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鼎释然,孙玉宝识字,原来是看那些情爱话本触动了情绪。

“玉宝兄,稍安勿躁。缘分这东西,命里有时终须有。咱还没成家立业,往后的日子长着呢,保不准哪一天,你就遇着让你动心的人了。”

“嘿嘿,不怕你笑话,我可不喜欢女孩儿家娇娇气气的,我就喜欢那能干又泼辣的,最好能像我二姐那样的!”

文鼎笑而不语。

“诶,我今个可跟你掏心窝子了,你怎么着也得跟我说说,你中意哪样的女孩儿吧?啊?”孙玉宝扭头问文鼎。

文鼎还是笑而不语。

孙玉宝不放过文鼎,捶了下他的肩膀继续逼问:“我晓得了,你中意的必定是门当户对的那种娇贵小姐,家世好,样貌好,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女红刺绣都要好,是不?”

文鼎抿着唇,乌木般的瞳沉静下来,想了想,沉声道:“你说的那些,固然都很重要。但在我看来,那是因为你没有遇着一个能让你动心的女孩儿。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那么那些什么家世背景,什么琴棋书画,在你眼底,根本什么都算不上!”

“哇,想不到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竟然还能说出这样一番感触的话来!”孙玉宝目光灼灼,似是寻到了知己:“诶,既然话匣子打开了,那你也说说,你到底喜欢啥样的女孩儿?”

这个问题嘛…

文鼎又想到了锦曦的小手摩挲着他大手的奇怪感觉来,眉心微蹙,脑海里那些跟锦曦相遇相识的一幕幕,如快速闪过的画面,口里不自觉就出声道:“清秀可人,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勇敢有担当,不胡搅蛮缠,不娇气,还有一点点的小狡黠和俏皮,和她在一起,一点都不觉着闷!“

“就这些?”

“嗯,就这些已足够。”

孙玉宝目光转了几转,捏着下巴想了下,突然,眼前一亮,拍着文鼎的肩大声道:“文鼎,我想到了一个人,跟你方才说的这些,简直就是如出一辙啊!”

文鼎心里莫名一慌,难不成他说的太直白,被孙玉宝察觉了?素来对一切都沉稳操算在手的他,还从未体会过这样的慌乱!

“谁…谁啊?”他舌头竟然有点打结。

“银瓶梅里,那个爱慕吴松的猎户人家的闺女!”孙玉宝大声道。

“哦…原来如此!”文鼎吁出一口气,暗自侥幸。

这边二楼醉酒的两人,破天荒在讨论男女情事的同时,楼下铺子里的锦曦,心思也没闲着。

第九十七章又要发大财了

铺子里,梁愈忠正跟孙大虎他们说话,只等坐一会就动身回孙家沟。

后面琴丫的小屋子里,孙玉霞把锦曦塞给她的小荷包,原封不动的塞还给锦曦。

“你这丫头,心眼儿还真是不少,还担忧起我来了,哎,算我没有白疼你!喏,这些银两还是你自个收着,小姨怎么也不能拿你的钱去置办东西不是,那多没面子啊!”孙玉霞说笑道。

锦曦接过那荷包塞回身上,撇了撇嘴,故意道:“哎呀,我可真是好心当做路肝肺呢!下回小姨再要有啥紧缺的,求着我我也不出一个子儿!”

“好好好,小姨念着你的好,这下行了吧?”

锦曦抿嘴一笑,指着琴丫床上那几个包袱卷:“小姨也不打开来,让咱先一睹为快?”

