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郁梨坐在小板凳上安安静静地听陈光年他们说话,很快就引起了陈光年的注意。陈光年问旁边的人:“这孩子是谁家的?”

那些人都是宾客,也不认识陆郁梨。不过,他们旁边的旁边有人认得,就说道:“她呀,就是陆家老二的小闺女。”

一提起陆家老二,陈光年自然认识,他感叹道:“呀,都长这么大了,上回见她,还被他爸抱在怀里呢。”这也难怪他不认得陆郁梨。两家关系远,陈光年一年到头顶多过年时来一回,而且因为陆奶奶住在老大家里,他们一般就直接到陆国中家呆上一会儿,放下礼物就走,根本没机会和陆国华一家碰面。

陈光年笑着逗陆郁梨:“你爸呢?”

陆郁梨认认真真地回答道:“我爸在忙,一会儿就过来。你找我爸有事吗?”

陈光年笑道:“没事没事,我就是随便问问。”

说曹操,曹操到。

陈光年刚问完陆国华,就听旁边有人招呼道:“国华来了。来来,这边坐。”

陆国华拿着一顶粉红色的绒线帽子,边跟众人打招呼边走到陆郁梨面前,顺手把帽子扣在她头,还顺便轻揪了一下她的耳朵:“不戴帽子就乱跑。”

陆国华在旁边坐了下来,跟陈光年等一众客人客套寒暄起来。

陆郁梨是极愿意继续听他们说话的,可惜,他们的谈话很快就被中断了。因为新娘子到了。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接着是喧闹的迎亲唢呐,呜呜哇哇地吹着唱着。场面一下子热闹起来。大人孩子都争着往外跑。

陆郁梨心里也惦记着去看新娘子。杨小方身穿红袄红裤,被人搀着从车走了下来。

“看新娘子喽,看新娘子喽。”一帮小孩胡乱起哄。

陆郁梨挤在他们中间,背后不知被谁一推,险些摔倒在地,还好一只手及时拉住了她。陆郁梨抬头一看,正是陈明泽。

陆郁梨趁势扯住她的袖子,问道:“陈明泽,上次是你去郑城找我爸爸吗?”

陈明泽先是摇头,接着又是点头。陆郁梨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陆郁梨还没听到答案就被那帮孩子给冲散了。

陆郁梨挤进新房去看杨小方,几个本家的大嫂和姐姐在新房里陪着杨小方,房里还有看热闹的大人小孩。陆郁梨根本没机会跟杨小方说话。她想着以后两人反正有的是机会说话,因此,她只在里面待了一会儿便离开了。

很快就到了吃饭时间,按照规矩,中午这一顿,陆郁梨一家都要在大伯家吃饭。

坐席的安排,往往是喝酒的男人一块,妇女孩子一块。陆郁梨注意到她爸爸刚好跟陈光年在一桌。一帮男人一边喝酒一边侃大山,气氛十分热烈。让她感到好笑的是,陈明泽也在大人那桌,他看上去十分怕生,硬要跟在父亲身边,当然也没人强拉他下来。

“来来,咱哥俩干一杯。”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好,必喝倒。”

众人轮流劝酒,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陆国华做为主家的亲戚,今日是不喝也不行,被人强行灌了不少酒,陈光年的脸红红的,看上去也没少喝。

陆国华和陈光年被宾客灌了个烂醉,最后是被人扶着回去的。因为大伯家太吵,郁春玲就做主让人把陈光年也一起扶到自己家里去休息。

两个男人一回到陆郁梨家就闷头大睡。陈明泽也跟着到陆家,郁春玲热情招待这个小客人,还让陆郁梨和陆郁强陪着他玩。

陆郁梨和陈明泽一下午也就说了几句话。

陆郁梨一有空就接着问那个问题,“哎,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

陈明泽回答:“你一会儿问我爸吧。我不想说,因为太丢脸了。”这是什么话?

