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春玲现在花钱也开始大方,她爽快地答应道:“当然要送,你们说送啥好呢。”

陆郁桃说:“送点实在的吧,鱼肉什么的。”

陆郁桃道:“每人送身衣服吧。”

郁春玲两个建议都采纳:“两样都买。”

母女三人开始了大采购。郁春玲给他们孙家白家每人买了五斤肉,两条肥鱼,给白凤和白奶奶各买了一件外套。给陆成功夫妻俩各买一件衣服,当然肉和鱼也有一份。孙家的除了鱼肉外,还给孙家双胞胎各买了一件衣服。郁春玲想了想,又给婆婆买了一身衣服。

一家人提着大包小包的从城里回来,然后就是给各家送礼。

第四十六章 过年

郁春玲拿着东西先给最近的孙家送去。江玉荣看到这些东西,忙客气道:“春玲,咱两家都谁跟谁,你平常少帮我的忙了吗?你还跟我客气啥,这东西你还是拿回去吧。”

郁春玲笑着说:“就算你不给我帮忙,大过年的我给孩子买点东西难道不应当吗?你快别跟我客气了。”江玉荣推辞了一会也就收下了。孩子可不像大人那么含蓄,孙家龙凤胎一看到有新衣服穿,一起欢呼大叫。江玉荣笑着拍了两个孩子一下,道:“还不快谢谢你婶。”两个孩子十分听话地向郁春玲道了谢。

因为还有几家要去,郁春玲也就没有多呆。她们接着去了白奶奶家和陆国中家里。

路上,郁春玲为到底先去哪一家伤了会神。若是先去婆婆家,怕她看到东西会误以为都是给她的,再拿走又该不高兴了。若是先去白奶奶,若是被婆婆看到,又会说嘴。总之怎么样都不好。

最后,陆郁梨提出他们分头行动,她去把东西楼层到白奶奶家,妈妈去大伯家。

陆郁梨去白家时,刚好白奶奶和白凤都不在,只有白大龙在家。陆郁梨跟他打了个招呼,把东西放下就离开了。

陆郁梨从白家出来后,顺便去大伯家看看。

堂屋里,陆奶奶、陆国中一家都在。

陆清华已经把包裹都打开了,他看到陆郁梨进来,又是龇牙又是咧嘴的,冲她乱做鬼脸。陆郁梨看都没看一眼。

陆奶奶摸着郁春玲给买的新衣,脸上难得露出一点笑容。陆奶奶是个抠门的人,不独对别人抠,对自己也不大方,也就对陆成才和陆清华稍稍大方些。这些年很少添新衣服,李秋云也没想过给她买衣裳。

李秋云看到鱼和肉也是满面笑容,不过她看到郁春玲给婆婆和儿媳妇买的新衣,心疼得肝疼,恨不得她全换成钱给自己才好。

杨小方在一旁笑道:“二婶,我们结婚时,你不是刚送了全套新的吗?怎么又破费了,我和成功是你侄和侄媳妇,干点小活那是应当应份的,我看你还是拿回去吧。男装给二叔穿,女装给小桃穿。”

杨小方说这话是出自真心,她是个闲不住的人,再加上跟婆婆不太合得来,懒得呆在家里,倒觉得在二婶家呆得挺自在,什么工钱不工钱,她根本不放在心上。

郁春玲当然不肯收回礼物,两个人,一个真心推让,一个有心想送,当下就这么拉扯了起来。

李秋云恨恨骂这个儿媳妇实心眼,又怕郁春玲真把东西收了回去,她赶紧拽着东西,满面笑容道:“哎呀,小方,你跟你二婶客气个啥,婶子给侄子侄媳妇买东西也是应该的。这衣服你要是不合适,我留着给美丽穿。”

陆美丽一听激动得两眼放光。杨小方看到这母女俩,真觉得丢脸。

这是二婶的一片好意,她才不能便宜了这两人。于是杨小方也就不再推让,对郁春玲笑道:“那我就多谢二婶了。”然后又回头对婆婆说:“妈,二婶是照着我的身材买的,美丽哪里能穿?”

