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体格强健,张采云还强过连枝儿。不过说到连枝儿,虽然小时候受过不少的苦,但现在身上却也没留下什么痕迹。一方面,自然是连家的日子后来好过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说,连守信和张氏都是身强体健,又是年轻的时候生下的连枝儿。连枝儿的先天条件还是不错的。

说着话,又说到大家伙送来的下奶礼上面来。

连蔓儿就将给拴住的长命锁、小手镯、小脚镯都拿了过来,打开来给张采云看。

一个匣子里头是张氏和连守信给的,是整套的项圈、长命锁,手镯、脚镯,另外一个匣子,是连蔓儿、五郎和小七给刚出生的小外甥的,各是一对手镯和脚镯,只是样式不同,有的上面挂着铃铛,有的上面挂着小银锁、小南瓜等,样式都极精致,是专给小婴孩打造的。

张采云看着欢喜,马上就过去给拴住戴上了。

“这送来的下奶礼,都搬采云这个屋来了?”张氏往柜上、地下看了一回,就低声问道。

“也有好多放上房屋里了。”张王氏就道,“采云的公公婆婆,人家做事体面,但凡人送了礼来,送到上房屋,随后就都搬这个屋子里来了。我们给送回去不少。”

“人家做的体面,咱也不是那不知事的。东西两边放着,来个人看着大家伙好看,过后,还都是给她公公婆婆分派。我都跟采云说了。不是我夸咱这个孩子,这些人情世故道理,不用我说,她也都懂。再说,她那心宽、手松,不是那斤斤计较、霸槽子的人,对这些东西也不放心上。”

“…人家也是豁得出的人,做事是挺讲究的,也挺心疼采云和拴住。就说烧炕,怕柴禾那烟和土呛着她们娘儿两个,屋里头都是烧炭,外屋烧的也是煤。一天从早到晚,给准备四五顿吃的,都是雕琢各样的给准备,夜里还给煮红糖鸡蛋。…这些送来的东西,都先可着采云吃,我们在这,人家也当上客待。”李氏也道。

“她大嫂人不错,”张王氏又道,“帮着伺候采云,一句怨言都没有,啥事想的也周到,有个做大嫂的代价。”

“都是两好并一好的事,”吴王氏在旁就道,“我们住的近,看的明白。采云嫁进来之后,这说话办事,那也是没的挑。处长了,都处出感情来了,这个时候可不就显出来了吗。”

“采云这孩子,就一张嘴不让人,其实没心眼,啥事过去就拉倒,心肠又热。”李氏也夸自己的孙女道。

张采云确实有这些优点,而且为人还大方、勤快,陆家执意为陆炳武求娶张采云,除了因为和张青山的交情,信任张家的家教,还有就是真心稀罕张采云。

第九百四十七章 和睦

不得不说,陆家确实很有眼光,不论是做买卖,还是选儿媳妇,张采云这个媳妇自不必说,那个大儿媳妇说话做事也都端端正正的,很是贤惠。

屋里说着话,就见门帘晃了晃,两个黑乎乎的小脑袋探进来,张望了一下,就缩了回去,接着就听见往外跑的小碎步声。

张采云也看见了,只是招呼不及,两个小孩子就跑走了。

“这是采云她大嫂家的两个孩子。”张王氏就笑道,“大的五岁,小的才三岁。”

张采云这做月子,今天又来了这么些的人,想来是陆家老太太和陆家大嫂对两个小孩子有吩咐,不可过来打扰。不过,那么大点的小孩子,再听话,也难免好奇,忍不住跑来看一眼,却不敢进屋,又跑走了。

真是又有趣又可爱的小孩子。

张采云给儿子戴上了全套的项圈、长命锁、手镯、脚镯,就又坐回到众人中间。不过,她手里还摆弄着剩下的几件银饰。

“…我想,把这手镯一人给他们一对。”张采云就跟李氏、张王氏和张氏商量,想要将收到的这手镯分出两对来,给她大嫂的两个孩子。

张采云生产,像连蔓儿她们是张采云的娘家亲戚,自然要来下奶送礼。而陆家结交的街坊邻里,还有亲戚朋友们也会来给下奶礼。而陆家也会挑个好日子,遍请这些亲友来吃席。

因为没有分家,是一股的日子,这些礼都要交给陆家老爷子和老太太统一的裁夺、分派。往后。有要回礼的,自然也是公中来出回礼的钱。与此同时,而按照庄户人家一般的规矩,娘家给的下奶礼。是都要交给产妇的。而大家给小孩子的长命锁、小镯子、小衣裳之类的,也不能做别的安排,这些,都是小孩子的。

以连蔓儿家送来的礼为例。吃的东西,要归在陆家老爷子和老太太那里安排了大家吃,张采云她一个人也吃不了那么多的东西,至于那些布匹,或是给张采云、或是分作其他用途,都是两可之间。而这项圈、长命锁、手镯、脚镯,则都是拴住的。