孙玉霞微红了脸,但还是兴奋的把那些扯回来的布料,鞋袜料子,丝线啥的,一一打开来瞧,三人边瞧还边叽叽喳喳的讨论着。

孙玉霞给双方家里人都扯了衣料,虽然锦曦明确说了自己不需要,但孙玉霞还是给锦曦扯了一套有着素雅花纹的料子,打算回去后给锦曦裁剪出一套石榴裙来。

可把琴丫羡慕的…

还好,孙玉霞也给琴丫买了一只香囊,琴丫惊喜不已。三人围着床上那堆东西兴奋的讨论了好一会,锦曦看到孙玉霞给梁愈忠买的两双手套,一双黑皮的用来赶车的时候套手上,还有一双是麻线编的,平时做事的时候用。

锦曦把玩着两双手套,托起了腮沉思起来。

这个时代的手套和袜子,除了大拇指单独在外,其他的都是一体的。可以说,这是这个时代的风格。

虽然也能起到保暖的作用,但真正做起事情来,就没有那般麻利了。

方才在楼上给文鼎擦手的时候,摩挲着他掌心的那些茧子,锦曦就在想,她怎么就没想到在这个时代手套和袜子的基础上,稍稍改良一下呢?试着把无根指头都分出来,既不妨碍保暖,还能方便干活。这样一来,不就又等于创新了货品么?

改良后的手套和袜子,定能得到百姓的接受。锦曦对此有信心,而且如此一来,对孙记的买卖又是一个大的促进啊。

估摸着时辰差不多,锦曦和孙玉霞她们动身去了前面铺子,采办回来的衣裳布料孙大虎正抱着往后面的马车厢里装。

锦曦趁着这空挡。去了一趟阁楼,原本是想跟文鼎和孙玉宝说一声,告个辞,走到孙玉宝门口,从开着的缝隙里瞥见里面的两人,竟都靠着墙壁睡着了。

锦曦抿嘴笑了笑。轻轻将门掩好,转身下了楼,和孙玉霞琴丫一道去了停靠在青桥巷子口的马车。

“曦儿。你这回回村,啥时候再来啊?”琴丫站在马车下面送行,问。

“嗯,这说不定,或许过几日我就又来了!”锦曦道:“哦。你姑母还让我问问你,腊八节你回村不?”

琴丫咬唇想了想。摆摆头:“我过年的时候再看!”

锦曦点点头,坐进了马车,马车驶出好一段路,琴丫还在后面站着朝这边摆手。

车厢里,孙玉霞揽着锦曦,瞥了眼身后越来越小的琴丫声音,叹口气道:“琴丫那孩子,真让人心疼,爹走的早,娘又改嫁,投奔着唯一的姑母,可又没摊上个好姑父,这会子有家不能回!”

锦曦沉默的‘嗯’了声,可不就是嘛,金窝银窝,比不了自己的狗窝,虽然上一世她跟琴丫差不了多少,但这一世,她觉得老天爷是真的眷顾了她。

不止有疼爱她的爹娘,还有外祖母这一家真心待她的人,足矣!

“爹,大虎舅舅,等会子过前面米粮铺子的时候,停一下子,我要进去买些东西呢!”被琴丫的事情一冲撞,锦曦差一点就忘了自己接下来的盘算。

“家里缸里,白米装的满满的呢,小麦粉,糯米粉,红薯粉,也都还有不少,曦儿你还要买啥呢?”孙玉霞不解问。

“这不再过几日就是腊八了么?我得去买些做七宝五味粥的料子哪!”锦曦道。

“七宝五味粥粥?”孙玉霞一时没明白过来:“哦,你是说腊八粥吧?”

“嗯!”锦曦点头,在这里生活了也两三个月了,对这一带的风俗习惯她也大致摸清了些。

“往年腊八节都是拿些红豆花生啥的,兑点小米熬上一熬就成了!”孙玉霞道。

“姨,今年不比往年。”锦曦一本正经道:“往年那是家里不阔绰,今年咱手头宽裕些,就该好好过个腊八节!”

孙玉霞自知辩不过锦曦,只得摇头笑道:“好吧小大人,你说该咋样就咋样,待会我陪你进去买就是了!”

说着话,梁愈忠他们挑了一家规模较大的米粮铺子停下,锦曦和孙玉霞跳下车,进了铺子,孙大虎跟在后面,梁愈忠在外面看车。

锦曦在米粮铺子里,称了些黑米,粳米,又跟米粮铺子的掌柜,买了几条装米用的那种粗麻线袋子,一并搬上了车。

在铺子的时候孙玉霞从不多问,一切随着锦曦,上了马车她看着脚边那几条厚厚的麻袋子道:“你买这些袋子来做啥?”

