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上一章:第 5 章
  • 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下一章:第 7 章

苏长荣想了想,也点头道,“我也觉得是这么回事。”

苏敏笑道,“而且咱们也不用全家人干这个活,到时候爸先去收收看情况,我和妈还是捡一阵子,要是爸这边忙不过来了,咱们就一家人干这个活。我是觉得这个肯定比咱们捡废品挣钱的。再说了,现在咱们也知道废品是个啥子价格行情的。完全可以拿得下来。”

“敏子,你咋就这么聪明呢?”孙秋芳高兴把自己闺女抱了抱,又摸了摸她的脑袋,“我们家敏子真是厉害,这比我和你爸聪明多了。”

苏敏有些心虚,她也不比别人聪明,顶多是看人家咋发财的,所以依样画瓢了。而且这到底能做个什么样子,她心里也没有完全的把握呢。

一家人商量好了之后,第二天苏长荣就开始去准备了。因着收的废品肯定比自家捡的还多,所以苏长荣特意去找了木板,花了二十块钱,让人做了个大板车。

苏敏还用毛病在木板上写了‘废品回收’几个打字,用个木条子支撑起来。

临出发的时候,苏敏还嘱咐着苏长荣,到时候别忘了走街串巷的时候吆喝起来,声音洪亮点。

“还得吆喝啊,”苏长荣有些紧张,他这还没做过生意呢,这咋吆喝啊。

苏敏清清嗓子,“爸,你听着,就这样的。回收废品啦--”她喊完之后,还看着苏长荣,“爸,这喊的时候,声音要越提越高,让人听着就精神抖擞一下,人家这才会注意你喊的啥子,知道不?”

苏长荣被她这么一演示,顿时心里放松了,笑道,“我闺女咋连这都懂的,这不会天生就是个做生意的料子把。咱们老苏家还能出么聪明的丫头。”

正在整理蛇皮袋子的孙秋芳听着这话,顿时不乐意了,横了一眼看着苏长荣,“得了,非得像你们老苏家了,我看是像我们老孙家。我听我娘说,我爸以前可做过生意的,要不是赶上时候不合适,早就发财了,我还能进你们老苏家的门?”

“哎哟,这咋又说这些话了,像你们老孙家还不成吗?”苏长荣赶紧陪着笑道,又小声嘀咕,“这像老孙家,那也是我的种。”

“你说啥?”孙秋芳眯着眼看着他。

苏敏噗嗤一声笑了起来了,赶紧推着苏长荣,“好了爸,你去忙活吧,记得一定要称好称,这样下次人家才会继续找你呢,咱们做生意的就要讲究个诚信。”

“知道啦,”苏长荣也赶紧对着自己媳妇和闺女笑了笑,推着车子就走了。他看着自己手里的大板车,心里模模糊糊的想着,我这咋一下子又做生意了。

见着苏长荣出发了,苏敏和孙秋芳也赶紧出了门。

今天是第一天做生意,也不知道苏长荣这边的生意会咋样,她们这边的活计可不能停,好歹也不能吃昨天的老本的。

现在正是十二月的天,寒风阵阵的,苏敏把手往口袋里缩了缩。心里想着,要是这收废品的工作能够做起来,以后就可以不用出来自己捡了,也比现在舒坦多了。

等家里收入高了,稳定下来了,她就可以去上学去了。

毕竟这辈子之所以能够知道怎么赚钱,都是因为上辈子经历多,看多了,这才能学着人家那样做。但是如果以后想要做的更好,就必须有知识才行。要不然就是知道人家咋挣钱的,自己也没这个能耐撑起来。知识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是重要的。

因为接近年关了,各家各户的扔的废品也多了起来。苏敏和孙秋芳找了几个平时扔东西多的街道和小区里转了转,两袋子也捡满了。

看着天冷了,孙秋芳舍不得自家闺女跟着一起受冻,干脆让苏敏去菜市场买点菜回去吃了。现在家里钱多了,也没像之前那样顿顿都去捡菜叶子了,一天割几两肉,炒几个时令青菜,日子也越发的红火了。

