

两人在镇中学门口站了一会儿,学生进进出出的,再加上赶集的人,客流量确实很可观。

两人接着逛下去,陆郁梨只给哥哥买了几根麻花便打道回府。

回到家里,陆郁梨迫不及待地提出这个想法。

不出所料,郁春玲一口回绝。

“不行不行,我哪是做生意的料,大字不识几个,又不精明,见了生人都不会说话。”

陆郁梨再劝:“可是妈,你做的米粉很好吃,你的手艺很好。”

“这点手艺算啥,咱家村里的女人都会做。”

不管小女儿怎么蛊惑,郁春玲就是无动于衷。

陆郁梨叹了口气,索性不再劝了。她对自己母亲的性格还是了解一些的。怎么说呢,她是一个勤劳和贤惠不假,但由于受的教育少,再加上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导致她的性格有些怯懦和自卑。总觉得自己这不好那不好。甚至连嫁给爸爸,她都觉得高攀。

陆郁梨记得妈妈时常挂在嘴边的是:“我找了你爸也算是祖上烧了高香,他呀性格又好又能干,还不打老婆,又是个初中毕业生。”

这样的性格,爸爸在世时倒没什么。可是一遇上大事,她就没了主心骨,觉得天都塌了。这也是后来被朱国正蒙骗的主要原因吧。

朱国正,她不由得又想起了那个人渣。

陆郁梨游说郁春玲未果,她只得另想他法。

她到底能做些什么才能打消妈妈的疑虑呢?

陆郁梨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就有上门给她送主意来了。说是送主意,其实就是给了她点启发。

来的人是嫁到县里的姑姑陆国红。

陆国红人长得漂亮又是高中生,再加上她嫁了个城里人,所以面对他们这些乡下人时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她穿着白色衬衫,米色夹克,脚蹬一双黑亮的皮鞋。走起路来,架式十足,就像皇后省亲似的,站在门口脆声叫道:“二嫂在家吗?”

郁春玲听着声音赶紧迎了出来,她先是有些惊讶接着笑道:“他姑来了,快进来坐。”

陆国红往屋里瞥了一眼,没有要进去的意思,她淡淡笑道:“二嫂,是这样的,我过年时不是从你这拿了几瓶辣椒酱和咸菜吗?后来我拿到厂里,我们主任她媳妇刚好路过,她正害喜,什么也吃不下,但那天就着咸菜吃了两个馒头,吃完了又问我要”

郁春玲一听到自己做的辣椒酱这么受欢迎,心里十分高兴,忙说:“这不算啥,家里还有几瓶,你都带上,不够再我给你现做。”

陆国红笑着说道:“那太好了。”

郁春玲进屋把拿了一大瓶辣椒酱,陆国红嫌弃地看了看那个简陋的塑料瓶,说道:“没有好看点的瓶子吗?”

郁春玲不觉有些尴尬。

一旁的陆郁梨不由得怒了,上门来要东西还一副挑三拣四的口吻。她每次回乡下总是空手来,满车去。上一世,她虽然没像大伯母那样虐待她,但对于她的苦难一直冷眼旁观,甚至连句公道话都没说过,在这方面,她甚至不如大堂嫂做得好。

陆郁梨对这个姑姑没有丁点好感,她不禁在一旁接过话说:“小姑,我们乡下的东西都这样,你要嫌弃就算了。这可得费不少油呢。”

陆国红仿佛才看到小侄女似的,脸上略略挂了些笑容,弯腰逗她:“哟,不舍得了。瞧你这小气样儿。”

郁春玲忙说:“别听她小孩子瞎说,你拿回去再换个好看的瓶子装吧。”

陆国红赶紧转移话题道:“我听人说,小梨都会写信了?”

