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华宠溺的看着她笑。

徐老二看的心塞不已。

第二天就是腊月二十九,老太太要做焖子。

林彤不会做,再说这些天她也累了,干脆带着儿子跑到二哥家去了。

留下王桂华和老太太一起,而徐振华去了镇上,帮徐老二把工作辞了,回来才告诉老太太。

老太太要拿条帚打他,“别以为你当了什么团长我就不敢揍你了,到哪你也是我儿子,你说说你,这么大的事也不跟家里商量,那么好的工作,说辞你就辞了,你要疯啊你!”

徐振华站在那一动不动,就那么看着老太太,老太太手抬的高高的,却没敢真打下来。

“哟,二婶这是干吗呢?”进来一个四十岁左右的汉子,抹了一把脸,“二叔,二婶,我来报个丧,我爹,刚才没了。”

老太太大吃一惊,“你说啥?大哥没了?昨天我不看着他在外面溜达呢?这咋说没就没了?”

“上梯子摔下来了,摔着脑袋了。那啥,我还得去旁人家告诉一声,我先走了。”

“哎,啥出时候出啊!”

“明天一早就出,这大过年的,明天就三十了,出了大家也好过个年,不折腾了。”

老太太叹了口气,“你说这人昨天还好好的,今天说没就没了。老大老二,赶紧的,你爸这也动不了,你们赶紧着过去,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去世的不是徐振华的亲大爷,是徐明喜没出五服的堂哥,在一个村子住着,平时走动也算勤。

徐振华披了件军大衣,和徐老二去帮忙了。

老太太叫小红,“去叫你大娘回来,让她们也去,看看帮着叠个纸钱啥的。”

林彤被叫回来,听说要去祭拜老人,就和王桂华、老太太一起过去,给老人磕了几个头,老太太帮着忙,王桂华帮着叠纸钱,只有林彤,她前世没经历过这些,什么也不懂,傻站在那。

徐振华进来,拉了她出门,低声道:“这里乱,又冷,你回去吧,村子里的嫂子婶子多的是,不用你。”

林彤犹豫着,“会不会不好?”

“没事,我在这就行,你不是磕了头了吗?心意到了就行。”

徐振华想了想,开门跟老太太说,“家里还有好几个孩子,你爸也动不了,让小彤回去给他们做中午饭。”

乡下地方,习俗是丧事都在主家吃的,老太太她们这些人,也是留下帮衬着。

老太太说:“这里忙着呢,她回家干啥?让她帮着去切菜。”

徐振华脸微微沉了下来,老太太这可不是想帮忙,而是纯心下他们夫妻的面子。

刚才去报丧的徐土顺,推了自己媳妇一下,那女人上前道:“不用弟妹,这里这么多人呢,弟妹还是回去照顾孩子吧,家里人都出来哪能放心得下。”

徐土顺道:“对对,弟妹就回去吧!”

老太太还想说话,徐振华已经推了媳妇往外走,“我送你回去。”

老太太气了个倒仰,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又不好多说,脸阴沉沉的,旁边有个差不多年纪的,撇着嘴和她拉话,“看你这后找的媳妇,成娇小姐了,还得振华替她说话,想回就自己来说呗!振华也是,还得送,又不是小孩,至于吗?”

一个年轻的媳妇扯了扯那老太太的衣袖,“妈——”说这些得罪人的话干啥?明眼人都能看到老太太是想难为这个儿媳妇,你跟着掺和啥啊?

老太太听着旁边老姐妹的话,脸色更黑了。

林彤却没当回事,老太太无时不刻的都在挑她的毛病,她早习惯了。

徐振华送她进了自家院子,“你今天不用过去了,明早出殡再跟咱妈一块去就行。”

林彤点点头,问:“你要是冷了就进屋呆会,别光在外面。”

“我知道。晚上不用等我,我们晚上不回去。”

这个年,过的相当不消停。

三十这天,老人出殡,徐振华回来时是午后。

匆匆忙忙的简单擦洗一下,准备年夜饭。

今年这个年,是多少年来,徐家第一次的团圆饭。

可饭桌上气氛并不好,徐老二心情不好,喝的有些多,借着酒劲就说不去南边,要回镇上,徐振华说了句不行,他就又吵又闹的,老太太帮着他说话,徐老三看不过眼说了几句,结果两兄弟打成一团,徐振华急眼了,抽出皮带把徐老二好一顿抽…

