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屋里,变了不老少。”姐妹三个坐下,连枝儿四下打量了,就说道。

在和吴家兴成亲之前,连枝儿跟随一家人来府城,也在这个屋子里住过一段时间。那个时候,这宅子刚买下来没多久,装饰的也简单。如今,这屋里装饰改了,还添了许多好东西。

“这不是给我哥准备亲事,这宅子都收拾了一遍。这屋子也跟着收拾了。我本来不想摆这些个东西,是咱娘说的,白放在库房里也是放着,还不如挑一些摆出来。”连蔓儿就笑着道。

屋中的古董玩器,有他们自家看中了买下的,也有人送的礼,再有,就是这次皇帝和皇后赏赐下来的。

沈谨除了送了许多的衣裳首饰给连蔓儿,还挑了些精巧的古董送了过来。这些东西,连蔓儿本来说收着就好,是张氏劝她挑喜欢的摆出来。

“…也是昭显皇上和皇后的隆恩…”当时张氏还这样说道。这样文绉绉的话,并不像张氏能说出来的,连蔓儿就知道,这是那些太太、奶奶们劝张氏的话。

沈三奶奶也向连蔓儿说过类似的话。

连蔓儿想了想,也就点了头。如今她身份不同,是县主,起居坐卧之处太简了,别人看着也不像。

连枝儿曾在这屋中住过,还觉得新鲜,连叶儿第一次来,更是觉得眼花缭乱。大宝吃饱喝足。刚才还睡了一觉,这个时候也格外精神,看着什么都觉得新奇。

连蔓儿就抱了大宝,挑那些出色的摆设,给连枝儿、连叶儿和大宝说了一遍。连枝儿和连叶儿都听得入神,大宝还不大懂这些,只是看见了喜欢的,就想摸。

“可不能给你碰,”连枝儿就教育大宝。“这些都是金贵的东西,你又拿不稳,摔了怎么办?”

“这有什么,大宝稀罕,就让大宝抱着玩。除了御赐的。担着干系,别的东西,摔了就摔了。小孩子,谁没摔过几件东西。”连蔓儿就笑道。

“他小孩子,不能养成这个脾气。”连枝儿颇为不赞同地说道,“在家里,我们也是这样。”

大宝是吴家一家人的宝贝。不过连枝儿在这方面却做的很好,就是不肯溺爱大宝。因此,大宝虽年纪小小,却相当懂事。也就更招人喜欢了。

果然,连枝儿这么说,大宝就安静了,虽然面上还有些委屈。却不再要那些东西玩了。

连枝儿这样,连蔓儿暗暗地点头。如果换做她。对自己的孩子也会这样。但是大宝是她外甥,她就难免会心软。

连蔓儿就叫了小丫头过来,将大宝喜欢的物件一样样拿过来,让大宝摸。

“这些东西沉,你抱着不好玩,姨再给你找更好玩的东西。”然后,连蔓儿又笑着对大宝道,就叫吉祥打开她的箱子,翻出两个银质透雕的玲珑球来,给大宝玩。

大宝得了玲珑球,喜笑颜开,连蔓儿就让吉祥和善喜在旁边带着她玩,自己和连枝儿、连叶儿安静地说话。

“蔓儿是县主了。”连枝儿和连叶儿就都感叹道。

关于这个消息,连家并没有特意地告知,但是这样的大事,人们口耳相传,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转眼就传遍了辽东府。别说连家的众亲眷,整个三十里营子,就是整个锦阳县都轰动了。

“…咱们知县大人特意下乡来,你们都在府城,就上我们家去了。我听你姐夫说了两句,好像是想建庙建祠啥的。”连枝儿就告诉连蔓儿道,“这不,五郎成亲,知县大人也来随礼了。估计,就得跟咱爹和五郎商量这件事。”

“这样…”连蔓儿略一沉吟,就道,“那我得早点跟咱爹和哥通了个气,我才多大,什么庙和祠堂这些,我可禁受不起。而且,又耗费人力物力的。县衙出钱,那也是大家伙交的赋税。”

不管是庄户人,还是买卖人,为谋生计都十分辛苦。他们从嘴边省下来的银钱交了赋税,这些钱,应该用来做那些更有益于国和民的事情。要用大家的血汗钱给自己建那些无谓的建筑,连蔓儿无论如何不能认同。

