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代价,你多有代价!”周氏不屑地道。

“我这几下也没白挨,要不然,今天这个事能办成?老二那几口人,能让咱把钱给武家的老二、老三?人啊,得往长远处看。这心里,得搁得住事!”连老爷子也不屑跟周氏分辨,半晌,才又慢慢地道。

“那俩王八犊子能靠得住?”周氏翻了翻眼睛道。

“这一回,应该差不多。”连老爷子慢慢地道。

第七百三十二章 夜半

“反正钱是都花出去了,看这几天的钱花的。这人影子还没见着一个。”周氏就道,语气中隐隐有些不满。

“着啥急。”连老爷子其实心里也有些急,但是作为张罗这件事的人,他却不好表现出来。“也得容人家点工夫。…这近边的,怕是没啥合适的人。得往远处找,这就耽误工夫了。”

所谓的近边的没合适的人选的话,不过是遮掩。事实的情况是,近处的人知道老宅的名声,知道连守仁的名声,因此没有人愿意上门。

晚上吃饭,周氏看四郎就有些变颜变色的,连老爷子却是神态如常,甚至看四郎的脸色更加柔和,就像根本没发生过什么事情一样。

“四郎啊,多吃点,正长身子的时候。”连老爷子特意给四郎碗里夹了一筷子炒菜,那是每顿饭周氏给他开的小灶。“赶年你年纪也差不多了,趁着我还硬朗,正好把你的亲事也操办起来。你和你大伯一样,他说填房,差不多就行。到你那个时候,肯定得给你好好操办”

“看着有啥合适的人,你们就告诉我。到时候,我请媒人去说和。”连老爷子又对连守义道。

“啊、啊。”连守义并不是很热衷,只含糊地应了两声。

四郎先是一怔,不过很快他的脸上又恢复了一贯的有些阴测测的表情,他什么都没说,只是垂下眼皮,大口地将碗里的饭菜扒进嘴里。

入夜之后,连老爷子辗转难眠。他嘴上说这回武二狗和武三狗应该能够靠得住,但是在心里,他其实并没那么确信。

“这个时候,他们俩应该到哪了?”连老爷子睡不着,就跟周氏说话。

周氏此时易筋经睡了一会。被连老爷子的说话声音叫醒,意识还是模糊的。

“爱到哪到哪,你不放心,你咋没跟着去。”周氏没好气地道,然后翻了个身,又睡了过去。

周氏就是这样的人,她从来不在心里搁事。但凡有点不痛快,她会立刻地发泄出去。让别人不痛快。因为心里没事,她的睡眠特别好,身上也没有病痛。

连老爷子却和周氏是两样的人。连老爷子总是满腹心事,有的时候一夜一夜的睡不好。

周氏不搭理他。连老爷子感觉也没趣。他也翻了个身,紧紧地闭上眼睛想要睡觉。

然而,他想要睡觉了,却并不能睡着。

白天的时候只是隐隐有些作痛的伤口,在这个时候突然发作起来。连老爷子只觉得伤口处又热又烫,疼痛让他无法入睡。

忍了一会,终于再也忍不住,连老爷子哼哼着呻吟了起来。他哼哼了半天,周氏那边鼾声依旧。睡的极为香甜。

“点灯。”连老爷子大声道,叫醒了周氏之后,又强忍着怒气说道,“我死你旁边,你都不带知道的。”

周氏起身点了灯,将灯靠近连老爷子重新查看他身上的伤。白天看着只是有些青紫的伤痕,如今却红肿起来。摸上去直烫手。

“哎妈呀。”周氏就被吓到了,“这可咋整,赶紧叫郎中吧,这得吃药啊。”

连老爷子虽然将周氏给折腾了起来,但还是咬死了不肯请郎中来。

“哪就那么娇性,挺一挺,过两天就好了。这一年请的郎中,都比这多半辈子请的还多。人家表面上夸我有福。背后还不知道咋说那。”连老爷子叹气道。

“那你自己个挺,你折腾我干啥?”周氏气道。

“…烧点水,给我敷一敷。”毕竟疼痛难忍,连老爷子就像周氏要求道。

周氏嘴里不停地埋怨、咒骂,不过还是穿衣裳下了地,出去叫人。她没叫蒋氏。而是站在打开前门,扶着门框招呼何氏和连芽儿。

半夜三更的,连守义一屋人早都睡下了。何氏睡觉也特别沉,连芽儿倒是最先醒了,她坐起身,却被四郎低声呵斥了一声,只好又躺了回去。

周氏一连喊了好几嗓子,都没人应声,连老爷子在屋里听见,就有些不耐烦起来。就烧点水,一把柴禾的事,周氏自己完全可以做,却非要叫起别人来。连老爷子本来的心意,就是不想惊动别人。可这个时候,他又不能呵斥周氏,下周氏的脸。

“得了,别叫了,都睡熟了,我自己个来。”连老爷子有些怄气地道。

周氏在外面却急了,干脆破口大骂起来。她嗓音洪亮、中气十足,在这静夜里,她的咒骂声几乎传到了村口,就有远远近近的狗被惊醒,吠叫起来,接着就有鸡鸭也被惊动起来。

何氏那边依旧没有动静,上房西屋的灯却亮了。

周氏这么大的动静,这一院子的人早就醒了。蒋氏就穿戴好了走出来,劝周氏进屋。

“奶,是要烧水不,我来烧。你老回屋歇着吧。”蒋氏上前扶住周氏,低声劝道。

“不用,我就不信了。”周氏甩了甩胳膊,“我要是让你烧水,我不会叫你?我就是叫老二媳妇来,我就不信,我就叫不动她了!”

