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燕偷了宁婉的羊骨头子儿,悄悄地藏在自家炕柜下面的缝中,若是她不说谁又能知道呢?宁婉一醒过来立即就能找出来,只能说明,人在做,天在看。

举头三尺有神明,虽然也曾听过许多传说,可这种神奇的事情第一次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大家忍不住悄悄地嘀咕起来,“别是宁婉的爷爷给她托的梦吧。”

“估计就是这么一回事。”

想起了宁家的那位老爷子,先前对宁婉的事一直保持沉默的众人,现在倒有几个开口道:“钱和鸡蛋还是给宁婉吧,这孩子摔得头都破了,手上也有伤,可不是要好好养一养。”

又人道:“额头上那处最重的地方,恐怕要留下伤疤呢,要破相了呢。”

“是啊,毕竟是小姑娘,等再两年知道爱美了,还不知道多恼。”

宁婉便也想了起来,自己左额靠近头际的地方果然留下手指顶儿大的一块伤疤,但是时日久了倒也不明显,她平日梳头时总要将流海放得密一些便看不出了。

不过经过那样的一个梦,宁婉已经知道了,长得太好并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所以额头的疤是小,八贯钱事大。

第4章 赔钱

在梦中,莫说八贯钱了,就是八十贯宁婉也会不屑一顾。

可是那毕竟是梦,现在的八贯钱正是宁家大房所有的家底儿,为了她的这一场伤病而全部用光了。接着娘小产又看病又抓药,然后二姐出嫁置办嫁妆,家里只得卖了地,爹和娘更加节俭,身子骨儿都不行了,再后来…一切都不堪回首。

宁婉想着,却将转过头紧紧地盯住宁家两位老爷子。

见自己的手向天上指着,二爷爷立即变了脸,再听有人提到爷爷,他的嘴唇都哆嗦了起来;而三老爷子也不再暴跳如雷,呆呆地站在一旁用疑惑的目光看着自己,正迎上了自己的目光,赶紧又躲开了,一跺脚,“我不管你们的事了!”再次转身走了,这一次倒走得极彻底。

二爷爷踌躇了半天,最后也一摇三晃、失魂落魄地走了。

宁婉更肯定了她在梦中的一些猜测。

既然上天给了自己这个机会,那么自己一定会将实情问出来!

不只宁家两位老爷子,郭老爷子和余老爷子见了宁婉此举都有很大的触动,同时想起了过世了的宁家老大,那样精明能干的人,把同辈的他们都压得死死的,但是整个三家村的人都对他服气。自他之后,三家村就再也没有他那样一言九鼎的人了。

郭老爷子一心想取代宁家老大的地位,但是现在他突然觉出自己还差得远了,莫名地打了个寒战,粗声大气地让大媳妇们去找老伴儿拿钱,又吩咐二儿媳妇去拿鸡蛋。

站在一旁的余老爷子不声不响,似乎在想着什么。

没多久,郭老太太哭着骂着回来了,她还不知道刚刚的事呢,一路大声叫喊着,“凭什么给宁家拿钱?他们家是绝户,以后连房子地都要给别人的!”可一进门,就被郭老爷子一巴掌打过去,喝道:“赶紧开柜子取钱!”

郭老太太再不讲理,其实还是怕郭老爷子的,见他发了多少年都没见过的大火,知道再不能混闹了,不哭也不叫了,赶紧打开箱子取出钱匣子,只是倒光了钱匣子才勉强凑够于氏报的数目,又去厨房点拿了二十鸡蛋放在小筐里提进屋子。

郭老爷子便郑重地交给宁婉,向她,也向大家说:“这钱和鸡蛋我们家都赔了。”

宁婉接过篮子,瞧了瞧他面无表情的抱在怀里转身向家里走去。郭家赔自己钱和东西是应该的,难道还要自己感谢吗?

