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珠从林氏跟前过来,长公主就一般拉住她的手,拉着她在身边坐下:“果是瘦了!前日我就听说你病了,惦记到现在,看瘦的这样,如今可好了?”

郑明珠笑道:“只是一点风寒,如今早好了,还没谢过姨妈赐药。”

心中有点吃惊,长公主竟然对她这样慈爱?

郑明珠后来才知道,原来平宁长公主只有平阳公主这一个同母的妹妹,又小着近十岁,从小儿就是平宁长公主带着幼妹的时候多,有几分长姐如母的意思,后来平阳公主早逝,只留下一子一女,而平宁长公主一生生了四个儿子,竟连一个女儿也没有,便更是疼爱自己胞妹这唯一的一个女儿。

长公主笑道:“果真只是一点风寒,不是被你姑爷气的?若是你只管说出来,有我给你撑腰,不用怕你婆婆。”

陈夫人在一边坐着,笑道:“哪有这样的姨母,竟教唆我媳妇,幸而我这媳妇是个好的,凭谁也教不坏。”

郑明珠心中略微明白了些,陈夫人显然和长公主极熟稔,玩笑随意,她便红了脸,低声道:“姨妈说的什么话,就一点风寒,哪里就扯到这里头去了,姑爷自是好的,婆婆也疼我。”

长公主笑道:“既然姑爷是好的,怎么还没见你给我生个侄孙儿呢。”

一屋子都笑起来,郑明珠低垂了头,把脸绯红了:“姨妈!”

长公主身后有个穿着大红百蝶穿花云锦长袄儿的丽人笑道:“珠妹妹都嫁人了,还这样害羞。要不回头咱们问问妹夫好了。”

说着就掩嘴笑。

长公主笑道:“你当人人都像你这丫头这样不害臊不成。”

“子嗣大事,做什么要害臊,姑母这是偏心,只疼珠妹妹,就不疼我。”那丽人说话爽利,姿态大方,郑明珠心中先就有了几分好感。

其实郑明珠本身也是爽利个性,除了在陈颐安跟前,因仿若新婚,还大方不起来,平日里实在不是这样害羞的,商家之女,本来教养上就要松泛的多,她更从小就不是养在深闺里的,时时见着外人,和高门深闺的娇小姐自是不同,只是如今她头一次到这样地方来,许多该认得的人都不认得,只觉得头皮发麻,实在担心的很,只得装羞怯,少说些话,多听多看,只望过了这一关。

正说着,一个乳母抱着一个襁褓进来,笑道:“哥儿醒了,找世子妃呢。”

那丽人忙走过去接过来,又对郑明珠笑道:“珠妹妹过来瞧瞧你侄儿,回去也赶紧生个这样胖的。”

一屋子人都笑起来,连陈夫人都站起来过去看,长公主说:“这丫头生个胖小子,就美的这样,到处显摆呢,当谁没生过儿子似的。”

她笑道:“生个小子不难,生个这样胖的小子可不容易,姑母瞧瞧,生下来就七斤重,又能吃的很,两个奶妈子不够他吃,您瞧瞧这腿这胳膊,闹起来我还抱不住。”

郑明珠此时已经知道了这丽人是谁,自从知道要来长公主府拜寿,郑明珠就琢磨过了,长公主是亲姨母,她的近亲也是自己的近亲,要说不认得实在说不过去,所以郑明珠未雨绸缪,早早的就扯着翡翠问了许多话,打听了许多细节,指望能从蛛丝马迹上猜出身份来。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爱顾者、老树、白冰的地雷!

更新时间还是基本订在上午12点之前,如果头一天就知道有变动,更新时间我会挂在文案上,要不搞个请假条,如果过了12点还没更,又没有任何说明,那就是临时有事,停电,断网之类,在能更的时候会更的,总之,尽最大的努力保持每日至少一更!

这个周末,不加更了,非得攒点存稿不可,抹泪,这两天没有存稿我简直就是活在断更的恐惧当中!

