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钱大人身着官服,走了进来。云松和李福田赶紧上前见礼,钱大人上前一步,扶着云松:“云松不必客气,我与曹大人也是旧日的识。”然后就坐到了主位上,云松和李福田领着玉娴大郎也都坐下。

“不知道云松此次来县衙,是有什么事情。有事尽管说,我一定帮着办。”钱大人看向云松几人。

佟云松说了要买山林的事情,然后又说:“本来这事,我们直接找主簿大人就行。不过想着既然来了县城,无论如何,也得来拜会大人,故此前来。还望大人不嫌云松冒昧。”“哪能呢?我倒是巴不得和云松常来往才好。来人,去请刘主簿过来。”钱大人吩咐人去叫主簿。

过了没多大功夫,就见一位不到四十矣的男人走进来“不知大人唤我,所为何事?”

“这位佟爷,要买一片山林。所有地形、面积等材料已经有村长备齐,你去给看看,然后把手续给办了。”钱大人对那主鼻说道。

李福田把一些材料都拿了出来,无非是描述那片山林的位置、地形、面积的,交给了主簿。主簿拿着翻看了一下,倒抽了。凉气。

“大人,这片山林面积很大啊,有一千六百亩,再加上挨着的荒地,就是一千八百多亩。按照朝廷新下来的法令,总共得一万六千两百两,不知道这位佟爷可知道价钱?、“主簿大人,您尽管办就是了,钱我已经带来了。”云松微笑着说。

“那好,我这就去给您办理,一会儿咱们将钱款交清就可。”朝廷鼓励个人买地,每卖一份,县衙里都会有一部分奖励,所以主簿当然高兴了。赶紧回到自己的办公场所,将正式的文契办理好,加盖上官府的大印。然后又回到会客厅里,将地契交给云松“佟爷,您看,这是您的地契。”

云松拿起地契,他不认识字,就交给李福田看了一下。李福田看完,向他点点头。“玉娴,把咱们带来的钱拿给主簿大人。”

“是,爹爹。”玉娴答应,从自己的小包里拿出了几张银票。大郎也从身后拿出了一个包袱,把包袱放到桌子上面,解开。里面是十二链金子,每链五丰两,还有四十个五两一锁的银元宝。“主簿大人,我手里的是一万两的银票,这里是六百两金子,二百两银子,亲您点收,如果需要换成银子的话,咱们就去银号兑开。”

“不需要,这样就行,只要够数就可以了。”那刘主簿上前清点,验看银票,一看银票乃是京城的钱庄所开具,对云松倒是又多看了几眼。“大人,验看完毕,数目正好。”“行,吩咐人存到库房里去吧。云松,这片山林可是归你了。你家不用交税赋,好好经营,会有大作为的。”钱大人对云松鼓励了一番。

云松把地契交给了玉娴,然后对钱大人说道:“大人,打扰多时,我们也该告辞了,难得来一趟县城,想去逛一逛。”

“好,秋收完事了,家里也没什么事情。逛逛也好,给家人带些东西回去。”钱大人端起茶碗,这就表示送客。“刘主簿,替我送送云松他们。”

“是,大人。几位,请。、,刘主簿就送云松他们出来。还没出大门,云松回头,将两个小包塞到了刘主簿的手里。“今目劳烦主簿大人了,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还望刘犬人笑纳。另一份请转交知县大人。”刘主簿掂了掂手里的小包,大概每包都是一百两银子,心中高兴,就说道:“佟爷真是太客气了,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来县衙找刘某。只要是刘某能办的,定然全力办到。”

这时正好到了大门,刘主簿就停在那,拱了拱手“不远送了,佟爷好走。”

“多谢主簿大人,他日再来县城,定然前来拜会。”云松也还了一礼,然后和李福田领着孩子们走了。

刘主簿自然是回去跟钱大人分钱去了,这钱他可不敢贪下。

云松他们一路往回走,边走边看。如今大事已经办完,每个人都心里轻松的很,所以也就有了逛的心情。玉娴是第一次来县城,看啥都觉得比镇上的强些。几个人逛了书唐,买了几本家里没有的书,还有一大摞纸,另外还有笔墨等。把小伙计乐得,直跟在后面介绍,付完了钱,伙计问道:“客官,您的这些东西要送到哪里?看样子您还要再逛逛别的,拿着不方便。您说送到哪,咱们铺子里有专门给送货的人。”李福田说了福来客栈的地址,伙计把东西包好后,在上面写了地址,然后让另一个伙计给送去。