宁梁和于氏其实早已经有些呆了,因此又怔了怔才向郭老爷子、余老爷子都打了招呼赶紧追了出来。宁梁就又拉婉儿,“爹背你回去吧。”

宁婉刚才是被激起的一股精气神儿才撑到现在,眼下要回了钱和鸡蛋,早觉得浑身上下一点力气也没有,只得乖乖地伏到了爹的背上,可却不放开手中的篮子,钱和鸡蛋都在里面呢。

于氏上前要接过来,“婉儿,娘帮你拿着吧。”

宁婉不肯,如果给了于氏,她哪里守得住,说不定路上就会没了。因此虽然在爹的背上,却再不肯放手。

爹就向娘笑道:“婉儿既然不愿意,就让她抱着吧,反正我背着,也不会再累了她。”

娘就笑了,“她抱着篮子,你再背着她,岂不是费了两重力气?”

爹却道:“这两天你一直没睡,今天早上又说恶心反胃什么也没吃,还是赶紧回家歇一会儿吧。”

宁婉真想告诉娘她有身孕了,可是她现在说不出话来,一只手扶着篮子,另一只手就指着娘的肚子上一个劲儿地比划,娘看不懂,只笑着问:“婉儿是什么意思呢?”

宁梁背着女儿看不到,便道:“外面冷,我们赶紧回家再说。”

这时三老太太拉着小孙子栓儿迎了上来,一松手,三四岁的拴儿跑到前面拦住他们,“二伯,二伯娘,给我鸡蛋!给我鸡蛋!”

拴儿眼下是三房唯一一个孙子,从小就被教坏了,大房只要有什么好东西,或者吃什么好的,他就来要,爹娘见他小也不好意思拒绝,一年到头也不知被他弄走了多少,现在想要宁婉的鸡蛋,没门!

拴儿再没想宁婉不给,叫了几声就在地上打起滚来,“我要鸡蛋,我要鸡蛋!”

宁梁就回头向宁婉道:“婉儿,给拴儿拿两个鸡蛋吧。”

宁婉坚决地摇头,不给!

三老太太见状拉起了拴儿,拍了他一巴掌,其实根本没用力气,“你胡闹什么,你婉儿姐姐要吃鸡蛋补养的,怎么能给你!”又向他们笑着说:“婉儿平日就弱,偏偏又伤了,我真是心疼,总想帮她做点好吃的,正好你们把鸡蛋拿了回来,我去给婉儿蒸蛋羹。”说着就到宁梁的背上去接篮子。

宁婉狠狠地瞪着三老太太,将篮子紧紧地抱在怀里,小的要不走老的就亲自上来了!她什么时候疼过自己?有一次自己去三房玩,他们正吃点心,见了自己竟赶紧藏了起来,连个点心渣都没给自己,现在装出这样子,还真恶心!

于氏平时是受欺负惯了的,可是今天却着实疼女儿,因此难得地反驳了一句,“三婶,我也会蒸蛋羹,等我回家就给婉儿蒸了吃,不用麻烦三婶了。”

三老太太刚听了老伴儿说婉儿十分地强硬,将钱和鸡蛋都把住了不让他拿回来,还不以为然,心道一个小丫头又能怎么样,不想一向老实的侄媳妇竟然也敢反驳她,就哼了一声道:“你会做什么?从前连饭都没吃饱过,更不用说鸡蛋,恐怕尝都没尝过吧,别白白地糟蹋了好东西!”

说着一把推开于氏,竟直接上前去抢了。

宁婉哪里能松手,她又知道爹娘一定不敢跟三老太太动手,自己的力气又小,因此只待三老太太的手抓住了篮子的提梁便一口咬了下去,咬得三老太太松了手高声大叫起来。

爹赶紧放下宁婉,和娘一起过去给三婶陪礼,“孩子不懂事…”

三老太太怎么能心甘,指了侄子和侄媳妇大骂,“目无长辈,忤逆犯上的东西,还不把鸡蛋给我拿来!”