大年初二,徐振华就收到电报,之前的代理团长突发疾病送进医院了,要他马上去报道,他当天就走了,林彤和徐念并没有跟着,而在准备在这里过完年再慢慢启程。

他走时没忘了徐老二,把他打包也上了火车,徐老二满心不愿意,可最后还是跟着走了。

林彤猜着,他是为了那一个月五十块钱的工资。

老太太没把儿子留下,一腔的怒火都朝林彤去了。

林彤才不会留在家里受气,她收拾了东西,领着徐念回了娘家。

徐晓婉不知道怎么想的,最后也没同意回大儿子家帮着带孩子,最后林解放两口子把三个儿子都带到市里去了。

临走时都没来道别,徐晓婉很伤心,跟林彤说:“你大哥这是埋怨上我了。”

林彤劝她:“以前他倒是不埋怨,又是怎么对的你?妈,我觉得你这回做的对。”

要是去帮他看孩子,以后怎么回老二家?人家需要你的时候你跑大儿家帮大儿去了,大儿不用你了,你又想起二儿来了?

事情不是这么办的。

话是这样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徐晓婉难过了好几天,幸好有林彤陪着,宽解着好,她的心情才惭惭的好起来。

罗凤枝问林彤:“你说老大去卖馅饼,我也在镇上卖行不行?”

“那你就试试呗,反正也不用啥本钱,不过这个最好用燃气灶,方便,还干净。”

罗凤枝一拍桌子,“那就买个燃气灶。小彤,我想好了,要是生意好,我就在镇上租个房子,省得天天推着车子来回的,都耽误到路上了。到时候,一家都搬镇上去住。等开了春,你二哥要想种地,就让他回来。”

徐晓婉听了想要说啥,林彤拉了她一下,她看了女儿一眼,没说出口,等罗凤枝出去,她才问:“你咋不让我说话?”

“妈,你像以前一样少说话少管事就好。我二嫂性子好,但她脾气直,做了决定的事,你说也没用,她还不爱听,何苦呢?何况,我二哥自己愿意就行呗!”

“可你二哥要回来种地,家里没个人给他做饭哪能成啊?”

“到时候再说呗!实在不行,就把地包出去。”

徐晓婉不同意,“咱们乡下人,做生意归做生意,可地不能扔,万一碰上灾荒年,没有地就没有粮食,你有钱都没地方买去。”

这是过去困难时期留下阴影了。

“妈,你放心吧,以后再不会有那样饿肚子没粮的时候了。”

徐晓婉嘀咕着,“你们还小,没经历过,灾荒的时候,那可不是人力能说的算的。”

林彤带着小念一直住过了初十,在徐振华连接三天的电报催促下,收拾了衣服,让林建国送上了火车。

她也没小气,除了把一年的养老钱给老太太和徐晓婉都留下后,每人又给了五十块零用钱。

“妈,这可是我自己挣的,不是你儿子的,怎么样,你儿媳妇不错吧!”

她也是得瑟,你给就给吧,非得说些老太太不爱听的,老太太收了钱,哼哈的答应了几声,算是承认了她人不错。

林彤走以后,老太太就破口大骂,王桂华缩着脖子躲的远远的,偷着告诫小红,“你和你妹妹这几天小心着点,别惹了你奶不高兴。”

小梅嘴快,“我奶才没不高兴呢,我大娘走了,我有别提多高兴了。”

你就说林彤得多不招老太太待见吧!

徐振华走的急,幸好她们的东西在首都就都打包邮走了,随身带的只有临时穿的衣服。

可架不住二嫂给她又装了好多干菜,她不想拿,二嫂说她:“东北你以为首都呢?到时候没菜看你吃啥?”

她一听也是,不仅收了,还催二嫂,“多给你拿点,听说那地方很冷,要到七八月才有青菜吃。”

二嫂笑话她,“五一以后就有野菜,你饿不着,放心吧!”

林彤的包里不仅有干菜,还有二嫂菜窖里的大白菜给她装了两棵,两棵自家腌的酸菜,两个萝卜。

就这些菜就很重了。

林彤发了电报告诉徐振华接站,可是还要倒两次车,看着行李架上这些东西,她就头疼。

走的时候恨不得轻手利脚,啥也不拿才好。

可到地方啥都没有的时候会想,早知道都装上好了,大不了费点事拎着呗!

