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烟低着头,不知道该说什么。

她早知道少夫人并不是真的那种糊涂人,可是宣纹这样子是真的觉得少夫人糊涂而随意打发呢还是存了别的心思呢?

墨烟并不是个笨的,宣纹的心思她其实多少猜到了些,宣纹一心爱恋大少爷,墨烟虽然只是小姑娘,也并非看不出来。

只是想着,宣纹从小服侍大少爷,到了十七岁又有夫人做主收了房,她爱恋大少爷并没有错。

可是,想要辖制夫人,就错了。

若是少夫人真的是府里传闻里那种好性儿,好糊弄,立不起来的样子,宣纹或许也有几分机会,可是如今墨烟在少夫人身边服侍了一阵子了,早已深知道,少夫人并不是这个样儿,甚至说起来,少夫人刚强处不下大少爷。

是个极有主意的人。

只不过因是女子,言语和软,但绝不是可以任人欺辱的性子,更别说一个通房想要辖制她了。

墨烟替宣纹担忧着。

郑明珠说:“墨烟,你是个好的,平日里我也是对你多有倚重,甚至超过我自己的丫鬟,除了因你本来能干,替我分忧之外,也是因你是大爷跟前服侍的,我自然要另眼相看,只是你知道我的脾气的,你若是再遮遮掩掩,不与我说实话,你便还是回大爷跟前服侍吧。”

墨烟吓的忙跪下,说:“少夫人明鉴,虽说宣纹姐姐如今揽总大爷外书房事务,一时找不出簿子来,也不完全与宣纹姐姐相干,想来这礼单上档也是常有的事,平日里也是送出去上档的,并不是要驳少夫人的话。”

郑明珠说:“你起来,又不是你的错,她要与我打擂台,你夹在中间也是难办的很,她不过就是打量着我不敢去抄外书房罢了。”

要论郑明珠的脾气,她还真想带着人去抄了外书房,找出东西来,当着人摔到她脸上去,可惜,在这样的家里头,你就算有天大的理由,也不能闹的这样难看。

郑明珠就叹口气,又一次怀念起以前的日子来。

虽然只是商家,可是没那么多规矩,她又是当家人,真正说一不二,说不给脸就不给脸,哪一处惹了她,抄了打了都没人敢有二话。

如今还真是越活越回去了,竟受一个通房丫头的气!

墨烟听她这句话,倒是吓的不轻,要是少夫人真的莽撞起来,带了人去查抄外书房,大少爷恼怒起来,不过是说少夫人不懂事,不知尊重,虽说对少夫人也没什么好处,可书房里的丫头小厮统统都要被责罚,宣纹更是不知道会怎么样。

墨烟忙忙的说:“少夫人息怒,原是奴婢不会办事,还求少夫人责罚。”

郑明珠很有些惋惜的叹口气,墨烟当然不知道她是在惋惜不能打上门去,只是磕头,郑明珠说:“行了,你何苦代人受过呢,放心罢,我不会打上门去的。”

便是这样担惊受怕当中,墨烟也因她说这句话的直白和里头的惋惜的意味而忍不住笑出声来。

郑明珠白她一眼:“你还笑呢,那如今怎么办,你也是办老了事的,给我出个主意看看。”

墨烟想了半日,眉目间豁然开朗:“对了,上月平国公府贺晋封世子,平国公世子与大爷也是极好的,大爷去道贺的时候礼送的重,就是因送的重,是以奴婢倒还记得,不如现默下来与少夫人看看?只不知少夫人要备送哪里的礼?说与奴婢,斟酌着或增或减一两分就是了。”

倒真巧,也是封世子?

郑明珠深深怀疑墨烟其实已经知道这是要备什么礼,若是真的,这丫头哪里来这样通天的耳朵?