宁婉早站到了一旁,只紧紧地抱着篮子不松手,一双大眼睛看着村里的人。

刚刚村里有几个人能帮自己说话,其实是非常出乎宁婉的意料。她记得以前宁家大房被人欺负时从没有人出来说一句公道话,可刚刚却不同了。

现在是不是大家还会帮他们呢。

果然没错,早有几个看不过眼了,“婉儿伤成了那样,孩子就想吃个鸡蛋,你还想抢,也太过分了吧。”

三老太太才意识到自己过了,也顾不上再骂,赶紧解释,“我哪里会抢她一个孩子的东西,不是想帮她做蛋羹吗?”

“算了吧,婉儿都知道让你抢走了就吃不上了,大家又都不是傻子,谁又看不出来!”

“人家于氏又不是不会蒸蛋羹!”

这时二爷爷家的大伯走了过来,他不好说亲婶娘,便将婉儿和那篮子鸡蛋和钱都一起抱了起来,向家中走去。

大伯是个高大沉默的人,可是他却不似宁家别的人一样时常在自家占便宜,甚至还时常顺手帮长房一些小忙,但却很少与他们来往说话,因此宁婉对他并不熟悉。

但是在梦中,正是大伯在二爷爷过世之后告诉她,二爷爷临终时说对不起大房,神情十分地内疚。那时宁婉便有了些猜测,只是再没有追究出个结果。但是现在情况却又不同,因此她特别注意到宁家的两位老爷子,便知他们果然是心虚的。

眼下,她在大伯的怀里十分地安心,由着他抱着向家里走,不忘了向娘招了招手,示意她跟着过来。

大伯个子高腿长,抱着宁婉几步进了宁家大房的屋子,三家村白日里是从没有哪一家锁门的,大家都随意往来习惯了。于氏这时跟在后面进了家门,赶紧向大伯笑道:“谢谢大哥了,把婉儿放下歇一会儿吧。”说着就去倒水,“喝点水吧。”可是大伯早一转身走了。

于氏便转向女儿,“娘帮你脱了衣裳鞋子上炕躺着吧,刚刚你还烧着呢。”

宁婉总算将篮子放下了,再次向娘的肚子指着,又比出一个抱孩子的动作。

于氏想起一早上的恶心不适,突然明白了,“婉儿,你是说我肚子里又有孩子了?”

是的,又有了孩子!在她的梦里,娘的这一胎没保住,后来就再没有生养,自家就真正成了绝户,在三家村的地位更是不断下降,最后再住不下去了。

如今自己一定要保住这个孩子。如果是爹娘一直盼着的弟弟就好了,当然是妹妹也没什么,娘调理好身子再生弟弟就行了。

看着婉儿不住地点头,于氏差一点高兴得哭出来,多少年了,她就盼着再有孩子,如今这孩子真的来了,“娘一定给你们生个小弟弟,将来你们姐妹们也有娘家人了。”

家里没有男丁,不只是成了绝户没有子嗣传承,田地房屋保不住,就连嫁出去的女儿因为没有娘家人而在婆家只能受欺负,这些苦宁婉在梦中都尝过,她再不想尝一回了。

第5章 教导

宁婉紧绷着小脸把那八贯三十二文钱递给于氏,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眨也不眨地瞧着娘,似乎包涵了无数的深意。

于氏竟然也全明白了,“这钱,娘一定要好好地留着,决不让你三爷爷他们再讨去一文!”眼下家里二女儿要出嫁了,三女儿也眼看着要说亲,肚子里还有一个,将来也许还会有,于氏怎么能不考虑得长长久久呢。

宁婉看着于氏打开柜子,将钱全部放进匣子里锁好,才全放了心。娘再软弱,可一向是最会勤俭过日子的,钱进了自家钱匣子再不可能飞出去了。

宁婉这才脱了鞋子上炕躺了下来,她确实累得很了,要好好地再睡一觉。可就是她还没有忘记把装着鸡蛋的篮子搂进被窝里。三老太爷一家倒不至于敢来抢钱,但是这一篮子鸡蛋,他们早就觉得是他们的了,刚刚没有到手,一定还会来要。

于氏看着女儿把鸡蛋篮子放进被窝就笑了,“到了家里,再没有人抢你的了,还是娘帮你收起来吧。”

宁婉摇头,她真信不过别人,唯有放在自己的被窝里才安全!

