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后太子妃咸鱼了上一章:第 19 章
  • 重生后太子妃咸鱼了下一章:第 21 章

他有些不舍,不过还是前程要紧,便对太子道:“此二女乃是高丽人,一名飞鸾,一名轻凤。”

尉迟越心思早不在席上,正觉无趣得紧,漫不经心地点点头,心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与我何干。

沈二郎当下不再多言,男子之间这种事总是心照不宣,点得太透便不美了。

尉迟越对歌舞一窍不通,剑舞、胡旋、柘枝这样的劲舞还有几分可观,这种慢舞摇来晃去的有什么好看。

那两个女子的装束也怪得很,特别是头顶上的金冠,用细金丝结成鸾鹤之形,足有一尺多高,跳舞的时候颤颤巍巍、摇摇欲坠,非但不好看,还有些可笑,实在可以算得服妖之列。

他陪太子妃省亲,不过是想她刚刚嫁为人妇,必定想念家人,让她回来与家人团聚,没想到沈家人弄出这许多花样,实是本末倒置。

饮宴一直持续到天黑,园子各处亮起灯烛,照得四下宛如白昼,那两名高丽舞姬跳了几支舞,便在席间捧壶奉酒,笙歌丝竹仍旧不绝于耳。

尉迟越耐着性子又坐了一会儿,实在有些不耐烦,又饮了不少酒,有些头晕脑胀的,便对沈家兄弟道:“孤不胜酒力,请恕少陪。”

沈家兄弟自然恳言相留一番,挽留不住,只得起身相送。

沈二郎心中得意,太子到底是个年方弱冠的少年郎,美人在侧,哪里按捺得住,这会儿怕是已经迫不及待了。

他面带笑意道:“殿下既已困乏,仆便即命人带殿下去馆中沐浴安置。”

尉迟越向沈家兄弟作个揖,便跟着沈府的奴仆走了。他带来的大部分随从和侍卫大多宿在外院,因是在太子妃母家,他只带了两个近身伺候的黄门。

沈家安排的下榻之处就在园中,是一处三进院落,院中灯火辉煌,陈设靡丽,尉迟越走进内室一看,却不见沈宜秋,他叫来一名沈家的婢女问道:“太子妃何在?”

那婢女答道:“启禀殿下,太子妃在后院与老夫人、夫人和各位小娘子用膳。”

尉迟越料想她定有许多话要与亲人叙说,便也不急着催她过来,只问了净室的所在,叫内侍伺候他沐浴更衣。

沐浴完毕,他换上寝衣,散了发髻,回到房中,正打算将工部呈上的漕运图细细研究一下,眼角余光忽然瞥见床帐中似有人影。

他以为是沈宜秋回来了,走到帐前一看,红绡中赫然是方才那对舞姬。

两人穿了难以蔽体的薄衫,柔弱无骨的身体蛇一般纠缠在一处,见他过来,仰起一模一样的脸,冲着他媚笑:“妾身请太子殿下安。”煞是撩人。

尉迟越不禁血脉贲张,却是惊的。

太子殿下不解风情,只觉这一幕又恶心又诡异,腹中酒意上涌,一个没忍住,扶着床柱吐了出来。

内侍忙斟茶与他漱口,取来洁净的衣裳替他换上。

飞鸾轻凤两姊妹唬了一跳,顿时面如土色,连滚带爬地从床上爬下来,跪在地上不住磕头,直道饶命。

尉迟越吐掉了一些酒,不适感觉略微缓解。

他知道这是沈二郎的馊主意,也不去追究两个女子,挥挥手道:“你们出去吧。”

姊妹俩忙不迭地叩头谢恩,披上衣裳,麻溜地退了出去。

尉迟越这会儿也明白了,沈二郎既然叫这两个舞姬来伺候自己,沈宜秋今晚肯定宿在别处了。

他和沈宜秋新婚才不到半月,这回还是陪着她省亲,她的伯父叔父竟然就急不可耐地往他房里塞美婢,这是将侄女置于何地?他一时间说不上是愤怒还是怜惜。

想到她上辈子不顾身体,为了这样一个伯父,在他殿前足足跪了两个时辰,尉迟越心里便如针刺一般,此刻他只想快点去她身边,也不用做什么,只是陪着她便好。

他忍着恶心,将自己从里到外清理干净,披上外裳,快步走出院子,问守门的沈家奴仆:“太子妃今夜宿在何处?”

