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吴主任惊讶,罗卫自己都惊的差点儿以为是在做梦了。他这几天就担心被人弄走,结果等了几天,竟然是让他收拾收拾,去给宋县长当秘书。

“吴主任,没搞错吧?”

我倒是想搞错呢!吴主任笑着道,“当然没搞错。宋县长亲自给我的。小罗啊,你可要努力工作,好好的为宋县长办事。可不要辜负宋县长对你的提拔。”

“……好好好,我肯定会努力的。”罗卫一脸恍惚的点头。

下午罗卫到了宋东征办公室里报到的时候,脸上一脸的尴尬。

宋东征拿着茶杯在桌上一放,“会泡茶不?”

“会。”罗卫赶紧儿跑去给宋县长泡茶。

宋东征边喝茶边道,“我对你没别的要求。就和那天在门卫室一样,任何人拿糖衣炮弹来找你问我的情况,你都给我把嘴巴闭得紧紧的。”

罗卫:“……”幸好,幸好那天给忍住了。

警告之后,宋东征又笑着道,“别紧张,来,坐着说话。把你知道的县里的情况和我好好说说。秘书的职责你是知道的,要充当领导的眼睛和耳朵。你现在和我说,是职责范围。”

☆、第186章 第186章

罗卫成了县长秘书的事实,让整个县委和县政府的人都大跌眼镜。谁能知道这个宣传部打杂的, 看门大爷的儿子竟然一步登天了。

连罗大爷听到消息的时候, 都以为别人是给他开玩笑的。

他这几天心惊胆战的还防着宋县长要整他们爷儿两呢。咋可能当了县长秘书呢。

一直到晚上下班, 他儿子来给他送饭的时候, 他才真相信这个消息了。

罗大爷目瞪口呆的,然后拍着自己儿子的肩膀,“小卫呀, 看来宋县长是个好干部,是个好人,他竟然看中了你,你以后一定要好好的办事, 可不要让人失望了。以前咱当兵的时候,哪个首长要是看中了咱,咱这条命都能送出去的。现在和平了, 不让你送命了,可你心里要有杆秤。”

“爸, 我知道。”罗卫嘿嘿的笑了笑。“爸, 但是咱知道的那些事儿,我都告诉宋县长了。我现在是他的秘书, 我得替他了解情况。”

“那是应该的, 就和以前那些侦察兵一样。”

罗卫给他爹倒开水,“爸, 你喝点儿热水暖和一下。”

罗大爷高兴的喝了, 他看着大门不能喝酒, 也就只能喝开水凑合一下了。

“爸,以后我可就靠你了。咱是宋县长的耳朵和眼睛。我一个人看不过来的时候,你得帮我。”

罗大爷:“……”

罗卫道,“爸,我要跟着宋县长好好干,他好我就好。我也想奔出头,你得帮我。”

听到儿子的话,罗大爷道,“不就是听听消息吗,放心吧。这要宋县长办的是人事儿,我当然帮他。”

“宋县长是好人,他要不是好人,也不会有这些事儿。”

罗大爷点头,“行行行,我心里有杆秤呢。”

有了罗卫的帮助,宋东征对县里的情况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因为罗大爷是在县里多年,又是做门卫的,而且以前是军人出身,对于很多信息都更加的重视,虽然平时不嘴碎,但是心里都是明白的。罗卫来上班之前,罗大爷就和自己儿子交代过了,让他知道这些事儿,才能顺顺当当的干工作。

现在罗卫成了宋东征的秘书之后,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以前的事儿就不说了,就说现在的林书记这边也不是铁桶一般的,林书记这个人有些喜欢和稀泥,搞面子工程,所以金河县前几年大炼钢,以及谎报产量,都在他的纵容之下,搞的十分的夸张。

更甚者,竟然还发生过征粮队去老百姓家里强行征粮的情况。

听到这些消息,宋东征觉得大开眼界了。

罗卫道,“县长,咱现在还要干啥不?”