不过她实在太累,几乎刚安顿好就立即睡着了。迷迷糊糊间听爹兴奋地喊了一声,“什么,你又有了!”

又听娘说:“婉儿告诉我的,她既然能知道小燕把羊骨头子儿放在炕柜下面,自然就能看到我肚子里有了孩子!”

“爹给婉儿托了梦,那一定不会错的!”

后来又有二姐的声音,“听说婉儿把小燕偷羊骨头子儿的事揭出来,又把药钱要回来了?”不管怎么样,都是一家人,家里的钱要回来了,宁清也是极高兴的,“太好了!家里总共才八贯钱,可是攒了好几年才攒出来的呀!”

又过来推宁婉问:“爷爷真给你托梦了?他怎么说的?”

宁婉不愿意回答,她也没有力气了,因此只当没听到,真正睡了过去。

这一觉又长又香甜,宁婉没再做什么梦,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了,娘正与二姐坐在炕桌前,见她醒了就笑着招呼,“婉儿,娘一早上摸过了,你已经不发烧了,赶紧起来洗洗脸,你爹和你二姐早都起了,正等你吃饭呢。”

婉儿伸了个懒腰,觉得浑身上下都舒爽了,一骨碌爬了起起来,洗了脸,再去找牙刷,才想起家里这时候还没有牙刷,暗暗一笑,自己的梦倒底是怎么一回事?仿佛真的一样,每一件事都活灵活现。好在自己的病好了,正可以仔细想一想。

看着婉儿洗过了脸,收拾整齐坐到饭桌前,于氏就笑着说:“鸡蛋总放在你被窝里怎么能行?赶紧拿出来几个让你二姐蒸了蛋羹给你补一补吧。”

宁婉张了张嘴,嗓子不像昨天一样又痛又热了,但是还是沙哑着,就笑着摇了摇头,拿被子将那鸡蛋篮子盖上,就是不肯拿出一个来。

这时候,爹挑了水从外面进来,娘起身到厨房端了早饭,又特别将一碗面条放在宁婉眼前,“昨天晚上专门给你做的,可是你睡着了怎么也叫不醒,现在赶紧吃了吧。”

宁清这时也放下针钱坐了过来,撇嘴道:“我想尝一口爹娘都不让呢!”

三家村种得最多的粮食是高粱,因为它对田地的要求不高,产量却多,每亩地能产三百多斤,也正是村里各家的主食。另外还有些大黄米、黄豆、红小豆等,因为产量少,一亩只能产几十斤到一百多斤,各家都只少种一些,自己吃用而已。

因这里不种水稻和小麦,大米和白面就是极少见和贵重的东西。特别是大米,本地不产,都是自南方运来的,又是小麦价格的二倍,如果没有先前的梦,宁婉到此时还没有见过呢。

但是白面,家里还是有一些的,过年包饺子总要用,有时蒸馒头也掺到高粱米面里些。要知道高粱米磨的面几乎没有粘性,只能勉强做成粗得划嗓子的窝窝。

宁家大房因为地多,日子在三家村算过得宽松的,虽然日子过得俭省舍不得买白面,但是大姑每年都会送些过来,虽然要给二房三房大半,但过年包过几顿饺子后还会余下。这之后一般轻易不拿出来,多是招待客人时用。此次宁婉伤了,于氏和了面给她擀了碗面条,但也只有她一个人的份,宁清瞧着自然眼馋。

现在的面条就是放了一夜又热过的,面虽然已经粘在一处了,但上面漂着一层油花,汤中还有两块鸡肉,这是家里能做出来的最好的饭食了。

宁婉端起瓷碗,却立即收到了炕柜上面,再拿起娘的针线笸箩倒扣在上面,将碗遮得严严的。

“婉儿,你这是做什么?”

大家的声音还没落,拴儿就跑了进来,“我要吃鸡蛋!”

