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坟地可涨价,你要想躺的地方大一点,最好早些买坟地,能省不少钱。”

“所以你跟常伯就早早的买了地方了?”

“恩,城市早晚改建,我们现在住的地儿,早晚被人买了去。干爹不喜欢人多,我就说,去老爷山下吧,那边好多空地,对了,我们买的那地儿,是咱们以前抓鱼那条小溪的源头。半山上呢,站在高坡坡可以看着这个城市一天,一天的长大,变化…就像你…”

王希头疼了,觉得赵学军越来越活的像个小老头,他的语气极像常誉,眼神也像,带着一丝对生活的审视,对世界的观察。他坐起来,打量他的侧面。少年赵学军凝视城市远方的侧面很漂亮,王希不会写大段的词儿去形容。他就觉得,他头发很黑,鼻子直直的,眼睛里那个黑色,能把整个世界都关进去。特深沉,特骚毛。

“这…这要烧到什么时候呢?”王希有些尴尬,只好说那些青砖。

“要很久,铺地板的是铺地板的砖,花墙是花墙的砖,院墙,是院墙的砖,还有金鱼池的砖头。还有瓦,每一个地方用的都不一样,干爹看着古代建筑图想的,我觉得也挺有意思的…你想想,以后我们搬过去,有没一股子,万林老爷山,城东十里,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漳河,东曰炎居。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住在那样的地儿,多舒坦。”(注)

“哎,哎…军军,你说什么呢!”王希一片气闷,站起来,伸出手使劲拍赵学军的脑袋顶。

一巴掌扒拉开王希的手,丢开那只刚编好的小狗,赵学军站起来,死死盯着王希,一直盯到王希有些毛骨悚然问:“干嘛呀?别这样看我。”

赵学军咬咬牙:“我想打你,怎么办?”

王希无所谓的笑笑:“那你打吧。”

“我够不到!”赵学军一脸愤然!他今年没长个。

“垫块砖。”王希乐颠颠的建议,他没觉得赵学军会打他。

赵学军真的扭头跑下坡,不一会,他端来一块大墙砖,丢到地上站了上去后,死死的盯着王希。王希走到他面前,认命的闭住眼,不反抗也不动,看上去,挺可怜的。

一个大巴掌,夹杂着风声,“呼”的一下,热辣辣的盖到了王希的脸上。

“啪!”

王希愣了,捂着脸,退了一步,指着赵学军有些恼羞成怒:“靠!真打!”

“废话,你以为呢…”赵学军怒了。

王希郁闷的要死,捂着脸转身要走。

“等下!”

王希背对着他停下脚步。

“你过来,我还没打完呢。”赵学军下了砖,举举手试着打了两下,觉得下面打这个力度方向很不方便,大概是不疼,他郁闷的翻身又上了砖。对他勾勾手:“过来。”

王希长长地吸了一口气,转身走到他面前,站好语气里带着一丝哀求:“就一下啊,就一下啊,我跟你说一下,一下…”

“行!”赵学军点点头。

王希本来睁着眼盯着,可他看到,赵学军使劲抡起胳膊大臂带动小臂画圈,他又闭上了。

一直蜻蜓飞过草地,几声很响的,连续快速的巴掌声,将蜻蜓惊得画个半圆,高高飞走。

“干!说话不算数!”王希恼了,他推了赵学军一下,赵学军一屁股坐到地上,又立刻蹦起来对着他的脸就是一顿挠,一边挠一边骂。

“本事大的你,混大油呢么,敢走私了,你怎么就没给武警就地击毙呢…你没看到你妈那样,都快死了,死了!你妈都不想活了!你真本事了,敢去走私…”

王希不动了,慢慢站直了给赵学军打。赵学军那整整憋了快两年气,捂在心里都流了脓,今儿不打他一顿,会把自己憋死。这亏绝对不能吃。

“我告诉过你,你要好好活着,你看你的熊样,打个电话求人那么难吗?宁愿蹲大狱,你也不求人,多伟大,多清高,是不是我要赋诗一首赞美你?!啊?!”

