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颐安点头,唔了一声:“有多少?”

郑明珠说了个数目,陈颐安笑了笑:“是一笔好买卖,文阁老鸡飞蛋打,想必要寻别的法子了。”

郑明珠不由问道:“这唐家过继的事还没定呢,文阁老想必还不甘心吧?”

郑明珠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这件事,只要解决这件事,唐家交给能干的菱月妹妹,如今又绑上了太子的战船,她就再也没有不放心的事了。

陈颐安笑道:“当日嘉和县主出手,震慑了唐家众人,这些日子来,从上到下,再没有一个人敢提过继的事,那一日唐家长房老三又回来了,正请了族长谈过继的事呢,愿意把自己的独子过继给大哥继承香火,谈的也差不多了,正在择日子开祠堂呢。”

郑明珠十分欢喜,只面上不敢露出来,笑道:“那说起来,这事儿也就差不多准了?不要再出什么花样才好。”

陈颐安笑道:“我有专门的小组盯这件事,若还不成倒也奇了,唐家老三占尽人情道理,如今为了兄长,又连独子都舍得给,这样的局面,哪还有个不成的,真要忧虑,倒是今后了。”

郑明珠忙问:“今后,今后怎么样?”

此时两人已经踏进了甘兰院,屋里的丫鬟都忙出来迎,陈颐安笑对郑明珠道:“文阁老丢了唐家这笔银子,自然要到别的地方去找,那年他筹划着开放边境贸易,打算捞一笔,没想到被太子一搅合,好处都收归到国库去了,倒让圣上欢喜了一场,如今我听到风声,大约又想要开海禁了。”

朝堂上的事,郑明珠不大懂,不过开海禁这件事,若是真的做下来,对逐利的商家来说,却是大事,如今唐家已经绑上了太子的战船,怎么也有争取的机会,待得过继事完,唐家稳定下来,倒正巧赶上开海禁这件事了。

不过这就是唐家的事了…

郑明珠这么一想,不由的有些惆怅,这样激动人心的大事,竟然与自己无关了,今后的交集便只是每个月外书房账目上看到的唐家来款了。

不过,其实已经很幸运了,如果自己未曾重生为郑明珠,唐家现在是个什么样,实在是难以想象。

能保住唐家,依然在长房的掌控之下,其实老天爷已经非常眷顾她了。

这么一想,郑明珠心情就好了起来。

陈家上下还对自己寄予厚望呢,可不能让陈颐安和侯爷、夫人失望才是,这陈家的少夫人,也并不是一个容易做的位子。

想到这里,郑明珠就想到一件难事,对陈颐安道:“说起来,过几日琪哥儿一周岁,我总要回去看看。”

陈颐安漫不经心的点头:“你去就是了,谁拦着你呢。”

郑明珠就道:“人家和你商量事呢。”

她把那天林氏的意思说了一说,陈颐安听了,点头道:“岳父大人是有些偏心,不过也不是什么要紧事,大舅兄地位坚如磐石,你们家谁动的了他不成?别说你太太不在了,就是在,也是干瞪眼,其实嫂嫂也是多虑了,岳父大人一时舍不得,日子长了,人没在跟前,慢慢的就忘了,过个三五七年,不就完了?我听说,岳父大人还是挺喜欢红袖夜添香那一套的,大舅兄送几个给岳父大人也就是了。”

“混说什么呢?”郑明珠急了:“哪有儿子给老子送女人的,叫人笑话。”

陈颐安不以为然:“那是你见识少,别说儿子给老子送女人,就是儿子和老子用一个女人的也有,这世上,什么事没有呢?”

郑明珠被他给气的:“越说越恶心人了,这和咱们家有什么相干。还有,怎么我爹爹喜欢哪一套你也知道了?这世上还有你不知道的么?”

