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六点了点头。

五郎和连蔓儿都喜出望外。

第七百一十四章 顺德坊

沈六会为烤鸭店题牌匾,这是连蔓儿没有想到的。连蔓儿和五郎又交换了一个眼色,沈六这么做的意思,他们都明白。

五郎如今已经考取了秀才的功名,又有鲁先生这位老师和沈府的提携,以后一定会走入仕途。而小七,八九也要走和五郎一样的路。士农工商,连蔓儿家先是农,现在是士,进了士的门槛之后,她们还会一步步地登高。

在三十里营子和锦阳县城有一两家连记还没什么,到了府城,就不宜再挂连记的招牌。她们是店铺的东家这一点没有错,却不宜挂在牌匾上。

这是沈六为连家考虑的很周到、深远。

其实关于这件事,连蔓儿也想过。她认为,挂连记的招牌并不会有什么影响,而且统一一个连记,更方便推广。她的期许,并不仅仅限于锦阳县、也不限于辽东府。她的期许更加广阔。

但是,既然沈六做主为烤鸭店另外取了名字,连蔓儿也乐得接受。防微杜渐,沈六这些年浸淫于官场,他的视野比她深远广阔,连蔓儿尊重他的谨慎。

得到沈六亲笔题的牌匾,这是意外之喜,不过这并不能让连蔓儿忘记,还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

“六爷,最近府里有没有什么大宴席?”连蔓儿等着字迹干透了,就和五郎一起小心地将宣纸卷起来,准备一会拿走,一边又笑着向沈六问道。

“大宴席?你又有什么点子?”沈六从桌案边走开,径直出了门,站在朱红栏杆边,凭栏远眺。

五郎和连蔓儿自然也都跟着沈六出来。

凤凰楼地势极高,站在这里,不仅沈府一览无余,就是整个沈城。也都尽收眼底。沈城城墙上的城门楼和角楼自不必说了,就是这凤凰楼,显然也具有军事用途。

看看近处沈府内的通明灯火,再看看沈城内的万家灯火,一时间天高地阔。有风徐徐吹来,就有一个小丫头轻手轻脚地走近,手里拿了一件大氅。

沈六扭头瞧见,又飞快地看了连蔓儿一眼。他拒绝了小丫头为他披上大氅的意图。而是伸手想要将大氅拿起来。不过,他又改变了心意,放下大氅,从楼边离开。又走进了屋里。

如今的天气,入夜之后已经颇有些寒意。小喜和小庆那里也带了五郎、连蔓儿和小七的衣裳包,不过两个丫头都不在眼前。沈六重新走回屋里,倒也免了连蔓儿和五郎挨冻。

“若是府里有大宴席,正好就用烤鸭宴。”连蔓儿就笑道。

让沈六先尝一尝连记的烤鸭,为的就是先得到他的认可。而让沈府用烤鸭宴,大宴宾客,这才是连蔓儿的最终目的。

毕竟,如果现在出去说沈六很喜欢吃烤鸭。相信烤鸭店开张后,也会有人慕名而去。但这样做,别人也就是听说。而如果来沈家赴宴,真的吃过烤鸭之后,那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能够来沈府赴宴的,自然是城中的权贵。这批人正是烤鸭店的目标客户群。而一旦有了这些人的追捧,烤鸭店才能够客似云来。

“没有。”大马金刀地往椅子上一坐。干脆利落地道。

这自然不是真正的拒绝,如果真要拒绝,沈六肯定不会这样说,也不会用这样的态度。也正因为如此,连蔓儿瞧着沈六就有些牙痒。

牙痒归牙痒,借连蔓儿几个胆子,她也不敢将打沈六出气这种想法付诸于行动。不仅不能打,还得哄。

“本来没有。可只要六爷说有,那自然就有了。”连蔓儿再次放出星星眼,“六爷,你老英明神武、气概不凡、就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吧。”

星星眼的连蔓儿,此刻心里同时有一个小人。正横眉立目,指着沈六训斥。五分之一的干股难道你想白拿吗,拿人钱财给人消灾。你也是股东了,理所当然得为店铺做事。光拿钱不干活的美事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而且,你也不会做那么没品的事情,对不对?

