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上一章:第 10 章
  • 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下一章:第 12 章

苏敏也对学习很看重。不管以后做不做生意,发不发大财,她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而不是像上辈子那样,走到哪里都没学历,连工作都不好找。而且她现在要在县中学读书,学费都比别人的高,如果不学的好点,自己也觉得对不起家里花的那些钱。

为了能把基础学扎实点,在县中学去了能取得好成绩,苏敏自己跑去书店买了本英语词典和汉语词典回来。每天再家里看词典。

她上辈子打工的时候,看到一个到酒店实习的大学生每天就是这么学习的。她当时还好奇的问了人家,才知道,这种学习方法虽然比较辛苦,但是效果很好。把字都学会了,把单词都记住了,语文和英语就都不成问题了。

“我妈也同意我去读县中学了,前几天我妈已经把我的户口转到朱叔这边来了。”

廖招娣这几天也每天过来和苏敏一起学习。

她说着说着,脸上有些难受的样子,“我妈回老家的时候,我姐姐他们连门都不让我妈进。我有时候就想着,当时我要是没和我妈走,会咋样。”

“别想那么多,都出来了,咱自己把日子过好了才实在。你要是觉得对你姐他们愧疚,那就好好念书,以后咱出息了,才能帮衬着他们。”

“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挣钱,而且听我妈的意思,是初中读完了之后,就不让读了。我也不知道咋办。”

“那要是考上高中也不让读吗?”苏敏看着廖招娣。

廖招娣点点头,眼睛有些红,“我妈说反正十八岁就嫁人了,读多了也没用。以后朱叔和她的生意都是我和朱小兵的,会算账就行了。”

“……”

苏敏突然觉得,自己妈真是开明。在读书这件事情上面,比她还着急,整天嚷嚷着家里要出一个女大学生的。

对于廖招娣的事情,苏敏也不好多说啥子。这过的好还是不好,关键都是她自己的选择。她想了想,道,“别担心,等夏天的时候,咱一起挣钱去。等自己手里攒钱了,想读高中自己报名就是了。报了名还能不让你去上啊。”

廖招娣愣眼,“咱咋挣钱啊,这年纪没到。”

“你放心吧,我有主意的。”苏敏神秘的笑了笑。她也想挣钱了,虽然家里爸妈生意好,现在收入好很多了,但是她也不想做一个真正的小孩子,她想试着自己挣钱,看看能挣多少。手里有钱了,也好为以后源源不断的机遇做好准备。

六月份开始,家里的干炒生意也不如之前了。

天气热了,这吃这些东西的人也少了许多了。苏长荣这次倒是不发愁了,他之前把收到的红薯拿到街上去放着靠的时候,还有人过来买生红薯的。甚至还有人问有没有大米粮食之类的卖。苏长荣就留了个心眼,去村子里收东西的时候,还收了一些大米回来带着一起卖。别的生意不好之后,他就把这生意给做起来了。特别是摊子生意人少的时候,他就干脆自己用车子推着粮食出去卖,一趟下来,也不比卖瓜子花生赚的少。

月底算账的时候,一个月纯利润就挣了七百多了。苏长荣乐呵呵的感慨,“还是做生意好,只要勤快,这挣的钱就都是自己的,不像旧社会,挣的钱大部分还要给地主家里的。”

孙秋芳把钱都扎起来,准备去存银行里去。现在家里也有好几千了,以后不愁没钱用了。听着苏长荣的话,她又想起之前听到的事情,心里也不是滋味,“不止以前,现在工作都不好做。刚刚我回来的时候,就看着陈嫂子挺不高兴的,我这多嘴问了一句,才知道原来厂子效益不好,好多人都准备下岗了。陈嫂子之前丈夫和儿子媳妇都在厂子里,这次也不知道能留几个了。我看她那个样子,估计形式不大好。”

听孙秋芳这么一说,苏敏也想起,这两年好多国营厂子的生意是不成了。而且后面会陆陆续续的倒闭。也是因为下岗职工多了,城里的小生意才慢慢的多了起来。

不过她现在又多想了一件事情。

“爸妈,要是陈嫂子他们下岗了,咱家这棚屋还能租吗?到时候厂子要收回去的吧。”