锦曦抿嘴一笑,把自己决计缝制手套的事情,给孙玉霞说了。

“指头都分开的手套?丑不丑哦?我以前可从没见人套过,怕是难卖呢!”孙玉霞道。

“习惯也是可以被打破的嘛,一切不都在创新么?能用得着麻线手套的人,那都是要干粗糙活计的,像我爹和大虎舅舅那样的,哪还在乎啥美不美的呢?只要耐用,做事又麻利,铁定能卖的出去!”锦曦很肯定道。

“或许吧!不过我还是更喜欢布料做的手套,不过说归说,我可不是那坐得住的小姐夫人,天天没事坐那捧着只暖炉子烤手。我这手一会子不做事还真不习惯呢!”孙玉霞说者无意,锦曦听者有心,脑子里突然炸过一道灵光。

很快就是腊八了,俗话说腊八腊八,冻死寒鸦,那些家境不错人家的夫人小姐们,总也不能手里时刻端着暖炉吧?至少她们在摸叶子牌的时候,得赤着手吧?不然那不分五指的手套,摸起牌来可不方便。

孙玉霞给她扯做石榴裙的那料子,锦曦摸过了,手感很不错,素雅的花纹也很讨喜。她可以先把那料子做几双现代款式的女式手套,双层面加厚,或里面夹绒,在上面再做些刺绣来点缀,腕口的地方缀些绵软的兔子毛。销售的方向就针对那些家境不错的妇人姑娘们,定价高一些,那些养尊处优的人是完全能够接受的。

“小姨,你可真是太好了,一句话,醍醐灌顶啊!”想到又可以挣到更多的银子,锦曦乐的眼睛眯起来,挽住孙玉霞的手臂摇着。

“我?我说啥话了?我自个咋不晓得?”孙玉霞一头雾水。

“小姨,你的刺绣功夫最好了,这回回去,我可是有一项顶顶顶要紧的差事,要拜托给你和我娘呢!”锦曦撒娇道。

由于时间关系,锦曦决计女式手套先做个十来双来试卖下,回头要是反响不错,再多做些,最好能在孙家沟找到一些会针线女红的媳妇们,组织起来,就算功夫差点,让孙玉霞她们教导下就是了。

锦曦一路在马车里,把自己的盘算跟孙玉霞说了个仔细,孙玉霞虽然很赞同锦曦的主意,但对于锦曦要把自己那块做石榴裙的布料给拿出来裁剪,孙玉霞很是心疼。

“你要是相中了那块料子做手套,我也不拦着,我那还有一块红色的料子,回头拿给你做条明艳的石榴裙,过年的时候穿!”孙玉霞道。

“不不不,那块料子可是小姨你给自个扯得呢,我怎能夺人所爱呢?”锦曦嘻嘻笑道:“再说我也不喜欢太过明艳的裙子,小姨要真觉着心疼,回头要是找了村里的媳妇们来,小姨就悉心多教教她们,咱的手套卖的好,赚了多钱,咋样好衣裳料子扯不到呢?”

孙玉霞如此一想,也觉着有理,当下一切都随了锦曦。

如今是日短夜长,天黑的早,锦曦一行所幸启程的不算晚,路上也没怎么耽搁,牛马的脚力也好,但如此,他们回到孙家沟的时候,天还是擦黑了。

村口的石碑边,一个人影瑟缩着,手里还提着一只松油的灯笼,光线暗淡,照拂的范围也小,人影在那徘徊着张望,听到车轮子的声响,人影就小跑着朝车马这边迎过来。

“曦儿爹?大虎?是你们不?”前方传来妇人的询问声,很熟悉,是孙氏。

“大姐,是咱!”孙大虎应道。

“曦儿娘,你咋来了?”梁愈忠放缓了牛车,大声问道。

“这眼瞅着天都黑成这样,还不见你们几个回来,不出来瞧瞧怎么成?”孙氏道:“路上还顺么?玉霞和曦儿哪?”