陈颐安笑起来,一本正经的道:“咱们做女婿的,打听泰山大人的喜好,才好送礼呀。”

郑明珠突然就想起来,上回陈颐安号称是太子赐的两个美女转送了爹爹,莫非…

她就笑道:“难道上回送的美女给的信儿?”

陈颐安笑道:“果然是聪明人,大将军身边向来是水泼不进的,难得有内部机会,也不过是打听打听岳父大人的日常起居喜好罢了。”

见他忙着解释,郑明珠笑道:“谁怀疑你呢,我就是和你商量一下罢了。”

不过想来陈颐安说的也有道理,谁还能千秋万代的记得谁呢,日子久了也就忘了尤其是朱氏本就回不来。

自然不用担心了。

陈颐安斟酌了一下,笑道:“父子之间总是天性,你照你嫂子的吩咐,回家只送礼不见人,再趁着你爹爹在的时候,到公主的灵前哭一哭,说一说委屈,要我说,你连添油加醋都不用,只需好生哭一场给岳父大人听一听,大约就成了,这样子,你哥唱了白脸,你再唱个红脸,你太太又不在跟前,我再吩咐岳父大人身边的添香红袖们给添一点柴,包管就好了。”

什么事到了陈颐安嘴里都是容易的很的,不过郑明珠也信他,便应了下来。

过了几日,郑明珠带着陈夫人备的礼,回娘家看侄儿去了,陈颐安一早就跟她说不得闲去不了。

郑明珠到了娘家,按照与林氏的约定,只把各种礼品命人送去给父亲,自己却并没有去书房请安,只一径去看琪哥儿。

今日的小寿星,穿着大红的团花缎子的一套儿小衣服,穿了虎头鞋子,大眼睛小鼻子,肉乎乎白嫩嫩的像个小金童。

郑明珠欢喜的去抱他,他盯着郑明珠看了一会儿,伸手去抓她头上亮闪闪的簪子,郑明珠哪里敢让他抓到,手忙脚乱的往后躲,奶妈子笑着上来哄着琪哥儿,拿了果子给他玩,才罢了。

小孩子真好玩,嘴里只有几个音节,一身奶香,抱起来软软的,偶尔咧嘴笑一笑,真叫人心都要化了。

郑明珠抱着琪哥儿亲热了一会儿,才交给奶妈子,二妹妹郑明艳也回来了,郑明珠便携着她的手问些近况,郑明艳叹了一口气,原来郑明艳所嫁的燕家,原是新贵,去年才升的云贵总督,以前一家子都在云贵一带,在当地也算是土皇帝了,这位燕五少因是幼子,更是从小儿便骄纵,虽说不是那等无恶不作的,却也颇让人头疼。

郑明艳嫁过去才知道,这位燕五少连通房丫头就有四个,又有一个妾室,说是原老太太身边的丫头,如今赏了他,成日里描眉画鬓,打扮的妖妖娆娆的,郑明艳成亲第二日,这妾室入夜就说头疼,打发丫鬟来请燕五少。

郑明艳见郑明珠一脸同情,倒笑着来安慰郑明珠:“也不是什么大事,姐姐放心,我知道如何处置。”

这样聪明和气的姑娘,怎么就落到这样的境地了呢,这也是朱氏做的孽啊,郑明珠在心中叹息。

倒是自己算是嫁了个好人家,倒也不知道当初挑人家的时候,家里是怎么商量的。

因客人逐渐来的多了,两姐妹也就不好总坐在一块儿说私房话,郑明珠只是说:“在夫家有什么事,只管打发人给哥哥,给我送信儿,别瞒着我们才是。”

郑明艳笑着应是。

郑明玉是公主嫡子,正经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来了不少,公主郡王郡主县主济济一堂,个个身份贵重,郑明珠身为大姑奶奶,自然各处待客,十分忙碌。

郑明艳自然也是一样。

这几个月,郑明珠自然与原本是不一样的,她深知这些母族亲戚的重要,虽说以前因太清高,并不热络——本来就是母亲早逝,少了依仗,自己还清高的很,难道人家这样身份,还来俯就你不成?

