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住在石狮子胡同。不用找人问路,两个车夫就知道怎么走。

“大叔,”连蔓儿就和车夫商量,“宋家附近有没有什么好点儿的茶楼,我们先去那打个尖。”

“这你可问着了。”车夫笑道,“这县城最好的茶楼。永和茶楼,离宋家就隔了一条街。”

“行,那咱就去那。”连蔓儿道。

他们这辆马车在前头走,连守信那辆马车跟在后头,就往永和茶楼来。

“蔓儿,咱去茶楼干啥?”

“打尖,喝杯茶吃点点心啥的。早上心慌,没吃好。”连蔓儿答道。

“哦。”五郎就有些无语。

“咱这也算是姻亲第一次登门,不能让人小瞧了。”连蔓儿道,“咱在茶楼歇一歇,拾掇拾掇。”

五郎恍然大悟,心说果然是女孩子心细,他就没想到这一层。

马车在永和茶楼前停下来,连蔓儿跳下车。果然是县城,只看永和茶楼的门脸装潢的气派非凡,就不是青阳镇上的茶楼、酒楼可以比的。

茶楼的伙计见来了客人,忙上前来招呼。

“领我们去雅间。”连蔓儿脆生生地道。

永和茶楼的雅间也是设在楼上,小伙计在前面领路,刚走到楼梯口,正巧有几个客人从楼上下来。小伙计侧身让了让,连蔓儿这一行人就都停在了楼梯口。

“石太医!”连守信抬头一看,忙奔上前,屈膝就跪了下去。

连蔓儿这个时候也看见了,下来的三个人中,有一位正是石太医。

连守信心中感念石太医救了张氏的命,才保全了他这一个家,后来想去答谢,却一直没有机会见到石太医。现在突然看见石太医,简直跟天上掉下来的一样。他是实诚人,也顾不得这是大庭广众之下,一个响头就磕了下去。

石太医一愣,然后看到连蔓儿几个,才露出恍然的表情。

“快起来。”石太医就道。

连守信连磕了三个头,才被旁边的伙计拉起来。

“石太医,”连蔓儿向石太医行礼,“我们是三十里营子连家的,多亏您救了我娘的命。我爹几次去您府上磕头,您都不在。”

“我记得。”石太医道。

连蔓儿慢慢站起来,衣袖下垂,一张大红烫金的帖子滑了出来,掉在地上。

石太医的目光落在帖子上,就往前走了一步。

连蔓儿哎呀了一声,忙将帖子拾起来,小心地放回袖内。

“爹咱们请石太医喝茶啊,”连蔓儿笑着道,“石太医,我们在楼上要了雅间。”

“对,对,请石太医一定赏脸。”连守信道,恨不得将石太医给供起来。

石太医想了想,就扭头和身后的两个人说了两句,那两个人就先告辞离开了。

“前头带路。”石太医对领连蔓儿上楼的伙计吩咐了一句,便当先往楼上走去。

在雅间坐定,自然是石太医坐了首座。连守信就又要给石太医磕头,被石太医拦了下来。

“你们进城来干什么?”石太医问,“是去王家?”

连守信不明白石太医为什么这么问。

“石太医,我们是去宋家。”连守信老老实实的道。

石太医哦了一声,眼睛在连蔓儿身上打了一个转。

“不是去王家啊。”语气中似乎有些失望和…不满。

说完,又看连蔓儿。

就是连守信都看出石太医似乎有话要和连蔓儿说。

“我们是去宋家,想见见沈老夫人。”连蔓儿嘻嘻笑道,“不瞒石太医说,我们从乡下来的,怕高门槛难进,嗯,幼恒哥给了我们一张帖子,说是能帮上忙。”

连蔓儿说着,就把袖子里王太医的名帖拿出来,晃了晃。石太医的目光黏在那帖子上,也跟着晃了晃。

连蔓儿就将帖子收了起来。

“哼。”石太医冷哼了一声,转开眼去。

这时就有伙计将连蔓儿叫了几样茶点都送了上来。

“…王太医真是个好人,没有半点架子,扶老济贫的,人都说医者父母心,石太医和王太医您们两位,都是菩萨一样的人。”连守信一边让石太医吃茶点,一边说道。

张氏垂危,因为王幼恒才请到的石太医,其中的细情有些复杂,连蔓儿也是猜测,所以没有和连守信说。连守信一直以为王太医和石太医是要好的朋友,所以将两个人一起夸赞。这一点也没违背他的心意,石太医是救张氏的恩人,王太医和王幼恒在他眼里,同样都是大大的好人。

石太医哼了一声,捏起一块点心,又放下。

“你们去宋家,那姓王的帖子可不管用…”石太医看着连蔓儿,“我倒是能帮上忙。”

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连蔓儿总觉得石太医的目光落在她的衣袖上。

连蔓儿把王太医的名帖又拿了出来,石太医的眼睛一亮。

连蔓儿又慢吞吞地、小心翼翼地将名帖放回袖子里。

石太医的眼神一暗。

连蔓儿闷头喝茶,石太医的意思她大致猜到了。可她不能把王太医的帖子给他。

石太医盯着连蔓儿,连蔓儿喝茶、吃点心。

石太医哼了一声,起身告辞,大家忙送了出去,连蔓儿因为会账,落后了一步。等她走到茶楼门口的时候,石太医已经走了,连守信众人正在等她。

“蔓儿,石太医咋好像生气了?”连守信有些郁郁。

“蔓儿,石太医把咱的马车借走了。”五郎道。

“啊?”连蔓儿吃惊,石太医不像缺马车用的人。难道因为她不肯将王太医的帖子给石太医,石太医生气了,所以报复他们?这个报复,仅仅是借走马车吗?