“我估摸着,你都不用跟咱爹和五郎通气。”连枝儿就道,“知县跟他们说了,他们也不能答应。”

“那倒是,”连蔓儿又想了想,笑着点头,“那这事我不用着急了。”

五郎自不必说,就说连守信。连守信或许不懂什么利国利民的大道理,但是他却一直执有着质朴的信念。虽然身上有官衔,但他一直都不觉得自己是官,他是老百姓,并且是个日子过的不错的百姓,因此就更加怜恤那些日子过的一般的。

百姓们生存不容易,乱花费百姓的血汗钱,是要遭天打雷劈的。不用连蔓儿说,连守信也不会答应知县用县衙的钱给连蔓儿建那些个东西。

以后的事情也证明,连枝儿和连蔓儿料想的不错。知县找了连守信和五郎,这爷俩个很坚决地拒绝了。

第一千零二章 消息

连枝儿和连蔓儿就都笑了。一家人,往往性格上总有些相似之处,而且相互了解,言行上自然而然地就有了默契。

“知县大人那天来的时候,可热闹了。还请了我爹过去。”连叶儿在旁也笑着说道,“知县大人还办了酒席,我和我娘都去吃了。”

“大家伙都跟我说,往后我也是县主的妹子啦。”连叶儿就嗤嗤地笑。

连枝儿和连叶儿两个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告诉了连蔓儿当天是如何的热闹,大家伙是如何的高兴等。

“老太太都跟着你沾光了。”连叶儿又往连蔓儿跟前凑了凑,略压低了声音说道,“知县大人到咱三十里营子,还去村里看她来着,还给她送了东西。”

连蔓儿哦了一声,并没再多说什么。毕竟,这种事情,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啊,这么大的福,她也享的不舒坦就是了。”连叶儿语气一转,又说道。

“怎么回事?”连蔓儿听得连叶儿话里有话,忙就问道,一边又看了连枝儿一眼。

连枝儿就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她又闹腾了?”连蔓儿就又问了一句。五郎成亲,家里来了不少人。都只说家里一切都好,并没有说别的。可听连叶儿这样说,似乎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情,而且还事关周氏。

连蔓儿心中不由得就猜疑,难道是周氏出了什么事?大家伙故意瞒着不说,只怕触了五郎亲事的霉头。一众亲眷有这番好意,并不是什么意外的事。但同时。也证明,应该并没有太过严重的事情发生。毕竟,这个年代的习俗规矩在那摆着,而且,这一家亲眷都是处事稳当靠谱的人。

“应该不是啥大事吧…”连蔓儿就将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

“大家伙商量了,说不是大事,就没告诉你们。知道你们忙,好几件喜事连在一起了。”连叶儿就凑在连蔓儿的耳边,低低的声音说了几句。

“哦。”连蔓儿轻轻地哦了一声。目光不由得黯了一黯,不过随即就恢复了正常。

“就是这么个事。”最后连叶儿又道,“没告诉你们就对了。我在家的时候就跟我娘说了…”

说到这,连叶儿又四下看了一眼。屋里并没有别的丫头伺候,只有吉祥和善喜两个在另一角逗大宝玩耍。

连叶儿就又压低了声音。

“没错。她是做老人的。可是,这老些年了,她做的哪件事能让人把她当老人尊重?一件好事都没做过,对咱们也一点感情都没有。可但凡咱们遇上点啥好事,她那就非得折腾折腾,故意的不让人舒坦。”

“好像咱过好了,心里高兴了。她就受不了似的。这哪是长辈亲人啊,这比仇人还仇人那。”

“大喜的日子,咱别提她了。咱高兴的事还说不完那。”连枝儿在旁就说了一句。

“姐/枝儿姐说的对。”连蔓儿和连叶儿就都笑道。

姐妹三个又说连蔓儿做了县主,并且和沈六定亲的事。之后,就又说到今天的宴席,还有新娘子秦若娟身上。

“…蔓儿姐那回说的真不是哄我们,五嫂子人长的真好看。说话声音也好听,”连叶儿就兴冲冲地道。“就是说话声有点小,细声细气的似的。”

