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王家的所作所为,为了徐凤芝的一已私怨就把人派到了前线,这样的人家有什么好期盼的?

就是振华的亲爹又怎么样?不养不闻不问,徐振华又不是傻的,自己现在这样不是挺好嘛,干吗给自己找一个不喜欢的人供起来当爹?

老太太有些不敢相信,“徐凤芝可说了,王家那个老王八羔子有权有势的,你们会不认他?”

林彤冷笑:“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振华肯定不会去认的,你放心好了,我还想让你守口如瓶呢!我可不想让王家知道,他们家流落在外还有个这么优秀的儿子。”

“你也不想让他们来摘桃子吧!要真认走了,以后再不是你们的儿子,对你们和老二老三可没啥好处。”

林彤说的是真的,要是老太太嘴不严,真的让王家知道了,以振华的优秀,他们不认才怪呢!

老太太见她说的信誓旦旦的,犹豫了下道:“你放心,我才不傻呢,我辛苦养大的儿子,凭什么给他们老王家?也就徐凤芝那个不要脸的,忘恩负义的东西…”

老太太说起她就恨的不行,林彤打断她的话,“她也是你亲生的?和振华真是一个妈一个爸的?我怎么不敢相信呢?”

这人品,差老远了,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

老太太恨恨的道:“当初她生下来我就应该掐死她…”默认了她的话。

林彤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这真是,还想着和徐凤芝没关系简直太好了。没想到,这关系虽然断了,可这血缘关系真的存在。

不是一个妈两个爸,而是同父同母。

林彤消化了好一阵这个消息,忍不住问老太太:“能告诉我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老太太横了她一眼,“有啥好说的?你不是说老大不可能认那个人吗?既然不打算认,打听那么多干什么?”

林彤:…

看来,要不是她诈出事情真相,老太太是不打算告诉他们的。

也是,听这语气,老太太恨那王家老爷子恨不得食他血肉,像之前那样,虐待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养她们全家,才更符合她的性格。

幸好自己刚才临时起意诈出真相来,也不对,这也不是什么好消息,不知道或许会比较好?真要知道和徐凤芝是一个爹妈的,这心里还真挺不舒服的。

还有王家,竟然是徐振华的亲爸,这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不管林彤怎么询问,老太太都闭严嘴不再说话,对以前的事不肯再提。

林彤见问不出什么就算了,反正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她都知道了。

接下来,她就要解决老太太要去沈城的事。

“妈,去沈城,你是什么想法?你只是想离开这里,不想再面对乡亲们?还是说,想进城过几天舒坦日子?”林彤觉得,和老太太说话,就要直率一些,你拐弯她就当听不懂,太费事了。

而且,老太太说话就不会拐弯,要不怎么一说话就得罪人呢!

老太太道:“我想过几天好日子,我这么大岁数了,说不准哪天就没了,我养了三个儿子,还不行让我过过舒坦日子啊?”

听听这硬梆梆的口气,好像林彤就是那个拦着她过好日子的恶儿媳妇。

“要只是想这样,我在镇上买个大房子给你…”话没说完呢,老太太就嚷道:“我不去镇上,我要去沈城。”

“那你去沈城,我爸怎么办?”林彤觉得老太太太自私了,光想着自己,“你要是想去,就和我爸一块,等开春我爸想种园子的时候你们再回来。”

老太太道,“我们都商量好了,我们一块去,不回来了。”

这是老家,老爷子的亲戚都在这儿里,可能不回来吗?

年轻出门的还讲究个落叶归根的,何况老爷子老太太这么大岁数了。

林彤觉得,现在没必要和她犟这件事。

她看向老爷子,老爷子又点起烟袋,他和老太太的想法不一样,他刚才想要抽烟儿媳妇就变着法不让他抽,他要是去了,那他干啥都得被人管着,那还有啥意思?

老头抽着烟沉思着,屋子里很快弥漫了满屋子的烟,林彤嗓子被呛的咳了几声,老爷子叹了口气,把烟袋灭了。

要是今天没有说漏,他还能闭着眼装作那是他大儿子,可如今,他也没对老大好过一天,哪有脸去他家住?