周氏叫上了劲儿,又有蒋氏出来,她身边有人,胆气更壮,干脆就从上房屋里出来,踩着两只小脚到了东厢房门口,气势汹汹地一边砸门,一边咒骂。

“…在屋没,养、汉、老婆黑更半夜的出去呱啦还没回来?…老母猪托生的,睡死了…”周氏越骂越毒辣,越骂嗓子越豁亮。

这黑灯瞎火的,蒋氏不敢丢下周氏,只能在旁边扶着。听周氏咒骂,她极尴尬,也不好说什么,只好垂下头不吭声。连老爷子坐在上房屋里,明白周氏这是心里有气。他并不愿意让周氏这么闹腾,伤口又疼,心里又气,干脆赌气下炕,自己烧水去了。

连老爷子心里也有气,手下就重,外屋里顿时响声连片。

而东厢房连守义那几口人,最后还是顶不住周氏的斥骂,屋门打开,连芽儿怯生生地从里面走了出来。

“奶,啥事啊?”连芽儿的语音带着颤音,身子也瑟瑟发抖。那显然并不只是因为夜里冷,而更多是因为吓的。

“你这个小xx,”周氏气头上,也不顾念这些天连芽儿鞍前马后的服侍的情分,劈脸就骂,“招呼你这半天,你没听见,你耳朵里堵棉花套了…”

连芽儿哪敢应声,被骂的哭了起来。

周氏一巴掌将连芽儿拍到一边,继续冲着屋里骂,直到将何氏也给骂了出来。

等到周氏像赶羊一样将何氏和连芽儿赶进上房的时候,连老爷子已经将水烧好了。他很和气地让蒋氏、何氏和连芽儿都回去睡觉。这让周氏立刻就将矛头又转向了他。

“我也不用你,我有手有脚。”连老爷子赌气道。

何氏巴不得的一声,立刻转身走了,走出去两步,她又回来,把连芽儿也给拉走了。蒋氏见连老爷子和周氏吵吵起来,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也只得扭身回了屋。

一会,连守仁从屋里出来,不过也被连老爷子给打发了回去。

“你歇着你的去,要用热水不,爹这有烧好的。不要,不要就回屋睡觉去。”

“我是为了谁,我是为了啥?”周氏一屁股坐在灶台上,拍手打掌地道,“我是那懒人吗,我是不愿意干活?我这还不都是为了你。你个没囊没气的老王八犊子。”

连老爷子此时也不愿意跟周氏纠缠,干脆自己用锅里舀水,就进屋去了。周氏委屈地在外屋有咒骂了一会,最后因为没人搭理,她也进了屋。

进了屋,看见连老爷子本手地烫手巾往伤处上热敷,周氏又一边骂,一边抢了过来,很用心地帮连老爷子热敷起伤口来。

自然,整个过程中,周氏的嘴就一直没闲着。

连老爷子装聋作哑,这一折腾,就一直折腾到快要天亮,老两口子才又睡下了。

第二天,连蔓儿他们就得知了这件事。当然,具体是怎样她们并不清楚,只知道周氏半夜起来叫何氏干活,因此骂了一夜的街。

张氏往酸菜作坊去了一回,更是将周氏都骂了些什么都了解到了。对于周氏骂人的功力,张氏依旧怀着恐惧。

“…一点余地都不带留的,就顾着她自己骂的痛快。脸皮薄点,都能让她骂跳井了。我不是向着芽儿她娘说话,那有些话,她做婆婆的,咋就骂得出口!”张氏跟李氏唠叨。

李氏很慈爱地摸着张氏的头发。

“…当初你爹就夸你公公那个人,是个好人,有涵养。你婆婆那人,咱也没好好了解了解。就知道是个挺干净、利落的人。也听人说她嘴上不饶人。可也听说,她对大儿媳妇还行。那时候我们都还往好处想,想着咱嫁妆给的多,你又能干、和顺,她就算不稀罕你,也不能糟践你。谁承想…,让你受了那么多的苦。”

张青山和李氏,虽然都大字不识,但是却从不打骂孩子,更不会用肮脏的词句侮辱自己的孩子。没分家的时候,张氏对周氏那么顺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周氏骂她。

