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锦玉见锦瑟竟是半点不介意,心中倒有些不是滋味。而众夫人听到两人的对话,虽隔着屏风也能从锦瑟温雅舒缓的语气中想象到她唇边的柔婉笑意,又闻她说远来是客,想到谢少文终究还算不得姚家女婿,到底是外男,便觉姚锦玉的行为更伤风败俗。

谢少文听闻锦瑟的声音却是一阵激动,将才他进了屋便欲问起锦瑟,只无奈一直未能寻到时机,如今哪里还忍得住,忙站了起来,冲屏风这边问道:“锦瑟妹妹的病可是大好了?”

吴氏急得出了一身虚汗,可今日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来的太突然,她就想不明白,明明早先将一切都筹谋好了,步步都算计的几乎完美,只以为会稳操胜券,却不知是哪一步出了岔子竟遭受连番打击。如今见谢少文一脸关切地站起身来,吴氏心不甘地笑着道。

“难为世子如此惦记你,一进府听闻你病了便央了婶娘非要亲自到依弦院去瞧你,四丫头,还不快出来叫世子瞧瞧,也好叫他早些安心呢。”她言罢又冲众人道,“这两个孩子本便一同长大,青梅竹马的,好的跟一个人儿似的。如今一别三年,也是难为了世子这般重情。”

她言罢,众夫人自纷纷点头,或赞谢少文重情义,或称锦瑟有福气。吴氏这话可真是一把利剑直逼锦瑟,什么青梅竹马,好的和一个人儿似的,这若是将来退了亲事,谁家还愿意来聘她?!不疑心她的清白便是好的了。

锦瑟闻言却也不急,只站起身来福了福,道:“男女七岁而不同席,如今我于谢公子皆已非昔日孩童,岂能…婶娘莫开我的玩笑了。”

锦瑟言罢却是羞红了脸,微微侧了侧身,隔着屏风都不肯和谢少文正面对上,竟是极为恪守礼节,不愿依了吴氏的话出去和谢少文相见。

其实大锦定亲的男女寻常见面是不算失礼的,亲朋故交之家,平日走动,孩子们也都不太避讳。像姚锦玉今日便是在园子里碰到了谢少文,那也不会传出什么风言风语来,实也是她做的太过明显,却又将众人都当成了傻子。

而锦瑟如今执意不见谢少文,便更突出了姚锦玉的轻佻。偏众夫人和小姐只从她的语气中听到一股子娇羞和佯怒,丝毫感觉不出她是在针对姚锦玉,只觉她是被吴氏打趣的狠了,当真羞不自禁才不愿露面。当众如此打趣小辈,确实有失长辈风范,这也更凸显了吴氏的随意。

众人不觉都恍然了,原来这姚大姑娘轻佻皆是有缘由的。这上行下效,也难怪小小年纪就如此的狐媚。

吴氏自取其辱,而锦瑟却已冲身后的白芷低语了两句,白芷便上前一步,挡住了锦瑟的身影,冲外头谢少文见了礼,回道:“奴婢白芷请世子安,姑娘说她不过是受了些风寒,如今已大好了,劳世子如此担忧实是惶恐。自凤京一别已近四个年头,姑娘也甚为挂心侯夫人和世子爷,叫奴婢代为问世子好。”

锦瑟竟是连话都要婢女来传!知礼守礼至此,不愧是清贵出身!众人自也没露听了白芷口中一别近四年之语,想着锦瑟如今才十一,除去四年,当初在京城时不过才七岁大小,分明还是个孩子,方才吴氏那句青梅竹马所引发的涟漪,便也不攻自破了。

而谢少文自锦瑟起身说话目光便直勾勾地盯着她,隔着屏风他只觉眼前一亮,脑中蓦然便浮现那句女大十八变的俗语来。

透过那屏风,女子亭亭玉立,阳光仿似给她纤袅的身影镀了一层光影,愈发凸显了那身姿的静雅独立,淡纱隔开了他的视线,可却难挡那容颜飘飞,惊鸿之美。更因瞧不真切容貌,才使得她一身娴雅温婉的气质愈发彰显了出来。

耳听锦瑟羞恼带嗔的话,又见她似羞似恼地避开身影,那纤弱腰肢翩然而动,若说方才那朦胧的身影如一幅静美的写意画,那随着这一嗔一动,谢少文便觉画中美人出图,整个屋子都跟着鲜亮了起来。

他一颗心跳的飞快,脑中充斥着三年前锦瑟的一颦一笑,只觉这一方空间,屋中喧嚣皆远远而去了,唯那一抹身影在脑中翩飞不去。

锦瑟本便是感受到了谢少文火热的目光这才躲在白芷身后的,心中更是泛起一阵的讥讽和恶心来。

前世的谢少文在未曾得到她时,何尝不是费尽心机,曲意讨好,便是因为他一片真情,才得她感激愧疚,在初进侯府时为侯府忧,劝说他做个享乐侯爷。如今想来,所谓的真情也不过都是谢少文的私欲罢了,在姚锦玉和万氏连番迫害之下,便纵有真情,也会消磨在一日日的猜忌和不满中。

