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后太子妃咸鱼了上一章:第 35 章
  • 重生后太子妃咸鱼了下一章:第 37 章

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廊庑中,像一把利刃刺入尉迟越的耳中。

宫人内侍吓得大气不敢出一声,俱都眼观鼻鼻观心,贴着墙根不敢动弹,但心里却暗暗为宋良娣叫好。

知道主人娘子受了委屈,承恩殿众人都是同仇敌忾,将那何九娘视作仇雠。

宋六娘凭着一股孤勇把狠话倒完,这时候回过神来,也开始后怕。

可她并不后悔,她平日虽一副缺心眼的模样,其实心如明镜,谁真心待她好,她一清二楚。

总是太子妃护着她,如今能为她说几句话,便是受罚、降位分,她都不在意。

尉迟越沉默了一会儿,对王十娘道:“宋良娣酒后失言,你带她回去。”

又扫了周围的宫人黄门一眼:“今夜的事谁也不许再提。”

这就是不予追究的意思了,王十娘忙拉着叩首谢恩,然后将她搀扶起来。

宋六娘劫后余生,这时方才发觉自己浑身脱力,双腿不由自主地打颤,冷汗已经浸透了中衣。

尉迟越不再看他们一眼,提起袍裾走进殿中。

殿中还残留着淡淡的药味,与沉水香纠缠在一起,有些清苦气。

他穿过重重的帷幔走到沈宜秋的帐幄前,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凝神屏息。

他向守在床边的宫人挥了挥手,让他们退至屏风外。

尉迟越轻轻将织锦帐幔撩开一角,低头望向帐中人。

沈宜秋抱着衾被蜷缩成一团,脸上没有半点血色,眼眶微微下陷,眼下有浓重的阴影。

她不知梦到了什么,秀气的长眉微微皱起。

尉迟越伸手抚了抚,想把她的眉头抚平,可片刻后她又蹙起了眉。

做了一世夫妻,他竟然连她有胃疾都不知道。

两位良娣的话盘旋在他耳边,像锥子一般刺着他的心口,饶是他不情愿,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话并非没有道理。

他微微叹了口气,转身去殿后草草沐浴了一番,换上寝衣,轻轻掀开被角,蓦地想起自己染了风寒。

他想了想,走到床尾,轻轻掀起被子钻进被窝里。

沈宜秋体虚畏寒,平日手脚便不容易捂暖,如今胃疾犯了,越发冷如冰雪,偎着被炉也没暖和起来。

尉迟越探手一摸,不禁皱了皱眉,便即把被炉推出被外,将她的双脚抱进怀里。

第58章 寒夜

梦中,沈宜秋又回到了小时候,孙嬷嬷拽着她穿过幽深的竹林小径,她慌乱地伸手,死命抓住旁边一株竹子。

可孙嬷嬷的力气哪是她一个小小孩童能抗衡的,她使力一拽,沈宜秋手心被竹节刮蹭,一疼便不由自主松开了手。

西园就在眼前,黑沉沉的剪影笼罩在雾里,像栖息在坟地上的乌鸦。

沈宜秋听见自己哭喊起来:“嬷嬷,我知错了,莫要关我进去……”

孙嬷嬷停住脚步,转过头看她,咧开大嘴,露出一口尖牙:“小娘子错在哪里?”

沈宜秋怔住,这回是犯了什么错?她想不起来了。

孙嬷嬷狞笑道:“小娘子想不起来了?莫不是在诓老奴?”

沈宜秋慌忙摇头:“不是不是,不是诓人……能想起来……”

绞尽脑汁地想,可脑海中一片混沌:“是因我和素娥说了灵州话么?”