那奴仆见他语气中透着怒意,吓得直哆嗦:“启……启禀殿下,小小……小奴不知,请……请容小奴去后头问……问一问。”

尉迟越不会平白去为难一个下人,只是点点头:“好,你速速去问。”

待那奴仆离开,尉迟越在院外慢慢踱着步,沁凉如水的夜风将他的怒意吹散了几分,本来恨不得立即将沈二郎叫来申斥一顿,这会儿冷静下来,改了主意。

他想起上辈子沈宜秋怀孕时,因为怀相不佳,十分辛苦。偏偏那时吐蕃在西北猖獗,他忙得焦头烂额,十日里有九日宿在太极宫。

沈宜秋说要让堂姊入宫陪伴,他自然一口答应,谁知她那堂姊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趁他回宫便来引诱,还说是出自皇后授意。

他大失所望,当即去问沈氏,她不曾辩驳一句,默认了所有过错,如今想来,却多半是那堂姊自己的主意。

尉迟越叹了口气,沈宜秋父母离世早,她在沈家长大,想必将这些人都当作最重要的亲人,却不知他们只想着自己的荣华富贵,丝毫不为她着想。

若是她知道真相,不知要怎么难过,倒不如别去捅破这层窗户纸,给她留个温情的假象。

正想着,只见远处有个婢女打扮的人提着灯走过来,尉迟越一瞥之下觉得有几分眼熟,仔细一回想,却是上辈子太子妃从沈家带进东宫的婢女,似乎是叫青娥还是碧娥的。

这一世沈氏不知因为何故,没有带她入宫,而是将她留在了沈家。

那婢女到了跟前,向尉迟越行了个礼,声音有些颤抖:“启禀殿下,小娘子叫奴来请殿下去花园一叙。”

尉迟越听到那声“小娘子”觉得有些奇怪,自从沈宜秋出嫁,婢女们便已改口称娘子,大约是这婢女太过慌张,一时忘了改口,他也不以为意,只是道:“你带路。”

听说沈氏约他去园中,尉迟越心中又是一软,回头对那两个内侍道:“你们不必跟随。”

边说边理了理衣衫,沈氏心细,一会儿见了她,千万别叫她看出异状。

青娥提灯照路,尉迟越在后面跟随,一路七拐八弯,也不知走了多久,终于来到一座僻静的小园,只见灯火幽暗,花木扶疏,园中一座流杯亭里坐着个人,低眉垂首,似乎在想心事。

青娥在园门外停住脚步,对尉迟越道:“殿下请进。”

尉迟越心说沈氏将他叫他这僻静处,莫非有什么私语要说?他心中微微疑惑,一边举步朝着亭中走去。

离亭子三步远,那女子忽地抬起头来,盈盈下拜:“太子殿下。”

尉迟越脚步一顿,这声音有几分耳熟,但绝不是太子妃。

第31章 线索(二合一)

尉迟越立即停住脚步,回忆了一下那个声音,想起是沈宜秋的堂姊,跟着沈老夫人出席寻芳宴的那个。

这种情形他见得多了,二话不说转身便走。

沈三娘好容易瞒过母亲和一众姊妹,大着胆子将太子成功引到这里,哪里甘心就此功亏一篑。

情急之中也顾不得男女之防,奔上去扯住尉迟越的袖子:“殿下留步,妾身只是想与你说几句话。”

尉迟越为了那对高丽舞姬已经憋了一肚子火,如今还一而再,再而三。他尽力压抑怒火:“放开。”

沈三娘听他声音冷厉,不觉松了手,不过还是追在他身后哀求:“殿下,求求殿下听妾身说几句话,说完妾身便死心了。”

尉迟越再也忍不住,转身道:“你这样对得起你堂妹么?”

沈三娘不防他会说出这样的话,一怔,眼泪立即夺眶而出:“明明是妾先与殿下相识的,那日在曲江池畔……”

尉迟越差点气笑了,他是道旁的一文铜钱么?谁先见着谁先捡?