于氏瞧了一眼女儿,也舍不得将那碗面条的事说出来,就笑着哄道:“拴儿,家里没有做鸡蛋,二伯娘给你拿一个豆包吧,”说着拿起一个豆包在碗里蘸了红糖递给拴儿。

这豆包是用大黄米磨的黄米面做的,里面放了煮熟的红小豆,三家村各家过年前都要做,家里富裕些的甚至要做几百个,然后放在外面冻起来,正月里拿出来隔水热了,再蘸上红糖水就是难得的美味。

年前于氏带着两个女儿一共包了六百六十六个豆包,图的是个六六大顺,吉祥如意。给二房三房各送了一百,宁梁的姐姐宁大姑和前年成亲的宁贤婆家各送了八十,其余也有几户有来往的人家送了些,其余的自家正月里吃,这在三家村里已经是精细的吃食了。

就比如今天早上家里吃的只有豆包和高梁米粥,配了点咸菜,于氏已经挑最好的拿给栓儿了。

三家村的日子虽然穷,但是家家都能吃饱饭,特别是日子过得最好的宁家,豆包虽然是好的,但正月里倒不少见,因此拴儿根本不稀罕,却一个劲地嚷着,“鸡蛋,我要鸡蛋!”

宁清厌恶地瞧着他,“没有鸡蛋怎么给你!你自己家里没饭吃了吗?到别人家讨饭,也不知道丢人!”

爹和娘赶紧喝住宁清,“他一个小孩子能知道什么!”

宁婉早知道这一幕,不,她梦到过,自己伤了时,爹娘还杀了一只鸡,可是留给自己的鸡肉还是被拴儿吃去了大半,只剩下面条里的两块鸡肉了,但连同这碗面,后来又全进了拴儿的肚子。

现在三房以为今天自己家一定会吃鸡蛋,算好了让拴儿来要的,但是她决不会再让他们占自家的便宜了。

拴儿见果真没有,便哭了起来,“鸡蛋呢?鸡蛋呢?”

宁清在宁婉的耳边小声说:“昨天晚上拴儿就来了,一定要鸡蛋,爹和娘都说你不肯给别人,抱在被窝里才肯睡觉,好不容易打发走了。这一大早的又来了,难不成他家就没个鸡蛋,一定要吃别人家的才好?”

宁婉心有戚戚焉,三房就是这样,仗着过去的恩情想尽办法从自家索取,其实爹和娘这些年早把那些恩情都还清了,可他们似乎就像大房永远欠了他们一样。

不对,那恩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还难说呢,自己接下来就要将那些事弄清楚!又看看宁清,似乎真觉得有十几年没见了,想起梦里那些事,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却没有心思应和她,只点了点头。

平日里在对三房的不要脸行为,宁清和宁婉一向是站在一面的,这也是姐妹俩难得一致的地方,现在宁清瞧着一声不吭地宁婉倒奇怪起来,“你怎么不说话了!”又自己想明白了,“对了,你嗓子烧哑了,说不出话来,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变成哑巴。”

宁清的嘴就是这样,跟刀子似的,宁婉不理,却将目光投向屋门,果然很快三老太太就走了进来,拉了拴儿向大家笑道:“这孩子皮得很,一早上就跑出来了,原来是到了你家。”

看三老太太的神情,昨天要鸡蛋的那一幕似乎从没有发生过似的,说着话,眼睛却把大房饭桌上的东西极快地扫了一遍,果然一点鸡蛋的影子也没有,再闻一闻,也没有鸡蛋的香味,就带着讽意地笑道:“我就说侄媳妇小气没见过好东西,又不会给孩子调养,郭家明明给了鸡蛋,你怎么不给婉儿吃?”