至于张青山家送来的东西,不管是什么,都应该给张采云支配。当然了,具体的情况还要灵活处理。因为过的是一股的日子。吃食都在一起。如果里面有送来的吃食。比如米面之类的,张采云也不该一个人霸着。

于情于理,张采云对连蔓儿家送来的这些银饰是有支配权的。

张采云要给她大嫂的孩子银镯子。一来是她真心喜欢两个孩子,另一方面。则是感激她大嫂这些日子的照应。

“那是你大姑,还有你蔓儿妹子他们给拴住的,你就替拴住做人情了?”张王氏就道。

“你要送,你别拿这个送。你那也不是没银钱,再去打两对来送,不更好。”李氏就道。

张采云是刚才心一热,回头想想,也觉得她自己想的不周到,还是李氏的办法好。俗话说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说的就是年老的人,经历的多,遇事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往往受益无穷。

“我这办事还是不行,就听我奶的。”张采云就笑着道,一面就将那小手镯和小脚镯都收了起来。

“你奶说的对。”张王氏就笑道,然后又对张氏和吴王氏,“要不说我们家还得是我娘做主那,这行事周到有礼,别说采云了,我们都远远跟不上。”

李氏和张王氏婆媳两个,一个温和,一个泼辣,相处的却极好,张王氏很信服李氏。

“还有你婆婆和你嫂子那,”李氏又对张采云道,“可别说人家是应该的啥的,过后,你也得拿出点诚心来。”

“奶,我知道。”张采云就道,“我估摸着,咱家还有我大姑送的这些布,我婆婆到时候都不能留,都得给我,到时候,我一人给她们做套衣裳,行不?”

“行。”张王氏就道,“你做月子,别着急拿针做活,到时候我帮你做,要不,就拿到裁缝铺里,多出几个钱,做好点。”

“嗯呐。”张采云都笑着答应了。

这边说着话,连蔓儿就闻见外面飘进来炸锅、烧油的香气,是陆家婆媳两个准备做饭了。这个时候说什么不留下吃饭,反而显得虚假疏远。

连枝儿就将大宝交给吴王氏。

“娘,我去帮忙。”连枝儿就道。

“去吧。”吴王氏和张氏就都点头道。

连枝儿就转身出去了,到了外屋,还拿了张采云素日穿的围裙穿上了,才往上房去。

“她们姐俩住的近,看着就让人放心。”张王氏就道,说着话,也穿鞋下了地,去帮忙做饭。

不过,她们两个去了并不久,就被陆家的大媳妇硬给送回来了,说是让她们陪着张采云说话,厨房那边已经请了捞忙的人,人手足够了。

连枝儿和张王氏都和陆家大嫂争执不得,只得又上炕坐了。陆家大嫂又端了些点心、果子来,才走开了。

“…是不用我们,请了厨子,还带了打下手的人。今天是要预备席面…”张王氏就笑着道。

这是陆家通晓世故、会待人处。连蔓儿一家大老远从府城来给张采云下奶,送了厚礼。陆家也知道,如今连蔓儿一家在府城还有许多事要办,只怕难以再 空来赴这边安排的下奶酒席,所以,索性今天就操办席面,招待连蔓儿一家。

“采云的公公婆婆,都是到了去的人。”李氏也道。

“别光看着,心里也记着点,多跟着学学。”张王氏就又小声地嘱咐张采云道。虽然闺女嫁了人,但是做娘的还是不忘时刻提点着,为的也不过是想让闺女过的更美满幸福。

张采云就连连点头。

不用去帮忙准备饭菜,大家又都围坐在一起,叙起了家常。这次的话题,就转到了五郎的身上。五郎定亲的事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就听着说了个大概,那闺女到底咋样?”

“说不是咱辽东府的人,老家是河间府那边的,那以后在咱这能生活习惯不?”

“性格啥样,人品好不,和顺不?”

“长的好看不?”

最后这一句话,是张采云拉住连蔓儿连连追问的。

连蔓儿扶额,一屋子的人抢着问,而各自的侧重点都不同。比如李氏,在别的问题之外,显然更关心秦若娟的 是否温柔和顺,孝顺不孝顺。这侧面其实是在关心张氏,担心五郎娶的媳妇性格不好,泼辣,对张氏这个 温和的婆婆不敬从。

而张采云,在别的问题之外,最关心秦若娟的长相问题。

“挺好看的。”连蔓儿只得答道,又在张采云的连续追问下,描述了一下秦若娟的长相。

可惜,张采云还是不满足,恨不得能即刻就看见真人。

“她长的敌得过…商宝容不?”张采云想了想,就又小声问连蔓儿道。

想要知道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到底有多漂亮,与一个认识的,且是公认的美人做比较,确实是个比较直观的法子。

“嗯…”连蔓儿一时没有回话,因为不好回答,她从来就没将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比较过。“要是单论模样、身段的话,她俩晃上晃下。”

“明白了。”张采云立刻就道,“人家大家小姐,那股劲肯定不一样。长的好看就行。”

“你咋就想起她来了?”连蔓儿就问张采云,张采云和商宝容虽然认识,应该并不熟。

“这不是昨天吗,她跟她婆婆也来给我下奶了。”张采云就道。

“哦。”连蔓儿点头,原来如此,然后就又随口问了一句,“她过的咋样,挺好的吧?”