孙嬷嬷笑而不语。

沈宜秋接着猜:“是因我说想阿娘么?”说到阿娘,她鼻子一酸,脸皱了起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不敢擦,也不敢叫它落下来。

孙嬷嬷不说话,转过头去,更大力地拖拽她,她的鞋底蹭在青石板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她看见孙嬷嬷的手,泛着点青紫,绷紧的肉皮泛着寒光,像铁铸的一样。她一手抓着她,一手从腰间掏钥匙,“咔哒”一声,锁开了,又是“吱嘎”一声,西园像睡醒的鬼怪张开黑黝黝的大口。

沈宜秋哭起来,不管不顾地往后退,孙嬷嬷像擒小鸡似地将她抓起来,开始扒她身上的丝绵袄子。

沈宜秋哭求道;“嬷嬷别脱我衣裳,我怕冷,会冻死的……”

孙嬷嬷笑道:“才九月里,又不是天寒地冻的时节,小娘子难受一下才长记性,才知道老夫人的一片苦心,小娘子什么时候真的知错了,老奴就来请小娘子出去。”

沈宜秋嚎哭道:“嬷嬷别关我,我真的知错了……”

孙嬷嬷不为所动,脸一落:“小娘子切不可学那些小门小户上不得台面的孩子,叫老夫人听见更要罚!”

沈宜秋不敢再哭出声来,紧紧咬着嘴唇,肩头一耸一耸。

孙嬷嬷动作利索,片刻便把她脱得只剩一件单衣。

沈宜秋只觉后背被大掌一推,一个踉跄栽了进去,身后传来一声轻轻的“咔哒”,锁落了下来。

外面分明是大晌午,可不知为何西园里却是昏黄昏黄的,既不像白昼也不似黑夜。

风从砖墙的破洞里灌进来,打着唿哨摇动庭中的树木和荒草,荒草足有半人高,能把她这样的小孩全没住。

枯黄的草叶上凝了白霜,沈宜秋手脚冰凉,寒意像蛇一样在她脊背上爬来爬去,她感到腹中有什么在翻搅,这才想起自己还没用过饭。

外头很冷,她看了一眼黑黢黢的屋子,门上贴着好几条符咒,新的旧的纵横交错,深深浅浅的黄纸上用血一样的朱砂画满了她看不懂的符咒。

婢子们都说屋子里有个上吊死的女鬼,好多人都听见过她的哭声。他们说天黑后那女鬼就能挣脱出来,到处找人替死。

刚想到这里,天色便暗了下来。

沈宜秋惊恐地抬头,日头已经落到了墙头上,还在往下沉。

她急忙奔到门口,用力拍木门:“嬷嬷,我知错了!”

没有人回答她,天空已经变成土一般的灰黄色。

她哭喊道:“我想起来了嬷嬷!”

良久,外面传来一个严厉的声音:“真的知道错了?”

沈宜秋一愣,随即道:“祖母,七娘知道错了,七娘不该推四姊……”

话音刚落,门“吱呀”一声开了,沈老夫人站在五步开外,手里抱着一件狐皮裘,笑着望她:“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祖母并非要罚你,只是想叫你明白规矩。你不比姊妹们,小时候没受好教养,如今要正过来,自然要吃些苦头的。”

说罢冲她招招手:“过来。”

沈宜秋又冷又饿,只想迫不及待地扑进祖母温暖的怀抱里,可她心底深处却明白,那温暖原比捱冻受饿更危险,是要叫她丢命的。

祖母见她不动,神色越发慈蔼,一晃眼,她的身前多了个炭盆:“七娘如何还不过来?冷了吧?来祖母这里烤烤火。”

沈宜秋看着温暖的炭火,终于小心翼翼地挪过去。

沈老夫人笑得眼角皱纹堆起:“这就对了。”

沈宜秋终于凑近了炭盆,正要伸出手来暖一暖,忽觉什么抓住了自己的双脚,她低头一看,却是炭火中伸出一双手来抓住了她的双脚。

她一惊,她的脚已经烧了起来,火焰顺着她的小腿往上蹿,她一边挣扎一边求告:“祖母救我!”