“你妈一个人去吧,他啥时候住够了再把她送回来就行。”

老太太一听炸庙了,“你个死老头子,前儿不是说的好好的吗,咱们一块去,你不去,让我一人儿去?”老太太说着脸上流露出些惊慌的神色,“你这是要跟我离婚啊…”

老爷子无奈的道:“你看看你,想哪儿去了?就是让你去住几个月,我在家看门,等你回来。你想哪儿去了,孩子还在呢,你也不怕老大媳妇笑话你。”

老太太硬梆梆的道:“我怕啥笑话?现在这四里八乡的还有不笑话我的?我怕啥我?我要是怕笑话我就不用活了我。”

林彤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二老这样,也算感情深厚了吧!

听着二老绊嘴,她干脆不再商量这事,反而起身,去了隔壁秀梅嫂子家里。

李秀梅家里开了个粉房,这还是那年她的提醒,这两口子都是能干人,粉房这几年经营的蒸蒸日上,在他们的带动下,村子里光粉房就开了六、七家。

“托你的福,这两年生意好多了,咱们家的粉条都能卖到沈城去了。”李秀梅说起这事很高兴,“这多亏了你给出的主意。”

林彤摆摆手,她可不敢居功。

李秀梅给她端了一小盆冻梨进来,这在东北的冬天,绝对是好东西。

林彤从身了妮妮以后身子弱,母亲不让她吃凉的,可她现在心情正臊热着,就不客气的拿起冻梨啃起来。

“这天吃这个真过瘾。”

李秀梅笑道:“不是啥好东西,你们吃惯了好的,冷不丁吃这个觉得新鲜吧。”

她凑过来坐到她旁边,关切的问:“你家老太太又作什么幺蛾子?”

林彤叹了口气,“老太太想去跟着我们住,老爷子不想去…”

李秀梅也跟着叹了口气,“要说你家老太太,那是真能作,上回徐凤芝回来,两个人闹的来,你们家院子里大门口,天天聚一大帮人,像看大戏似的…”说到这儿,她顿了顿道:“从那以后,老太太就不咋出门了,别人都议论,说老太太当时闹的太大发,过后才想起没脸这事,要我说,”她觑着林彤的脸色,若有所指的道:“她有啥没脸的,她有你家振华这么个儿子,就比啥都有脸!”

林彤听了眼前一亮,秀梅嫂子这话说的对,老太太一心想离开这儿去沈城,最大一个原因就是心结,当初为了让徐凤芝不痛快,闹的是两败俱伤,过后自己觉得没面子,那自己就给她这个面子,让她在村子里人面前,甚至是镇上人面前,有面子,让大家羡慕她,这不就成了?

林彤这样一想,瞬间心胸开阔了许多,之前的郁闷也随之抛到脑后,“秀梅嫂子,还是你看的透彻,我正愁着这事呢!”

如何给老太太做面子呢?

听到这个问题,李秀梅扑哧笑出声来,“你啊,平常那么聪明,怎么这会儿糊涂了?”

林彤诚心请教,“嫂子快别笑,教教我。”

李秀梅收了笑,“我也说不好,不过,老太太们在一起,平常也不过是显摆谁家儿子出息,谁家儿子孝顺,谁家给买了啥东西这些,要我说,你之前光给钱不对,这钱又不能拿出来说嘴…”谁家有钱不是藏着掖着的怕被别人知道?

林彤嘟呶道:“那布料,肉啥的我也没少邮啊!”一到冬天,从蒙古草原邮的牛羊肉,哪年都没少往老家邮。

李秀梅嗔道:“你那些东西都邮到哪儿去了?”

林彤愣了一下道:“邮我二嫂那,让我二哥给送来了呀?你不会告诉我我二哥没送吧?”这不是胡扯吗,二哥至于贪那些东西?她二哥可不是这种人!

第四百六十九章 面子工程

李秀梅扑哧笑出声来,“谁说你二哥没送了?关键就在这儿,你把东西邮给你娘家,你娘家再送过来,老太太心里怎么想?别人看了心里怎么想?你这是大头邮给娘家了,给婆家那是没办法的面子情?”李秀梅点着她,“你怎么这么糊涂?你二哥又是个低调的,经常大晚上的,谁也没看着往这儿送,你婆婆生气,接了东西也不会说你好话。”

林彤不解的眨眨眼睛,赶情之前她那几年东西是白送了?

