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绕村外的,是大片的竹子,形成一座天然的屏障,将这小山村罩在其中。

牛车进了村,孙氏就不再在车上坐着,而是跳下来跟着车走。这个时间段,大部分人都在家里拾掇晌午饭,外面人不多,陆续遇上几个出来喊孩子吃饭的妇人和老太。

有认得孙氏的,会热情的过来询问几句,夸赞几句孙氏的一双闺女。也有面生的新媳妇们,也会含笑朝孙氏一行点头示意,锦曦感叹,这山里的人都很热情啊。

孙氏回到孙家沟,好似也换了个人,比在老梁家那会的沉闷本分,多了几分热情和活力。

锦曦留意到孙家沟这片的屋宇结构,跟金鸡山村大同小异,也都是青的瓦,白的墙,屋顶是高低起伏的马头墙。

不同的是,金鸡山村位处开阔平原地,前屋后院都很深,而孙家沟却是山坳里的村落,地势的不同决定了这些屋舍,都不能建的太高,所以看起来,一座座屋舍,小巧玲珑。

好多人家都有自己的小院落,跟老梁家后面那院子差不多,都是用坚固的土石垒的半人高土墙,墙面上插满了削的尖尖的竹子,有的还缠着荆棘。

山里难免有野兽,这些削尖的竹子,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锦曦分析。

马车在村子里又拐了几个弯,一直行到村子最里面,远远就瞧见一棵几人合抱都抱不住的大枫树,高高矗立在那,枫树下一座农家小院落,院门半开半闭。

“闺女们,咱到嘎婆家了!”梁俞忠笑着停下牛车,伸手将两闺女直接抱下来。

“娘,玉霞,玉宝,我回来了…”孙氏已经迫不及待推开那半掩着的院门,口里喊着进了院子。

后面,梁俞忠也带着锦曦锦柔跟上。

院子不大,修整的很平坦,挨着院墙处,种着一棵桃树,一棵栀子花树,还有一棵桂花树。

山里的气候较外面有些不同,这树上的桂花,还没怎么凋落,清新的山中空气,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馨香,锦曦只觉精神为之一震,整个人都精神了几分。

低矮的正屋前面,搭了三间更低矮的侧屋,屋顶盖着厚厚的茅草,噼啪的炒菜声从其中一间侧屋里传出来。

“呀,大姐,大姐夫,果真是你们啊…”灶房里钻出一个十六七的少女,微黑的面庞,清秀的容貌,跟孙氏如出一辙,不过少女的眉心处有一点红痣。

穿一身淡绿的衣裳,腰间系着围裙,露在外面的衣袖子上,打满了大大小小的补丁。

“玉霞啊,咱娘现咋样了?”孙氏迎头就问。

“姐,娘没事了,刚喝了药睡下了,你们不用太焦急。”孙玉霞道:“赶了那么久的路,和姐夫孩子们进屋先喝口水,咱再细细说来!”

“成,那我们这会就不去娘屋里,让她多睡会子,等她醒来再说话也不迟。”孙氏这几日一直悬着的心,稍稍放了些。

“曦儿柔儿,你俩这小没良心的,见了小姨也不唤?”

锦曦姐妹由梁俞忠领着,脆生生喊了她“小姨”,孙玉霞喜上眉梢。

快步朝两姐妹走来,摸着锦曦的发辫:“呀,我们曦儿都长成大姑娘了,这辫子扎的真俊!眉眼长得也好看,小姨可会扎辫子了,回头给我们曦儿扎更好看的,好不?”

锦曦腼腆轻笑,道:“好啊,小姨教我扎辫子!”

孙玉霞利索的脱下左手腕上,一串红通通的珠链,往锦曦手上套。

“这是用野海棠晒干了穿了孔串的,咱山里女娃们都爱这个,咱曦儿也戴着耍!”

“小姨,柔儿也要!”锦柔争宠。

孙玉霞作势很凶的捏住锦柔的小脸蛋:“柔儿你个小鬼头,先告儿小姨,这些时日想小姨不?”

“想!”

“哪里想?这里?还是这里?”孙玉霞弯下腰,指着锦柔的小嘴,又轻轻戳了戳锦柔的小肚子。

“嘴里和心里都想着咧!”锦柔撒娇道。

孙玉霞愉快的笑起来,声音如银铃般清脆:“光嘴皮子说还不成,得香一口小姨才算!”