锦曦掀开帘子,一眼就瞧见松油灯微弱的光线照拂下,孙氏那冻得有些发白的脸,还有那满脸的忧色。

第九十八章好东西大卖

“娘,这地儿这么冷,你怎在这等呢?快,到马车厢里来坐!”

“不了,村子里路黑,我提灯笼给走前面照着。”孙氏道。

“大姐,你坐车厢里头来,我来提灯笼照路。”孙玉霞说着,就要跳下车,被孙氏阻止了。

“才几步路就到家了,还要挪动你干啥!”

“娘,那你自个也要当心脚下!”

“诶,娘没事,你坐稳喽!”

一行人到了家,果真,孙老爹站在院子门口朝这边探着脖子张望,进屋后,孙老太和锦柔,也都在堂屋里坐着,瞧见锦曦他们顺利归来,他们皆放下了心。

孙玉霞和孙大虎,又在堂屋把今个采办回来的东西,一件件拿出来,翻开给孙老太和孙老爹他们瞧,每个人都有份儿。

大家都围着那堆东西乐呵呵的评价着,其中最雀跃的要数锦柔了,因为她不止得到了做新裙子的衣料,还有一对绒花。

“娘,你们还没弄晚饭吧?”锦曦问孙氏道。她们这样的等候,怕是没有心思弄晚饭。

“还没呢,怎么,饿了是吧?娘这就去灶房给弄去,很快就好!”孙氏道,就要往灶房里去。

锦曦跟着孙氏来到灶房,道:“娘,不用炒菜了,烧点饭就成,晌午在铺子里请文鼎文大哥吃饭,剩下好些菜,我每样都捡了些带回来,喏,你来瞧,有水煮鱼片,清蒸鸡汤,这萝卜丸子还是我晌午炸的呢!”

“哟。这丸子炸的成色真好,咱曦儿手艺又长进了呢!”孙氏夸赞道:“那我把那辣乎乎的鱼汤烧开,在里面下萝卜丸子和青菜,鸡汤里下面条,给你大嘎公和嘎婆吃,他们老人夜里吃的软和好消食。你奔波了一天,去堂屋坐会歇息下,这里娘一个人就成!”

“不累,我帮娘引火。”锦曦不由分说,坐到灶门口。帮孙氏一起拾掇晚饭,这一顿晚饭,大家都吃的很高兴。饭后,不用锦曦开口,孙玉霞已经把锦曦想要做手套售卖的打算,跟大家伙说了。

有了前面很多次的经验,现如今大家伙对锦曦冒出来的新奇想法。都已经习以为常,而且也都习惯性的遵从。

……………………………

所幸后山茶园里的冬茶,已经送了头一批去茶香轩,第二批还要等几日,趁着这中间的几日空闲,又有好日头。孙玉霞孙氏她们,把锦曦从米粮铺子买回来的那些麻线袋子给拆洗晾晒了一番。

接下来的几天功夫里,锦曦一家子可真是忙开了。又是做男式干活用的麻线手套。又是拆布做女式的保暖手套,忙的一天三顿饭都精简成两顿。

孙玉霞对女红这块很有天分,孙氏也不差,锦曦只在纸上把男女俩种五指分开的手套,大致画了个雏形。这两人都能琢磨明白,孙氏估摸着尺寸。裁剪出布块,然后飞针引线,半个时辰不到,就缝制好第一双女式手套,双层保暖的那种。