锦瑟心中厌恶,神情气度偏落落大方,从容安宁,冰雪之肌上笑意温雅,气质沉敛静淡。

她虽面容尚青涩,但已露绝丽之态,又有此番气度,让人不觉感叹:这若再过两年,该出落成何等倾城之态,只怕比她那有京城第一美人的母亲廖华更为出色。

众人瞧着锦瑟,再观站在一旁已出落的亭亭玉立、娇俏可人,却分明带着几分嫉恨神情的姚锦玉,一时只觉真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又见外头谢少文那股子热乎劲儿,姑娘们便都明白了,这分明是姚锦玉剃头担子一头热,人家武安侯世子有如此未婚妻,又怎会瞧上她姚锦玉?一时,大家对姚锦玉的所作所为便更为不屑了。

而谢少文听了白芷的话却有些失望,只觉着阔别近四年,锦瑟妹妹似和他生分了,可转念他又觉着是锦瑟当着这么些人不好意思和他过分亲近,故而便也随了锦瑟的意,笑着道:“劳锦瑟妹妹记挂,这些年我也甚好。”

吴氏见锦瑟完全没有露面的意思,心中便有些不甘,她眯了眯眼正欲再言,却见明堂外二门的管事婆刘妈妈快步奔了过来,进了锦绣堂便忙冲着上头的郭氏禀道:“老太太,江安县主来访,如今已进了二门了!”

三十八章

堂中一阵静默,接着却轰地一声炸开了。只因这江安县主可不是一般人,其出身勋贵之家的汝阳王府,汝阳王世代镇守大锦东陲,手握一方兵权,乃大锦三大藩王之一,江安县主正是现汝阳王梁从克的嫡次女。而江安县主所嫁也非常人,却是大锦第一士族青阳萧氏的嫡子萧默。

萧氏源远流长,自上数四百年的周朝便是西南望族,如今的青阳萧氏便是周末名相萧偳一脉,四百年历经五朝,萧氏不知出了多少名人高官,风流雅士。

大锦圣祖爷打天下时,当时的萧氏族长萧庆迎一力支持圣祖,圣祖兵败颠沛南疆,其携亲眷族人追随,当时只萧庆迎一系跟随前往南疆者竟多达一万人,萧庆迎因恐族人不能全心全意追随圣祖,竟是一把火烧毁了故宅。圣祖后取天下,封萧庆迎为辅国公,萧氏一族这才在青阳再度安家。

大锦的镇国公虽世袭,但逢袭降等,如今已过五代,萧氏虽失了爵位,可盛名犹在。萧默又是前内阁大臣,紫安殿大学士萧明达的嫡长子,曾是先帝丰庆初年的榜眼。

萧氏自萧明达致仕,嫡系便渐渐退出了大锦朝堂。世人都说萧氏如今不复祖辈荣光,安于享乐,怕是要没落了,可锦瑟却知这是萧氏的韬光养晦之策。

江安县主唯一的嫡子萧韫在先帝丰庆十八年便已被钦点为状元郎,当年他年仅十六,是史上最年少的状元公。彼时她将八岁之龄,正陪伴祖父南下,她犹记得祖父对萧韫的赞赏之言:天资聪颖、不负萧氏盛名。

先帝对萧韫也极为喜爱,金殿之上便允了其内阁侍读之位,然萧韫却以年纪尚小,阅历尚浅,不堪大任,恐负圣望为由辞了,至此云游天下,只寄情山水诗词。天下书生本清高自诩,萧韫此举被大家称颂,都道他性傲岸,有古君子,远朝堂,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风骨,这也使得萧韫在大锦读书人中享有极高的威信,还得了个谪仙的美誉。

青阳萧氏如萧韫这一辈的子弟中中举者甚多,虽皆初涉朝堂,官职都不高,但也不可小瞧,萧氏有这些子弟在,又怎会没落?

对比这样的士族,武安侯府这样只显贵一朝一代的门第便成了不值一提之流。而姚家,那更是和萧氏全然扯不上任何关系,这也难怪众人听闻江安县主来访,会表现的如此诧异和激动了。

闻言,不少夫人都流露出了思忖之意,如今姚礼赫已在同知位上三年,而知府姜大人即将调任,众人此刻皆在猜测是否是姚礼赫得了什么门路也要高升了,可这也不对啊,便是姚礼赫能顺利升任江州知府,也不过区区五品,纵是他走了狗屎运,一下子官升三级,那也入不了萧氏的眼啊。

便是万氏也惊疑地瞪了瞪眼睛,郭氏更是半响才反应过来,丝毫不敢托大,忙起了身带着众人去迎。

锦瑟也觉诧异,只因前世郭氏寿辰这日可没发生江安县主来访的事。众姑娘随着夫人们出了屏风,锦瑟便闻那边两位眼生的姑娘正低声嚼着耳朵。

“这江安县主不是一直都住在凤京的萧府吗?怎到了这里?”