人啊,什么时候都是矛盾滴。

第二百六十一章 同为军属(第十八更,求订阅,求推荐票!)

“小彤,你要有钱,借我一百,我想在这盖个小房,这小房以后可以出租出去,或是我在这房子里做点心用也行。”

林彤很佩服二嫂的勇气。

“行,一百够吗?我给你拿二百,我看你要盖就盖个大点的,这房子你将来可以开个小卖店啥的,咱妈正好可以帮你看着。”

罗凤枝一想也是,打算开春就先把房子盖出来。

林彤带着小念一直住过了正月十五,在徐振华连接三天的电报催促下,收拾了衣服,让林建国送上了火车。

她也没小气,除了把一年的养老钱给老太太和徐晓婉都留下后,每人又给了五十块零用钱。

“妈,这可是我自己挣的,不是你儿子的,怎么样,你儿媳妇不错吧!”

她也是得瑟,你给就给吧,非得说些老太太不爱听的,老太太收了钱,哼哈的答应了几声,算是承认了她人不错。

林彤走以后,老太太就破口大骂,王桂华缩着脖子躲的远远的,偷着告诫小红,“你和你妹妹这几天小心着点,别惹了你奶不高兴。”

小梅嘴快,“我奶才没不高兴呢,我大娘走了,我奶别提多高兴了。”

你就说林彤得多不招老太太待见吧!

徐振华走的急,什么都没拿。

幸好她们的东西在首都就都打包邮走了,随身带的只有临时穿的衣服。

不过二嫂又给她装了许多干菜,咸菜之类的,老太太可以是体会是大儿子的好来,给她们也装了许多菜干。

她有些头疼,这么一收拾,又是两个大包,她不想拿,二嫂说她:“东北你以为首都呢?到时候没菜看你吃啥?”

她一听也是,不仅收了,还催二嫂,“多给我拿点,听说那地方很冷,要到七八月才有青菜吃。”

二嫂笑话她,“五一以后就有野菜,你饿不着,放心吧!”

林彤的包里不仅有干菜,还有二嫂菜窖里的大白菜给她装了两棵,两棵自家腌的酸菜,两个萝卜。

就这些菜就很重了。

林彤发了电报告诉徐振华接站,可是路上还要倒两次车,看着行李架上这些东西,她就头疼。

走的时候恨不得轻手利脚,啥也不拿才好。

可到地方啥都没有的时候会想,早知道都装上好了,大不了费点事拎着呗!

人啊,什么时候都是矛盾滴。

林彤这一路,需要倒两次车,直到三天后的下午一点多,她才算到了一个看起来比老家村子还要荒凉的村子。

下了车,左顾右盼,看到一辆军车,她领着小念过去一问,才知道这军车就是来接站的。

“是嫂子吧?给我给我,我来拿。”一个年轻的战士接过她手里的包放到车上。

从兜里掏出两个不大的证件,“嫂子,我姓赵,你叫我小赵就行,这个你拿好,这是你和孩子的边民证。”

啥玩意?边民证?

林彤是头回听说还有这个证?

“是啊,这边是边境,前些年备战,外来人不让进,必须得有人领着,还要办理边民证才可以进入。”小战士给她解释。

她眼角抽了抽,这里就是前世她老家所在的省份,不过这一世名字改了,地域也扩大不少。

边民证前世有没有她不知道,那时候她老家不在边境。

除了她,还有一个家属,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一看就是农村来的,脸上又黑又瘦,看着足有四十岁,她领着一个八九岁的头发枯黄的小女孩,身后还背着一个三四岁的男孩。

这也是军属,战士接了她的包,一样递给她边民证。

她看了几眼,咧着嘴不好意思,“我不认得字。”

小赵说:“没事,就是边民证,你拿好就行。”

上了车,战士坐在副驾驶上,林彤和那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坐在后座。

“大妹子,你也是家属?你这么年轻,你男人是连长吧!”女人主动跟她说起话,也不等她回话,就略有些得意的接着往下说,“我家那口子是营长,咱们都刚来,去了那里,有啥事,互相照应着点。”

林彤已经知道,部队的规定,就是边境的部队,连级干部家属就可以随军,而内地则是副营级。

她微笑着点点头,“嫂子贵姓?”