“不用,你写了我也听不懂。”

晚上,常誉烧了一桌子菜,搬了桌子到院子里。赵建国带着王希在自己家给广州的苏珍去了电话,这才带他回来,这一路,赵建国都愤怒的不成。

王希在电话里对妈妈说,他不想上学了,上了也学不进去。这二年,王希算是正式进入了社会,他学着像一个大人一般的去思考,他不是不想享受少年的生活,然后再回归学校。谁都可以回去,他不行。他要为自己,为家里,好好打算打算。别人再好,那是别人家,即便是赵叔叔,常伯伯愿意当亲生儿子管他一辈子,但是,他不可以,他爸王路不许。

高橘子跟赵学兵看着鼻青脸肿的王希,一脸迷惑不解?王希回头怒视赵学军。赵学军很坦然的扭身进了厨房。

“军军打得?”高橘子惊讶极了。这几年赵学军老实着呢,很少发威,他替他二哥打架的事儿,全家一直觉得那是梦,假的。

老常放下酒瓶,小跑着过来,伸出手抬着王希的下巴上下看:“能吃饭吗?喝汤吧。”王希摇头:“能吃。”老常点点头,转身去倒酒,一边倒一边小声嘀咕:“该打,打得好。”

橘子摸着王希的头,想起自己姐姐家那几个,又哭了一顿。赵建国劝了几句,见没用,也就不理她了。

“吃鸡腿。”赵学兵夹了一只鸡腿到王希碗里后死死盯着他。王希冲他笑笑:“你看我做什么?”

“没啥,你吃。”赵学兵挺想表示下自己内心世界的某种情感,可是他这人在外面那是一只巧嘴八哥,到了家里,却是嘴巴最笨的。大概是被赵学军抬杠抬得没信心了。

赵学军在厨房,帮着改霞姑姑忙活,他不时的抬头去看着院子里,被家人围绕在中间的王希。他低着头只是闷头扒拉饭。偶尔,忘性大的奶奶想起什么后,会拿起她那支黄山旅游纪念拐杖敲他一下,再骂一句:“倒母东西,不争气!”王希不敢反抗,悄悄的挪屁股。

夜色降临,老常拉开院灯,招呼大家开吃。最初的时候,大家都挺沉闷的,吃了一会,老常憋不住的放下筷子:“你不上学,你以后干什么?,程咬金还会三板斧呢,你会什么?你要钱没钱,要知识没知识,你跟我说你能做什么?”

王希把筷子放下,嘴巴里咀嚼了几下咽下食物后,挺认真的回答:“我想先打工,钱存够了,在老家办个工厂。我们那边好多办厂的,不过都是外面来的老板,我想办个加工电子小零件的工厂。我知道,我什么都不成,叫大家操心了,伯伯…我敬你。”王希端起酒杯,敬了老常一杯。老常愣下下,还是喝了。

“叫我试试吧,我就是不成,您能不叫我回来吗?我这不是还有家呢吗。”王希想张大嘴巴笑出一些自信,又被嘴角的伤疼的将笑容憋了回去。

“哎呀,我总归不是你爸,我不能打着你,强迫你,看着你,哄着你去上学。你这孩子… 哎…”赵建国喝了一口闷酒。

这天夜里,王希彻夜无眠,他闭着眼睛,耳边听到赵学军在那边翻腾。他睁开眼,接着月光,看见赵学军,拿着一叠古代单据那样的东西,爱惜的抚摸了一夜,看的他毛骨悚然的。

第36章

闵顺要去参加“新青年新风尚大赛”,大赛第一名据说是一台双卡燕舞录音机。闵顺倒是不稀罕那台录音机,他稀罕出风头。

这天下午,在家里睡觉的王希被赵学军强拉着去看闵顺走台,他反正也没什么事儿做,这些日子,他喜欢在家写写画画,看书看资料,闲了去橘子阿姨那边坐坐,剩下的时间就是陪着常伯看西游记,重复的看,反复的看。他从不说烦,每次还很有兴趣的跟老常讨论,高兴了,两人还去翻原著。