“你竟连这个都不知?再一个月汝阳王的六十大寿便要到了,江安县主自是要回去给父亲贺寿的,听母亲说这次是萧公子亲自护送了母亲南下呢。想来今日刚巧路过江州,只不知萧公子可是也来了…”

“你这般一说我倒也想起来了,久闻萧公子和吴王世子、镇国公世子、武安侯世子、户部尚书府的廖公子,还有质子府的北燕英武王并称凤京六大美男子,将才已见过了武安侯世子,果真仪表不凡,却不知这位萧公子是否也如传言一般是个谪仙般的人物。”

这两人正聊得火热,不想另一位穿桃红衣裳的姑娘诧异地插声问道:“怎北燕质子也算进这凤京六大美男子里来了?真真好笑。”

那先前说话的姑娘却白她一眼,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这位质子爷在我大锦已有七年了,平日都生活在凤京,每年只回大燕一次,还呆不足月,这么算来和凤京人又有何异?听说这位北燕王爷生了一双蓝色眼眸,这人的眼睛怎能生成蓝色呢,真不知是何等奇怪模样。”

“蓝眼睛有什么奇怪的?你们看,吴姐姐身边的流云就生了一双蓝眼睛,我瞧着极是好看!”

这次说话的却是之前和吴紫萝在一处的云姑娘,锦瑟瞧小女孩一双眼睛瞪的大大的,黑溜溜的眼珠极为灵动,不觉一笑。随着她的手指望去,果然见吴紫萝身后跟着一名十岁模样的异族婢女,只她一直低着头,容貌倒瞧不分明。

姑娘们纷纷望去,便有一穿鹅黄褙子的姑娘脆声道:“喂,你快抬头叫我们瞧瞧。”

流云闻言却依旧低眉顺眼,吴紫萝回头冲她笑着吩咐了一句,她才缓缓抬起头来。锦瑟望去却见她皮肤细白,长眉深目,鹰钩鼻,大嘴巴,五官比大锦人要深刻,线条也粗犷些,容貌虽不算太出众但也别有一番风情,尤其是那一双蓝眼睛,澄净的如一池碧水,又如剔透宝石,非常漂亮。

众姑娘不觉叽叽喳喳地赞叹了两声,那之前说话的姑娘便又道:“若那质子爷的眼睛也像流云一般,倒也不算吓人。”

云姑娘就又脆声接话道:“这位王爷真可怜,背井离乡,一定和戏文上唱的质子一般要受颇多屈辱。”

她这一言,那紫衣流云髻的姑娘便笑着道:“你这话可就说错了,这北燕武英王在凤京可一点屈辱都没受。前些日我表姐从京城过来还说起这位质子爷呢。听说凤京的质子府修建的比王府还华丽,这位质子爷春上时还和大长公主的嫡子南郡王因一个戏子起了冲突,竟是将南郡王打的断了一条腿,在床上躺了足足三个月都没能起来。大长公主日日进宫向皇上哭诉,可最后这事也没闹出个谁是谁非来。”

“这却是为何?”云小姑娘闻言便眨巴着大眼睛又问道。

她们这边说话声不知不觉已惊动了不少人,引得众姑娘都侧首而望。

锦瑟却微敛笑意,这再说下去就不妥了,她欲出言制止,却闻吴紫萝率先开了口,轻拍了下云姑娘的头,道:“就你问题多,快看,江安县主下轿了。”

她一言众人便都住了声,凝眸向前望。而姚锦玉至始至终便没认真听姑娘们的议论,只因她这会子一心思都扑在了谢少文身上,那什么萧家公子,什么武英王便是再俊美,她也攀不上任何关系。

谢少文这样的身份对她已是高不可攀了,她只望着母亲真能如她所愿,筹夺到这门金玉良姻,为她谋取一份侯夫人的泼天富贵。

锦瑟余光瞥到姚锦玉伸长的脖颈,直勾勾的眼神,不觉挑了挑眉,心道她的这位好姐姐可真是半点都不叫自己失望。

锦瑟正想着那边姚锦红却突然拉了她的手,锦瑟回头便闻姚锦红压着声音问道:“四妹妹,武英王为何就敢野蛮至此?”

------题外话------

谢谢泓水纤洁666的花花,抱抱。

三十九章

姚锦红的声音极低,倒也没人留意到她们,锦瑟见她满是好奇,便笑着摇头,低声道:“三姐姐,戏文上的质子都是被迫为质的,这武英王却是北燕亲自提出送其为质的,听说当年提这主意的还是其生母,如今北燕国母金后,这一被动一主动,差别可就大了。”

锦瑟说着想到姚府后门那嚣张的狂徒,不禁又道:“这武英王未必野蛮,却必定是个猖狂跋扈之徒。”

姚锦红闻言目露不解,还欲再问,锦瑟却美眸斜飞睨着她,掩唇笑道:“瞧三姐姐,发钗都歪了呢,怨不得老太太总说三姐姐是皮猴呢。”

言罢见姚锦红眨巴着眼睛去扶头上发钗,锦瑟便抬手笑容温柔地给她整了整发髻。那边江安县主却已下了软轿,老太太和众夫人们见过礼,姑娘们才纷纷拜了,这才簇拥着江安县主重新回到锦绣堂中落座。

江安县主四十来岁,梳着朝云近香髻,只在侧髻上插了一排大小不等,玉质极好的羊脂梳。她上身穿着暗蓝色掐金丝翠羽面的褙子,下配淡蓝色的百摺罗裙,外头还罩着一层宝蓝的薄丝蚕锦细纹罗纱,那领口处和腰带上都滚着紫貂毛,身上并未多带首饰,然却透出一股低调而沉敛的华贵来。