“我贵姓张,你叫我张嫂子就行。我家那口子也姓张,我俩是一个村的。这是我家大妮,这是二宝。”

小赵在前面听着,眼角直抽。

嫂子呀,你可真不客气,还贵姓张?

林彤笑着摸出两块糖,递给两个孩子,“张嫂子,这是我儿子,徐念。”

“哎呀,你还装着糖呢?这可是好东西,我们家穷,过年才买了几块糖,早被这两个小的给吃没了。”

她看了看徐念,夸道:“你家小子长的可真俊。”

张嫂子说话带有一股口音,也挺爱说话,就是长时间坐车,身上有一股孩子的尿骚味,估计是孩子什么时候给她尿身上了。

林彤和她说了几句话,坐在四处透风的吉普车里,车道蜿蜒曲折,一路爬着坡,她被晃悠的昏昏欲睡,又觉得有些冷。

突然二宝哭了起来,原来是看小念又剥了一块糖皮把糖放进嘴里,他咬着手指扁着嘴,“糖,糖…”

林彤一下子被惊醒,张嫂子不好意思的看向她,“你看看,这孩子这个馋,大妮,糖还有没有?给弟弟一点。”

大妮怯生生的摇了摇头,细声细气的道:“都吃了,没有了。”

张嫂子“啪”的就是一巴掌拍在女儿的胳膊上,“你咋那么馋呢,那么大一块糖就吃没了?也不给弟弟留着?”

大妮眼泪在眼圈里转,却倔强的没有掉下来。

林彤看的心疼,微微皱眉,“张嫂,孩子还小,别打了,这一块糖才多点啊,吃了也是正常的。”问小念,“还有没有,要有给弟弟一块。”

她带的糖多,但小念听明白妈妈的话,在衣兜里翻找了半天才找出一块来,“就这一块了。”

二宝拿到手里,小脸立时就笑了,林彤想了想,问:“小赵,还有多久到地方。”

“还有五个小时吧!”

林彤一听吸了口气,“还要这么久?”

“是啊,山道比较难走。”

“坐火车要多久?”林彤又问。

“火车也要四五个小时,差不多吧,火车是绕着山前进的,速度也不快。”

这地方,交通太不方便了,还没草原上的路好走。

林彤跟张嫂子说:“这糖少给孩子吃些吧,还有这么远的路,别到时候坐难受了再晕车。”

张嫂子带的路上都吃的差不多了,她也怕没到地方孩子再饿哭了,忙把糖从儿子手里抢下来,咬了一点碎渣塞进儿子嘴里,“这些一会再吃。”

二宝只要有糖吃就高兴了,一边拍打着姐姐的头,一边高兴的直要跳脚。

大妮被打的闭上眼,也不敢说啥,林彤看不下去了,这张嫂一看就是重男轻女,而且特别重男轻女,看她对两个孩子的态度就知道了。

“大妮,你上这边看看窗外面?”

大妮咬了咬唇,摇摇头,“不了,我和弟弟玩就行。”

林彤看张嫂司空见惯的样子,闭上眼不管了,她想管也管不了。

徐念倚在她身上,从兜里又翻出一块大饼干,一点点放进嘴里嚼起来。

二宝见了,眼大了眼睛,也不跳了,看着小念咬着手指,“干儿,干儿,妈,要。”

张嫂子看了眼徐念手里的大饼干,又看了看闭着眼好像睡着了的林彤,想了想挤出一抹笑,“孩子,那个,饼干给弟弟吃点行吗?”

林彤闭着听了额角直跳,但她并没睁眼。

徐念面无表情的看着张嫂,小手却不停的往嘴里送着饼干,“卡吃卡吃”,嚼的这个清脆啊,不大一会,饼干就都都塞进嘴里了。

二宝一见饼干没了,朝着小念使劲的挥着小手,嘴里喊着:“打,打,打!”

这孩子看来说话比较晚,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蹦。

张嫂有些生气,“你这孩子,给弟弟吃一口能咋的?你咋这么抠呢?”

徐念歪头瞅着她,一本正经的道:“这是我的。”

我的饼干凭啥就得给你?