苏敏拿着两块钱,自己去了菜市场。

现在他们在城里待的时间长了,对这里了解的很,孙秋芳也很放心让她自己一个人买菜了。见着苏敏走远了,孙秋芳吆喝道,“早点回家,别到处乱跑。”

“知道了,妈。”苏敏笑着回头招了招手。

菜市场最热闹的时候都是早上和下午下班之后。这时候正是大中午的,菜市场买菜的人倒是不多。

苏敏拿着钱熟门熟路的去买了一棵大白菜,又去买了粉条,准备中午做点大白菜顿粉条吃。而且白菜和粉条都不担心放坏,这时候也便宜,孙秋芳和苏长荣都爱吃这个。

买了菜之后,苏敏就又准备去割几两猪肉回去。

“敏子来了,你爸妈今天没来啊。”朱老板笑着给她切肉,又乐呵呵的问道。

苏敏对这个朱老板的印象很不错,在城里来,家里没认识啥子嗯,出了房东一家子外,就剩下这个卖猪肉的朱老板了。

她笑道,“他们还在忙,我先回去做饭的。”

朱老板将猪肉递给她,笑道,“这孩子可真是懂事的。”

“叔叔,吃饭了。”

苏敏刚要回去,就听着身后传来一个有几分熟悉的声音。她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绿色棉袄,扎着麻花辫的小姑娘正提着一个篮子过来。

她诧异道,“廖招娣?”

廖招娣听着声音,看了过去,顿时惊住了,“苏敏!”

“真是你啊。”苏敏一下子有一种老乡见老乡的激动了。她上辈子和苏敏的交集也是在初中的时候,这辈子回来,也只和廖招娣这个同桌关系好些,没想到到城里来就遇上了。

按着上辈子的轨迹,廖招娣好像也是这个时候就到城里了。

朱老板见着两人认识,脸上立马乐呵呵的了,“你们两个认识啊。”

廖招娣显然在朱老板面前有些拘束,她点点头道,“苏敏是我中学同学。我们以前坐在一起的。”

朱老板看了看苏敏,笑道,“这可真是太巧了。”

苏敏也觉得很巧。她没想到,竟然能遇着廖招娣的。她见着廖招娣篮子里提着饭菜,诧异道,“招娣,你是给朱叔送饭的吗?”

廖招娣闻言点了点头,将篮子里的东西拿了出来,“叔叔你吃饭吧,我回去帮我妈妈干活了。”

朱老板笑道,“你先回去吧。”

廖招娣乖巧的点头,又对着苏敏道,“咱们一起走吧。”

苏敏看着她一眼,又看了满脸笑容的朱老板,才嗯了一声。给朱老板打了招呼之后,就拉着廖招娣的手出了菜市场了。

出了门后,苏敏才道,“招娣,你怎么认识朱叔啊。”

廖招娣低着头,好一会儿才道,“我妈要和他结婚了,准备过年就领证的。”她抬头看着苏敏,“前阵子我爸妈离婚了,我妈带着我来了城里,后来遇着朱叔了。”

原来是朱老板。

苏敏这才猛然反应过来,难怪她见着朱老板总有些朦胧的印象的。现在才想起,上辈子她和廖招娣其实是见过一次的,匆匆忙忙的一次见面。那时候朱叔年纪大了,拄着拐杖和廖招娣一起排队,她去医院给她妈拿药的时候,碰着过一次。只是那时候见廖招娣的时候,廖招娣却显得比她还苍老,眼睛里全都是被生活磨砺过的沧桑。

只不过太过匆忙,她压根就没记住这么一回事。如今想来,那个白了头发的老人,真的是朱叔啊。没想到十几年的时间,会有那么大的变化。

“招娣,你现在住在哪里,以后你空的时候,能来找我的。”苏敏拉着廖招娣的手道。

廖招娣手掌很冰凉,苏敏拉着她的手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了她的手颤抖了一下。

苏敏心里一惊,抬头看她,只见廖招娣的眼睛已经红了。“招娣,你咋了?”