出了书店,玉娴又去逛了几家布料店,这里的布料没有薛瑾瑜家的好,只是比镇上的强些。玉娴勉强挑了几匹红色的布料,这是给春桃做嫁衣用的。然后又挑了几匹别的颜色,也不能总穿红的不是?还有些枕套、幔帐、被里被面、褥里褥面等等,huā了将近十两银子。春桃虽说来佟家的时间短,可是没少出力,玉娴和母亲商量过,一定要给她撑起场面来。那布店的伙计也是留下了地址,把货给送到客栈去。

最后,他们又去看了看点心零食什么的,玉娴买了一大堆,准备回去送给朋友们。购物是女人的天性,尽管玉娴还小些,可是这买起东西来,也是丝毫不差。

东西买的差不多了,这才回到福来客栈。这时已经只中午了,玉、

娴吩咐伙计送些饭菜过来,几个人还是在房间里吃的饭。吃过中午饭,云松和李福田两人又出去了,留下玉娴和大郎在客栈里。也没啥事,兄妹二人就睡了个午觉。到了下午,书店和布店的伙计都把东西送来了。玉娴给他们每个人十文的跑腿费,把两个伙计乐得直行礼。

晚上的饭也是在客栈里吃的,在这县城里,人生地不熟的,云松就不让晚上再出去了。叫来了伙计,玉娴把这两矢的饭钱算了,一共huā了一两多些。“小二哥,明早晨给我们预备些大饼,还有肉和咸菜,够我们四个人吃的,明天我们起早就走。”“好嘞,姑娘放心,我明天一大早,就把东西给您预备好。”那伙计答应。

第二天天刚亮,几个人就全都起来了,伙计在外面敲门”“客官,您要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我放在您的门口。”“好的,放那吧。”大郎出去把东西拿进来。几个人收拾好了,把东西放到马车上,然后云松赶着马车,几个人就往家走了。这时已经快深秋了,地面上已经有霜,道边的草上,也是白白的一层霜口气温有点低,玉娴披着一件云松的衣裳,坐在一块皮子上面,这才不感觉冷。太阳慢慢的升起,到了辰时末的时候,天就暖和多了,几个人这才拿出大饼和肉什么的,吃了一些。吃完之后,继续赶路,直到未时中,才到了家。

方氏在家也忙得很。今天上午,佟俊祥的奶奶和母亲都来了,还有一个媒人,就是那个孙婆子。双方谈了一上午,定下来婚期放在冬月十六,下聘礼的日子就在这个月的二十六。骏祥家给五两的聘礼,其余的彩礼另算,冬月初六的时候送彩礼。日子一定,方氏也就放心了。

只等着玉娴买回来东西,给春桃做嫁妆就是了。

吃完中午饭,送走了佟骏祥一家,方氏刚要转身回院里,就看见云松赶着车回来了。方氏就站在门外,等着他们爷们。

几人到了家门口,看见方氏在那等着。玉娴就问:“娘,您怎么知道我们这个时候回来的?还在外面等着。”“我哪知道你们什么时候回来,我是刚才送你骏祥他们一家,正好看见你们回来了。春桃的婚期定在了冬月,我让你买的东西都买了吗?可等着用了。”方氏看看女儿,问道:“出门好玩吗?”“没啥意思,不如家里舒服。”玉娴撇了撇嘴,说道。

“娘,你要的东西我全买了,就等着给春桃姐姐做嫁妆就行了。”

第一百四十章扒蛤蟆油

买山林的事情已经办完,玉娴也就放下了一块心病。回家第二天,她就把哥哥们又弄上山了。夏天挖天麻的时候,留了一些小崽子,玉娴想栽上。去把那些埋在土里的木头挖了出来,上面已经有些变色了,虽然比不上前世那种直接接上蜜环菌的,可也差不多了。玉、

娴打算用最原生态的方式去种天麻,在新买的林子找了块地方,把草和小灌木都砍到,土翻起来。然后把发完菌的木头埋在里面,天麻的小

崽子也跟着埋在里面,上面再盖好土。这样完全模拟天麻生长的环境,应该能长出天麻的。

云松和袁青云也来帮忙,几个人干了三天,才算把那些天麻崽子都栽好。接下来还要给天麻做防寒,就是要搂一些柞树的树叶子,盖在天麻上面,然后上面再压上一些叔枝和泥土。柞树叶的厚度要在两寸左右,这样才能保证天麻的保暖。十多斤的天麻崽子,总共栽了也不过三十来平米,今年不过是做个实验,如果效果好,以后定然是要好好发展的。

