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的东北部以山区为主,自虎台县向东向北,过了两三个县城,便是作贫瘠的丘陵地带,且越是往东往北山更高了,地也就更荒凉了。

听说那里之所以贫瘠荒凉,是因为山上尽是石头,少有草木、而山下的地也尽是沙土地,十年九旱。“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正是说的这样的地方,因为穷得活不下去,就想出了其他的法子,于是当地最盛产的就是土匪。

这些土匪们多的上千人,少的几百、几十,耕种为主,打劫为辅谋生。

不错,这些土匪们也耕种,因为他们大多数同时也是寻常百姓,平日种地,因种地打的粮不够吃的才出来当土匪,当土匪打了劫有了饭吃就会再回家当百姓。如此一来,往复循环,当地土匪与百姓几乎成了一家!

这也是官兵几次剿匪都不成成功的原因。听说官兵还没到,土匪就会知道了,跑路的跑路,回家的回家,亦没有人指认,官员一走,土匪就又出来了。

平朝初定时,高祖弟上时曾令剿匪,大兵一到匪类全无,但大兵撤走之后又故态复萌。此后安平卫也剿了几次匪,甚至还曾围住了几批的土匪,可是当地山多,又有许多峡谷暗洞,终是让他们都跑光了,反倒是剿匪的军队损兵折将,军粮军需甚至军械都被土匪想法子抢去了,只能灰溜溜地退兵回来。

因此剿一次匪,安平卫吃一次亏,时日久了,也就无人再提剿匪之事,反正那些土匪们也只在当地,欺负的也是最贫困无能的百姓,与达官贵人们无关。

经历了上百年,土匪名气越来越大,实力也越来越强,也由最初吃不上饭抢些钱财度日的百姓变成了专门的匪人。在那片山地里,他们建了一个又一个寨子,俨然成了当地的土皇帝,自成一套规矩,甚至一套黑话,只要合了他们规矩送上过路钱就能安然无恙地自那里通过,不送的轻则被绑票勒索赎金,重则人财两空。

其中虎踞山的土匪是最有名的,甚至虎踞山这名字也是因为当地的土匪才有的。听说那山山势极为险要,又地处要塞、犹如一只猛虎般地蹲踞在当地,震慑着不想遵从土匪规矩的人们,也是当地众多土匪窝的首领。

当年铁石到了屯田所,从屯田所开始一点点地向周围的土匪动手,最后平了虎踞山,才算是彻底灭了当地所有土匪,真正开始在那里屯田种粮。当然他还挖了许多石炭卖到各地,因为那里种粮的确产量太低,养不活屯田的军队。

宁婉也由此得知了虎踞山这许多的事情。

现在她就坐到了娘身边,“你和爹不必担心铁石,他既然从军,也就要去打仗的,现在上面派了他去正是觉得他打仗很厉害。再者娘想一想,就连夷人都那样怕铁石,土匪又算什么!”

“你爹也这么说,”娘就叹了声气,女婿要出征她怎么也不能放下心,“你回家一定告诉女婿,刀枪无眼的,一定要小心。”

宁婉就赶紧答应,“我知道了。”

“你现在还没个喜信,”娘又说:“这一去怕不要两年三年的,岂不是耽误了?”

这半年来,娘时常会悄悄问自己的月信,每听了时日非常准便有些失落,先前娘还没有明显表现出来,如今忍不住就说了。

宁婉心里也有些急,但是毕竟有谢大夫的话,她还沉得住气,“孩子也是缘分,可能还没到呢。”

于氏也早后悔自己不该说的,这种事越是催越是没有,还不如平心静气地等等也就有了。因此就又转而道:“铁石不能与上官们说一说,过上一两年再去剿匪吗?”

宁婉就笑了,“娘,你以为这是做生意呀,还能与上官商量?没听人说过军令如山吗?”而且宁婉知道铁石是喜欢去剿匪的,他本就是将军,宁愿打仗,也不愿意过着无所事事的日子。是以她明明舍不得铁石出门,却一点也不表露出来。

她要支持铁石,要帮助他得到过去的荣光!

决不做他的拖累!