“不会吧!”连蔓儿抚额。

第一百九十章 沈老夫人

“不是两辆马车都给借走了吧?”连蔓儿问。

“都借走了。”连守信道,“石太医问我是怎么来的县城,我照实说是坐车来的。石太医就说,刚才他是和两个朋友一起来的,现在那两个人都走了,车也带走了。石太医是咱们的恩人,我就跟他说,要是不嫌弃,就把咱的马车借给他用。石太医就把两辆马车都给带走了。”

石太医的行事,还真是出人意表!连蔓儿想。

“那咱们现在咋办?”二郎就问。

“马车没了,那咱们就走去宋家吧,应该也不远。”连蔓儿道。

几个人就从茶楼中出来,对于庄户人家来说,走几步路实在是太平常的事情的。能给石太医帮上忙,连守信心里还是很乐意的,如果石太医不是总板着脸,就更好了。

刚刚转过街角,迎面就有一辆马车跑了过来,恰恰在他们面前停下。

“是三十里营子的连姑娘吗?”一个小厮模样的人从马车上跳下来,走到连蔓儿面前,叉手施礼问道。

连蔓儿眨了眨眼。

“小的叫石头,是伺候石太医的。请连姑娘上车。”那小厮很机灵,只看他们这一众人的表情,就知道找对了人。“石太医吩咐小的,送连姑娘去宋家。”

石太医的马车与拉脚的马车自然不同,车厢上是厚厚的墨绿色毡条,车顶上还围了一圈络子装饰,车帘上有特殊的标记。不是张扬的华丽,但是那份大气与精致,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车主的身份非富即贵。

石太医借走了他们雇的马车,却另外派了他自己的马车过来。

“好啊,那就有劳了。”连蔓儿略一思索,就没有推辞。

他们一共是六个人,马车里自然坐不下。

二郎和三郎对于去宋家本来就有些怵头。就说要在茶楼里等。连蔓儿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马车里很宽敞,连蔓儿、五郎和小七都是孩子,身量小,加一个连守信正好能坐的下。那小厮等他们坐好了,就一偏腿坐上了马车沿子。车夫打马,径直往石狮子胡同来。

进了石狮子胡同,马车在宋家的宅门前停了下来。 连蔓儿掀开车帘。见面前宋家的大门是五檩前出廊式的金柱大门,外檐檐枋之下装饰有雀替和三幅云,两扇朱漆的大门紧紧地关闭。

连蔓儿想起王幼恒说过的话,宋海龙的父亲娶了沈老夫人之后。捐了一个六品的闲职,从此宋家才算改换门庭。宋家的大门,应该是那之后改建的。虽是如此,人们谈到宋家,第一句免不了还是说他们“经商起家”。

叫石头的小厮这个时候已经跳下车,到门前抓起铜门环敲了两下。那大门吱呀一声就打开了,一个穿戴齐整的小厮走出来。这小厮似乎认得石头,两个人说什么,连蔓儿没有听真。就看见那小厮关门跑了进去。石头又回来上了车。

马车又开始前行,走了不远,便是一处角门。门扉已经打开,两个小厮在前引领着马车进了宋门,又走了不到一箭之地,在一扇粉白的影壁前停了下来。

有两个打扮齐楚的管事媳妇已经在这里迎候了。

石头先走上前去,与那两个媳妇低声说了两句什么。两个媳妇都笑着点头。

“沈老夫人在偏厅,正等着你们了。你们跟着这两位大娘过去就行。”石头回来,对连蔓儿笑着道,“咱们石太医送过来的客人,才有这样的体面。若是别人,只怕没有这么方便”

石头说完,就有些期待地看着连蔓儿。

到这个时候,连蔓儿才算明白了。石太医这个人的性格。还真是…,别苗头竟然可以做到这一步。

这小厮期待的是什么,连蔓儿也能猜得到。不过,她是绝不会为了讨好石太医,去踩低王太医的。那样是对不起王幼恒待她的一片心意,也违背她做人的准则。

“多谢石头小哥。”连蔓儿笑道。“我们领了石太医的情。”

两个媳妇在前面带路,绕过影壁向左走,穿过一个月洞门,进了一个跨院。

跨院上房门口,早有丫头伺候。两个媳妇让他们在门口稍等,进去回报。一会功夫,就有丫头打起门帘,请他们进去。

一进偏厅内,就见上方坐着一个雍容华贵的妇人,看样子大约四十许的年纪,一张满月脸,塌鼻梁,眉眼甚是平常,只有皮肤白皙细致,为她增色不少。这妇人虽相貌平常,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气派却十分端凝,让人不由得忽略了她的长相。

连蔓儿心中猜测,这只怕就是沈老夫人了。

“夫人,客人来了。”一个鸭蛋脸的丫头轻声道。

“还不快请进来。”沈老夫人说着话,就将手中茶碗放下,微微欠身,似乎要站起来迎客。

按照辈分,沈老夫人与连守信是同辈,而且年长。

连守信忙上前走了两步,躬身施礼。

“见过亲家太太。”

连蔓儿、五郎和小七也忙给沈老夫人见礼。

“老夫人,这是我爹爹,在连家排行第四。我叫连蔓儿,这是我哥哥连继宏,我弟弟连继贤。”连蔓儿屈膝福了一福,一边脆生生地道。

沈老夫人脸上露出笑意,就叫免礼。旁边有丫头过来,引着他们四个在座位上坐下。沈老夫人又吩咐人端上热茶和各色点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