八月二十六这天,是骏祥家要来下聘礼的日子,所以佟家就停下给天麻防寒的事,先办这件大事。辰时末的时候,佟世旺两口子,还有佟云杨和媳妇崔氏,再加上骏祥和媒人孙婆子就来到了佟家。

每个人手里都拎着东西,一对鹅,带四根排骨的腰条肉,四盒茶叶,四色点心各两盒,还有给春桃做的两套衣服。

方氏赶紧把来人都让到东屋炕上“大伯,大伯娘,大堂哥,堂嫂,都上炕坐。孙婶子,您也上炕,这又得麻烦您了。”

“麻烦啥?我巴不得都像这样才好呢,你们把事情都定好了,我就是来走个过场。多好,也不累,还不得罪人。”孙婆子笑着说。

“瞧婶子说的,我们这不是离得近,又是亲戚嘛。这天底下的男女,要是没有婶子这样的人,那还不得有一大些男的娶不上媳妇,女的嫁不出去吗?”方氏笑着和孙婆子说话。

“可不是,这三百六十行啊,少了哪样都不行的。孙婶子做的可是积德的好事啊,少了你那成啊?”崔氏也说道。

今天方氏是主人,当然的陪着客人说话。玉娴在厨房里帮着春梅和春杏两人忙活着,春桃是主角,是不能进厨房的。好在后来春生媳妇和柱子媳妇过来帮忙,这才不至于手忙脚乱的。

几个人在厨房忙活着,没多会儿,就做出了不少菜来。多亏方氏昨天就把几样费时间的,都提前该烀的烀,该炸的炸了,所以今天就不用太忙了。今天这顿饭,女方家必须拿出一桌上好的酒席来。

“1小鸡盹蘑菇,红烧肉,扣肉,肉丸子,茄盒,佛手白菜,肘子,烧鹅,盹鲤鱼,这才九个菜,再弄点什么凑十个菜呢?”春生媳妇在那查了一下,少了一个菜。

“婶子,再弄个拔丝地瓜成吗?”玉娴想起了这道菜来,赶紧找了些地瓜出来削皮。

“成,对啊,这个怎么忘了。”春生媳妇拍了一下头“真是忙活忘了,成,再加上这个拔丝地瓜。”于是结果玉娴手里的地瓜,麻利的削皮、清洗、切块,然后烧了个油锅,把地瓜下锅炸熟,用笊篱捞出来,沥一下油。等快要上菜的时候,另起一个锅,锅里放糖和适量的水。把糖熬的枯枯的,用筷子一蘸会拉出丝来,这时把炸好的地瓜倒进去,均匀的沾上糖,再盛到抹了油的盘子里。吃的时候上一碗凉水,把地瓜在水里过一下,那糖丝会拉得很长,这是一道东北人非常喜欢的菜。

屋里,双方把两人的庚帖互换,由孙媒婆给写了婚书,双方家长按上手印。春桃早就没了亲人,方氏自然就是春桃的家长了。婚书写好,双方一人一份,各自保存好。

“好了,这下就差迎亲了,等冬月十六,佟老哥家可就要添人口了。都说是穷过年,富过年,娶个媳妇好过年。今年可就是娶了媳妇过年,骏祥,你就可劲的美去吧。”孙媒婆在那眉开眼笑的说道。她这个人还是很不错的,保媒拉纤从来不胡说。经她的手保媒,两口子都很般配,日子都能过得不错。

“还得谢谢孙奶奶,要不是孙奶奶跟着前后的张罗着,骏祥也不能这么快就娶上媳妇。”骏祥红着脸谢过孙媒婆。

“没想到咱们骏祥还是个能说会道的呢,好孩子,成了亲可就是大人了。到时候要好好的对待媳妇,好好过日子,要尽到一个做丈夫的责任,这才是一个男人该做的。孙奶奶没什么可要求的,就是希望我给做媒的这些男女,能够一辈子和和美美的,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孙奶奶也就高兴了。”孙媒婆看着骏祥,到是挺满意的。

