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虽说这样的家规导致许家姑娘难嫁,有些人家望而却步,不过姑娘嫁妆丰厚,也并不指望用姑娘的亲事替家族牟利,倒也还是顺当。

这样的家风之下,家中少许多勾心斗角,从小儿成长的环境就好,父慈子孝,兄弟姐妹都很友爱,许家姑爷虽因大排行称为三少,但实际为二房长子,知道爱护弟妹,娶了媳妇后,也自然而然爱护妻子。

而且许家姑爷人也聪明能干,虽读书不行,科举无望,却早早的接管了家里不少产业生意,也是蒸蒸日上,这一回陪妻子归宁,言谈间与陈颐安说起来,话里话外都在打听开海禁的事。

这种朝廷大事,郑明珠一向是不过问的,不过此时陈颐安说起来,她也颇有兴趣,当初开海禁之事是文阁老一力推动的,文阁老因贵妃宣静虚真人进宫谋害太子妃一事倒台,赐回家休养,海禁之事就搁置了下来。

郑明珠道:“照你这样说,还是要开海禁?”

陈颐安点头道:“这是迟早的事,我朝鼎盛,万国来朝,对外贸易本就有极大利益,端看开放边境贸易以来,短短三年,我朝赋税就增了一成有余,如此惊人,海禁利益自然更大。不过须得谨慎。”

边境贸易到底接触面较小,海禁一开,那就真是与万国交易了,自不可同日而语。

这一点郑明珠自能理解,而商家希望开海禁的想法就更能理解了。

郑明珠道:“这是你们爷们的事,我也不懂,不过我知道浙闽有不少商家实际是在与海上有生意来往的,朝廷若是策划此事,多听听他们的意见想法也是应该的。”

她话语一顿,突然想起刚才看到的礼单,里头似乎有颇多海外进来的东西,自鸣钟,金鸡纳霜之类,便道:“说起来,天津也近海,或许大姑爷也颇知其中门道。大爷问一问,说不定有些助益呢?”

说着起身把礼单拿出来给陈颐安看,指了里头那些外头进来的东西,郑明珠暗中数了数,约有五分之一不是中原制品。

郑明珠便笑道:“这里头这样多外头来的东西,我看大姑爷已经涉猎了罢,得了实惠,才这样上心,看大姑爷这样精明能干,心中想必是有数的,若是要开海禁,问问这样做过的人,岂不便宜?又是自家人,越发好些。”

陈颐安笑道:“怪道这小子这样问了又问,原来是尝到了甜头,也罢,这事我本就想操持起来,太子爷也说这是富国富民之道。过两日我再问问他,若是能说出一二道理来,便带他去见太子爷,也算是给他一个进身之阶吧。”

许家姑爷没有功名,但若是得了太子青眼,能在筹办海禁之事中出力,今后得个官身也不难。郑明珠笑道:“想来大姑爷并没有想这样多,只是既然有这样的机会,大爷能提携一二,也看他的造化罢了,若是得了太子青眼,今后前程自然就更好了,大姑奶奶自也欢喜。”

郑明珠是真心欢喜,陈颐安笑一笑,拉住她的手:“也难得你总一心替她们想着,说起来,也亏得你在家里孝敬爹爹和母亲,疼爱弟弟妹妹们,替我担了多少烦难事去,不然我也不能这样轻省。”

陈颐安这话倒说的郑明珠不好意思起来,嗔道:“怎么说这样话来,难道不是我的爹爹和母亲?不是我的弟弟妹妹么?这原也是我的本分,你是在外头做大事的,我能做什么,不过就是家里好些,少叫你烦心就是了。”

就如同陈颐安认为,保护妻儿、对他们好是自己的责任一样,郑明珠也认为,孝敬公婆,爱护兄弟妹妹们也是她这个长媳的责任。

陈颐安要为这个侯府挣前程,自己要少叫他为家里的事操心才是正理。

陈颐安把她搂进怀里,紧紧的抱着。

屋里一派静谧而温柔的气氛。

只是这样的气氛维持不了多久,随即,炕上的小胖子就‘啊啊’的抗议起来,爹娘只管亲热,完全无视了在炕上爬来爬去玩儿一个大柚子的宝哥儿,受到冷落的宝哥儿不满的抱着柚子叫了起来。

陈颐安和郑明珠相视一笑,陈颐安放开郑明珠,过去抱起宝哥儿,在那小胖脸上狠狠亲一口,对郑明珠道:“他还吃醋呢!肯定是随你,还是赶紧给他生个弟弟,陪他玩吧。”

郑明珠笑道:“那你还不赶紧给他改名叫招弟?”