听着幺女轻松的语气,于氏不禁也放松了许多,絮絮地又叮嘱了几句,突然想了起来,“你给女婿做了什么衣裳?我帮洛冰准备一份。”

自娘求了洛冰教石头写字之后,便事事不忘洛冰,特别是石头现在写得一手极好的字,连先生都夸赞不已,娘更是将洛冰与先生一样看待,每到换季都会做了全套的衣裳鞋袜送他,如今洛冰要去剿匪,她自然会给他备上行装。

论起请洛冰这位榜眼做先生,这点子东西还真不够看的,但是宁婉从不点破,毕竟娘要是知道得多了,恐怕就不敢与洛冰如此接近,眼下只笑着告诉了娘,“我想着他剿匪时必要穿铠甲的,就想着给他做件新棉衣穿在铠甲里面,身上的棉花絮得厚厚的能暖和些,袖子就薄些,活动方便;再做厚棉裤、厚棉袜子…”

娘俩儿正说着,爹从外面回来了,手里提了大包小包的,见了宁婉就说:“所有治伤的药我都买了一包,还让药铺子里的伙计把药名都写上了,你给女婿带去,防个万一。”

宁婉瞧着都觉得太多了,“不只他一个,就是所有跟去的人都够用了吧!”

“药材本就是救急的,多带些当然好,别人要用也送些没什么。”

宁婉就觉得爹说的话不错,她本忘记了伤药,因为在她的印象里,钱石似乎从不用这些。现在想起来有备无患总是对的,赶紧接了下来,“我给他带着。”

本要再安慰爹几句的,不想爹先开口劝她,“当初嫁的时候就知道女婿是骁骑将军副千户,现在被派出去打仗也是应该的,你帮他打点了东西多回老宅里陪陪婆婆。”

宁婉就点头,“爹说的不错,我也正想打点了东西后就回老宅呢,一则要告诉婆婆铁石出征的消息,再则就是让她帮我看看给铁石带的东西可缺什么了。”

爹娘就都道:“女婿先前出门时东西都是你婆婆打点的,正好让她指点指点你。”

正说着,又有大姑和大姐也听了消息过来,各自买了些东西给宁婉送来。宁婉瞧着许多已经重样了,但总归是大家的一片心意,便都笑着收下了,又道:“大家都不必担心,铁石可是自多伦回来的,怎么也不会怕那些土匪。我们明日回老宅,然后从那里去安平卫,因此也不用送,过些天我还会回虎台县,到时再见面。”

手头事情不少,宁婉又绕到了北门的铺子交待了几句,此后才回家。一进门,白氏就赶紧上来道:“洛先生来了,正在屋子里等夫人。”她既不好跟着夫人叫洛冰大哥,又不好称爷——洛冰还是流放的罪人呢,就跟着娘叫洛冰一声先生。

铁石此次去虎踞山自然要带着亲兵,他今日便去安排此事了,但洛冰怎么会在这里?宁婉想着快步进了屋子,就见洛冰带着洛嫣坐在桌前,正轻声地说着什么,见了她赶紧站了起来道:“弟妹,我有个不情之请想求你帮忙。”

洛冰如此郑重,宁婉就笑道:“洛大哥有什么只管吩咐,不必如此客气。”

不料洛冰越发客气,弯腰拱手行礼道:“弟妹,我就要去剿匪了,也不知能不能回来,什么时候回来,洛嫣我想求你帮我教导一二。”

什么?洛冰是想把洛嫣寄养在自己这里?

不,洛冰说的并不是寄养而是教导,这样的重任,自己能担得起来吗?洛嫣可是将来的皇子妃呀!宁婉一时间十分惊异,半晌摇了摇头,“我哪里懂什么?也不过勉强识了几个字,开个铺子做小生意而已,根本不会教导别人!”

洛冰不确定宁氏是不是不愿意,毕竟自己的妹妹还在襁褓里身上就背着罪名,平白地比别人低上一头,想将她托付出去实在不容易。不论是先前多伦的军户家还是谢媒婆,都是在他多番打点之后才勉强同意,对妹妹也只不过给一口饭吃。

如果妹妹跟了宁氏,一定是不同的吧。

认定宁氏是最可托付的人,为了妹妹洛冰一定要尽力的,便道:“弟妹可不必妄自菲薄,你的本事见地都是极高的,不必说虎台县里,就是拿到京城也不输与那些大家闺秀,只要能得你些提点,正好补上了嫣儿从小没有亲母抚养的缺憾。只是怕你嫌弃她是罪人之后,流放到边城的。”