“好了,婶子,菜已经都好了,咱们边吃边聊。”方氏看见玉娴进来跟她使眼色,就知道外面把菜都做好了。

还是把桌子放到了东屋,这回屋里摆了三桌,佟世旺两口子、孙媒婆、袁青云、云松、方氏、云杨两口子,这些人坐在炕上。骏祥、春桃、春生媳妇、柱子媳妇、还有春梅春杏,这丹个人坐一桌,另外孩子们一桌。菜一上来,孙媒婆就说:“呦,这菜可是够硬的啊,云松媳妇啊,看来你可是真疼这春桃。好啊,春桃能遇上你们这么个人家,也是她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吃了饭,然后方氏把他们拿来的东西,都分成了两份,给带回去一份。又把春桃给骏祥做的两套衣服,都给放在了一起,让骏祥他们都拿回去。

终于忙完了春桃的事,佟家人又开始忙碌了起来。云松和袁青云带着男孩们,去给天麻做防寒。方氏就在家领着丫头们腌酸菜,佟家今年种的白菜挺多的,方氏打算腌三大缸的酸菜,要不不够吃。腌酸菜的时候,要把白菜略微修理一下,然后锅里烧开水,把白菜轻轻的烫一下。烫好的白菜用手使劲的摁在大缸里,摁的越结实越好。装满一缸,再倒上些开水,然后上面压上一块大石板。这样,过几天,白菜会被压得很结实了。大概发醇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可以吃了。酸菜缸放到了耳房里,因为耳房烧火少,又不炒菜,没有油烟。如果酸菜遇到了油烟,特别容易烂掉。

酸菜腌上了,就要把剩下的白菜窖起来。还要晒一些萝卜,留着腌萝卜咸菜。把萝卜切成小条,用盐卤一下,在晾上,晒一段时间。

等萝卜晒干了,就收起来,吃的时候用清酱和调料泡上,牙口好的人吃起来特别的好。北方的冬季太漫长,必须在这时候准备下足够的菜来,才能坚持到开春小菜长出来。

去年搬过来的时候,已经封冻了,所以就没栽大蒜,今年自然还要栽上大蒜的。云松把白菜垄重新翻了一下,弄了点猪粪扬在里面,然后耧出来浅浅的小沟,把大蒜瓣栽进去。再用耙子耧一下,就成了。

院子里的活基本上都干完了,这时候,玉娴晒的那些蛤蟆都干透了,玉娴打算开始扒蛤蟆油。所谓的蛤蟆油,其实就是雌林蛙的输卵管,林蛙在秋天的时候,所存储的能量,都在生殖系统中。雌林蛙就是靠着输卵管里的能量,才能在冰雪之下,度过将近五个月的时间。

所以这蛤蟆油,又有动物软黄金的美誉。

蛤蟆干透了,自然不能直接扒,那样会把蛤蟆油扒碎的。但是也不能往上面掸水,这样扒出来的蛤蟆油容易霉变。最好的方法是放到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让它闷一夜,蛤蟆干里产留的水分,就会让外皮变软一些。玉娴找不到什么密闭的容器,于是决定再晚饭后,锅里已经不太热的情况下,把蛤蟆放到锅里,然后用锅盖盖好。有的地方可能透气,就用抹布盖上。第二天早晨,玉娴掀开锅盖一看,果然,蛤蟆干的外皮有些回软了,正好可以扒油了。当然是家里人齐动手,玉娴一个人哪干的过来啊,于是,家里的人就都学着往外扒蛤蟆油。

“1小妹,你看这么扒对吗?”1小三扒出来一块,然后问玉娴。

“对,三哥,扒的很好,把那个黑的东西弄掉,对。”玉娴忙抬头看了一下,指点大家这么弄。

“玉娴,这东西真的很值钱吗?”博超问道。

“是啊,我师父说能卖很多钱的,但是绝对比不上那些人参。”玉、

娴回答。“对了,咱们扒出来,留一些,这东西送礼可不错。给姥娘留些,她年纪大了,应该补一下。

还有留出一斤给浩宇哥哥的娘亲,她常年多病,这东西补力平稳,而且可以长期服用,对浩宇哥哥的娘最有用了。”余下一边干活,一边叨咕着。

“小妹,谢谢你能够想着我娘,可是这东西太贵重了,你之前已经送给我娘一棵人参了,这个我不能要。、,昊宇说道。

“浩宇哥哥,没事的,这些蛤蟆里也有你的功劳啊,何必跟我们这么客气呢?”玉娴大眼睛看着昊宇,让他说不出拒绝的话来。

“好吧,你说的算,反正我是犟不过瓶”昊宇露出宠溺的微笑“咱家你是老大。”

