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蔓儿就将五郎如何从南边带回来了合浦鸭,如何说起一路上的美景和美食。她自家如何闲着没事,试着做了烤鸭的经过简略了说了一遍。

“五姐和九哥在三十里营子的时候,已经尝过了,都说好吃。早就想让六爷也尝尝。只是一直没得机会。”连蔓儿笑着道,“如今我们用合浦鸭的鸭苗,专门精心饲养了些填鸭,做出来的烤鸭味道更美,想请六爷尝一尝。”

“只是尝一尝?”沈六看着连蔓儿,意味深长地道。

“这府城里,还有什么事能瞒得住六爷。”连蔓儿也不藏着掖着,“不过,那还得看六爷吃过我们的烤鸭。绝不觉得好吃。”

沈六没有表态,只示意连蔓儿继续说下去。

“我们打算在府城开一家烤鸭店,若是我们做出来的烤鸭合了六爷的口味,那这家店铺自不用说,肯定客似云来。如果,六爷不喜欢我们的烤鸭。那我们也不费事开什么烤鸭店了。”连蔓儿就又道。

“合不合我的口味,这么重要?”沈六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故意问道。

“那当然,太重要了。六爷英明神武、品位非凡。”因为沈六这问话的语气并不严肃,连蔓儿干脆冲沈六星星眼。沈六人长的好看,看着虽然冷了些,但身上却具有连蔓儿所喜欢的某些少有的好品质,因此,对着沈六星星眼,连蔓儿一点都不觉得为难。

沈六的地位。相当于辽东的藩王,他的口味当然重要。那可比明星效应的影响还要深刻和立竿见影。

“太重要了,六爷武运昌隆、威震辽东。”小七也学会连蔓儿对沈六星星眼。来的时候,连蔓儿曾经嘱咐他,要拍沈六的马屁,拍的明显些、过分些最好。现在有连蔓儿做了示范。小七是个极好学生,立刻应和。

沈六被连蔓儿的星星眼瞧着,正有些走神,猝不及防地被连蔓儿和小七这风马牛不相及、露骨极致的马屁拍的忍俊不禁。

沈六笑了,如红梅绽雪、昙花盛开。连蔓儿转了转眼珠,莫名地想到北方有佳人…一顾倾人城、二顾倾人国。

那边本来也要恭维两句的五郎见此情景,反倒不好再说什么,只能闭上了嘴。连守信本来就不善言辞,这种场合,他一般都不说话。

难得沈六肯笑,这还有什么事是说不成的那。

沈六答应了晚饭就尝一尝连记的烤鸭,连守信就忙告辞,到烤鸭店去事先做安排。

“请五姑娘、九爷过来。”沈六又吩咐人道,一边就问连蔓儿这次打算在府城住多久,“谨儿从乡下回来,很是惦念你。你在府城,多过来陪陪她、说说话。”

沈六说的如此柔和、细致,自然是对沈谨的一片眷顾之情。毕竟,就这么一个亲妹妹,而且是嫁到皇宫中去,即便沈六位高权重,以后兄妹要相见也不容易。

“我也想来多陪陪五姐。”连蔓儿就道,她已经知道了沈谨启程的日子,计划好了,送沈谨走了之后,她再回三十里营子。

“很好,在府城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说。”沈六就道。

这个时候,外面传来脚步声,由远及近。

“葫芦做的很成功,我留了两个,等从京城回来之后再给你们看。”沈六突然又道。

五郎和连蔓儿都答应了一声是,并没有多问。他们都知道,念园小菜园内特制的葫芦,是准备给皇帝贺寿的。这个消息,沈府一直对外保密。秋天的时候,派人悄悄地将所有的葫芦都摘走了,其中还包括连蔓儿、沈谨和小七玩耍着做的那几个。

对此,连蔓儿很理解。在沈六送上葫芦为皇帝贺寿之前,这件事就是秘密。得等到葫芦在皇宫第一次亮相之后,这个秘密才能揭开。

很快,门口的小丫头进来回禀,说是五姑娘和九爷到了,沈六点点头,小丫头才将门帘挑起,沈谦和沈谨从外面走了进来。

五郎、连蔓儿和小七都忙起身,大家相互见过,才各自落座。

自从念园分别,已经有三个多月了,再见沈谦和沈谨,连蔓儿觉得又是欢喜、又是亲戚。三个月的工夫,连蔓儿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变化,不过她看着沈谦和沈谨,似乎都长了一些。若是再仔细分辨,沈谦是长个了,沈谨则是神态上成熟了一些。

几个人一起说了几句话,都是沈谦和沈谨在跟连蔓儿和小七说话,沈六坐在椅子上听。少顷,沈六就挥了挥手。

“小九带小七去见楚先生。”沈六对沈谦道,“请楚先生考较考较小七的功课。”

“六哥。”沈谦刚来,还没坐多久,似乎就有些不愿意走。

“快去。”沈六沉声道。

沈谦不敢不听沈六的,就起身带了小七出去。

“谨儿,你带蔓儿去你那坐吧。”沈六又对沈谨道,又不知是对沈谨还是对连蔓儿解释了一句,“…去吧,我和五郎在这说话。”