孙秋芳和苏长荣也想起了这么一茬。这棚屋本来就是占了小区的地的,陈嫂子一家子在厂里,又有个小干部,所以这也没人说啥。但是要是真的下岗了,这棚屋估计也保不住了。

“那咱不是没地方住了吗?”孙秋芳心里着急起来。别的她管不了,但是这住的地方可不能没有。

苏长荣也担心这个,特别是现在家里收的货多了,总要有个稳妥的地方放着,要是没地方住,这也不能摆在大街上的。

苏长荣和孙秋芳都是喜欢未雨绸缪的人。知道了这个可能之后,两人也商量着换地方住了。不止他们这边要走,孙海那边也要跟着一起才行。当初把孙海叫出来,现在又一起做生意,当然不能让他出去另外找房子了。

趁着生意不好,孙秋芳干脆让苏长荣守着摊子,她自己出去找房子。

现在外面的房子都不好找,大多是重新分配的房子。一大家子人住一个房子,也没有多余的房子用来出租了。

倒是有些棚屋还能出租,但是孙秋芳想到现在的形式,也不敢再租棚屋了,担心刚安顿好又的租地方住。

找了大半个县城,都没找到住的地方。孙秋芳想起朱强在城里待了这么多年,又是在菜市场工作的,平时接触的人多,没准知道哪里有房子租。干脆去超市场找朱强了。

“要租房子?”

朱强把让张慧帮着看摊子,腾出手来和孙秋芳说话。他想了想道,“房子倒是有,空了挺久的,就是窗户和门都破了,得另外修补。而且好久没人住了。

孙秋芳一听有房子,眼睛就亮了,“是咋样的房子啊?咋没人住呢?”

“不是那时候特殊吗,家里人去国外了。这房子就给亲戚家里管着了。不过人家亲戚也不好住他们的房子,所以一直空着。要是你们想住,我就去帮你们问问。人家去了国外,估计一时半会的也回不来,你们最少能住几年呢。以后看到合适的再租也行。就是这房子窗户和门,你们要是住进去,都得自己装了。”

听着这还要自己花钱装窗户和门,孙秋芳心里又觉得一阵肉疼。还没住房子呢,这钱倒是先花出去了。但是现在不好租房子,也难得能碰上一个能租的。她道,“我先回去和长荣说一声,让他过来一起看房子去。”

朱强笑道,“行,你什么时候过来,我什么时候领着你们去看。反正离着咱们这不远。”

孙秋芳离开菜市场后,就直接去摊子那边找苏长荣了,把房子的情况说了一遍。

苏长荣倒是大方,“租啊,不就窗户和门吗,咱自己装也花不了多少钱。有个落脚的地方就成了。我刚就想着啊,咱租个房子也好。敏子都这么大了,总是住棚屋也不好,以后上学了,人家同学来家里玩,看着咱们住棚屋,以后敏子多不好意思啊。”

“这个倒是的。”孙秋芳也想起了这茬。她和苏长荣觉得住啥子都无所谓,能住就成了,但是孩子确实不能这样。人家城里孩子好多都住楼房了,他们这住个木屋里面,人家也会瞧不起自己闺女的。

为了闺女,孙秋芳突然觉得花钱修窗户修门都不是事情了,“好,那下午你也别出摊子了,咱去把房子给谈了,早点搬进去的。这马上要大热天的了,住棚屋也难受。”

朱强说的房子离着菜市场不远,和朱强家里也离着近,是一个队上的。以前这块地方不属于县城,是后来这边盖了厂子,有了菜市场之后,这地方就划到县城里面去了。但是这宅子都是都属于私宅。

房子和朱强家里的房子格局差不多,虽然是个平方,但是有四间房间,堂屋也大。后面还有个厨房。只不过这厨房好些时候没用了,都破破烂烂的了。整个房子看下来,确实又破又烂。

苏长荣抹了抹脸,“这何止要修窗户和门啊,这要大修。”