36貌美的表小姐

现在看到这位世子妃称长公主为姑母,又看到这个哥儿,郑明珠便知道了,这是四舅舅安亲王府的世子正妃,旧年底刚生了嫡长子,还没取大名,如今都叫着元哥儿。

这位世子妃是当今深得帝宠的贵妃娘娘嫡亲的侄女儿,如今中宫无人,贵妃娘娘代掌凤印,家族却并不十分显赫,原只是川中望族卫氏,并无爵位,却没料到当年送进宫做秀女的一个小小庶女,深宫十载,竟然飞上枝头做了金凤凰。

至此,家族立即显赫起来了不说,自己一房兄弟姐妹都身份不同了,原本的庶子庶女顿时就高贵起来,而这位世子妃的父亲,原本只娶了一个知府的女儿,可如今乘了贵妃的东风,他的长女竟被皇上指婚为亲王世子的正妃了。

郑明珠在听翡翠说的时候就听出来她语气中隐隐的不屑,心中不由叹息,丫鬟的这种态度自然是从主子的态度里来的,不用想也知道,出身显贵,个性又清高的郑明珠怎么看得上这样的世子妃?

可现在的郑明珠完全没有这样的负担,倒是觉得这世子妃大方明丽,性子又爽利,先就有了几分好感,此时见她这样说,便过去看元哥儿。

见果然生的肥壮白嫩,睁着一双乌黑滚圆的眼睛看来看去,花瓣般柔嫩的小嘴一咧,就笑开了。

几个贵妇人都连声夸哥儿长的好,郑明珠使个眼色,玲珑便捧了盒子过来,这是郑明珠早准备好的,原本的郑明珠看不上这位世子妃,世子嫡长子的洗三礼都托病没去,郑明珠无法,只得认命的补救,虽不知道今儿世子妃会不会带哥儿来,也准备好了厚礼,如今果然就用上了。

郑明珠亲手把盒子交给世子妃,笑道:“前儿元哥儿的洗三礼,偏我病了,今儿想着哥儿或许会来,也好补上。”

世子妃倒是露出一点讶异来,很快就敛了下去:“妹妹已经赏了元哥儿许多东西了,怎么又这样客气?”

并没有叫人来收。

郑明珠笑道:“那怎么一样,这可是我亲手给他的,怎么,还不兴我疼侄儿了?”

世子妃便笑了,示意丫头收了盒子,笑道:“既这样,我就厚着脸皮替元哥儿收下了,咱们元哥儿果然有福气,长辈都这样疼他。”

说笑了两句,世子妃笑道:“妹妹要不要抱抱他,瞧他这眼珠子只看着妹妹,显是想要妹妹抱。”

郑明珠眨眨眼:“我倒是想抱抱,可是他这样软,我怕抱着他不舒服…”

满屋子的夫人们都笑起来,有个穿着王妃服饰的女子说:“珠丫头不用怕,元哥儿若是不舒服了,会哭的,决不会忍着。”

这个时候发话,想必是元哥儿的祖母,安亲王正妃。

于是,笑的就越发大声了。

郑明珠倒真有点跃跃欲试,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小这样可爱,胖乎乎软绵绵,又满身甜香的小家伙,小心翼翼的伸出手去:“那我试试,嫂子你可别走开…”

世子妃笑着教她抱孩子:“手托着他的脖子这里,还有这里也要托住,挨着你就行了,你看,他都不怕,你怕什么。”

元哥儿果然不怕,笑嘻嘻的,还伸手抓她的耳坠子。

郑明珠喜欢的心都要化了。

正热闹的时候,外面有丫鬟报:安国公夫人到。

郑明珠只得把安哥儿交还给世子妃,与林氏一起走到屏风跟前迎接,朱氏穿了件宝蓝色织金牡丹广袖斜襟长袄,云碧色裙子,身后跟了三个女孩子,其中两个郑明珠认得,是朱氏的两个亲生女儿,明慧和明真,都穿了一式的锦绣妆花的锦缎褙子,只一个是石榴红,一个是银红,俏生生的站在一起,另一个穿着鹅黄色暗纹如意团花褙子的女孩子却是不认得。

那女孩子极是美貌,约十三四岁的样子,却已经有了隐约风华,容颜堪称绝色。

郑明珠和林氏给朱氏行礼请安,朱氏忙一边拉了一个,笑道:“珠儿倒来的早。”

郑明珠笑道:“姨母的寿辰,自然要早些来伺候。”

三个女孩子都蹲身行礼,叫了姐姐和嫂嫂,郑明珠看林氏一眼,见她容色淡然,并无诧异之色,心中已经明白了几分,便退开一步,让林氏去扶朱氏,两个妹妹就上来一边一个挽了她,笑道:“昨儿太太说要带我们来公主府,妹妹就知道能见着姐姐,心里就一直盼着呢。”