两人一齐笑起来,宝哥儿不明所以,只是跟着傻笑。

外头一阵喧闹,有丫鬟追在后面喊:“五小姐,五小姐你慢一点,看绊着了。”

陈颐敏一头撞进来,元气十足的喊:“嫂嫂,看我做出焦糖布丁了!”

她显然看不出屋里的又温馨又暧昧的气氛,小胖手拿着一个杯子,倒是见到陈颐安,不由的就后退了一步,把手背在身后,规规矩矩的叫了声:“大哥好。”

郑明珠不解,也不知为什么妹妹们都怕陈颐安。

宝哥儿探手给陈颐敏打招呼,陈颐敏总来看他,给他吃一点东西,他自然认得。

陈颐安就把宝哥儿递给郑明珠:“我外头还有事,先出去了。你招呼五妹妹。”

郑明珠忙道:“别忙,还有一件事。”

她把宝哥儿放到炕上去,拍拍陈颐敏的头:“你先陪哥儿玩,回头我再看你的新玩意,好不好?”

陈颐敏很懂事的爬到炕上去陪宝哥儿,把小杯子放到一边:“嗯,嫂嫂忙,不用管我。”

郑明珠就把陈颐安叫到外头来,把先前陈夫人说的陈颐娴的事说了:“你在外头寻可靠人打听打听这几个哥儿的秉性,我回头也在各府里问一问吧。”

这是唯一一个同胞妹子,自与别人不同,陈颐安点头:“好,我知道了。”

郑明珠笑道:“你上点心,宁可细致些,这可是妹妹一辈子的大事。”

又替他理一理衣服袖子之类,才送他出去了。

整个正月,郑明珠过的又热闹又忙碌,收银子也收的手软,各长辈处拜年收红包,各处年礼,宝哥儿还真成了个小财主了,压岁钱收了大把,可惜他都不过是看着金灿灿的抓在手里玩一会儿,最喜欢的还是陈颐敏的投喂。

郑明珠不许他多吃糖,也不许他多吃别的东西,再三嘱咐了陈颐敏,是以陈颐敏只敢给他吃一点点软的,好克化的,不过也不妨碍宝哥儿看到她就欢喜。

进了二月,各府就在预备下旬的万寿节了,因是正月之后第一个要紧的日子,又恰是初春,正是脱下冬天的大毛衣服,穿了春装的时候,又是各府贵妇齐聚,越发就是争奇斗艳,互别瞄头的日子,唐菱月也不知道在哪儿听说了这个传统,喜滋滋的进府来,给郑明珠送料子。

唐菱月捧着一个宝蓝金丝呢的包裹,笑着说:“姐姐见多识广,只怕也没见过这样的料子,我知道姐姐不穿外头针线上做的衣服,特地把整匹料子拿进去,姐姐吩咐赶着做了,只怕还赶得上。”

郑明珠叫她坐了,又叫丫鬟上茶,连陈颐敏也好奇的歪头看过来。

唐菱月一向性子急,哪里坐得住,连忙打开包裹拿了那料子出来,大红的缎子,不像是夏季的云羽纱一般轻若无物,厚重垂落,只是普一拿出来,光泽竟如水般倾泻,的确非同一般。

唐菱月笑道:“这是织谱里头著名的银水锻,早已失传多年,前儿因有高手织出了云羽纱,我们费了好大劲延揽到这位高手,的确厉害,她闭关了这一个冬,就拿出了这银水锻,这缎子用的丝就与咱们常用的不同,丝里又添了银粉,也不知怎么固的色,才织出了这一匹,又是万字如意纹,姐姐用这个,谁都比不上。”

郑明珠对出风头兴趣不大,只不过唐菱月这样一片心,也不好推辞,便笑道:“多谢妹妹这样费心,我这就交给她们做去。”

陈颐敏爬过来,肥爪子好奇的摸摸摸:“好滑啊,软软的,颜色也好看。”

郑明珠回头笑道:“横竖一匹呢,也给你做件裙子?”

陈颐敏严肃的想了想:“算了,我不要,嫂嫂要有多的,给二姐姐做一件好了,她也大了,要嫁人了,要在外头应酬,不能被别人家的姐姐比下去。”

郑明珠和唐菱月都笑出声来,郑明珠捏她的脸:“你懂什么应酬,还嫁人呢!”

陈颐敏嘟嘴:“哼!”