廖招娣抿着嘴哭了哭,拿着袖子擦了自己脸上的泪水,“苏敏,你说咋会变成这样,这才多少时间,我妈就和我爸爸离婚了,我还要叫一个陌生人做爸爸。你不知道,我们走的时候,我大姐二姐哭的多伤心,他们都跪下了,我妈还是坚持哭着要走。可是我心里却不能怪她,她这些年被我爸爸打的多了,也难过。”

这种事情,苏敏倒是不知道咋劝了。情感上来说,谁也不乐意自己妈妈离婚再嫁的,但是理智上来说,这也都是现实所迫。要不然谁乐意抛夫弃女的离开家啊。

第14章

廖招娣是个懂事的姑娘,自己哭了一会,又听苏敏开导了一下,心情也就放松了。

“我还要回去帮忙干活呢,就不和你说了。我现在和我妈住在民政街那边的小饭馆里。我妈在那边厨房里帮忙,你要是找我就去那里吧。”

苏敏也把自己的地址告诉了她,“要是不高兴的时候,也能来找我的。”

廖招娣笑着点头,转身就走了。

看着廖招娣的身影,苏敏突然很好奇,上辈子廖招娣的生活,真的像初中同学那样,到了城里过好日子了吗。如果是的,那曾经匆匆忙忙见过的那一面,咋会那个样子呢?

中午苏敏刚做好了饭菜,孙秋芳和苏长荣就回来了。两人是在路上碰到的,就直接回来了。

“敏子你快来看看咱们今天的收获。”

苏长荣刚到了门口,就兴奋的喊着自己闺女出来。

苏敏从屋子里出来一看,便见着苏长荣推出去的大板车上面堆的小山一样的高。而且这些东西都比他们之前捡的东西要齐整多了。卖相也好看许多,最起码没有啥子泥巴的。

“好多啊,爸,你这了多少地方啊。”

苏长荣笑道,“说出来你不信,我这才走了不到一小半的范围呢,下午我还要去跑一趟。我觉得咱们这还得走远点的,看看周边的农村有没有破铜烂铁的卖的,范围大了,这收的东西也多了。

孙秋芳见他这越说越没边了,撸着嘴笑道,“瞧你那个得瑟的样子,你这就一双腿,要真的去周边的农村收,你这一天一个来回就没了。”

苏长荣憨实的摸了摸脑袋,“你这说的还真是呢。”他想着,要是有个车子就好了,但是这买自行车就要大几百呢,太不值当了。随即把这个想法给直接否定了。

东西太多,一家人也来不及吃午饭了,直接一起把东西卸下来分类做好,赶紧拉到收费站换了钱,下午好继续去收的。

这次家里收了一大车子东西。

一家人整整用了一个中午的时间,才将东西都分类放好了。其中除了破铜烂铁之外,还有一些废纸箱,玻璃瓶,还有一些破旧的书籍。

苏敏从中挑了两本小学五年级的课本拿了出来,准备自己复习。

孙秋芳看到了,感慨道,“等咱们这个月再挣钱了,就给你去买一整套新书回来,只要你愿意学,这个钱咱们也要舍得的。”

苏敏笑道,“我就先拿出来看看,看自己还记得多少的。”

苏长荣边往车上放着东西,边笑道,“照着咱们这个速度,明年九月,咱们敏子就能去上学了。我看那些城里的娃子还穿一样的衣服上学呢,看着可真好看。咱们家敏子也能穿就好了。”

“肯定得穿,咱们再穷也不能让敏子比别人差了。”孙秋芳满脸坚定道。以前是家里被人管着,现在自己当家做主的,当然啥子好的都要给孩子了。

等苏长荣夫妻去卖废品去了之后,苏敏才在家里翻看刚刚留下来的书籍。

她记得自己上辈子读书成绩还挺不错的,那时候她也喜欢读书,如果不是后来家里出事了,她肯定是要考高中的。

想着上辈子的那些遗憾,苏敏更加坚定了要继续读书的决定。

小学五年级的课本倒是挺简单的,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处。苏敏虽然好多年不曾看书了,但是这些小学的东西都是基本,这些年的生活经历中用的东西还挺多,所以看起来倒是不吃力。

