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这也是没办法,要想扒出来最好的蛤蟆油,就得这样做。”玉娴也没有别的办法,这都是多少人慢慢琢磨出来的。

“嗯,娘明白,以后娘试着帮忙。”方氏也理解。

就这样,每天早晨,大家都去捡蛤蟆,然后回家母的穿起来,公的送给岳掌柜。隔一天一送,连带着蛄,大郎自己送去。蛤蟆三十文一斤,蛄二十五文,每次也能有一两多银子的进项,方氏把这个钱留给了孩子们,让他们随便买东西用。

第一百三十三章发财了

每天早晨玉娴都会去抓蛤蟆,以系于佟家的后院摆满了*着蛤蟆的架子。当然抓蛤蟆只是早晨的一项活动而已,吃过早饭,玉娴他们还是会进山的。这个时间,就得抓紧往家里弄东西。村子里的孩子们,几乎都会进山,连一些大人也是。每天就看见人们背着背筐,里面装的满满的,脸上虽然疲惫,但却又很满足。这时的树叶已经开始落了,秋风吹来,一片片的落叶随风飞舞。

沿江村周围的林子,多是阔叶树,其中有很多的柞树。柞树上结一种果子,叫做橡子。玉娴不明白为什么柞树上的果子叫橡子,南方有种木头,就叫橡木,不知道这柞树和橡树有什么关系。不过两者的叶子倒是很像,果子也都叫橡子,长得也差不多,可能还是有亲缘关系吧。玉娴不是学植物的,也不想弄明白这些。她只知道,橡子果可是好东西,可以喂猪、喂鸡,荒年的时候,人都吃。所以在别的东西捡不到了的时候,他们又开始捡橡子了。

中秋节就是在忙碌中来到了。八月十三这天,方昀回来了,到了佟家,就把这次在京城卖人参的钱给了玉娴。最大的那两棵,一棵卖了五千两,另一棵卖了四千两,被一个王爷买走,说是要进贡给当今圣上。这等宝物,只配皇族拥有,好在方昀在京中也有背景,否则,还不让人抢了去。剩下的十一棵,被一些药铺还有达官贵人买走了。药铺当然是买了作为镇店之宝的,而那些达官贵人,哪个不是贪生怕死的,有这东西,关键的时候就能救命啊。所以卖的价钱也不低,平均在一千二百两左右,总共十三棵人参,就卖了两万二千两银子。因为数目巨大,方昀就都换成了金子和银票,一万两的银票,其余的是金子。一千二百两金子,五十两一锭,一共是二十四链,装了一个箱子。方昀回来的时候找人护送的,这才安然无恙的回来了。

佟家人被那些钱吓到了,连玉娴都不例外,天啊,这钱来的也太容易了吧。两万多两,这可要怎么huā啊?家里还有五十多棵人参呢,就算小了些,卖不到那么高,可也得再卖两万两。晕了,玉娴被这么些钱给砸晕了。她笑的傻傻的“师父,这是真的吗?你快掐我一下,我怕我是在做梦。天啊,我从来就没想过,竟然能有这么多的钱。”玉娴咬了自己的手一下。“哎呦,疼,师父,这是真的,这不是我在做梦。太好了,太好了,我们终于有钱了。”玉娴抱着方昀的胳膊,又蹦又跳的。

“瞧你那傻样,这些算啥,以后你还会挣更多的钱。到时候,你还不得晕了过去。”袁青云在一边撇撇嘴,说道。

“袁伯伯,你说,这是真的吗?这也太容易了,我都不敢闭眼,生怕一闭眼,这些钱就没了。”玉娴又跑到袁青云的身边,抱着袁青云的胳膊一阵晃。

“好了,你再晃,我这老骨头就让你晃散了。这是真的,你以后还会有比这多的多的钱呢。”袁青云也是眉眼含笑。

一家人都有点缓不过劲来,不过看着玉娴在那又蹦又跳的,也都笑开了。“好了,你们在这疯吧,我去弄菜,一会儿你们哥们好好喝一壶。”方氏出去了。

“小妹,你也别在那碟了,这都是你的了,赶紧想想怎么huā吧。”昊宇拽住了玉娴,不让她再蹦下去。

“对了,想想怎么huā,灭山,对买山。爹爹,你得跟村长说说,咱们得把那片山全买下来。就可着这钱huā,把那一大片山都买下来,反正咱家不用交税赋了。”玉娴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片有人参的林子,谁敢说那里面就再也没有了?再说了,那地方还有几百棵呢。