等到吃晚饭时,陆郁梨真的有机会问陈光年。晚饭本来也该去大伯那边,但陆国华醉酒刚醒,头痛得难受,什么也吃不下。所以就没去,陈光年也没去。

郁春玲下厨熬了小米粥,又整治了几个爽口的小菜,两家人一起吃了顿简单的晚饭。

陆郁梨真的寻找时机问起了陈明泽去郑城找她爸爸的事。

陈光年不提这事还好,一提就一肚火:“这个臭小子,你们别看他这会装得老实,他要是犟起来,九头牛都拉不住。前些日子,我不在家,他跟他弟弟闹了点矛盾,他妈骂了他几句,他就离家出走。

结果你们猜怎么着,他爬上一辆运苹果的大卡车。就那么一路到了郑城。去了回不来了,还好这小子还算机灵,知道去找在郑城打工的老乡,找了好几个工地,终于找到了。怎么,他竟然去找你了?”陈光年侧脸问陆国华。

陆国华打量了一眼陈明泽,真看不出来,这么小就敢这么折腾。

陆国华笑道:“我听我一个工友说过,说起来他还得谢谢明泽这孩子呢,若不是他正好去找好,耽搁了他一会,他可能就没命了。”

陈光年惊讶地张大嘴巴,连连感慨:“真是巧极了。”

确实是巧极了。陆郁梨看着专心吃饭的陈明泽,心中默默叹息一声,也许真的是她想多了。算了,她决定不再试探了。

饭桌上,陈光年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说道:“国华老弟,你说的担保人的事,你看哪天合定,咱们一起去把合同签了。”

郁春玲一脸惊讶,陆国华也是一怔,随即笑道:“算了,咱们当时都喝高了,酒桌的话说说就算。哪能真让你担保。”

陆郁梨这才知道,原来众人聊天时,有人打起陆国华要办厂的事,陆国华顺口提了要两个担保人的事,也不知是不是陈光年喝多了,当时就顺嘴一说要给陆国华做担保。陆国华也没当真,毕竟酒桌上的话谁去信啊。况且,两人论血缘,隔了几千里,论关系也不铁。哪有那么大脸去找人家做担保。

陆国华怎么也没想到,陈光年酒醒后竟然主动重提旧话。

陈光年一脸认真道:“我这人一向说到做到,不管是不是醉话,我都会兑现。这事就这么定了。”

第四十二章 两个担保人

其实到现在,陈光年自己都快忘了当时是在什么情境上说这句话了。大概是话赶话时说的。本来两人只是略提了提这事,陆国华根本没想到要找他做担保,后来不知怎么地,话题兜兜转转,就转到自己头上了。不过他这人有一个特点,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会做到。

他老婆还曾为这事跟他吵过几回。好在,陈光年大体上是个靠谱的人,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一般不轻易承诺别人。

陈光年起初还有些后悔,现在再一想,陆国华夫妻俩人他虽然来往不多,但他知道两人在街坊邻居中的名声不错。应该不会发生那种赖账不还的事。再说人这一辈子长着呢,说不定他也有需要人家帮忙的时候。

陆国华和郁春玲对视一眼,又喜又惊,按陈家的经济情况,担保是没问题的。这真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陆国华沉吟半晌,他看陈光年不像来虚的,也就不再矫情地推辞。反正,他不是那种赖账的人,这次开厂,不管是赚是赔,他都会尽快还钱。

陆国华一脸感激:“真是太谢谢陈大哥了,咱们认识这么多年了,大哥也该知道我的为人,这次办厂不管是赚是赔,这笔帐,我决计不会赖的。”

陈光年说道:“我当然会相信你。我不是恭维你,你们兄弟仨人,也就你最有你家老爷子的风范。”

两人聊了一会儿,因为陈家离这里有几十里路,来一趟不太方便,陈光年觉得择日不如撞日,最好明天他就跟另一个担保人一起去找刘厂长,把合同签完完事。对陆国华来说,这事当然是越快越好,他欣然同意。

如此一来,陈光年今晚自然要在陆郁梨家留宿。郁春玲麻利地把西厢房收拾出来,又拿出两床厚被子,拿过去给陈光年父子俩。

郁春玲刚拾掇好,就听见院外有人叫门。

陆郁梨赶紧跑过去开门,郁春玲也从西厢房拐了出来。来的人是陆国红和钱金金。

因为天太冷,郁春玲关了院门,四个人站在过道里说话。

陆国红说道:“二嫂,金金在大嫂家住不惯,我就带她来你家了。”陆国红这话不是用商量的口吻,而是用陈述的语气。她以前就是这样,每次回娘家,如果必须要留宿,一般都会来陆郁梨家。

郁春玲往常都是热心招待,可是今晚有些不同。家里已经有客人了。

郁春玲只得一脸为难地告诉她,今日家里有客人。

陆国红一听留宿的是陈光年父子俩,一脸地不悦,心说这人真没眼色,随了礼吃了饭该回就回呗,竟然还要住一天。

郁春玲想了一会,想出个折中的办法:“要不你跟小桃挤一挤,让金金跟小梨一个床。”