沈三娘又道:“那日殿下明明……明明……”

尉迟越默然,他想起来了,那一日他误以为来的是沈宜秋,不小心多看了两眼,想来祸端就在那里。

沈三娘见他神色不似方才那样严峻,以为他态度松动,便退开两步,垂下头,摆弄着腰间的玉佩,怯生生道:“若是殿下不介意的话,妾身愿效娥皇女英……只求每日远远望着殿下……”

尉迟越打断她:“不必,孤介意。”

沈三娘未曾料到他拒绝得这样干脆,眼泪又聚集起来,哽咽道:“殿下,妾身哪里比不上七妹?妾身是长房嫡出,又对殿下一片真心,凭什么……”

尉迟越冷冷道:“凭她不会这么对你,你就不配和她比。”

硬梆梆地扔下这句话,他转过身,正要举步离开,忽听身后沈三娘厉声道:“殿下如此绝情,三娘活在这世上也没什么意思!”

话音未落,只听扑通一声,尉迟越一回头,却见沈三娘跳进了园中的小曲池里。

沈三娘这一跳十分决然,当真是抱了赴死的决心,奈何那池子浅,她跳下去方才发现,池水还不到她腰际。

且那池子荒置多年,池水污浊,底下积了厚厚的淤泥,她脚底一滑,整个人坐在了泥水里,实在与她料想中的凄怆悲凉相去甚远,越想越悲伤,嚎啕大哭起来。

尉迟越看了她一眼,捏了捏眉心,快步走出西园。

他单刀赴会,连随从也没带,沈府中房舍繁多,道路曲折,他往灯火盛的地方走,路上随便叫住个沈家婢女,吩咐道:“带孤去太子妃下榻处。”

好在那婢女倒是知道太子妃今夜下榻何处,便即奉命。

——————

沈宜秋这一日见到的笑脸,比她两辈子加起来的还多。

她高踞上座,所有人都冲着她仰起脸笑。

阿谀谄媚的,曲意逢迎的,故作亲昵的,忍辱负重的,上至祖母,各房的夫人,娘子,小娘子,下至婢仆,每个人都笑得两腮僵硬,笑纹像是镌刻在d脸上的沟壑,每一道沟壑里都灌注着不加掩饰的欲望。

沈宜秋不禁纳罕,上辈子她是有多眼盲心瞎,这才没看出来呢?

上辈子她也省过亲,不过是在嫁进东宫两年后,那时候的沈家人的笑却没有那般灿烂,她成婚两年肚子毫无动静,谁都知道她不得太子欢心。

他们的笑容里带着几分休戚与共的愁苦忧虑,还有几分隐秘的幸灾乐祸。

沈宜秋彼时不懂,如今全懂了。

按说她该感到扬眉吐气,可是没有,她看着他们举杯谄笑,争先恐后地与她斟酒倒茶,她心中毫无波澜。

这些人既已不能叫她伤怀,将他们踩在脚底下也不能叫她快慰,唯有一股浓浓的倦意从心底升起。

她竟有些想念承恩殿的夜晚,尉迟越不来的时候,她是何其自在。

画几笔画,写几笔字,剪剪花枝,合几味新香,有一搭没一搭地做会儿绣活,甚至只是歪躺在榻上,一边吃鲜果一边给小宫人们讲狐狸和老狸作怪的故事,他们那又怕又想听,双眼圆睁的模样实在有趣极了。

便是看账簿都比坐在这里强。

沈宜秋百无聊赖地坐了会儿,饮了三四杯酒,看了几支舞,蓦地想起来,她如今压根不必迁就谁,不由暗自苦笑,真是积习难改。

想到这里,她毫不犹豫站起身,刹那间欢声笑语、丝竹笙歌戛然而止,下面那些笑脸裂开一条缝,渗出惶惑和无措。

沈宜秋浅浅一笑,对众人道:“我有些乏了,请恕失陪。”

席间女眷纷纷起身挽留,沈老夫人把着她的手臂,忍气吞声道:“娘娘出嫁后,骨肉难得相见,婶母、姊妹们都念着你,不再稍坐一会儿么?”