原来,今天在宴席的间隙,连蔓儿已经带着连枝儿和连叶儿几个去了一趟新房,看过了秦若娟,还陪着秦若娟坐了好一会,说了半天的话。

“是长的挺周正的。”连枝儿也道,“大宝她奶说看着是个福相,那身段应该也挺能生养的。”

连蔓儿和连叶儿就都点头,心里也都同时在暗笑。连枝儿虽比她们俩大不了几岁,可却早已为人、妻、为人母,虽是和姐妹们在一起,说话时的某些论调,已经颇为成熟且妇人化了。

“这不是刚进门吗,在咱们跟前,还有些害羞。她平时说话不那样,也挺响亮的。”连蔓儿又告诉连枝儿和连叶儿道,“等往后处的时间长了就知道了,她也挺爱笑爱闹的。”

她们这么说着话,大宝又笑嘻嘻地过来,从衣襟里取出两个极丰满的荷包,递给连枝儿,让连枝儿帮她拿着。

五郎的婚礼上,也有许多的吉庆环节,比如说金童滚帐,好让新婚夫妇早生贵子什么的。大宝不仅是吴家人的宝贝,也是连家心尖尖上的人。这种好事,当然少不了他。因此,也收了好几个荷包。有连家这边准备的,也有秦家那边准备的。

这两个,是大宝特别喜欢的,因此随身带着。现在玩的高兴,就觉这俩荷包有些碍事,因此交给他娘给他拿着。

逢年过节,大宝都会收到不少的红包。即便是平时,五郎、连蔓儿和小七看见什么好东西,也常买来给他。自从大宝开始冒话,一天比一天聪明,他对这些东西就都记得很清楚。根本就没人教他,他自己就咿咿呀呀地对连枝儿说“娘,攒着,给…宝儿…攒着”。

大家伙送他的东西,都是他的,只是暂时放在连枝儿那里而已。而且,他还时常想起来,缠着连枝儿要看,少了一件半件的,那就是了不得的大事。

因为这个,连枝儿时常背地里说大宝是小财迷。

“小财迷,舍得给娘啦,”连枝儿拿了荷包,点着大宝的小鼻子笑道,“早让你给娘。娘帮你拿着。你不肯,娘还能密下你的东西?”

大宝嘻嘻的笑,讨好地在连枝儿身上蹭蹭,又去和吉祥、善喜两个玩了。

“啥小财迷,”连蔓儿见他们母子这样,在旁边忍不住笑,“我看挺好,长大肯定知道过日子,理财。比稀里糊涂好多了。”

吴家兴也好,连枝儿也好,都是生活上不肯奢靡,不会大手大脚,颇善于攒钱理财的人。大宝这个“小财迷”的习惯。并不意外。

“蔓儿姐说的对。”连叶儿也道,“大宝那不是财迷,大宝是聪明。…大宝心眼可好了,上回我去看他,我逗他说要过年了,我没钱,知道他攒了钱。问他能不能给我点儿。大宝人家想了一会,就答应了。”

“真的?”连蔓儿就看了大宝一眼,就觉得那圆滚滚的胖娃越加可爱,心里想着什么时候她也要这么逗一逗大宝才行。

“是真的。”连枝儿就点头笑道。“大宝这孩子这一点好,对亲近的人,他挺舍得,一点都不死硬。他爷、他奶。还有他姑,跟他要钱。他都肯给。我和他爹要是逗他说没钱花了,用他的钱,他也答应。”

“就是咱自家人,外人这么逗他,他就不肯了。不过他也不说不给,就是不吭声。”

听着连枝儿绘声绘色地描述,连蔓儿又忍不住笑了起来。她让吉祥和善喜把大宝抱过来,搂在怀里,就逗大宝说话。连叶儿也凑了过来,两姐妹并两个丫头就围着大宝笑。

连枝儿倒自己坐在一边,看着她们笑。年轻的姑娘们,几乎没有不喜欢小胖娃的。

“…咱娘这几天红光满面的,满脸都是喜气。五郎媳妇进门,她用不了多久,也能抱上孙子了。接下来就是蔓儿你,我估摸着着,最迟明年开春,你们的事就得办了。再然后,就是叶儿,咱三伯娘就也能抱上孙子了…”