52武安侯府的八卦

郑明珠颇有点意味深长的看了她一眼,登时又把墨烟看得出汗,少夫人也实在是太精明了一点吧,她也不敢说话,只提笔把礼单默出来。

郑明珠接过来看了,笑道:“少给我打马虎眼,这花了你不少力气吧?罢了,你告诉我,慎王世子和大爷关系怎么样?若是你还是不知道,便是没脸我也只得去问夫人了。”

郑明珠知道,凭陈颐安那个脾气,必然是不耐烦这些琐事的,在成亲前,他的走礼应是陈夫人在替他办,成亲后,自然是应该交给郑明珠。

但郑明珠知道,实际上并没有,难道现在还是陈夫人在办?

而且陈颐安外书房又是走自己的帐,这中间到底是个什么流程,怎样的交接?

郑明珠糊涂了。

墨烟说:“依奴婢看,这单子上略添一样两样也就是了,再给大爷看看,瞧大爷怎么说。”

郑明珠明白了,墨烟是真心的想把这事抹过去,她没要到礼单档子,又想要郑明珠不在这事儿上为难,是以这单子只怕是墨烟去寻了人合计过的,也不知道是谁,但至少是个平日里常与这些礼单打交道的人,郑明珠琢磨了一下,墨烟说的那个管库房的叫什么来着?

郑明珠想着就问了出来,墨烟有点不安的动了动:“回少夫人话,管库房的是绿衣姐姐。”

看来就是她了。

墨烟做事情十分周到,拟的时候特意给郑明珠留了一两处添加的地方,又是四平八稳,留有余地,到时候交给陈颐安,单看他添不添东西,也知道他和慎王世子关系如何了。

郑明珠是那种不弄明白不肯罢休的性子,不由的就问:“我来之前可是夫人替大爷办礼?如今呢?”

墨烟最怕她问到这个,可是偏偏少夫人就是挑了这个来问,她只得回道:“少夫人说的没错,原是夫人替大爷办这些事的,只后来少夫人进门了,夫人按照惯例,就把外书房一应事务都交接出来,奴婢也不知怎的,含混了两个月,大爷发话让宣纹姐姐揽总外书房事务。”

“惯例?”郑明珠听的清楚,却不明白。

什么样的惯例?

墨烟解释:“原是太夫人那时候的例,侯爷当年便是这样过来的,听说是老侯爷定下的,后来大爷成亲了,虽说大爷是夫人养的,却还是循了例,把大爷的那份儿分出来,交给大爷的外书房,所以外书房一应进项和开支,都是自己走账。”

郑明珠觉得,自己仿佛在听高门秘辛,八卦天生就比正事儿好听,不知不觉她的关注点就歪了过去,笑道:“越说越觉得含混起来,你到底知道些什么,不如一并说给我知道。”

墨烟说:“少夫人,这些事哪里是奴婢议论得的?”

郑明珠笑道:“你都说了这半天了,要议论早议论了,这会儿又来装什么,趁早儿说出来,我不告诉别人。”

墨烟啼笑皆非,这位少夫人,精明处是真精明,可是这有时候真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她只得细细解说:“这事儿奴婢也是听说,知道的也不多,听说原本咱们侯府并没有这样子的规矩,只是因老侯爷元配的侯夫人福薄,只留下了侯爷这一根独苗儿就没了,后来续娶了如今这位太夫人,听说…听说和侯爷并不怎么合得来,老侯爷也无法,后来就定下了这个规矩,世子成亲后,单立世子外书房,就把一份儿产业分出来。”

“喔,这样,可是大爷还没封世子呢。”原来是这样,虽然墨烟不敢有任何的评论,郑明珠两世以来对这种事都是极其熟悉的了,立刻明白,这岂止是合不来,不知道多腥风血雨呢,不然为了名声计,这种勋贵之家,顶级豪门,怎么可能在父母在世的时候就分产业呢?

虽说做的小心,只是单立外书房,可这圈子里头的人都是再精乖不过的了,谁看不懂里头的花样呢?