“吧嗒!”锦柔不假思索,勾住孙玉霞的脖颈照着她脸颊响亮的亲了一口。

锦柔这一动作,把边上的梁俞忠和孙氏都给逗笑了,锦曦也是含笑看着,什么叫亲人,这就是了。

只第一面见,锦曦就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了眼前的这个开朗的小姨。

“瞧这小人精,嘴巴都抹蜜那里!回头小姨也给你弄一串珠子戴着耍啊!”孙玉霞乐道,抱起锦柔,又牵起锦曦的手:“走,咱进屋喝茶去!”

“都这么大闺女了,咋还要小姨抱?”孙氏嗔道,要去接锦柔下来。锦柔紧紧搂着孙玉霞的脖颈不放,孙玉霞敏捷避开,笑着埋怨道:“姐,我都两三年没跟她俩亲香了,你就别煞风景了,好不?”

孙氏和梁俞忠无奈的笑着摇头,一行人说笑着往屋里去了。

进门就是堂屋,堂屋里没有天井,两侧各两间厢房。堂屋里挨着墙壁摆着一张长桌,上面供奉着孙家的几位祖宗牌位。紧挨着长桌的,是一张八仙桌,桌子两边各摆着一张有靠背的大木椅子。

两边墙壁处,也都架着高凳,还有几把用竹子编成的小椅子,还有几把用藤蔓编成的靠背藤椅。

锦曦环视了屋里的摆设,除了那些座椅之类,基本没有其他东西了。

那些桌椅做工精良,当时选料应也是好料子,估计用了些年头,上面的磨痕很多,色泽都沉淀下来,泛出一种质朴的黑色。

孙玉霞放下一条高凳,让梁俞忠和孙氏坐了,锦柔好奇的坐了那小竹椅,锦曦则在那藤椅里坐了。

孙玉霞从灶房拿了热水来泡茶:“这茶是后面山上采的,味道还不错,姐和姐夫喝喝看,要是喜欢,回头走的时候给带几包去!”

又从一只小瓦罐里,舀出两勺山楂沫,冲泡了,锦曦锦柔各一碗。

“这可是小姨的私藏,别人都羡慕不来,就给你们俩喝!”

锦曦埋头轻嘬了口,酸酸甜甜的山楂水,虽然比不得现代那些种类繁多的饮料,但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很难得的东西了。

 

第四十二章 嘎婆

“哎呀,瞧我这脑瓜子,锅里还炒着菜呢!”孙玉霞突然惊呼,忙地小跑着去了灶房。

孙氏和梁俞忠对视着无奈一笑,孙氏道:“这丫头,打小就这样,一点都没变!”

“玉真,玉真啊,是不是你回来了?”左侧厢房里,传来老妪的呼声,孙氏一怔,忙地应了一声,“娘,是我呢!”搁下茶碗就去了那厢房。

眨眼功夫就扶着一花白头发的老妪,从那厢房里出来。老妪穿着一身青黑色打着补丁的衣裤,发髻散乱,脸上透出一股病色,微微佝偻着脊背。

锦曦暗自惊诧,在来之前,关于嘎婆的情况她也从孙氏那打听到了不少。

这个时代的女人,普遍生子较早。孙氏是长女,也就二十七八的年纪,嘎婆最多也就四十多,不到五十岁。

因为丈夫走的早,大闺女也出嫁,一个女人家拉扯着一双儿女,劳心劳力,家里家外一把手,风吹日晒的,自然老的也快些。根本瞧不出四十多岁,看着,反倒跟六十多的老太差不多。

相比之下,六十多岁的谭氏,因为只在内宅操持,就显得年轻硬朗很多。

梁俞忠带着锦曦锦柔迎过去,齐齐给孙老太跪下磕头。

“岳母。”

“嘎婆…”

“诶,都来了?好,好哇…快起快起…”孙老太看见这一屋子的人,久病的脸上,挤出欣喜的笑容。

“她爹,麻溜儿的去把床上那被褥抱出来,给铺那藤椅上!”孙氏一边招呼着,搀扶着孙老太往桌边去。

梁俞忠抱来一床薄薄的被褥,铺在那藤椅上,扶着孙老太缓缓坐下。

“曦儿,柔儿,快到嘎婆这来,让嘎婆好好瞅瞅我这俩宝贝疙瘩!乖乖,两三年不叫,都长这么大了,嘎婆差一点就认不出来喽!”孙老太迫不及待朝锦曦姐妹伸出手,那手枯黄瘦削,手背上青筋暴突。