沈老夫人的声音自炭火中传来,一张脸在火中若隐若现:“你看我是谁?”

沈宜秋一个激灵惊醒过来,下意识地挣腿,却发现双腿竟真的无法动弹。

这一吓当真不轻,她只觉浑身的血液都要凝固,许多念头从她脑海中闪过,怔了半晌才想起自己是在承恩殿里。

她在承恩殿,那抱着她双脚的自然就是太子了。

沈宜秋松了一口气,随即又觉困惑,尉迟越今夜不是宿在蓬莱宫么?怎么又回来了?

尉迟越刚迷迷糊糊睡过去,沈宜秋一动,便即苏醒过来,睡意朦胧道:“宜秋?”不觉放开她的脚。

沈宜秋立即将脚抽了出来:“妾无状,睡梦中冒犯了殿下。”

尉迟越听她语气一如往常一般谦恭,听不出怨怼,甚至没有半点不悦,心便是一沉。他披衣起身,走到床头:“还疼么?”

沈宜秋微怔,随即轻描淡写道:“谢殿下垂问,喝过药汤便好了。”

尉迟越抿了抿唇,若非有两位良娣告诉他实情,恐怕他真要以为她只是略有不适。

他嘴里发苦:“孤竟不知你有胃疾。”

沈宜秋道:“不过是一点沉疴旧疾,近来不曾发作过,殿下又如何知道?”

近来不曾发作过,那两位良娣又是怎么知道的?何况他与她夫妻十二年,十二年中又发作过多少回?他一无所知,因为沈宜秋一次也没有叫他知晓。

何婉蕙是蹭破点皮都要他哄半晌才收泪的,有点头疼脑热的,更是像个孩童,一定要他陪在身边。

其他嫔妃便是不敢有样学样,真的抱恙时,总也希望得到他的眷顾垂怜。沈宜秋却不同他说,是不想,不愿,还是不屑?

尉迟越心中涩然:“是孤不够关心你。”

沈宜秋无所谓地道:“是妾自己疏忽大意,殿下不必介怀。”

尉迟越听得出来,她并非欲擒故纵,也不是故作坚强好让他更加怜惜——她是真的不在乎也不需要他的怜惜。

方才听了两位良娣的话,他满腔都是对柔情和怜惜,如今收不起来又无处安放,只能堵着。

沈宜秋道:“殿下风寒好些了么?中夜奔波切莫加重了才好。”

方才她的脚被他抱着,只觉他胸膛滚烫,显是还在发热。她想了想,将床帐撩开一条风,向外面唤道:“素娥,叫人替殿下煎一副风寒药来。”

素娥在屏风外应是,又道:“娘子的汤药在炉子上煨着,可要再服一剂?”

沈宜秋胃中仍在隐隐作痛,虽然不想叫尉迟越再大惊小怪,但她也不会难为自己,便即答道:“好,端来吧。”

尉迟越果然道:“还在疼?”

沈宜秋道:“回禀殿下,早已不疼了,不过此药养胃,多服两剂也好。”

尉迟越将信将疑,正待说什么,宫人端了药进来,将帐外的铜孔雀烛灯点上。

太子道:“我来。”

沈宜秋一脸诚惶诚恐:“怎可劳动殿下……”

话音未落,尉迟越已端起了碗:“无妨。”

何婉蕙每回生病便似变成了孩童,嫌药汤苦,捂着嘴不肯喝,非要他亲手喂,尉迟越虽然耐着性子喂她,但要他一个天皇贵胄伺候人,他总是不太乐意。

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上赶着伺候人。

沈宜秋知道今日不让他喂一口决计不能善了,只得暗暗叹了口气,叫宫人搀扶她坐起。

尉迟越将一勺药喂到她嘴边,沈宜秋张嘴咽下:“有劳殿下。”边说边顺势接过碗,仰起脖子几口便将一碗药灌了下去,眉头都未皱一下。

她将空碗递给宫人,接过帕子掖了掖嘴角,对尉迟越道:“殿下不妨先小憩会儿,待药煎好妾伺候殿下。”

