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陆郁梨看见杨小方来,老远就笑着打招呼。

“小梨。”杨小方也很喜欢陆郁梨。说起来,人和人的缘分也颇为奇怪。有些人见了,莫名地觉得喜欢。有些人是初见不喜欢,再见更不喜欢。杨小方对陆郁梨就是这样,而对那个小姑子陆美丽一点也不喜欢。小小年纪总是一副很有心计的模样,眼珠滴溜溜地乱转,还爱打个小报告。另外再加上那个讨人厌的陆清华。尽管,杨小方才嫁过来没多久,已经对她烦不胜烦。

陆郁梨看着杨小方,她看上去气色不错,特别是那双明亮的大眼睛愈发澄澈清亮。小侄女安安的眼睛就随她,谁见了谁夸。

“大嫂,你的眼睛真好看。”陆郁梨由衷地赞道。

杨小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小家伙嘴真甜。怪不得大家都喜欢你。”

这以后,杨小方得了空就过来串门,碰到郁春玲忙不过来,她就帮着搭把手。

陆国华和郁春玲两人默默观察了这个侄媳妇一段时间,发现杨小方性子十分不错,人能干不说,行事十分周到有眼色。

陆国华叹道:“这样的人才,嫁到大哥家真是屈了。”

郁春玲道:“我也这么觉得。也就你先说了,我才好说这话。”

夫妻两人说罢相视一笑。

他们紧赶慢赶,总算在年前把几间重要的事给落实了。年后稍一整顿就可以开业了。

陆郁梨家旁边的那六间房子的宅基地几乎全占上了。拉了一圈一人多高的院墙,为了看守设备,他们还从村子里有狗的人家抱了几只狗看大门,陆国华每晚就睡在作坊里。陆国中两口子一看宅基地是彻底没戏了,接着又生了别的心思。他们又想把陆成才塞到陆国华这儿帮忙。

“你二侄儿这人不像你大侄老实本分,他到外面我们不放心,也只有你这个当二叔的能降得住他。”

陆国华冷淡地答道:“我这个小地方可放不下成才这种人才,你还是让他到外面锻炼锻炼吧。”

厂子还没开,陆国华就跟郁春玲商定,以后用人,不管多近的亲戚,那些偷懒耍滑的人一律不用。他们是开门做生意,不该心软的时候,绝不能手软。

郁春玲忐忑地问道:“那要是磨不开面子怎么办?”

陆国华道:“磨不开也得磨。否则最后哭的是咱自己。”

“嗯嗯。行,我以后啥事都跟你商量着来。”

陆国华又道:“大事咱们商量,一般的事你就自个作主。咱们一点点地学着来。”

“好,我以后得多学些东西,不能落你太远。”郁春玲说道。

陆郁梨听到爸爸妈妈的对话,心中倍感欣慰。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他们家一定会越过越好的。

第四十四章 好消息

陆国华这副摊子对他而言,摊得有些过大。分期买了这些设备,已经把家中大部分的钱全投进去了,再加上他又收了不少萝卜白菜芥菜以及大豆,又加上拉上了院墙盖上了几间简房子。这么一算,心里的储蓄已经基本被掏空了。

陆国华还好些,郁春玲谨慎惯了,嘴上不说,心里时常担忧。

至于村里的人,除了了极个别的看好两人外,大部分人都在观望,还有的人在等着看笑话。

李秋云就是其中一个,陆成才被陆国华拒绝后,她就到处跟人说:“哎呀,我就担心他二叔弄完这一大摊子之后,没闲钱雇别人,就想让成才给他帮忙,结果人家还以为我们图他什么,得,我们这是好心被当成驴肝肺,我啊,就等着他们俩能挣大钱呐。”

这类闲话在村里传播是最快,半天功夫就传到了郁春玲耳朵里。

郁春玲又气又恼,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干,好堵一堵以李秋云为代表的那些人的嘴。

因为有了这些设备,他们再做咸菜和豆豉方便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陆国华还从工厂里定了一批同样规格的瓶子,在上面贴上新商标。他们批量的出货,李卫星那里自然吃不下这些货,陆国华在忙着寻找合作方,郁春玲则又打算重拾先前的生意,她带着陆郁桃又去了纺织厂门口零卖。

