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就行,别整日的闷在家里,外面其实不冷,总在家里不好。”大郎笑眯眯的瞅着玉娴。“小妹,你后天要过生日了,想要什么礼物啊?”

“后天是初九了啊?我都忘了呢,我啥也不要,我这也不缺啥啊。”玉娴忙活的早忘了自己快过生日了,再说以前也没人给她过生日。

“刚才姨父说要去镇上买肉,回来包饺子吃。”昊宇也到玉娴的跟前,告诉玉娴这个好消息。

“这倒是不错,我还真得馋饺子了。对了,咱爹明天去镇上啊,那我得让他去趟粮店,把咱们前段时间定的绿豆给拿回来。”玉娴说着就跑回后面去了。

九月初八早晨,云松赶上午领着大郎,小三,一起进镇了。买了肉,最重要的是到那粮店去拿绿豆。到了粮店里,那伙计还认识大郎,当时就是他陪着玉娴来定绿豆的。“小哥,咱们的绿豆进来了有一阵子了,可您一直没来,要不是那个小姑娘已经付了定钱,我家掌柜的可就要愁死了。”当时订货的时候,玉娴就给了他们掌柜三两的定金,省得被别人抢走了。

“怎么能呢,既然定钱都交了,我们就会来的。人得讲信用的,这样,你帮我们再找辆车,我们一起把绿豆拉回去。当时我们定的是一千斤绿豆,对吧?”大郎笑着说道,玉娴还想用这绿豆挣些钱呢。

“对,是一千斤,我们店里就有车,送过去,您给点车脚钱就行。”伙计一看大郎来提货,自然是高兴的不得了。

“成,那就往我们车上装三百斤,剩下的装到你们的车上吧。带我先去看看绿豆,我也得验货。”大郎一听,省得再找车了,正好,就提出验货。

“这位小哥,您请跟我来。”伙计把三人领到了库房,正好掌柜的也在,拿出钥匙,开了库房的门。几个人进去,在一旁摞着几个口袋,掌柜的领他们走到那些袋子前面,解开其中一个袋子的口“您看着绿豆,绝对是今年新下来的。”

大郎抓了一把绿豆,看了一下,这绿豆的脐是白色的,就点了下头。“嗯,是今年的。”陈的绿豆,脐那是发黄的。这是玉娴教他的。大郎又解开另一袋,抓了一把,和刚才的一样,品质也不错,破豆子不多。“掌柜的,找人来泡称吧,这些绿豆我全都要了。”

“好,小路子,找人泡称。”掌柜连忙叫人。于是,几个伙计进来忙着给绿豆过称。十一袋绿豆,总共一千零八十斤,每斤六文钱,总总就是六千四百八十文。大郎拿出来三两半的银子,又拿出来一百文钱,一起给了掌柜。“麻烦掌柜的,用你们店里的车,给我们送到沿江村去。”

“好,没问题,路子,套车,送货。”掌柜高兴的喊伙计套车,一般从镇上送到沿江村,车费也不过七八十文。大郎给了一百文,还有绿豆生剩二十文,这可是比正常的多了不少,他能不高兴吗?

伙计们忙着把绿豆搬出去,佟家的车上只放了三袋,剩下的都放到了后面的车上。佟云松赶着马车,一路往家走去。到了沿江村,不少村民都看见了,不禁猜测佟家这是要干什么。前段时间,从佟家拉走了不少坛子,村子里的人就议论纷纷的。

到了佟家,跟车的伙计帮着把绿豆都搬进了院子里。玉娴跑出来一看,知道是自己定的绿豆送来了。“大哥,你验货了吗?怎么样?”

