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后来那?”连蔓儿轻声问。

“你爹在那学了半年多,你爷就把你爹领回来了。”张氏道,似乎就想这样结束话题。

连蔓儿用手托着下巴,做思考状。

“爷是不愿意让我爹做学徒?那干啥不一开始就把我爹领回来,还要等上半年?”

张氏的目光有些闪烁。

“娘,这里是不是有啥事啊?”连蔓儿奇怪地问。

“啥事也没有,过去的事了,有啥可说的。蔓儿。你没事帮娘剥两头蒜吧。”张氏转身就要往外走。

这里面肯定有事,他们却不肯说。

“娘,”连蔓儿立刻凉凉地道,“你和爹要是不说,我一会问我爷、我奶去。”

“千万别去!”张氏立刻停住脚,连守信也抬起头,两口子几乎同时说道。

“你们要告诉我。我就不去。”连蔓儿道,语气里威胁的意思颇为明显。

张氏和连守信对视了一眼,夫妻俩都有些无奈。聪明的小孩也有坏处,就是不好糊弄。

“你爷出门,是半年后才回来的,那时候我在点心铺子里,干活勤快,人家不愿意让我走。你爷花了点钱。还托了人情,才把我领回来。”连守信道,语速比平时要快。

连蔓儿毫不掩饰自己目光中的怀疑。

“爹,那时候我爷都回村种地了吧,咋还会一出门就半年?要花钱,还托人情才能把爹领回来。是不是我奶把你送给人做学徒的时候,收了人家的钱啊。”

连守信顿时哑口无言。

“得了,就别瞒着了。”张氏无奈地道。

“都是过去的事了,我还挺喜欢这些活的。”连守信缓了一会道。

“你爷为啥过半年才接你爹回来,是因为你奶告诉你爷,她把你爹送在她亲戚家里住。后来不知道咋地,你爷知道了,那已经是半年之后了。…你爷自己是做学徒起家的,就盼着你大伯能出息,不愿意你爹再去做学徒。”

“对。”连守信附和道。

“我大概知道是咋回事了。”连蔓儿小声道。

连守信和张氏是厚道人,为长者讳,有些事情就含糊着,美化着说。如果残酷点说,大概就是周氏趁连老爷子不在家,将连守信卖了做学徒。连老爷子回到家,发现四儿子不见了,问周氏。周氏就说把连守信送到亲戚家里去住了。半年后,连老爷子发现真相,找到了连守信,不得不花钱,还要托人情,才将连守信给买了回来。

“爹,你受了不少苦吧。”连蔓儿同情地看着连守信。

“…家里穷的没办法,为寻条活路,卖去给大户人家做奴仆的多的是。这学徒也就是十年八年的,还能学本事那。你奶也是为了我想。”连守信笑着道,“这件事,过去就过去了,可别在你爷和你奶跟前提起。来,让你俩看看,爹擀面的绝活。”

连守信笑的很开怀,似乎那段经历对他而言,真是美好的。

第一百六十一章 勤劳能致富

手擀面看似简单,但要真做的好.吃,,并不.容易。连蔓儿暗付她′自己的手艺就·不.行,因此很认真地’观摩着连守信的动作。

连守信将个大面团,均匀地’分成几个面剂子。然后用手将个面剂子压扁,又在案板上撒.上少许的薄面,然后就·用擀面杖.,开始擀,直到将圆饼状的面剂子擀成薄厚均匀的椭圆形面片。

“手擀面和包饺‘子不.样,面要和的稍微硬.一点。”连守信边向连蔓儿传授诀窍,边将面片从两边往中间卷。“要不.这么卷·面就该粘块了,要多撒.薄面才行。那样的话,煮面的汤就′混了”也,费面。”