一家人分头行动,忙得脚不沾地。他们没料到的是,几天后,家里来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客人。来的人正是钱文清,陆郁梨姑父钱文宇的堂哥,这人跟他们见过一面,而且场面还相当不愉快。

陆国华见到这人十分惊讶,他跟妹夫打了招呼,然后又不冷不热地招呼钱文清。

钱文清跟钱文宇在气质上有相似之处,不过计着打扮比钱文宇更时髦。穿着过膝的黑呢大衣,脚蹬崭新的棕色皮鞋,长得白白净净,说话慢条斯理。他略略冲陆国华点点头,然后便一直举着砖头一样重的大哥大,十分大声地打电话。

“是金哥啊,你说什么,那五万块已经打进来了。好的好的,麻烦您了金哥,改天我请你喝酒。”

“喂,刘哥啊,你说我厂子的批文下来了。哎呀太好了。”

“”

钱文宇不停地打电话接电话,一直持续了半小时左右。陆国华可没空理他,他又接着去忙自己的。钱文宇连忙打圆场道:“我堂哥他有点忙。”

陆国华头也不抬地说道:“谁不忙啊。”

半小时后,钱文清终于清闲下来,这才得空跟陆国华搭话。

他打量了一眼这些简陋的厂房,连砖房都不是,有两间是用木头盖的,确切说,应该是叫木板房才对。

他心中愈发不以为然,他语重心长地对陆国华说道:“陆二哥,你是文宇的亲戚,也是我的亲戚。有些话我就直说了。”

陆国华点头:“有话请说。”

钱文宇清了清嗓子,双手背在身后,手里还不忘把沉甸甸的大哥大。

“我跟你说,这年头做生意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没有关系没有门路没有见识的统统不适合干这行,一不小心赔了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我真心劝告你,你可得想好了。”

陆国华停下来,盯了这人一眼,淡淡地说道:“你说得有道理,不过我觉得有关系有门路,但没脑子的也不行,嘴上没把门的、爱四处竖敌的也不行。”

钱文清:“”

钱文宇不禁多看了陆国华一眼,嘴唇蠕动了几下,又不知该接什么话好。

钱文清怔了一会儿,立即反应过来,恼羞成怒地指着陆国华道:“你这个人是怎么说话的?我是好心劝你哎。”

钱文宇赶紧打圆场:“二哥,你别误会,我哥真是一片好心。”

陆国华微笑:“我也是好心。你们大老远的来就是来为我好?”

钱文宇看看钱文清,示意他冷静冷静。钱文清一想到自己的目的,态度不得不软和下来,他慢条斯理地说道:“啊,事情是这样子的。我听国红说,你们家买下这些设备后,经济上捉襟见肘,连流动资金都没有,这样下去可不是个事啊,我呢,就想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不如,你把这些设备转让给我怎么样?”

陆国华早料到对方的目的,不过,他仍做出一副刚知道的模样,故作惊讶地问道:“钱老弟,你家大业大的,怎么不去买全新的设备?”

钱文清干笑两声掩饰道:“我原本是想全新的设备的,说实话,我根本不在乎那点钱。不过呀,我这人志向不止于此,我同时又办了几个工厂,像咸菜厂这种利薄的我也就捎带着做做,二手的新的都无所谓。”

“哦哦。果真是家大业大,办厂都是捎带的,那我劝你还是别捎了,你干别的吧。这些设备我不想转让。”

钱文清急了:“你以前没办过厂子吗?它可真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的。”

陆国华承认:“我知道它不简单,所以你也想好再办。”

钱文清有意买,钱文宇也用心撮合,奈何陆国华连条件都不听,一口回绝。

到最后,钱文清也恼了,对陆国华说道:“行行,你不卖是吧,以后有你后悔的时候!”