她微微有些发福,可却更显雍容富贵,五官精致,虽眼角已长了眼纹,但难掩丽质,想来年轻时也是少见的大美人。

郭氏于她同坐在靠轩窗的山形镶云母靠背罗汉床上,却不敢托大,微侧着身子已示尊重。

江安县主见郭氏略显局促便笑着道:“老太太许也听说了,下月便是老父大寿,我回去拜寿,凑巧路过江州,不巧却逢大雪,这便被困在了此地。昨儿太阳是出来了,可我那不孝子却邀了友人登云屏山去了,到今日还没个踪影。我自己个儿在别院也闷得慌,凑巧听闻老太太也是六十整寿,便紧赶着来凑个趣儿,老太太莫怪我不懂礼数才好。”

郭氏见江安县主态度亲和,笑容和蔼,忙笑着道:“哪里哪里,县主能来真真是叫姚府上下受宠若惊,令得这锦绣堂蓬荜生辉啊。”

夫人们纷纷笑着称是,江安县主又和郭氏寒暄了两句,又于坐在一旁的万氏打过招呼,这才瞧向站在下头的几位少年,道:“这可是府上的少爷们?果真是个个一表人才。”

郭氏当即便笑的合不拢嘴,忙道:“他们几个都不长进,若是能有萧公子十分之一的才学,姚家也后继有人了。”

将才是姚礼赫亲自送了江安县主过来的,姚文青等几位少爷便也一道过来给老太太拜寿,已在堂中站了片刻。

如今听郭氏这般说,二房所出的三少爷姚文科便忙带着四少爷姚文敏,五少爷姚文青,和四房的六少爷姚文强一同上前给郭氏磕头拜寿,道:“今儿祖母寿辰,孙儿们一同作了首贺寿诗,祝祖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他言罢便双手捧起一纸诗文来,雅冰忙上前接了呈给郭氏和同坐的江安县主鉴赏,江安县主含笑念了,却是:教子以衷更教孙,懿行淑德仰慈云,蟠桃果熟三千岁,紫竹筹添九百春。

念罢夫人们自纷纷称赞,江安县主也连连点头,将手中诗作递给了一旁的万氏,笑着道:“这诗虽比不上少文为你做的那首十福诗,但字却极为出众,你也瞧瞧。”

上个月万氏也刚刚过了寿辰,谢少文当众作贺寿诗一首,共十句,因每都含福字,故而得名十福诗。当日他作罢,引得满堂彩,那诗更是广传凤京,连诗词泰斗文渊阁大学士洪大人听了都赞了两句,此事江州也有耳闻。

谢少文闻言忙起身,冲江安县主微微欠身行礼,道:“县主缪赞,姚家弟弟们的诗一片至孝溢于言表,相形之下,十福诗过分追求华美辞藻,却失之真情了。此诗甚妙,实非我所能及。”

姚文科见他谦逊,自也带头捧了谢少文几句。那边儿姑娘们隔着屏风见谢少文风采翩翩,谦逊有礼,自是一阵波动,目光不停地在锦瑟和姚锦玉之间徘徊。见锦瑟只含笑端坐,目不斜视,而姚锦玉目光却直直盯着谢少文,心里自又是一番计较。

而万氏瞧了那字,却也连声称赞,道:“果是好字!却不知出自哪位少爷之手?”

她问罢,姚文科四人尚未回答,倒是江安县主接过了话头,道:“让我猜猜,这字定出自前首辅姚大人的嫡孙姚文青之手,可对?”

姚文科是几人中年纪最长的,闻言便忙笑着躬身回道:“县主眼力超凡,正是五弟所写。”

郭氏便冲姚文青招手,道:“还不快来拜见县主。”

姚文青这才举步上前恭恭敬敬地行了礼,江安县主点头唤了他到近前,赞许地道:“虚年八岁了吧?单看容貌倒和廖尚书有五分肖似,只这一笔字却是尽得了你祖父姚阁老的真传,是个好孩子。”

文青闻言忙恭敬地应了,江安县主便冲郭氏笑道:“姚阁老是我大锦书法大家,一手行书端庄清秀,飘逸浮云,可谓广采众长,冶于一炉。韫哥儿当年启蒙描摹的便是姚阁老的字,只他没有定性,却学不来阁老的天质自然,丰神盖代,临了五年都没个风骨,这才又练了楷体。这孩子不错,难为他小小年纪,竟将阁老的字练的如此传神,料想没少下功夫,定是个纯孝的。当年阁老过世,父亲和夫君在府中祭拜多日,甚为伤感,夫君还叹阁老仅留的这一双孩子命苦,岂不知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不命途多舛,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孩子,好好读书,好好习字,我还指着将来能有幸再观祖孙三状元的奇况呢。”

她那后几句话却是对姚文青说的,姚文青听她语气亲切而善意,不觉抬头,却见江安县主正用一双含笑的眸子瞧着他,面上尽是慈爱和鼓励,文青微微一怔,早上姐姐和他说的那些话便在脑中一遍遍浮现,他只觉一股激荡之情骤然冲起,双拳已是紧紧握住,朗声道:“县主高看文青,文青定也不叫县主失望,来日定要金榜提名,续写祖孙三状元的奇谈!”