为了少被侮辱,张氏宁可吃别的苦头。

“总算熬出来了。”李氏和张氏同时叹道。

武二狗和武三狗兄弟走了几天,连老爷子的嘴上又长出一圈新的火泡。就在大家伙都认为,武家兄弟是骗了拿钱躲出去了的时候,这兄弟两人竟然风尘仆仆地回来了。

他们还带回来一个姑娘。

第七百三十三章 迫不及待

连叶儿在外面先知道了这个消息,兴冲冲地跑来告诉了连蔓儿。此时已经是傍晚,辽东府的冬天,白天非常短,今天又是一个阴天,这个时候,太阳就已经下山了。连蔓儿一家人正好刚刚吃过晚饭。

“竟然真的带了个姑娘回来?”连蔓儿有些吃惊,同时这件事也引起了她的兴趣。“那姑娘啥样,叶儿,你看见了没?”

“没看见。”连叶儿有些懊恼地摇头,“我是听外面的人说的。”

武二狗和武三狗兄弟是傍晚的时候进村的,因为他家住的是村头一个上坎上的一个独院,与别的人家之间有一段距离,因此,他们进村的时候看见的人极少。

据看见他们的人说,跟着这兄弟俩回来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脊背有些佝偻的老者,另外一个梳着大辫,看模样就是个大姑娘。

最近村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武家兄弟去给连守仁说媳妇了。因此,那看见这几个人进村的人一下也兴奋起来,就匆匆赶上前去,想要仔细。可惜,等这人走到跟前,这几个人已经进了屋。

一个村里的人,攀扯起来大都沾亲带故,即便不是沾亲带故,那也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因此,那个人就找了个借口要进武家的门,看一看,打听打听。但是可惜,武家老娘就坐在门口,谁也不让进。

“…说是人家闺女大老远地来了,得洗漱洗漱。还说那闺女面嫩,再说,也得先给老连家相看了。不能随便来个人就给看。还说,等亲事成了,那闺女就是村里的人,到时候害怕看不着?”连叶儿向连蔓儿学说道。“反正就是不让人看。”

连蔓儿有时候也很爱热闹,听了连叶儿的话,暗暗地就有些扼腕。

“还挺神秘的。”连蔓儿扼腕道。

“听说从远处看,那个姑娘个头挺高。身骨好像也挺壮实的。”连叶儿就又告诉连蔓儿道。

“还真带回个人来了?”张氏从外面进来,听了连叶儿的话,也好奇地问,“那个老汉。是那姑娘啥人知道不?”

“这个知道,武家老娘说的,是那个闺女的爹。”连叶儿就道。

来男方家里相看。自然要有长辈、亲属陪着。这个年代。主要还是这些长辈和亲属负责相看。如果是离的近的,陪同的人里肯定会有女眷,但这姑娘据武家兄弟说住的太远,那么一切从简,只有老父亲跟了来,也就在情理之中。

而且,当初武家兄弟说的是。相看好了,立刻过彩礼成亲,姑娘的父亲跟来,是正当能做这个主的。

“这天都黑了,咋地还得吃饭,她们是啥时候相看啊?”张氏就问。

“这个他们都没说。”连叶儿就道。

“肯定得歇一宿,”张氏按照常理推断道,“大老远来的,又这么晚了,黑灯瞎火的,也不好相看。歇一宿,缓缓气儿,明天上午相看正好。”

常理是如此,但是武家又岂是能用常理推断的。

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三十里营四季分明,尤其是冬季格外漫长。这里的庄户人家自古就严格遵循着这种养生的规则。到了冬天,人们一般不会再午睡,只是晚上他们会早早的入睡。

庄户人家大多日过的俭省,灯油也好、蜡烛也好,那都是要用银钱去买的。因此,到了晚上,只要没有什么要紧的事的时候,他们都会尽量少点灯。

已经入夜,三十里营的大多数人家都熄了灯,准备入睡了。连家老宅的几个屋里却都还点着灯。若是从外面看进去,可以看见人影来回的走动,似乎是在忙着什么。

“用这边的锅烧水,多烧点,一会把我那好茶叶拿出来沏上。”连老爷正坐在炕上,对着蒋氏吩咐着。“让你奶把那花生和毛磕都拿出来,就在你们那边的锅里,一样炒一盘。…事先也没个准备,要不然,还应该准备两碟点心。”

说到最后,连老爷似乎有些遗憾。

就在刚刚,武二狗跑来报信儿,说是人已经带来了。

“…周家的老爷好不容易抽出点工夫来,人家那边这几天正好有事,想赶紧回去。他是个实在人,啥挑剔都没有,也不讲究那些形式啥的。就手这就相看了,也能早点定下来。大伯你老也能早点放下心,那边也一样。”

连老爷知道武家兄弟真的带了姑娘回来,心里很高兴。他也恨不得早点帮连守仁将这件大事操办好了。不过,表面上,连老爷还是说了两句客套话。

“…太劳累了,应该让人家好好歇一歇。”连老爷对武二狗道,“周家爷俩在你家这住宿、吃饭,过后我都补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