好在这房主的亲戚没那么黑心。知道这房子破旧了,他们也舍不得拿钱来修,又不想以后亲戚回来看着房子太破了,听朱强说有人要租,也就租出去了,不过因着这房子修了之后要花不少钱,直接免了一年的房租。从第二年起,就要收租子了,每个月三十块钱。

这房租不算低,不过这位置不错,关键是这房子临着一条小街,虽然比不上外面热闹人多,但是以后出去做生意方便。特别是苏敏提议以后家里可以挂个招牌,既能出去摆摊,家里这边也能做卖东西了。

苏长荣和孙秋芳一合计,也不心疼修房子的钱和房租了,干脆和人家定下了。先租一年住着。免得租长了时间,人家房主从国外回来了,他们这还租不成了。

房租的亲戚笑道,“人家在国外混出名堂来了,可好着呢。我这要不是自己家里房子够住,我也自己住进来了。”当然,她也没好说是因为舍不得这点修房子的钱。

第25章

签了租约之后,第二天苏长荣和孙海都没去出摊子了,跑去木材厂弄了木材回来,两人在房子里敲敲打打的,自己修房子了。

朱强晚上下工回来了,也来搭把手。

“咋不找工人呢?”

苏长荣给他递了一根自己卷的烟,“这请工人多费钱啊,咱自己这在家里都做熟了,这点事情没问题,我和小海一起做,两天的功夫就能做完。”

朱强看着这已经修好的窗户,还有房顶,就知道苏长荣没说大话了。“老伙计,你是这个。”他竖起一个大拇指。

苏长荣咧着嘴笑了起来。

花了几天的功夫,家这房子就修好了。不止屋顶和窗户门都修好了。就连厨房那边也是重新把屋顶给盖了,里面的灶台都重新修过了。

剩下的木料,苏长荣自己随便做了一些小凳子和桌子。虽然比不上人家正经的木匠,但是好歹也能用。

房子修好了之后,苏长荣和孙秋芳就准本搬家了。和陈嫂子说了搬家的事情之后,陈嫂子眼睛都红了,“我这几天也想和你们说这事情的,家里现在条件不比以前,这屋子估摸着也留不长。”

陈嫂子是个挺不错的人,虽然开始的时候对他们有些成见,态度也很冷淡,但是相处长了时间之后,也相处的很好了。平时家里有啥子好吃的,也会送点过来给苏敏尝尝鲜。

这次走,孙秋芳和苏长荣都觉得要有点表示,好好感谢人家。

家里啥子都没,孙秋芳干脆买了些补品给了陈嫂子家里,和陈嫂子好好说了一番话,家里才开始搬家了。

这次租的房子挺大,有四间房,夫妻两一间,孙海和苏敏一人一间,剩下一间用来当仓库。

不管是在村里还是在城里,这还是一家人第一次住这么宽敞的房子。想起之前在老家挤在一个又黑又暗的房间里,夫妻两都觉得这日子可真是好的没话说了。要说这唯一的遗憾,那就是自家还没房子。这房子再好,也是租来的。不过现在家里条件越来越好了,未来也是有盼头了。两人都坚信,家里总会有属于自家的房子的,在城里正正经经的安家落户。

把家里整理好了之后,一家人干脆下馆子去庆祝庆祝。

平时家里都忙,过节的时候更忙,除了第一次在城里来去下了一趟馆子,就再没去过了。孙秋芳又想着这次找房子朱强帮了大忙,干脆叫着朱强一家一起去饭店里吃顿饭。

朱强一听请家里去吃饭,脸上不好意思道,“这客气干啥,咱也就是个顺手的事情。”

孙秋芳笑道,“你可别说这话,这次我和长荣和都记着你这帮了忙呢,不管咋样都要去吃顿饭。让张慧和孩子们都一起去,咱人多也热闹。”

朱强这才笑着道,“那行,待会你们出去的时候喊一声,咱一起过去。”

孙秋芳笑着应了,赶紧回去准备了。

等孙秋芳一走,张慧道,“你们去吧,小兵没回来,我得在家里等着他。要不然他回来没吃的。”