“我看着还行。”张采云就道,“打扮的比原来还漂亮。听说过的也挺好,那家人啥也不让她干。…估计是长的太好看,那家太稀罕了,不咋让她回娘家。就是回来,也不让住,当天就给接回去,嘿嘿…”

说到后面,张采云还嘿嘿地笑了两声。因为记着连蔓儿还未成亲,她有两句话就没有说。外面的传说是关家的 特别黏商宝容,一夜也离不开。

新婚的小夫妻,新娘子又那么漂亮,这也是人之常情,只是关家表现的太明显了。

这个时候,李氏她们已经问到了五郎的婚期。

“找人给算的日子,给算了俩日子,一个是明年三月里,一个是今年腊月。我们和亲家那边商量了,就定了腊月二十。我们两家都没挑,俩孩子年龄也都到了,早点成亲,我们做爹娘的也早点安心。”张氏笑着道。

比起嫁女的秦家,连家在这件事上更心急些。婚期就定在腊月,说白了,就是出于“娶了媳妇好过年”的心理。

“哎呦,那可有的忙了。”张王氏和吴王氏就都给张氏道喜,又道。虽然大家都已经知道五郎定了亲,但是婚期的日子这还是第一次听张氏说。

“可不,这都忙的脚打后脑勺。”张氏就笑道。

“有啥要帮着张罗的吗,”吴王氏就忙问,“他们爷俩都有空,安排干啥都行。”

第九百四十八章 计议

李氏、张王氏和张采云也都忙问张氏,为五郎准备成亲,需要他们帮忙做些什么。

“别的都不用了,你们这都帮了好大的忙了。”张氏就道。

张氏这句话说的不错,如今连蔓儿一家都在府城里,老宅这边正在盖房子,除了自家的管事料理,还多亏吴玉贵、吴家兴父子两个,还有陆家父子几个帮忙照看、料理。

李氏不必说,一直就住在老宅,帮着看家,料理些后宅的事务。张青山也曾带着张庆年和张延年兄弟两个过来帮工,那房舍所用的木料,也多亏张青山托旧日的好友帮着踅摸、挑拣的。

一众亲戚们,都没少给出力,连蔓儿一家心里都有数。

“这不日子都定了,腊月里,大家伙都没啥事,到时候都去。”张氏就又笑着道。

“都提前去,好多住几天,在府城好好逛逛。”连蔓儿也笑着邀请道,“府城那我们别的没有,空屋子足够,大家伙都去,也能住的挺宽裕。”

“…我娘老早以前就开始天天跟我念叨了,要请大家伙去。就怕没个由头,大家伙舍不得家里的事,不乐意去。现在好了,有我哥这事的由头,就是家里有事,那也得放下两天,去我们那看看。”

“五郎这辈子的大事,我们肯定得去。”吴王氏就道,“你们选的这个日子好,正是没啥事的时候。…就是有点事,还能有五郎的这个事重要!”

连枝儿就笑着没说话,府城那边她当然想去,只是自己不好开口。如今吴王氏开口,正和她的心意。

“这就对了,你们一家子都去,家里找人看家。”张氏就高兴地道。

“嗯,我们都去。”吴王氏也笑道,“说实话。这府城里,我还没去过。我们家,就家兴和他爹去过,我和枝儿,我们娘儿俩都没去过。还有大宝,也带他去府城里见见世面。”

张王氏和张采云自然也想去,不过,张王氏得听李氏的。至于张采云,就苦了脸。她这还坐着月子,就算掐着指头算,到腊月二十那天。她也就刚出月子,还是不能出远门。

“咱要是早生下来几天,那咱娘儿俩个就也能去府城热闹热闹,早点看着你大舅妈。”张采云指着拴住,幽幽地道。

“你是不能去,就算你早生一个月两个月的,你也去不成。到时候让你婆婆,和你大嫂她们,有空都去。”张氏就笑道。

张王氏那边是一脸的期待。只是等着李氏说话。

“娘,到时候你和我爹,你们都来。还有他大舅、老舅,你们也是一家子。…提前找好人看家。到时候,你们都多在我那住些天。”张氏就又对李氏道。

“是都想去,”李氏就慢慢地道,“不过。家里咋地也得留个看家的。那俩小的,都还小,带着出远门太麻烦。”

里说说那两个小的,自然不是指小龙和小虎。这两年,张王氏和胡氏妯娌两个又相继怀孕,各自生了一个儿子,如今都还未满周岁,比大宝还要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