陆国红还没回答,钱金金却一脸嫌弃地大声嚷道:“我才不跟她睡,她太脏,肯定跟美丽一样,一个月不洗澡不洗脚。”

郁春玲一脸尴尬,陆国红赶紧扯钱金金的衣服制止她再说下去。

陆郁梨心底冷笑,她对这个表姐的讨厌程度不亚于陆美丽。前世时,钱金金一直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为终生已任。作为一个二十八线的小县城人,她一直以城里人自居。一开口就是:“你们这些乡下人”

陆郁梨每每都听得烦不胜烦,小时候她就忍了,后来两人在县中学再次狭路相逢,钱金金又是老一套,陆郁梨却觉得她已经无需再忍,就冷笑着说道:“钱金金,你也真够可怜的,一辈子也就这点自以为是的优势了。你能不能换一种方式炫耀?”

而她这次,来到她家住,还嫌弃她脏,陆郁梨要是不喷她就对不起自己。

当下,陆郁梨也拿出小孩子的脾气大声说道:“钱金金,就你干净,就你金贵,有本事你别来我家住呀。”

钱金金瞪着陆郁梨,陆国红一脸尴尬。

郁春玲忙用眼神制止陆郁梨,陆郁梨装作看不见。

钱金金一脸委屈地拉着陆国红的衣袖:“妈妈,我要回家。”

陆国红先是训斥了几句,接着又好声哄劝。郁春玲也跟着劝。陆国红也没真心想走,毕竟她大嫂家的被子太脏了,黑乎乎的,有种怪味道。陆美丽更别提,脚臭得熏人,就她二舅妈家还能勉强住人。所以郁春玲稍稍一劝,她也就顺着台阶下了。最后商量的结果是,陆郁梨跟姐姐挤一张床,陆国红带着钱金金睡在陆郁桃的床上。

陆国红带着钱金金也到堂屋看电视,她一会嫌弃电视不是彩色的,一会儿又嫌电视收的台太少,还跟陆郁强争遥控器,弄得人烦不胜烦。陆郁强也是特别讨厌这个表妹,撅着嘴不理她。陆郁梨也不答理她。钱金金受到了孤立,她等了一会儿,见还没人理她。便放下架子主动跟陈明泽说话。陈明泽只是随意敷衍了她几句又跟陆郁强玩去了。钱金金受到了挫折了,电视也不看了,气呼呼地回房睡觉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陆国华就骑着自行车去找王立飞,告诉他今天三人一起去县里签合同。王家离天南村不远,一个小时内就能回来。其实昨天王立飞也该来吃酒席的,不过,因为要帐的事,他和陆国中夫妻俩闹掰了,因此这回就没来。

陆国华对陈光年说道:“陈大哥,你在家等会,我去去就回。”

陈光年道:“没事没事,你尽管去忙。”

这时候,陆国红和钱金金也起来了,她们收拾了一下又去了陆国中家。

陆国华离开后,陈光年和陈明泽就坐在客厅里看电视,郁春玲也不好冷落客人,就坐在堂屋里做些针线活。总不说话显得尴尬,于是两人有一搭无一搭地聊起了家常和孩子。

郁春玲问道:“陈大哥,嫂子和两个侄儿都还好吧?”

陈光年点头:“都还好,就是孩子太淘气。三个小子都是狗嫌猫憎的年纪,闹腾得脑仁疼,我和你嫂子都想要个姑娘,结果两个臭小子一个接一个的蹦出来。”陈光年这话倒是真的,因为陈光年是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对他网开一面,他们家生完陈明泽后,就想再生个姑娘,结果二胎还是儿子,那就再生一个,还是儿子。夫妻俩都有些发愁,以后娶媳妇怎么办?

郁春玲笑笑:“闺女儿子都一样,各有各的好。”

本地也有少数人家生了儿子想生闺女的,不过,他们没有那些要生儿子的人家执念重。在这些人的认知中,儿子那是必须要有的,女儿嘛,是锦上添花的事。有儿有女更好,没有也能过。可是没有儿子,人活着还有个什么劲?香火都断了。

郁春玲为了不冷场,又问道:“两个小的也有七八岁了吧。”

陈光年答道:“一个九岁,一个八岁。”

郁春玲叹道:“哦,三人都是挨着挨的,怪不得闹腾。”孩子年纪相差几岁,大的一般会让着小的,情况会好许多。

两个大人在说话,陈明泽却在一边陪着陆郁强玩。两人这会儿翻四角板了,却在玩烟盒和糖纸。昨天陆家待客,自然会有不少烟盒和糖纸。陈明泽捡得多不说,烟盒还是各式各样的,翻烟盒的水平一般,输得多赢得少,输的时候也不赖帐,陆郁强不多一会儿就赢了厚厚一叠,他高兴得两眼放光,越来越喜欢这个新交的朋友。

