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知道了赵家的为人之后,连蔓儿一家已经达成了一致。

要他们做梯子,没门。

第二百二十五章 连老爷子的条件

赵文才坐了一会,见连守信一杯茶水也没送上来,对他说的话也不招揽,只得自己开了口。

“四弟啊,我这次来,是为了你二侄子和侄媳妇的事。····…咱是正经的亲戚。秀娥这孩子嫁进你们连家,就跟你们亲闺女似的。…这也没多大的事,咋就把秀娥放在镇上,不理不睬的那。哎,这些我就不说了。”赵文才摆出一副大度的样子,“都是为了孩子们好。这不,你们不去接,我们自己个把秀娥给送回来了。我们这做的够意思吧。”

赵文才说完,就看着连守信。只要连守信说他做的够意思,那么自然要礼尚往来,比如说客气地陪他们去连家,再站在他们这一方说和说和,让连家重新接受赵秀娥,也好歹让他们把丢失的面子找回来一些。°

赵文才有把握,连守信不会驳他的面子。因为连守信是十里八村有名的老实人,拿服老实人这种事,他赵家是很拿手的。

出乎他的预料,连守信迟迟没有点头。

“四弟,你说句话啊。”赵文才等的有些急了,催促道。从刚进门时候的连四兄弟,到四弟,他对连守信的称呼是越发的亲近了。

“赵大哥,你也知道,我们这一房是分家另过了。”连守信想了一会,才开口道,“上房的事,有些我们也不大清楚。这次这事,家里老爷子和老太太特别生气,尤其是老太太·气的好些天没吃下饭。二郎他爹和娘那边,跟我说,都冷了心。…···一家人这个十五都没过好。在家里,谁要是敢提这件事,立马就是一顿骂。”

“可不是。”张氏接上话茬,对着赵秀娥母女三个解释道,“不用你们来找,要是我们能帮上忙,我们早就帮了。我们问过两回·想着给说和说和。结果那,刚开口,就让孩子她奶给骂出来了。·…还说我们要是再去说,就是不安好心,成心想气死她。”

“咋能这样那!”赵家这四口人面面相觑,他们都主动送了人回来,连家的口风却是这样硬,这是真不要赵秀娥了?那可怎么办?

连守信和张氏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 赵家是什么样的人家,如果还有别的法子,他们能送赵秀娥回来。既然送回来了·那连家给他们什么脸色,他们就只好看着。

对待不那么厚道的人,就要用不那么厚道的法子。这样,他们才会老实。而你若以厚道的法子待他们,他们不仅不领情,反而认为你软弱好欺负。

“四弟啊,”赵文才苦下一张脸,一把抓住了连守信的手,央求道,“老话说的·宁毁一座庙,不破一门亲。四弟你在老爷子跟前,那说话是顶用的。为了这俩孩子·你就出面给说和说和,这也是行善积德的事。”

“秀娥嫂子,十五县城里的花灯好看不,你和我们说说呀。”连蔓儿就从里屋出来,笑眯眯地对着赵秀娥道。

“啥花灯,我没去看。”赵秀娥立刻就道。

“秀娥嫂子你没去啊?我就说那,一定是朵儿那丫头又骗着我玩,待会我非找她算账去。”连蔓儿说完·就扭身回里屋了。

赵秀娥母女三个坐在那里·脸色忽青忽白。

这些天,赵秀娥在镇上·大多数时候都住在连家的宅子里。

不过元宵节的时候,却打扮的花枝招展地跑去了县城看花灯。这事传到村子里·惹得连家人大怒。这也是为什么吴家兄弟,不肯为赵家说和的原因。

“秀娥她姥姥家就在县城,往年秀娥这孩子一年里,十亭倒又七亭是住在她姥姥家的。这不,正月十五,她姥姥打发人来接她,她就去住了两天。”赵秀娥的娘吴氏陪笑着道,“这两天忙,没来得及,这不正打算和亲家说吗。”