“枝儿姐,你咋还捎带上我了。没影的事,不像蔓儿姐,那是眼目前的。”连叶儿微红了脸,说道。

“啥叫没影,我看我三伯和三伯娘都挺上心,这个事,说起来也快。”连枝儿就笑道。

屋里都是年轻的女孩子,没有外人,因为姐妹三个说起话来也不用避忌。

“姐,叶儿有人家了?”连蔓儿忙就问道。

“哪有啊,听枝儿姐瞎说。”连叶儿忙就道,一边抱起大宝,往旁边去了。

“…还没定,”连枝儿就略压低了声音告诉连蔓儿道,“咱三伯和三伯娘已经托了媒人了,说好了入赘,对方家里穷富不论,只要人成,勤快。我们往这来的时候,我听说,媒人那边找到人了,说条件啥的都符合,等从这回去,就该相看了。”

“这么说,这事还真快。”连蔓儿就道,听到这个消息,她很高兴。“现如今咱三伯家的条件,还有叶儿的人品,招赘不算难事。”

“那是,还能跟着学个木匠手艺。”连枝儿就点头道。

这个年代,虽说入赘并不是主流,还多被人诟病,但是实际上也并不少。有那家里穷,儿子又多的,入赘也是一条好出路。毕竟,不论什么年代,生存始终都是第一位的。比如说王七就能招赘了三郎。三郎相貌英俊,当时还是县丞的侄子。又比如说罗小燕,她那样的家庭条件,也能招到人进门。连叶儿想要招赘了女婿,可以好好地挑选挑选。

姐妹三个坐在一起,亲密地谈了很久,直到大宝开始打哈欠、犯困,连蔓儿想着大家这两天都乏了,还是早些休息。

连枝儿并不住连蔓儿这,连蔓儿特意拨了个小院子,单独给吴家几口人住。

第一千零三章 兴旺之兆

原本,连蔓儿的打算是让连枝儿带着大宝,都在她这里住,是连枝儿坚持不肯的。连枝儿也有她自己的道理,吴玉贵、吴王氏还有吴家兴都是客,而且还是第一次来府城,第一次住进松树胡同的宅子,连枝儿觉得,她不能自己来跟连蔓儿住,还是一家人一起住着更方便些。

这个更方便些,自然不是指她自己,而是指吴家的一家人。

当时连枝儿一说,连蔓儿就明白了。连枝儿是担心吴玉贵、吴王氏和吴家兴在这住的有什么不痛快的地方,虽然连蔓儿和张氏早就说了,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当当,也会挑选妥当的人过去伺候,但是连枝儿还是担心。

连蔓儿就没有勉强,反正一个宅子里住着,要见面也没什么不方便的。

只不过,再把连枝儿安排过去之后,连蔓儿和张氏就都有些感慨。

“你姐啊,是老吴家的人了…”张氏咕哝着对连蔓儿道。

连蔓儿何尝不是这么想,她甚至还琢磨了一下,如今在连枝儿的心里,她能排在第几位。不过,这个念头在她脑子也就是一闪而过,过后自己也觉得有些好笑。

人生中,许多变化是不能避免的。只能不断的去适应,不断的调整自己。

而连枝儿的这种做法,连蔓儿也能够理解。连枝儿这么做,其实对她自己,对她的家都是有益的。而且,也很符合连枝儿的个性。连枝儿心眼实,做事也不会耍手段。她这么做,一方面是融入了吴家人的身份当中。看重她自己的家庭和家人,另一方面,对于娘家人她也并不见外,不会去考虑太多的事故。因为她知道,不管怎样,娘家人不会和她生分,在娘家人面前,她总是可以做单纯的自己。

连枝儿做了媳妇的人,不那么自由了,不住连蔓儿这。连叶儿一个小姑娘却没什么牵挂,高高兴兴地住在了连蔓儿这。连叶儿完全不用担心赵氏,赵氏跟着李氏住。

这天晚上。松树胡同内宅后院灯火通明,张氏的屋里一直热闹到三更时分。大家都高兴,虽然都劳累,但是谁也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