他这话说的掷地有声,眉宇间更充斥着一股逼人的决绝坚定之色,倒瞧的江安县主连连点头。

那边吴氏见此,更是恨的咬了牙关,只因此刻情景实和她早先谋划的差别太大,本想今日一举毁掉姚文青,却没想如今这贱种非但平安回到了府中,还得了江安县主称赞,这叫她如何能够心平气和?!

------题外话------

推荐:老公奉天新文《古武—魔女降临》

素素的完结重生类种田文《侯门嫡女》

不游泳的小鱼倾情打造《世族庶女》,不容错过哦。

链接在书评区一楼,亲亲们没看过滴一定要看看哦。

另,今明两天下午五点都有二更,亲亲们喜欢的留个言吧,话说最近素的留言惨淡,心情惨淡呀。

谢谢天天想飞送素的钻钻哦。

四十章

众人皆知萧韫写得一手楷书极得世人推崇,更知萧氏一脉不乏书法名家,但却不知萧韫初习字时竟摹的是锦瑟祖父姚鸿的字,又见江安县主这般礼遇姚文青,登时便对锦瑟姐弟高看了几分,再观姚文青气度神情,心下便犯了嘀咕。

当年姚鸿一举高中,民间便有讹传,说他是天上文曲星经点化下了凡尘,还说姚鸿会一脉单传,子孙后辈个个都天禀异常,状元之才。谁知后来姚鸿竟果真只得一子,并且还传下了父子双状元的奇闻。这也使得讹传变成了神算,流传的愈发广远了。

只后来姚家两位状元郎相继过世,这流言便渐渐淡了,如今经过江安县主一提,众夫人自然便想起了当年的这预言来。一时间大家看向姚文青的目光便不一样了,一脉单传,到姚文青这里可还是应验的,那么姚文青岂不是未来的状元郎?

又想着将才江安县主所言,说姚文青肖似廖尚书,便更不敢再小瞧眼前少年了。

户部尚书廖正琦却是锦瑟姐弟的嫡亲外公,虽众人皆知当年姚府和尚书府因争抢锦瑟姐弟的归处闹掰了,阴差阳错竟害得前来接锦瑟姐弟进京的廖尚书嫡长子命丧江州,使尚书府和姚府结了仇,这些年对锦瑟姐弟不闻不问,可这到底是血浓于水的关系,谁知道将来会怎样。

姚锦瑟姐弟如今瞧着可怜,孤苦无依地寄养在堂叔家中,可姚家两代人创下的偌大产业却还在族中,将来姚文青长大了,这财产都是要归还姐弟俩的,而且有姚家父子留下的名望和人脉,还有廖尚书这样的血亲依靠,将来两个孩子的前程可真不好猜测。

这般想着,夫人们已恍然,这江安县主会突然造访,分明是来看故人之子的,想来当年萧家定然和姚首辅家有过来往。到底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姚鸿一脉便是再没落,那也是出过两位状元郎的清贵官宦之家,一般人是比不得啊。回去以后还要嘱咐了自家子弟和姑娘们往后多多和姚文青姐弟近亲近亲才是。

吴氏见江安县主几句话便震慑的众人,心中气闷,便笑着嗔文青道:“瞧这孩子,县主夸赞你两句,竟还不知深浅了。这孩子口气大,叫县主见笑了。”

江安县主闻言连瞧都未瞧吴氏一眼,却冲郭氏道:“孩子有傲骨,有志气是好事。我倒瞧着文青是个直率、敦厚的孩子。有什么说什么,大丈夫处世当如是。老太太以后还请多费心教导,莫叫一块璞玉蒙了尘才是。”

按说江安县主一个外人说这话并不合适,可她身份高贵,偏要说也没人敢多加评论,郭氏闻言自笑着称是,又赞了姚文青几句。

而吴氏却面色发青,江安县主这话分明就是冲她来的,是在敲打她呢。吴氏恨的咬牙,再察觉到众夫人瞧向她的古怪目光,手心便出了一层冷汗。

万氏面色却也不大好看,论和姚锦瑟姐弟的关系,她自比江安县主要近的多,可偏她就没看出那字是姚文青写的,再瞧江安县主对姚文青的礼遇倒显得她之前太过冷淡了。

屏风后,锦瑟见弟弟被江安县主几句激的表了志向,不觉微微一笑。想着江安县主那祖孙三状元的话来,锦瑟也微微有些心意激荡,望向弟弟的目光饱含了期许。

姚文青回府已换了件湖蓝色绣银丝点素团纹的襦衫,腰束一条浅蓝色缀玉带,举止有礼,映着面上的坚毅之色,倒瞧着猛然大了两岁一般。弟弟,锦瑟是向来知晓的,和父亲一般他极聪敏,读书很有天赋,几乎过目不忘,虽是这些年被吴氏刻意引了偏路,性格骄纵了起来,但学业上却还坚持着祖父对他的教导,并未荒废。