“…··· 也不是一件两件事,反正老爷子、老太太还有我二哥、二嫂都生了挺大的气。 蔓儿小孩子心性,赵大哥你大老远先奔了我来,我正好给你提个醒。这事,别人谁去说都没用,还真就得你们自己去,才能说清楚。”连守信就道,“家里老爷子、老太太都不是不开面的人,赵大哥你们就委屈点,反正这照着辈分,你们咋样也不吃亏不是。现在家里人都在,你们正好去,一会晚了,就不好办了。”

连守信就站起身,将赵文才往外让。

“赵大哥,赵大嫂,我送你们出去。顺着官道往前走······,呵呵,你们肯定都认得道。”

赵文才一家四口,只得出门上了马车,往连家老宅去。他们并没有在连守信这里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反而欠了连守信一个“提醒”的人情。而且,经过和连守信的一番谈话,来时勉强撑出来的气势,现在无存了。

“闹腾,让你闹腾。你不说有拿手吗,你拿手在哪?你拿住一个二郎顶个屁用,他吃饭不管事。现在,还得你老子娘低三下四的去给人赔礼道歉。”往村里去的路上,赵文才沉着脸,骂赵秀娥。

“孩子够委屈的了,你还拿她撒啥气。你要是有点本事,孩子也不能落今天这样。”赵秀娥的娘吴氏护着闺女。

“谁让你们低三下四了,不是你们逼着,你打听我愿意回来那。咱现在就回家,我怕他们不来求我回去那。”赵秀娥依然嘴硬道。

“我的姑奶奶,咱来的时候咋说的?”赵秀娥的嫂子陪笑,哄着赵秀娥,“好歹忍耐忍耐,以后才能出人头地啥的,到时候吃香喝辣,这方圆百十里地,才看出你的本事来那。”

赵秀娥便不说话了。

赵文才心中松了一口气,挥了一下马鞭,让车走的更快一点。

早点铺子里,一家人正在打扫收拾。

“赵家还真送上门来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那。”张氏道。

“他们才不会这么想那。”连蔓儿就道。

“我看出来了,她是想一步步趟着来,把一大家子都压服住。她也不想想,她一个孙子媳妇,这也不可能啊。”

“要是遇上老实好欺负地,也可能她就成功了那。她不试试,哪知道啊。”连蔓儿就笑。

“蔓儿,你刚才咋说是朵儿…”张氏问。

“随口说的。”连蔓儿立刻道。这个时候,她还没有想到,她提到了连朵儿,不知为什么,却让赵秀娥从此更恨上了蒋氏。

“不知道这回,他爷要咋解决这事。”张氏道。

“爹是个有成算的人,爹让二郎他们上山干活,可不就是为了挣俩钱那么简单的。”连守信走过来道。

“收拾完了,咱也回家看看吧。”连蔓儿道。

“就你好信儿!”张氏笑。

虽是这么说,一家人还是将铺子锁了,往老宅来。

等他们到了老宅,上房里,赵秀娥正要挨个给连老爷子、周氏、连守义和何氏磕头,他们错过了赵文才夫妇向连老爷子赔礼、说尽好话的场景。

“先扶她起来,”连老爷子先不肯受赵秀娥的头,让连秀儿扶赵秀娥起来。

“连家大叔,这杀头还不过头点地。秀娥这孩子知道错了,我们当爹娘也陪了礼。连家大叔,你可是十里八村出名的有德的人···…”赵文才以为连老爷子还是不肯让赵秀娥回来,就忙道。

“这磕头不忙磕,有些话咱们得先说道说道。”连老爷子不紧不慢地道。

“行,大叔你有啥话,就说吧。”赵文才只得道。他知道连老爷子要开条件,可事到如今,他也只有听着的份了。

“二郎现在在山上干活,这活挺累,再往镇上去住,不大方便。我打算,把镇上的宅子卖了,让二郎搬回家来住。你们要是愿意,秀娥就留下,从今个儿起,就住在村上。你们要是不愿意,我们也不勉强,你们回去,从此,男婚女嫁,各不相干。”