郑明珠笑道:“就是你们两个小家伙最会说话,倒是只说惦记我,也没见你们孝敬你姐姐。”

明慧笑道:“姐姐这就说错了,妹妹们正是有东西要孝敬姐姐呢。”

说着明慧身后的一个丫头上前来递了一个盒子,明慧接过来,双手捧到郑明珠跟前,笑道:“刚得了这个,我就想着姐姐定会喜欢。”

明真在一边笑道:“可不是,就这一件,三姐姐说是给大姐姐留着的,都不许我摸一摸,我倒不信,我就能摸坏了不成。”

语气里有几分酸溜溜的。

郑明珠打开盒子一看,却是一本诗集,蓝色的书皮,看起来很陈旧,还有点卷边,但字体大方圆浑,端庄拙朴,极有风骨,一看就是名家所书,竟然是一本古籍!

郑明珠倒是讶异了一下,她虽不大懂,也知道这样的古籍价值不菲,她仔细的看了明慧一眼,见她也在看着自己的神色,自己眼睛看过去的事情她柔声说:“姐姐素来爱这些文玩古籍,不像妹妹们,原也不大懂,妹妹便想着,这本子在我这里也是搁着白费了,便来孝敬姐姐,不知姐姐可喜欢?”

郑明珠不是很明白,索性坦白的道:“太贵重了,你该留着它,今后放在嫁妆里也好看。”

明慧就红了脸:“姐姐说什么话呢,莫非是姐姐看不上,那便还我好了!”

郑明珠倒是很有一副你不说清楚我就不收的想头,郑明慧心中叹了一口气,拉着郑明珠走快了几步,避开自己妹妹和后面那位姑娘,低声说:“昨日爹爹回家,发了脾气,我才知道,娘竟这样对不起姐姐,可是我是女儿,再不能说娘的,只得来给姐姐陪个不是,娘一直疼爱姐姐,我想着,也是担心姐姐不大会的缘故,但怎么说也是娘欠考虑,一时就糊涂了起来,还求姐姐看着素日的情分,别放在心上才是。”

郑明珠眨眨眼睛,朱氏竟养出这样的女儿来!且不论她说这话到底是真心假心,可是她十分聪明,英国公回家发了脾气,到底是怎么发的她不知道,但到现在都没有动静,想必是朱氏把事情圆了过去,可现在,郑明慧却说的十分笃定,显然是个明白人。

可她现在这样,是求自己放朱氏一马还是真的觉得朱氏对不起自己来陪不是呢?或者两者皆有?

郑明珠现在看不清楚,她也不用看清楚,她只是坦白的说:“太太于我有养育之恩,些须小事,哪里会放在心上,想来也是奴才奸猾,挑唆主子罢了,妹妹且放宽心,我自是明白的。”

郑明慧微微露出一点黯然之色,自己的猜测原来是真的!

大姐姐说的这样明白,此事并非是出于担心,而是有意,只是大姐姐念着娘的养育之恩,并不愿意追究罢了。

唉,娘真是太糊涂了,国公府这样的基业,难道还会委屈得了她们母女并兄弟不成,怎么就动起这样糊涂的心思来。

郑明珠这个时候倒觉得这个妹妹有点意思,便就叫丫鬟收了礼,又与她挽手笑道:“你放心,再不会有事的,便是有事,今后你的添妆姐姐也不会不给的。”

说的郑明慧登时就羞红了脸,不依的说:“这也是做姐姐的说出来的话,哪有这样欺负妹妹的!”

郑明珠笑的很愉悦。

却正好一眼瞥见身后那位不知道谁家的姑娘冷冰冰的脸色。

引着三位姑娘进去了,朱氏母女给长公主磕了头,便笑着引了那位姑娘给长公主磕头,长公主笑道:“这是谁家的姑娘,倒好个模样儿。”

这也是郑明珠的疑惑,她就看了林氏一眼,林氏会意,轻轻的走过来,在她耳边低声说:“这是太太娘家一个远房的侄女儿,家里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我也不知道她家是怎么搭了太太这条路,送进京来。”

整句话没有一个字议论,可议论的意思却再清楚不过了,郑明珠佩服的五体投地,这才是大家子精心教养出来的闺女呢,哪像原本的郑明珠那样的糊涂,又哪像自己这样的野路子。

这说的是家里不知道做什么的,意思就是家里中落的不值一提,出身很差,而后面一个不知道怎么搭的太太这条路,那多半就是说这是太太有心选的,而送进京来这四个字最妙,透出了许多意思。