她出钱出力的没讨着好。

“你没看我给我婆婆怎么送东西?前儿我买块布料,这不快过年了吗,想给老太太做件新衣服,老太太说不要不要,我买了就先去前面七婶子家里说了会话,这才拿去给你婆婆。一天不到,这村子里七大姑八大姨的就传遍了,现在都说我孝顺呢。我婆婆也高兴,拿了这布料跟老姐妹们显摆,说我非要给买,她不要我愣要给之类的…你看,这样她多有面子?你这送礼你得送到实处。”

林彤默默听着。

徐晓婉从来不搞虚头巴脑的东西,也不像别的老年人那样爱面子,这些她还真没注意过。

她之所以让二哥送东西,一来是邮两次没必要,二来,邮到徐家让他们给二哥送东西,老太太肯定说她添补娘家。

她其实心里是有着自己的小心眼的,让娘家来送东西,和娘家接受东西那能一样吗?

“就像你刚才,那买的肉不少买吧?我看那麻袋里装的,得有十来斤吧?”

林彤点点头,老老实实的道:“十六斤猪肉,还有六斤牛肉,还有一坨刀鱼。”

“刚才在车上,是不是有人问你买的啥来着?我不也问你了吗?你咋说的?”

林彤当时说的是地:“没啥,给老人买了点年货。”有人问:“是肉吧?”她就点了点头。还有人问这一麻袋得不少吧?她当时说的是啥来着?噢,好像是“还行,乱七八糟啥都有,看着多。”

林彤想到自己的回话,不禁汗颜。

李秀梅说她:“想起来了?要是我,我就说给我婆婆买的肉,一样样的告诉他们,快过年了嘛,让公公婆婆好好过个年。这样多好,大家听了都夸你,然后老头老太太也有面子。你瞅瞅你,你要不说,面子也没有,人家还得寻思,是不是怕我们去蹭吃喝啊?”

林彤道:“哪有啊,我是那样小气的人吗?”

“你是不是啊,可你又不常在,偶尔回来一次,又匆匆忙忙的,你说有几个了解你的?”

林彤一直以来自我感觉很好,可听秀梅嫂子这一说,她才发现自己这事是没处理好。

“我明白了,明天我就回镇上,大张其鼓的买一回。这回一定要把老头老太太的面子给他们做足了。”

李秀梅看她狠叨叨的说出这话,忍不住也乐了。“你也别怪我说话直,本来吧,振华和老太太的矛盾,大家伙就都知道,这几年他不常回来,这东西大家伙再看不见,你说说,大家是不是会议论,说你们对老太太不过如此?老太太是不是没面子?要是振华和老太太以前关系贼好,大家伙也不能这么盯着她瞅啊,这不是都是闲的吗?农村就是这样,一点儿小事就闹的家家户户都知道…”

林彤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这确实是他们没想到的事情。不过,就是以前想到了,心里对老太太满是埋怨,她怕是也会无视吧!

今天听李秀梅这番话,林彤才明白,人和人的想法真的是不同的,她以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特别是老太太,当然不在一个频率上。

按秀梅嫂子所说,哪怕老太太还闹着要去沈城,在那她也呆不长,“你没事的时候多跟她说说,军区里副师长可不算什么,到时候老太太没有了优势,走哪都得陪着小心,就会觉得还是乡下好,乡下自在。到时候,你们多给买点东西把人送回来,让她觉得她有优秀的儿子孝顺,别人看你们这样对老人,也不敢再怠慢他们,自然对待他们也尊敬在,老太太得了面子,以后哪还会再闹着去你那儿?只怕请她去她都不会去。”

林彤拍掌,“听嫂子一席话,真是茅塞顿开啊!就这么办了,还是嫂子有办法。”

她不觉得对婆婆耍这种小心眼有什么不好,老太太得了实惠,自己也不用犯愁和她日夜相对,日夜相怼。

林彤就和秀梅嫂子讨教起来,送些什么好,既实惠又能让村子里的人羡慕之后,知道徐振华对父母的孝顺,从而更加敬重二老。

这是林彤的目的,也是刚才李秀梅说了她半天的最终目的。

晚上,饭桌上,徐老三说起老太太要去沈城的事,“妈你可别整事了,去那干啥,人生地不熟的?你就老实在家呆着得了。”

老太太板着脸骂道:“怎么人生地不熟,你大哥你大嫂不是人啊?”