尉迟越点点头却没动,抿了抿唇,终于还是道:“你方才来时孤不小心睡过去了,并非有意叫你白等,何家娘子……”

沈宜秋嘴角浮出淡淡的笑意:“妾明白。”这时候尉迟越或许还没有娶何九娘的意思,毕竟祁家小郎君还活着,他便是再喜欢也只能藏在心里,但她却对后来的事一清二楚,所以这解释便是多此一举。

何况他要娶何婉蕙为妃,何须向她交代?

尉迟越其实并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可沈宜秋压根不在乎他的解释,却又让他心里发堵。

早晨在校场,他分明感觉她向自己靠近了些许,或许只有一步,但这一步何其来之不易。

不过一夜天的功夫,他们又退回了原地——兴许连原地都不如。

他想起晨曦中她的笑容,含着几分无奈,几分羞恼,那样鲜活,叫人怦然心动。只是再要看见那样的笑容,不知得等上多久。

然而窥见过春晖,又怎么甘心退回寒冬?

尉迟越苦笑:“你先睡,孤还有点事。”

说着披上氅衣,趿着丝履走到殿外,对随他前来的黄门道:“明日一早你去趟蓬莱宫,将何家娘子所赠的香囊还给她。”

第59章 弟弟

何婉蕙虽中夜才睡下,翌日不到辰时便已起身,洗漱完毕,未及梳妆,先去殿外亲手给郭贤妃煎玉容汤。

郭贤妃日日都要服两次玉容汤,只要何婉蕙在飞霜殿,这碗药就由她来煎,因她心细,做事妥帖,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

不止是煎药,一会儿郭贤妃醒了,她还要服侍姨母更衣洗漱,替她梳发、上妆,甚至还要替她描花样子做绣活,让她好拿去讨今上的欢心。

对何家这位小娘子,飞霜殿上下交口称赞,道是连伺候贤妃多年的大宫女余珠儿都比不上她——故此余珠儿被赶出宫后,郭贤妃便召了外甥女入宫,一来是有个称心如意的人在侧作伴,二来也是排解胸中郁闷。

何婉蕙任劳任怨,对着谁都是笑意盈盈的,若是有谁道“小娘子辛苦”,她便说:“能伺候姨母是九娘的福分。”

煎完药汤,她盛了一碗出来,用小火煨着,然后回房中梳妆。

她住的是附建在郭贤妃寝殿东侧的朵殿,虽与椒泥涂壁、香柏为柱的正殿不能比,却也轩敞富丽。

她在檀木妆台前坐定,拿起铜镜,以指腹抚了抚背面的莲花童子,这是扬州进贡的水心镜,不是单有钱能买来的,哪怕是豪富之家,等闲也见不到,姨母却这么扔在朵殿里。

何婉蕙叹了口气,打开妆奁,奁盒里的簪钗环佩也都是姨母的物件,大多只戴了一回便弃置一旁,她在这蓬莱宫里能随意取来插戴,可却带不走。

姨母说圣人赏赐不便拿来赏人,戴出去也太过招摇,其实意思很明白——若是想过衣锦馔玉、僮仆如云的日子,便设法当人上人吧。

何婉蕙挑挑拣拣,挑出一支最不起眼的羊脂白玉花头金簪,用眼角余光瞥了瞥随侍一旁的宫人,见她果然露出了赞许之色,心中一哂,抬头对她温婉地一笑:“可否劳动姊姊,去百福殿问一问表兄的风寒可有好些?”