趁着这会子功夫,她先是快速的将书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看完之后,她发现,自己的记忆力竟然出奇的好,而且许是这身体还是十三岁的原因,学习能力也比自己想的要强很多。刚刚看的内容竟然都记得七七八八的了。

苏敏觉得,自己这个程度也谈不上天才。有可能是因为心里年龄成熟,所以学习的时候,比小时候要更懂得看重点。

不过这点优势也只有学习简单的时候能有些作用,如果想要保持,还是得比别人多付出一倍的努力才行。靠自学是不行的,她必须找一个人辅导一下才行。

她在脑袋里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廖招娣了。廖招娣的成绩不错,而且现在也在县城里,以后不懂的地方,倒是能够去找她问问。等到了开学的时候,也不至于拉下太多了。而且廖招娣估计也是要上学的,现在县城有两家初中。也不知道廖招娣到时候会上哪个初中。

“敏子,咱们回来了。”

苏敏正在想着后面的学习安排,便听着孙秋芳高兴的声音了。

苏敏把书一放,正要出门,就看着孙秋芳和苏长荣推着车子回来了。

孙秋芳进屋把门一关上,就拉着自家闺女高兴道。“敏子,你知道咱们那东西卖了多少钱吗?”她看着苏敏好奇的眼神,笑眯眯的比了个八,“咋样,多吧。”

这光是上午一会子,就赚了这么多了,等下午再去收点,一天十块钱是打底的。一个月下来,可比之前翻倍了。

孙秋芳想着心里就激动,恨不得饭都不吃,立马去干活的。

苏敏听了,心里也高兴,她以前也没干过这个营生,只听人家说挣钱,自己心里其实也不是十足的把握的。这下子能挣钱,以后就可以做个长久的事情了。

她满脸笑意道,“爸妈,咱赶紧吃饭吧,下午继续去收。”

“对对,快点吃饭。”苏长荣也洗干净了手进来了,“我可真是饿坏了。”

苏敏赶紧把小桌子摆出来,又把锅里盖着的饭菜也端了出来。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饭的时候,孙秋芳又和苏敏说了自己的打算。

“敏子,我和你爸说好了,下午我和他一起去收,咱就不出去捡了。你爸是个实诚人,这不大会喊,肯定漏了生意的。下午我去喊,还能去远点。这天气冷了,你就在家里待着,就别和我们一起出去了。”

“不用我帮忙了?”苏敏诧异道。

孙秋芳笑道,“你还是个孩子,本来就不该出去干活的。先头咱们也不放心你一个人在家里,再加上忙不过来的。现在我和你爸既然决定就把这个收破烂的生意做下去的,就自己好好干,明年还得送你去上学呢。”

苏长荣喝了口热汤,也笑道,“就是,我和你妈可是好劳力,哪能让你一直跟着咱们干活的。你自己在家看书,可别出去溜达了。这城里虽然熟悉了,但是你一个小姑娘出去也不安全。”

苏敏听他们这一说,又意识过来,自己这才十三岁呢。这可真是个尴尬的年纪。她想了想,反正现在家里开始做这个生意了,用不着她,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去找廖招娣补课。

她抬头看着苏长荣和孙秋芳,“那我去找我同学廖招娣吧,她也搬到城里来了,离这里不远。”

“你同学也到城里来了?那正好,以后咱敏子可有个伴了。”苏长荣乐呵呵的笑了起来。

吃完饭之后,孙秋芳就和苏长荣一起去收破烂了。苏敏把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的,也去找廖招娣补课了。

廖招娣的地址是在县城的闹市区的街上,新开的一家小酒楼。

苏敏到的时候,酒楼里还挺热闹。她往里面探了探,没看到人影,有个围着围裙的中年妇女走过来,“小姑娘,你找谁啊。”

苏敏怔了一下,道,“我找廖招娣,阿姨,请问她在这边吗?”