“成,这事我一会儿就去跟村长说。”云松也明白,这山必须得买下来,那以后就是佟家的根。

“姐夫,刚刚玉娴说你家不用交赋税了,这事咋回事?”方昀不明白。

云松就把一个月前的事讲给方昀听,方昀听了也为他们高兴“姐夫,这好事真的是一件接着一件啊,姐夫这回可是要发达了。有了这追封的旨意,以后你们行事也就方便了。要不然,就你们要买那么大片的山,恐怕会遭人妒忌。就连县里的人,也会为难你们的。这下好了,一下子全解决了。”

“对了,昀弟,这钱我们不能全留下,这回一定要分给你。要不是你,我们根本卖不了那些人参,恐怕早就让人给惦记上,说不定惹来杀身大祸。这一万两的银票,你舀着。”云松把银票寒到了方昀的手里。

“姐夫,自己家人,你何必跟我这样外道呢。玉娴是我徒弟,你们夫妻是我的姐姐姐夫,我这是给自己家人办事,弊还能要你的钱啊?

再说,玉娴已经送我了一棵人参,那棵也得值不少银子呢,这钱我真的不能再要了。”方昀坚决不收。

“师父,这是你应该得的。这样,你要是觉得一万两多了,那就给你五千两。你要是不要,那我就把它扔出去,爱谁捡谁捡去。

”玉娴也劝。

“好了,就依你的意思吧,我正好要扩建同仁堂,手里周转不开。

就舀你这五千两,等我周转过来,再还给你。”方昀同意先借用。

“成了,师父,你舀去就是。”玉娴这下才算安心了。卑父帮她卖掉那些人参,只怕是费尽心力的跟那些达官贵人交涉,这钱本来就应该分给他。

大郎帮着舀出来十链金子,用个包袱包了起来,然后递给方昀。

“舅舅,你先舀去应急。”方昀接过包袱,也没再多说什么,只是放到了一边。玉娴领方昀去后院,看她弄的那些蛤蟆“师父,你看,等这些都晒干了,就可以扒出蛤蟆油了。”“你说的是雪蛤吧?玉娴,你怎么抓到这么多的?这东西可值钱了,以前也有人抓过,可是一秋天也不过抓个百八十个。还没见过像你这样,这一院子,恐怕不下一万只了吧?”方昀很惊奇,雪蛤是名贵的滋补品,很早以前就有记载。可是想抓到也是不容易的,所以价钱非常昂贵,没想到能在玉娴这看到这么多。

“嘻嘻嘻,师父,我自有妙计。这东西很值钱吗?大概会卖到多少钱一斤啊?”玉娴好奇地问。前世的时候,好的雪蛤油能卖到三四千一斤,那时候都是养殖的,不知道在这集卖多少。

“一斤?哈哈哈,玉娴,你真是太好玩了。你以为谁都能像你似的,抓了满院子的蛤蟆?他们一秋天抓个百八十的就不错了,总共能扒出来半斤就很好了。这东西是论两卖的,一两最少也能卖七八两银子,有的人一秋天卖雪蛤的钱就够他家一年的生活用了。雪蛤补肾益精、养阴润肺,用于身体虚弱、病后失调、神疲乏力、肾亏精神不足,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尤其对中老年人最为适用,而且还能延年益笀,延缓衰老,对于常年多病体虚的人也有很好的效果。这东西以前可是贡品呢,专门供皇帝和后宫妃子用的,平常人家想买都买不到。你说,它便宜的了吗?”方昀给玉娴说了一下雪蛤的价值。