只如今,郑明珠却做的好的多,常常往各王府,公主府送些点心,茶叶,果子,蜜饯之类,并不破费什么,也不惹眼,却是透着亲热,有空也去各府里看看公主姨母,王妃舅母,请个安聊聊天,说些闲话儿。

后来卫江俊孝敬了那些七丝罗花软缎,郑明珠与陈夫人一商量,又挑了些颜色鲜嫩花色雅致的亲自往各府里送了一圈儿,做的这样柔风细雨,不声不响,又并没有要求个什么,加上到底是亲近的血缘,被郑明珠抛下了十几年的这些关系,终于有了点起色了。

此时到场的表姐妹表嫂们,倒有一多半穿着各种花色七丝罗花软缎做的衣服,有几位甚至还是后来郑明珠另送的织金缎云羽纱。

料子精致,花色新鲜,年轻丽人谁不爱这样子的,又赶上天气热起来,夏装就越发艳丽了。

郑明珠游走众人之中,颇见游刃有余。

忙着招呼了一圈儿,总算坐下来歇口气,早有丫鬟机灵的捧了茶来给她,郑明珠喝了两口,身后一只手搭在她肩上,有个笑嘻嘻的声音道:“瞧你这样儿,帮你嫂子倒是尽心,我劝你歇着些儿,都是一家子,何必这样客气。”

郑明珠听声音就知道是谁了,转身笑道:“怪道上回你嫂子抱怨姑奶奶架子大,原来是真的。”

她身后站着一个艳妆的丽人,和郑明珠年纪差不多大,一天甜美的圆圆脸儿,她笑道:“我嫂子才不会呢,你少哄我。”

这位是诚亲王嫡出的幼女宁馨郡主,诚亲王继室周王妃所出,不管在娘家还是在夫家都是极为受宠的,说话自然不大顾忌。

宁馨郡主与林氏关系不错,与郑明珠其实也就是这些日子才熟络起来的。

郑明珠随手拉她坐下来,见她腕间一闪的光芒极其夺目,又拉开来看看,见是一只赤金绞丝镶宝石的镯子,只那上头的红宝石不像平日里见到的是圆面的,面子却是平的,又有几个切面,不经意间就有光彩闪过。

倒是别致,郑明珠赞了两句,宁馨郡主笑道:“我们家三爷从海边上带回来的,说是海那边不知什么国的手艺,我瞧着新鲜,就拣了一个带,家里还有两个,你若喜欢,明儿给你送来。”

郑明珠就笑道:“那就先谢谢你了,正巧我那天去翻我们大爷的库房,看到两件新奇物件,拣了出来正说打发人给你送去呢,那就等着你的人来了一并拿了去。”

两人说说笑笑,宁馨郡主道:“难得这回没了你太太那些小家子的亲戚,倒是爽快些。”

朱氏此事,当日虽说三家因脸面的缘故,一致同意掩盖了,到底知道的人也不少,平日里安国公府宴客,朱氏娘家那边的亲戚,襄阳府不管嫡庶的姐妹弟媳一家子总是要来的,对朱氏诸多奉承,而这一次,襄阳侯府却只来了个与郑明珠一辈的表嫂,显然也是为了维持姻亲的面子罢了。

郑明珠知道,那一日之后,朱舅母回了襄阳侯府,老祖宗听了夏氏的回话,知道她们竟然敢拿着襄阳候的脸面,带着姨娘的娘家亲戚带孕骗婚,便被老祖宗当着众多妯娌婶娘们骂了个狗血淋头,罚跪了一夜祠堂,三年不许出门走动,而那位高姨娘风光了半辈子,到老了,竟因为朱氏此举,再不许在侯府住了,被送到别院去禁足。

朱姨妈那边,郑明珠倒没有听到什么消息。

倒是高家小姐,总算夙愿得偿,进了国公府,与郑明朝为妾,如今在后院待产,不过在这国公府里,在林氏手中,她想要复制当年自己姑祖母的成功之路,却是想也别想。

117小姐们的纠纷

此事既然已经过去,郑明珠也不愿意多说,只笑道:“就算在,她们难道还敢惹你不成?”