如文青这般大的孩子,鼓励和激励是极重要的,上位者的期许会令下属拼命奋发,像江安县主这样的人,她的几句话可能比她这个做姐姐的说上百句千句都要来的震动。文青不明所以,大家分明也都想错了,大概皆以为江安县主和姚家有渊源,可锦瑟却是知道的。

当年祖父和父母在世时和江安县主实没任何来往,江安县主是自其子萧韫金榜题名后才随其夫到凤京居住的,彼时祖父已致仕,他们祖孙三人已在南下的路上。若说有交情,也只在于当年江安县主的公公萧阁老曾和祖父同朝为官,可那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江安县主如此为文青说话,倒叫锦瑟心下诧异,是这江安县主性情宽厚仁慈呢,还是其中有自己不知的缘由…看方才江安县主对吴氏的态度,却又不似宽厚热心之人啊。不管怎样,锦瑟领了这份情,这感激江安县主的雪中送炭。

锦瑟这边想着,那边江安县主又问了姚文青两句,便令他退下了。却是端起了茶盏,轻呷两口,不再和姚府其他几位少爷多言。

郭氏见自己最喜欢的孙子姚文强并未得江安县主高看,心中不乐,面上却半点也不敢表露,冲姚文敏几人笑道:“县主对你们的期许和表扬你们要记在心上,不可骄傲。行了,你们在这里姑娘们都得拘束着,你们的孝心祖母已知道了,快都去前头吃酒作乐吧。”

万氏闻言便也冲谢少文道:“既你锦瑟妹妹无碍,你便也到前头去吧。”

谢少文应了,便也起了身,随了姚文科几人一道退了出去。只他心中却充满了失望,这一去前院,今日是别想再见到锦瑟妹妹了,到现在他竟连锦瑟的面儿都没见着,这让他微微有些沮丧。

将才姑娘们出了屏风一道去外头迎接江安县主,他顾念着礼数,哪里敢回头去瞧,只余光留意了下,却是一片的香衣鬓影,根本就不知锦瑟站在那里。

心有所失,谢少文神情便也低落,迈步也慢,复又想到之前和姚锦玉在亭子中烹茶的事来,将才不觉有什么不妥,现下却又怕锦瑟听闻了生出误会来,一时间倒又怪起姚锦玉多事来。

而锦绣堂中,少爷们走了,屏风才被撤去,姑娘们纷纷上前向江安县主见了礼,却唯锦瑟被叫到了近前,江安县主拉着她的手细细瞧了瞧,见她面色不好,少不了关切两句,锦瑟一一答了,态度不卑不亢,从容有礼。

江安县主见了眸中探究一闪而过,随即却又多了些赞许,褪下了右手的碧玺珠串便往锦瑟手上套。

------题外话------

推荐央央新文《窈窕家丁》,央是潇湘老作者,文笔清新,文风诙谐,不会叫亲们失望哦。

谢谢亲亲13620222605和天天想飞送素素的闪亮钻钻,群亲个。

四十一章

锦瑟见江安县主通身上下只鬓侧插了一排玉梳外便只手上这一串珠子,当即便知她定是个不喜佩戴饰品之人。如她这般身份实也无需饰品来抬身价,那头上是必须要插些发饰好固住发髻的,这手串既得她戴在身上,便必然不是寻常物,只怕有些渊源,是她极珍爱之物。

锦瑟当即便推辞不受,见江安县主坚持,这才笑着抬头,道:“县主真要赏小女见面礼,小女倒瞧着县主头上那柄小玉梳精巧可爱的紧,可否便请县主将它赏了小女?”

众人闻言皆觉诧异,只道锦瑟此举委实不妥。江安县主头上那一排玉梳大小不一,形状不同,但雕工却出自一人之手,那羊脂玉一瞧便是一大块整玉分雕而成,这一套玉梳若拨了最小的给锦瑟,剩下的却不能再戴了,江安县主又不能将整套都送了锦瑟。这样一来姚锦瑟自己得的一只玉梳没甚用处,江安县主的却也要废弃掉,此举当真有些任性和鲁莽。

再来,那碧玺珠子瞧着不过一般货色,玉梳的玉质却极佳,价值定要远远高过碧玺珠子,哪里有这样讨要物件的?

江安县主闻言却极为认真地又瞧了锦瑟两眼,当下眸中就又多了几分喜爱,也没坚持,将那碧玺珠子套回手上,却是亲自拨了头上玉梳插在了锦瑟鬓边,笑着道:“你既喜欢,又有何不可的?到底是娇俏俏的小姑娘,只插这一只小玉梳便添色不少,好看的紧。”复又冲万氏笑道,“还是你眼毒,早早地便订下了这么个美人胚子,又是这般的灵巧聪慧,叫人眼热啊。”

万氏便也笑道:“京城的闺秀们仰慕韫哥儿才华的不知凡几,个个都是钟灵毓秀的美人,只怕你挑媳妇儿都挑花眼了,我武安侯府只得这么一个,你倒来眼热了,真真是叫人气恼。”

众人便都笑了,锦瑟宠若不惊,只含笑谢了江安县主便自退下。众夫人们见江安县主对锦瑟讨要玉梳之举非但没有不喜,反倒称赞不已,便更觉先前猜测的对,瞧向锦瑟的目光也愈发亲和。

其她姑娘起身见礼,却再未有能叫江安县主高看的,只那吴紫萝见礼时,江安县主却笑着瞧向她身后的流云,道:“吴姑娘身后婢女倒似北域人?我这暖柔丫头也是北域人,总念道思乡情切,一会子倒可叫她们一处多说说话。”

吴紫萝闻言便笑着道:“流云是赫拉草原来的,却不知暖柔姐姐的故乡是?”