李秋云自然没脸去抢儿媳妇的东西,也就讪讪地松了手。陆美丽没有得想要的,气得又是撅嘴又是翻白眼的。

郁春玲和陆郁梨都不想在陆国中家里多呆,两人小坐一会儿便告辞离开。

腊月正是村民比较清闲的时刻,中午太阳正好,众人三三两两的在凑在一起在外面晒太阳侃大山,男人们凑一处打克和下棋的,女人在一起纳鞋底唠闲磕。

他们早看到郁春玲大包小包地进了陆白两家,这会儿见了人母女两人出来,便纷纷打招呼。

“小桃妈,看样子,你家又发财了?”

郁春玲忙说:“哪有,人家忙活了好些天,不能让人白忙活,送点东西过去。”

接着又有人问郁春玲年后还缺人不,缺人的话要记得他们之类的。

郁春玲道:“现在规模小,还不大缺人,等到真需要人手,肯定要麻烦你们。”

“你这话俺们可记住了,你可别忘了哈。”

“一定一定。”

郁春玲也没跟他们多聊,家里还有堆活要忙呢。

郁春玲牵着陆郁梨的手一离开,这些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就开始议论起来:

“真没想到,我还以为国华两口子这是要玩完哩,没想到还真给他们弄成了。”

“这还用说,人家心里没把握能把全部身家都投进去吗?”

“就是,我一直都觉得这两人是个稳妥人,看我猜得没错吧。”

“陆老八你快得了吧,事后诸葛亮,当时是谁把嘴撇到耳朵后面去了。”

“哈哈”

郁春玲回到家,撸起袖子就开始进厨房准备年货。炸丸子、炸酥肉、炸豆腐,还要蒸馒头,炖骨头,还得再做些孩子吃的小零食,比如糖豆、脆三角、小麻花之类的。

郁春玲是主角,陆郁桃在旁边打下手,陆郁强则负责烧火,倒是没陆郁梨什么事,也不全对,她也有事也做,她负责吃和尝。

村里有些人家特别讲规矩,炸东西时小孩子是不准乱尝的,也不能喝水,说是有讲穷,喝水会让油消耗得更快。陆郁梨家可没这些规矩,刚炸出第一锅,郁春玲就让几个孩子尝尝咸不咸。陆郁桃尝一个就罢了,陆郁强一尝尝半盘子。

吃完丸子,两人又啃起大骨头,啃完骨头又吃麻花和糖豆,一个下午,两人的嘴都闲过。

陆郁强吃得满面油光,眯眯眼,一脸满足地说道:“我最喜欢过年了。”

过年好吃的那么多,他不喜欢才怪。

他们忙着办年货,隔了两天,陆国华终于回来了。

“国华,事情谈得怎么样?”郁春玲神色急切地问道。

“事情没咋谈。”陆国华道。

“那、那就是不成了?”郁春玲有些失望地道。

陆国华突然笑道:“骗你的呢,事情成了!”

“成了?”

“对了,我临走时小梨不是让我把咱蓝家签的合同带上了吗?一家一看蓝家都跟咱合作了,就表示很放心,大手一挥也跟我签了合同,一会儿拿给你看看。”

“真是太好了。”郁春玲简直不敢相信,事情会这么顺利。

陆国华又道:“年后够咱们忙活一阵了。”

两口子坐下来开始商量厂子里的事情。

“这么说,那咱收购的菜还不够呢?”

“肯定不够,咱们要是秋天弄就好了,那时蔬菜多,还便宜。现在就几样菜。”

“咱那时不是没弄好吗?明年秋天再做腌别的菜呗。”

两人商量,再买些萝卜白菜芥菜之类的囤上。黄逗也要再买些。

他们要买菜的消息一传出去,好多人家来问。乡下人家,家家户户都种了不少萝卜白菜之类的。自家吃不完,卖又卖不了几个钱。拉到县里还要摊上路费和摊位费,一算下来真不划算,他们索性就留家里自家吃算了。这会,一听说陆郁梨家要收萝卜白菜,一打听价钱甚至比菜贩子还贵上一些,大伙纷纷涌上来打听。

陆国华和郁春玲自然要优先收本地的蔬菜,一是为了照顾这些乡亲,二是他们本地的萝卜白菜就是比外地的水灵好吃。

菜一车车地拉过来,钱一叠叠地给出去。前几天收的那些货款转眼又没了。但两人一点也不心疼,不花小钱哪能挣大钱?