没有少管所的队列训练,没有报数出去劳动,没有写心得体会的日子令王希觉得日子就像美梦,他每一天都怕醒来,这种由自己支配时间的感觉真的很好。

万林市有着世界上最可爱的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总是恰恰好,不太热,不太冷,甚少有过多的雨雪降临这里成灾的年份。今年夏天,最高温的几天合起来不过六日,待那个时候过去,天气便不炎热了。赵学军骑着车带着王希,王跨坐在后车座上,双脚耷拉在地上,鞋半挂在脚上。

他拒绝穿新鞋,这几天一直半套着那双有些小的布鞋,再配上这个大光头。不用问,劳改犯刚出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走过的地方,基本半径之内,是真空的。

闵顺走台的地方,在老花园那边。老花园是个有趣的地儿。万林府志里说,在古代这里是曾有一座古老的书院名叫“五龙书院”。后来历史缓缓流动,有一群青年在此聚集,先是闲聊玩耍,后来就造反了,那群青年组织起义和团,反了洋教,烧了教堂,后消失在尘埃历史里。

许是义和团那群青年人热血多年未冷,也许骨血里有种青春的沸腾精神在吸引他们,也许这里被谁摆了少年不羁的风水大阵。随便什么吧…这原因大概只有那两颗在老花园长了几百年的老槐树知道了。

从第一代书院起,这里就是万林市青少年走上叛逆年份的扎堆第一场所。后来,赵学军去过很多城市,他发现,在别的城市也有这样的地方,青少年在那里扎堆,消耗青春,然后成长…万林市所有的男孩子,偶也有女孩子,他们是这样长大的。出生、上学、小学、初中、高中、混老花园、十八岁…基本就是这样的一个成长模式了,一代一代很少更改,从无替代。

闵顺被安排在了老花园的青年舞厅的场子走台。赵学军进去的时候他刚念到高尔基的海燕的第一句:在苍茫的大海上…他才念了一句,台下有着一群跟他混的不错的青年少年便扎堆起哄。一起鼓掌大叫:“好!”

赵学军跟王希走了进去,那群少年自动让出中间的位置。坐在中间的宋长安没有动,他只是奇怪的看了一眼搂着赵学军肩膀的这个高瘦的秃子。“那是谁?”他问赵学兵,赵学兵看了一眼,冲着王希挥手:“舍得出来了,我以为你孵蛋要孵一年呢。”

王希白了他一眼:“滚蛋!”

“哎,你没孵出来,叫哥滚个鸟啊。”赵学兵打着哈哈,扭头对宋长安说:“这是我家老三,他生出来的时候,我家没粮了,我妈拿他换了五斤咸鸭蛋。其实军军是老四。看着我的眼睛,这是真的。感动吧,伤感吧…”

宋长安顿时信以为真,上下打量王希,王希皱眉,直接对着赵学兵就是一脚,把他踢了个踉跄。赵学兵不生气,只是从口袋里拿出五块钱对站在一个小破孩说:“替哥买盒巧克冰棍给大家分吃去…快点啊…要海航的…”

“别听我哥的,这是王希,我王路叔叔的儿子。不过…也算我家人。”赵学军跟宋长安介绍。

宋长安对王希笑笑,王希也笑了下,还冲他点点头:“我知道你,宋长安,军军说过你。”

“唔…”宋长安点点头,隐约着觉得不对劲,却也说不上那里不对劲。总是他有些不舒服了。

闵顺站在台上,脑袋上焗着最少一斤发蜡,他穿着一套并不合身的白色西装,打了一条艳红色的领带,样子就像个八十年的新郎官。他这身行头是从橘子的橱窗里扒下来的,他想扒下来很久了。这次市里共青团举办的活动,要求所有学校都参加,闵顺是六中的风云人物啊,他怎么能不争呢。

闵顺争了,老师说他无法展现新时期青年的风采?靠了,谁告诉他,毛的风采?那是什么碗糕?闵顺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就磨着高橘子以金鑫市场的名义把他推荐了进来。

闵顺打了个响指,一边的小弟按了下录音机,随着一阵钢琴协奏曲的过门响过,闵顺脑袋上扬,举起一条手臂,动情的念到“在…苍茫的大海上…”

“哥,我给你买回海航冰棍来了…!”舞厅大门被猛的推开,刚才那小破孩举着一盒冰棍大叫大喊的跑进来。看热闹的少年一哄而上,片刻人手一根冰棍,然后一起坐在桌子上舔,舔完对站在舞台上的闵顺挥手:“快,快…都等着看呢!”