“挺好的,破豆子不多。不过,小妹,你确定能买的出去这么些绿豆吗?”说实在的,大郎心里还是有点没底,不过,想来小妹应该是有把握的。

“没事,大哥,你就放心吧。对了,跟卖缸的地方定了咱家要的大缸了吗?”玉娴对这个世界不满的地方就在于,这里没有塑料,很多东西用起来实在是不方便。

“定了,他们说今天货不多,而且你还要在底下弄上眼,人家得用工具现给弄。你都不知道,我说刚底下要带个眼的时候,人家卖缸的人看我那眼神,还以为是他听错了呢。后来我说是有特别的用处,这才不那么看我了。”大郎想起来当时的情形就觉得好笑。也是,一般人买缸,都是希望缸越结实越好,可他们家倒好,非得要在缸上打个洞,不是奇怪是什么。

“哈哈哈,大哥,真是太好笑了。”玉娴想起那种情形,也憋不住笑了起来。

这时云松已经把绿豆全都放到了粮仓里,正好看见兄妹在那说笑。“笑啥呢?玉娴啊,你弄这么多的绿豆,今年要生多少豆芽啊?这东西能卖出去吗?”

“没事的,爹,咱们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关键是现在必须得把绿豆储备起来,要不然到时候,我怕没有绿豆可用。”就怕有人琢磨出来这豆芽是怎么生的,如今把绿豆想弄回来,别人就是知道了,一时半刻的也弄不到那么些。

“你办事,爹放心,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用爹的时候就吱声。挣钱的事,你说的算。”云松对玉娴,那是一百个放心。

第一百四十二章玉娴生日

初九这天早晨,方氏给煮了一些鸡蛋。家里养的鸡还没剿下蛋的时候,这些鸡蛋都是从别人家买来的。吃早饭的时候,每个孩子一个鸡蛋,玉娴两个。佟家的孩子过生日都是这样,孩子太多,不能只给一个孩子,让别人在那看着。

玉娴把自己的鸡蛋留了一个,另一个扒好了,放到母亲的碗里。“娘,儿的生日,母亲的受难日,谢谢娘,给了我生命。”

方氏看着碗里的鸡蛋,眼前有些模糊,轻轻的擦了下眼角。“好孩子,你留着吃吧。”

“娘,我这还有一个呢。”玉娴不要,把自己的那个也扒开了,咬了一口,露出蛋黄。里面是金黄的色泽,这时候的鸡,吃的全是天然的食物,那蛋黄的颜色,金黄里带着红色,漂亮极了。

“小妹,今天是你的生日,想要点什么?”小三边吃饭边问。

“三哥,我也不缺啥,不用了。”家里的人都宠着她,每次不管哪个出门,都会给她带回来些好东西,所以玉娴真的是什么也不缺。

“今天下午包饺子,小三帮着剁肉馅,都别跑出去了,咱们大家一起动手,包的快。”方氏看着这一群的孩子,心里倒是很满足。

“对了,咱们得抽空把那些橡子扒出来,用水泡泡,好烀熟了喂猪。”离过年还有三个多月,得赶紧给猪催催膘了。

玉娴想起来家里可是见了不少的橡子呢,这东西不光可以喂猪还能喂鸡,荒年的时候,都可以推成面子人吃。

“那咱们快点吃饭,吃完了,大家一起动手。小妹,那东西真的能吃吗?”小四没见过有人弄橡子,所以听好奇的。

“能吃,喂猪可好了,等弄出来你就知道了。”玉娴喝完碗里的粥用手绢擦了一下嘴,说道。

“那可太好了,咱们明年多抓几头猪,用橡子养猪,也不费钱。”大郎听了,就开始打算多养猪了。

“对,多养些猪,能卖钱,粪还能肥地。咱家明年还得再开些荒地,现在那些太少了今年买的那块地旁边还有二百多亩的荒地,明年最少要开出来一百亩。”小五也在那盘算着。

云松夫妻含笑的看着孩子们在那打算着,心里都很欣慰。人家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里的这些孩子,小小的年纪,就懂得为家里打算了,说的还挺好的。

“不过,我觉得应该先买一头毛驴比较好。咱家有石磨了,可是每次都是姨母她们人工推,多累啊。要是有头小毛驴就不用那么累了。”昊宇在一旁想了想,说了两句。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啊?可不是吗娘和春桃姐姐她们,每次推水磨的时候,都挺累的。”玉娴拍了一下头。家里人比较爱吃煎饼什么的,都需要推些水磨,一般都是方氏领着在家里就推了。村子里的磨坊,一般推干磨的比较多。推水磨,刘家有的时候不太愿意,因为还要再刷磨。