不过,既然不出来现眼,那自然更好。

这大盛朝的公主郡主,哪个是好相与的,宁馨郡主果然笑着一扬眉:“那是自然,说起来,我听说你们家老太太要回来了?”

“哟,你消息倒是灵通。”

宁馨郡主道:“你忘了?我们家二婶娘就是你们家老太太娘家侄女,最近她父亲治河有功,进京述职,升了官儿,这阵子,二婶娘走路都扬尘带风的,往娘家跑的可勤了。什么大小事儿都拿出来炫耀,也不知道怎么这样没见过世面。”

郑明珠对这些亲戚关系还不是顶熟,要顿一下才明白这其中的关系,宁馨郡主嫁了魏国公世子的嫡子,世子的二弟就娶了太夫人这位刚升官的大哥的女儿。

郑明珠见了,还得叫一声表姨。

郑明珠见宁馨郡主面带不虞,便笑道:“她炫耀她的,你不听就是了,又碍不着你什么。就算是婶娘,莫非还敢惹你不成?”

宁馨郡主见周围没什么人,就附在她耳边悄悄说:“你不知道,她们家可下作了,因是新贵,没什么根基,不知道哪里那么多穷亲戚,成日里就想往别人家塞,表小姐一个接一个,简直没个完,她自己房里三个儿子,她就塞了两个了,前儿仗着她爹也是封疆大吏了,抖了起来,当自己就了不得了,竟想着要往我院子里也塞一个,气的我,话也没听她说完,就叫丫鬟婆子给我撵了出去,第二日我回娘家说了,我娘又派了王府长史官来骂了她一通,她才不敢惹我呢。”

郑明珠眼睛越听越大,想起自己府里两位也是太夫人娘家送来的姨娘,不由的暗暗点头,嘴里却说:“郡主风范果然不凡。”

宁馨郡主扑哧笑出声来:“我知道你这是骂我泼呢,哼哼,我等着看,她给你房里塞个表小姐来,你能忍得住?”

其实早有啦!郑明珠撇撇嘴,早有现成的了。

两人笑了一阵,又说了些这帝都里新鲜热辣的八卦,张家的女孩儿去寺里上香遇了意外,被燕王的小儿子救了,一心就要嫁给燕王的儿子。王家的少爷迷上了春锦楼的玉燕燕,非要纳了做妾。都闹的颇为热闹。

正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却见外头两个小厮急匆匆的引着人往后头走,郑明珠眼尖,一眼看见是那位陈颐安口里的‘小苏’,苏太医。

这样的场合,这样的时候,出现一位太医,可没什么好事。

郑明珠心中一跳,跟宁馨郡主说:“郡主略坐一坐,我去瞧瞧小姐们那边可招呼好了。”

宁馨郡主聊的正有趣儿,不由的一把扯住她:“有什么好瞧的,你三妹妹是个稳重人,又都是熟识的姑娘们,要你操哪门子心呢。”

横竖就是不放。

郑明珠心中不安,又见林氏还在前厅招呼人客,与人寒暄,实在不好这会子就去打扰她,还是自己先看一看的放心。

只得连同宁馨郡主一块儿拖到后头去了。

刚走到大厅后头的抄手游廊上,就见一个小丫头子慌慌张张的跑过来,一见郑明珠,忙道:“大姑奶奶,奴婢正要去回大奶奶,幸而大姑奶奶来了,也是一样的,五小姐摔到了亭子外头,摔了头,现在还没醒,后头正乱着呢。”

郑明珠眉心一跳,小姐们都在后头国公府的花园子里宴息,那里正有一座熏染亭,郑明珠记得,那亭的栏杆很高,怎么会摔下去?