闵顺眨巴下眼睛,只好倒带再来:“…在…苍茫的大海上…”

“长安,给哥们来跟希尔顿呗!”身边有人要烟,声音还不小。宋长安掏出香烟发了一圈,最后给舞台上停了的闵顺也甩了一根。闵顺蹲在舞台边上抽烟,一边抽,一边愤恨的对小弟说:“倒带!”

舞厅的门被一群叽叽喳喳的少女推开,她们一进来,就是一脸厌恶的挥舞着白嫩的小手,娇声啐骂:“哎呀!呸!好多烟…臭死了…什么味!”

那群少年一起扭头:“男人味呗!哈哈…”

说实话吧,这群鳖孙,样子可憨了…笑的可傻了。

市二中的一群少女,今天在这里排了时间走台子,领头的那位大姐姐据说是市里舞蹈团在省里拿过奖项的。她穿着蝙蝠衫,蹬腿裤,梳理的很洋气的那大马尾辫子一甩一甩的,周身透着一股子御姐气质。

“呦,谁说是男人的站出来,姐姐拔了你的裤子瞧瞧,看看长毛了没?”这位大姐一张嘴,闵顺的手下立刻全灭,他们尴尬的你推我,我推你了一会,觉得失了面子一般的扭头一起对着在台上发愣的闵顺大喊:“别看了,快点练!”

闵顺向台下瞪眼,他们又蔫蔫的互相推。负气的摆手,闵顺站起来,他眼睛盯了下那位指挥小姑娘摆位置,去屏风后面换衣服的舞蹈团大姐。嘴巴抿抿,心说:“切…”也不知道他切的是个什么…

小帮工倒好带,按下键,一阵激荡昂扬的钢琴声响起,闵顺站直了,眼睛看着…空泛的前方,灵魂顿觉一片空灵高尚,他潇洒的一挥手,那便是一阵轻轻的走,轻轻地来…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忧愁…这台风…靠,吊死了。

以上这话,是他自己夸自己的…

“在…苍茫的大海上…”

“呀…老鼠!”正在那边屏风后换衣服的少女们突然集体大叫,少年们舔着冰棍,眼睛发亮的看着那群少女上下乱蹦,那顿时就是一阵青春的波涛汹涌,刚刚发育好的孩子们啊,那里见过如此美妙的场景,那一下,他们也激荡昂扬了,他们丢开冰棍,捡起各种道具,一起冲进温柔乡,大家一起打老鼠。

闵顺蹲在台边,哀愁的看着台下,吸着寂寞的香烟。

赵学兵满地找工具,这地儿还没这样干净过呢,凳子腿都没一条…

赵学军笑倒在王希怀里,不断的打他的肩膀。

王希在起哄:“那里…那里…你脚下…打啊!猪啊…”

宋长安看着那两人的背影,也笑着…

那只老鼠…谁也没见到,据说有过,又不见了…

满足了的青少年齐齐回了舞台下,坐好,假意很安静,其实很焦躁的说:“哥,念呗,等一下午了。”

闵顺丢了烟头,长长的吸了一口气,站起来,呲呲牙,咬着后槽牙跟说:“倒…带!”许是闵顺的怒火从台上传染到了台下,这一次,大家都不敢说话了,都老老实实的双手放在膝盖上坐好,神情认真的听着。

“在…苍茫的大海上…”

“哎,金鑫市场的娃,时间到了么,给人二中的模特队,腾地儿么!”看门大爷举着一个老母鸡啄米的闹钟进门高喊叫,大声撵人。

闵顺呆了下,他猛地蹦下台一把抓住已经笑倒了的赵学军,以狂吼,快速的语句嘶吼到:“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着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啊!啊!啊!”