“成有空我去镇上看看买头毛驴回来。”云松也比较赞成这事。

大家都吃完了早饭,春梅几个收拾碗筷而玉娴则和哥哥们去扒橡子去了。这橡子外面有一层比较光滑的皮,里面才是果仁所以要把皮弄掉。这时候橡子已经干了,用个木棒子在橡子堆上使劲的敲,慢慢的就有一些果皮被敲破了,白白的果仁露出来。小三劲大,负责敲打,他敲一阵子,然后大家就开始扒拉着把果仁捡出来。再把果皮也堆在一边,留着烧火,这东西要往外倒太麻烦,不如直接烧火省事。

一上午的功夫,大家就扒出来两麻袋的果仁。玉娴找了个闲着的大缸,把半袋子果仁倒进去,添上水泡着。泡几天还要换次水,这样泡个七八天,再烀了给猪吃就行了。

刚刚吃完中午饭,小凤和小美就来佟家找玉娴了。今年秋天,两人跟着玉娴,学了不少的东西。糖梨子饼,山葡萄糕,山梨砣子,这些都跟着玉娴弄了不少。冬日里闲着无聊,抓出来一把,吃着倒也听惬意的。

“小凤姐,小美姐,你们怎么来了啊?这外面刚的雪下了又化,路上太脏了,出来把鞋都弄埋汰了。”这个时候出门,踩一脚的乱泥。玉娴不喜欢在这种天气出门。

“没事,我们都套了木屐过来的,鞋子倒没脏。今天你过生日,我们两个来看看你。这是我给你做的荷包,你留着用吧。”小凤拉着玉娴的手,把自己做的荷包放到娴手里。

“我的也是荷包,刚开始学针线,做的不好,你将就着用吧。”小美也拿出一个包,递给了玉娴。她们两个已经开始学针线了,小凤的针线能好些。

“姐姐做的,我喜欢还来不及呢,你们都会做荷包了,我还没开始学针线呢。”玉娴前世倒是有一手的好针线活,在前世可是非常少了。现在每天有太多的东西分散玉娴的精力,竟是没时间再拿起针线来。方氏也觉得女儿现在学的太多,不忍心让她再受累,所以还没有催着玉娴学。

玉娴拉着小美和小凤,到自己的屋子里玩。“两位姐姐,快上炕坐。这阵子太忙了,还想着过几天去找你们呢。”玉娴从柜子里找出来一些点心,又出去到了两杯水来,里面放了蜂蜜。“秋天太燥,喝点蜂蜜水吧。”

“这一定是你的哥哥们去弄的蜂蜜吧,你可真有福,有那么些哥哥疼你。”小美羡慕的说。小美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没有哥哥疼她。

“可不是,我有两个哥哥,可是都在镇上读书呢,也不管我。哪像玉娴的哥哥们,那么疼她。”小凤也是一脸羡慕。

这话玉娴还真不知道怎么接,她的确是有那么些哥哥爱护着她。不管是自己的亲哥哥,还是博远他们,甚至昊宇,对她都疼的没边。如果玉娴说想要什么东西,这些人会马上就把东西给弄回来。所以玉娴只在那笑,也不接腔。

三个小姑娘,喝着蜂蜜水,吃着点心,在那聊天。

“对了,玉娴妹妹,你得注意点。

那个春梅和春杏的两个哥哥回来了,他家老二一听说老大把妹妹卖了,就说没跟他商量。卖妹妹的钱没分到,正跟老大打仗呢,弄不好又要来你家。或者是来找春梅和春杏。这哥俩都不是好东西,你心里有数。”小美想起来这件事,就让玉娴注意些,有些防备。