宁婉道了一声“洛大哥…”便又不知说什么好,她自然不会嫌弃洛嫣,但是却也不愿意与她多往来。

洛冰只听了一声大哥的称呼,便又诚恳地道:“我知弟妹不会以世俗的目光看人,因此才求了过来。嫣儿从小由我教着读了几本书,但我毕竟是男子,在女孩的教养方面不过是纸上谈兵,十分想让她跟着出色的女子长长见识。”说着拉过洛嫣道:“嫣儿自那次见了你就十分仰慕,听了我要送她来再高兴不过了。”

距上一次见面已经有几个月了,洛嫣似乎一点也没有变,还是小小瘦瘦的黄毛丫头,低眉顺眼、十分乖巧地上前给宁婉行个礼,细声细气地说:“宁姐姐,我特别听话,还会干活儿,一定不会给姐姐带来麻烦,姐姐就留下我吧。”

眼下的罪臣余孽,将来会是天下最尊贵的女子之一。尽管如此,可宁婉还是因为那次去上香时的所见所闻,对洛嫣生出一种提防,觉得这个小小的孩子心机之深远超寻常孩童。现在她才十岁就有如此能为,再过上几年恐怕就是个人精——也无怪她能成为皇子妃呢!

按说宁婉自己有过那个奇怪的梦后也是颇有些心机的,而她也与一些有心机的人打过交道,比如赵太太的心机就非常之深,还有路少夫人、封少奶奶等等,都是人尖子,不过她一向不打怵与她们来往,唯独只对洛嫣不喜,也就不愿意将她带在身边。

但是,洛嫣那句“我会干活儿”终还是打动了宁婉,自己出身农家,与洛嫣差不多大时爹娘尚且让自己只管玩呢,而今尊贵的小姐瘦弱至此却要干活儿,着实可怜。想来不论是洛嫣当年在多伦所寄养的人家还是现在的谢媒婆家都会把她当成打杂的小丫头,她也只能努力地讨好着这些人。

所以才长出了这么多的心机?

于是,宁婉就在洛冰和洛嫣期盼的目光下点了头,“那好吧,你愿意就留下,不过到了我们家可就要听我的。”

“我当然听宁姐姐的了!”洛嫣欣喜地一笑,眼睛就亮了起来,旋即赶紧垂下眼皮,长长的睫毛又抖了抖才平静下来。

看着那有如蝴蝶翅膀般的睫毛,还有睫毛下亮闪闪的眼睛,宁婉突然觉得自己可能被骗了,洛嫣利用她可怜的身世和遭遇欺骗了自己。

第231章 行事

看宁氏答应收下洛嫣,最开心的是洛冰。父母最后一点骨血,他嫡亲的妹妹,从小就由他费尽心力护着长大,现在能离开乱七八糟的谢家跟着宁氏,他就算有什么不幸都不要紧了。宁氏品行好,有本事,妹妹只要学得几成,将来无论处于什么际遇能过好日子。

于是洛冰就郑重地向宁婉深深一礼,“真是多谢了!”起身又道:“我把妹妹交给弟妹,若是她有什么错,弟妹只管教训她。”

洛冰果然是明白人,他将妹妹托人,就完全相信,把一切都交给了宁婉。宁婉听了点点头,“我既然答应了,必是要尽力的。”又问:“我们今天就要回老宅,嫣儿是一同过去还是过几日你再送去呢?”

洛冰就道:“我已经替她将东西收拾好了,只要弟妹答应随时可以跟着弟妹走。”

宁婉就笑道:“你这是料定我一定会答应了?”

“虽然也是料定,但即便弟妹不答应,我也不会再送嫣儿回谢家了。”洛冰看一眼洛嫣,语焉不详地说:“谢家平日里来往的人太多了,我就想将嫣儿还是找个清静些的人家好些。”

其实是洛冰那日见宁婉听了谢家语气不大对,回去后就开始打听谢家的事,方才知道谢媒婆有个女儿住在娘家,人品不大好。他这才惊出一身冷汗,自己实在太粗心了,原以为谢媒婆保媒拉纤家里来往的人未免多了些但也没什么,毕竟也是正经营生。且除了谢媒婆这样只爱财的人谁又能收下妹妹呢?