沈谨正想要和连蔓儿说些体己的话,听沈六这样吩咐,自然乐得答应。

连蔓儿知道,沈六是要和五郎说关于冬小麦的事,也高高兴兴地跟沈谨从凤凰楼出来。

沈谨住在凤凰楼后身偏东的一个跨院内,屋内摆设虽比不上凤凰楼,但也足够华美绚丽。两个人虽相识不算很久,却很投缘。这又是久别相见,都有说不完的话。沈谨还让连蔓儿看了沈家为她进宫准备的嫁妆。

两个人说话间,不觉时辰渐晚,前面打发人传了沈六的话来,说是在凤凰楼摆宴。

“六爷吩咐,请姑娘和连姑娘一起过去。”

第七百一十三章 干股

这个时候,天色已经晚了,沈府内已经掌起灯来,凤凰楼更是灯火通明。连蔓儿和沈谨在众丫头簇拥下,再次来到凤凰楼前。连蔓儿举目望去,灯火映照下的凤凰楼,比起白天又是另一番的辉煌景象,晶莹剔透、珠光宝气,仿佛水晶宫殿。

沈六的晚宴设在三楼的一个敞厅,只摆了一桌。除了沈六、沈谨和沈谦兄妹三人,另外就请了楚先生、鲁先生、五郎、连蔓儿和小七。

“…都是自己人,算是一个小小的家宴吧。”沈六招呼众人入座的时候说道。

鲁先生很高兴,能够坐在这张桌子上跟沈家兄妹一起吃饭,可比沈家大宴宾客时的座上宾的意义大不相同。沈六的那一句自己人,虽说的清清淡淡,但其中的分量有多重,鲁先生是能够体会的。

在座的这几个人,楚先生自不必说,他在沈家已经有数十年,在教导沈谦之前就教导过沈家其他的子弟。这辈子,肯定是要终老在沈家了。鲁先生,如今也是沈家门下。沈谨已经向鲁先生行过拜师礼,如今算是鲁先生的弟子。五郎、连蔓儿和小七同样也是鲁先生的学生。

五郎和沈谦是同科考的秀才,现在都在盛京书院,又是同窗。连蔓儿、小七和沈谦是好友,小七和沈谦也有同窗之谊。连蔓儿和沈谨又是手帕交。

连蔓儿家有如今的境况,离不开沈六的扶持。而沈家屡建功勋,连蔓儿家功不可没。而这一切的,是连蔓儿无意中救了沈六。虽然这件事,知道的人屈指可数。

这么看来,还真的都是自己人。也正因为这样,沈谨和连蔓儿才能一起入座而无需避讳。

晚宴并没有准备太多的菜肴,因为早已经说好了,这次晚宴。就是为了尝一尝新的连记烤鸭。

因为烤鸭的吊炉只有连记烤鸭店有,因此这烤鸭是在店里烤好了,飞马送过来的。连记的专门的负责片鸭肉的师父就在旁边伺候,烤鸭一到,片鸭肉的师父便施展绝技,转眼间就片了两大盘子薄如纸片的鸭肉,全都是连皮带肉。

荷叶饼、面酱、小黄瓜、小萝卜、葱段、豌豆苗、鸭汤栗子等一一地摆上来,一会功夫。就摆齐了一整套的烤鸭宴。

在座的众人,除了沈六,大家都吃过连记的烤鸭。也不用小丫头们伺候,沈谨便洗净了手。给沈六卷了第一卷鸭饼。

沈六虽然没有吃过这么新鲜吃法的烤鸭,但是也从鲁先生、沈谨等人处了解了一些,见众人都看着他,就从沈谨手里接了鸭饼卷,慢慢地吃了起来。

连蔓儿微笑看着沈六,她记得,沈六并不爱吃油腻的东西。而这填鸭做的烤鸭,足够香,但却并不油腻。尤其是配上这种吃法的时候。连蔓儿相信。沈六会喜欢。

沈六吃了一卷鸭饼,并没有做任何表示,而是伸出手,示意大家开动。随后,他也不用别人帮忙,又自己卷了一卷鸭饼。

吃完了鸭饼,又吃了些小菜。沈六最后还喝了一碗鸭汤。

因为没有饮酒,晚宴并未持续太长的时间。饭后,大家就都离桌,到旁边喝茶叙谈。

鲁先生和楚先生都赞烤鸭好吃,沈谨和沈谦也有同感。

“…是比上次你送到念园的好吃。这就是你那时候跟我说的,特意饲养的鸭子?”沈谨问连蔓儿。

“是的。”连蔓儿笑着点头,“是用书上的古法,填喂出来的。”

“不错。果然是肥而不腻。”沈谨就道。

“六爷觉得怎样?”连蔓儿就笑着问沈六。

“嗯,还不错。”沈六正在喝茶,听见连蔓儿问他,他慢慢地放下茶杯,微微颔首道。

“只是不错吗?”连蔓儿知道沈六说话一贯是这个风格,不过她还是又问了一句。

“英明神武?”沈六微微侧转身子。眯了眯眼,突然道。

风马牛不相及,这是报复吗?连蔓儿忍住了没笑。

“开一家店应该不成问题。”沈六又道。

这句话似乎说的没头没尾,但是连蔓儿却是喜上眉梢。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是下晌连蔓儿说过的话,她自己当然不会不记得。沈六这样说,也就是表示他对连记的烤鸭很满意。