墨烟笑道:“虽说大爷如今还没请封,可是既然侯爷和夫人都发了话了,自然也就无碍。”

潜台词就是,陈颐安是亲生子,和上一代的争夺的情形完全不同。

世子位是稳当的,产业也是稳当的。

没想到,原来武安侯府曾经这样腥风血雨啊,郑明珠突然觉得陈夫人和她颇有点同病相怜的味道。

不过人家是明白人,对着继母又是胜出者,而自己…还真是前路漫漫呢。

听完了八卦,郑明珠终于继续说正事了,这叫墨烟松了口气:“那么现在侯爷的外书房事务是由谁揽总管着呢?”

墨烟低声道:“自然是夫人。”

唔,郑明珠明白了,侯爷的外书房是夫人管事,那么陈颐安的外书房就该是郑明珠管事才对了。

不过她现在也是很清楚原本那个郑明珠有多糊涂,对庶务不仅不是不会管,更是不愿管,一心还以为自己是国公府的大小姐呢。

是以成亲后,陈夫人为了儿子儿媳脸面计,为陈颐安设立外书房,分了产业,陈颐安本也想把一应事务交给郑明珠管理,只是没想到郑明珠竟是那样子一个样儿,如此便交不出来,如今竟然是由一个通房丫鬟管着。

真不够打脸的!

也难怪宣纹敢和她打擂台,今日她要备礼单,便是要夺了宣纹的权,叫她如何肯?自然不愿坐以待毙,便要奋力反击。

只可惜…她再能干又如何?到底只是个通房,就算能把外书房事务打理的完美无缺,单是一个通房身份就让整件事有了大瑕疵了,单看如今只是自己略微露出一点明白来,陈颐安就要叫她备礼,这无非就是要试试看的意思,目的还不是为了把事务交给她来管。

宣纹显然也是明白这一点,才要给她下绊子。

郑明珠若是办的不好,这件事自然就会再次无疾而终了。

只是,身份永远是难以逾越的天堑,郑明珠再糊涂也是陈颐安的正妻,宣纹再聪慧能干也只是个通房,这样的人家,断然没有让通房越过正妻去的道理,脸面还是要紧的。

郑明珠笑着摇摇头,宣纹虽说聪慧能干,到这种关头,也糊涂了。

郑明珠心中有了分数,便说:“我明白了,就这样吧。”

墨烟踌躇了一下,还是忍不住说:“奴婢也觉得宣纹姐姐糊涂,只是还求少夫人看大爷面上,不与她计较吧。”

郑明珠笑道:“如今哪里是我要和她计较?你瞧瞧我什么时候喜欢找人麻烦了?这事儿你别操心了,我横竖有分数的。”

是呀,少夫人的确不爱找人麻烦,可是有人看少夫人好欺负,麻烦找到她的头上,她可不会给人留什么余地的。

墨烟在这边伺候了不到半月,亲眼见了多少事,心中早已越发恭敬起来。

心中便只是替宣纹担忧。

好歹也是这些年的姐妹,别的不论,宣纹待她们都很大方宽厚,是一个好姐姐,可是,她在这样大的是非之前却怎么这样糊涂这样固执呢?

今天劝了她这样久,她竟一直咬着牙不肯松口,唉,宣纹姐姐怎么这样不明白,她与大爷再有十几年的情分,少夫人到底是少夫人呀!

墨烟刚掀了帘子出来,正与玲珑走了个对脸儿,看玲珑的脸色,她的差事显然也没办好,墨烟不敢久站,只与玲珑打了招呼,就走了出来。

玲珑此时站在郑明珠跟前,回道:“少夫人,奴婢寻了两个办事利落的小子出去找人了,北城下街不仅是羽衣馆,便是其他几个铺子都问过了,并没有廖三娘子。”

郑明珠心中一跳,连忙问:“是怎么说的?”

玲珑说:“羽衣馆说的是没有这个人,不过下头街尾有个小铺子里有位小娘子说,廖三娘子如今不在帝都了。”

郑明珠怔怔的,只觉牙根咬的发疼,果然…果然还是什么都保不住么?