张嫂说:“我知道是你的。你不是大吗,弟弟不是小吗?你给弟弟吃一口也不能少块肉。”

林彤不高兴了,她睁开眼,张嫂正好对上她似笑非笑的目光有些心虚,可转念一想,她男人是营长,而这个女人,男人才是连长,她怕啥啊!

“张嫂,你这话可就不对了,你儿子是小,可再小也不能硬管别人要吃的啊!总不能我家孩子吃啥,都要分给你们一半吧!这日子谁家都不富裕,也没听说有这个理不是?”

林彤眼里带了些讥笑,怼的她说不出话来。

有些人,就是不识交。

同是军属,又一起坐车,说起来给点吃的不算啥。

可是这样人家吃啥你要啥,不给就说人家抠的人,林彤可真是见识了。

以前随军在草原的时候,张玉枝爱占个小便宜,可也是没少帮她干活,这种你不给就是你不对的家属,她还真是头回见。

第二百六十二章 这是我们团长(第十九更,求订阅,求推荐票!)

张嫂不太高兴,不过这事她本来就理亏,她坐正了身子,不再看林彤,小声的嘀咕着,“都是家属,咋算计这么清楚呢?不给就不给呗,二宝,下了车妈给你也买。咱不稀得要别人的。”

话说的挺硬气,可惜儿子不给力。

二宝不停的发着脾气,双手拍在姐姐的脸上身上,一只手还朝着徐念使劲。

小赵回头,朝张嫂笑道:“嫂子,前头就有个镇,咱们去那吃饭,那旁边就有供销社,你可以给孩子买点吃的,免得他看别人吃了馋。”

这话也是正常的,可张嫂听着却不是滋味。

她手里要有钱,至于这么低三下四的问别人要东西?

“算了算了,我包里还有大煎饼,我们娘们就吃这个就行了,下车怪冷的,不去了,不去。”她以为吃饭也要自己掏钱,她可不舍得去吃饭店。

小赵愣了一下,想了想有些明白她的意思了。

他解释道:“我来的时候,我们团长给了我饭钱,让我带着嫂子和各位家属路上去吃饭,就怕饿着大家伙。”

他说着看向林彤和徐念,团长肯定是怕饿着嫂子和孩子。

张嫂一听,惊讶的瞪大眼睛,“你们团长给的钱?他咋知道我要来?呀哟妈呀,大妮,听见没有,肯定是你爹说的,团长都知道咱要来了,哈哈,行行,去吃,去吃。”

小赵听了她的话简直哭笑不得,刚要解释,就听林彤淡淡的道:“还有多久到饭店?”

小赵就忘了跟张嫂解释团长掏饭钱一事,“快了,还有半个多小时就能进镇上了。”

林彤松了口气,她坐车坐的腿都直了,快下车伸伸腿,顺便方便一下。

小念仰着头问:“妈妈,今晚能看到爸爸吗?”

“能吧!我也不知道。”林彤打了个哈欠,“儿子,一会想吃啥?”

“溜肉片,炸肉段,小鸡炖蘑菇。”小念嘴里不打艮的说出三个菜来。

“这些菜就溜肉片还成,其余的太慢了,等到新家以后,妈妈给你做。”林彤点了点他的小脑袋,“小馋猫,这才几天啊,就馋了?”

徐念点点头,“吃了好几天地瓜饼,馅饼了,我都吃够了。”

张嫂听着二人说的那些个菜,咽了咽口水,问小赵:“还能要肉吃?”

小赵说:“太费事的不行,咱们还得赶路呢,溜肉片这样的可以。”

张嫂忙道:“我们二宝就愿意吃肉,他自己就能吃一盘子呢!”

小赵无奈的看着她,“知道了嫂子。”

说着歉意的看着林彤,“团长说,嫂子先对付一口,想吃好的到家再说。”

林彤点点头示意他知道了,张嫂舔舔唇,“这有肉还叫啥对付啊!你们团长人可真好,对军属都这么关心!”

小赵:“…”

他这么明显了怎么张嫂还看不出呢?

镇上唯一的一家饭店,小赵请林彤点菜,林彤也不客气,点了两盘溜肉片,又点了一个渍菜粉,一个炒干豆腐,三斤水饺。

张嫂不太高兴,觉得小赵没让自己去点,她跟过去,想说点什么,可她不认识字,又不知道那些菜都叫啥,只好说:“多来点肉,两个大小伙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