最初大家笑成了一团,然后就没人笑了,他们只是呆呆的看着发狂的闵顺嘶吼海燕。

闵顺终于背完,双手叉腰,站在那里胸腔快速起伏,喘着粗气的指着这帮人说:“你们…你们…这帮…傻逼…憋死老子了。”他说完,摔门而去。

场子里,先是安静了一会,接着又是一场哄堂大笑…

这天夜里,天气有些微凉,王希自己翻来覆去折腾了一会,没人陪他说话,他觉着有些寂寞,于是披了衣服到常誉的屋子里去找赵学军。

小院里,安安静静的,只有蛐蛐在叫,王希塔拉着鞋子,来到常誉屋子外。

“你觉得王希会要吗?!”常伯的声音高声响起。听到自己的名字,王希停下了脚步。

“干爹,你就说这是你给的呗。”赵学军的声音里带着哀求。

“军军呀,不是干爹说你,这些东西都是你的宝贝,你就是卖钱,也要放到十年后,听干爹话,不!最多五年。随着人们物质消费水平高了,精神需求也会高。古董这东西,要卖到最合适的年份,相信干爹它值更高的价钱,你就是卖,也要卖到真心稀罕它的人的手里。

王希的钱,干爹有,你知道的,干爹在海外继承了一笔钱,不少呢。也不缺你这几个。我不赞同你卖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对万林市,对山西历史…就拿钱来说将来的价值不可估量…现在卖实在可惜啊。”常伯的声音带着不赞同,带着商量,甚至有些恳求。

王希的手从竹子门帘上放下来,他慢慢蹲下默默听着里面的声音。

“呵…谁说我要卖了,我这是抵押,抵押在您这里!以后王希有钱了,你再告诉他啊,会给我赎回来的。而且,我这个是投资!”赵学军的笑声里带着一丝小狐狸的狡诈。

“我就说!没那么简单,你个臭小子算计干爹吧,好吧,好吧。要多少。”松了一口气的常伯呵呵笑着。

“那个…嘿…干爹…有点多,要二十万。”

“什么?!二十万?你见过二十万吗?你才多大,他才多大,开口就是二十万?你知道二十万代表什么?他摞起来比你都高!”

“骗人,没那么高吧!”

“你见过钱吗,你见过钱吗?你有我见过钱?”

“见过啊,贝币,刀币,喏…银票…哎呀!干爹…”

“太多了,太多了…不是干爹没有,你才多大?王希才多大?你们连个计划都没有,怎么就敢提二十万呢?真是孩子…”

屋子里安静了一会,赵学军语气平静中露着一股子信任,带着一股子哀求:“干爹,这几天我跟王希谈过,他想建个厂,我觉得南方那边机会还是很大的。而且…王希是个人才。您常说,人这辈子必须执着。他就是个很执着的人,像他这么大的人,谁敢为了家跑到香港那么远的地儿,他有冒险精神!他懂得负责!您说人必须懂得负责的。这次…他从广州敢一分钱不带的一个人走回来。说实话吧,我是不敢的,那不是简单的行走,这一路谁知道他遇到多少事呢,可他一个字都没说过。”

“那你的意思,因为他敢走私,敢玩红军长征两万五,干爹就得借钱,这个理由不成立。”

“我不是那个意思干爹,我是说,谁在他这个年龄,父亡,母病,弟幼,支撑家业,进监狱,千里归家。干爹…他摔了,摔得很疼,摔得他长记性了…他只是缺个机会。所以我也不是说,现在就叫您给他钱,我是说,想先请您给他在您侄儿的厂子里安排个位置,先叫他学学管理。学一年就够…不是乱投资,真的。我妈倒是有,可我妈就是一糖公鸡,她不但不拔毛,她还得粘点回去。”

常伯没出声,过了一会才问到:“你就这么相信,他是个成事的?军军啊,干爹负担得起他上学,结婚,过日子的钱,他家要是再出事,苏珍会撑不下去的。”