江安县主身后站着的做丫鬟打扮的姑娘这才抬起头来,倒是引得抽气声不断。

只因那暖柔容貌竟是倾国倾城,但见她瞧着十六模样,正是女子最娇美之时,两弯蛾眉,细而不弱,明眸皓齿,唇如红樱,芙蓉面,勾魂眼,眉宇间风流多情,深深的眼窝,眸光如虹,流光羿羿。因是异域人,她的身段比大锦女子足高了两头,出落的突兀有致,妖妖娆娆,却又自带一股北方女子独有的健美和洒脱,配上那极度艳丽的五官,风情万种的神韵,倒不似个丫鬟。

锦瑟瞧着也觉眼前一亮,只觉如这般女子一颦一笑皆是风情,靡艳如妖,便是女人见了都要心跳失速,跟在江安县主身后倒是浪费了,也有些…不搭。

“这可巧了呢,婢子也是赫拉草原的。”暖柔的声音天生带着一股柔媚,撩人心扉,她说着那艳丽的五官便因愉悦而更显耀眼了,引得众人纷纷定睛去瞧她。

江安县主便摆手道:“你这丫头,真真是白对你好一场了,伺候主子怎没见你这般高兴过?行了,知道你见了老乡乐呵,却也莫失了身份,一会子自给你们叙话的机会便是。”

暖柔又笑着谢了江安县主,江安县主这才瞧向吴紫萝,道:“都说江州人杰地灵,果真如此,这小姑娘们一个个俊俏不说,还都知礼的紧,莫拘束,坐吧。”

吴紫萝这才谢了从容落座,倒是其她姑娘见她因一个婢女和江安县主说上了话,纷纷露出气恼嫉妒之色,只恨自己身边怎就没个异域婢女。

前世锦瑟在京城长大,说起手帕交来却都在京城,后来她携弟弟到了江州,因众女都觉她清高自傲,而她又一度沉浸在伤悲中无可自拔,所以并没交上什么闺蜜。接着她做了谢少文的妾,之前和她交好的姑娘们自也远了她,倒真成了孤家寡人。而今锦瑟见吴紫萝笑容温婉,进退有度倒多了两分结识之心。

那边万氏和江安县主说起话来,锦瑟瞧向身旁坐着的姚锦玉,却见她一脸阴郁,十指紧紧抓着之前那方屏风绣面儿,目光却是瞧着吴紫萝的。

显然,作为姚家嫡长女,她见礼时江安县主连瞧都没多瞧一眼,却对一个小小县丞家的姑娘青眼有加,这叫姚锦玉极度不平衡了。

锦瑟眸光流转,微带担忧,倾身靠近姚锦玉,瞧着被她抓揉成团的绣面儿,道:“大姐姐轻些,这绣面儿好容易绣成,又是这般的精美绝伦,若是弄坏了岂不可惜。”

姚锦玉闻言顺着锦瑟的目光瞧去,待看到膝头那绣屏时心中一动,抬头又问锦瑟,“四妹妹当真觉着我绣的好?”

锦瑟一笑,“当然了,将才夫人们不都对这绣面儿赞不绝口,都道大姐姐心灵手巧呢,这般绣品妹妹是如何也绣不出的。”

姚锦玉闻言脸上阴厉之色一扫而净,冲锦瑟逗趣儿道:“四妹妹就是个促狭鬼,最爱哄姐姐高兴了,你那绣工比我要好,我才不信你呢。”

她言罢却是佯怒地转开了头,手下却极爱惜地去抚平了膝上绣面儿被抓出的褶皱,锦瑟瞧在眼中眸光微澜。

果然,不过片刻,身边姚锦玉便一松手,任由那屏面儿自膝头滑了下去,散了一地,接着便闻她惊呼一声。

“哎呀。”

锦瑟和众人一道瞧去,却见那绣屏面儿在姚锦玉的脚边儿散了一地,异常惹眼,姚锦玉却惊慌地站了起来,尴尬一笑。

锦瑟又怎会不知姚锦玉打的什么主意,不过是想引得江安县主注意,夸赞她罢了。只很快,她这位好姐姐便知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题外话------

推荐两位实力派老作者的文:

雁无痕《傻子皇后十三岁》傻女来也,接招吧!

李筝《寒门闺秀》已更新五十多万字了哦。

四十二章

那绣屏绣工是好,心思是巧,可送礼向来不是最贵重的最好,而是最合心意,最合时宜的为佳。

姚锦玉和吴氏也不想想姚府是什么身份,郭氏又是个什么身份。一个连诰命都没的老太太,她能承受得住这份尊荣吗?