莫非是被人推的?只是各府小姐们之间自然也有相与好的,或是不对盘的,只是通常也不过是一些言语官司罢了,到这样的地步儿倒是不多。

郑明珠也来不及多想,只拖着宁馨郡主往后头去,一边问那小丫头子:“到底是怎么着?”

那小丫头紧跑几步给她引路,一边说:“三小姐在花园子的大石头那边招呼客人,有几位小姐不知怎的就与五小姐在亭子里吵起来了,五小姐气哭了,表小姐在一边就与她们理论,就推搡起来,也不知怎的,五小姐就摔到亭子外头去了,如今请了大夫,正在看呢。”

郑明珠问她:“是哪几位小姐”

那小丫头紧张的答:“奴婢不知道,奴婢只是在亭子里煽火煮茶的,不认得小姐们。只看着服侍小姐的姐姐们乱成一团,才跑出来回大奶奶的。”

郑明珠见她腰间拴着绿色的汗巾子,知道是没入等的小丫头子,难得有这份机灵,便不再追问,只是赶紧的往里头去。

亭子那边乱了一群人,虽说这里都是小姐,但大约也有听到信儿的夫人奶奶也过来了,众人见了郑明珠与宁馨郡主,有忙着施礼的,也有让开一条路的,待郑明珠走进去,见地下跪着两个丫鬟,看起来是撕打过的,披头散发,此时见五小姐出事了,都吓的瑟瑟发抖。

郑明慧满脸泪的抬起头来,叫一声:“大姐姐…五妹妹她…”

这样子,吓了郑明珠一跳,简直以为郑明真没了。

郑明珠连忙问:“我听说五妹妹摔了头,怎么样了?”

郑明慧哭的说不出话来,倒是亭子外头,正俯身医治郑明真的苏太医淡淡答:“没多大要紧,不过是磕破了头,吓到了,一时晕了过去。”

说着就指挥婆子丫鬟小心的把郑明真抬起来,让送回屋里去。

郑明珠忙紧走几步过去看郑明真,见她双眼紧闭,面白如纸,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看起来十分的脆弱。

郑明珠看了一回,心中有了分数,温声道:“劳烦苏太医了。”

又吩咐身边的玛瑙:“这府里你也是熟的,你领着她们小心的安置了五小姐,再命人回外头的管事,说五小姐摔着了,请了苏太医来,叫管事不拘请哪位爷来陪一陪,派个小丫头去回大奶奶,说我在这里,大奶奶若得闲就来看一看,若事儿忙,就回头再来也使得。”

玛瑙一一答应了。

郑明珠又对周围围观的夫人小姐们笑道:“一点小事,并不要紧,倒是打扰了各位夫人和妹妹们的兴致。”

叫小丫头们:“还不给夫人小姐们换了热茶。”

又忙给宁馨郡主使眼色,她会意,随手就拉着身边黄夫人笑道:“姐姐前儿说的那花露…”巴拉巴拉就把人拖走了。

到底都是顶级贵胄圈子的夫人小姐,自有教养,见主人这样说,再是好奇想看热闹也都含笑随着宁馨郡主过去那边坐了。

见人都散了,郑明珠这才回头来,就有一个妇人赶着上来赔笑道:“大姑奶奶,这原是她们姐儿几个玩笑,一时失手,不小心五小姐就摔了,我已经教训过她们了,回头待五小姐好了,再来给五小姐赔罪。”

“玩笑?”郑明珠打量这妇人,三十多的样子,能带着姑娘进国公府交际,身份自然也不会很低,再看她身边三个女孩儿,都是十二三岁的样子,虽说有点惊慌,却也并不是很害怕。

这几个月来,郑明珠十分努力的把帝都顶级贵胄圈各家各要紧人物都认了一番,记在心里,有一些,如宁婉郡主,宁馨郡主还已经熟络了起来,不过这个妇人是谁?