朱强一听自己儿子,脸色也不好了。恨铁不成钢道,“这小兔崽子,总是这样不安分,回来了好好的揍一顿。”

张慧赶紧道,“你揍他干啥啊,他小小年纪就没了妈,这个性子也正常。我这虽然是个后妈,但是也要对他好一些,咱好好教教,总能教好的。”

“就你对他好,他还总是不懂事,哎……”朱强想起平时自己儿子对媳妇的各种挑剔,心里就一阵的烦躁。想着自己以前确实也没有好好管教好儿子,这儿子又是他唯一的孩子,自己也确实不能不管。

“那你晚上要吃饭。我会早点回来的。”

张慧一听,笑了起来,“行了,我在家里你还咋不放心的,自己吃好喝好就行了。”

她说完又去找廖招娣,让她待会跟着朱强一起出去吃饭。

“妈,你咋不去啊,朱小兵自己不回家,你管啥子?”

张慧一听这话,顿时生气了,板着脸道,“你这说的是啥子话,他是你哥,你咋能这样说?”

“我说的是实话,他总是打我,还骂你,你还这样对他好。我和姐姐以前,你咋没这样?”这话一出口,廖招娣心里立马就后悔了。她不想说话伤自己的妈,但是心里也气急了。

看着张慧红了眼,她赶紧道,“妈,对不住,是我不好,我以后不会这样了。”

张慧叹气道,“招娣,我知道小兵平时对你不好,但是咱现在住在朱家,你朱叔能够收留你,咱要感谢他。小兵不管咋样,他都是咱们的亲人,我是他后妈,别人都盯着呢。要是哪点不好,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廖招娣听着这些话,心里堵得慌,却不知道咋说。

她想说,为什么对亲生的孩子还比不上人家的孩子。但是看着自己妈一脸为难的样子,她也问不出口了。就连隔壁的婶子都常说,她妈一个人带着她不容易,她不能做拖油瓶。

天黑的时候,苏长荣一家子就出门了,顺便过来找了朱强一家子。

看着只有朱强和廖招娣,孙秋芳问道,“张慧咋不来。”

朱强笑道,“家里还有孩子没回家呢,她在家里照看一下。反正两家离着近,以后机会多。”

孙秋芳一听,知道是要照顾朱小兵,也就没说话。这后妈难当,当的不好,被人骂,当的好了,那就只能委屈自己了。

现在家里有钱了,孙秋芳和苏长荣也大方,找的饭馆也是县城里有名的,点菜的时候也不像之前那样含糊。

点了一桌菜之后,大人们就开始喝酒了。

苏敏看着廖招娣不大高兴,“你咋了?”

廖招娣看了眼正在和苏长荣说话的朱强,摇了摇头,“就是想我姐他们了。”

苏敏知道她没说实话,也不拆穿,笑道,“别想了,以后有机会回去看看就是了。对了,我上次不是和你说过夏天的时候咱要挣钱吗,你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

“你不是开玩笑的啊,我还以为你说着玩的呢。”

“咋说的玩呢,我可就等着着大热天挣钱呢,现在好了,咱两家离着近,正好方便咱合作挣钱。”

廖招娣担心道,“可是我没钱,就会干粗活。”

苏敏拍了拍她的胳膊,“别担心,都交给我就行了。”

因着苏敏说起能挣钱的事情,廖招娣的心情也好了很多了。忍不住问苏敏到底是要干啥子挣钱,要咋做。苏敏却一副保密的模样,“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赶紧吃饭,咱可难得下一次馆子呢。”

廖招娣闻言,眯着眼笑了起来,跟着一起夹菜大口的吃了起来。

苏敏看着廖招娣,心里微微叹了口气,如果自己以前也能有人帮衬一把,是不是也能好一些。

一顿饭一直吃着人家饭店快关门了,才吃完了。

朱强和苏长荣都喝的有些多,一路上说个没完。好不容易到家了,苏长荣还在家里拉着孙秋芳说话。

“秋芳,咱这日子好啊,跟做梦似的。咋这以后还要过的好,要比这还好。”