但在与宁氏的来往中,他觉出了宁氏对他的尊重,虽然宁氏一定会因为铁石而对自己不同,但是洛冰还是感觉到宁氏对自己本人的认同,她不是如寻常世人一般只看到了自己的身份,而是真正赏识自己的才能人品。

于是尽管洛冰知道请宁氏帮忙带着妹妹并不大合情理,但他一定要为妹妹争取这个机会。

宁婉见洛冰提起谢家时十分避讳洛嫣,便在心里暗笑,当哥哥的自然认为自己可怜的小妹妹什么也不懂呢,但其实妹妹可能比哥哥知道的还多。男人就是这样,他们常对一些女人看得清清楚楚的事一点也看不到,就像瞎子一样。也许女人也会一样,对男人心知肚明的东西视而不见?

宁婉轻轻地摇了摇头,“也好,我就带嫣儿回家,洛大哥也正可以去做你们的大事去。”铁石自接了军令,便就从虎台县里调出,自然要将亲兵全部带走,眼下急令大家收拾行装,就要去安平卫接了军队出征。

洛冰就点了点头,“弟妹也忙着去吧,偏我非但不能帮你,反还要给你添了个麻烦。”说着拍拍洛嫣,“一定要听姐姐的话!”

原来铁石与宁婉所住的院子是千户所的官衙,现在虎石既然调走,房舍就要腾出来,说起来事情也不少。是以两人说好了便在门前分开,洛冰才一转身又回身道:“我差一点忘记一事,原想给弟妹找一本好字帖的竟没做到,只得自己临了几篇充数,我也一并放到嫣儿的包袱里了,到时候让嫣儿给你。”

宁婉倒不想洛冰竟注意到自己的字,还打算给自己找字帖。但的确正对了自己的心,原来她这阵子读书,觉得颇有所得,唯一笔烂字依旧如故,正想着怎么练为好,闻言不禁道谢不已。

洛冰走后,宁婉见洛嫣带了行李和一个大包袱,就让白氏替她放在一旁,“不必打开,一会儿我们回老宅时一同带过去。”然后又吩咐了白氏打点厨房、厢房等处的东西,让老林帮忙,自己回了上房将细软之物一一收进箱子里锁好,又把带到老宅的东西与其它的分开。

原本她是让洛嫣在炕上歇着的,但不想这孩子果然十分有眼色,看了一会儿就来帮她,有些事情不待自己告诉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因此虽然只是个半大孩子,竟能给宁婉帮了不少忙。

真是不同一般的机灵啊!宁婉在心里深深地叹了一声。平日里白氏也算是能干的,但在收拾屋子时自己尚且不愿意用她,因为很多东西她不知道应该放在哪里,每每来问自己,倒不如让她专管厨房,自己一个人做还省事些。

如此这般,宁婉收拾起来更加顺手,很快将屋子里的东西理得七七八八,正开了门要让白氏去雇骡车,就见赵大带了几个仆妇过来了,恭敬地先上前行了礼,才道:“我们太太听了消息遣小的过来回禀,说我们家在虎台县的房舍正空着,不如请卢夫人先搬过去暂住倒也方便,且还能帮我们守了宅子。”赵太太应该是早知道消息的,但她也只做刚刚听到,因此才派了人来,十分地谨慎,这正是她一贯的作风。

但此时才过来,也不为迟,毕竟宁婉也不会将消息提前透出去,正是今日才开始收拾东西,赵太太的体贴恰到好处。

赵太太如此示好,自是有感谢自己的原因。不过呢,宁婉知道也不完全为此。

表面看赵家让出典史之职不如过去势力大了,但其实不然,封家初接典史位,自有许多要请教赵家之处,对赵家十分尊重,完全保证了赵家在虎台县里的利益;更主要的是赵太太不必再为赵国藩不知何时会犯下的错而疲于奔命地四处补救,她现在虽然没有立即给儿子过继嗣子,但却先为赵氏宗族修了一所学堂,在赵家挑了些聪颖少年读书,想来对赵家的将来充满希望,打算着不知什么时候重回虎台县,所以行事依旧要周全,与县城里诸家维持着良好的关系。