“我很老吗?”沈六抬起手,摸摸下巴上的胡茬,似乎有些不满地问。

连蔓儿噎了一下,这才叫鸡蛋里挑骨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吧。你老,那分明是敬称,跟年纪没有直接的关系。

难道马屁拍的还不够,沈六这是暗示她,要她夸她年轻英俊?

连蔓儿辶恕K淙簧蛄很衬得上年轻英俊这四个字,但要让她真当着沈六的面,将这四个字说出口,连蔓儿觉得很为难。她没有立场这么夸。她的年纪和性别,让她没这个立场。如果她真的这么夸了,难道沈六不会认为她是轻薄他?

沈六应该不会认为她轻薄他,但他会认为她对他有想法,肯定的。

连蔓儿噎了一下,还来不及再说什么话,外面就传来脚步声,是鲁先生看着时辰差不多了,就与楚先生、沈谨、沈谦和小七一起回来了。

大家又谈笑了两句,看着时辰不早,连蔓儿只得起身告辞。

沈六并未作挽留,依旧是沈府派车,将连蔓儿等人送回了松树胡同。

送走了连蔓儿等人,沈六就打发了沈谨和沈谦各自回去休息,自己也走回书房来。沈六坐在桌案前,将那张干股的契约拿出来又看了一遍,嘴角慢慢地露出一丝笑意。他站起身走到墙边,将一副卷轴卷了起来。接着,就听得咔哒一声,墙上露出一个暗格。

沈六从暗格中取出一只木匣,打开来,然后,将那纸契约小心地放了进去。

一家店铺两成的干股,也许在别家是笔丰厚的财产,但在于沈六,这却算不上说明。这么小心存放的缘故,也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就算是,先寄放在我这里吧。”沈六关了暗格,自言自语地道。

重新走到桌案前坐下,沈六随手拿起一个书卷做夜读状。只不过,如果有人走近了看,就会发现,沈六的眼睛根本就没看那书卷上的字,他的心思,自然也没在书卷上面。

一直以来励精图治的沈六爷,难得的走神了。

另一边,连蔓儿已经回到了府城的家里。因为要办烤鸭宴的事,最终并没有得到沈六的认可,连蔓儿颇有些怏怏。如果对方不是沈六,而是另外别的什么人,她甚至会怀疑,这是对方嫌干股给的少了,想再多要一些。

但对方是沈六,连蔓儿就没有往这方面想。

连蔓儿将沈六这样做的原因归结为是因为沈六的为人,虽然身上有那么多的优点,但那些优点都不能遮掩沈六的恶趣味、天生就不是好人。临睡前,连蔓儿还在不停的腹诽。

第二天,吃过早饭,连蔓儿和五郎商量着,正要将沈六写的字拿去做牌匾,外面就报说,沈府的钟管事来了。

沈府的人,和连家打交道最多的,除了军中的张千户,就是这位钟管事。

将钟管事请进屋来,略作寒暄,钟管事就开门见山。

“…后天府里要开宴席,请的人很多,六爷打发我过来跟四老爷、五爷商议。”

沈府开宴席,却找连守信和五郎来商量,这分明是同意了她的那个烤鸭宴的要求。连蔓儿并不认为这是沈六一夜之间改变了主意,他肯定早就决定了,昨天却不说,还故意让她误解,结果,今天一大早,就送来了惊喜。

欢喜之余,连蔓儿还是忍不住磨了磨牙。

接下来的几天,一家人都忙碌了起来。而事情,进行的也相当的顺利。沈六即将进京为皇帝贺寿,沈谨即将入宫,而且毫无意义,将会是正宫的人选。临行前,沈府大宴宾客,城中权贵尽数到了。沈家在外地的人,能回来的也都回来了。这次的宴席,自然热闹非凡。而顺德坊的烤鸭,也在一夜之间风靡了全程。

顺德坊是在大宴之后的第三天开张的,在一片鞭炮声中,红绸飘落,露出门楣上沈六所题的牌匾。而店内的烤鸭席面,则是早就被预定光了。不仅是开张这一天的席面都被定下,就是之后接连几天的,也都被预定了。

顺德坊的吊炉烤鸭,全部需要预定。会有人按照预定的单子,专门从三十里营子往府城运送填鸭。夜间送到的鸭子,立刻宰杀,然后当天烤制,当天出售。只有提前预定,才能吃到最新鲜、最美味的烤鸭。