新年很快就要到了。陆郁梨和陆郁强跟着爸爸贴春联,放鞭炮,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准备过新年。不过,相对于他们,隔壁的孙家略有些冷清。

陆国华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矿上忙,过年期间加班费高,孙大成今年就不回来过年了。不过,他给家里寄了一大笔钱,还给老婆孩子寄了新衣服回来。江玉荣还好些,孙家的三个孩子都十分失望。他们已经整整一年没见到爸爸了。特别是孙小刚和孙小梅,两人一听说爸爸不回来了,咧嘴直哭:“我也要爸爸,小梨和小强都有爸爸,为什么我没有。”

江玉荣觉得这话有些不吉利,赶紧制止两人:“你们当然有爸爸,爸爸在忙着挣钱,过完后就回来,别闹了啊。”

陆郁梨也赶紧去哄两人,她十分理解他们的感受。想到前世爸爸去世后的第一个新年,大伯一家欢声笑语,她则躲在厨房里偷偷垂泪,连哭都不敢光明正大地哭,因为怕人说她晦气。

“你爸爸肯定也想你们,他过完年就回来了,到时还可以多陪你们几天。来来,给你们糖吃,别哭了。”

孙小刚和孙小梅毕竟是小孩心性,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多一会儿,就把这事忘了,两人又笑嘻嘻地一块玩去了。

第四十七章 新年新气象

杨小方怀孕之事让大伯一家十分高兴。陆奶奶和李秋云难得大方起来,对杨小方那是百般呵护,动不动就说:“你可悠着点,别抻着我大孙子/重孙子了。”陆成功也是整天傻乐呵。

陆郁梨经过上次那事之后,再没说过别的。他们认为是儿子就是儿子呗,生出来不就知道了。反正陆郁梨心里还是希望现在在大堂嫂肚子里怀的仍然是小侄女陆安安。

她们三个说起来也是缘分。前世,陆郁梨十岁时离家,那时陆安安才三岁多点,跟她一直很亲近,大堂嫂跟她感情也很好。后来她去了陈家,中间很少回来。但陆安安却一直记得她。几年以后,杨小方跟陆成功离婚,无家可归,便带着陆安安南下打工,那么大的城市,她们没有彼此的联系方式。但就那是那么巧,大堂嫂辗转几家工厂之后竟然又遇到了陆郁梨。三人异乡相逢,唏嘘不已。

不管怎样,大堂嫂是个性格刚强之人,就算仍是前世那样的结局也没什么,她最后辛苦打工也照样能养活两个孩子。车到山前必有路,如今一切都还没发生,她想得再多也没用。

陆奶奶最近是喜气洋洋,连带着对陆国华和郁春玲态度也好了许多。

郁春玲都有些受宠若惊,她对陆郁梨道:“你奶奶咋突然变好了?”

陆郁梨道:“才没呢,一阵一阵的。”

陆郁梨猜对了,陆奶奶这张脸刚晴了几天,又开始阴云密布。原因很简单,陆国红和钱文宇双双下岗了。这个年代,下岗一点都不稀奇,全国各大城市都在发生着这样的事情。不过,这对于钱文宇和陆国红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尤其是钱文宇,他一直处处以国家工人傲然自居,现在冷不防地失去了这种骄傲,实在是难以承受。听说他时常借酒消愁,脾气越来越坏。

陆国红两口子一直忍着没告诉亲戚,但是这事哪能瞒得住。很快,整个天南村的人都知道了,陆家当然也知道了。

陆国华和陆国中兄弟俩倒没什么,陆奶奶却觉得天塌了一角。陆国红可是她增长脸面的利器啊。如今这种状况,陆奶奶跟人炫耀都没底气了,于是整天在家里长吁短叹。

这件事对陆郁梨家一点影响也没有,年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陆国华这几天难得清闲,也不往外跑,就在家敲敲打打,修修桌椅家具,整整菜地,晚上就陪着老婆孩子看看电视,看一会儿书。有人喊他出去打牌也不去。有时郁春玲也会主动让他去玩一会儿:“国华,一年到头难得放松几天,叫你你就去呗,不然人家又该说我管你了。”