话音未落,她的婢女已经从香囊里取出一块银饼子递了过去。

那宫人笑道:“小娘子何必与奴婢见外,本就是奴婢分内事。”

说着接过银子揣进袖子里,便即去百福殿打探消息去了。

何婉蕙暗暗叹了口气,她在这宫里是外人,每有差遣便要使钱,姨母虽不算吝啬,但她赏下来的是宫锦彩缎器玩,何婉蕙打赏宫人内侍却都是真金白银。

久而久之,还真有些捉襟见肘,若是前程有望,这钱也不算百花,可偏偏……

想起祁十二郎,她不由蹙了蹙眉,这门亲事曾经羡煞旁人,祁家门第高,祁郎风神如玉、才学兼人,唯一的不足便是自娘胎里带了些弱症,原也没什么大碍,可谁知年岁渐长,那病症却越来越重,宫中尚药局的奉御都束手无策,尤其是去岁冬日以来,病势一日沉似一日。

她起初还求神拜佛祈求他痊愈,如今也没了念想。

这门众人称羡的好亲事,已令她成了长安权贵中的笑话。

为今之计,也只有回头走宫中的门路了。

她咬了咬牙,若非甘露殿那老乞婆从中作梗,一早便直说太子正妃不能是她,她早就是东宫主母了,耶娘又何苦退而求其次替她定下那病秧子。

好在都说祁十二郎已油尽灯枯,行将就木,想来就在今冬了——其实他这样苟延残喘着,于他自己也不过是熬日子,徒增痛苦罢了。

若是能早些尘归尘土归土,她至少也能封个良娣,如今两个良娣之位都叫人占了,却只好屈居人下了。

好在太子待她……她想到此处,眉头不由蹙起来。她与太子自小一起长大的情分,不是旁人能比,她一直很笃定,便是他娶了妻妾,她也不曾看在眼里。

可是昨晚太子的神情,却叫她莫名心烦意乱,凭着女子的直觉,她看得出沈七娘已在他心里占了一席之地。

他们成婚不满两月,为何会如此?莫非那沈七娘真如传言中那般光艳无匹又手段高超?

她不禁看了一眼铜镜,镜中人眉目若画,身姿婉媚,论姿容态度才情,全京都谁人能及她?她虽未见过沈七娘,却也不信她能强到哪里去。

何婉蕙心下稍安,打开装胡粉的螺钿小盒子,她昨夜睡得晚,眼下的青影要留着,微显枯涩暗淡的肌肤却要稍微遮一遮。

就在这时,有宫人掀帘子进来传话,道贤妃醒了。

何婉蕙只得将盖子扣回去,心中暗暗叹了口气,面上却是笑意盈盈的:“姨母今日起得倒比平日早些。”

说话间到了贤妃帐幄前。

郭贤妃刚起床,见了她道:“九娘快来替我梳个堕马髻,画个桃花妆,今日五郎要来看我。”

何婉蕙一听说表弟要来,脸色微微一白,勉强扯动嘴角:“不想能见到表弟,真是意外之喜。”

她这个表弟才十三岁,可心眼比筛子还多,一双狐狸眼似能洞穿人心,偏他还仗着年小口无遮拦、撒娇卖痴,什么话都敢往外说。

每回见了她,总要说些怪话令她难堪,偏偏郭贤妃将他看得眼珠子似的,一句“他年小,别与他计较”,她便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

何婉蕙满腹心事地替贤妃梳妆打扮,又替她配了衣裳腰带鞋袜和簪环,佯装不经意地道:“未知表弟何时到?”

她打定了主意,若是尉迟渊一时半会儿不来,她便提出去探望表兄,郭贤妃想撮合她和太子,自是乐见其成,到时候她借着侍疾之名,便可避开这小魔星。

横竖他在这飞霜殿也坐不住。

谁知不待郭贤妃回答,便听门口传来个少年人的声音:“噫,何表姊也在么?我这趟来得可真巧!”

别的少年在这个年纪,嗓音大多如老鹅般不堪入耳,尉迟渊却与众不同,他的声音仍旧如泉流漱玉般悦耳动听。

可这么好听的声音落在何婉蕙耳中,却如一个晴天霹雳,她胳膊上立时起了层鸡皮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