“你找那丫头啊。”这中年阿姨的脸垮了一下,指了指后头,“在后面的屋子里呢,你自己过去吧。”说完就转身去忙自己的了。

苏敏也没在意,自己直接去了后头找廖招娣。

后面的一排平房很破旧,与这周边的建筑比起来,实在是看着有些破败的感觉。苏敏走过去找了一圈,才在一个平房门口看到廖招娣了。她正在门口蹲着洗衣服。

“招娣。”苏敏走过去喊了一声,只见廖招娣抬起头来,露出一张被冻着红彤彤的脸。

廖招娣诧异道,“苏敏,你咋来了?”

苏敏扬了扬手里的书本,“我来找你学习的。”

廖招娣惊讶的睁大了眼睛,“你还带着书啊,”说完后又有些局促的看了看盆子里的衣服,“可是我还没干完活,等洗完衣服,我才能陪着你看书了。”

“我来帮你。”苏敏笑着蹲了下来。看着腼腆的笑了笑的廖招娣,她心里有些发酸。上辈子她一直羡慕廖招娣,以为她去城里过好日子了,虽然都是因为重男轻女在家里过的不好的,但是终究是走出去了。却没想到,她到城里来了之后,却比在家里还要辛苦。

在老家的时候,廖招娣有两个姐姐,好歹能帮着分担的,这边来了,全都到了廖招娣的身上了。

她看着盆子里好多衣服都不像是廖招娣和她妈的衣服,疑惑道,“这些衣服是谁的啊?”

“是老板娘家的。”廖招娣低着头道,“我年纪小,人家不愿意收我在前面做工,但是我又要吃住,所以就让我在后面干活了。”

说完后,她又笑着抬起头,“不过我妈说了,等过年的时候她和朱叔结婚了,我们就可以去朱叔家里住了,还能上学呢。”

她虽然笑着,眼里却满是不自在的神色。苏敏装作没见到她眼里的不自在,抿着嘴笑了一下,道,“这样正好,我明年也要报名了,我想重新读一次初一,没准咱们还能一起读书呢。”

廖招娣听着这个,才算是真的笑开了,“这样就好了,以后咱们还可以像以前一样一个班。”

“嗯。”苏敏认真的点头笑了起来,干活的动作也越发的麻利了。

看到了现在的廖招娣,她就想起了曾经的自己,十几岁的年纪就扛起了家庭的责任,一心只想把家里撑起来,让这个家能够不倒下去。

“招娣,以后咱们一定会比过去要幸福。”

第15章

后面几天,廖招娣干完活之后,也会去找苏敏玩。不过多数时候,都是和苏敏一起趴在桌子上看书写作业。

一来二去的,两边的家长也都认识了。

苏敏也是无意中见到了廖招娣的妈妈张慧,才认出上次看到的那个眼熟的中年女人原来就是廖招娣的妈妈。廖招娣长得像她妈妈,所以上次她才会觉得眼熟。

廖招娣的妈妈是个很温和的女人,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的,对人也很亲切和气。廖招娣这一点,也是像极了她的妈妈。

在廖招娣的帮助下,再加上自己自学做题,苏敏水平达到了小学毕业的水平了。为了测试自己的能力,苏敏还特意去书店里买了一套试卷回来做。发现上面的题自己都会做了之后,才把小学的课程给放下了。