孙秋芳懒得理他,“干脆把他往床上一推,拿着薄毯子盖着,又打了热水给他洗脸。”

苏敏也没多管,自己回了屋子去看自己的存钱的盒子。

自从来城里之后,她也有了零花钱了。平时去买菜的时候剩下点的,她也自己收着,现在也存了三十多块钱了。

她想靠自己的能耐挣钱,自然也不好找孙秋芳再多拿钱了。

把钱放好后,她心里又算了一笔账,这才打水梳洗,盖着被子睡觉了。

虽然晚上睡的晚,但是第二天早上,一家人都起的早。孙秋芳早上起来就把家里里里外外的擦洗了一遍。在自家的灶台里做了第一顿早餐。

“还是这种烧柴火的灶台好,这才像个家呢。”孙秋芳看着自家宽敞的厨房,满意的不得了,觉得这个钱花的真心是值了。

苏敏道,“妈,我和招娣约好了一起出门,待会吃完饭就走了。”

“出去干啥,这天又热了,你在家里好好养着,夏天过完了就要去上学了,你嗮黑了,人家同学会笑话的。”

“妈,没事的,现在谁还真的天天呆在家里养着啊。我和招娣都约好了,你和爸不要担心我就成了。”

“那也行。今天我也出门,你爸和你小舅去出摊子,我在家里守着家里,看着牌子挂出去了能不能把生意坐起来的。要是这在家里也挣钱,你爸和你舅舅也不用出摊子了。”

吃完早饭之后,孙海就用毛笔在木板上写了‘苏家杂货铺’几个大字,让苏长荣挂在了自家的房子上。孙秋芳还用粉笔在小木牌上面写了各种东西的价格,放在了装东西的袋子里,摆在门口的木板上,看着有模有样的摊子,高兴道,“不管有没有人来买,反正摆上再说。”

苏长荣和孙海出门的时候,苏敏也抱着自己的旧棉袄和一个纸箱子出门去找廖招娣了。

孙秋芳看着她大热天抱着棉袄,笑道,“你这抱棉袄干啥啊?”

“有用呢,我想走了。”苏敏匆匆忙忙的说了一句,就去找廖招娣了。她敢保证,要是说自己去挣钱,保管要被留在家里看着摊子的。

十三岁的年纪,真心伤不起。

和廖招娣一起出门之后,苏敏就直接拉着廖招娣往厂区那边走了。

廖招娣一脸兴奋,“苏敏,咱到底去干啥啊,咋挣钱?”

苏敏这会子倒是不保密了,笑道,“现在不是大热天吗,咱去厂里弄点冰棒出来,到处吆喝一下。一根冰棒挣两分钱,咱这一天也能有个几块钱吧,一个月下来,不是也能有几十块钱的收入?“

廖招娣一听,瞪大了眼睛,“真的能挣这么多啊?”对于廖招娣来说,几十块钱相当于‘巨款’了。

“当然能了,一年也只有这么一个夏天,谁不不想吃点冰的东西啊?”

“你说的也是。”廖招娣点点头,又想起自己没钱,抬头看着苏敏,“苏敏,我没钱……”

没钱,就做不了这个生意了。

苏敏把她手一拉,“我有钱,你出力,到时候咱把成本除开了之后,四六分咋样?”

就算是要带着廖招娣一起挣钱,苏敏也没准备过多的照顾廖招娣这边。人心这种东西太难控制了,无缘无故都对一个人太好,开始的时候会感激,但是时间长了会觉得理所当然。还不如一开始就点到即止,以后也不会因为哪天分的太清楚了反而还出了隔阂了。

廖招娣一点也不觉得这个方案自己吃亏了,反而觉得苏敏大大照顾了自己。毕竟要是苏敏不管她,她一分钱也挣不了。

“苏敏,谢谢你。”

苏敏抿嘴笑了笑,豪气万丈道,“咱一起挣钱,吃香的喝辣的。”

廖招娣却当真了,认真道,“挣钱了也不能这么花啊,等挣钱了,我请你喝汽水。”