姑娘生的绝色,帝都又多的是王孙贵胄,太子兄弟都大了,皇上也不是极老,进京是要干什么,简直表达的太清楚不过了。

郑明珠想,若是别人跟自己打听这姑娘,自己肯定只能干巴巴的说,姑娘太漂亮了,送到亲戚府里,希望能找个好亲事。

哪有林氏这样婉转又清晰,还能表达出自己不屑的话来得精妙呢。

送进京和送进府,只差一个字,意思却差的太远。

郑明珠越想越觉得妙,抿着嘴只是笑,只林氏倒觉得自己这小姑子越发疯疯癫癫的了,虽比以往显得明白些,举止上反而更疯癫些,不由的轻轻拉拉她的袖子。

郑明珠看了林氏一眼,连忙收敛了些,又笑道:“那太太带来这里,是什么打算?”

林氏倒是十分正经:“这和咱们可不相干,用不着去打听她。”

郑明珠被这个端庄的嫂子教训了,不由有点讪讪的,又想起一事:“那日的事,还没多谢嫂嫂呢。”

林氏说:“这是世子爷吩咐的,我也只是替他办一办,妹妹不用谢我,只要觉着使起来好了,也就罢了。”

这嫂子好无趣!

郑明珠撇撇嘴,却又不肯放过她,自己就这一个嫡亲嫂子,跟在她身边,她怎么称呼人自己也怎么称呼,基本错不了。

这是郑明珠今天走进这公主府,正发愁的看着满眼自己该认识却不认识的人时,看到林氏而闪现的灵光。

只要抓紧林氏,出错的可能性就低多了!

所以郑明珠哪里敢得罪她,此时就站在她身边,笑吟吟的看着这场面越发热闹。

37指点与八卦

来拜寿的人越发多起来,这极阔大的厅里更是花团锦簇,热闹非常,除了上头长公主处是焦点之外,其他地方也是热闹非凡,要好的,需要交际的,或有不知道什么目的的,都各自凑了圈子。

身份略差些的,还只能在偏厅或者在后头花厅坐了。

而林氏与郑明珠因还年轻,能与她们交际的年轻媳妇和姑娘们,或是要服侍婆婆,或是要被母亲带着交际,一时间都还没空来,只需要应付行礼问好的就罢了。

倒也轻松。

郑明珠只留意着朱氏与陈夫人各自的交际,在她看来,两人都说笑随意,极为游刃有余,且上赶着她们的也都不少,偏又泾渭分明,并不像是交情深厚的姻亲。

郑明珠倒有点想不明白了,嫡长子娶嫡长女,这代表的绝不只是一桩婚事,这更是代表的两个家族的态度,怎么说也应该同声连气,利弊一致才对,而这两位贵夫人,作为两族的宗妇,怎么会这样泾渭分明,互不理睬。

她哪里知道,这两人互相看不顺眼,全是因为她呢!

想了一会儿,郑明珠还是没敢问林氏,只大着胆子问着林氏围绕在朱氏和陈夫人身边的那些夫人的状况。

“嫂嫂,你瞧那个穿真紫色褙子的夫人,我瞧着倒是面善,一时却想不起来是谁了。”

林氏瞥了一眼:“这个你自是不记得,那是云贵总督的夫人,是明艳未来的婆婆,燕大人去年才升的总督,那个时候这位燕夫人和家里的公子小姐们也才按例送到帝都定居的。”

唔,原来是新贵,要进入帝都的上流圈子,自是只能通过国公府这样的高门姻亲,怪不得嫡子娶庶女呢,这门亲事有学问。

过一会儿,郑明珠又问:“咦,嫂嫂你瞧我婆婆旁边那个穿绿的姐姐,好亲热!”

于是林氏又看了一眼:“姐姐?这个你得叫妹妹,谨郡王世子的填房,才十七岁,我记得成亲的时候,你也去了的吧?”

既然是谨郡王世子,那就是表哥,肯定是去了,郑明珠眨眨眼:“自是去了,只是她那个时候和现在好像长的完全就不同似的。”

林氏抿嘴笑:“这倒也是,那种打扮谁认得出人来。”

两人一起笑,郑明珠放下心来,继续发问,林氏给她搅的不得安生,可到底是姑奶奶,不好得罪,只得耐着性子一一解说。

有好几次,林氏都有点诧异的看她一眼,眼里似乎在说,这个怎么就不认得了?