其实方昀说的这些,玉娴都懂。只是忘了没人会像她这样去捕捉蛤蟆而已,所以估计错误。“师父,那我岂不是发财了?”玉娴看着满院子的蛤蟆,眼睛里全都是银子的影子。

“小贪财鬼,你可不是发财了怎么的?好了,不管你用什么法子捕捉到这么多的蛤蟆,千万不能外传,要不然以后就会被人捕捉光了,涸泽而渔可不是什么好事。”方昀警告玉娴。

“师父放心,我会想出法子,以后咱们来养蛤蟆,那样就不怕野生的被抓光了。”这也是玉娴最近在思考的问题,她极力的让父亲买山,为的就是这个,这山里的东西,早晚会有被挖光的时候,不如趁大家还没有意识到很多东西可以养殖,他们先来尝试,等到别人反应过来,她家早就挣得盆满钵满了。

“你若是有法子来养蛤蟆,那倒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不光是蛤蟆,很多药材也是可以种植的,南面现在已经有一些药农出现了。咱们同仁堂的用药,也会去南方采购一些药材的,这次采购的量就大一些。”方昀自然希望药材越多越好。

“嗯,师父说的,玉娴记住了。对了,师父,南方可是风云王朝的地方啊,咱们能过去吗?、,玉娴好奇道。

“其实朝廷方面,并不禁止民间的贸易往来。毕竟南北地域不同,出产也不一样,如果不进行互市贸易,那民生所需,可能就要缺太多了。一般只是兵器不允许交易而已,等你再大一些,师父带你到南方看看。南方的山水,和咱们北方又是另一个样子了。”方昀摸了摸玉娴的小脑袋,解释给她听。

第一百三十四章新的计划

云松拎了些东西到了村长李福田的家里,正好李家人在家扒玉米皮子呢,李家地多,干活的人少,所以还没扒完。“李叔,在家呢,还是李叔家的地多,这玉米,长得也好。”

“云松啊,你咋有空上我这来了?快,进屋。”李福田扔下手里的玉米,领着云松进了屋子。

“叔,这是昨天大郎他们进镇,买的月饼和点心,拿来给叔尝尝。”云松把手里的东西放到了炕上。

“你看你,来就是了,还拿啥东西?咱们爷们不用这些礼数,咋?是来说修祠堂的事?我看过了八月十五,咱们就抽空先把这事办了。现在泥水还活,等过一阵上冻就不好弄了。”李福田以为云松是为了祠堂的事。

“叔,正想和您说这事呢。我找了个人给看了下,说是闰月年,不宜动土。这修祠堂可是大事,人家说明年好,也找了日子了。我觉得要不今年咱们就先不建了,反正那圣旨上也没说必须今年建成。您看呢?”云松当然是让袁青云给推算的,袁青云说今年不宜动土,明年五月之后再动工。这样和云松的命相什么也合,不会犯什么冲。

“嗯,这建祠堂,修祖坟可都是大事,缓一缓也好。咱们真得挑个好日子,这样才能保佑你们一家顺风顺水的。成,就按你说的,明年再动工也不迟,这时候家家也都忙的很。”李福田也觉得现在干,有点太急了。

“叔.还有一件事,我想把村子南头的那片林子买下来,您看这事应该怎么办?”云松最大的目的当然是买山。

“买林子?云松啊,这个现在又有新的法令下来了。说是买林子,二十年不用交税,可是这钱可是不便宜啊。你也知道,咱这林子里,不说别的,就那些木材.也能值些钱呢。上面明文规定,一亩山林,可是得十两银子。你还不如买些荒地,或是谁家有好地卖,买些好地也成,好地也不过五两银子一亩啊。”李福田一听云松要买林子,就劝他。