她准备等年后让自家爹妈去收废品的时候,帮忙问问有没有初中的课本的,以二手书的价格收一套回来自学。

元旦的时候,廖招娣的妈妈和朱老板领了证了。朱老板还在一个小饭店里摆了几桌酒席。

廖招娣的妈妈和朱老板结婚之后,果然没去小饭店里洗碗了,和朱老板一起到了菜市场里面做生意。夫妻两个人也和气,一点也看不出来是半路夫妻走在一起的。

两家人相处的也越来越融洽了。孙秋芳没事的时候,也会去找张慧聊聊天。

苏家这边的生意也比之前还要好了。

特别是还有一个月就过年了,所以家家户户的清理出来的废品啥子的,都比以往要多。苏长荣和孙秋芳整日里乐呵呵的,看着存折上的数字越来越多了,两人干活也越发的有干劲了。

一月底的时候,苏长荣和孙秋芳一起商量回家过年的事情了。

虽然现在分家分出来了,但是家里的老人还在,就没有在外面过年的道理。而且亲戚都是在老家,他们这一家子在外面过年也冷清的。

苏敏正在看书,听着这话,心里一个咯噔。她把手里的书放了下来,“爸妈,回去过年我没意见,但是有一点你们可要听我的劝。”

苏长荣现在是越发的觉得自家闺女聪明,所以对她的话也越来越重视了,见她这样认真,笑道,“啥事,你说吧。”

苏敏道,“我也不是爱说长辈的坏话,但是我爷奶心里的想法,你们应该比我要看得清的。上次家里明明有几千块的存款,结果就给了咱们一百多块钱出门,差点就要睡大街了。我知道我爷奶就是看不中我是个姑娘,觉得钱以后给我是浪费来的,非得全都给灿灿的。但是爸妈,你们心里真的乐意把钱给二叔家的孩子,一分钱不留给我?”

孙秋芳一听,皱眉道,“你瞎想啥子,我和你爸的钱,当然都是留给你了。”

苏长荣也点头道,“我和你妈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了你。你二叔再亲,那也比不上我闺女的。”

“那好,那你们就听我说的,回去之后,要是问起咱们在外面的收入,都别说实话,就说过的紧巴巴的,也没存啥子钱的。”

苏长荣瞪大了眼睛,“这赚钱了咋不能说啊。”他这还准备回去挣个面子呢。

“你说了,我爷奶要是找你要这些钱,你给不给。要是不给,我爷奶大过年的能不闹?”他们一家子这大半年下来,也存了一千多了。这可是一大笔钱,她记得二叔家里过年后就想要在镇上买地盖房子的,要是知道他们家有这么一笔钱的,肯定得惦记。

苏长荣一听,顿时噎住了。

孙秋芳听了自家闺女这话,也猛然醒悟过来了。别的不说吗,就说她婆婆胡子和老二一家子,恨不得掏空*呢这家底的性子,就肯定会惦记自家这钱的。要是大过年的要死要活的闹腾,这个年也别过了。

她顿时满脸严肃,“就按敏子说的,咱们回去了哭穷,看爸妈能不能挪点钱给咱们用用。”

以前住着两老的宅子,种着一家人的田地,这收入都被爹妈收取了也没啥子好争的了。但是现在这些钱都是她和长荣一分一毫的攒起来的。这些风风雨雨的的日子,喊破了喉咙的吆喝,这样辛苦挣钱,哪能便宜了别人的。

苏长荣自然也知道这些道理,只是想起来就觉得辛酸。人家挣钱了,恨不得满村子的吆喝,偏偏他们这还得藏着掖着的,这都是家里那些破事给害的。

苏敏见着苏长荣不得劲的模样,道,“爸,你没听过啊,闷声发大财,咱这挣钱的事情自己知道就成了,被人知道了,咱还有饭吃?”

这样一说,苏长荣心里倒是好受一些了。这财还真是不能露白的,遭贼惦记。

这事情给苏长荣和孙秋芳说清楚了,苏敏心里才放心了。

现在她的年纪还太小了,一家人闹起来,她说的话都不算数,帮不了家里啥子忙。她爹妈又不像她经历了上辈子那些事情,无法对家里人狠下心来,要真是老太太要死要活的闹腾,指不定要委屈自己的。

考虑到回去也没地方睡,住长了时间也不方便,所以苏长荣决定二十九的回去,帮家里准备点菜,三十的过一天,就回城里来了。反正老三苏长贵一家子往年可都是年三十的才回去吃一顿饭,过了三十夜的就直接回城里了。他们这样做,家里也说不出啥子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