锦曦姐妹上前,孙老太一手拉一个,拉到眼前细细瞅着,眼角湿润了,口里却夸赞个没停。

“大姐夫,大姐…”又有人在外面喊,一个人影从外面急匆匆进来。

锦曦扭头朝那声音来处望去,只见一个和孙二虎年岁相当的少年,快步来到堂屋。

那少年长得清瘦文弱,肤色白净,眉眼俊秀。在头顶盘了发,用一块跟衣裳同色的布条给绾住,余下几缕柔顺的垂下。

虽然跑的气喘吁吁,也是一副山里男孩的打扮,但浑身却隐隐透出一股淡淡的书卷气,跟这山里土生土长的孩子,譬如孙二虎的气质,俨然不同。

这样气质的少年,在锦曦的印象里,把他跟窗下捧书勤读的少年郎重叠在一起。可现实中的他,却是地道的山里人,摸爬滚打着长大的少年。

“这是…玉宝?”梁俞忠和孙氏看到面前的少年,都露出惊讶的神色。

“三儿,大姐一家子来了,你不在家里招呼,倒跑个没影儿,像什么样!”孙老太坐在藤椅里,轻声呵斥那少年。

“娘,我前脚刚到二虎那儿,正想跟他讨教套野兔的法子。就听到来借米的春花婶子说,好像瞅见大姐一家子回来了,这不,我就急忙忙赶回来了,嘻嘻…”

“娘,咱又不是外人,玉宝现今长大了,有他的事情要做,您就随着他好了!”孙氏作为大姐,很护着幼弟。

孙氏对闺女的教养也很看重,虽然这小舅舅只比锦曦年长五岁,但孙氏还是把锦曦锦柔推到前面,让她们给孙玉宝见礼。

锦柔心理年纪和生理年纪都小,倒没觉得什么,锦曦心里可就有点别扭啊,但还是照着规矩做了。从血缘关系上论,孙玉宝是锦曦锦柔嫡亲的娘舅。

能有这俩便宜的外甥女,少年孙玉宝心里也很激动,但还是整了整衣裳,摆出一副长辈该有的老成样,受了她们姐妹的礼。

“姐夫,外面停靠的那辆牛车是你们的吧?”孙玉宝转头跟梁俞忠说话。

梁俞忠就说是。

“姐夫,我帮你把牛车赶进院儿来,那牛瞧着又饿又干的样子,在那一个劲儿的蹭枫树皮哪!”

梁俞忠进屋之前,把那牛拴在枫树边上。

当下,梁俞忠和孙玉宝二人同去了外面。

这边堂屋里,孙氏亲昵的挨着孙老太,娘俩有着说不完的话,锦曦锦柔文静的坐在一旁,喝着山楂水。

“日子过得真快啊,一晃你这俩闺女都长这般大了,孩子们长得真好啊…要是你爹在天有灵,看到你的这对活宝,老头子做梦都要笑醒喽…”孙老太目光恋恋不舍的在锦曦锦柔身上瞧着,叹道。

提及过世的爹,孙氏心情复杂。

“爹过世也没能来披麻戴孝,娘如今病那么久,我也不晓得,不能床前侍疾,孙家沟就我孙玉真,是最不孝的闺女…”孙氏说着,眼眶就红了。

锦曦一边喝着山楂水,耳朵里留意听着嘎婆和娘的谈话。

孙老太摸着孙氏的头发,心疼道:“傻闺女,咋这样埋汰自个?娘这病是老病根子,不碍事的!再说你爹过世那会子,锦曦才刚落地,咋能让你一个月子里的人,来披麻戴孝?”

“枉费了爹那般疼我,把一身的手艺都传给俞忠,他老人家过世,我都不能来送他最后一程…”

“我苦命的闺女,娘晓得你月子里没少淌眼泪,别人家闺女满月回娘家,哪个不是白白胖胖,你却瘦的不像个人样,曦儿也是瘦小的可怜呐!你这迎风淌泪的毛病,就是月子你落下的病根,娘每每想到这些,就难过的睡不着啊!”