宁婉先前想好要将细软带到老宅,而粗重的家具等等放在娘家的打算,毕竟她先前住在虎台县里是为了照顾铁石,现在铁石去剿匪,自己还是到老宅住着为好。

她虽然在成亲前就说过不回老宅的,可那时也不过拿来为难铁石的,事实上她知道婆婆寿数不长,眼下有这个机会,借此搬回老宅多孝敬孝敬老人才是应该的。

赵家的宅子她不想借。

但宁婉却不能拒绝,若是赵家还是典史,她只要说声多谢打发赵大回去就好,可如今如果不借,未免会让赵太太多心,以为自己不愿意与她往来了。有的时候,在一些小事上有求于人,其实能使得关系更加融洽。

宁婉思忖了一下就笑着说:“铁石去剿匪,我总要搬回老宅陪着婆婆。但我正为家具没处放为难呢,不想赵太太都为我想到了。”说着向赵大道:“我就想找人借两间屋子,现在就请赵管家拨个小院子放这些粗笨的东西就好。”

赵大来前早得赵太太吩咐,如果卢夫人肯搬过去就将赵家的正房打开给卢夫人住,若是卢夫人不肯搬,就看她有什么要帮忙的,赵家都要竭力全力。赵大就赶紧说:“我们家宅子在衙门后街边上有一个小院子,四五间房舍倒还整齐,正好将卢夫人的家俱摆进去,平日里亦有人打扫,不论什么时候夫人要用都极方便的。”

其实宁婉对赵家的房舍再清楚不过了。赵太太离开虎台县时将宅子分成三份,离县衙最近的一处给了封家,那里包括子部分的园子,可以说是最华丽的地方;接下来就是分给赵国葆的院子,是赵家在虎台县里最早的屋子,前院后宅,日常起居十分方便,赵国葆小时候就在那里长大,如今也卖给了封家;如今赵家留下的一处正是赵太太掌了家后慢慢将邻舍的房子收了重新建的新屋,最合赵太太的心意,住起来最舒服。

如今赵大所说的小院子,临着县衙后街,看着不大起眼,先前可是赵太太娘家亲人来时用的,所有陈设都极好,说是给自己放家俱,但其实住过去也没有问题。

宁婉就点了点头,“那就麻烦赵管家了。”说着将要搬的东西指给他看,只怕一时搬错了。毕竟是副千户官衙,当初她搬过来时,里面原有些东西的,而这些东西都是官衙内的,还应该留在此处。

正说着,突然有吵嚷之场传来,几个兵士也不经通报就闯了进来,为首的一个亲兵打扮的人大声说:“千户有令,卢副千户调出虎台县,千户所要将房舍收回!”

宁婉就气得笑了,“难不成你们千户以为我们会赖在副千户的官衙里不走了吗?”官员调动,房舍自然要交给下一任,但总要些时日,就从没见过急急来催的呢!

那亲兵是许千户手下得力的人,脸红也不红一下,只道:“千户所里官衙是公家的,既然副千户调走了,我们今日就要收回!”

宁婉就立起眉毛指着他道:“官衙是公家的不错!但是我们家副千户要五日后方赴安平卫,因此这房子我五日后才会交给千户所!现在你立即退出去,如果慢上一点,我立即命人将你打出,再去安平卫告你一个擅闯副千户官衙、抢掠财物之罪!”

见这伙人竟还迟疑着没走,立即向站在门前的老林道:“去隔壁喊了铁石的亲兵过来!打伤打残都算我的!”

老林早听了声出来了,方才就气得握了拳,现在得夫人如此命令,立即就大喝一声,“你们这些兔崽子们,老子们在多伦杀夷人时你在哪?现在敢到老子面前逞威风,老子让你知道我们多伦百户所军爷的厉害!”又隔着土墙喊,“弟兄们,有人来欺负夫人了!大家上啊!”

声音未落,那边早有人听了自土墙上跳了过来“什么人竟敢来欺负夫人!吃了熊心豹胆了!”

许千户的人此时早吓得变了脸色,几个人争先恐后地跑了院子,最后的两个未免被这边的人踢了几脚打了几拳,连滚带爬地出了卢家。

宁婉喝住大家,“放他们去吧!我们还有正事要做呢!”她可是知道,如果放这些男儿们出去,恐怕真会将来人打伤打残的,而她的本意其实不过是吓唬吓唬人而已。

事出突然,赵大刚刚竟没能插上话,此时就上前说:“卢夫人,我带了人和车过来,今天定然能将院子腾出来的。”

宁婉一笑,她当然知道今天能搬完家,而且她早与铁石定下今晚就回老宅。若是许千户好生找自己商量自己完全可以把房子先交出去,但他竟然摆出如此难看的嘴脸,那自己就是要等到最后一日再交!