他现在急于表现一下,想帮着宋东征分担事情。

宋东征摆手,“不急,等民兵到位再说。”

下午吃完饭回到县大院休息的时候,又碰到了林书记的媳妇在楼梯口转悠。

宋东征笑着打了招呼。

林书记媳妇一脸笑道,“小宋,你这是刚回来吧。吃饭没,要不去家里喝点儿热酒?这大冬天的,你一个人在这边也怪冷清的,要不喝点儿酒再回去吧,正好老林一个人在家里呢。”

“不去了,今天忙了一天,可不能喝酒了。对象也管着严,过阵子来看我要是知道我喝酒了,要找我麻烦。”

宋东征毫不客气的把自家对象拉出来当挡箭牌。

林书记媳妇道,“你们家对象没这么厉害吧。”

“她主要是关心我的,担心我一个人在外面喝酒误事。我都答应了,可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宋东征满脸为难道,“我就不去了,回头有机会我和林书记吃顿饭。不过还是等救济粮到了再说吧,现在老百姓没吃饱,我吃不下啊。”他拍了拍心口,摇头叹气的。

林书记媳妇一嘴话就说不出口了。

宋东征指了指自家屋子,“我就先回去了,家里乱糟糟的没收拾呢。”

说着就摆摆手走了。

林书记媳妇这才转身回了屋里。

林书记正坐在桌子边上喝着酒,看到她一个人回来了,就道,“没回来?”

“回来了,人没来。老林,你是不是和这小宋闹矛盾了,咋人家一来这边,连和你说句话都不愿意说呢。这孩子也太不懂事儿了。”

听到这话,林书记气的将酒杯放在桌上,拍了拍桌子,“这小子真是太轻狂了。”

宋东征正在家里泡脚,手里拿着县里的各个公社的人员表看着。分析如何最快的将这些公社管理好。

至于和林书记吃饭的事儿,他完全是抛诸脑后的。在没有在县里彻底的站稳之前,他是不会让人以为他和林书记有好好相处的可能的。

他现在特别想念小苏同志了,要是小苏同志在身边,每天能够见见面,一起分析情况,那多有意思呀。

江东市这边,苏瑜也如火如荼的忙着。

再过不久就要期末考试了。

她觉得自己又回到了之前为高考复习的那段日子了。除了学习就是学习。

好在团委这边期末的时候也不忙,而学生会这边的工作也不用她操心了。所以她现在学习时间多。除了正常上课之外,苏瑜这边还能偶尔开开小灶。

在复习的阶段,她又找高年级的学生借了下学期的书,除了复习功课之外,还要抽出时间学习下一学期的书。

她决定第一学期考个好成绩,巩固她在教授们心中的地位。然后再适当的提出想要提前修完学业。只要教授们同意了,她就可以分心学更多的知识。到时候也不用刻意的考高分了,只要将每门功课修到及格线以上就行了。

反正她念大学是带着目标来的,就是为了混个毕业证,以后也不准备真的去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对她来说,最宝贵都是时间。

二月初开始,学校就开始安排考试了。

寝室里的人都紧张的不已,作为大学一次期末考试,大家都很重视。而且当初苏瑜定的规矩,成绩差的要被踢出去,所以大家都很担心考的不好要被踢出去。

连李萍也有些担心。虽然自认为成绩还不错,可是江东大学人才济济的,她不敢保证自己真的能够考的很好。特别是苏瑜说年后要让她做学生会主席。万一考不好,就没办法竞选了。能不能当学生会主席她不在乎,可是她不想让苏瑜失望。

去考场的时候,苏瑜看着她一脸凝重,笑道,“干啥啊,又不是高考,放松放松。”

“苏瑜姐,万一……我是说万一我考的不如意咋办?”

“那就再考呗。”苏瑜一脸不以为然。然后她挑眉看着李萍,“你不会是担心自己考的不好要被踢出学生会吧。”

“……”

看到李萍脸色红红白白的,苏瑜拍拍她的肩膀,“一个成功的人,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要做到就算补考一百次,也要觉得自己下一次一定能过。”

李萍:“……”果然还是脸皮不够厚。

考试一共考了两天,苏瑜考的很是得心应手。对于她这种喜欢划重点的人来说,只要下功夫,考试就没有可能考不好的。

她估摸着自己就算不考个专业里第一二三名,最起码前十名应该是没问题的。

只要考入前十名了,明年她就要找老师谈提前修完学业的事情。

考完试之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在寝室里收拾完东西的时候,大家都心情不是很好。苏瑜这学期搬走之后,就要搬出宿舍了。要回家里住。不过即便舍不得,大家也没有谁出言挽留。苏瑜姐做的决定,肯定是有道理的,不可能因为自己私心就让苏瑜姐改变主意。