“干爹,我信他,我懂他,了解他。他跟这周围的人都不一样,我妈做生意就好吧,但是我妈吧,她成长的慢,这是成长环境铸就的没办法治的毛病,就说我爸爸吧,干爹,你就是再教他为官之道,他做到顶,也就是个市长级别的领导。做大了,他控制不了。每个人的个性,天份注定了这个的命运。

王希不一样,他勇敢,执着,真诚,坚强,有拼搏精神。遇到事情冷静,遇到困境能很快调整心态。他就像野草,放到哪里都能生存,我信他。”

“了解?好吧,从小一起长大,你当然了解他,你说下,你为什么要他去我侄儿那里学管理。学习我倒是不反对,可为什么只是一年?一年能够吗,最少十年,做买卖那也是大学问啊。你以为,给你点钱,你赶上一个好时候,哗啦就发财了?地球都围着你们转呢?笑话,那是看西游记看多了!”

赵学军囧了一下,语气更加恳切,肯定:“我了解王希,应该说我了解两个王希。一个是王路叔叔去世前的任性的王希,那个王希其实已经死了。现在这个是王路叔叔去世后懂得为人生做打算的王希。

这次王希回来,他每天在桌子上写写画画,他写了好几本稿纸了。我也悄悄看了。他想开个电子元件厂或者饮料厂,我对电子这东西不了解。可是我觉得以他现在的计划,打工,赚钱,赚钱开小作坊,再扩大…那是个漫长的过程,那…最好机会就没了。就像电视里说的那样,现在真的是风云迭起,英雄辈出的年份呢。

这几天,我也看资料了,我觉得开厂不是那么简单的。干爹老说,做一件事,要有头有尾,有条有理。我看了王希的计划,他就很有条理,很有头尾,他是这样算的:一个芒果,从树下摘下来,就开始涨价。人工钱,运费,腐烂费,不可预计的损失费用到达工厂榨原汁。一吨芒果被送到榨汁机里,最多能出多少原汁,这些原汁一公斤能配比出多少公斤饮料。这里食用色素,食用糖浆等等费用他算的一清二楚。干爹,这份心思你有?还是我有?

我现在不会有,将来也不会懂,干爹也跟我一样,都不会开这一窍。可王希就考虑到了。我想了几天,就觉得应该帮他再冒一次险…可是,他懂得是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这还不够。所以,我想叫他去您侄儿那样的…国外的大集团在国内的公司里,真正学习什么是效率管理。您相册里,您侄儿座位背后,就有这样一句话‘管理就是灵魂,效率就是生命。’一个厂如何分配人工,如何管理下属,如何保留住人才,这是大学问的。

我记得以前去妈妈的厂子,很多阿姨都在打毛衣,叔叔们都在打扑克。干也是几十块,不干还是几十块。国内的管理机制是必然要导致企业破产的。后来…您也看到了,咱们的针织厂这几天就在说破产的事儿。

干爹,叫王希去学习吧,一年,以他的天份,一年就够。一年后您考他,他要过关了,您就说这钱是你投资的,要是说我的我怕他不要。干爹,就给王希一个机会吧,他是大鹏,是鹰,只要给他机会,他会展翅高飞的。真的,求你了…这钱算我借的。”

屋子里安静了好一会,常伯的声音缓缓响起:“你把东西放这吧,我考虑,考虑。”

王希站起来,蹑手蹑脚的回了屋子。

又过了一会,常誉屋子里的窗帘,悄悄打开一条缝隙,老常跟赵学军挤在缝隙里看着那边屋子亮起的灯光,一个人影,在台灯的灯光下激情的在伏案奋笔书写着什么。

老常轻笑:“儿啊,你就阴他吧!”

赵学军长出一口气,他把一张念完的稿子拿着上下扇着风:“阴他?我认真的干爹。就是说这么多肉麻词,有些恶心,你说那猪,有这么多优点吗?还大鹏,还高飞,还勇敢…呃,这几天我抄东西抄到手软。不过您说得对,在最适当的时候,夸奖一些他没有的品质,他会下意识的将那些品质当成自己的座右铭。但愿…他会勇敢,会有担当,会执着…您说呢?”