郁春玲忙谦虚地说:“上了几天学前班,又跟她姐认几个字,就非要给她爸写信,小孩子瞎捣鼓。”

陆国红夸得言不由衷:“农村孩子这样很不错,我们家金金这样的,也才三岁会数数,背古诗。”

陆郁梨不由得在心里呵呵冷笑。她的表姐钱金金从小被夸成一朵花,比她妈还有优越感。

不过后来,陆郁梨被接到养母家,她们初中在一个学校,她俩又刚好分到同一班,全班第一每次都是陆郁梨的。钱金金气不过,时不时地诋毁她。把她的最伤痛的事讲给同学们听。直到陆郁梨告到班主任那里她才稍稍收敛些。

同时,也是钱金金揭开了那个真相。

她当时冷笑着看着自己幸灾乐祸地说:“陆郁梨你知道你为什么被陈家收养吗?人家不是缺女儿,人家是缺个儿媳妇。哈哈,你的身份其实就是个童养媳。啧啧,想不到新社会还有童养媳这种称呼,真是太好玩了。哦对了,你的未婚夫就是那个瘸子。原来你们还有这层关系啊,怪不得他那么疼你”

当时的陆郁梨脑袋嗡地响了。她已经忘了自己当时怎么回答钱金金的。她只记得她连周六上午的课都没上,提前回了家。

她在院门口听到了养母和她妹妹的那番话:

“姐,我听人说你家小梨成绩很好?”

“是啊。”

“姐,你咋那么实诚哩,你想想,这孩子上学越多,心也越高,真让她考了大学,你先前的打算还有用吗?我劝你,赶紧让她退学,赶紧让她和明泽把事办了。”

两人嘀咕了一阵,养母最后决定让她退学。

最终,两人最后决裂,她最后说了一句:“欠你的恩情我会还的。但我不会听你的安排,我是你收养的,不是卖给你的。”刚好那时,她的身份证下来了。她拿着身份证,拿着仅有的一点生活费已经同学凑的路费,南下打工。

陆国红看着小侄女双眼直直地盯着自己,以为她是不舍得辣椒酱,便继续逗她:“好啦,小梨,下次姑姑带带你到城里玩。”

陆郁梨猛然从回忆中惊醒过来。

陆郁梨拉回思绪,抬头勉强朝陆国红笑了笑:“那你拿走吧。我这个星期天就和姐姐去城里。”

陆国红笑了笑,然后拿着辣椒酱和咸菜离开了。

不过,陆国红却给陆郁梨带来了启发。

妈妈不是不相信自己的手艺吗?不是不敢迈出第一步吗?她可以先用辣椒酱和咸菜打个头阵,让妈妈尝到赚钱的甜头,也许后面就有了勇气。

第六章 良好的开端

姑姑陆国红离开后,陆郁梨就开始行动。

家里的辣椒酱全拿给陆国红了,她就以此为借口缠着妈妈重新做一罐。

这是个正当要求,郁春玲自然没有异议。

接着,陆郁梨又说要给爸爸寄去几瓶豆豉酱,便让妈妈多做些。郁春玲一想丈夫肯定在外面吃得也不好,寄就寄吧。

趁着妈妈忙碌的时候,陆郁梨又开始在家里捣腾。郁春玲是村里有名的巧手媳妇。同样是腌咸菜做豆豉,但就是比别人做得好吃。村里不少人喜欢请她过去帮忙。

陆郁梨看了看家里的菜坛子,腌菜有好几种:酸笋、酸黄瓜、腌山椒、酸豆角、辣萝卜,林林总总有七八样。

陆郁梨决定每样都拿去一点试试,看哪种卖得好。

接着,她开始收集瓶子。因为要拿出去卖,自然要讲点卖相。但是村子附近好像没有卖那种空瓶的,而且就算有,她妈妈也不同意花那个冤枉钱。最后陆郁梨只好用东西换。

村里有几户富裕人家,像是村长家和王大胡家,他们时不时地吃些罐头米酒之类的东西,所以家里会有不少空瓶。陆郁梨便拿了自己捕的虾子,到他们家里去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