接下来,就轮到擅长刺绣的孙玉霞表现了,她照着自己的审美,在手套背面绣上两朵淡雅的小花,又在指缝间补上几针明艳色彩的线,恰到好处的点缀着。

锦曦看的惊呆了,真想不到自己就那么草草一画,娘和小姨就真能做出这样合她心意的手套来,这手套可是纯粹的手工啊,锦曦自己都爱不释手,差点就舍不得拿去试卖了。

除此外,孙氏和孙玉霞还将裁剪缝制手套的大概要领,传授给梁愈忠和孙大虎,做工稍粗糙些的麻布手套,就交给他们两个大男人去忙活了。

孙老爹也过来帮忙裁剪麻布,嘎婆和锦柔也没闲着,做好的手套,那些多出来的线头,就由她们祖孙俩来清理。

锦曦则负责画花纹,鸟兽的图形,这些到时候供孙玉霞选择来绣在手套上,再有一个月就过年了,锦曦特意多画了些跟过年有关的,寓意吉祥的图案来,简单好绣又讨喜。

一家人快乐的忙活着,虽然做手套这事不难也不算累,但工序有些繁琐,尤其是孙玉霞刺绣那一块,想要卖个好价钱,是很讲究技巧的。

男式干粗活用的麻布手套,两日功夫就全做出来了,料子是三条大麻线袋子,锦曦花了二十文买回来的。

一共做出三十多双男式麻布手套来,锦曦决定以每双二十文的价格,出售这些手套。

而女款的手套,因为刺绣所以费得功夫多一些,孙氏和孙玉霞熬了四个夜,才终于在第五日头上完工。

女式的保暖手套里,双层不夹棉絮的,四十文每双,夹棉絮的,八十文每双,双层夹棉絮,腕口处还缀着兔子毛的,一百二十文每双。

因为是试卖品,时间和布料兔子毛都不怎么充裕,这三类女款手套,每样都只先做了五双,到时候看效果再做打算。

就这样,五日后,梁愈忠和锦曦,再一次起早赶车出山去镇上,把那四十多双手套给送去孙记铺子里试卖。

…………………………………………………

“大婶,这大冷的天,滴水成冰,您这手要是戴着这手套,那可暖乎了,也不会冻得破皮。”铺子里柜台后面,锦曦正跟一个来买香胰子的胖妇人推销手套。

胖妇人是镇上屠夫家的婆娘,长得容貌不咋地,但死爱打扮。因为不喜欢自家男人身上那股子杀猪的腥燥味,就常来孙记买香胰子给他男人洗手。

今个又来,刚好赶上锦曦他们送手套过来,胖妇人当即就给他家屠夫男人买了两双麻布手套。锦曦趁热打铁,想给她推销女款的。

胖妇人看到柜台下面那些花样不同,做工精良的女款手套,眼睛里露出惊羡的光来,但一问价格,胖妇人有点舍不得了。

“最便宜的也要四十文一双,抵上一斤猪肉的价了咧!小姑娘你要是给便宜些,我还可以看看!”屠夫的老婆欲跟锦曦砍价。

要是换做其他货品,锦曦会有所让价,但这手套,那可不行,一针一线可都是娘和小姨熬夜熬出来的。

“婶子您也是咱铺子的熟客,一直照顾咱生意,我何时跟婶子您喊过高价?这回的手套,真就这个价了,我不欺您!”锦曦道。

“算了,那我就不买了,不过,小姑娘你脖颈上戴的那玩意儿,瞧着倒是不错呢!”屠夫老婆最终还是舍不得给自己买,目光留意到锦曦挂在脖颈上的东西,来了兴趣。

锦曦也预料过屠夫老婆不一定能舍得买手套,她这手套在制作和定价的时候,就是有意向的针对那些家境不错,平时不怎么操持事务的太太小姐们。

花几十文,甚至上百文买上一双这样的精美手套,对那些太太小姐们而言,根本不算什么。所以屠夫老婆这没谈拢,锦曦也不气馁。笑了笑摘下挂在脖颈上的手套,递给屠夫老婆瞧。

锦曦的手套,是末了的时候,还剩下一下边角布料和棉絮。孙氏便将这些归拢来,给锦曦锦柔姐妹,各做了一双小手套,上面虽然没绣花,但考虑到锦柔小孩子家贪玩误事,便搓了一根红绳子把两只手套给串在一起,不戴的时候就挂在脖颈上。

“唷,小姑娘你这手套摸起来又暖和又柔软,两边用根红绳子这么串着挂在脖颈上,还丢不了,啧啧,这法子谁想的啊,真好!”屠夫老婆拿着锦曦的那双手套边打量边啧啧道。

“我家小丫的手,一到冬天就生冻疮,戴上这小手套那可就不一样咯!诶,小姑娘,这小手套咋卖的?”屠夫老婆问。

锦曦道:“婶子您相中了这个?”