“我怎么知道,反正啊,我到觉得王希那孩子…怎么说呢,像他爸,有责任心,感情丰富,是个有血性的人。哎,不为别的,看王路这也得帮,帮吧…我都六十多了,要钱干什么…”

嘴巴上唠叨着钱没用的常誉,一边是说,一边竟把几张银票小心的放进一个盒子里,锁进屋子里的暗柜。他见赵学军一脸鄙视,气的顿时瞪圆了眼睛:“臭小子,我不帮你收好,明儿又不知道你怎么折腾呢,你上次卖的那套小钱的钱,拿去干啥了?快说!”

“投资啊,赚大钱…谁说我对经商不开窍了,我开的那可是大窍,跟你说你也不懂!”赵学军笑的就像一只小狐狸。

第37章

一九八八年夏天,宋长安请赵学兵,赵学军还有闵顺以及王希一起去本市最好的宾馆吃饭。这一天一大早,宋长安的二叔宋瞭望,开着他自己买的一辆外地牌照崭新的桑塔纳轿车,来接赵学军他们。他这次回来,一是探望十分想念自己的兄长,二也是弥补在颓废的那段时日,造成的宋家混乱。

在宋家那次冲突中,因为宋瞭望,宋辽阔打了宋长安,那是宋辽阔第一次动手打孩子。那之后的一年里,宋家父子都不怎么说话,关系冷的就像一对陌生的邻居。冲突的第二天一大早,宋瞭望就悄悄的离开了家。 从此一去不见踪影,只是偶尔会有电话打回来说,单位的工作不做了,办了停薪留职的手续。他想到处转转,散完心就回家。他说一切都好,以后还会越来越好。

宋瞭望这一年可谓鸟枪换炮,从一个无所事事的单位小办事员辞职,跟着兵团的几个朋友一窝蜂停薪留职的下了海,利用家里面的旧关系做起了“倒爷”。

这几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经济制度并不健全,为了缓解巨大的商品供需矛盾,解决货品供应不足,社会物质匮乏的情况。把同一商品分成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方式出售。在计划内较低,在计划外则按市场价格较高出售。这就是国内施行过一段时间的“价格双轨制”。

新的制度建立,社会总有不适应,宋瞭望这群利用关系将计划内的物资弄出来,倒卖给黑市,从中获得巨大的差价的“官倒”“倒爷”这些人,才是第一批在国内真正暴富起来的人。而他们这种行为,无论倒卖多少次,赚取多少钱,在制度的不完善下,竟然都是合法的,允许的。

所以相比高橘子的资本,宋瞭望手里的要多得多。他的崛起时间更加的短,只是一刹那,一个新的阶级就产生了。八八年七月,宋瞭望悄悄归家,他开着私车回来后,除了给侄儿,侄女带回大量的奢侈品,一见面就给他哥哥宋辽阔戴上了一块瑞士手表,那块手表不是前些年那种一百来块钱的老瑞士。据宋瞭望自己说,那表价值人民币两千多块钱。一下子,宋家,冰箱,电视,洗衣机,最时髦的家具都部全了。

一年,从一个醉鬼变成一个事业有成者,这种快速的暴富,只有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制度在不断进步,完善,健全当中才会出现。而且,这种现象并未国内独有,在任何国家,经济腾飞的初级阶段,这种利用制度缺陷暴富的事情,都是极为常见绝对无法避免的,进步就意味着摸索,失败,完善,再摸索,再失败,再完善…

赵学军跟二哥,还有王希挤在车子的后座位老实的坐着,车子里的录音机,轻声响着时下的流行歌。少年们的鼻子里闻着新车的包装味,耳边听着外面世界发生的事情,莫名的觉着向往以及惶恐。这一路,健谈的宋瞭望给他们讲了很多老兵团的故事,还唱了歌…在他的记忆里,也许他青春最美好的岁月就在那里,白桦树,老狼窝,黑土地,年轻人…宋瞭望在此刻的歌声语调里是飞扬的。那语调,难免也带出了另外一丝意思,总归命运也眷顾了他一回,他成功了。