“可不是,浩宇的话深得我心。玉娴才是咱们家说的算的人,别人谁也不好使。”1小三点头,表示同意。

“娘,三哥又说我。,…玉娴耍个娇。

“好了,都干活,不许说你妹妹,咱家有今天,玉娴功不可没。”云松在一边出声了。大家都不吱声了,心里都是很认同云松的话的。

第一百四十一章入冬头雪

扒蛤蟆油的活是每天都干一点,这是个细活,不能太着急。再说,玉娴他们也就上午有空,下午依然是要看书听课的。进了九月,天越来越冷,到了九月初七这天,竟然下雪了。

**

“外面已经下了头雪了呢,今年这场雪可不小,好啊,这雪越大越好。”云松早晨出去一看,外面厚厚的一层雪,有半尺深。

“下雪了,正好,外面也没有什么活要干了。对了,你没去看看那两只小熊咱们样了?”方式到时担心起家里的这些牲畜了。

“看了,前一阵子,在它们的窝里放了不少的豆秸什么的,还行,不太冷。两个小家伙窝在一起睡觉呢,看样子快要冬眠了。”熊其实并不是完全冬眠的,也是根据环境而定的。

“那你得勤看着点,要是太冷,就把他们的窝在给加些草。要不就在上面盖上草帘子什么的,千万别把他们冻着了。”方氏又叮嘱云松。“对了,初九也就是后天,是咱家玉娴的生日。看看弄点什么好吃的?”

“嗯,行,明天我去镇上买点肉回来,咱们包点饺子吃吧,也有一阵子没吃饺子了。”云松想了,说道。

“行啊,这阵子忙的够呛,的确是有日子没包了。家里萝卜白菜都有,包啥馅的都行。明天就多买些肉回来,天冷了,也能放的住。孩子们这阵子光受累了,也没吃点好的。”方氏也非常赞同。

下雪了,当然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件能让人高兴地事,因为又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了。大郎他们穿上了薄棉衣,薄棉裤,然后就一起出去疯了。

昨天上午,蛤蟆油终于都扒完了。今年一共抓了一万八千多只母蛤蟆,这个时候的蛤蟆由于没有遭到人类大规模的捕杀,所以都可以生长六七年还多。玉娴他们抓的时候是挑大的抓,小的都放了。昨天把所有的蛤蟆油过了一下秤.竟然有一百二十多斤,也就是平均一百五是个能扒一斤油。这在前世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少也得二百个,那些蛤蟆不过是养殖了三年而已。

玉娴把那些蛤蟆油都装到了布口袋里,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这东西还得方昀去京城的时候帮着卖掉,方昀年前还会再去一趟京城的。家里还有一些人参,可是玉娴并不打算现在就卖掉。方昀上次卖的那些,已经在京城里造成轰动了,如果这次还卖,就怕有心人会顺藤摸瓜.查出佟家来。那样的话,可就惹来祸患了。再者,玉娴也想把那些人参留着,以后同仁堂用药,难不成还要再上外面先找去?所以玉娴把人参都装进了几个大盒子里,小心的存放好,反正已经晒干了,便于保存。

大郎他们从外面进来“小妹,快出来看.我们堆了好大的一个雪人。”

“好啊,等一下,我穿上棉袄。”秋天的时候.方氏就给家里的孩子每人做了两套棉袄棉裤,薄的厚的各一套。方氏怕玉娴是女孩子不抗冻,又给她做了一件兔子毛的褙子,长到玉娴的膝盖以上,这样就不怕冷了。玉娴穿上薄棉袄,薄棉裤,然后在外面套上了兔子毛的褙子,整个人变的圆滚滚的。玉娴真的是很怕冷.冬天就不喜欢出门.这要不是听说堆了雪人,她才不出去呢。

走到前院.果然在院子〖中〗央,有一个和小四差不多高的雪人。一大一小两个雪球堆在一起.做成雪人的身子和头。头上扣了个破草帽,然后用胡萝卜做鼻子,黑色的豆子做眼睛,弄了块红辣椒当嘴。最后在雪人的身上,插了一把笤帚当手,一个可爱的雪人就行了。

玉娴看了一下这个雪人,还真就挺可爱的。“哥哥,你们真的挺厉害的,能弄出这么大一个雪人来。挺漂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