屠夫老婆点点头,天底下做娘的都一样,自个舍不得的,在儿女身上有时候却能豁出一把。

锦曦扶额:“婶子,这手套还真不凑巧,今个拿来试卖的几双,都被人给买走了,您若是想要,那还得等两日,最多两日咱就有货,到时候货一到,我就给您送过去?您看您要几双呢?”

“哇,卖的这么好?我要既要两双,我家小丫一双,我娘家侄女一双,诶,我一下子买两双,到时候你可得给我让点价才是!”

“好说,好说,您是咱这的老顾客了,我就算亏本也要给您让点价不是?这手套原价是三十五文一双,婶子您要的话,那就给您捎带两双,一共算你五十八文吧!那婶子,我这就给您记上咯,到时候货一到,我就给您送去肉铺子那?”锦曦问。

锦曦跟张掌柜和孙玉宝孙二虎他们提议,孙记杂货铺如今秉承着一个原则,但凡本镇的顾客,甭管住在东西南北那块,只要在铺子里一次性消费超过五十文的,孙记杂货铺都会免费送货上门,无需顾客操心费力。

这在长桥镇,是真正的第一例,别无他家。

虽然从表象看,这只是微不足道的细节,而且对于孙记而言,还比较费人力功夫,是其他铺子所不屑的招徕顾客的手段,但是,锦曦却清楚的知晓,送货上门这一项额外的服务,对孙记的影响,那将是很深远很深远的。

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理儿。

第九十九章腊八节

手套的试卖,无疑得到了预计的好效果,锦曦去了一趟医疗铺子,不同花色的布料都扯了些,又买了些刺绣的花线,带回孙家沟。

这个时代的妇人家,不分贫贱,基本都是会针线活计的。大户人家虽有专门的绣娘,但小姐太太们的女红也是为自己抬升身价的筹码,好比现代的文凭证件,证多不压身。

小门小户人家的妇人,就更是要懂针线,不然,一大家子的衣袜鞋帽咋办?当然,锦曦是个例外,迫于压力跟着孙玉霞学女红,可兴致完全不在于此,学到现在连绣个自个的名字,都勉强。

因为要大批量的做手套,孙家沟这边,孙氏和孙玉霞早已从村子里,找来十多位婶娘媳妇们。锦曦又从这些人中,再挑出五六位年轻利落,且针线活计较好的媳妇,让她们做女款手套,剩下就派去做男式麻布手套。

锦曦给她们开出的工钱,是每做一双男式麻布手套,得三文钱,女式手套,一双得八文钱,多做多得,上不封顶,但前提是不能因为赶工而疏忽质量,每一双手套,孙玉霞都会严格把关。

时候已经进了了腊月,田地里的农活也都闲暇,这些媳妇们出来做手套,麻利的,一天少说也能有个二十文左右的收入贴补家用,多做几日,做到年根脚下,还真能攒下一笔对山里人来说不小的收入呢,加之锦曦每日都会把工钱结清,这些媳妇们和她们的家人自然乐意的很。

每日在家里吃过早饭,就来到锦曦家,聚在堂屋隔壁的一间大屋子里做活计,说说笑笑,就这样。热闹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便到了腊月初七。

傍晚的时候,村里的媳妇们结清工钱,欢欢喜喜的各自回家去了。这边,孙氏正在灶房侍弄晚饭,那边,锦曦和孙玉霞,正在准备明个的腊八粥。

“娘,今年咱家的腊八粥。保准您老都想象不到有多丰盛!”孙玉霞跟孙老太笑着道,一边把锦曦提前好多天就备好的材料,一样样的搬到堂屋中间的大桌子上。

孙老太和锦柔都围了过来。就见锦曦拿来了好多个小碗,分发给在场的人手两只。

“嘎婆,柔儿,你们帮着一起来挑拣啊!”锦曦招呼道,依次解开桌上的小袋子。

“哟呵。买这么多熬粥的材料啊?”嘎婆笑眯眯凑过来一样样的瞧,乐的嘴巴合不拢。

“唷,不止白米,还有黑米和粳米哪?”嘎婆道,又继续往下瞧,口里碎碎念:“红枣。莲子,花生,核桃。栗子,桂圆,白果,红豆…咦,这是啥呀?怎没见过呢?”