于氏早站了起来,陪着笑说:“婉儿不肯呢,我想她刚受了伤,总不能扭着她的性子。”又将手里没送出去的豆包重新递给拴儿,“伯娘家里没做鸡蛋,你吃个豆包吧。”

宁梁自然也站起来了,“三婶,可吃了早饭了?要么就在我们家里吃点吧。”又一个劲地给宁清和宁婉使眼色让她们站起来。

宁婉只当看不到,专心地喝着高梁米粥,这东西还真是好多年没吃了,现在重新尝起来倒觉得还不错。宁清见宁婉不动,就也不肯动,拿了一个豆包蘸了红糖水送进嘴里,就了咸菜舀了高粱米粥喝。

三老太太瞧着于氏手里的豆包,不屑地哼了一声,似乎大房早上没有做了鸡蛋等拴儿来吃是多么丢人的事,又看看似乎没有见到她的宁清和宁婉,向于氏冷笑道:“瞧瞧你教导的孩子?见了长辈也不打招呼,只顾自己坐着吃!”

宁婉用力地清了清嗓子,终于发出了些许的声音“呵!呵!”,然后将手指着被三老太太拉着的拴儿,他正因为没有要到鸡蛋而扭着身子哭个不停。

再配上她的表情,意思很明显,不必说我,瞧你教导的孩子!

第6章 芥蒂

宁三老太太见宁婉嘲讽自己,恨不得上前一个巴掌打到侄孙女的脸上,可是她又想到了什么,终还是收了怒容,拉着拴儿走了,“回家,奶奶给你煮鸡蛋。”

宁梁和于氏送到了门前,转回来却责备宁清和宁婉,“毕竟是你们的三奶奶,你们怎么不站起来说话!”

宁清就赶紧道:“我看婉儿不理他,就也没起来。”

宁婉说不出再多的话,只在嘴边冷冷地一笑,比刚刚三奶奶脸上的不屑还要深重,摆明了就是看不起这个长辈。

宁梁和于氏平日里教导孩子,家里来了客人一定要起身叫一声的,特别是长辈,更要恭敬。现在见宁婉如此神情,有心责备她,却又想到了昨日在郭家宁婉便对着三叔十分不屑,可是她却因此而将钱和鸡蛋都要了回来。

平心而论,三叔平日里是有些不对,至于三婶娘就更过份,只是宁梁和于氏都受他们欺负惯了,早没有反抗的心思,现在见三叔和三婶娘吃瘪,虽然觉得女儿是无礼,但心里也未免没有一种轻快。

再想到宁婉才受了伤,又发了几天烧,于是两个相互看一眼,宁梁就摇摇头,息事宁人地道:“我们先吃饭吧。”

宁婉却转身在被窝里拿出四个鸡蛋要去厨房,大家才明白了,宁梁和于氏才知道幺女竟有这样深的心思,却拦住道:“你伤还没好,让你二姐去做吧。”

宁婉就把鸡蛋给了二姐,宁清见了鸡蛋,也早高兴了,赶紧下炕到灶上添了一把柴,将四个鸡蛋煮熟了,只一会儿工夫就端了回来。

于氏就拿了一个给了宁清,剩下的三个都放在了宁婉面前。

宁婉看着这鸡蛋,心里不禁感慨,这东西又算什么呢,货郎到三家村收,两个鸡蛋才给一个钱,到了镇里一个钱一个,再到了县里,大约三五个钱一个,可就是这个价,富贵人家也没有人爱吃,甚至就是比鸡蛋贵上十倍了鸽子蛋,加了许多调味料卤好了,那时自己也最多尝上一个而已。

但是,就在眼下的三家村,鸡蛋可是大家平时舍不得吃的好东西,说是自己现在看了,口中也生出了许多津液,竟然十分地馋这鸡蛋。

三家村地处偏僻,但是却有一样好处,那就是地多人少,就是人口最多的郭家也能吃得饱饭,想来当年老祖宗们挑中了这里就是因为如此吧。

但是每家田里的粮交了税剩下的虽然够吃了,可是再多也多不出许多,而且这里种的高粱又不值钱,三家村地处半山,道路犹为难行,运费就要占很大一块,不如留下养几只鸡,再喂一头猪。

猪喂了一年卖出去就一笔钱,农家都指望着这钱办大事,就如大姐宁贤出嫁时的嫁妆,就是家里几年卖猪的钱置办的。自大姐出嫁这几年时间,家里每年都养两头猪,又攒下八贯多钱,正要为二姐办嫁妆。