陆国华笑道:“我都不怕人说,你怕什么?我就是觉得打牌没意思。”

陆国华不喜欢打牌倒喜欢读书,尤其爱看武侠小说,陆郁梨的书柜里多了一套《金庸全集》和《梁羽生文集》。陆郁梨有时也跟着看。如今郁春玲识的字越来越多,她也喜欢看书,她最喜欢的杂志是《知音》有时也看琼瑶。

陆郁梨家也算是天南村的奇观。

冬日的晌午,太阳暖融融地照着,院子里,这一家人一人捧一本书看,连陆郁强也在看书,不过,他看的是连环画,只看图不看字。

有的村民见了就半开玩笑道:“哟,你们一家子都在做学问哩。”

郁春玲有些不好意思,陆国华大大方方地道:“啥学问不学问的,爱好而已,就跟打扑克一样。”

即便如此解释,人们还是照样调侃。民风如此,稍稍跟别人不一样,就有人觉得奇怪,继而议论调侃不已。

不过,杨小方却喜欢他们家这种风格,她没事就往陆郁梨家跑,还跟郁春玲换书看。杨小方最喜欢的是《读者》。因为怕陆清华和陆美丽乱翻她的书,她便将书寄存在陆郁梨的房里。

“我真想搬出来住。”杨小方跟郁春玲说道。

郁春玲劝道:“我看你婆婆对你还不错。你们住一起也好,方便她照顾你。”

杨小方苦笑:“二婶,我妈哪是对我好,她是对她孙子好呢。你不知道,她一天八百回的‘我孙子这我孙子那”我听得头都要炸了。你说我要生的是个闺女,她会不会跟我翻脸啊?”

郁春玲一想还真有这个可能,不过,她还是安慰杨小方道:“应该不会,孙子孙女都一样,再说头胎是闺女还好呢。二胎生个小子,一儿一女,十全十美。”

杨小方叹气道:“谁知道呢。”

新年到了。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油香味和肉味。小孩子穿着新衣,兜里装着满满的零食,满村乱跑,大人到处串门唠嗑。

除夕过后,就是初一。从大年初二开始,便可以串亲戚了。陆郁梨家的亲戚很少,也就那么家。外婆家不用去,姑姑家,她懒得去。而且因为陆国华比陆国红大,所以也得是陆国红先来她家后才好去。陆国红今年不像往年那样,动辄对人指点江山,这次显得很低调。而钱文宇连面都没露。

陆国红来了,陆奶奶特意让陆成功来叫二儿子一家过去。

即便陆郁梨再不愿意,也得跟着过去。

他们一家五口刚进院门,陆郁梨就受到一道不善意的目光。那是钱金金射来的。缘由不清楚。

陆国红和钱文宇的下岗,钱家的经济水平直线下滑,自然而然地影响到钱金金。直接表现就是她今年没添新衣服,穿的还是去年的棉袄。当她看到陆郁梨的新衣服后,眼中立即流露出一股不会掩饰的不满和妒意。她都没有新衣服穿,凭什么她有?

钱金金毕竟还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因此便用不大不小的声音嘀咕道:“哼,穿得再新也是土包子。”

本来,大家听得不甚清楚,可钱金金旁边站了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陆美丽,于是她大声地把钱金金的话重复了一遍:“小梨,金金说你是土包子。”

陆国红不悦地瞪了陆美丽一眼,这孩子怎么那么不懂事。

她怕二哥二嫂生气,赶紧打圆场道:“美丽肯定听错了,金金才不会这么说。一路上,金金还说想小妹妹了呢。是吧金金?”陆国红一边说冲女儿使眼色。

钱金金昂着头,才不理会妈妈的暗示,她很光棍地重复了一遍自己的话:“她本来就是土包子,我说错了吗?”