郑明珠知道这样下去有点不对,想了想,低声说:“有些看着是面善些,也有几个还记得是哪家的夫人,可是里头有些关节却不清楚,不敢贸然,我又不好问婆婆。”

林氏默然,郑明珠这里头的潜台词她听懂了,姑娘家未出阁时的交际应酬是由母亲带着出来的,往往会细细的分说各家的夫人娘家是什么身份,什么脾气,家里头是什么个样子,哪些家的女孩子值得交往,谁家子孙出息,不能怠慢之类。

这也往往是嫡女和庶女教养间其中一项差别所在,庶女就算被嫡母带出来应酬,就不过搁在小姐堆里头,让她自己挣扎着,学得会些什么,全靠天意。

而朱氏怎么教养郑明珠的,单是看家里头的表现,林氏心中已经清楚的很了,在外头走动,这位姑奶奶妇德妇言都是极好的,低头敛目,温柔羞涩,人人都赞朱氏教养女儿十分用心。

用心?可是郑明珠除了外头光鲜,实在是什么都不懂。

林氏不由的心生怜惜,难得她如今要问了,便点头道:“你说的也是,你是新媳妇,谨言慎行也是有的,幸而这些我还知道些,自然告诉你。”

林氏从小儿在帝都长大,那时候,林阁老身为首辅,侍奉御前,位高权重,门庭车水马龙,来往的都是贵人。林氏为林阁老嫡长孙女,从小儿就跟在母亲身边,出入于权贵门庭,心中早就对这些有一本极清晰的帐来。

加之嫁入郑家三年,对郑家的故旧亲朋,利益利害都心中明白,由她来指点郑明珠,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人选了。

郑明珠瞧她脸色,心中放下心来,她刚才说这个话,也是有点冒险的,只是想到郑明玉送身契给她,却是通过林氏来办,她应是知道实情的,所以才说出来。

此时一见,果然林氏是个明白人,自己话里没有提过娘家,她也同样不提,只是点头称是。

两姑嫂携手站在角落里,林氏小声的把厅里的人物都重新指点一遍,因心中怜惜她,这一次说话就不那么含蓄了,也因来的人实在太多,没有办法细细的分说,只得拣要紧的说一说,就这样,郑明珠也觉得受益匪浅。

这圈子果然水深的很,自己一无所知,还不知要怎么撞的头破血流呢。

郑明珠心中庆幸,这样的场合——帝国最贵重的公主的整寿,帝都权贵云集,一网打尽!

这样的人物——林氏简直是活字典一般,就没有她不认得的人,不知道的家族,简直有一种指点天下,挥斥方遒的味道。

别看她平日里端庄慎言,再正经不过的一个人了,此时偶尔指着某位夫人、少奶奶漏出一点八卦的时候,便不由的露出一点点俏皮的味道来。

郑明珠深深觉得,林氏这样交游广阔,无所不知的人物,肯定知道很多八卦,就是不大肯说!

虽说说人闲话的确不是名门淑女所为,可是架不住八卦才是最有趣的呀,尤其是在这帝都权贵圈这样错综复杂,又压力大的叫人窒息的地方,八卦真是救命良药!

郑明珠心中怨怼的很,可是此刻求着林氏,又哪里敢得罪她,一边陪着笑脸,一边竖着耳朵仔细的听,生怕错过了。

细节往往决定成败,疏忽一点儿,就可能万劫不复。

原本身为商家女的郑明珠心中十分明白,当年两淮显赫一时的望族梁氏,就是因为一个婢女生的儿子而灰飞烟灭,上千人的大族瞬间崩塌。

这一指点就说到了快晌午时分,正厅里人来人往,大家都是同样的流程,某家夫人带着媳妇女儿进来,与长公主磕头,认得的,长公主就说笑几句,不认得的,长公主就夸几句,模样儿好,穿的好看,首饰漂亮,然后就或是夫人带着下去周旋交际,或是叫人把小姐带去后面的姑娘圈子里去。

郑明珠留心看了一阵子,留下来交际的姑娘,无非就是两种,或是嫡女,或是及笄年龄的庶女,那就是两样目的,扩大交际圈,或是寻夫婿。

郑明珠饶有兴趣的观察着。

嫡庶之别对她来说其实是很新奇的一件事,她并不是不知道嫡尊庶卑,是人人均遵循的规则,只是她以前所处的阶层,是中上层的大商家,纳妾其实是一件很罕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