鲁先生知道连蔓儿几个今天是为什么来的,因此适时地站起身,借口观赏一副古画,将楚先生、沈谨和沈谦都引了开去,小七也陪着跟了过去。

厅内这会工夫,就只剩下沈六、五郎和连蔓儿兄妹。

“六爷。”连蔓儿站起身,从袖子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文契,轻轻地放在沈六的手边。“以后咱们的铺子,还请六爷多关照。”

沈六看了连蔓儿一眼,挑了挑眉,这才将那文契拿起来。文契的内容很简单,沈六一眼扫过去,就看明白了。连蔓儿将连记烤鸭店两成的干股送给了他。

两成的干股,也就是五分之一。沈六什么都不用做,以后就可以每个月从连记烤鸭店的利润中得到五分之一的分红。

“谁教给你的?”沈六用手指轻轻弹了弹那契纸,随后抬起眼睛,看着连蔓儿问道,“是谁跟你们说了什么话?”

连蔓儿怔了一下,才明白沈六的意思。沈六是疑心沈家有人上她家打秋风,暗里递了什么话。

“六爷,没有,没人教我们什么,也没人暗示我们什么。六爷对我们怎么样,我们心里清楚,六爷府里真正得用的人,也都看的明白。有六爷在,谁敢打我们的主意。”连蔓儿忙笑着解释道,“六爷,你别生气。这么做,也是惯例,在商言商。…六爷自然不缺这个,可我们这份心意不能少,是留着给六爷打赏下人。以后少不了麻烦他们,六爷也知道一句话,军马未动、粮草先行。”

“你们可不是商。”沈六一字一句地道。

“当然。”连蔓儿又是一怔,不过马上回过神来。刚才那句在商言商,不过是单指着这一件事。如今但凡有些家底的人家,哪一户不是既有田产又有店铺的。像这样的大事,涉及到沈六这样的人,就是别人家,也得主人家亲自出面才成。

沈六从椅子上站起身,走到旁边的书案旁,慢慢地卷起衣袖。

“笔墨纸砚伺候。”沈六一边气定神闲地卷袖子,一边说道。

旁边并没有别人,只有五郎和连蔓儿,沈六那说话的语气,也不像是在支使别人。

五郎和连蔓儿兄妹俩交换了一个眼神,五郎就上前铺开宣纸,连蔓儿研墨。沈六用的是上好的徽墨,随着那墨一点点研开,墨香也浅浅淡淡地弥漫开来。

等连蔓儿研好了墨,沈六已经从笔架上挑了一只狼毫。在桌案前站定,沈六凝神片刻,随即提起笔饱蘸浓墨,一挥而就。

那宣纸上赫然是顺德坊三个大字,丰腻雄浑,神采飞扬。

沈六写完了并没有立刻就放下笔,他扭头看了看连蔓儿。连蔓儿此刻正低头看着沈六的字,她还是第一次见沈六写字。本来以为沈六是一直习武的,又早入仕途,于文上面难免粗疏。可今天看见沈六写的这几个字,连蔓儿知道她想错了。

五郎也好,沈谦也好,沈谨也好,他们的字,比起沈六来,功底上的就有差距。而楚先生、鲁先生都是大才子,他们的书法更是上乘,足可称之为书法家。可就是这两个人,他们的字比起沈六的,也还差了几分的筋骨和气势。

连蔓儿又惊喜,又是赞叹。与沈六走的更近,接触更多,她发现沈六的优点就更多。连蔓儿又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沈六,绝不是只有一张美丽的面孔,他也不是单靠家世才有的现在的成就。

年纪轻轻,就能够有现在的成就,沈六自然得天独厚。可是在天份之外,沈六也必定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看着顺德坊这三个大字,连蔓儿心里对沈六更加的敬佩和欣赏了。

灯光映照下,连蔓儿的一张小脸似乎被蒙上了一层融融的金光,这让她的表情显得更加柔和,一双漆黑的眼睛则更加明亮。沈六扭头看到的,就是这样一番景象。

美人如玉,而且是灵动的暖玉。

“六爷真是天纵奇才!”连蔓儿忍不住赞了一句,这一次,是真心实意,几乎是脱口而出的。

看到连蔓儿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欣喜和崇拜,沈六心中很是受用。他缓缓地放下笔,收回手的时候,差一点碰到连蔓儿的头。

看着连蔓儿的包包头,沈六的手张了张,似乎有自己的意识一样,摸了过去。

连蔓儿还在看沈六写的字,对此毫无哈觉。倒是沈六,距离连蔓儿的包包头还差那么一点的时候,他终于回过神来。

五郎这个时候,正好抬起头,敬佩地看向沈六。

沈六收回手,放下卷起的衣袖。

“六爷,这是送我们的牌匾?”五郎就问沈六道。

连蔓儿也抬起头来,眼睛亮闪闪地看着沈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