宋长安这一路都很沉默,对于二叔的讨好,对于父亲面对奢侈品的胆战心惊。他只是带着少年的观望态度,有羡慕,也有疑惑。就像二叔这样的人,他基本什么都不会,他最多拥有的是,在家里老院子里的那帮从兵团归家的老哥们友情。一眨眼的,他遇到了最适合他的机会,他抓住了,很利落的进入了大时代的步伐。那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带来的巨大利益,也令他炫目,也令他重新审视起这个世界。

宋长安在思考,竟然得出了一个结论,生意就是在“最恰当是时间,抓住最恰当的机会”。

赵学军看着窗外街道上快速转换的街景,这几年商铺越来越多,物质也是在慢慢的丰裕着。这一年,制度变化,带来的负面东西,也慢慢延伸到了平常百姓家。抢购,不停的抢购…今天就像昨天一般,满大街的人,拥挤在商店,副食店门口,成箱,成捆,成三轮车的往家里搬东西,钱就如流水一般的从银行取出来,变成各种莫名其妙的东西买回家囤积起来。就连儿童用的作业本,铅笔,橡皮都难以避免。

以前一辆自行车如果涨价,需要政治局开会讨论才能决定。现在价格改革了,这一年来,报纸,相关报道都在说价格改革了,要跟国际接轨了,什么都要放开了。老百姓不懂得什么是价格改革。这时候也没有网络,以及成千上万的媒体渠道为他们作解释。而且,现在的国民整体接受教育程度都不高。对于报纸上晦涩难懂的解释,说明,他们并不理解。对他们来说,改革放开,物价放开,那就意味着涨价。必须抢购,绝对要抢购…

这才七月,副食品价格已经上涨了将近一半还要多。家中,学校,每天到处是抢购东西的消息。对于手里无钱的少年们,价格放开,价格改革对他们来说,那无关紧要的,可是对于他们的父母,他们的邻居,他们的亲戚来说,穿衣吃饭,那是生活的最基本的基本。

五月,随着一位国家领导发言的相关报道,肉,蛋,糖,菜的价格彻底放开了。有些日用副食,竟然是一天一个价格。闵顺的妈妈这几天买了五十斤酱油,囤积了一百多斤咸盐,家里每天吃这吃那,日日都像过年。就连高橘子也买了三百斤鸡蛋,鸡蛋吃不了会坏,怎么办?高橘子又去买了几口喝水的大水缸,整整腌制了五大缸咸鸡蛋。

赵学军对于母亲现在的举动,毫无办法。根本无法阻止,因为这种风潮,全国上下都一样,而且大约到年底才会结束。这一年对于赵学军来说,新发行的国库券才是最重要的。他不敢跟家里人说国库券将来会如何如何,他只能以家里人不方便,不敢大量购买的理由,悄悄请闵顺的父母在中间为之周旋。这笔钱会成为他将来生活的一个基础资金,一切的开始,为此赵学军已经计划了很久。

这群人到达万林宾馆,要了最好的包间,宋瞭望给他们点了最好的菜肴,席间,他送了这群人每人一块稀罕的电子表。宋长安的脸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总算能做出仔细倾听的样子了。到底是小孩子,很容易讨好。

吃罢饭,宋瞭望送孩子们回家,他最先送的是赵学军跟王希他们,在车子到达老常那个大院子外的时候,他们又遇到了赵建国跟宋辽阔。

这群人站在街上聊了一会,老常推着一辆三轮车,买了十来个大西瓜回到了家。他一见人都在自己家门口扎堆,顿时很高兴:“哎呀,哎呀…我已经后悔了,快点都进来,我们今天过年。”

就这样,这一群人就拥挤着进了老常的院子。这几天,高橘子给老常送来了半匹猪肉,油盐酱醋无数,瓜果梨桃,大米白面硬是堆放了一个小屋子。她自己家没地方,也不敢放,她都堆这边来了。

“哎呀,哎呀,这都叫什么事儿,我本来好好的走在街上,看到大家都在买东西,我一不小心就买了,哎,半辈子白活了。”老常拿着菜刀,一边切西瓜,一边调侃自己。