“叔,你也知道,我家现在不用交税赋,而且玉娴弄的一些东西也都和林子有关。

我这也倒腾了一些钱.就想着把那片林子买下来,留着让玉娴鼓捣去吧。再说,这年头,有啥也不如有地实在。荒地什么的,我也会再买些的,至于好地,其实咱们东北的土够肥,荒地拾掇两年,不比好地差。”东北的黑土地,那可是种啥都长。

“好吧.你既然这么说了,我也没啥好说的,反正林子是都是公家的.谁买都一样。成,后天过节,过完节,我就带人,给你丈量出来,然后咱们一起去县里把手续办了。”现在佟家不一样了,能跟县衙的人说上话了,所以李福田让云松和他一起去。

“成.叔.那就这样,过完节咱们就办。叔.我先回去了,家里还有客人呢。”云松就先回家去了。

“看样子真的是过好喽.都要买山了。佟大哥啊,你若是地下有知,也能高兴吧?云松可是出息了,就是他那叔叔和婶子,只怕是要后悔死喽。”李福田一个人在屋里嘀咕着。

“老头子,外面活那么忙,云松都走了,你还在这叨咕啥呢?干活吧。”陈氏进来,催丈夫赶紧干活去。

云松回到家,玉娴第一个跑过来,问父亲怎么样。云松就把李福田的话转述给了家人。

“要那么贵啊?天,可真够宰人的,不过倒也值,林子里还有那么多的树呢。爹,咱就可着这些钱,把那片林子全买下来,我到时候会有大用处的。”玉娴也没想过,山林竟然比好地还贵,不过什么也阻挡不了她要买山的决心。

“小妹,钱都买了山,那咱们过日子呢?”小三问道。

“三哥,咱们还有好多东西可以做啊。难不成没有这些钱,咱们就会饿着不成?咱们刚分家的时候,不是比这还要困难吗?现在不也过来了。再说,咱还有雪蛤油没卖,甸枣子就和山葡萄就没卖呢,咋地也够过日子的了。那片林子必须买下来,越大越好,最好把旁边的小河都包括在内。这样,明年咱们就可以试着养蛤蟆了,要不然,就咱们这种捕捉方法,用不了几年,蛤蟆就会越来越少了。”玉娴现在一心想要发展药材,当然是林子最好了。

“不能吧,小妹,就咱们抓那些,不会的,整条江边都会有的。”小三不相信。

“三哥,你敢保证明年没有人会学着咱们的样子,也去挡蛤蟆趟子吗?今年不就有不少人跟着咱们进山了吗?”谁说古人智商低的?玉娴看来,的脑子是非常好使的,他们看见佟家人进山,也都跟着这山也不是佟家的,玉娴当然也不能赶人家,早晚那些药材会被他们知道的。所以一定要走在别人的前面,让他们跟在后头撵去吧。

“玉娴这话不错,今年也有几个去我那买药材的。不过,在质量上没有玉娴弄的好,应该是不懂炮制,就这样也能卖些钱的,所以还真就不能大意。刚才我也看了你们抓蛤蟆的法子,太简单了,只是别人没想到而已。那些布就在那,早晚会有人好奇的。到时候只要稍加留心,就不难发现你们是用来干什么的了。到时候,这法子就会大家都知道,那样,这些蛤蟆会面临大规模的捕捉,而且也会卖不到好价钱了。”方昀分析的很透彻。

听了方昀的说法,佟家人都不由的点了点头。是啊,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玉娴更是深有体会,前世的时候,有太多的资源就是这样被人类给破坏掉了,各种珍惜的药材都面临绝境。中医中药,也陷入了一种困境里,很多名贵的药物都被替代,自然是没有太好的疗效了。既然有幸重生在这里,玉娴就想着在发展的同时,最大的保护好珍贵药材资源。

“先别想这些了,过了节,让你爹先去办买山的事,咱们也还有不少的活要干呢。时候不早了,咱们先吃饭,昀弟,你今晚就住在这,等过了节再回去。”方氏从外面进来,让大家去饭。

“姐姐,我明天得回镇上,走了这么长时间,怕是有不少事要处理。后天过节,我再过来,和大家一起过中秋。”方昀从京城回来,就直奔佟家,还没回济世堂呢。

“成啊,也不能让你把正经事给耽误了。”方氏自然同意。

饭菜还是放到了屋里,大人一桌,孩子一桌。玉娴把前阵子酿的甸枣子酒打了一些,放在炕桌上。又给云松,方昀和袁青云没人倒了一杯“袁伯伯,师父,你们尝尝今年的酒味道怎么样?”