“苏瑜姐,你要常回来看我们呀。”

王晓莉抱着她道。

苏瑜笑着道,“放心吧,还是一个系呢,以后见面机会多。我有空的时候还要和你们聚聚的。”

其他人也走过来抱了抱她。倒是许丽丽别扭的收拾东西,看着大家这样黏黏糊糊的样子,噘着嘴没说话。

“苏瑜姐,我送你。”李萍背着书包,帮着苏瑜拎着东西。她每次都是最先收拾好的,这样每次苏瑜走的时候,她就可以及时的跟着苏瑜一起走了。

其他人还没有收拾好,也没办法一起走。

苏瑜笑着点头,“行,一起走。”

离开宿舍之后,李萍道,“苏瑜姐,我寒假就要开始冬训了,我要去体验做军人是啥样子的。苏瑜姐,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她一点也不想和苏瑜姐分开。

苏瑜一听,严肃道,“我就不去了,我走的是政治路线,我准备去我对象那边的县里看看,提前体验一下基层生活。”做军人?她这种人还是不去拖累解放军同志的后腿了。

李萍抿了抿嘴,心里知道,自己要走的是和苏瑜姐不同的路。

苏瑜见她失落,安慰道,“好好努力,不管做啥,都要做有用的人才。”

李萍郑重点头,“苏瑜姐,我会努力的。我会做对你有用的人。”

苏瑜:“……”她真没这意思。

回到家里休息了一天,刘老娘又是熬汤,又是烙饼包饺子做肉包子的,愣是把苏瑜伺候的舒舒服服的。

不止苏瑜舒服,老苏家的人都舒服。苏大志简直热泪盈眶。

晚上一家人吃着肉包子,喝着肉汤,眼睛红红的。只有姐在家的时候,日子才会过的这么好。连丈母娘都显得慈祥可亲。

还没等苏大志高兴呢,就听苏瑜道,“大娘,明天再去买点肉回来。包十个肉馅儿的包子和十个大白菜馅儿的包子。”

苏大志高兴不已。又听苏瑜突然道,“我后天要去金河县那边。”

“……”苏大志包子含在嘴里,“姐,你去几天?”

“不清楚呢,最少一个星期吧。东征同志刚去那边,我有些不放心,过去看看。顺便也学习一下基层干部的工作情况。”苏瑜一脸认真道。

她缺少的就是这种基层的经验,这次去了正好了解一下。

苏大志一口包子咽不下去了,完了完了,又要开始吃咸菜了。

☆、第187章 第187章

苏瑜一早就收拾东西,然后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准备出门。

她这次带的东西不少, 除了给宋东征带的包子, 还有一些防寒的袜子和鞋垫。另外还有一些自己复习功课要用的书本之类的。

放在自行车上绑着, 足足有两大包东西。

在老苏家全家人不舍的目送下, 苏瑜坐上了自行车后座。

路上,苏大志一个劲儿的劝着苏瑜早点儿回家。

苏瑜听着觉得腻歪,“行了, 小志出那么远的门,都没像你这样呢。亏你还是个要当爹的。对了,刘梅快要生了,你晚上也要注意点儿。别睡的和死猪一样的。”

苏大志觉得自己冤枉, “我没睡的和死猪一样的,每天晚上刘梅起来,都是我陪着的, 她一点儿动静我都知道。”

“知道就好,当爹的人了, 别老是要我教育你。你就争点气。小志才去三个多月吧, 津贴都涨五块钱了。”

说起苏小志,苏瑜还是挺满意的。这小子看来还是很适合军营生活。才去三个月, 从十一元津贴就变成了十六元了。钱不重要, 苏瑜更看重的是他的表现。

涨津贴了,代表他在部队是优秀的。

听到大姐夸奖小弟, 苏大志无言以对, “姐, 我很努力了。仓库后勤的事儿我啥都知道。”

“光知道还不成,要把知道的东西写出来,时不时的给你们领导看。让你们领导知道你肚子里东西。”

“哦。”苏大志老老实实的应了。

这大冬天的坐在车上也没事儿干,苏瑜又忍不住提点他几句,“平时多看,多记录笔记。你脑子笨,就要勤快点。多看多记录多学习。以后没个星期去找你们刘主任聊个天啥的,汇报一下工作情况。”

“刘主任没找我呀,”苏大志道。

“我安排的!”