至于养鸡下的蛋,却是用来换日常用度的。家里用的针头线脑、布匹棉花、铁锅农具、酱油盐巴,都是靠一个个攒下来的鸡蛋。除非极小的孩子,或者遇到了生病、坐月子之类的情况才会做几个鸡蛋,平日里根本舍不得自家吃。

于氏过日子精细,只是逢年过节才拿出几个鸡蛋做菜,再就是谁过生日煮上两个,平日里宁清和宁婉也是吃不到的。

因此宁清拿了鸡蛋,急忙剥了皮,小口小口地咬着吃了,那神情说不出的陶醉。

宁婉也剥了一只鸡蛋的皮,却直接塞到了于氏的手中,她说话还是不成,只手示意,“娘,你吃!”

于氏不接,笑呵呵地说:“娘是大人,吃什么鸡蛋,你自己吃吧!”

宁婉却不肯,一定把鸡蛋给娘,又指着娘的肚子,娘平时身子骨儿就弱,又怀了孩子,在她的梦中小产了,虽然是累的,但身子骨儿也着实差,正要吃些好的。

宁梁也在一旁劝道:“婉儿她娘,你就吃了吧。也不是给你吃,是给肚子里的孩子吃呢。”

于氏听了就接过鸡蛋,却掰成两半,自己吃了一半,另一半却塞进了丈夫的嘴里,“大家一起吃。”

宁梁被她弄得措手不及,口里含着半个鸡蛋,却不肯咽,似乎他若吃了这半个鸡蛋,就会多浪费一般,可是又不能吐出来,犹豫了半晌才咽下去。

宁婉就笑了,手里又剥了个鸡蛋,也是一分为二,塞给娘半个,爹半个。娘固然要养身子,可是爹也一样。他本就非大伯那样强壮的农家汉子,而家里的事情一件件地都压在身上,后来得了痨病,其实还不是又累又吃不好?

爹和娘这一次坚决不要了,可是宁婉更坚定,她眼下又小,正是可以撒娇的年龄,凑到爹娘身边,学着娘刚刚的样子,把鸡蛋硬塞到他们口中,才回了自己的位子。

这时爹娘都异口同声地道:“剩下这一个你自己吃吧。”

宁婉点点头,她亦知道自己若是不吃,爹娘再不肯答应的。不管是梦中还是现在,她都好久没吃鸡蛋了,可是现在再尝起来,发现自家的鸡蛋竟是人间美味!

再接着把那碗面条也分成四份,只是两块鸡肉终究还是宁婉一块,宁清一块,于氏怎么也不肯碰的。

家里平日舍不得吃鸡蛋,但是这二十个鸡蛋却是外面来的,因此于氏也没有拦着宁婉日日吃。中间拴儿又来了两次,自然什么也没得到。引得三奶奶在村里到处说,“于氏也太小气了,婉儿伤成了那样,连个蛋羹也舍不得给孩子吃。”

话是宁清出门带回来的,这时宁婉已经能说话了,只是声音还十分地沙哑,见娘脸色变了,就笑着说:“谁爱乱说就说去,我们吃没吃到肚子里难道还要告诉她?”

三家村还有一个坏风俗,那就是一家有什么事,全村都知道。

又生宁清的气,娘明明有身孕了,怎么还把这话传回来,除了惹娘更生气,哪里还有别的用处?

就听宁清气愤地说:“我就向大家说了,婉儿在家里天天吃鸡蛋呢!”

这话其实更错,拴儿来了那么多次,竟一次没吃到鸡蛋,不就说明自家偷偷吃的吗?虽然都是应该的,可是娘却不会这样认为。

见于氏虽然勉强笑了笑,就知道三老太太成功地让娘又堵心了,因为于氏就是这样的人,特别要脸面,最常说的就是宁叫身上受苦不叫脸上受热。不管她自己吃了多少亏,总不好意思与人计较。

这样的性子遇到了明白的人,自然得人敬重,可是遇到了混不进理的人,只当你是傻子。眼下宁家三房的人正是如此,才将爹娘一直拿捏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