他一边说着,又给人打起了电话,这次比刚才的声音还大:“喂喂,王哥,按上次说的,你给我来套设备。对,要最好的”

钱文宇百劝无效,面子上也觉得过不去,对着陆国华无奈地摇头:“二哥,不是我说你,咱们有多大碗就吃多少饭。你一直都在村里窝着,哪懂得外面的世界有多阴险。你这种老实人哪斗得过外面那些精明人?这是多好的一个机会啊,你却不知道把握。”了

陆国华对这两人烦不胜烦,真不愧是兄弟,德性都差不多。

他态度冷淡地说道:“不用你替我操心,你过好自个的日子就行了。我也劝你,以后少跟刚才那人来往,满嘴的跑火车,牛皮都快吹破了。”

“行行,我走了。”钱文宇无功而返,连岳母也懒得去看望了。

钱文宇兄弟俩乘兴而来,败兴而去,摩托车在天南村的村道上扬起一阵烟尘,十分拉风地离开了。

小孩仍在议论着那个砖头一样的会说话的东西,还有的孩子学着钱文清的口气:“喂喂。”大家哄然大笑。

他们这边在笑,陆奶奶却黑着脸来找陆国华。

“国华,文宇呢?”

陆国华明知故问:“妈,他没去看你呀?”

陆奶奶恨恨地道:“人都被你气走了,上哪儿看去呀。”

陆国华低头继续干活,陆奶奶仍在那儿叨唠:“你买这些不中用的东西也不跟我和你大哥商量,还办厂,你得了吧。你是我生的,你有几斤几两我不知道?”

陆郁梨正好在旁边,便脆生生地接道:“奶奶,我也知道我爸是几斤,我白奶奶说,他生下来是六斤七两。”

陆奶奶气也不是,不气也不是。

陆国华却被小女儿逗笑了,点头符合道:“对对,小梨的记性真好。”

陆奶奶被这父女俩弄得没脾气:“得得,你不爱听,我还懒得说呢。你们一家子就使劲作吧。作完你就甘心了。”

晚上郁春玲回家时,脸色也十分不好看。陆国华看出了端倪就问她怎么回事。她说纺织厂看门的大爷退休了,又换了一个看门人,那人不让她摆摊了。

陆国华听罢若有所思,只好安慰郁春玲说不让摆就不摆。

没想到,第二天,郁春玲去别的地方摆摊又被驱赶了。

“真是奇了怪了,以前不都好好的。咱家的东西也没掺假,都是真材实料,那些人说不让就让摆。”

陆郁梨已经猜测出是谁干的了。除了那个钱文清还有谁?

陆国华也猜测出来了。他一言不发,第二天,一大早就骑着自行车出门了。

郁春玲这才后知后觉地问两个女儿:“你爸该不会是去找谁算帐了吧?”

陆郁梨知道爸爸有分寸,就劝郁春玲道:“不是的,妈,他肯定是去跑销路了。”郁春玲这才稍稍放了心。

当天晚上,陆国华在天快黑时才回来。他一脸倦意地往椅子上一坐,对郁春玲道:“好了,明天你在家,我出去卖。”

郁春玲又问怎么说的,陆国华说得语焉不详:“你不用管,交给我就行。吃饭吃饭,我快饿死了。”郁春玲也没再追问。

饭刚端上桌,就听见有人叫门。是陆国民的声音。

陆国民这半月来,一直在外地出差,连陆成功的婚礼都没参加。

“国民来了,吃饭没,坐下来吃点吧。”陆国华招呼道。他对这个弟弟明显比对陆国中和陆国红热情多了。

陆国民也不客气,跟嫂子侄女打过招呼后,就坐了下来,笑嘻嘻地道:“那我真不客气了。”

郁春玲赶紧去添碗筷。

陆国民等到郁春玲回来,才笑着说道:“二哥二嫂,我给你们带来个好消息。”

第四十五章 红红火火

“二哥二嫂我告诉你们个好消息。”陆国民笑眯眯地说道。

“什么消息啊,你要结婚了?”陆国华第一反应是这个。毕竟上次陆国民回来时,他没有在家,所以对蓝心怡等人的事情并不知情。

陆国民忙摆摆手说道:“不是不是,是关于你们的,你不在家时,我带一帮同学来家吃饭,有个女同学特别喜欢二嫂做的咸菜,临走时还说她有亲戚在批发市场,她就带了些样品回去看看。前两天她告诉我说,她那亲戚说有空跟你们见一面,好好聊聊。”

陆国华和郁春玲一听,脸上立现喜色。

郁春玲忙问:“他小叔,这可是真的?”