赵大是看惯了赵太太的行事,便觉得自己太过强硬了,因此才来委婉地提示。也许过去的宁婉也会那样想,但是现在,宁婉觉得自己就该如此!

第232章 贴心

副千户官衙不小,里面东西也不少,但一则宁婉早有成算,再则添了赵大几个能干的人帮忙,因此很快就都收拾妥当了,送到赵家的东西分了几次拉走,宁婉本要带着洛嫣去老宅,偏这一会儿又有许多人来送,或者下了帖子要为她开送别宴。比起许千户那样恨不得让铁石和自己离开的人,喜欢铁石和自己的还是多很多。

宁婉就向大家笑道:“我虽然去老宅,但那里与虎台县相距本就极近,且我娘家又在县城里,哪里算分别,有什么可送的?眼下我正忙着,等过几日再回来你们请我吃酒好了,到时候我就来者不拒了!”

一席话将客人们都说得笑了,宁婉送了大家就带着几辆车回了老宅,铁石出征在即,事情紧得多,要晚些才能回来。

到了老宅,让白氏和老林盯着将东西缷下抬到屋内,宁婉进了正屋向婆婆回禀铁石要去剿匪的事,又顺便将洛嫣带了进去,指了人道:“这是铁石同袍的妹妹,因家里没有别人,此次将她寄养在我们家。”

洛嫣穿了件洗得有些发白的青布衣裳,人也长得瘦瘦小小的,因此吴老夫人只当儿媳妇新买的小丫头子,现在方知原来如此就点点头,“你既然答应人家了,就好好帮了这个忙吧。”

宁婉就问:“让她住在西厢房里可好?”

老宅里吴老夫人住正房,铁石和宁婉住东厢,吴婶和吴叔住在外院,而毕婆子和林氏住下房,西厢正好空着。吴老夫人对这些一向都可有可无的,就道:“你瞧着办吧。”

宁婉就让林氏带了洛嫣去西厢安置,“若是缺了什么只管到我屋里取,不要委屈了洛姑娘。”又告诉洛嫣,“你有事儿就来告诉我,我就在对面住着。”

毕竟家里如今事儿多,宁婉吩咐过后也无暇细管,先将自己为铁石备下的包袱一一拿出来打开,向婆婆请教,“我虽然用心想了,但毕竟年轻没见识,也不知还缺些什么,婆婆帮我看看,现在预备还来得及。”婆婆虽然是最软弱的女子,但是她这辈子送丈夫送儿子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早十分有经验,若有什么遗漏一定会发现。

宁婉不想婆婆听了消息看起来并没有多难过,事实上她竟十分沉得住气,比自己看着要稳得多了,只轻叹了一声道:“也不过在家里住了不到两年就又要走了。”就起身看了一眼带来的东西,摆了摆手说:“没少什么,就是太多了,铁石肯定不会全部带去。还有你说的新棉衣也不必做,这里的两套就够用了。”

“我想着天就要冷了,多备几件棉衣总是好的,万一脏了破了还有个换的。”

婆婆就苦笑了一下,“当年铁石第一次去多伦的时候,我给他包了三个包袱,结果他走时只带了一个。将另外两个悄悄地留在家里,等他走远了我才发现!现在你包了这么多他就是带去了反是累赘。”

宁婉这才醒悟过来,心里说不出的难过。是啊,铁石是去打仗,不可能带太多东西的,但这也就说明他在剿匪的时候日子一定过得不会太好。

想到这里,她的心疼了起来,将心比心,即便是一向自觉得对婆婆很体贴的她,眼下却还是更明白更心疼婆婆了,她不知道有多少次送走了丈夫和儿子,经历了多少痛苦,感慨地说:“婆婆,你真不容易呀!”