连老爷子话说的相当干脆,赵文才、赵秀娥几个人都听得变了脸色。

“连家大叔,这当初我们答应秀娥嫁过来,说好了,让秀娥他们在镇上住的。”赵秀娥的娘吴氏急忙道。

“我还没老糊涂,当初是为了聘礼的事叽咕了几天,没房子啥事。镇上的房子,还是二郎他爹跟我说,村里住的太挤,让二郎成亲后,先住着。”连老爷子道。

“这要不是连二哥答应了,把那房子就给秀娥和二郎,我们也不能答应这婚事。二哥,你当初咋和我说的来?”赵文才就问连守义。

连守义本来在山上干活,赵家人来后,连老爷子打发人让他趁晌午吃饭的空,先回来一趟。

“镇上那房子是我们家的,那么大的房子,咋能就给二郎他们住那。”连守义答的很油滑,不过接下来一句就十分厉害了。“当初是当初,现在是你们求着把姑娘给送回来,你还说啥当初?”

说完,连守义还嘿嘿乐了两声。

连老爷子起码在说话上还给赵文才留了几分颜面,连守义却是一点都没客气,打人偏打脸。

饶是赵文才老道,还是不由得老脸一红。

第二百二十六章 打春饼

连守义看着赵文才的脸红了,不仅没有就此罢休,而且还进一步的落井下石。

“没了你们老赵家的姑娘,我们二郎照样娶黄花大闺女。你们赵秀娥离了我们二郎,那可就差老行市喽。我们往外宣扬宣扬她这两天在我们家干的事,打男人,骂婆婆,动不动就打扮的妖里妖气地,离了自家男人,往外头跑。她还想着再找人家,看谁敢要她,连守义说着话,得意地晃了晃腿,“也就是我们老连家厚道,今天才能让你们进这个门。”

赵文才一张脸已经成了猪肝色,赵秀娥、赵秀娥的娘吴氏和赵秀娥的嫂子也都涨红了脸。

“亲家啊,话不能这么说啊。这是欺负人啊,不给我们留活路了。我们秀娥好歹做了几天你们家的媳妇,爷、奶、爹、娘地,喊了你们几天,你们不能这么办事啊。”赵文才的娘就哭了起来。

“爹、娘,我们走。我宁肯出门我自己个碰死,我也不受这窝囊气。”赵秀娥忽地站起来道,又指着连守义,“你们有脸说我,也不先看你们自己身上啥样。你们不安好心,以为我们老赵家就是好惹的,我…”

赵文才忙咳嗽起来,给媳妇和儿媳妇两个使眼色。如果这个时候任凭赵秀娥闹起来,甩袖子离开,那他先前那些忍气吞声,可不就都白搭了。

赵秀娥的嫂子就忙拉着赵秀娥坐下来,不让她再说话。

“秀娥这丫头,年纪轻,脾气直,亲家你大人有大量,别和她计较。一会让她给你磕头赔礼。”赵文才道。

连守义嘿嘿地冷笑。

“看见没,你们这闺女就这样,谁都敢骂,就差着往我们脸上甩巴掌了。我们还敢要她?老赵,我算才想明白,你们干啥舍得给嫁妆。嘿嘿,现在,你们就算抬座金山来,我们也不敢要这样的媳妇。”

赵文才只能陪笑,又偷偷地瞪了赵秀娥两眼。连家人中,连老爷子讲理讲人情面子,可是连守义却不讲这些。刚才赵秀娥发作,又被抓住了把柄。连守义话语中隐隐透露出,要狠敲他们一笔的意思来。