“嗯。”连蔓儿答.应了声·表示记下了。

连守信又拿起菜刀,从卷好.的面皮侧开始,将面皮卷切成筷子粗-细的片。连守信的刀工,不.错,每片面皮卷的全.都是般粗-细。

只要把切好.的面皮卷抖落开,便是根根的面条‘了。

“我来,我来。”小七扎着手道。抖落面条‘这个活计很简单,在小七来看,是非常有趣的种游戏。

“后面还有,都让你和你二姐.来弄。”连守信有些纵容地’看着连蔓儿和小七。在他看来,连蔓儿虽比小七大些,却,还是个小孩子。

连蔓儿,觉得.这个活计挺.好.玩·正好.她′和小七都是洗过手的,就凑上前去,两只手抓‘起摞面片。

“对,手要抓‘住中间那块。”连守信在旁边指点着。

连蔓儿就捕‘着面片,抬高,用力抖落,面片果然纷纷打开,只有少数-还团在起,再往案板上摔摔,所有的面片就·都打开成了面条‘,而且还被拉长了不.少。

连守信擀出来的面条‘弹力十足,竟然没有根是断的。略有些发黄的面条‘,虽然还没下锅·却已经散发出了淡淡的麦香味。

小七咯咯咯址’笑起来,颇有些像刚下了蛋的小母鸡。

连蔓儿,跟.着笑了起来,心里有种莫名的,幸福的感觉。

就这样,连守信带着连蔓儿和小七·很快将面条‘都擀好.了。外面连枝儿和五郎,将骨头汤熬好.了,张氏拿了个大盖帘进来,将面条‘都放.在盖帘上,端出去下在滚开的肉骨头汤里。

“娘,烫点菜叶子吧’。”连蔓儿对张氏道。

“行。”张氏边拿了筷子在锅里搅动·防止面条‘粘在起,边答.应了。

连枝儿就从灶下站起来,洗了两把白菜叶子,等锅里的汤再烧滚之后,扔进了锅子。

“再烧个滚,面条‘就好.了。”张氏道·就转身准备.面条‘的卤。

张氏准备.的就是普通的鸡蛋卤·只需要两三个鸡蛋和葱花就可以。为了鸡蛋卤更好.吃些,张氏还泡了些木耳,撕碎了,准备.加在鸡蛋卤里o

一会夫,面条‘就·熟了。连枝儿用个大盆子,将面条‘连汤都舀了出来。灶下的火不.熄·张氏简单地’刷了刷锅,就·开始倒油,蛋卤。

“爹,咱把那半只烧鸡切了吃吧’。”连蔓儿道。

连守信答.应了,去切烧鸡。

连蔓儿,从炕上下来,从瓦缸里取了豆芽,拿滚水过了遍,使豆芽半熟,又用家里常备.的酱油、盐、香油和辣椒‘酱拌匀了,做了盘凉拌豆芽菜。

这么会夫,张氏,将鸡蛋卤做得.了。

五郎和小七将饭.桌放.在炕上,又摆好.了碘′筷,连枝儿给大家伙人扎了碘·面条‘,至于鸡蛋卤,就放.在桌子中间,大家按着自己的口味自己加。

连蔓儿先吃了口面条‘,暗自点头。面条-很香,很劲道,再夹口凉拌豆芽,很爽口,然后再吃一块烧鸡,鸡肉嫩‘滑,十分入.味,蔡记烧鸡几十年的老店果真名不.虚传。

张氏端着面条‘,没有立刻就吃,她′笑眯.眯.地’看着几个孩子。

“今.个儿,咱们大家伙是借了咱小七的光。”张氏笑着道。

小七在面碘′上抬起头来,张胖乎乎的包子脸.红扑扑地’,还冒着热气。

张氏就将个烧鸡腿夹到小七碘′里,连守信在切的时候,故意留了整只鸡腿没有切,看来是留给小寿星的。

“娘。”小七看着碘′里的烧鸡腿,又是高兴.,又是不.好.意思。就运么只鸡腿·他不.好.意思吃独食.,可是这么多人,他又不.知道该给谁好.。

“吃吧’,今.天是你生日。”张氏笑道。

“小七,把鸡腿给咱娘。”连蔓儿就道·“你的生日,最辛苦的是咱娘。”