陆国民道:“二哥在旁边呢,我敢骗你吗?”

陆国华笑了笑,点头道:“行,我正在到处找销路呢。有空我们聊聊也行。”

陆国华接着又问了些细节,陆国民只是个传话人,知道得并不多。

“没事,我们到时见面再细聊。”

“行行。”

兄弟两人边吃边聊。聊着聊着,陆国华又问起了弟弟的终身大事。

“你这对象的事准备怎么办?有合适的人选了吗?”

陆国民略有些不好意思:“还没有,不急不急。我想先成家再立业。”

郁春玲在旁边接道:“这事也得抓紧了,你下手晚了,好的都被人挑走了。”

陆国华语重心长地说道:“国民,我知道你这种的挺受女孩子欢迎,不过,你可不能仗着这个乱来。”

陆国民微微红了脸,讷讷地说道:“二哥,瞧你说的,我是那种人吗?”

陆国华也没往深了说,只是点到为止罢了。

这一顿饭吃得也算和谐。陆国民临走时还硬塞了700块钱给陆国华:“二哥,我都听说了,你弄了这一大摊子,手头肯定没钱了,我这是借给你,等你赚了钱再还我就是。反正我暂时用不着。”

陆国华想了想,说道:“行,我就先收下了。等赚了钱就还你。”

“哎,不过你们可别让娘和大嫂知道了。”

大嫂那人他知道,她要是知道了,不缺钱也会来找他借,而且还振振有词:“都是哥嫂,凭啥老二家能借,我们家不能借。”借了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还啊。

第二天,陆国华好好打扮一番,刮了胡子,穿上新衣新鞋,跟着陆国民去县城见蓝心怡家的亲戚。

晚上,陆国华哼着小曲进家门,陆郁梨一看老爸的神色就知道事情有望成功。

果然,陆国华一进屋就迫不及待地跟妻女分享今天的经过:“事情挺顺的,那人不错,看上去挺靠谱。”

隔了两天,蓝心怡介绍的那人又派了两个人来现场考察,他们陆家的厂房有些不太满意,陆国华忙解释说,作坊是新建的,以后会一步步完善。虽然条件有些简陋,但他们对卫生一点也不放松。

对方考虑几天后,答应跟陆国华签合同。

他们初期只要三千斤散装咸菜,一千袋袋装咸菜以及七百瓶豆豉和辣酱。以后再视销售情况追加进货量。

事情取得突破性进展,陆郁梨一家喜不自胜。陆国华和郁春玲两人更是加班加点,不停忙碌。厂房里灯火通明,机器也开始全部开动。冬日里人闲,不少跟陆郁梨家走得近的乡邻都过来帮忙,白奶奶白凤母女,孙小丽母女俩,还有陆成功和杨小方夫妻俩,这两人来得最勤,每天早来晚走,弄得李秋云直甩脸子,犯酸的话时不时地往外冒。

杨小方假装听不懂,便问婆婆道:“妈,您不是说你跟妯娌十分和睦,从没红过脸吗?现在二叔二婶家忙,我和成功在家闲着无事,去帮忙不是应该的吗?”

李秋云心里窝火,但话是她从嘴里说的,她只能承认:“呵呵,我们妯娌当然和睦,要不和睦,你二婶能舍得送你们那么重的礼吗?”