沈宜秋将胳膊从祖母手中抽出来,福了一福,什么话也没说,转身扬长而去,披帛被风扬起,从沈老夫人的眼前拂过。

堂中鸦雀无声,只有太子妃和一众随侍宫人身上的环佩发出清泠泠的声响。

众人片刻后回过神来,纷纷下拜行礼:“恭送太子妃娘娘。”

沈宜秋苦笑,到底还是仗了尉迟越的势。

今夜沈家人替尉迟越准备了单独的馆舍,她乐得清静,回到出阁前住的贞顺院,走到院门前,便见门楣上挂着一块朱底填金漆的匾额,两串明晃晃的红灯将字照亮:“凤仪馆”。

沈宜秋终于忍俊不禁,也不知这是谁的主意,沈家上下从来不缺这样的人才。

素娥和湘娥见了对视一眼,也是一乐。

走进院中,四处张灯结彩,廊庑上挂满了风灯,仲秋草木凋零,沈家人便别出心裁地用绫罗绸缎剪出树叶、扎出花朵,缀了满枝满树,费了这许多钱帛和功夫,热闹倒是热闹,但着实可笑。

沈宜秋四下一环顾,只见院落修整一新,阑干上了朱红的新漆,门楣、檐柱上描金着彩,门口的普通竹帘换成了上好的锦额湘帘。

走进屋里,帐幔帷幄、床榻几案全都已经更换一新,她以前读过的书,抄写的女则、女戒和经文,倒都还在原位。

贞顺院不大,沈宜秋便叫宫人们去别处安置,只留了素娥、湘娥和两名宫人在旁伺候。

沈老夫人管得严,她这里本来也没什么有趣的书,便是有也在出嫁时带走了。沈宜秋在紫檀架子上翻了翻,抽了卷佛经看了会儿,甚觉无趣,便打算起身沐浴。

就在这时,素娥进来禀道:“娘子,沈家二房四娘在外头求见。”

沈宜秋听这称呼,不觉发笑:“才离开几日,你就把自己当外人啦。”

素娥嘟囔道:“横竖奴婢本来也不是这里的。娘子,要不奴婢叫她走,就说你睡了。“

“若是那么好打发便不是她了。”

话音未落,门帘已叫人掀开,两个守在门外的宫人一脸为难地告罪:“娘子,这位沈家小娘子……”毕竟是太子妃家人,他们只敢言语劝阻,却不敢动手阻拦。

沈四娘行礼:“小女子拜见太子妃娘娘。”

沈宜秋对她视而不见,只对两名宫人道:“我叫你们值守门外,便是无论谁来都不能擅入的意思,没有守好便是失职,回宫自去掌正处领罚。”

承恩宫的人都知道太子妃赏罚分明,有功则大方行赏,有过罚起来也不含糊,一应都有规矩,当下拜谢,退至门外,心中亦不敢有怨怼。

发落完宫人,她这才看向沈四娘:“四堂姊起来说话,找我何事?”

沈四娘叫她在下人面前晾着,心里十分不忿,但一想到片刻后便能叫她气急败坏,便忍下了不快,站起身道:“小女子搅扰娘娘歇息,实是事急从权。”

沈宜秋仍旧半靠着,手里握着经卷,眼皮也没抬一下,一幅爱答不理的样子。

沈四娘无可奈何,只得一个人硬着头皮往下说:“娘娘,方才我见三姊悄悄离席,生怕她出什么事,便叫婢女跟着她……”

沈宜秋掀起眼皮乜她一眼。

沈四娘咬了咬下嘴唇:“非是我多心,三姊从早晨起神色便有些不对,我便留了个心眼……方才我叫婢女跟上去瞧瞧,三姊没回自己院子,却去了西园。”

西园在沈府的西北角,是个独立的小园子,在沈宜秋曾祖父那一代,原本住着个宠妾,后来宠妾不知何故横死。

不久之后,那园子便传出闹鬼的流言,很快即废弃了。平日里总是锁着,几乎没有人往那边去。

沈宜秋幼时最害怕的便是那个地方。

每回她屡教不改或者犯倔的时候,沈老夫人就会叫嬷嬷将她关在那里反省。短则一个时辰,长则关上半日,最长的一次关到天黑,总之必须让她哀求告饶,保证下次不再犯才罢休。

每次门一开,她总是一边抽噎一边用尽全力奔跑,仿佛身后真的有个厉鬼在追赶。

而祖母总是在不远处等着她,待她扑到自己怀里,便摸摸她的头,笑着道:“怕么?下次别再犯了,祖母不是为了罚你,是为了教你守礼。”

一直到如今,沈宜秋还清楚地记得,风穿过院墙上的孔洞发出的呜咽声,还有园门落锁时那一声叫人心惊肉跳的“咔哒”。偶尔梦见,她还是会一身冷汗地从梦中惊醒。

沈宜秋眸光暗了暗,不置可否地一笑:“三堂姊倒是胆大。不过这种事你来同我说有何用?”