郁春玲看着两个孩子的互动,不由得多看了陈明泽一眼。自家这个儿子她是知道的,因为脑子有缺陷,本村很多同龄的孩子都不爱跟他玩,有的还故意戏弄他,很少有人这么耐心地陪着他这么长时间的。

孩子招人喜欢,大人如此仗义。郁春玲不用陆国华跟她说,就悄悄地吩咐陆郁桃去隔壁借辆自行车,去镇上一趟,买些猪头肉和几个凉菜,再买条鲜鱼,估计一会儿王立飞也要来,她今天得好好整治一桌饭菜招待两人。

九点左右,陆国华就领着王立飞回来了。王立飞和陈光年还不认识,陆国华给两人引荐了一下,两人彼此敬了根烟。三人说了会话,陆国华把钱和身份证之类的带好,三人便一起去县城。

三个男人出门,郁春玲带着大女儿在家准备饭菜。陆郁梨和陆郁强的责任则是陪着陈明泽这个小客人。

陈明泽对陆郁梨的态度比昨天热络了许多,他甚至还把自己珍藏的糖纸送给了陆郁梨。

12点左右,陆国华王立飞他们三个人就赶回来了。跟着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一辆大拖拉机。车兜里装的正是咸菜厂的设备。

拖拉机一路引起村民们的瞩目。一帮人又围上来看热闹,这些人看着一件件他们叫不出名字的机器被搬过来,又是咋舌又是议论:

“陆国华还是说干就干。这么多东西都买齐了?”

“他哪来那么钱?”

“找的担保人呗,看见没,就是那个王立飞和旁边那谁。”

“这两人的胆也够肥,他们不怕国华还不上钱,债主找他们吗?”

“谁知道,国华有办法呗。”

陆国红和钱金金也在人群中,她比旁人更加惊讶。

这些日子,他们两口子一直害怕二哥会找他们借钱和作担保人。没想到他竟然悄悄地把事情办妥了。更令她奇怪的是,文宇不是说他本家哥哥钱文清要接下这家工厂吗?陆国红想不通,也只得不想了。打算回去找钱文宇问个明白。

郁春玲看到这些设备,一想到,她家一有了这些设备,他们就不用再小打小闹了,她就激动得难以自抑。郁春玲满面带笑,不停地嘱咐搬运的人要小心些,这些东西可押了他们全部的身家,绝不能有半点损伤。

陆郁梨更是兴奋,他们家要跃上一个新台阶了。

第四十三章 越来越好

“来来,陈大哥,立飞,吃菜吃菜。”陆国华此时是满面红光,热情地招待两人。

王立飞这会儿跟陈光年也熟了,一口一个陈大哥地叫。

三人推杯换盏,有说有笑,气氛好不热闹。

郁春玲给他们上完菜,自己就带着四个孩子在旁边的桌上吃饭,两桌的饭菜都一样,让他们三个好好喝去吧,他们吃他们的。

“明泽,你多吃点。”郁春玲热情地招呼陈明泽。她越看这孩子越喜欢,小小年纪这么懂礼貌,夹菜时只夹自己面前的。这要是换了陆清华,看见好吃的,恨不能连盘端。

“多谢婶子,我够得着。”陈明泽礼貌地说道。

陆郁梨一边吃饭,一边默默地思索着陈明泽和陈光年上辈子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的事。

她一边想着这事一边跟陈明泽套话。陈明泽倒也老实,陆郁梨问什么他答什么。陆郁梨心中隐隐有了一点线索。她曾经听养母提过,说他们家祸不单行什么的。好像那时,陈明泽的爷爷生了重病,陈光年心里着急,带着陈明泽连夜开车赶路,恰好因为那年要修河堤,陈光年没看清,卡车一下子翻到了河里,两人虽然侥幸捡回了一条命,但都落下了残疾。陆郁梨再进一步推测。陈爷爷大概是1995年年初去世的,据说他走得很急,他去世的时间应该是在生病后不久。所以,她初步推断,陈明泽的出事时间是1994年秋天到1995年年底中间。为了防止遗忘,她准备把这个时间点记下来。以后有机会再进行进一步的推算和论证。

陆郁梨正想得入神,却听姐姐陆郁桃轻声笑道:“小梨,你总盯着人家干吗?”

