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上课还可以陪在香香的额娘身边,实在是太开心了,阿玛今天真好,如果天天这样好就再好不过了。

皇太极上朝去了,只是朝上得来的消息让他勃然大怒。

“你们都是废物么,说了徐徐图之稳扎稳打,还有人想出这样的办法。”

看到前方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折,皇太极勃然大怒。父汗从前曾经用过这个方法,且不说明朝人有了防范,单他们让卿儿只身犯险这一点,他就不能接受。

哪有一国太子亲自抽锋陷阵的,前线的八旗士兵都死了么,竟然只带了一百人。

不行,得瞒着兰儿。

“阿敏。”

“臣在。”

“你带两红旗快速启程,务必配合三阿哥和豫亲王他们拿下锦州城!”

“臣领命。”

这次派军只有阿敏的两红旗留守,一则两红旗前一阵当值,刚刚换防回来;二则阿敏这几年几乎没有时间歇息,皇太极也是给他个假期,让他带兵休养生息。

可如今这样,他不能不管自己的儿子。既然已经要里应外合破城了,那就一次拿下,别让卿儿的苦白受了。

这边阿敏快速整理着军队,八旗全民皆兵,下马是民上马是兵,所以很快整顿好了。

且说锦州那边,海兰珠惊醒时,祖大寿将瞄准了许久的箭支放了出去。

别看他年纪大了,可眼神好着呢。看到最前面那个俊逸的少年,就连英才辈出的北京城,也少有如此精致且大胆的。他早就听说鞑子皇帝最宠*的儿子是个这样的,又听别人喊他三阿哥,心里就有了计较。

杀死鞑子未来的太子爷,也算是大功一件,再者擒贼先擒王。

君卿常年付用空间水,自然耳聪目明,他察觉到了后面呼啸而来的箭支,可他现在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了。情急之下他快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维持原样劈下去后,尽最大的努力侧转自己的身子。

一直护卫在旁边的范宗泽也看到了,他挑起手中的长矛劈向那支箭。

箭支虽然被劈成两半,可头部还是向着君卿飞去。

整个铁制的带着寒光的箭头没入君卿的衣服内,然后不动弹了。

君卿全身出了一身冷汗,他里面穿的是额娘给他做的衣服,缝制的时候他已经定下来要来前线。

于是额娘就在里衣外面的那层里,前后缝制了两片护心甲。

不过看如今明军还在后面,他还是佯装中箭,倒地不起了。

“鞑子皇帝的儿子死了,大家冲啊。”

祖大寿看箭命中了,前面那个少年倒下,心里一阵轻松。这样只要守住锦州城,他加官进爵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只是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锦州城的大门突然开了,鞑子的骑兵眼看就要冲进来了。

“全军听令,给我朝城楼下放箭,杀一个是一个,鞑子破了城是不会留活口的。”

许是被祖大寿的最后一句话激起了勇气,刚刚有些低靡的明军士气迅速高昂起来,整个军队不要命的往前冲。

君卿趁乱带上旁边明军的头盔,和范宗泽两人夹在明军的队伍中,顺利的混出了城。

剩下的清军也有样学样,等到他们与冲进来的多铎汇合时,一百人中竟然奇迹般的生还了二十余人。

多铎做前锋冲在最前面,君卿骑上奔雷,向后并入正黄旗。

豪格看着满身是血又稍显虚弱的君卿,表面欣慰,其实内心早就骂死了。

“明军这帮没有的,这么多人能让他安然无恙的回来。”

君卿继承了皇太极看人的敏锐,察觉到大哥隐藏的很深的遗憾,他脑子飞速运转。想起昨天下午到今天这短短的不到一天的时间,似乎这个提议是大哥所在旗的都统提出来的。

看来与他这个大哥脱不开干系。

这样想着,他并没有点破。代善叔叔谋反的时候他还小,后来听阿玛说,那次之后大清元气大伤,休养了好几年才缓过劲儿来。现在正是攻克锦州的关键时刻,他自然不会在这个关头兄弟不和,给明军喘息的机会。

“三弟辛苦了。”

“为大清尽忠、对阿玛尽忠是我们该做的,没什么辛苦不辛苦的,只是可惜了那七十八个正黄旗的军士。”

君卿不无遗憾的说道,正黄旗耗费了阿玛多少心血,他这个做儿子的自然知道,这里的没一个士兵都是百里挑一的,不然也不会挡住那么多的明军。若不是明军突然搜查,他肯定可以让伤亡跟小的。