顺德坊开张了几天,连守信、五郎、连蔓儿和小七坐在店铺后面的账房内,听着陈掌柜和账房先生汇报账目,眼睛看着旁边满满的钱箱,再一次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一家顺德坊每天的收益,竟然是她们在县城几家店铺的收益的总和还要翻上几番。

“府城真是个好地方啊。”只有爷几个的时候,连守信不由得感慨道。

“那当然。”连蔓儿笑道。辽东府内自然首推府城。然而,在整个大明朝的疆界内,还有比府城更繁华,更好的淘金之地。

顺德坊,是名副其实的,刚刚起步。

第七百一十五章 礼

连蔓儿对顺德坊烤鸭店有很高的期许,但是她并没有急于求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什么事都得一步一步的来。

顺德坊有沈家的干股,这件事自然不会对外宣扬。但是,通过那一次沈家的宴席,明眼人都知道,顺德坊后面站着的是沈家。至于顺德坊的牌匾是沈六亲笔题写这件事,知道的人却并不多。就起缘故,是沈六极少给人写字。而日常公务、或者书信往来,沈六也极少用颜,而是多王。

因为前期的准备做的漂亮,顺德坊开张之后就顺风顺水。连蔓儿一家人将管理的权力都下放给了陈掌柜,对顺德坊的日常事务都并不插手。

虽然如此,一家人也并不清闲。

五郎要去盛京学院读书、参加考较,有时候还要跟着鲁先生去沈府帮着办差事。小七或是跟着鲁先生、或是跟着楚先生念书。连守信则带着手下的管事,打算再盘下一两家店铺来。

除了顺德坊,她们还打算在府城开一家店铺,专门卖她们田庄上的出产,主要是葡萄酒以及荷塘的出产。除此之外,再有别的合适的铺面她们也打算买下来,除了自家开买卖之外,还可以租出去赚取租金。

与别人相比,连蔓儿算不上最忙的,但是她也没有闲着。松树胡同这宅子里的事务,如今都是她在打理。每天早上起来,她一般会花上两三刻钟的工夫,将宅子里一天的事情安排好。之后,吃过早饭,有时候她会去沈家,陪一陪沈谨。若有空闲,她也会让连守信、五郎或者小七陪着,游览游览府城。

不过,更多的时间,她都在为沈谨准备礼物。

沈谨这次进京。实际上就是出嫁。小姑娘一辈子就这么一次大事。虽因为条件限制,沈家没有操办。但是作为好友,连蔓儿还是费了些心思,为沈谨准备添妆。

沈家既富且贵,什么金银珠宝送过去,也不过尔尔。要送自然最好是自己花了心思、独一无二,有钱也买不到的好物件。自打知道沈谨要进京,连蔓儿就开始想这件事了。后来五郎从南面回来。带回来合浦鸭。她在计划着制作吊炉烤鸭的时候,同时也想到了要怎样利用那些鸭绒。

连蔓儿打算,就送沈谨鸭绒。当然,她不会直接装一袋子鸭绒送给沈谨。要送。自然是送羽绒制品。连蔓儿跟一家人商量了,最后决定送沈谨羽绒被。

羽绒被蓬松、轻软又保暖,绝对是闺中好物。

而如何制作羽绒被,连蔓儿下了很大的工夫。

首先是挑选最上等的鸭绒。连蔓儿选的是合浦鸭腰背部那些呈半球状的羽毛,还有身躯、尾翼等处的那些轴根短、管细软而羽丝多的羽绒。这些都是一只鸭子身上最轻软、保暖的羽绒。选好了羽绒,接下来就是清洗。除了用皂角水进行彻底的清洗,连蔓儿还请王幼恒帮忙,配了加香的类似澡豆的专门清洗剂。经过几次反复的清洗之后,再将鸭绒晒干。

之后要进行的。也是鸭绒处理中至为关键的一步,也就是杀菌消毒。这个年代,没有连蔓儿前世那些现成的化学杀菌消毒剂,连蔓儿只好采用比较原始的高温蒸汽,来对鸭绒进行消毒。