又转头去看宝哥儿,宝哥儿睡的香甜,完全不被她们说话打扰。

唐菱月笑道:“这个颜色也不合小姐们穿,回头我送几匹新鲜花色的云锦来,给小姐们做裙子罢了。”

唐菱月说的也是,这料子过于独特,单给哪个小姐做,其他几个妹妹没有,都太显眼了,送些云锦裁春装倒是好的。

后来郑明珠还是拿这料子给陈颐敏做了一身短袄儿和裤子,二月底的时候,胖乎乎的陈颐敏头上用红绳和红珊瑚珠子扎着两个冲天辫,穿着一套红袄儿,满院子跑来跑去,简直就像年画上蹦下来的一样。

郑明珠穿着新裙子,与庄顺公主一起随陈夫人一起进宫贺圣上万寿节。

在宫里一切都是有定规的,什么地方等候,什么地方磕头,什么地方坐起,什么地方宴饮,都有安排,且品级不同,聚集的地方也不同,只有一点都一样,处处都在争奇斗艳。

因是大喜事,自然人人都是欢喜的,欢声笑语不断,郑明珠毫无疑问成了焦点,她如今已经几乎瘦回了怀孕前的样子,裙子做了个掐腰的款式,身材玲珑,微一走动就有银光流泻,十分夺目。

已经被好几位相熟的夫人姐妹拉着赏鉴过了。

正在玩笑说话,一个宫女过来请郑明珠去东宫:“奴婢奉太子妃娘娘口谕请嘉和县主过去说话儿,侯夫人和庄顺公主已经过去了。”

郑明珠看她一眼,虽是没见过,但这里这样多郡主县主诰命夫人等,都听见这丫鬟的话了,总不至于有什么不妥,便起身应了,对旁边扯着她不放的宁馨郡主道:“你也听见了,太子妃宣呢,我总得去请个安吧,你放心啦,回头我就打发人交代出去,说什么也要给你一匹呀,知道啦,要湖蓝色云纹的,行啦。”

宁馨郡主这才肯放她走。

石榴依然沉默的跟在她身后。

宫里的路郑明珠不太熟,但去东宫的路大致还是知道,她见这宫女并没有刻意寻偏僻的小路,总走的大道,一路上也不避人,路上见了高等级的女官还恭敬问好,说着什么:太子妃娘娘命奴婢宣嘉和县主。之类的话,郑明珠才算放了一点心。

快半年了,一直没见南安侯夫人的动静,郑明珠简直杯弓蛇影起来了。

尤其是在这宫里,可别忘了,静妃娘娘可在宫里呢。

这宫女似乎并没有发觉郑明珠的怀疑之心,笑道:“今儿是大喜的日子,宫里规矩略松些儿,县主到娘娘跟前说说话儿,等着宴饮,倒便宜些。”

郑明珠不大有心思跟她说话,胡乱答应一句,只注意着周围的情形,偏这宫女不断回头与她说话,郑明珠倒是把她那张圆脸看熟了。

终于到了东宫门口,郑明珠一直提着的心总算放下了,这个宫女引郑明珠到了正殿门口,便见东宫黄女官站在门口等着,见她来了便打发走了那个丫鬟,对郑明珠笑道:“县主来了,快与奴婢进去吧,侯夫人和公主都在里头了。”

郑明珠与她是相熟的,笑着问了好,才与她进去,黄女官笑着解释道:“娘娘吩咐奴婢办这个差使,偏侯夫人和公主并县主都不在一个地儿,奴婢怕娘娘久等了,正好见她要去那边传一样东西,便打发了她代奴婢请县主,还请县主包涵。”

郑明珠笑着点头,表示不碍事,心中却是嘀咕,怪道怎么打发一个这样无品级的宫女来呢!东宫的规矩郑明珠是知道的,主子身边服侍、传话的人都是等级高些的女官宫女,郑明珠常与东宫打交道,多少都认得,而跑腿拿东西洒扫之类又是低级些的宫女,郑明珠就不大认得了。

唉,真是提心吊胆啊,郑明珠不由的竟盼着这位卫夫人赶紧出招把,拼个你死我活,早点完了早放心,这样每回一有她在的场合就疑神疑鬼,真是叫人受不了。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妹子们的霸王票,爱你们

第214章 设局

太子妃一贯的雍容华丽,身边坐着打扮的整整齐齐的小郡主,怀里搂着一岁零两个月的睿王爷,睿郡王没宝哥儿那么胖,但也圆圆的,白白嫩嫩,眉清目秀,郑明珠请了安,睿郡王便口齿清楚的叫了一声表姑母。