孙老太和孙氏说着,都抹起泪来。

锦曦释然,难怪孙氏动辄眼角就湿了,还以为她是性子过分绵软,原来是月子里哭的啊。

女人从怀孕到分娩,是一生中最慎重的时刻,身体机能会进行一次大调整。

月子调理的好,可以修补身体机能的一些漏洞,调理不好,触动了情绪,落下的病根往往会伴随终生。

除非,将来能有舒适的生活,好好的调养。绕到这个点上,脱贫致富又成了最迫切的.这回到嘎婆家这山沟里来,脱离了老梁家那些人,锦曦要好好琢磨下发财致富的点子了。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肯用心去发现,一定会找到赚钱的路子的,锦曦若有所思。

 

第四十三章 聚一起(一更)

孙氏一行的到来,给孙家增添了无穷的热闹,孙老太的精神头,也比往日焕发了许多。

五根油条,嘎婆小姨小舅各一根,剩下那两根,嘎婆坚持要让给锦曦锦柔,锦曦把自己那根让给了梁愈忠和孙氏,梁愈忠和孙氏舍不得吃,几番推让,最后那两根都落入锦柔的肚中。

晌午饭后,孙氏伺候着孙老太喝药,睡午觉,醒来后娘俩个有着说不完的话。这期间,孙玉宝本想陪着梁愈忠在堂屋说话,可梁愈忠是个坐不住的人。

无前屋后的转悠,孙家鸡圈里养着五只鸡,一公四母。梁愈忠撸起袖子,把鸡圈重新搭了,几个漏洞也给堵的严严实实,如此一来山里的黄鼠狼就没法钻进来叼鸡。

梁愈忠让孙玉宝去借了梯子,锦曦锦柔在下面一人扶着一边,孙玉宝拿着家伙什,梁愈忠踩着梯子上了孙家的屋顶。

把那些烂了,破了的屋顶瓦片换下,用新瓦片重新给盖好,这样就不会漏雨。又给灶房那三间小屋,翻新了茅草顶棚。

最后还给孙氏娘家修整了猪圈牛棚,尽管孙家眼下还没钱抓小猪崽子,也没条件养牛,但梁愈忠还是一并做了。

孙玉霞逮了只正下蛋的小母鸡,斩下鸡头,剁下鸡翅和鸡脚,单用中间那好肉,加了辣子做了一道香喷喷的红烧鸡块,这道菜是专给锦曦锦柔打牙祭的。

余下那些鸡头鸡脚鸡翅啥的,加了晾晒干的蘑菇,炖了一锅汤。

抓了几根腌竹笋,切成细丝,孙氏买来的那一斤五花肉,也切成滚刀块,一起煸炒。

除此外,还摘了白菜,刨了土豆,炒了鸡蛋。

孙玉宝还特地跑去村里的小杂货铺子,打了二两烧酒。

孙氏惦记着上回孙二虎那几只山鸡的情分,孙老天便打发孙玉宝取了孙氏带来的,那一包麦芽糖,去请孙二虎过来吃晚饭。

孙二虎也不假客套,去喊就跟着孙玉宝来了,手里还拎着一只野兔,直朝灶房而来。

孙玉霞正在切菜,锦曦刚刚塞了一把柴禾进灶口,这会子正双手托腮,盯着灶口里跳跃的火舌出神。

她今天穿了一件半新的桃红色衣裳,头发是孙玉霞给她重新扎的,头顶扎了两个元宝样的发髻,余下的发丝编了五股的鞭子,从耳朵后面垂下来,一直绕到两肩上。

灶口里的火光映红了她白皙的脸,清秀的眉眼,亮晶晶的眼,小巧的鼻子下,是微微嘟起的粉唇。

孙二虎愣了下,就想起过年那会子,镇上卖的年画里,那手捧莲花的玉女,也就这模样。

“呀,二虎子,这野兔我可不敢拾掇,你拿来了,还得你自个费番力气!”孙玉霞咯咯笑道。

锦曦满脑子都是如何赚钱,孙玉霞的笑声打断了她的走神,回过神来,就看见孙二虎进了灶房。

“二虎舅舅。”锦曦赶忙站起身,朝孙二虎微微一笑。

孙二虎有点呆的‘嗯。’了声,随即转过身去,跟孙玉霞道:“二姐,我这就去把这兔子事多了!”说完,拎起兔子闷着头就往外走,跨出门的时候,也不知踢到啥,好大一个踉跄差点摔倒,闹了个大红脸。