方昀喝了一口“嗯,比去年的还要好些,好像酒味更浓了些,不错。”袁青云也赞不绝口。玉娴挺高兴的,今年的酒里,她加了些糖进去。好像从哪看过,说是只有百分之十七的糖,才能酿出十六度的酒。一般的果酒到十六度就很不错了,这个时代的酒,一般也就在十多度,很少有度数太高的酒。那种能用作消毒的烧酒,都是朝廷的专门机构出产的,只卖给那些达官贵人,玉娴家还是薛瑾瑜以前给送来了一坛。

“师父,你说岳老板能要这酒吗?”玉娴其实也是担心的,这可是huā钱收来的甸枣子呢,要是卖不出去,那岂不是都要留在家里了。

“他要是不要,师父帮你卖到京城里去。这种酒果香浓郁,那些贵妇什么的,应该会喜欢。”方昀还真巴不得岳老板不要。

“师父,咱家今年也没弄多少,要是真的好卖,明年就多收些。今年的山葡萄倒是多些,应该能出不少酒。”玉娴当然希望自己家的酒能卖出去。“师父,今年给你多留几坛,让你喝个够。”

“那感情好,哈哈哈,这下岳大哥就得更嫉妒我了。”方昀自然是很高兴。

玉娴回到孩子们那一桌,现在家里就剩下八个孩子了。二郎和博文住在镇上的学堂里,每隔十天才休一天,后天是中秋节了,学堂应该放假的。“大哥,明天咱们去给岳老板送东西,然后去接二哥和博文哥回家过节,是不是还得给学堂里的先生送一份节礼啊?”这个玉娴不太懂。

“嗯,应该是,中秋是个大节,咱们明天给先生送些月饼,鸡蛋什么的。只要二郎他们能学到东西,送点礼怕啥?”方氏已经把权利下放,有关孩子们的事,全都有大郎做主。“明早晨咱们再起几条鱼,咱们养在那几个沙坑里的鱼也该起出来了,天气越来越冷,过一阵子就该上冻了。”

“等咱们的山买下来,就在那条小河的下游,挖一个大的池塘。到时候咱们再抓到鱼,就可以放到池塘里了,那样就不怕有人发现咱们的鱼了。”大郎他们藏鱼的地方,今年也被人给光顾了几次。“而且还可以用来养蛤蟆,一举两得。”

“真不知道,小妹的脑子是什么做的,就能想出这么多的好主意来。”昊宇给玉娴夹了些菜。“快吃点菜,小心用脑过度,累着了,补补。”大家都哄笑起来。

第一百三十五章甸枣子酒

是八月十四的早晨,大家依然是去江边捡蛤蟆。今天的蛤没有之前的多了,应该是天气越来越冷,蛤蟆已经都下山了。“大哥,要是明天还是这么少,咱们就把蛤蟆趟子给撤了吧,往后可能就没有那么多了。”

“成,天气也越来越冷了,今年闰了一个五月,所以节气就早些。”大郎也看出来了,今天不过是捡了两袋子而已,还有不少公狗。“今天给岳掌柜送的时候,跟他说一声,以后咱们就不送了,要想吃,就得到开春了。”说完,几个人就到了藏鱼的地方,大郎下水起了六条鱼出来。“明天过节,留两条咱们吃,再给姥娘那送去两条,剩下的给二郎的先生送去。”