郑明珠顿时就叹气道:“听听睿王爷这声音口齿,我们家宝哥儿下个月就一岁了,还一个字也不会说,可急死我了。”

太子妃顿时笑道:“哎哟我就知道你要这样说,刚才舅母也说了一回,要我说,急什么呢,一岁多才会说话的孩子多的是,宝哥儿还小呢,又那样机灵,哪有什么可担心的。上个月舅母抱进宫里来,我见他眼睛那样清亮,逗他什么都知道,明明还这样小,就知道让着我这霸王混账小子,可把我爱的了不得,你在这白担心什么呢,我瞧宝哥儿今后就是个有出息的,你后福有的是呢,别说他爹那一万个心眼子,就是你也不差呀,有这会子瞎担心的,你还不如打叠起精神来,赶紧给宝哥儿生个弟弟,才是要紧的呢。”

太子妃张嘴就是一大篇,陈夫人、郑明珠与庄顺公主都听得只是笑,太子妃回头对着庄顺公主又补了句:“还有你!赶紧着。”

郑明珠越发笑起来。

倒是睿郡王,盯着郑明珠看了一会儿,居然张嘴问:“宝儿呢?”

“哎哟,你竟然记得宝哥儿!”郑明珠蹲在他跟前,颇有点不可思议,伸手捏他白嫩嫩的脸:“今天表姑母进宫来有事做,不能带宝哥儿,下一回带来。”

真不愧这个睿字,郑明珠顿时觉得自家儿子只会吃和玩简直太笨了。

睿郡王想了想,蹬蹬的跑开了,过一会儿拿了一个玉蝈蝈来,递给郑明珠,还很认真的交代:“宝儿。”

郑明珠问:“给我拿回去给宝哥儿?”

睿郡王点点头。

啊,这孩子太聪明了!

太子妃笑道:“前儿外头进上来的一对儿,我瞧着雕工还成,跟活的似的,就拿给他玩儿,错眼不见就只看到一只了,还以为他不知扔哪里去了呢,我也没理论,没承想竟是藏着给宝哥儿,可见他多喜欢你们家宝哥儿,不过也难怪,宝哥儿模样好,脾气也好,还肯让着他,这样多哥儿到宫里来请安,都是玩着玩着就打闹起来,这个哭那个闹的,就只有宝哥儿和他能玩的笑嘻嘻的,可见是投了缘了,怪道他就掂记着宝哥儿呢,还藏东西给他!”

郑明珠也很认真的说:“好,我收起来,回家就给他。”

睿郡王便回去站在太子妃跟前低头玩袖子上缀着的珠子。

郑明珠与陈夫人婆媳三人都留在东宫喝茶,偶有夫人小姐也进东宫来请安,渐渐的也坐了半殿的人,坐到开宴的时候,有女官进来请,太子妃仪态万方的起身,与众人一起前去宴饮。

郑明珠随她们一起刚走到门口,听到一个少女清脆的笑声:“少夫人,奴婢给少夫人请安。”

郑明珠转头一看,一张圆圆的红扑扑的苹果脸,竟然是苹果。

当初在宫里苹果救了郑明珠一回,回去之后陈颐安要赏她,苹果却什么都不要,只是羡慕太子妃身边那位丫头的身手,想要拜师,陈颐安就应了,没两日苹果就叫人给接走了。

郑明珠虽没打听,也猜想是在宫里,这会子果然见着她了。

苹果笑嘻嘻的道:“奴婢早便惦记着给少夫人请安,只是总出不去,幸而今日奴婢轮值,在这前院伺候,知道少夫人要进来,特意守着,才能见着少夫人,给少夫人请安。”

郑明珠笑,苹果长大了,规矩也懂了,却还是言语天真,叫人喜欢。

郑明珠又与她说了几句话,到底大家都在往外头走,她也不好多耽搁,便要出去。

苹果笑道:“奴婢知道少夫人不好耽搁,回头晌午后喝茶说不定还能伺候少夫人呢,宴饮的时候排了奴婢在凤熙殿呢,这东宫上上下下都和奴婢熟,少夫人使唤人也方便呀。”