“娘。那是菱角!”孙玉霞笑道。

孙老太眯起眼睛,拿了一颗菱角干在手里直打量:“这玩意没见过。是咱后山藤上结的不?”山里老太对菱角不熟悉,闹出了笑话。

孙玉霞捂嘴笑了:“娘,菱角这玩意那可是长在水塘里的,咱后山上可不结这些。”

“哦,是这样啊!那不就是水货么?”孙老太道,在她的概念里,山里出来的叫山货,那水里的自然就是水货了。

水货?

锦曦也抿嘴笑了,扶住孙老太的肩:“嘎婆,这菱角啊,就跟那莲藕差不多,长在那有荷花的水塘里。来,您老再瞧瞧这个,认得不?”

“扁扁脆脆的,像个大核,也能吃?”

“嘎婆,这个是杏仁,里面的肉要是炒着吃,那可香了,老人家吃的养生呢。回头我拿一些来熬腊八粥,剩下的炒了给您和柔儿当零嘴吃!”

“好咧,多谢姐姐!”锦柔替孙老太答应下了,又指着其中一只小袋子,高声问:“姐,那是啥?瞧着像葵花籽可又不是,圆鼓鼓的!”

锦曦随着锦柔的目光瞧过去,不禁莞尔:“那是松仁,长在松塔里面的,过冬的时候小松鼠就爱拿搬运那些东西回树洞里窝冬呢!”

“咱后山松树可多了,上面结的那些圆乎乎的东西就是松塔吧?哎呀,我以前咋不晓得那玩意里面还能剥出这好吃的东西来呢?害我好多回扒柴,都拿那小松塔回来引火,糟蹋了!”孙玉霞惋惜道。

锦曦微楞,随即恍然,笑道:“小姨,你无需自责,咱这地儿的松塔里面,就成都是空的。这结松仁的松塔呀,可是要往那大北方的大森林里,那种特殊的松树才有的结呢!”

“呀,还这么多学问在里面?那啥,曦儿你咋晓得这么多哪?”孙玉霞问。

“小姨可别忘了,这些松仁可是我采办回来的呢!”

“曦儿,照你这么说,这又是杏仁又是松子的,还从那么大老远的北方被运过来,你买这些得花不少钱吧?”孙老太问。

锦曦笑了笑摇头道:“也不算很贵,桌上这些东西,除了黑米粳米是从米粮铺子里买的,其他的都是我从咱家的铺子里拿的,照的是进货的价,也没拿多少,花不了不少钱!”

“哦,咱家的铺子里,现在又添了这么多好东西卖啊?”孙老太欣慰的感慨着,她上回铺子开张去瞧了,那时候铺子里大都是寻常的日用小百货,没想到现今,还卖起了这些稀罕的干货,这买卖真是越做越大啊!

“好了,时候不早了,咱得赶在开饭前,把这些东西给挑拣下!”孙玉霞催促起来。

几人都忙开了,洗米,泡果,剥皮,去核。

腊八粥,自然是要赶在腊八那一天的早晨吃,于是,下锅熬煮的时辰就定在半夜,孙氏舍不得要锦曦半夜起身,将熬粥的事包揽过去。

锦曦这一夜美美睡了一觉,梦里都是香甜的腊八粥香味。直到清晨醒来,她果真嗅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香甜的气味,一咕噜起身穿好衣,直奔去灶房。孙氏侍弄的那锅腊八粥,正冒着欢快的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