陆郁梨猛然回神,发现自己确确实实是在盯着人家看,陈明泽的头埋得很低,耳朵泛着微微红色,看上去有些不好意思。郁春玲也跟着笑。他们这桌上的笑声引起了陆国华那桌的注意。

陆国华随口问道:“你们都在笑什么呢?”

陆郁强抢着回答:“小梨不吃饭老盯着明泽看。”

三个男人听罢也跟着笑了起来。

陆郁梨开始埋头吃饭,再没抬头看陈明泽。她不看他,陈明泽却时不时地看她。郁春玲和陆郁桃觉得这俩孩子实在好笑,不过因为他们年纪太小,两人都没往别处想。

他们这桌不喝酒当然吃得快些。吃完饭,郁春玲陆郁桃开始收拾桌子,陈明泽也帮忙端盘子、擦桌子。郁春玲忍不住又夸了他一回。

他们这边已经吃完了,陆国华那桌方正喝得热闹。这三个人平常也不是话多之人,但一喝了酒,嘴都没有把门的,一个比一个能说。

陆郁梨也没仔细听,但还是有些人名窜进她的耳朵里。

话头是王立飞提的:“国华,你还记得那朱国正吧?”

陆国华反问:“这家伙又犯啥事了?”

王立飞答道:“没啥事,那货在外面混不下去,最近又窜回来了,听人说,他半夜敲人家寡妇的门,被那女人的大伯子带人狠揍了一顿,打得好,这种人渣早除掉早安心。”

陆国华也道:“最好别让他回咱们这里,一个祸害。”

“可不是嘛,可是他真要回来,谁也拦不住呀。”

陆郁梨听到朱国正的名字,心中的恨意一点也没消减。但愿他永远别回来才好。

可能是陆郁梨的情绪变化太明显,陈明泽频频看了她几次。

陆郁梨暗暗平复自己的心绪,不能让这个人渣影响自己的好心情。这一世,他们一家一定要好好的,然后再顺便报复一下朱国正这种人渣。

因为陈光年还有几十里的要赶,三人喝到下午2点多钟就散了。王立飞和陆国华直喊还没喝过瘾,又约着过年时再聚。

郁春玲早早地陈家和王家备了东西,各样小菜自不必说,还有咸鸭蛋咸鸡蛋,豆豉肉酱等等都有。两人客气了一下也就收下了。

临分别时,陆郁强跟陈明泽颇为不舍,两人互相赠送了几个烟盒,也约定过年时再一起玩。

陈光年父子俩离开了,陆成功的喜事也办完了。

陆郁梨家暂时没有旁的事分心,陆国华和郁春玲便开始一心一意地捣鼓那些设备和机器。

刘厂长挺负责任,还特意派了两个熟练的操作师傅来指导陆国华和郁春玲两人,两人态度谦虚认真,每日好饭好菜地招待两位师傅。两位师傅感念两人的好,教得愈发上心,还顺便告诉他们不少保养机器设备的小妙招。几日后,陆国华和郁春玲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些设备的操作方法。这些人还告诉了陆国华一些小□□:“其实有好几个人想买这些设备,其中跑得最勤的就是你家和那个叫钱文清,说实话,论实力,那个钱文清比你们强不少。不过,他这人态度不真诚,整天吹自己有钱就罢了,还总觉得这东西一般人买不起,他就想坐地压价。我们老板说宁愿卖给你们也不跟他们瞎磨缠。听人说,那姓钱的听说你买了这些机器,气得肺都炸了。”

陆国华当然记得那个钱文清,现在还记得他那可恶的嘴脸,这么一听,心里顿时快意不少。

设备有了,接下来的考虑是厂房,他们现在没有条件大规模的盖房,陆国华打算先把院墙拉起来,盖几间简易工房,其他的再慢慢加盖。另外还要办各种证件。陆国华只需到当地工商局先个小作坊证,然后再办卫生许可证,还有各种杂七杂八的证件。陆国华一趟趟地跑腿,有时还需要送送礼。一边办着证件,还要跑印刷场商量包装袋的事。现在他们连商标都有了,就叫桃李牌酱菜。

夫妻两人马不停蹄地忙碌着,虽然忙,但因为觉得有奔头,两人脸上的笑容从没断过。

这天上午,郁春玲正在用机器切菜。忽听得有人叫她二婶。她赶紧停下来往外看了看,见是自己的侄媳妇杨小方。这是杨小方第二次上门,头一回是陆成功领着头来拜访长辈的,这次是来串门的。

杨小方笑笑:“二婶您忙您的,我闲来无事来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