苏敏听着,忍不住乐了起来,笑着道,“好,我还要吃冰棒,吃最贵的。”

冰棒厂虽然不能零卖,但是像苏敏他们这样一下子批发五十根的,也是可以的。这个时候冰棒品种不多,做的也很粗糙,上面也不是用塑料袋子装的,而是用一层纸包着的。苏敏把棉袄扑在了纸箱里,把冰棒放进去之后,就用盖的严严实实的。和廖招娣一起抬着纸箱子往人多的地方去了。

到了广场之后,苏敏就和廖招娣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在商场门口吆喝起来。

这时候天热,大家出门来逛街的,都舍得这几分钱买一根冰棒。特别是看着苏敏和廖招娣年纪都不大,也起了一些照顾的心思。带了零钱的都来买两根吃。

快到中午了,冰棒还剩下二十多只。苏敏也不继续在广场这边呆着了。大中午的人家都要回去吃饭了,也没人过来逛街。她看了看广场上的大钟上的时间,见着十一点了,又拉着廖招娣往县中学去了。

“来中学干啥子啊?”廖招娣看着大门紧闭的校门,眼神有些向往。这中学可比镇上的中学要好看多了。

苏敏将纸箱子放在地方,“这时候快放学了,这里的学生可都有零花钱的,咱在这里,待会肯定有生意的。”

过了一会儿,县中学里就响起了放学的铃声了。

一会儿,就从里面涌出了一群学生。大家身上都传着一样的校服。女孩子都穿的是蓝色的背带裙子,看着廖招娣眼睛都直了。

苏敏拍了拍她的手,她才反应过来,一起喊了起来,“卖冰棍了,又冰又甜的冰棍啊,五分钱一支。”

果然,小孩子就没有不贪嘴的,听着有冰棍,都一窝蜂的跑了过来。

中学生不比小学生,手里都是有钱的。有些家庭条件好的,身上都有四五毛钱,一块钱的都有。这五分钱一根的冰棍自然舍得买了。

放学这会子功夫,这二十多根冰棍就卖出去了。还有好几个学生没买到,一脸的不高兴。

苏敏赶紧道,“我下午还来,你们要吃就再来,我给你们留着。”

不管真留假留,这话都贴心。学生们的心都挺容易打动的,这话说到心坎里了,大家也高高兴兴的挥手回家吃饭去。

廖招娣帮着一起收盒子,一边道:“苏敏,你真厉害。我要是能像你这样会说话会做生意就好了。”

“多锻炼就好了,人又不是天生会说话的,不都是学吗,咱只要有这个决心,就没有不成事的。”

一上午下来,去掉成本,还净赚了一块钱。按着之前约好的,廖招娣能分到四毛钱。

钱虽然不多,但是廖招娣却很兴奋,大人们去上班,一个月也才几十块钱呢,分摊下来一天也没都烧钱。她这一天要是能有一块钱,也很多了。

苏敏却觉得这钱太少了。

她琢磨了一下,今天这货在进的太少了,而且县中学和小学都可以卖冰棒,她和廖招娣两个人完全你可以先在市场那边卖了之后,再分开去学校蹲点。另外除了冰棒之外,还能带着卖汽水。不过这东西有点重,她和廖招娣都没这个力气搬过来。

中午回家吃饭的时候,她琢磨了一下,还是决定和自家小舅坦白自己挣钱的事情了。

“小舅,你先别和我妈说,等我这生意挣的多了再说。免得我妈不让我出去。”现在家里挣钱了,她妈也不会为了一天一块钱让她出去摆摊挣钱了。

孙海听着自己外甥女这悄悄话,楞道,“你咋也去做生意了,这不是马上要上学了吗?”

苏敏就知道他会说这话,赶紧道,“那些课本我都复习完了,我想着趁着暑假试试能不能挣钱的。”

孙海倒是比孙秋芳要开明,十几岁的孩子了,有想法是好事。“行,我下午去帮你们搬东西。不过要说好,可别被人欺负了,要是有事就去摊子那边找我们,知道不?”

“知道了,谁敢欺负我啊。”苏敏赶紧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