这话说的,林彤听着这心情怎么好得起来,可你要跟她对着来,那一句话都不能好好说。

她句句都是这样让你憋气的话。

徐老三看了一眼大嫂,见她眼皮也没抬,就皱了皱眉说母亲,“妈,你看你说的这话,真难听。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城里头都住楼,连个院子都没有,你们去了,那能习惯吗?跟前邻居又都不认识,那住着多憋气的慌?你们要实在想去,就住几个月也行,不过,就跟我大哥过这话,妈你以后也别再说了,当初分家的时候不是说了你不跟他吗?你这样,让我的脸往哪儿搁?再说了,你能住下,我爸能住下吗?”

林彤一声没吭,老三说的这些话她都跟老太太说过了,可老太太现在认准了一条道走到黑:就是以后要跟她养老。

这事得从长计议。

第二天一早,林彤和徐老三这些人,又坐上村子里去赶集的牛车去了镇上,先把妮妮和小念送回姥姥家,自己去给老头买了块藏蓝色呢子布料,又给老太太买了一块深紫色呢子料子,然后回去把给老太太买的那件毛子大衣取了来,在集市上买了几斤糖块,下午又坐上车回去村里。

车上还坐着两个四十岁左右的媳妇们,其中一个就是秀梅嫂子说的七婶子,一个碎嘴的妇人。

林彤跟二人说着话,就把话题拐到过年买年货上来,听着二人说着过年都买了什么什么,她笑着插了句,“我昨天看猪肉挺新鲜的,给我婆婆他们买了一大块,还有牛肉,刀鱼,这过年基本上都有了,你们说,还需要买点啥不?”

七婶子眼神闪了闪,“昨天我看你那些都没少买吧?你们家人不多,这几样就不少了。”

林彤点点头,“猪肉我买了十五六斤呢,还买了五六斤的牛肉,这玩意碰着一回不容易,刀鱼也买了一坨,镇里刀鱼不少,我原来在那边镇上,刀鱼才不好买呢!对了,前些日子我还邮了些羊肉回来,我行思着,这些东西过年咋也够了吧!”

另一人听了羡慕的道:“可不是够了咋的,这也是你们条件好,我们家过年也就买四五斤猪肉到头了。家里再杀只鸡,哪像你们又是肉又是鱼的,光那肉还分了好几样。”

林彤很满意二人的配合,她指着自己背的包,“我也是看了半天不知道还买啥,想着过年了,给我公公婆婆一人买了块呢子,做件外套穿。我家振华现在好歹也当点小官,想过了年把老头老太太接去住一春天,正好做件外套,去了沈城穿着也讲究不是。”

她说着抓了一大把糖塞到七婶子手里,又抓了一把塞到那位嫂子手里,“给老太太买了过年吃的,拿回去给孩子吃吧!”

“看看,你们这挣工资的就是有钱大方。”七婶子高兴的接了,问道:“你还买呢子了?这多贵啊?百货商店进的那呢子,我去看了好几回,愣是没敢买,是真好啊!那啥,振华媳妇,能让我们看一眼不?我看看你买的啥色儿的?”

林彤爽朗的笑道:“那有啥不行的,看吧!”说着把包打开,掏出两块呢子料,连赶车的老头都回头瞅了一眼,“老徐头就是命好!”

那个嫂子眼尖,看到里面有灰色,指着那包问:“这里头还有啥?也是给你公婆买的?”

林彤笑道:“这个啊,是我给我婆婆特意带回来的,老毛子的大衣。这一件,将近二百块钱,花了我家振华好几个月的工资呢!”

林彤拿出来大衣给二人看了看,老毛子大衣现在还是称罕物,厚实压风,款式现在看也挺好看,这件还带着同色的毛领,看的几人眼里直放光,爱不释手的摸着,“这可真好,可真厚实,一定挺暖和的。”另一个说:“这个挺贵吧?你婆婆可真是好命!”

林彤矜持的笑道:“还行,不到二百块钱吧。”

“不到二百?这一件衣服?”