杨小方笑道:“是呢。我就说是这样嘛。妈,那没什么事我去二婶家了,中午就不回来吃饭了。”

李秋云待儿媳妇走后,气得又是跺脚又是骂娘的。也不知道那个郁春玲给她儿子儿媳妇灌了什么*汤,笼络得两人都跟她亲。

陆国华和郁春玲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帮忙,干活进度快了许多。但是总是这么让人白忙活也不太好,于是两人悄悄商量,工钱先欠着,等货款收下来就给他们发工钱。郁春玲找了机会告诉大伙这事,不想却遭到大伙的一致反对。

白奶奶先说道:“啥钱不钱的,乡里乡亲的,互相帮点忙很正常,我平常让你帮忙酿豆豉,做咸菜我也得给你钱呐。”

孙小丽她妈也反对。

最后杨小方说道:“二婶,现在腊月里人亲,在家呆着也是呆着,在你这儿大家一起聊聊天顺便干点活,就当玩了。你就不用提工钱的事了。以后等厂子上了正式轨道,你们手头资金也周转开了,再说工钱的事吧。”

陆国华和郁春玲一想也是,反正这些人的情份他们记住了,等手头活泛了,可以多发些奖金或是礼品之类的。

简陋的厂房里,一片热火朝天。众人分工有序,动作娴熟。

陆国华还特意托人买了不少口罩、帽子和塑胶手套。厂房可以简陋,但卫生条件不能简陋。

切片切花烘干腌制杀菌再到包装,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

又过了两天,陆国民厂子里放假了,他没事也来转转,帮忙干点小活之类的。年底时,白大娘的儿子白大龙也回来了。陆郁梨看着白大龙,实在不知该怎么评价这人。白奶奶家解放前是地主,因为这种家庭成份,耽误了白大龙的婚事,所以尽管白大龙条件不错,四十多岁仍是光棍一条。同样是光棍,白大龙的口碑很不错,比朱国正要强许多。在白大龙的前四十年,他的标签是老实、能干、孝顺。但这一切在都在他遇到邻村那个马寡妇时改变了。

马寡妇是何许人也。她也算得是本地一个传奇,她长得漂亮人又能说会道,白大龙是她的第三任丈夫,前两个丈夫都死了。白大龙跟她好上不久,她便身怀有孕,而且还偷偷做了b超,说是儿子。这让打了四十多年光棍、并且以为注定要绝后的白大龙万分激动。这了老婆和儿子,他宁愿抛弃跟自己相依为命的老母,入赘到马寡妇家。马寡妇家有两任前夫留下的四个儿女,外加新出生的幼子,一共五个孩子,负担极重。白大龙一直在外打工,辛辛苦苦供养五个孩子。起初,他还会给白奶奶寄点钱,后来钱越寄越少,来的次数也越来越少。白奶奶老年丧女,本就伤心欲绝,再碰上唯一的儿子不孝,绝望之下上吊身亡。最让人感到讽刺的是,让白大龙激动万分的那个儿子其实根本不是他的骨肉,他是马寡妇的第二任丈夫的遗腹子。这间事在十多年后因为那个孩子因为住院体检才被人发现。

当年村民的主流观点是,白大龙先前那么孝顺老实的人最后对老母不管不问,肯定都是因为马寡妇那个狐狸精给蛊惑的。陆郁梨尽管也不喜欢那个马寡妇,但觉得她背这么大的锅又有些冤,说到底还是白大龙自私冷漠。真要孝顺老母,哪有那么多的借口。他不是因为马寡妇才改变的,很可能他本身就是那种人,只不过是以前没被发现罢了。陆郁梨不知道白大龙会不会仍像前世那样,但她知道奶奶肯定会比前世幸福许多。毕竟白凤没有因血崩而死,有她照顾白奶奶,她的老年绝不会像前世那样凄惨。

众人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忙碌,终于完成了出货量。腊月二十四那天,批发市场派来的大卡车进了村来拉货。陆郁梨家也收到了一部分货款。陆国华和郁春玲两人终于松了一大口气。这下过个安心年了。

让他们没料到了,惊喜还在后头。腊月二十五这天,陈光年匆匆赶来告诉陆国华,他想给他引荐一个人,那个人是农贸市场的,专门批发负责批发零副食品的。陆国华一听顿时精神抖擞,当下拾掇了一番,带齐了各式样品就跟陈光年走了。

年前的货已交割清楚。郁春玲锁了厂房的门,开始准备年货。

因为陆国华不在,郁春玲自己带着三个孩子进城去办年货。

陆郁梨积极地给妈妈出谋划策:“妈,白奶奶大堂嫂他们没少帮忙,咱们送他们点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