沈四娘一咬牙道:“本来小女子也不敢来叨扰娘娘,只是那婢女回来禀报的途中看见……看见……”

沈宜秋抬起眼:“看见太子往西园去了?四姊,你能一次把话说完么?”

沈四娘低垂眉眼:”遵命。那婢女见三姊房中的青娥引着太子殿下往西园去了。“

“哦,”沈宜秋的视线重新回到佛经上,“有劳四姊赶来告诉我。”

沈四娘心中冷笑,这种时候还在强撑场面,心里多半已经火烧火燎了,她从小看着自己阿娘与父亲的姬妾、美婢、外室交锋,知道世间女子无不善妒,而世间男子无不嫌恶妒妇。

沈七娘和太子新婚不出一月,太子又是这般丰神俊朗,若是知道自己姊妹觊觎夫婿,定然火冒三丈,无论沈三娘能否成事都是一场好戏——自然她不信沈三娘能成事,三堂姊姿色平平,太子殿下眼高于顶,大约看不上她。

不过只要能让他们夫妻失和,便是十足的乐子。

她想了想,跪下道:“三姊一时糊涂,还请娘娘念在姊妹情分,饶过她这一回。若是娘娘不介意,小女子这便陪娘娘一起去西园劝阻三堂姊。”

沈宜秋一哂,她这四姊谋事总喜欢一箭双雕,这时候还不忘在尉迟越面前露个脸,不过却是打错了主意。

她引以为傲的姿容,在尉迟越眼里却不算什么,后宫何时缺过美人?不说何婉蕙那等绝世美人,便是两个太子良娣,也是一等一的容色,还不是至今未被临幸。

她懒懒道:“这一日累得很,恕难奉陪,四姊想做什么请便。”

沈四娘这会儿看出她的镇定不像是装出来的,不由踌躇:“三堂姊若是做出什么来……”

沈宜秋道:“太子殿下英明神武,自有圣裁。”

沈四娘还想说什么,沈宜秋道:“四堂姊若是有意,不妨也去让殿下裁一裁。”

沈四娘隐秘的心事叫她一语道破,脸颊烧得滚烫。她倒不是要与太子有什么,毕竟她已定下一门理想的亲事,嫁过去便是正妻,好过在后宫争宠,被沈宜秋压一头。

但是若能得太子一眼眷顾,也够她藏在心底暗暗欢喜好久。与她定亲的伯府公子其貌不扬,还有些矮胖,实在叫人生不起什么倾慕之情。

沈宜秋瞟了四堂姊一眼,只见她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放下佛经笑道:“四堂姊兀自拿主意,我要沐浴安置,便不留你了。”

素娥早在一旁摩拳擦掌等着了,一听自家娘子发话,当即捋起袖子上前:“四娘子,请吧。”

沈四娘无法,只得行礼告退。

沈宜秋看看更漏,快到戌时三刻,便吩咐素娥等人服侍她沐浴更衣。

沐浴完毕,她穿着寝衣走出净房,却见屋子里多了个人——尉迟越不知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沈宜秋见他脸色不豫,心说莫非是二伯他们和沈三娘做得太过,他连天亮都等不得,这会儿就来兴师问罪了?

她面上不显,照常行礼,接着问道:“殿下怎么来了?”

尉迟越见她脸颊上带着热气薰出的红晕,双眼湿漉漉如含秋波,肺腑中的燥郁之气散去不少:“孤今夜宿在这里。”

沈宜秋的住处在沈家后院,按说便是他们夫妇要同宿,也该沈宜秋去他那儿,不过太子要住,她总不能将他赶出去,只得道:“此处偏狭简陋,床榻局促,还请殿下担待。”

尉迟越扫了眼床榻,果然有些小,比起东宫中的床榻要狭窄许多,两个人睡的确局促了些,不过还是道:“无妨,我们挤一挤便是。”

沈宜秋老大不情愿,他有大床不睡,非要来挤她的小床小榻,真是无妄之灾。

尉迟越环顾四周,屋子算不上轩敞,看得出帷幔、屏风等物都是新换上的,料想原先要朴素许多。想起她在这间屋子里从一个小小孩童长到及筓少女,再从这里出阁,嫁作人妇,心中便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这时沈宜秋已经开始张罗,吩咐宫人去外院取他的衣裳鞋袜、澡豆巾布等物。

待东西取来,尉迟越去净室又沐浴了一回,两人躺到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