“三弟也别遗憾,朝廷会善待他们的家人的。”

君卿点点头,看着近在咫尺的锦州城。

以后,这里会是清朝的城池。

冲锋的号角响起,两黄旗分左右翼向前攻去。

眼看着清军冲进来,明朝军士刚刚鼓起的那点信心快速的消耗殆尽。与鞑子多次交战,他们哪次不是投入十倍的人数,鞑子实在是太凶残了,每个人都不怕死。

这样之下,清军长驱直入,很快拿下了锦州城。

破城当日,按照预先商量好的,清军并没有大肆屠杀锦州城内的明朝人,而是把他们统一安置在北区,出入口都有清军把守着。

多铎站在北区的入口,几个通汗话清军进去。

然后他喊话:“皇上有令,明清两国交战,苦得都是平民,大汗严禁滥杀平民,违者斩立决。”

然后站在四方街道上的清军一个个的学着,这项圣旨很快传遍了锦州陈内。

本来等待者死亡的锦州人这下愣住了,以前哪次胜仗,鞑子不是把男人全都杀绝了,女人绑了去,财宝抢走。

人群中这时候有行脚商人说了起来:

“鞑子几年前换了新的大汗,新大汗从不滥杀汉人。”

“那朝鲜怎么会那样。”

提起朝鲜,众人一阵尴尬,尤其是睿郡王。

“朝鲜人又不是我们汉人,再说朝鲜人也总是来抢我们东西,大汗这样也是在为我们汉人报仇啊!”

其实这人是混在人群中的托儿,当即有人开始反驳他,说他做了鞑子的走狗。

可是大多数百姓还是赞同他的说法的,老百姓其实并不管统治者是谁,只要有安生日子过,头顶上的天是清是明都无所谓。

那几个闹事的坚决不屈服的,嚷嚷了一会看没人支持,立刻蔫了。

安顿好了锦州城百姓的同时,多铎一早就给皇太极去了信。

这次让皇兄最器重的儿子做内应,他其实是捏了一把汗,好在君卿现在没事,他得赶快告诉皇兄去,希望回去的时候皇兄的怒火可以不要那么盛。

皇太极这会儿正在竭尽全力的封锁消息呢,现在他深深的后悔,让兰儿掌握着后宫的暗卫。

现在想瞒她件事儿都这么难。

正当海兰珠越来越怀疑,整件事快要瞒不住的时候,前线的捷报到来了。

皇太极没想到这么快,可打了胜仗是好事儿,况且最重要的是第一条,卿儿完全没事儿!

这下总算不用瞒着兰儿了,他重重的舒了一口气,让人通知快要出发的阿敏,前方已经得胜了,他可以继续休息了。

然后他快步前往关雎宫,要赶快把这好消息告诉兰儿。

130养女

阿敏听到消息后一愣,他在五个时辰之内把两蓝旗整理好了,这不天还没黑透大军就已经开拔了,还没走出盛京城郊,那边就打完仗了?

他自然知道八旗轮值的规矩,可作为一个战争狂人,他实在是闲不住啊。

“麻烦你转告皇上,虽然锦州那边打了胜仗,可大清后方防线虚空,臣决定前去驻守。”

阿敏说完领着军队头也不回的走了,他承认起初他对皇后有过不该有的心思,可就那头两年,这些年来他一直规规矩矩的,可是皇上还是对他频频放着低气压。这些年皇上龙威日盛,盛京实在是太不安全了。

阿敏的这一举措间接地救了君卿一命,豪格看君卿如此命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明军组织起来在反扑清军左翼的正黄旗,疲惫不堪的君卿恰好和刚赶到的阿敏汇合,两相夹击包了明军饺子。

这些当然都是后话了,皇太极此刻正在跟海兰珠说着这事儿。

“前方来报,锦州城已经被攻破了。”

海兰珠眼中露出惊喜的表情,卿儿已经出去了将近四个月了,虽然每日都有信寄回,能知道他一切都好。可外面哪有宫里舒服,再说刀剑无眼的,卿儿随时都会有危险。

现在总算是尘埃落定了。

“卿儿没事,而且此次只用了几百人就攻破锦州,实在是大胜。”

听到最重要的消息,海兰珠的一颗心总算落到了实处,后面的清军大胜倒不是那么重要了。

“卿儿没事就好,这几个月可担心死我了。”