“他们家还真是,净出来一些不着调的。对了,那时候老大不是说要娶媳妇吗?怎么也没动静。”玉娴没想到,还有人能这么无耻的,卖妹妹的钱都要分。

“原来是那么说的,可是根本没动静。听说他们哥俩又嫌那王家婆子,不能干活,整日的还要养着,说是正逼着她改嫁呢。”小美说出的这个消息就更是劲爆了。

“啥?还有逼着母亲改嫁的?不都是不允许母亲改嫁吗?怎么到了他们哥俩这,倒反过来了?”小凤不解的看着小美。

“这样他们就不用养活老太太了,还能要一些聘礼啥的呗。”小美耸了耸肩,语气里充满着鄙视的味道。

“还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啊。今天也算是见识了,他们不来阄腾也就罢了,敢来,我让三哥打出去他们。”对于这种人,玉娴厌恶的很。如果那王婆子过不下去了,自己有相中的要改嫁,那还差不多。竟然是儿子逼着母亲改嫁,这个还真就没听说过,王家的两个儿子也算是奇葩了。

两个女孩在佟家做了一会儿,就要回家。玉娴留留她们在这吃饺子,两人不干,玉娴也只好送她们出去。“小凤姐,小美姐,有空常来玩,有空我会去找你们的。”

两人走远了,玉娴才转身回屋里。这时小三已经开始剁馅了,他劲大,剁肉就好像不费力一样。没多会儿,肉馅就好了,接下来,又剁菜。今天包白菜馅的,方氏先把白菜切成丝,少撒上一点盐,然后再剁。一边剁,那白菜就出水了,方氏把剁好的白菜放到盆里。然后再切一些,继续剁馅。佟家人多,要用不少白菜呢,菜板就那么大,当然得分好几次了。

**

白菜剁好,方氏用手使劲的攥那些白菜,出了好多的水。攥好的白菜馅成了一团团的,放在一个盆里,然后倒了些油,拌开。再把肉馅也放进去,调料已经放到了肉馅里,所以只要把肉和菜搅拌均匀就行了。

春桃早把面活好了,放上面板,大家开始包饺子。人多,大家一起动手,包的也就很快,一个时辰,就包好了。大郎出去点火烧水。等水开了,方氏端着饺子下到锅里。一会儿,饺子煮好了,大家七手八脚的把饺子端进屋里。桌子上已经摆好了小盘还有蒜酱什么的,玉娴抓了一大把筷子,放在桌上,然后喊道:“吃饺子喽。”

第一百四十三章卖豆芽

生日过后,佟家的日子还是忙碌着。大郎他们定的大缸送来了,一共是二十个,每个底下都钻了个鸡蛋大小的洞。既然缸送了来,玉娴就开始泡豆子了。这个大缸比一般腌菜的那种略小些,比前世玉娴的奶奶用的那种筐要大,所以玉娴就泡上了十斤绿豆。这泡绿豆和泡黄豆又不一样了,锅里的水,边上有点响了的时候,玉娴用飘把水舀到盛绿豆的大盆里。用笊篱在盆里搅拌一下,然后把水澄出来,这个活玉娴干不了,自然是方氏在那帮忙。玉娴的意思也是教会了方氏,她这个小

身板,有挺多活都干不了。

第一遍水澄出去之后,再舀些水倒进大盆,这次要多些。然后还是用笊篱在盆里搅合,一些瘪豆子和破瓣的就会半鼻浮起来,用笊篱把这些捞起来。然后再重复,直到看着漂浮的少了就可以了。把大盆放在锅台上,这豆子要泡三个时辰左右。

玉娴她们是下午泡的,正好晚上睡觉前,把水给滗出来。就是用盖帘盖住大盆,然后把大盆倾斜一下,水就顺着缝隙留了出来。滗的时候要看清盖帘上高粱秸的方向,纵向的盖在里面,要不然水就会淌的满哪都是了。

滗好水的大盆,放到炕梢,上面盖一个小被。家里方氏和春桃他们做了不少的小被,就是用来该豆芽的。把以前的那些棉被都拆了,做成小被家里的大被全都换成了新棉huā的。

这豆芽需要两到三个时辰就滤一次,最好是两个时辰,这个活玉、

娴干不了,因为往外滗水她弄不动,所蚊大盆就放在了方氏他们的炕梢。后半夜的时候,方氏起来,用温水滤了一遍豆芽。这水温也有讲宪的,太凉了不长,太热了就会烂掉用手试着,略微凉些就行。这时候没有温度计,实在是不太好掌握的。