小四和小五抬着装鱼的桶,小三和博远扛着装蛤蟆的口袋,而玉娴和昊宇,大郎他们则抬这一个装蛄的桶,几个人趔趔趄趄的回到了家。

回到家,正好春桃她们把饭给摆上了,方氏就张罗着吃饭。云松看见大家弄的那些东西,就说道:“以后就别下水了,天越来越冷,水太凉了。你们都是正长的时候,别冻坏了骨头。”孩子们都点头答吃过早饭,自然是把蛤蟆挑出来,母的穿上,公的留着送到镇上。玉娴就说留一些明天吃,大郎听了,就用个袋子,装了有小半袋,放在阴凉的地方。那些蛄也留出来了一些,打算明天做蛄豆腐。这可是分家后第一个中秋节,而且方昀也要来一起过节大家当然把饭菜做的丰盛一些。

留出来自己家要吃的,剩下的就放到了车上。玉娴又让云松给抱出来一坛子甸枣子酒,她今天要去给岳老板送去尝尝。大郎赶着车,几个孩子全都上车,他们要去逛街、买东西,明天过节了嘛。方昀骑着马,先回镇上了。玉娴他们,坐着牛车,晃晃悠悠的就往镇上走去。一路上孩子们都〖兴〗奋的说个不停一个时辰后,到了镇上。

他们自然是先去了聚仙楼,岳老板正等着呢。这阵子玉娴他们送来的蛄和蛤蟆,非常受欢迎,不少人都慕名来尝尝这两样菜。岳老板一看见佟家的几个孩子来了,赶紧的迎了上去。“你们可是来了,我这正等着呢,那两样卖的很好,昨天下午就没有了。”

“岳伯伯,今天这是我们最后一趟送蛤蟆和蛄了。天冷了这些东西抓不到了,只能等明年再说了。”玉娴也觉得非常可惜,这些天,他们可就攒了五六两银子了。

“哎,可惜啊,正卖的火呢。这也是没办法,谁让天气不等人呢?玉娴啊,明年开春可要早点往这送啊。”岳老板惋惜的说道。那些可都是银子啊,能不心疼吗?

“岳伯伯,我今天给您带来一坛酒。您尝尝然后给点建议呗。”玉娴一双水灵的大眼,瞅着岳老板。

“哎呦,是你的果酒啊太好了。这下我倒不愁了,有这酒,应该能对付得了那些酒鬼了。”岳老板一下子表情就变了,刚刚还愁眉苦脸的,转眼就眉开眼笑,直接让玉娴他们欣赏了一把变脸。

岳老板吩咐伙计把东西全都搬进去,又把玉娴他们都让到了一个单间。伙计拿来酒提,岳老板把坛子打开用酒提打上一提酒灌进酒壶里,然后再倒进杯子里喝了一口。“嗯,不错比去年的还要醇厚一些。玉娴,你家里有多少这酒啊?”

玉娴想了一下,今年一共收了五千斤的甸枣子,装了两百多坛。初酿之后,就剩了一百五十来坛了,现在再一发酵,能剩下一百二十坛就算不错了。自家要留一些,还要送给方昀,所以能卖的大概眈一百坛。“岳伯伯,大概能有九十坛吧,一坛二十斤,也就是一千八百斤。”玉娴故意少说了些。

“还不少啊,这样,我全要了,一斤酒给你一钱银子,你看行吗?”岳老板一听有这么多,不禁喜上眉梢,这酒不光在酒楼里卖,用来送人什么的都是好东西。他家还有一个杂货铺,也卖酒,而且妻子的娘家在县城里也有酒楼,根本不愁卖。

“行,那这样,我们回去把酒重新装一下,然后岳伯伯过了节让人去沿江村拉走就是。这酒发酵是要掉秤的,我们得挨个都给装满。”玉娴一听一钱银子,心里一喜。她收的时候一文一斤,用不上三斤就能酿出一斤来,加上糖还有坛子的钱,一斤酒也就是六七文的本钱。现在一斤能卖一钱银子,也就是一百文,这简直就跟没有本钱一样了。玉娴不禁有些傻了,难怪说好酒是有钱人才能喝的,真的不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