郑明珠就笑着点点头,两步赶出去。

这样的大事,宫里惯例是要开了大殿的,太子妃坐了上首,宫妃、太子侧妃、国夫人、侯夫人等内外命妇依品级而坐,一时花团锦簇,欢声笑语不断。

郑明珠瞧见了许久不见的静妃娘娘,静妃娘娘正眼也不看她一眼,娴静温婉,只是低眉顺眼,偶尔与旁边的人说一两句话。

南安侯夫人大约在另外一侧厅里,这里并没有瞧见。

郑明珠一直留意身边的丫鬟,不过这一回的丫鬟,不管是倒酒还是布菜,都十分小心谨慎,规规矩矩,从头到尾都没有出岔子。

不过今天的还是有点奇怪,郑明珠吃的并不多,也只在太子妃举杯的时候跟着喝了半杯酒,后来几位宫妃并公主劝酒也只喝了一口,并没有喝多,却是坐到后来,便觉得热。

回首看看旁边的夫人,似乎也微有汗意,旁边坐着的诚王府出身的秀和县主笑道:“听说今日宴席上用的酒,是蜀地特为皇伯父万寿节专酿的万寿春,内宫与外头大殿用的也不一样,咱们用的,入口更甜些,绵软柔和,不过蜀地酒总是有后劲的。进上来的时候内务府也送了两坛给父王试试,我只喝了两杯,便觉得有些上头呢。”

怪道这样。

郑明珠释然,此时太子妃也已经起身出去了,也有不少夫人都起身出去疏散疏散,在外头出口气,歇一歇,也是免得当殿失仪的意思。

郑明珠坐了一会儿,便也扶着石榴的手,在外头走一走。

身后布菜那丫鬟见状,忙跟了上来,扶着郑明珠笑道:“县主并没有多喝呢,原是量浅罢?且在外头坐一坐,也就好了。”

郑明珠叫风一吹,还真觉得有点上头,那丫鬟指着那边的小径:“那边有个亭子,周围一片白玉果树,正是开花的时候,味道最是清新舒服,县主过去坐一坐,奴婢给县主端杯茶来吧。”

郑明珠点头,叫石榴扶着自己过去坐,那丫鬟并没有跟上去,果然回去端茶了。

郑明珠也小心,见一路上都有或站或坐的夫人等,才敢慢慢的往里走。

那亭子倒是个好地方所在,琉璃瓦、红柱子,后头一块大石头隔开大路,藏在一片白玉果树的深处,白玉果树的花极小,藏在叶子中并不明显,只有在微风拂过的时候,隐隐有一点淡雅的甜香,十分舒服。

透过白玉果树,能影影绰绰听到外头的人声。

又安静又安全。

大约这里僻静,亭子里倒并没有别的人,郑明珠坐到亭子边的木头长边上,人都清醒了一头。

没过一会儿,郑明珠听到有细细的脚步声踩在叶子上的声音,回头透过白玉果树的缝隙看过去,居然是先前太子妃宫中来传旨的那个圆脸宫女。

这宫女东张西望,不知在找什么,然后就踩着叶子慢慢的走到了那块大石头后面。

随即,郑明珠听到这丫鬟笑着道:“红姐姐,原来你在这里。”

去给郑明珠端茶的那个丫鬟道:“你怎么到这里来了,是找我?”

圆脸丫鬟嘻嘻一笑:“原来红姐姐也没发觉我呢。”

“这话怎么说?”丫鬟说:“我哪里发觉你去?”

圆脸丫鬟笑道:“从东宫出来,我就一直悄悄的跟着姐姐呢,姐姐没发觉么?看来我这差事当的不错嘛。”

丫鬟倒笑了:“什么古怪差事,叫你来跟着我?你跟着就跟呗,我去给县主送茶去…”

话还没说完,似乎是被那圆脸丫鬟拉了一把,低声说了两句话,声音很小,隐隐飘过来两三个词:“…县主…太子妃…看着…”

郑明珠回头看一看石榴,见石榴动也不动,便使了个眼色,对着那块石头努努嘴。

石榴明白了,迟疑了一下,还是点点头,脚步轻灵的走到那石头后头去。

这个时候,郑明珠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涌上心头,心里跳的很快,简直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一样,只觉得这个场景眼熟的要命,可是她确确实实从来没有来过此处。

直到石榴面色古怪的走了过来,郑明珠随口问她:“她们在说太子妃娘娘打发人看着我做什么?”

石榴的神情很奇怪,似乎想要劝郑明珠不要问,又似乎觉得郑明珠应该知道,她不是个善言辞的人,动手是很利落,这样一两句话倒是憋的脸都红了。

好一会儿才吞吞吐吐的说了几个字:“是因为大爷…”

郑明珠猛的一怔,终于明白了自己刚才那种奇怪的感觉,山雨欲来,心跳加快,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却是十分熟悉的感觉。

这完完全全就是一年多以前慎王府那一幕的再现,丫鬟引领的地方,一个隐秘而安全的地方,一块大石头隔开每个人,‘无意’中听到的惊人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