皇太极用眼色示意几个孩子上,至于君卿亲自前去作内应的事,还是让他自己对兰儿说吧。这小子,敢以身犯险,就得做好哄额娘的准备。

皇太极很不厚道的把儿子给卖了。

君娴、君盛和君扬轮番上阵,逗得海兰珠笑声不断。三个孩子从早上开始就赖着她不走了,她知道这是孩子们和爷的心意,也很受用。而且大家都这么关心她的情绪,她若是再低靡下去,那就太不应该了。

毕竟卿儿也是他们的儿子和兄长,他们也是担心着的。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用完晚膳后,皇太极看兰儿的心情已经好了起来。

“明日你们还要上课,早点回去歇着吧。”

三个小家伙眼巴巴的看着额娘,看的海兰珠一阵不忍心。刚想留他们再玩会儿,皇太极那边重重的咳嗽声响起来了。

于是三人一步一回头的走出了关雎宫,心里默默吐槽阿玛过河拆桥。

“爷,让他们再呆一会么。”

看着三个孩子的可怜样,海兰珠忍不住出口了。

“爷有事情要与兰儿商量。”

内心升起一丝希望的小家伙们,听到这话加快了脚步,内心泪流满面的出了关雎宫。

抢额娘的阿玛最讨厌了!

海兰珠则是狐疑的看着皇太极,眼神明晃晃的问着:这是真的有事么?

“爷什么时候骗过兰儿。”

皇太极被她眼神中的不信任伤到了,附身压下她好好亲吻逗弄了一番,直把两人弄得衣衫凌乱。

看着小人儿红嘟嘟的嘴唇,略显迷蒙的眼神,他真想现在就办了她。

可是这么做不就是变相印证了小人儿的怀疑么,于是他强忍住自己的欲|望,与她说起了正事。

“娴儿眼看着也大了,爷实在舍不得她离开。”

提到这海兰珠有些感动也有些愧疚,她不是没想过娴儿的亲事。可毕竟娴儿是公主,有着她的责任,作为额娘她也只有努力加深父女间的感情,然后教导好娴儿,让她不论嫁的远近,都能过得很好。

若是她贸然提出来,要把娴儿留下,那时候就让爷为难了。

况且她相信皇太极,他那么宠*娴儿,定会给她选择一个最好的夫婿。

这不没等她提,他自己已经做了最好的打算。

“女大当嫁,兰儿相信爷定会给娴儿选一个妥贴的夫婿。”

海兰珠说到女儿亲事就有些内疚,爷前世有十几个女儿的,可是这些都因为她而变了。

皇太极知道她心中的想法,他乐意宠着兰儿,再说女儿少了也不是没有别的办法。

“那是自然的,娴儿当得起这天下最优秀的男子。”

想起女儿要嫁人,皇太极的心一阵阵抽搐,他定要未来女婿好看。不过眼下满蒙关系还是很重要,他也需要足够多的公主去联姻。

“爷想着从宗室里选几个格格,封为公主,然后指婚。”

这事有先例,再说宗室女扶蒙古是惯例,有了公主的封号,日子过得更滋润。

这也怪不得皇太极对待君娴与别人女儿双重标准,任何父母对待自家与别家的孩子都会双重标准的,一视同仁的那一般不是亲爹妈。

海兰珠想了一下,觉得这方法也不错。她是草原上出来的姑娘,私心里没有那种嫁到草原就是受苦的概念。

于是两人一合计,挑了前世本来应该嫁到草原上的几位格格,而且还是活的寿数很长的那种。虽然道理那样讲,可让格格们离开父母远嫁异地,海兰珠还是有些不忍心的。

商量好了这事儿后,皇太极也就不掩盖自己的欲|望了。

“兰儿刚才误会了爷。”

海兰珠诧异的看着他,这人脑子怎么转的这么快,上一刻还在讨论女儿亲事,下一刻直接扯到这上面来了。

“爷刚才不是已经…”

被皇太极直愣愣的盯着,海兰珠声音越来越小,直到完全消失。

“那只是一部分,事情已经说完了,我们继续。”