第四百七十章 中不溜儿官

七婶子声音都尖利了许多,捏着这大衣尖叫起来,“将近二百块钱才一件衣服?振华媳妇儿,你可真舍得啊。”真是让人嫉妒啊,她咋没这么有出息的儿子,这样大方的儿媳妇?

林彤笑道:“自己的婆婆,把振华养大的亲妈,有啥舍不得的?!”

一进村口,七婶子和那嫂子就卖力为她宣传上了,结果等到她回家,跟了好几个老太太进来,都想看看这紫红色的呢子和老毛子大衣是啥样?

老太太脸上表情淡淡的,可眼里的欣喜和得意却出卖了她此刻的心情,林彤看了也很高兴,看来今天这戏没白费力气。

看看,这些人把她夸成了一朵花,围着老太太恭维着她,夸她养了个好儿子,孝顺儿子,娶的媳妇也是孝顺儿媳…

林彤听这些人唠嗑和那直白的夸奖,觉得自己都不好意思听下去了,就跑去秀梅嫂子家,“嫂子我今天表现不错吧!”“咋样,我看去了不少人?都夸呢吧?老太太是不是很高兴?”

林彤抿嘴乐,“哎,以前我送了那么多布料和好东西,加起来不比这个少,可没像今天这样受关注。”

从秀梅嫂子家回去,老太太已经在剁饺子馅了,这可是头一次有这样的待遇,以前都是老太太指挥,干活的是她,这件大衣和面料有这么大的威力吗?林彤觉得,可能真是秀梅嫂子说的,面子!

哎,这算不算形象工程呢?

秀梅嫂子可是说了,那些老太太,个个坐在一起显摆,但像她这样给老太太大手笔买大衣买呢料的可没有,大家生活条件不如她,顶多就是一块蓝色布料做个褂子。

看来,老太太今天是相当满意。

老太太满意的不光是东西,还有那些老太太羡慕的话:“听说你儿子要接你去沈城享福去了”“你可真是好命,别说咱村里,就是镇上也是头一份”“我就说,振华这孩子从小就看着有出息,关键是还孝顺”等等。

这让她觉得倍有面子。

能去沈城,是那些村子里的老太太们一辈子都不敢想的事情,她却要去住,想不回来就可以不回来…

老太太能不满意吗?

林彤看老太太高兴,就问她过年还都需要啥,趁着年前这些日子有时间,她去买回来,接下来也该蒸扣肉煮肘子炸丸子蒸馒头了。

“不用麻烦了,我想好了,等过几天,咱们就走,上你那儿过年去吧!听说城里过年可热闹了,我也去见识见识,这一辈子也没去过那么大的城市。”

林彤很是无语,这咋面子都做完了,还要去呢?关键是你去就去吧,这时间还提前了。

秀梅嫂子这主意靠不靠谱啊?

林彤心里腹诽了几句和二老商量道:“家里没有地方,住不下那么多人,咱们还是过完年再回去,”她顿了下接着道:“再说,那边振华也是刚调过去,啥都还没有呢,回去得现置办,这马上就要过年了,也不方便,不像家里,这啥都有。你们不知道,我那里现在连个酱油咸盐都没有。”

老太太固执的道:“就年前去吧,还能多住些日子。缺啥少啥咱再买就是了。”

林彤很是恼火,老太太话说的真是大方,可那句“多住些日子”是啥意思?不坚持留在沈城了?被她们说动了,住几个月就回来?

她试探着道:“过了年咱再走,到咋也能住二个月呢!”

老太太哼了一声看着她,脸色阴沉着,“咋的,不想让我去你家过年?这么些年,我好像一次都没去过你家过个年吧?就这还推三阻四的?你放心,我用不着你给我养老,住够了我就回来了。”

这话说的虽然不好听,可林彤真就不能再推,可她才来没几天又要折腾回去,而且公婆跟去,母亲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再去她家的,心里怎么想怎么不舒服。

“要是去我家里过年,老二家和老三家,可是去不了,一来远不方便,来回路上又花时间又花钱的,二来,我家里也没有地方住。妈,你可想好了,你不跟你三儿子和几个孙子孙女一起过年了?你要是着急,咱初五就回去,要不初四也行,初三我走完娘家咱就走…”