第二天下午,绿豆就开始拧嘴儿,就是出芽了,白白的一个小尖儿长出来。到了第三天,小芽已经有一厘米长的时候就要把豆芽放到缸里去了。玉娴决定把豆芽放在前院的厢房里那个屋子里有锅灶和炕,地上还有地龙。晚上的时候,把地龙烧上,保持屋里的温度。

方氏也同意,虽说在前院不太方便,不过也没多远。晚上就起来一遍,滤滤豆芽就行了。

到了第三天,玉娴又泡了一些黄豆黄豆芽的产量低,就泡了二十斤的黄豆。自然黄豆也是需要先挑一遍的,挑好的黄豆,放到大盆里,倒进温水就可以了。

云松每天晚上都会把放豆芽的屋子烧上地龙这样屋里温度还可以。现在不过刚刚下雪,天气还没有太冷,等到再冷一些,这屋子就不能断火了。好在柴禾有的是,也不太在意这些。

到了第八天早晨,方氏掀开盖在缸上的被子里面的豆芽已经长得有两寸长了。那两个豆瓣已经干瘪,这就是说已经长好了。玉娴也跟着过来,一看这样子就说:“娘,这豆芽好了今天我带去镇上一些,看看岳伯伯那能要多少,然后让大哥回来告诉你,咱们就按照他要的多少来安排。长好的豆芽用凉水浇上,就不会再长了。”

“行,就这么办吧,娘去洗一些,然后装好给你们带上。这次去镇上,又得一阵子才能回来吧?”方氏觉得玉娴说的有道理,就找了个大盆,拔出来的豆芽就放到大盆里。这长好的豆芽,密密实实的挤在一起,就想是在站排一样。豆芽很嫩,拔的时候,都听见有些豆芽断掉的声音。

“嗯,秋收耽误了一阵子,这回应该在那多呆几天的。也不一定,有浩宇哥陪着我,娘就放心吧。”玉娴有一阵子没去方昀那了,这次的多住些日子才行。

“行,正事要紧,好好跟着你师父学。”方氏一边和女儿说话,一边忙着往外弄豆芽。拔了一大盆出来,就端到外间来,那有个大锅。

锅里有些热水,方氏又倒了些水进去。伸手试了一下,水温正好,不冷不热的,就把豆芽倒了进去。洗绿豆芽,要把绿豆的皮子洗掉,这也是要讲方法的,要用手把漂浮在上面的绿豆皮拨到一边去,然后把下面的豆芽抓上来。绿豆皮多了,方氏就用手捧出来,扔到一个破桶里。

“娘,这豆芽皮别扔,可以喂鸡。绿豆清热解毒,喂鸡豆芽皮,也可以防止鸡瘟的。”前世的时候,别人家的鸡都瘟,他们家的就没事。奶奶说,这是吃绿豆芽皮的功劳。

“呦,那感情好,咱们以后还多了样喂鸡的东西了。”方氏听了也挺高兴。

一会儿的功夫,方氏人洗了两大盆的巨芽,然后把豆芽装在一个大木桶甲,上面盖上一个小被。正好大郎也套上了车,进来叫玉娴,于是大郎和小三就抬着木桶,放到了牛车上。

昊宇和玉娴都上了车,玉娴还带了一些蛤蟆油,她要让方昀看看,这蛤蟆油的成色怎么样。大郎赶着牛车,慢慢地往镇上走。这时候地上的雪还没完全盖住,所以还不能用爬犁,只能用车。

到了镇上,先去了一趟济世堂。方昀正好在,玉娴就把蛤蟆油给了方昀让他看看,然后兄妹几个就去了聚仙楼。岳老板今天也在,一见玉娴就说道:“玉娴丫头,你家的酒不许再卖给别人,酿好了给我个信,我就去拉。你不知道,我这都卖疯了,本来留了三十坛,现在还剩不到十坛了。杂货铺那头留了四十坛,已经卖光了,不少人都问,还有没有了。”岳老板高兴地满脸都是笑。

“岳伯伯,这次我给您带来一样菜。这东西便宜,我们就是冬天里没事做,想挣些零huā钱。”说着,大郎和小三就把大木桶给搬了下来。岳老板上前掀开小被一看,里面一种白白嫩嫩的东西,看起来就挺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