话音刚落,他放在她衣襟上的大手灵活的解开那几个盘扣,多年的经验让他顺着往下一拉,整个单薄的夏装就完全的脱离了身体。

这么多年夫妻下来,海兰珠早已习惯了这件事,她顺从的抱住了他。

皇太极看小人儿如此配合,自然是十分开心,*|抚了她许久直到那处足够湿润,才一贯到底。

娜仁听到寝房内熟悉的声音,神色不变的关好房门,左右使了个颜色,关雎宫内的丫鬟婆子们走路放轻了些,唯恐打扰到主子。

封公主的旨意并没有引起任何波澜,毕竟先帝也曾这么做过,再者今上的格格实在是太少了,封几个就封几个吧。

皇太极最终各自从阿敏、莽古尔泰、济尔哈朗家选了两位格格进宫,本来打算把大玉儿的女儿雅图也宣进来的,可海兰珠考虑到小玉儿养了她那么多年,应该有感情了,这事就此作罢。

清朝民风开放,几位亲王的福晋收到圣旨就告诉了女儿,她们被封为公主,以后是要和亲蒙古的。

如海兰珠想的那样,几位格格并没有太排斥,左右都要嫁人,以公主的身份嫁人岂不是更好?况且现在宫中也不像后世那样宫禁严格,海兰珠特准了她们额娘每个月探望两次。

所以现在六位格格正欢欢喜喜的在关雎宫给海兰珠请安呢。

最大的自然是阿敏家的两位格格,阿敏*女色、府中姬妾多且美,生出来的格格自然都是标致的。只是孩子多了自然容易被忽视,这两位格格收到旨意,仿佛被天上的馅饼砸中了。

从此以后府里那些姐妹见到她们就要跪拜了,这实在是太美好了。

莽古尔泰府的两位格格倒是有些拘谨,虽然上次分封她们阿玛也是亲王,但她们不是不知事儿的孩子,以为阿玛是亲王她们就高枕无忧了。事实上看到整日闷在府里酗酒的阿玛,她们也知道阿玛现在失势了。

海兰珠扫了一眼,就知道这六个十来岁的女孩儿心里的想法。

罢了,都是些孩子。而且前世她们都是长寿且子孙满堂的,想必都是聪明人。

君娴站在额娘身边,好奇的看着这六个跟她差不多大的姐妹。从出生开始她的身边一直是哥哥弟弟、还有范宗泽,二姐姐不*搭理人,她还真没太跟同龄女孩子接触过。

“快都坐下,以后你们都得管我叫一声嫡额娘,在这宫里不用拘谨,缺什么就直说。”

海兰珠这话有一股别样的真诚,加上她用了蕴灵诀的功法,初来有些拘谨的格格们渐渐放松下来。

“吃点芙蓉糕吧,这是娴儿帮你们选的。”

君娴听额娘提起自己,忙抬起头来,看着对面六双眼睛齐齐的看着自己,她也不怯场,而是冲着六人甜甜一笑。

这一笑笑进了格格们心底,看来三格格和大妃一样,都是和善好相处的。

“以后你们都是姐妹了,要好好相处。娴儿虽然是我的女儿,但以后你们也是,你们就跟娴儿一样,安心的在这宫里住下吧。”

君娴性子是个好的,加上几位格格有意交好,没一会七人就打成了一片。

海兰珠也由着她们,这些格格过两年就会为了大清出嫁,出嫁前她自然会在能力范围之内,对她们好一些。

在关雎宫用过膳后,看着时候也差不多了,海兰珠亲自送她们去住处。

皇太极的后宫规模很小,且现在还没有分封,入宫时府里的两位侧妃颜扎氏和叶赫那拉氏分别带着一些格格侍妾们住在麟趾宫和衍庆宫,永福宫现在是空着的。

海兰珠把永福宫收拾一下,拨给她们住,六位格格很满足。三位王府中的福晋知道后,也非常高兴,她们的嫡亲女儿都在里面,现在看来大妃不会亏待她们的

131指婚

“额娘,儿子知道错啦!”

刚刚被封为端贝勒的君卿正围着额娘团团转,小眼神一眨一眨的,像只小狗一样的无辜和可怜。

大军还朝,论功行赏,这次随从出征的小辈各有分封。由于是大胜,就连负责粮草的塔拜都被封为了多罗贝勒。

海兰珠也为能见到儿子而高兴,她从一大早就开始收拾,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子卿儿*吃的菜。刚忙活完,却听到了儿子在战场上的英勇战绩。

虽然知道卿儿没事,可海兰珠还是一阵后怕,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愤怒。这不从君卿进门到现在,她就一直板着脸不理他。

君卿一路上最担心额娘知道这件事后会难过,果然阿玛没有帮他灭火。想起来额娘宫里前阿玛看向他的怜悯的眼神,他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