大人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陆郁梨脆声应道:“嗯,我是乡下土地里的包子,你是县城下岗的包子。都是包子,装啥面包呢。”

众人听罢有的笑,有的摇头不说话。

陆国红听到“下岗”二字,却是脸色一变。这正好戳中了她的痛脚。

郁春玲察觉到小姑子脸色的变化,生怕她多想,忙笑着道:“小孩子拌嘴很正常。——你们两个都少说两句。”

要是往常,陆国红肯定得趁机抢白这个二嫂两句,但今时不同于以往,她再不满也得忍着,于是勉强冲郁春玲笑笑:“没事,都是金金不懂事。去跟妹妹说声对不起。”

钱金金眼中含泪,死活不肯。

陆郁梨懒得理会她,于是就大大方方地挥挥小手,道:“好了,你也不用跟我说对不起,我都七岁的人了,才不跟你一般见识。”

大伙听到这话,不由得笑了起来。

陆国华也出来说话:“好了,去跟你嫂子玩去。”了

他不说让孩子去跟陆美丽陆清华和钱金金玩,因为知道他们根本玩不到一块去。

陆郁梨果然凑到杨小方面前去了。陆美丽则亲热地拉着钱金金,两人这会显得异常亲热,而且两人一边玩还一边示威地看看陆郁梨。陆郁梨才不配合她们这种幼稚的游戏,连看都不看一眼。

孩子各玩各的,大家坐在一起说话谈事。

陆国红停了一会儿,试探着问陆国华:“二哥,最近生意怎么样?我听人说你是遇到贵人了?”

陆国华轻描淡写:“啥贵人不贵人的,人家就是给我一个机会。关键是还是产品的质量。”

“二哥真是谦虚。”陆国红笑了笑,神色十分复杂。起初,她和钱文宇一点都不看好二哥办厂,毕竟他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读的书少,没有关系没有门路,怎么可能会办好咸菜厂?

可他们万万没料到,仅仅半个月的时间而已,陆国华竟然接连认识了两个大批发商,听说还签了合同。基本上,只要厂子里产品质量过得去,出货正常,这事就没跑了。再看看他们,夫妻双双下岗,虽然已经托了人在找工作,但是县城里的几家为数不多的厂子不是已经倒闭,就是即将倒闭。陆国红越想越头痛。不过,他们家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钱文宇的堂哥钱文清已经拍着胸脯答应说会帮忙,让他们在家等着便是。再怎么说,他们这只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而且他们学历高,又是城市户口,再怎样也比他们这些亲戚强。

一想到这儿,陆国红情不自禁地又重新抬头挺胸,稍稍恢复了一点精气神。

陆国红笑着说道:“嗯,你跟二嫂好好干,钱家的亲戚正在托人想把文宇给办进机关单位。真要成了,到时你们办事也方便许多。”

陆国华倒没抱多大希望,他说道:“我们无所谓,只要你们能过得好,别让妈操心就行了。”

兄妹两人不咸不淡地说了一会儿话,吃了一顿气氛一般的饭就各自散了。

年过完了,亲戚也串完了。他们该开工了。

第四十八章 出事

初六之后,陆国华和郁春玲就开始开工了。白奶奶和白凤她们又来帮忙了。年前郁春玲给白凤买的衣裳,她十分喜欢,过年串亲戚都穿着。

白凤皮肤白嫩,穿艳色衣裳显得愈□□亮。

郁春玲出口夸道:“小凤出落越来越漂亮了。将来不知便宜了哪个憨小子。”

白凤有些羞涩地小声说道:“嫂子你这人好讨厌,又来打趣我。”

白奶奶跟着笑了笑,对白凤的婚事她倒不急,还想多留几年呢,得好好挑一挑。而儿子的事则成了她的一块大心病。她叹了叹气,也没有多说什么。

第二天,白奶奶和白凤都没来,江玉荣来了,她悄悄地跟郁春玲说道:“你听说了吗?有人来给大龙说亲,结果被白婶给骂出去了。”

郁春玲吃了一惊:“咦,来说亲不是好事吗?白婶怎么把人给骂走了?”

江玉荣神秘一笑,“你这就不知道了吧?那媒人是劝白婶拿白凤给白大龙换亲,男方有一个姐姐,男人死了,回娘家了。她弟弟三十多了还没找到媳妇,娘家就生了心思,想拿她给弟弟换媳妇。”

郁春玲惊讶了片刻,又为白奶奶叫好:“白婶骂得好。男方三十多了还没结婚,肯定是哪方面有缺陷。小凤多好的姑娘,怎么可能嫁给这样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