“年轻人,也有有脾气的。还不得慢慢调理吗,今天,我们就把秀娥这丫头留这了,亲家,你们按着你们家的规矩,咋调理咋是,我们不管。”赵文才就道。

赵秀娥的娘吴氏就有些着急,给赵文才使眼色,意思是你怎么能这么说那,咋能不管闺女那。

赵文才一边擦汗,一边也给吴氏使眼色:不这么说,就要破财,大大的破财。

连守义看着赵家几个人眉来眼去,撇了撇嘴,还要再说什么,被连老爷子一个眼神制止了。

“这么着,我刚才说的话,你们都没啥意见吧。”连老爷子道。

“没意见,我们能有啥意见,大叔你咋说咱就咋是。”赵文才忙道。

“他爹,咱来的时候是咋说的?”赵秀娥的娘吴氏忍不住了,对赵文才道。

赵文才扭头看了看,赵秀娥娘俩都哭的眼圈泛红,期待地看着他。

“…是、是这样。”赵文才干咳了两声,又开口道:“其实吧,我们有个打算,还没来得及跟你们说。为啥要秀娥他们住在镇子上,秀娥的嫁妆,我们再给添些钱,就让二郎和秀娥两个在镇上开家铺子,挣的钱,也够他们小两口花销的了,不比二郎种地出苦力强?这是我们心疼闺女、姑爷的一片心。

连守义的眼睛就亮了一下,将身子坐直了一些,看着赵文才。

“当初我们那聘礼,你们可是说好了,给带回来的。到现在,我们也没看见这钱在哪。秀娥嫁进我们家,她的嫁妆也是我们家的。就这两样钱,开个铺子,都有富余。你们说给添钱,谁看到钱在哪了,这不是说便宜话吗。到时候,你们老赵家,又有说嘴的地方了,好像我们二郎是靠着你们似地。老赵,你可别和我耍心眼子。”

“亲家你火眼金睛,我哪敢跟你耍啥心眼。”赵文才心里很憋屈,脸上还得陪笑。如果不是赵秀娥这事上他有求于人,也不能这么处处受制于连守义。

最后,连守义和赵文才交换了一个眼神,就找借口一起出去,不知道嘀咕了一些什么,回来的时候,连守义就改了口风。

“爹,要不,镇上房子没找着买主之前,就让二郎和秀娥再住几天。”连守义和连老爷子商量,“咱这实在住不下,总不能让她俩小两口跟着我们还有三郎这几个半大小子住一屋。”

连守义说的确实是个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连老爷子当初能同意二郎和赵秀娥镇上住的原因。新盖一座房子,不仅要钱,还需要时间。那房子也不是说卖,立刻就能卖掉的。

不过,如果答应了连守义,那事情似乎又退回到原来的样子了。连老爷子心软,但是并不糊涂。

“我想好了,让继祖和他媳妇回西屋住去。让三郎、四郎两个,搬上房跟我住来。二郎和二郎媳妇,今后先跟你们两口子住东厢房。等下面房子盖起来了,再让他们去住新房。”连老爷子道。

似乎是有些不可思议,但是这里的庄户人家就是这样,一铺大炕,可以同时住上老少、甚至同辈的几对夫妻,照样生儿育女。当然,到了晚间,几对夫妻之间会被隔开,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或是用类似于炕屏的闸板,或是从顶棚垂下帘子。

赵秀娥当然不愿意,但是连老爷子这么说了,就表示不可更改。最后是赵家的人压服着赵秀娥,赵秀娥没有法子,只得接受了。

似乎是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连老爷子当即就安排人到镇上,去搬赵秀娥的嫁妆。

“把镇上的房子空出来,也好卖。”连老爷子是这样说的,“要不,人家还以为咱们不是诚心卖房。”

连老爷子这样说的时候,还有意无意地看了看赵文才和连守义两个

连蔓儿觉得连老爷子在这件事上的做法很英明。当然,他们一家几口也被连老爷子叫上,帮忙搬东西。

蒋氏和连继祖也跟去了镇上的房子,当初他们搬回来,还有些不常用的箱子柜子就留在了那座宅子里库房里,现在要把宅子清空,这些东西自然也要拿回来。

就这样,赵秀娥搬进了东厢房。她和二郎,与连守义夫妻带着六郎,各占了半铺炕。

“这下你二伯娘应该不会抱怨,没儿媳妇在身边伺候了吧。”张氏看着何氏乐呵呵地搬东西,小声道,语气中并不是那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