“傻小子!”孙玉霞在后面咯咯的笑着,锦曦微微一笑,又坐下来盯着灶口想心事。

孙二虎拾掇完了野兔,又去了屋外,锦曦听到他跟梁愈忠说着话。他也不拘泥,撸起袖子,又跟在梁愈忠身后里里外外的打下手。

这边,孙氏陪着孙老太在堂屋里唠家常,那边灶房里,孙玉霞在锅上忙活着,锦曦一直在下面帮忙填柴禾,锦柔在边上耍着。

灶房里飘出的香味,让人闻到,口水就止不住的往下滴。锦柔吞着口水站在灶房的门口,眨巴着大眼睛朝里张望,孙玉霞拿筷子挑了一块兔子肉塞进锦柔的嘴里。

男人们那边忙活好,这边已经开始摆晚饭了。

在孙家,没有老梁家那些规矩,一家子,包括孙老太和锦柔全都上了桌,加上孙二虎在内,一共八口人,围了团团一桌。

孙老太好久没这么高兴了,吃了一大碗饭,孙氏和孙玉霞孙玉宝姐弟们,瞧在眼里,乐在心底。

孙玉宝和孙二虎,轮着陪梁愈忠喝酒,锦曦发现,这三人里,孙玉宝酒量是最差的,但却是口才最好,最善于劝酒的那个。

梁愈忠酒量最大,孙二虎酒量也不弱,话不太多,坐在那里,一副憨傻的样子。不知是不是喝酒容易上脸的缘故,锦曦发现他打一上桌,脸就有些微微泛红,目光也不敢四处乱瞅,很多时候,都只盯着自己面前的炒鸡蛋和凉拌土豆丝发愣。

这一顿晚饭,总归而言,相当的丰盛,气氛也是相当的好。

虽然菜式比不上梁礼辉定亲那酒宴,但是,对于跟着孙氏和锦柔,只在老梁家灶房吃残羹冷炙的锦曦来说,嘎婆家这顿晚饭,是她来到这个世界后,吃的最过瘾最满足最回味无穷的一顿了。

晚饭后一屋子人都围在堂屋说话,女人们唠家常,男人们在那探讨着如何套野兔,钓鱼,捞虾,整顿地里的农活,以及打磨座椅云云。

锦曦喜欢多听多想,就一直坐在那文静的喝茶,竖起耳朵听这两拨人马的说话,听得炯炯有神。

也不知道聊了多久,直到锦柔支撑不住,倒在孙氏怀里打起了瞌睡,众人这才散去。

到了歇息的时候,这一块儿有不成文的规矩,凡是出嫁的闺女走娘家,是不能跟女婿睡同一屋子的。

梁愈忠便跟孙玉宝一屋,孙氏陪着孙老太,娘俩三年没见,正好晚上谈心。孙玉霞则带着锦曦锦柔去了她的屋子。

孙玉霞屋里有一张大大的木板床,睡她们三个足够。脱衣的时候,屋外传来淅淅沥沥的雨声。

“呀,莫不是下雨了?”孙玉霞走到窗边伸出手去感受了下,缩回来时,脸上带着喜悦。

“这雨下的好啊,等下过这场雨,山里的草菇又该冒出头了。曦儿,小姨过几日带你去山里采草菇,好不?”

第四十四章 意外(二更)