不过是一个绣娘,竟然也容不下!

玲珑见她一言不发,不由的觑她脸色,见她脸色有点发白,心中虽讶异,却是一点都不敢露出来,只越发小心翼翼的侍立在跟前等着。

郑明珠想了半天,也拿不定主意,如果她一定要寻三娘子,她自己是没有半点人手的,势必要动用陈颐安的人手,可是这要如何解释?

郑明珠实在是没有任何理由让陈颐安动用人手替她寻一个绣娘的。

不行,不能妄动!绝对不能这样做。

郑明珠是没有理由认识一个绣娘的,她如今不过是因要替小姐们寻绣娘来教一教刺绣,才灵机一动,用这个机会去找廖三娘子,只要她进了府,自己慢慢的便能知道自己来到这里之后唐家的情形。

虽然郑明珠觉得自己所猜测的必然和真实情况差不多,可耐不住实在是想要有个确定。只希望三叔看在唐家长房无人的面上,肯回来。

只不过…单看廖三娘子被逼出了帝都,郑明珠就知道,真实情形或许比她猜想的更糟些。

只是,既然已经这样了,急也是没用的,不如徐徐图之。

上苍怜悯,让她一生二世,至少要先把眼下的日子过好,如今这里满地荆棘,处处束手,不能更添枝节!

郑明珠拿定了主意,心中虽难受,脸上却也缓和了颜色,对玲珑说:“既然不在,便罢了,待我问问哪里还有好的绣娘,再去请吧。”

玲珑自是不敢问什么,只应了是,见郑明珠没有别的吩咐了,便悄悄的退了下去。

出门之前回头,只见郑明珠靠在大红的引枕上,静静的望着窗外,容色十分宁静,与往日没有丝毫不同。

53恩典还是处置?

郑明珠静静的发呆了很久,久到天色微暗,外面丫鬟一叠声的报:“大爷回来了。”她才惊醒过来。

她只是苦笑了一下,便收拾情绪,款款的站了起来。

陈颐安并没有发觉她有任何异样,郑明珠带着丫鬟服侍他换了衣服,坐下来上茶,笑道:“今天门上送了几只野鸡来,我想着虽说开春了,到底还冷些,便吩咐他们做了野鸡热锅子。”

倒春寒倒比初春更料峭些,陈颐安便点头:“母亲那里可有送去?”

“自是送了,这还用大爷单吩咐?”郑明珠笑着,拿了礼单给陈颐安:“这是昨儿你吩咐的,看看可成,我原不大会,怕误了大爷的事。”

陈颐安就接过来扫了两眼,点头说:“添一对儿如意纹金碗,就这样吧,今天折子已经明发了,大约明天请柬就会来,你要备些小东西,到时候只怕孩子们多。”

郑明珠点头记下,说明这是青壮派为主,要备临时的表礼。

陈颐安斟酌了一下,又说:“如今圣上就这一个叔叔,虽说怪诞些,世子却是得圣上看重的,又与我一向交好,礼略厚些也使得。”

这是在和她交代这些关系了,郑明珠凝神听着,果然,陈颐安又说了几个,显然都是与他交好的,大约为了交际上让她心中有数。

郑明珠自然不敢怠慢,细细的记在心里,陈颐安笑道:“一时间你也记不清这许多,我身边有个丫头叫青果,平日里我外书房有东西送给内宅女眷之类都是让她去办的,这次便让她跟在你身边伺候着去,也好替你分说。”

郑明珠笑道:“这敢情好,我就怕弄出笑话儿来呢。”

陈颐安外书房四个大丫头,郑明珠总算都搞明白她们的职分了,她又笑道:“另外还有一件事,要和大爷商量。”

“你说。”

郑明珠笑道:“我想着,你外书房四个大丫鬟,只宣纹格外不同些,看着有些不像,不如把宣纹抬了姨娘,另外补一个大丫鬟给你,也是她服侍你一场。”

陈颐安一怔,倒是十分意外,没头没脑,郑明珠怎么突然要给宣纹这样的恩典?