林彤的提议是正常的,哪有这么急着非要走的,可老太太这个人,向来不听人言,她摆摆手,“年年都在一块过年,今年我跟你们家过一个样。而且,我跟你大爷家他们都说好了,让他们没事帮着照顾照顾家里头。”

看来这是拿定了主意。

既然这样,那就去吧,用老太太的话,能多住阵子。

“那就后天吧,一会我回我我二哥家,都跟他们说了在家过年,这突然要走,得跟他们说一声。还有老二家,我还得看看几个孩子去。”

老太太听她答应了,神色缓和了些道:“那中,你去吧,后天不用你来接我们,我和你爸坐赶集的牛车去老三家就行。”

林彤嘱咐了一番道:“东西不用多带,不好拿,缺啥我再给你们买吧!”看她要走,老头犹犹豫豫的道:“要不,你光把你妈接过去吧,我就不去了。”

老太太气的说他:“你个老东西怎么一会儿一个样,说变卦就变卦?”

林彤打定了主意春天就把二人送回来,以前她觉得,老头不去没人管老太太,她会越发过分,老头虽然不大说话,可老太太要是作大发了老爷子也是会说她几句的,就想让二人一起去,免得她单独对上老太太的撒泼。

可后来想了想,其实老头不去,或许老太太更惦记着回来也说不定。

可这是过年,哪有让二老分开过的?她试探着问:“爸,你为什么不想去啊?和我妈一块去住些日子多好?这冬天又不用你种菜收拾园子的。再说了,这大过年的老两口不在一块过年不是那么回事啊!”

老头吭哧半天才道:“家里还有鸡要喂。”

林彤立刻道:“不是让我大爷家过来帮忙看房子了吗?要是嫌麻烦,我去跟秀梅嫂子说好了,让她过来帮着喂就行。”

老头还是不吭声,但那表情分明就是不同意。

一个不想去,一个非要去,这简直就是一对倔老头倔老太太。

老太太不耐烦了,“你是不是觉得老大媳妇知道了老大的身世,怕自己去住着不自在?”

林彤心想这话你别当我面说啊,私下里说说并劝一下就得了呗,这样老爷子更下不来台了。

老头果然黑了脸,不肯承认道:“不是。我就不是他亲爸,那也是养他这么大的,他也得叫我一个爸字,我怕啥?”

“我看你就是。你这人越老越固动,他不是你亲生的咋的,你也养了他那么多年,他敢说一个“不”字?你都明白你咋还不去呢?你怕啥啊你?”老太太说话一如既往的难听。

林彤皱了皱眉,见老头倔强的只是不说话,就知道确实如老太太所说。

她轻言细语的劝道:“爸,我妈说的话是真难听,不过,她说的那句话也对,你老也不用担心,振华是你的儿子,这点不会变,以前咋样,以后还咋样就是。你去儿子家过年有啥不行的?”

老太太瞅瞅她,说她的话难听,她这话不难听?半斤八两谁也别说谁。不过后面的话还像句人话,她就不跟她计较了。

可能是老头要面子,就想要老大家的一句话。果然,他眉头舒展了一些,林彤还要再说,外面闹哄哄的推门进来一大帮人,为首的进来就笑:“老徐头,听说你们要去沈城老大家住一阵子?怎么也不告诉我们一声?这可是好事啊!”

得,这才多久啊,就传遍了满村,连村支书都带着人过来了。

老头忙让了人进屋上炕,“这还没打算好呢。”

“有啥好打算的,让你们去你就去,住到开春回来,正好把这菜园子好好拾掇拾掇,以后老大一家就在沈城了,你这菜种了也有地方送了,听说城里买菜可贵了,你儿子媳妇孝顺,我们老两口也得为儿子打算才行。”

林彤心想,村支书这话不会是秀梅嫂子教的吧!

老太太听着眉毛挑了起来,刚要说话,一个双手袖在袄袖里的老头笑呵呵的说道:“种啥菜园子,去城里享福多好!”

老太太点点头觉得这话很合她的心意。

村支书嗤笑一声,高声训道:“你懂个啥?那城里是那么好住的?住一段日子新鲜新鲜还行,要让你天天对着个空房子,不能养鸡,不能种菜,没有院子让你收拾,你以为是啥好事呢?你闲都得闲死。况且,那进了城就算城里人了?城里人瞧着你是农村的,都看不起你,没个人说话,没地方串门,你就寻思吧,那日子住几天还行,住多你不憋屈?何况,振华那可是军人,是统一安排住的,房子大小咱不知道不敢乱说,就想吧,那住的地方,是不是老多当兵的家属?”