山里已经好些时日没下过半滴雨了,灌溉大多是引得山间泉水,长时日的干燥,泉水也不够用。加之这几日就要种油菜,这场秋雨,贵如油啊。

锦曦听着外面的雨声,睡了一个好觉,一夜无梦。

翌日起床,天已放晴。

由于人手的问题,孙家只在半山腰的坡地,选一亩地种油菜。一亩地的油菜籽,磨成菜籽油,够孙家三口人吃上整整一年。

下过一场雨的地,比较松软,梁愈忠便提议去把孙家那油菜给种了,孙氏自然无异议。两口子说干就干,加上孙玉宝和锦曦,四口人一天工夫,就把那油菜给种下了,还收了早工。

家里,孙玉霞留下来伺弄饭菜,给孙老太煎药,照看锦柔。

油菜刚刚种下去,当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雨,可把大家喜的。

第二日,天晴日头又出来了,孙氏和梁愈忠,又带着家伙什,还有稻草搓成的绳索,去了山上搂松毛。这两口子都是干活的好把手,又肯下力气,这一搂,松毛堆满了孙家的后院。

因为才下过雨,松毛带着湿气,便松散的摊开了晾晒,入夜后再搂在一起,拿防雨的毡毛盖住。

孙氏和梁愈忠在孙家沟呆了三日,孙老太的身子,明显已经大好了,已经能下地做些简单的家务活计,孙氏这才真正放心。

第四日天才刚刚放亮,两口子便启程回了老梁家,把锦曦锦柔留在孙家沟。至于何故把姐妹俩留在这儿,想必这几日里,老梁家发生的那些事,孙氏大略跟孙老太提起过。

因为孙老太看锦曦锦柔的时候,尤其是看锦曦的目光,带着浓到化不开的疼惜。

孙老太虽然不舍大闺女的离去,但因为留下了俩外孙女,老人家的心思很快也就被转移,一心一意琢磨起如何照顾好俩外孙女来。

送走了孙氏和梁愈忠,孙玉霞找来一只篾竹篮子挎臂弯处,招呼锦曦一起去后山采蘑菇。锦柔人小,就被留在家里陪嘎婆,至于孙玉宝在忙活啥,锦曦没多大在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下过两场雨的山里,空气格外的清新,混合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落叶枯草沾了水,湿糯糯的,行走在上面,好像踩在柔软的云朵里。

草菇是这一带,这个节气特有的一种菌类,喜欢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树根下面,石头缝隙里,荆棘丛中,伞状的外形,跟一片枯黄的落叶很相似。

孙玉霞一路的言传身教,锦曦认真的听着,手里的棍子在路边的杂石缝隙里轻轻的捣,拨开枯叶子细细的寻,还好这副身体的视力,是极其的标准,若是换做上一世那高度的近视,锦曦就不来这折腾了。

“嗯,对,就是这样子!咱曦儿脑瓜子真是好使,我一说就通,上回我带村里的琴丫来,教了好几遍都不懂!”孙玉霞看到锦曦像模像样的翻检,在一棵小松树的后面,采出一枚小儿巴掌大的草菇,孙玉霞乐的赞不绝口。

锦曦将第一枚胜利果实进篾竹篮子里,其实采蘑菇这种事情,上一世锦曦就会了。姑母家也是住在这样的丘陵地带,家里孩子多,锦曦又是寄人篱下,啥样的农事没做过?就算有没做过的,但绝对也看别人做过。

锦曦朝孙玉霞腼腆轻笑:“还是小姨教的好。”

“这后山挨着村子,虽说山里不常有虎狼,但咱俩还是别往那边深僻的地方去!咦,那边有条小路,不是太崎岖,应是长上山打猎砍柴的人给踩出来的,指不定还能遇着几个村里人呢!就算跑出来一两只獐子狐狸啥的,咱也不怕,咱往那边路上采去。”前方出现了一个岔路口,孙玉霞四下瞅了瞅,道。

锦曦也四下张望了下,这一带山连着山,没个尽头的。安全起见,还是在靠村的近山转转就好,于是爽快点头,二人说说笑笑着往那条相对平坦一些的小路深处走去。

这一路寻来,收获还真是不小,不一会子,孙玉霞挎着的那篾竹篮子里,便装了半篮子的草菇。

“小姨,这些草菇是新鲜货,吃不完的,是不是都要晾干了保存起来?”锦曦气喘吁吁问道。

“可不就是,咱山里人别的没有,最不缺的,就是这些干货。干草菇,干木耳,干竹笋啥的,青黄不接的时候,可能顶口粮呢!”孙玉霞道。

“没想过拿这些干货,去镇上买卖?”

“卖啥呀,都是自家弄些填肚子的,备下的量也不大,自家吃是够了的,拿出去卖那可卖不上手。草菇这玩意儿,不止我们这山里有,你们外面那金鸡山村也有,就算卖也卖不了高价钱!扣去一来一回的功夫钱,还得住店吃饭,剩下的就没俩子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