“那我去。”苏大志立马道。

“每天看着你们刘主任,就说一句,。刘主任你看着真精神。”

“……哦。”

“暂时就这样吧,回头我给你制定一个方案,你每天就按着我给你安排的任务来做就成了。指望你成长是不可能了,只能拔苗助长了。”

苏大志感受到了来自自家大姐的关怀,感动道,“姐,你对我真好,”

苏瑜在后面不自觉的翻了个白眼。她这也是没办法,刘梅马上要生孩子了,不让苏大志自己努力争气点儿,总不能让她这个当大姑的养孩子吧。

到了车站之后,苏大志红着眼睛将苏瑜送上了车,然后将东西也帮着搬到了车上。

“姐,真不要我送你去吗,你这东西咋办?”苏大志不放心道。

“有人接,放心吧。赶紧儿回去。”苏瑜洒脱的摆手。

苏大志站在车窗外,“姐,那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他真是不想吃丈母娘做的咸菜了。

车子总算开动,苏瑜打了个哈欠就靠着椅子上开始看风景了。完全没有舍不得家里那一伙人的意思。

这还是苏瑜来这个年代这么久,第一次离开江东市。

这会儿的车子开的速度很慢,苏瑜觉得以后的山地自行车都能追上这速度了。特别是路上还很颠簸。

越是离省城远了,越发的直观的了解到这个时候国家各方面的落后。

她回忆起记忆里的不夜城,心里吐出一口浊气。心里敬佩一句,真是不容易呀。

车子一路奔波,终于在中午之前,就到了金河县车站了。

车站里,宋东征眼睛左看看,右看看。只要来一辆车就要瞄一眼是不是从江东市那边过来的。

他身边,罗卫也跟着好奇的看着。

“领导,您别着急,肯定快了。”

宋东征眯着眼睛看着远方,咋可能不着急呢,都一个多月没见了!

终于,挂着江东市字样的牌子的车子终于进站了。

宋东征赶紧跟着车子一起跑。然后在车窗里到处看自家对象。

看到自家对象招手的那一瞬间,心里的石头落地了。真的来了……

罗卫看着自家那个高深莫测的领导这会儿像个毛头小子……不对,领导这年龄确实还是毛头小子……反正就是突然就突然变了个样子一样的,有些傻乎乎的笑,然后殷勤的去给一个女同志扛行李。

不对,领导扛行李?他这秘书失职了!

罗卫一个激灵,赶紧跑过去,“领导,我来我来。”

宋东征正高高兴兴的准备和自己对象说说亲热话呢,听到罗卫的声音了,顿时觉得自讨没趣。不该带这么个拖油瓶过来的。

苏瑜礼貌的和罗卫打招呼,“罗卫同志,你好。”

“啊,你认识我?”罗卫惊讶道。

苏瑜笑着道,“是的,我经常听东征同志提起你,说你办事能力强,是个很好的助手。”

罗卫顿时又惊又喜,然后摸着脑袋不好意思。

宋东征笑了笑。这话他可没说过。这小子还没不够好。

被感动到了,罗卫一手一个包裹,“我来我来,我力气大。”

苏瑜也没客气,要是换做她是秘书,她也是会这么做的。

好在宋东征从县里借了车子过来了。这大冷天的,他也不想让苏瑜受冻走回去。当然,回去了油费是要从工资里面扣的。

至于公交车……县里是没有的。

苏瑜还是第一次知道宋东征同志竟然会开小车。“啥时候学的?”

宋东征很是自豪道,“以前在部队的时候学的。你要是想学,我教你。”

苏瑜笑而不语。她也会开。

到了县政府家属大院之后,罗卫忙前忙后的帮着苏瑜这边扛东西上楼。其他人在院子里看着宋县长领着个女同志回来了,都看着他。

宋东征热情的和大家介绍,“苏瑜,组织上给我介绍的未婚妻,定了亲的,就差领证了。”

大家一脸佩服的看着苏瑜。原来这个就是把宋县长给管的服服帖帖的对象呀。难怪宋县长听呢,这大城市的女同志就是不一样,看着真是气派。听宋县长说是大学生,而且还是大学里面的团干。特别能耐呢。

苏瑜也礼貌的和大家打了招呼,然后跟着宋东征上楼,“她们咋好像认识我?”

“我经常提起你。”宋东征讨好道。

苏瑜笑了笑,一脸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