孩子的生日,就·是母难日。

“对,给咱娘吃。”连枝儿和五郎都道。

小七就将鸡腿又夹给了张氏。

张氏有些愣了,她′没想到孩子们会这样。

“娘,你快吃啊‘。”几个孩子都笑着道。

张氏有些急迫地’放.下手里的碹,扭转身子,将脸.背对着几个孩子,干咳了两声,又拿出帕子来,不.去擦#嘴,反而在两眼上擦了擦,才扭回身来,似乎刚才她′只是忍不咳嗽了下。

连守信直没说′话,只在旁边笑呵呵地’看着。

“你们有这个心,娘这心里就比吃了啥都舒坦。”张氏清了清嗓子道,“这鸡腿啊-,娘从前没少吃,这个,还是给小七吃。”

张氏就要把鸡腿夹回给小七。

小七抱’起碘′,躲开了。

“娘,你就吃吧’,要不.然,小七连面条‘都不.吃了。”连蔓儿就道。

小七猛点头,表示他真的会这么做。

“孩子们的心意,你就吃点。”连守信低′声道。

张氏叹了口气,只好.在鸡腿上咬了口,非常袖珍的口,不.过是做个样子。

“你看,娘吃过了,这行了吧。”

“娘疼你,你就接.着吧’。”连蔓儿就给小七使了个眼色。她′知道,张氏,个母亲,是无论女何都.会吃那只鸡腿的。

一家人吃完饭.,刚收抬犭刂落,连叶儿就在外面喊连蔓儿。

“蔓儿妲-,你家来人了。”

“是谁啊-?”连蔓儿应声走出门·问道。

连叶儿正往上面走,手里提着个粪箕子,她′身后跟.着个老汉,看样子比连老爷子的年纪还大些,穿了身粗-布的棉袄.棉裤。

“这是连守信家不.?”那老汉开口道·“你家是卖豆芽不.?”

刚才晌午散工之前,张氏才跟.作坊里的人说′了要发芽卖的事,这才多会夫,就有人来买豆芽了。可她′家的豆芽还没发好.啊‘。不.过·瓦缸里还有几斤准备.自家吃的,不.知道够不.够。

“没错,我家卖豆芽。”连蔓儿忙道。

这个时候连守信和张氏听到外面的声音,从屋里走了出来。

“哎呦,是姜五叔.。”连守信看见老汉·立刻将人往屋里请,“你老咋来了,快进屋。”

看着张氏和连守信将老汊请进屋里·连蔓儿没有立刻跟.进去,而是站在院子里和连叶儿说′话,原来连叶儿刚才出去倒垃圾.,正好.运个老汉走过来。

“我就问他干啥的,他说′是找四叔.,买豆芽,我就领他进来了。”连叶儿道。

方才连守信叫那老汉做姜五叔.,那老汉应该姓姜,.过与连家应该不.是什么近亲·连蔓儿就不.认得.他。乡村人家,很讲究这些,临近几个村的人,都能拐弯抹角地’攀上些亲戚关系。可以说′除了亲戚,是朋友。

“蔓儿妲-,你家又发豆芽卖了?”连叶儿有些好.奇地’问连蔓儿。

“嗯,我娘说′先试试,,不.知道挣钱不.。”连蔓儿就道。

“肯定能挣钱。”连叶儿道,接.着脸.上就有些灰暗,“我们啥时候‘出来过就好.了。”

“总有那么天的。”连蔓儿只好.安慰连叶儿,又压低′声音道,“叶儿,你会到我们屋里来,我娘给你留了碘′面条‘。”

连守礼赵氏和连叶儿总是偷.空帮她′们干活,张氏想起起过的日子,可怜.连叶儿吃不.饱··因此家里做吃的,就想着给连叶儿梢带上。

连叶儿就有些忸怩。

“蔓儿妲-,你们,才好.过点,挣点钱不.容易,还总想着我。”

“你外道了。”连蔓儿笑,“别忘了,一会来啊-。”

连蔓儿嘱咐好.了连叶儿,这才走回屋里来o连守信正在和那老汉说′话,原来是老汉的老儿子要娶媳妇,酒席里有道炒豆芽,知道连家发了豆芽菜”提前来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