这妇人虽是穿金戴银,却是没有诰命的打扮,又叫自己大姑奶奶,郑明珠在心中猜想这是谁,正好看见一旁站着的国公府表小姐周宝云,想起小丫头子说的话儿,便道:“云表妹,这是怎么一回事?”

那妇人急道:“大姑奶奶这是什么意思,四婶都跟你说了是不小心,还问云姐儿做什么?难道还不信我不成?”

四婶?

郑明珠恍然大悟,在国公府交际,除了那顶级贵胄圈子的夫人小姐们,身份低些的自然就只有自家亲戚了。

郑家的几位叔父,不论嫡庶,如今的官职地位比起安国公郑瑾来都差许多,只是别人家他们去不了,安国公府嫡长孙的周岁宴,这些叔父婶娘自然都是名正言顺的来的。

郑明珠看她一眼,不喜不怒,淡淡的道:“若是别的人伤了,自然四婶娘说什么我也就听了,只是如今伤的是我妹妹,我这个做姐姐的,不管谁说了什么,也都自然是要问的。”

周宝云显然也被吓到了,忍着泪,声音还有点发抖:“慧姐姐在那边招待年长些的姐姐们,我就陪着真妹妹在这边招待姐姐妹妹们,先前我原在那边,没注意,后来真妹妹和芳姐姐她们说话声音大了些,我才听到了过来,芳姐姐说…说太太回不来了,没人会护着真妹妹了,还说了些很…很不好听的话,真妹妹急了,就吵了起来,香雪见真妹妹哭了,就赶着上来说了两句,芳姐姐恼了,叫丫头去打香雪,真妹妹上前拦,那丫头就把真妹妹推到外头地上去了。”

香雪是郑明真的大丫鬟,朱氏亲自选给她的,从小儿就在身边服侍,想来公府备受宠爱的嫡幼女,母亲当权掌家,全家上下且不说,便是堂姐妹表姐妹,在她跟前自是矮了半截。

于是她身边的大丫鬟,自然也是极有面子的,多少瞧不起那些上赶着讨好朱氏和小姐的亲戚们也是有的。

如今虽说朱氏不在了,这气焰一时半刻也还下不来,小姐们吵嘴,这丫鬟也敢上前去说理,那朱氏在的时候那情形,倒也想象得出来了。

周宝云虽然说的没头没尾,中间又不停的停顿,哭泣,反复,到底还是听懂了来龙去脉。

堂姐妹们见朱氏倒台,自然觉得明慧明真就此落魄了,有些人无事生非还要嘲笑两句呢,更何况长期被东风压倒西风,心怀妒忌的堂姐妹?

郑明珠叹了口气,世上的事多么滑稽,朱氏为了儿子女儿一生尊荣富贵费心心思谋划,到头来,却是她害得他们被人指责,嘲笑。

因为朱氏的所作所为而导致的结局,堂堂的公府嫡子嫡女成了没娘扶持的孩子,甚至比母亲没了的孩子更惨些,那是一种羞辱,因此连出身更差的堂姐都敢看不起她们。

郑明珠虽然叹息,却并无愧悔,郑明珠的一生,同样也因为朱氏而成为了悲剧,她替郑明珠讨得公道,也是应该的。

118公府威风

郑明珠笑道:“原来是这样,太太是长辈,太太怎么着了,也是几位妹妹议论得的?”

先一步把错给压到对方头上才是。

那几个堂妹嘴角下撇,嘀咕了两句,似乎颇为不服气。

郑明珠看一眼四婶娘,又看看那边几个似乎还有点不服气的堂妹,心中已经大约知道该怎么处置了,安国公一系绝不能被人欺到头上了不还手,甚至应该略霸道些,才是高门风范。

郑明珠笑道:“四婶娘见今儿客人多,想要大事化小,免得外头人笑话咱们家,这个我明白,只是五妹妹这个样儿,说不得拼着客人笑话,也要有个说法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