他的目光就落在郑明珠精致的脸上,见她只是笑吟吟的,看不出什么情绪来,再然后,他的目光就落在了炕桌上那份草拟的礼单上。

陈颐安是何等样人,立时就明白了,郑明珠哪里是突然想给宣纹抬姨娘,她这分明就是告状而已。

郑明珠要备礼,从外书房走帐,又是第一次,难免需要在外书房找档子参考,这样的流程陈颐安是知道的,那么多半就是宣纹为难她了。

否则,她什么时候不提抬姨娘,偏要这个时候说呢?

只是主母要给一个丫鬟抬姨娘,而且还是个没有生育的通房,那自然是极大的恩典,宣纹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只能来磕头谢恩,乖乖的把外书房交出来。

郑明珠这一手极其光明正大,你一个通房,只能暗地里使一点小绊子,而作为主母,则随时可以掌握你的生死。

这是她很早以前就明白的一个道理,在上位者的绝对权力之前,那些小花招小动作都是毫无作用的,完全不够看。

宣纹想要把持住她在外书房的权力,她所能做的非常有限,不过是只能不配合她的要求,寄望于郑明珠做的不好而致使陈颐安失望,不把外书房交给郑明珠。

或许,她成功过一次,新婚的那两个月,大约就是郑明珠的失败和宣纹的成功。

可是这一次,她遇到的人已经不同了。

郑明珠要想收拾她,手段多的很,只不过她必是顾虑到宣纹服侍陈颐安这十多年的情分,选择了最体面的一种,给她抬了姨娘,这样的恩典,任谁都说不出她的不是来,但宣纹便只有如同其他姨娘一样,搬到甘兰院后面去住着,守着小院,等着陈颐安。

姨娘怎么可能还在外书房当差?自然就要把外书房交出来了,这也是顺手卖陈颐安一个人情,因是你的人,我才这样容让的。

陈颐安心中也自有考量,当初让宣纹揽总外书房事务,虽说是看着她老成稳重,做事周全,但也不过是权宜之计,身份在那里,并不能长久,如今自己有意让郑明珠接掌外书房,本来是再名正言顺不过的事了,她竟敢从中作梗,必是不能就此姑息的。

只是宣纹从小就在他身边服侍,他也不想过分给她没脸,倒是郑明珠这个处置,既是恩典又是警告,细想起来便觉十分妥当。

这样过了明路的通房,既然不会卖,陈颐安也不至于把她配了人,最终还不是抬姨娘一条路,也本来是留着由主母施恩的。

这个时候提出来,简直是神来之笔,面子里子都有了。

陈颐安倒笑了:“也好,她既然心大了,也不适合再在外书房伺候了,你给她恩典也是她的福气。”

郑明珠听他这样说,知道陈颐安是心中明白了,便说:“也是我看着她从小儿服侍你的份上,这次让她一回罢了,若是再有下次,我可顾不得谁的脸面了。”

陈颐安笑道:“是,我很领你的情,那么这就叫她进来磕头吧。”

郑明珠笑:“谁要你领情,我很稀罕么?现在急什么,先吃了晚饭罢,你在外头忙了一天,也饿了。”

说着便叫丫鬟摆饭,热腾腾的野鸭锅子摆上来,还有些当令的蔬菜,郑明珠又叫丫鬟们也去摆一桌吃,笑道:“难得吃这样的,要自己涮才有趣儿,你们自管吃去,大爷这有我伺候呢。”

陈颐安也点了头,与郑明珠对坐,又叫烫了热热的合欢花酒来,亲自给她倒上。

陈颐安觉得近些日子来,每每见着郑明珠就有好心情,处事妥帖,言语娇俏,颇讨人喜欢,既不一味强硬也不一味软弱,温婉中见刚强,且从来都把话说的明明白白,有一种夫妻间再无隐瞒的做法,很有种熨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