姚府在江州地面上是极体面,便是江州知府也不得不礼让地头蛇的姚氏两分。姚锦玉将那菩萨绣成老太太的模样,自得老太太满心欢喜,老太太夸赞了,那便不会有人说道。

可这不代表姚锦玉此举是妥当,且不说这神明不容随意亵渎,只此举若被人挑了理儿去,非给你按上一个犯上的罪名,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试想,若菩萨都成了郭氏,那当今太后又是什么?岂不是连太后参拜敬香时,也成了参拜她郭氏?!要知道鸡蛋中挑骨头,历来是御史们职责所在。

退一万步,便是不提这个,只那比姚府门第高的人家,听了这事也会说姚家不知天高地厚,轻狂自大。

将才众人纷纷称赞,只因一时被绣品之精美震住了,也皆被吴氏言语所引导,觉着那是姚锦玉的一片纯孝之心。再来,这里的夫人小姐们多身份不及姚府,一时也觉不出什么来,而万氏也想不了那么多,可江安县主却不同。

她出身比万氏要高贵的多,尊贵是刻进骨血里的,姚锦玉那巧妙心思到了江安县主跟前,只能贻笑大方,自取其辱!

早先众夫人们没想到这一层,锦瑟还想着提点大家两句,彻底给姚锦玉按上一个轻狂的名声。

如今,江安县主突然造访,倒省了她口舌,只需稍稍引导,姚锦玉果然便上赶着要去出风头,真真愚蠢。而吴氏见姚锦玉此举,分明眼睛也亮了下,想来她也觉着姚锦玉如此做会得江安县主高看吧。

吴氏怕今日被连番打击,早失了原有的冷静机谋了,她只一门心思地想着挽回姚锦玉的形象,却也不想想如江安县主这样的人岂瞧不出姚锦玉的那点小心思?

江安县主又怎容被姚锦玉如斯利用算计?更何况越是高位者越不会轻易赞人,姚锦玉那屏风便是绣的再好人若入不了江安县主的眼,一切都是白费。

锦瑟想着不觉晶眸璀璨,已是等不及要看一会子吴氏和姚锦玉撞个头破血流的模样了,定然会精彩绝伦呢。

听到这边动静,正和万氏说话的江安县主果然便将目光转了过来,姚锦玉便忙羞涩地福了福身,道:“小女手滑,一时不防竟掉了给祖母的寿辰礼,这才惊惶失仪,惊扰了县主,还请县主原谅。”

江安县主目光在姚锦玉面上扫过,又瞧向那地上散着的绣面儿,道:“寿礼?瞧着倒似一副绣品,拿来我瞧瞧。”

姚锦玉一乐,仿似已看到一会子江安县主夸赞她时众小姐们艳羡和嫉妒的目光了。她当即便清脆地应了一声,捡起地上的绣面儿,捧着快步到了江安县主跟前。

暖柔接了绣面和另一位穿姚红比甲的丫鬟一道将其展开,江安县主先瞧见的却是那绣满了经文的一面,见字体秀美,绣工不凡,便笑着点了点头。姚锦玉不觉面露得色,笑着福了福身,道:“这是双面绣,县主再瞧这另一面。”

两个丫鬟将绣面儿翻转,那绣着菩萨的一面儿便呈现在了江安县主眼前,江安县主初也如众人一般先是眼前一亮,接着才瞧出那菩萨容颜的特别之处来,唇角笑意微微一敛,凝眸瞧了片刻,这才冲郭氏道:“绣的不错,这菩萨容颜端祥可亲,让人观之便生出一股敬仰之心来。早先我曾在宫中见过一副皇长孙殿下谨献给太后娘娘的生辰礼,便也是这么一副菩萨画像,那菩萨容貌倒像足了太后。这绣品倒和皇长孙殿下那副画异曲同工。绣的传神,便是我瞧了,也想起身拜上一拜呢。”

江安县主言罢,登时锦绣堂中便是一片死寂,众人皆变了面色,郭氏面上的笑容凝滞了,吴氏身子一软差点没坐稳从椅子上滑下,而姚锦玉面上得意之色缓缓转为迷茫,再渐渐也化为苍白。

她便是再蠢也听出不妥来了,她是什么身份,郭氏又是什么身份,岂敢和皇长孙,太后娘娘做比。

姚锦玉兀自僵住,面无人色,郭氏已利目瞪向了她,呵斥道:“这主意是谁给你出的?还不快老实说!”

姚锦玉吓地肩头一抖,嘴巴哆嗦着半响都说不出话来,江安县主却诧异地道:“老太太这是作何?孩子也是一片孝心,有思虑不周全的也是正常,老太太何以如此?”

江安县主一句思虑不周全,使得郭氏更加惊慌,本来江安县主突然造访郭氏便吃不准意思,如今甚至怀疑姚家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江安县主,她额头也微微出了汗,忙道:“贱妇何德何能,这知道的是她一片孝心,不知的还以为我姚家是如何的轻狂人家,若此事再被有心人刻意渲染,攻歼姚府,岂不更是一场祸事!这孩子是个蠢笨的,主意定然不是她想出来的,出这主意之人分明居心不良,是在害我姚家,若县主不点出来,我姚家岂不是要闯了大祸而不自知!”

郭氏心中惊惧,面上更是对姚锦玉疾言厉色,又瞪着她,道:“你还不快快交代,这主意是谁于你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