“习惯了就好了。”婆婆淡淡地笑着,将宁婉拉到身边让她坐下,“你也不必太担心铁石,他打过那么多仗,还会怕几个山匪吗?等铁石走了,你就搬到老宅来,我们娘俩儿作伴。”

婆婆的好意宁婉明白,她回老宅的本意是来安慰婆婆的,不想反倒被婆婆安慰了,强笑着说:“我也这样想呢,有婆婆陪着我,我就什么也不怕了。”

婆媳二人一向相处不错,但是今天第一次觉得心和心贴得这样近,毕竟她们此刻的心思几乎一模一样,只想着铁石一个人,盼着他平安康泰。但她们谁也不说出来,只一起重新给铁石拣出要带的东西。

太多的东西不利于行军打仗,道理是如此,但真减的时候宁婉就下不了手,每一样东西都是有用的,十分难以取舍,站在那里迟疑着。还是婆婆挑了秋冬各两套衣裳并四双鞋袜、伤药等几样让她包了,“就这些吧,再多带些肉干干粮什么的。”

可实在太少了呀!宁婉忍不住问:“这些也只勉强够穿的,那晚上睡觉时枕什么盖什么?”

忽听门口有人说:“你以为打仗的时候还与在家里一样,晚上睡觉时还要脱了衣裳盖上被子?”宁婉抬头就见公公一掀门帘走了进来,将那草珠子串荡了开来,正落在随后而来的铁石面前,他便一抬手挡了过去,向婆婆道:“娘,爹来了。”

婆婆早已经听了声音转了过来,满脸惊讶,赶紧下了炕,“你来了!上炕上坐吧,我去倒茶。”

宁婉赶紧按住婆婆,“我去。”说着下去让林氏烧了水泡茶送上来,就听公公正坐在桌旁向站在地上的铁石说:“你别以为夷人都打败了,几个山匪算什么!其实夷人和山匪并不一样,若说谁更难对付一些,只看当年高祖曾带兵北征将夷人打败,却终没有将虎踞山的匪类灭掉就明白了!”

“我知道!”

公公似乎还想说些什么,却被儿子插进的几个字打断了,顿了一顿就停下了,只道:“算了,你也大了,该怎么办自然都知道,我也不过顺路过来白嘱咐你一回。”

宁婉见屋子里静得连掉根针都能听到,就赶紧将茶水送过去,婆婆接了放在桌上,“先吃碗茶吧。”

公公就端起茶碗将茶一口喝了,“也没什么事,”起身道:“我走了。”

“怎么刚到就要走?”婆婆吃了一惊,“吃过饭再走吧,我这就去做。”

“再晚赶不上关城门了。”公公说着果然大步出去了,待宁婉扶着婆婆走到门外时,他已经上了马,向大家摆了摆手,“都回去吧!”说着带着几个亲兵打马走了。

婆婆便说儿子:“你爹特别回来提醒你,你怎么就不能好好听长辈的教导呢?”尽管公公说是顺路回来,但是婆婆还是认定他是特别为儿子而来的。

就连铁石也没有反对,只垂了头不语,很显然他觉得公公就算是专程来的他也不会领这个情!

宁婉却信了婆婆几分,公公若说是因公事顺路哪能如此巧合就到了老宅门前,再者他怎么又会如此匆忙要回安平卫,果真可能是特地赶过来叮嘱就要出征的儿子几句。

但是,即便这样,又能如何?周指挥使打压铁石时公公一言未发,现在悄悄来提点儿子又有什么用?铁石早已经长大成人,也许他过去曾经特别需要公公的提点,但那时没有,现在他在多伦打了那么多仗,早已经是声名赫赫的将军了,的确不需要了。

宁婉就扶着婆婆帮铁石说话,“他其实也不是故意的,就是这样说话习惯了。平日里我们在一处,他也是有什么说什么,一点儿也不会转弯。”

其实铁石与自己说话固然是有什么说什么,但却要和软多了,而且他还很会哄自己开心呢!但宁婉却都略了过去不提。

“就这个犟脾气!”婆婆指了铁石骂了一句,总归是心疼儿子就要出征了,就道:“你在外面再不许与别人这样的,要与同袍们好好相处。”

宁婉就向铁石瞄了一眼,见他笑着答应了,“好,好。”便与他一同扶着婆婆回来,见洛嫣早出来了,站在院子中间,眼下赶紧上前一步将门帘子打开,迎了大家进去。

铁石看了她就笑了,“洛大哥与我说把你送来了,果然就见了你。只管跟着嫂子住着,要听嫂子的话。”

洛嫣就甜甜地笑了,“铁石大哥,我今年十岁了,早懂事了。”