三次高温蒸汽消毒,最后一次的时候依旧添加加香料。使得处理之后的鸭绒带上淡淡的香气。

经过这些处理之后的鸭绒,装入细布袋中。进行最后的晒干或者烘干。这样,一批鸭绒就处理好了。这样处理好的鸭绒,就可以作为被褥、衣物或者枕头等的填充物。只要在之后保证经常晾晒、并存放在干燥的环境中,用这样的鸭绒制成的被褥或者衣物等,可以使用很久。

有了处理好的鸭绒,再接下来,则是寻找合适的布料。为了寻找合适的布料,连蔓儿几乎将所有细密的织物都买了一个便。最后,她选了纹理最为细密、质地最为轻软的嘉兴素软缎作为包裹羽绒的里料。

有了合适的里料,被面的选择就丰富了许多,大明朝各地盛产丝绸绢缎,其中上好的无不纹理细密。

当今皇帝的万寿在十月中旬,但辽东府与京城路途遥远。因此,九月底,沈谨就要启程。眼见着沈谨进京的日子临近,连蔓儿的礼物也终于准备好了。

这期间,连守信又回了三十里营子一趟,将今年酿制好的最上等的葡萄酒运了许多到府城来。其中一部分,是沈家早就预定下的。今年因为要进京贺寿,沈家预定的葡萄酒在往年的份例上,又加了三成。而除了供给沈家的,其余的葡萄酒则放在连蔓儿家刚盘下的铺子里销售。

除了葡萄酒,连守信还运来了大量的其它土产,其中包括荷塘里出产的莲子、莲藕、菱角米、鸡头米等。这些,也一样放在铺子里出售。

这天,一家人早早地递了帖子,就往沈府中来。

连守信押送几辆车的葡萄酒进了沈府,由钟管事查收,之后就被请去帮忙。鲁先生也被请去,与沈六的幕僚商议事情。五郎、连蔓儿和小七则再次被带到了凤凰楼。

依旧是二楼的那个房间,这一次,沈六、沈谨和沈谦都在。

这次进京,除了沈六除了护送沈谨,还要带上沈谦。这也是人之常情,沈府里面,这兄妹三人最是亲近。如今沈谨要进宫,这兄弟两个当然都要随同护送。

进了屋,见礼毕,连蔓儿就让人将她给沈谨准备的礼物送了上来。她送给沈谨的不只是羽绒被,而是两套完整的铺盖。

其中一套是大红龙凤呈祥的销金彩缎面,另一套则是水红色的万字纹的织金彩缎面,都包括被子、褥子和枕头。

“…五姐,这里面填的就是我跟你说过的鸭绒。你看看,是不是又轻又软。可用起来,比厚棉的还保暖那。”连蔓儿笑着对沈谨道,“听说京城比咱们这暖和些,可暖和的也有限。五姐去了,一定要保重身体。”

关于鸭绒,这些天连蔓儿在沈谨跟前没少提起过。

沈谨让人将东西拿到她近前,仔细看了看,又伸手摸了摸,就笑着点头。

“果然够轻够软。”沈谨笑着道。这个年代,羽毛制作的衣物比较罕见,而且都是羽毛在外面,像连蔓儿送的这种,将羽毛填充在里面的却是没有。

而且,送什么东西,都在其次,重要的是这一份心意。

连蔓儿见沈谨喜欢,自然也跟着高兴,她又让人端了个托盘上来,那托盘上面,是十八个各色锦缎花样的荷包。

“…这几个是我绣的,五姐别笑话我。这是我姐绣的…这是我娘绣的…这是我采云姐…”除了两套铺盖,连蔓儿还张罗一家人为沈谨绣了这些荷包。连蔓儿指着那些荷包,一一地告诉沈谨,都是谁绣的。

除了她、张氏、连枝儿、张采云,还有连叶儿和吴家玉,另外还有李氏绣的两个荷包。除了李氏,这些人,沈谨在念园的时候都见过。连蔓儿怕她忘记了,一边说,还一边解释。

“我都记得的。”沈谨含笑道。

“粗针大线的,留着五姐以后赏人。”连蔓儿就道。那些荷包里就属李氏、张氏和连枝儿绣的最精美,好在她没落到最后,只和吴家玉的晃上晃下,张采云和连叶儿就要排在她后头了。

为此,连蔓儿私底下不是没有窃喜过的。

沈谦见连蔓儿送了沈谨这些东西,尤其还有亲手绣的荷包,就拉着小七从座位上起身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