其余人都点头。

村支书眯着眼道:“振华媳妇,你们住的说是军区大院,里面有不少首长住在里面吧!”

林彤笑道:“是的。”

“那振华在里面,是大官小官还是中不溜的官?”

林彤配合道:“算中不溜吧。”

第四百七十一章 又一个这样的妈

村支书点点头,“你们想啊,振华的官,咱看着够大了吧?还只是中不溜,到时候,城里人不像咱农村人实在,你这中不溜的爹妈去了,人家能把你当回事?听说,那军区大院的门口都有当兵的站岗,你出入都费劲,不能随便领人进去,想像咱们现在这样唠会嗑,那根本不可能的事。”

林彤面上带笑着的听着村支书忽悠这些人,也不知道他从哪听来的这些,说的倒也对,不过并没有他说的那么严重。这只是军属大院又不是军队大院。

军区大院和军区是分开的,不在一起,这点林彤也是那天才知道。

老太太无所谓的听着,不能唠嗑那就不唠呗,不能种园子喂鸡还省了她的事儿呢!

老头越听越不想去,吧哒吧哒嘴,叹了口气,“我是真不爱进城里去,我这在农村呆了一辈子了,连话都不会说几句,你让我进城,唉——”老爷子重重的叹了口气,看向老太太。

老太太一翻白眼,“你看我干啥?你就是个劳碌的命,那跟着儿子住享清福不好啊?”

林彤劝道:“要不,咱也别说啥享不享福的事,咱去住一阵子,我再送二老回来。等冬天没啥事了再去,反正沈城离着也不远,几个小时就到了。”

村支书点头道:“振华媳妇说的不错。夏天回来种个小地,冬天住楼不用烧火,去享享福,这样的好日子上哪找去啊?我就说老徐头,你们两口子这可是摊上了个孝顺儿子孝顺媳妇啊!”他站起来作势要走:“那行,等过了年你们哪天走,我来送送你们。”

老太太愣了一下,“我们后天就走,不在家过年了。”

“啥?后天?老大媳妇都回来了,在家过完年多好啊?不是说振华刚调到军区吗?这会这么急干啥呀?”村支书回头看向老太太,肯定又是她的主意。

“反正这事都定好了。”老太太不愿意多说。

村支书摇了摇头,“你们自己家的事,随便吧!不过,老嫂子,我要说你几句,这么好的儿子媳妇,你们老两口可要惜福啊!”

这事就这么定了,老太太开始收拾东西,这也不舍得,那也要带去,林彤看着堆的满炕的旧衣服旧被的嘴角直抽,她们只是去暂住,又不是搬家,这些东西拿去有什么用啊?

“妈,就带几件换洗衣服就行,城里没有这边冷,过年了正好把那两块呢子料做了,等开春我再给你们做两件新的。”

林彤对公婆有意见,却从来没有小气过。

可老太太不领情,应该说,东西照收,钱照要,可她从来没有领情过,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你咋那么有钱呢,你这样有多少钱够你祸祸的?”

林彤无奈的道:“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嘛,我花的钱可是我自己的,你儿子才挣几个钱啊?都不够他贴了他那些牺牲战友的。”

至于他做生意挣的钱都换了房子地皮这事就不用告诉老太太了,免得她以为自己花了她儿子的钱,更是有理由管东管西了。

老太太愣了一下,“我儿子可都当师长了。”

“是副师长。”林彤纠正她,“妈你去了大院可不能说错了,让那些人听见对振华可没好处,人家还以为他时刻惦记着当师长呢!”

老太太吓了一跳,小声嘀咕道:“那不都是师长,就差一个字呗!”

林彤很无语,“那市长和村长就差一个字,你管市长叫村长试试?别说你管市长,你就镇长叫成村长试试?”

老太太被她噎的说不出话来,摔打着炕上的衣服小声嘀咕,“你瞅瞅你,亏旁人还夸你孝顺,哪有这样的儿媳妇这样和老婆婆说话…”

这话也是老太太常说的一句话,林彤听了就当没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