宁婉也就笑了,“对了,你们原就认识的。”

洛嫣赶紧道:“宁姐姐不知道,当年我曾被夷人掠到了大漠,后来正是铁石大哥将我们救了回来的。”

宁婉原已经觉得洛嫣命运多舛,此时才知道她不只自小丧父丧母,流落边城,原来还曾被掠到大漠,叹了一声,“无怪你哥哥说你能活到现在不容易!”又打发她,“你先回屋里歇一会儿,我们还要给你铁石大哥打点行装,等吃饭的时候再让人叫你过来。”

洛嫣便乖巧地下去了。

大家重新回了屋子,继续将行装收拾完毕,铁石果然不肯多带东西,“我们是剿匪的,东西多了没处放。”却又安慰宁婉,“其余的先收起来,等那些的情形稳定了,我派人回来送信时再带过去。”

婆婆便坐下拉着儿子再三叮嘱了些话,无非是要爱惜身子,好好吃饭,在外面要警醒些之类的,宁婉心里也有无数的话想说,却还是咽了下去,悄悄起身去了厨房,拣铁石爱吃的做了几样饭菜。

一时做好了便端了回正房,走到窗前就听婆婆叹道:“婉儿怎么还没有喜信儿?你这一走岂不又要耽误下去?”宁婉便顿住了脚。

铁石就急忙解释道:“娘不必担心,婉儿身子好着呢。只是前些时候我在虎台县里修城墙常住在城外,这才没有喜信儿,等我剿匪回来保证就怀上了!”

婆婆就信了,便转而说儿子,“好不容易从多伦回来,又成了亲,怎么不紧着让媳妇怀了孩子?”

第233章 分别

宁婉过了一小会儿才将饭菜端进屋里,婆婆见了她就掩住口不说了,却道:“铁石明天一早就走,我们包饺子送他吧。”

明明说是五天后才带兵出安平卫剿匪的呀!宁婉骤然一听差一点把手中的盘子摔到了地上,赶紧看向铁石,“你明天就走?”

铁石不想婉儿会如此吃惊,一边接住了盘子一边告诉她,“五天后就要出征了,明天自然要去安平卫接调兵符,点齐兵将、领军械军粮等等,再晚了恐怕会来不及。”

婆婆也道:“接了军令能有这一日回家里已经是难得的了。”

宁婉才知道原是自己想错了。却又不好真说舍不得他,只道:“我让皮毛铺子给你的亲兵们每人赶了一件皮袍,如此也不知能不能来得及?”

皮袍子可不便宜,且又不是一件,而是十几件,铁石就笑,“你倒大方!”

“皮毛铺子赚了钱也是借了你们的光,现在给大家做件皮袍子还不应该?”宁婉知道铁石就要走了心里难过得紧,可是她努力地笑着,“明天来不及,过两天我让人送到安平卫。”又道:“若是我知道你明天要走,今晚就包饺子了。”出门饺子回家面,这可是老习俗了。

婆婆就说:“没关系,明天早上包来得及。”

说着话,就将洛嫣叫了来一处吃了饭。才放下碗筷婆婆就道:“明日一定要早起的,你们都早些下去睡吧。”

宁婉觉得婆婆的目光一直看向自己的肚子,她一定希望今天自己能怀上孩子吧?但是一年都没有,哪里会这一天就有了?因此不觉紧张起来,随着铁石回了房,就道:“都是我肚子不争气,还累得你在婆婆面前替我说谎。”

“你听到了?”卢铁石就笑,将她拉到怀里,“娘特别让我们早些回来,就是想我们今晚好好努力一番呢!”

先前找谢大夫看诊说过的话,宁婉自然悄悄告诉了他,可是他听了却不肯相信,且他也忍不住,夜夜求欢。现在宁婉忍不住骂他,“都是你这个坏蛋!如今还要努力呢!若是你肯消停些没准儿我早有了呢!”

卢铁石就道:“娘就是瞎操心,子嗣的事并不急。”

宁婉知道铁石一向不似世人那般看重子嗣传承,先前他的一妻一妾之所以有孩子就是为了婆婆,后来两个孩子都没保住也没见他伤心,更不必说再要个孩子。可是宁婉却是想自己生几个可爱的孩子,因此就嘟了嘴道:“你不急我急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